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

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表演,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的景物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诗词中抽象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诗词原文的PPT。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音乐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你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二、学习《宿建德江》1. 朗读诗词: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 学习生字新词:“泊”(停泊)、“旷”(空旷)、“怜”(喜爱)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江景,理解“旷”字的意境。

分析“怜”字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江边,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对江景的喜爱?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诗词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朗读诗词: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调和情感。

2. 学习生字新词:“卷”(卷起)、“珠”(珍珠)、“鲛”(传说中的水族)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雨景,理解“卷”字的意境。

分析“珠”和“鲛”字,体会诗人对雨景的赞美。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湖楼上,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背着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古诗词三首》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三位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六年级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画面入诗歌之情境,结合古代文化背景体会诗之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背诵下来。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人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夲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我们还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美妙的水墨画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学习活动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附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附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重点、难点重点:1.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突破方法通过理解诗句意思来记忆诗句;借助图画,帮助想象,理解诗意,促进表达。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对话,多种形式朗读,走进诗歌意境,感悟诗人心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问题导读法。

学法: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及创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

一、观看插图,初游建德江师:看第1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否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导人: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宿建德江》这首诗的情景。

(板书课题:宿建德江)二、字字落实,读通诗歌(一)自由读师:前两遍读准字音,把你觉得要注意的音节圈起来,争取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

(二)准确读“泊”在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念作bó。

“泊烟渚"的“渚”读zhŭ。

“德”:书写时注意不要丢了右边中间的“一”。

(三)有节奏地读。

师: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般是: 2/2/1或2/1/2。

例如:“移舟/泊/烟渚”为2/1/2。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每行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老师读。

然后交换读。

三、走进诗境,感悟情感(一)许多古诗都有“诗眼”,它就像诗的“眼睛”,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4.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豪放风格。
5.比较阅读《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他两首诗,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美,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入了解辛弃疾及其豪放诗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意境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中的一个特定画面或修辞手法,并尝试解读其意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词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辛弃疾及其豪放诗风的基本概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诗人豪迈的个性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在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中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发现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并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在讲授诗句的意境时,尽管我尽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生活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还不够了解。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多地穿插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古诗词三首(含第4课)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古诗词三首(含第4课) 部编版

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三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默读《花之歌》,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和第四课《花之歌》。

(二)想象诗景,感知诗情1.比较阅读,共赏月色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那它们表达的情感是不是相同呢?(1)秋江暮色,感受愁绪①正音正读首先,跟老师一起读《宿建德江》这首诗。

注意把“渚”字的读音读正确。

渚,指的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烟渚”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

②所处之境,所感之情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想象一下,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夕阳西下,飞鸟归林,行色匆匆的路人纷纷归家。

再远处,江面上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停泊着船只,一位孤身的旅人举目四望。

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清,明月和人相亲相近。

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孤寂、忧愁、凄凉,老师和你们想得一样。

同学们发现了吗?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情感。

对,第二句中的这个“愁”字,正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人是因何而愁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的?从“日暮客愁新”,感受到作者羁旅他乡的惆怅;从“野旷天低树”,感受到作者孑然一人,只有树相伴的孤独之愁;从“江清月近人”,感受到作者看到皎皎明月,却不能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无尽的愁绪。

此处,“客”指的就是孟浩然自己。

面对黄昏落日,悠悠江水,诗人为什么又说他的心里涌起了“新愁”呢?其实,孟浩然曾经多次参加科举,但屡屡失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分析、品味和欣赏《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三首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美学价值;•掌握古诗词的背诵方法和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和欣赏古诗词,“感知”其中的意境,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古诗词时不仅能诵读准确,而且能够“吟诵其意”。

4. 教学方法•导入法: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展示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演讲法:老师将古诗词内容传达给学生,解读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感。

•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古诗词的分析和欣赏。

5.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导入运用丰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展示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第二步:引导阅读阅读《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感受古诗词的美学魅力。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第四步: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古诗词的分析和欣赏。

通过互相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第五步:复述背诵学生分组进行复述背诵。

每组学生分别背诵一段古诗词,并互相检查和纠正。

通过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

6.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后期的课堂检测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词三首,借助线索理解诗意。

2.了解古代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严谨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诗词对学生智力和情感的独特感染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能力。

2.学生在阅读诗歌过程中,如何运用线索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加强连续性的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2. 学习《古诗词三首》(30分钟)1.教师先朗读三首古诗词,简要讲解诗歌背景及内容。

2.学生自读古诗词并分组讨论场景、意象、境界等感受,全课共同探讨。

3.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关注关键句、词,并使用线索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4.在分析具体的诗句和词语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情感、内涵,并帮助他们找到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3. 感悟体验(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感受,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古诗的体验。

2.学生可以组合词句进行表达,以传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评价学习(5分钟)1.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动态调查。

2.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老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成功点本次课,学生在听老师朗读并讲解古诗词中,充分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关注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抒发的情感以及体现的思想,进一步感知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和分析,增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在体验分享和自我评价中,能较好地完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2. 教学失败点在课堂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因为掌握不好技巧或者没有体验过诗词的韵律,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真阅读有些困难。

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分享和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收效不甚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需在备课中针对性强,增加练习数量并加强学生反复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
(1)背诵本课古诗词。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

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诗意境美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初步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古诗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情境设计: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学内容的处理:先整体感知古诗,再逐句分析,理解古诗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诗的难点和亮点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内容、图片、视频和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古诗内容、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宿建德江》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提问:“如果让你在江边留宿一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新课。

2. 朗读古诗(5分钟)教师范读《宿建德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学生能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化理解。

3.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4.启发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朗读《宿建德江》,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4.拓展延伸,了解作者及背景。

第二课时1.复习《宿建德江》,巩固理解。

2.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分析讨论,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

4.拓展延伸,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首诗词,温故知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送元二使安西》、《登鹳雀楼》、《春夜喜雨》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2.掌握三首古诗词的词意,能够准确地朗读诗词;3.能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4.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配合实际场景,创作符合现代生活视野的古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词意,能够准确地朗读诗词。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送元二使安西》、《登鹳雀楼》、《春夜喜雨》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2.三首古诗词的词意;3.三首古诗词的修辞手法;4.仿写古诗词。

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送元二使安西》、《登鹳雀楼》、《春夜喜雨》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2.朗读法: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3.辨析法:通过辨析三首古诗词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掌握其精华;4.创作法:让学生在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送元二使安西》、《登鹳雀楼》、《春夜喜雨》三首古诗词的图片或朗读三首古诗词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介绍古诗词背景和作者教师讲解《送元二使安西》、《登鹳雀楼》、《春夜喜雨》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三首古诗词。

第三步:朗读古诗词老师先带领全班学生读古诗词,然后分组或个别学生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第四步:辨析古诗词教师通过辨析三首古诗词中的词意、词句以及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

第五步:课堂仿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词的内涵及修辞手法,仿写自己的古诗词。

第六步:课堂分享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七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题、判断题、解释句子等。

五、教学反思结合现代生活,将古代诗词落到实处,让学生在了解古代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

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经历,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阅读:带领学生阅读诗词,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详细讲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

4. 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诵读:通过多次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6. 小结: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讲解、分析、诵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诗词。

3. 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句诗词的意思,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 作业:让学生课后多次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3. 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注释、字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词。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思,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了语感,加深了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问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问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问题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XXX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以是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研究《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XXX:XXX(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XXX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XXX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puXuewang.com』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与反思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2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诗人孑然独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和思乡之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第一课时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三、D3 古诗词三首一、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参考答案一、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二、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 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词三首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字词教学本课有3个生字,字音上,要注意“蝉”是翘舌音;字形上,强调“德”字右边中间不要少写一短横。

本课出现了三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多音字有:“移舟泊烟渚”中的“泊”读“bó”;“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卷”读“juǎn”,“散”读“sàn”。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2.阅读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如《宿建德江》,为了让学生感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蕴含的深意,引导他们想象诗人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时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多么惬意!”有的学生也许会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好不乐哉!”还有的学生或许会说:“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真是其乐融融啊!”这样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与诗人眼前身处异乡,孑身一人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经历这样的想象之后,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3.表达运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学生领略了诗人描写的一场又大又急的骤雨后,让他们联系生活,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雨。

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

有的学生写细如牛毛的春雨,有的学生写热烈粗犷的夏雨,还有的学生写清新凉爽的秋雨,这种就地取材的语言训练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1.预习提纲(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宿建德江》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就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2.导入新诗。

夜幕降临,江中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课始三分钟,抓住学生心。

教师首先让学生比较两首同是思乡古诗的相似之处,然后找出它们的诗眼,这就为学习新诗奠定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

最后设置疑问“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

(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ó”。

(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

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

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忆学法。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2.解诗题。

(1)“宿”是什么意思?生:住宿、留宿。

(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

该怎么读好诗题呢?(指名读、齐读)3.知作者。

(1)学生交流关于孟浩然的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

(生交流)(2)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课件出示: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

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

后经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

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

然而,诗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

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最终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言为心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舟泊暮宿,触景生情,满怀愁绪的情感。

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一)明诗意。

1.默读古诗,感知大意。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悟诗情。

1.找出诗眼“愁”。

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生:愁。

2.品味“愁”字。

(1)齐读“日暮客愁新”,知“愁”意。

课件出示:日暮客愁新②“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②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③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

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2)对比想象“日暮图”,感知“愁”绪。

①分享温馨画面。

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生:背着书包回家去。

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一家三口夕阳下散步图)。

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生1: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生2: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生3: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③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

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一时间,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评价读)课件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一咏三叹“月近人”,悟“愁”心。

①对月抒发愁绪。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生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生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

②回忆往昔甜蜜。

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

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生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

生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生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③入情入境读诗句。

想起昨日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三)拓诗句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设计意图】想象画面和感情朗读是学习古诗的良方。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诗人的孤寂、愁闷、思念等复杂心情蕴含在每一句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在学生已能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对比想象“日暮图”,对月抒愁绪以及忆往昔甜蜜,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进一步感受诗人羁旅中的惆怅、愁思。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哀愁的音乐,与诗人的心境相融,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配乐让学生背诵古诗,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升华了情感体验。

第2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

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1.指名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时间、地点、事件。

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3.简介诗人。

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