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与艺术史的关联》04设计史学小史
考研艺术设计史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总结
1、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产生与发展,它不可避免的在材料的运用上,、设计主题的选择上,乃至于设计本身的特点上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具体实例
(2)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3)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是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
(4)他们都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新艺术的叛逆。
区别:虽然两者的主张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装饰”正是现代主义的反对内容之一,因此两者存在着区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
(1)两者共同信仰的机械美学在寻找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不同: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形式和色彩上找到了结合点,现代主义则在功效和实用上找到了结合点+简单列举实例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装饰艺术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仍为权贵的设计;而现代主义则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者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具有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成分。
2、装饰艺术运动在风格和形式上主要受到哪些形式因素的影响?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的实践性。“装饰艺术”从古代埃及华贵的装饰特征中寻找形式借鉴营养。距今几
千年的埃及古物,特别是图坦卡蒙墓出土的器物,具有简单的几何图形,使用金属色系列和黑白色彩系列,却达到高度装饰的效果。这给予设计师强而有力的启示,这些装饰设计动机是继日本风格传入欧洲以来又一次重要的外来影响。
(2)原始艺术的影响。20世纪初以来,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部落艺术对于欧洲前卫艺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特点,非洲雕塑特别是木雕的明快简练,给了西方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很大的启发。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 - 第04章 - 西方设计概观
第四章西方设计概观
4.1第一节“前设计”时期
4.1.1从史前到古典的设计
一、西方原始时期的设计
1、旧石器时代的设计
石制工具、骨制工具和弓箭的发明。洞穴艺术代表着旧石器时期原始人类的主要艺术和设计成果。丰富多彩的原始洞穴壁画更是代表着原始艺术设计的高度成就。
2、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建筑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由于农业时代的生活比较稳定,人们有可能建造固定的住房,于是村落开始形成。
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制陶技术最早出现在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西亚地区,早期的陶器以实用陶器为主,,器形简单,品种单一,制作粗糙,而随之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陶器的品种和样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器形日趋复杂,只走也比较精致,多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为原型,装饰纹样不仅具有植物和动物的纹样,而且将动物形象作几何化的处理。
二、西方古典时期的设计
奴隶社会的古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艺术被称之为古典艺术,创造了人类早期最灿烂的文明。
1、古埃及:古典艺术时期的代表
金字塔建筑:高大、稳定、沉重、简洁,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威严,对世人产生一种威慑的力量。
2、古希腊:欧洲古代文明发源地
(1)雅典卫城建筑群高度的建筑技术与人的审美要求完美结合的典范。
(2)柱式、柱式、柱式,充分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
(3)它不仅是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也是对世界建筑设计史的一大贡献。
3、两河流域的艺术
(1)地中海东岸和亚洲并行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是最早进入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古代希腊人把这一地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先后出现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王国以及波斯帝国。
设计史论知识点总结
设计史论知识点总结
设计史论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设计历史发展和演变的研究。通过对设计史
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意义,探究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为当前设计实践和未来设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设计史论涉及的知识点涵盖了设
计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和流派、设计师的作品与理念、设计与社会文
化的关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将结合设计史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设计史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
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设计史的起源和发展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期的设计主要以工艺品、建筑物、器具等物品的制作和装饰为主,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观念。随着生
产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设计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活动和专业领域。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设计史的演进注入了新的动力,风格、材料、技术、功能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涌现,
推动了设计实践的多元化和国际化。20世纪以来,设计史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等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变迁,设计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和文化领域中
的重要力量。
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设计风格和流派是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设计特色
和审美趣味。古代的设计风格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印度古代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现代设计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史(上下) 朱铭 荆雷著
设计史(上下)
作者: 朱铭荆雷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1)建立对设计历史及各时期设计风格样式的了解与认识。
2)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 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 文字教材:<<设计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张晶著、《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朱铭荆雷著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 1)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史的对象(设计的定义、设计的评价体系)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中世纪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工艺运动)
工业社会成熟期的设计(包豪斯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美国设计)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战后日本设计)
第一章:设计史的对象——设计(3课时)
一:设计的故事起源于人类诞生。人类的设计史就是支持人类进化史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什么叫设计。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设计以前本来是动词,后来被名词用。英语中设计长期作为动词。一战后。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设计被用于某些课程名字(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金属设计)。成为名词。设计包括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所牵涉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合。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一节 设计与艺术设计
一、设计的概念
2、设计的基本要素——②造型
与纯粹的造型艺术不同的是,在艺术设计中的造型总是 会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既不可以“形式至上”,又不可以 “唯功能第一”。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造型都无可避免 地遭遇功能、材料、技术条件、消赞者、消赞心理、消费环 境、运输条件,乃至地区、国家、世界的政治、 经济的短期、长期发展走向等诸多问题, 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忽视,都有可能 导致设计的失败。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一节 设计与艺术设计
四、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
艺术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人与机器之间问题的重要活动。 因此艺术设计主要关心事物的感性方面,比如汽车的安全性, 舒适性,美观性.而工程设计则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之间的 关系,比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之间的关系、发动机与传达机械 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一节 设计与艺术设计
一、设计的概念
1、基本的定义 所以,可以将设计看作是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设计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是计划、构思; 第二是将计划、构想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三是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一节 设计与艺术设计
第一章 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第二节 艺术设计的分类
三、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的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确定产品的功能、形式、价格、使用 环境,设计时综合考虑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因素,包 括材料、工艺、技术、结构、形态、色彩、成本等,在保证设 计质量实现的前提下,将原料的形态变得更有价值,使产品成 为联系企业、市场与用户的桥梁,实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双 赢的最终目的。
设计艺术史及理论(笔记)
艺术设计史及理论(一)
-----设计与文明进程
第一讲设计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手工业时代,产业革命前四千年漫长岁月里,设计与制造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阶段:
产业革命以来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与制造分离,导致了产品造型低劣。
第三阶段:
成熟期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代。
1919(包豪斯成立)——1960年——今天
设计与生产制造活动重新结合,并且以现代设计的方式作了回答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第四阶段:
信息时代与生态文明
第二讲设计与科技文明
一、技术起源
技术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复杂事物,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文明进步的使者。
现代科学证明:
地球产生45亿年,人类出现是二三百万年。
人类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而劳动在从猿转变成人类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导致技能,有了人类的劳动也就有了技术的萌芽。
1.石器的发展
最初的劳动工具就是石器,距今260万年(肯尼亚),我国云南元谋人
出土石器也有170万年的历史。
类型砸刮刻器尖状器(旧石器时代)
晚期智人阶段已使用钻孔,磨尖等新技术,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标志是磨光石器、石斧、石镰、石刀,可以来改造自然。
2.火的利用
早期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遗迹——灰烬层,开始吃熟食,灰烬达6米厚,这时灰烬成堆,说明人们已会利用自然火管理自然火。
人工取火技术可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未期随着钻孔技术的出现而发明,随磨制工具而普及。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生食变熟食,食物源扩大,体质加强,大脑进一步发达,火还用来开垦土地,烧制陶器,火炼金属。
世界现代设计史04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1.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的资本主义高速持续的发展,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设计不仅得到重视,而且也开始 出现职业的设计师。 2.1851年伦敦“水晶宫” ,德国曾派出了由建筑家谢姆别尔 率领的代表团,通过参观,谢姆别尔对博览会及德国设计 现状有了深刻认识. 3.1876年谢姆别尔在慕尼黑组织举办了一次国内范围的工业 展览,以显示改变德国各邦过去那种粗犷、野蛮的畸形风 格,而进入普遍的文艺复兴古典式样时期的高雅设计。 4.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欧洲英、法等国家一样,存在着 外观设计丑陋的毛病。1896年,德国政府举办了一次博 览会,众多的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可以说五花八门,不伦不 类。正因为如此,所以导致了后来的新艺术运动中“青年 风格”设计的出现。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5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尽管这种设计形式使建筑造型、产品造型和 平面设计的构图存在着严重的单一化倾向,但是, 其所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 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 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设计史 4-近现代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制瓷业在仿古、颜色釉、彩绘方面 也都设立有专业部门,促使这几项工艺 取得较大成就。同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 艺人,他们在美术瓷和精细瓷制作上,
zhubob@21cn.com
打破了普通日用瓷和精细瓷的界限,促
进了制瓷技术的提高。由于仿古瓷和美 术瓷设计制作工艺的精良,使中国瓷器 维持了一定的市场,保存了民族遗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21cn.com 清宣统二年(1910年),该会由南洋通商大臣倡办,原称“南洋第一 次劝业会”,后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实际只举办一届。“南洋劝业 会”地址设在南京丁家桥。
南洋劝业会展品 木雕
"南洋劝业会" 纪念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21cn.com
此时期已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和近
代家庭劳动,另一部分尚未发展到此程度的 手工业也通过“包买主”的活动,被逐步纳
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范围和轨道,这是手工业
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由此,促使 机器纺织业、工场型的陶瓷业大力发展,在 这样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便分化出艺术设计 的环节。
“包买主”是清末民初的 社会新阶层。主要收购农 副产品,再转售给大城市 的棉布批发行。
zhubob@21cn.com
生产领域也一度出现了复兴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采用机器生产形
(现代设计史课件)第四章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5.2.2艺术设计:凸现人性精神
来自百度文库
5.2.3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 可分的关系。表现在再者相辅相成的统一 之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品类和风格只有 借助工程技术才能被感性地表现,真正审 美为依据的,但技术是审美表现的必要条 件,技术不仅是手段,更是服务于艺术式 的功能。
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需借助于一物质来反映艺术家的观念思想。艺术 的所有的构想都无法完成,艺术的最终形式都要通物质形成作品。
5.2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 5.2.1技术设计:体现科学原理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因为加了 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鼓车这是一种会自动记载行程的 车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科学家、发明家研制出的自动机械物体,被机器人专家 称为是一种中国古代机器人。
此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 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 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 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 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 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 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 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 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 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 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 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 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 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 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 气的清新。
设计史学小史
2.西 方设计史研究的开拓者桑佩 尔与李格尔
德 国 建 筑 师 、教 育 家 和 作 家 戈 特 弗 里 德 ・ 桑佩 尔( o fe e e,10 17) 既是德 国和奥地 G t r d Smpr 83— 89, ti
利 新 文 艺 复 兴 式 建筑 风 格 的 主 要 实 践 者 之 一 ,又是
设 计 史 研 究 的 先 驱
1.中国设计 史研 究 的早 期尝试
从 学 科 史 的意 义 来 讲 ,清 代乾 隆 年 间 朱 琰 (生 平 不详 ) 撰述 的 ( ( 陶说 六 卷( 初刊于 1 7 4年) 可 以 7 , 视 作 世界 上 第一 部 设计 史 类 的专 著 。 】 著 对 各个 时 l该 1 代 陶 、瓷 器 的 形 制 及 分 类 ,制 瓷 的 名 窑 ,釉 色 的 变 迁 , 饰 的进 步 ,产 品的 特 色 和 治 瓷 名 家 等 方 面 均 装
有 历史 的记述 。
设 计 史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他 有 关 视 觉 艺 术 的 形式 、技
术 和风 格 的理论 著 述 ,不仅 对 l 9世纪 的建 筑和 艺 术 理 论 产 生 了持 久 的影 响 ,更 是 影 响 到 之 后 的 设 计 史 研究。 桑佩 尔 曾在 慕尼 黑和 巴黎学 习建 筑学 ,1 2 6至 8
[ 中图分类号] 5 9 J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9 7 2 1 5 07 6 1 8 6 5(0 )0—0 0 —0 0 1
设计,设计学,设计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计学,设计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计学和设计史是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它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建筑、艺术、工程、时尚等。设计学则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学科,它涉及到设计的理论、方法、历史和实践等方面。设计史则是对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设计的演变和趋势,为现代设计提供启示和指导。
设计学和设计史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学是研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设计史则是研究设计的过去和现在。设计学可以借鉴设计史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现代的设计实践。同时,设计史也可以通过现代设计学的研究成果来深化对历史时期设计的理解。
总之,设计、设计学和设计史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和理解。
设计学概论第四章
1.1 从史前到古典时期
1.“前设计”时期
科林斯柱式:科 林斯工除了柱头如盛满 莨苕叶饰卷草花篮的纹 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 奥尼克式相同。相对于 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 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 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 泛,雅典的宙斯神庙 (Temple of Zeus)采 用的是科林斯柱式。对 科林斯柱式通常说是 “对少女窈窕体态的模 仿”。
达芬奇设计
设计学概论第四章
达芬奇这样描 述装甲坦克:我可以制 造装甲车,它可以依靠 自己的火炮进入紧紧靠 拢的敌人范围,并且没 有任何一队士兵可以突 破它,安全而无懈可击。 步兵可以紧随其后快速 前进而不受伤害。这就 是现代坦克的前身。
装甲坦克
1.3 文艺复兴时期 轰炸机
设 计 概 论 | 第 四 章 西方设计概观 1.“前设计”时期
设计学概论第四章
哥特式教堂
1.2 中世纪
设 计 概 论 | 第 四 章 西方设计概观 1.“前设计”时期
设计学概论第四章
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即在大窗户上
先用铅条组成各种形象 的轮廓,然后用小块彩 色玻璃镶嵌,其基本色 调为蓝、红、紫三色。 单纯的轮廓与彩色玻璃 的结合,使教堂内部在 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 种色彩缤纷的神秘气氛, 使人产生不进的联想。
设计学概论第四章
现实中的莨苕叶
设 计 概 论 | 第 四 章 西方设计概观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四讲
柯布西埃生于瑞士,少年学习过钟表技术,后来从事建筑
,并在贝伦斯事务所中工作过。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 筑》一书。他崇尚“机器美学”—— 即追求机器造型的简洁
、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 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为基础,强调直线、空间、比 例、体积等要素,抛弃一切附加装饰。
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35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
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特点。他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 色构成的,线条和色彩可以独立存在。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 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是永恒的绘画。
36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1888—1964)
22
为AEG(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
23
24
贝伦斯为AEG作的平面设计
25
贝伦斯设计的水壶
26
贝伦斯设计的电扇
贝伦斯1910年设计的电钟
27
德意志制造联盟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常举行各种展
览,并用实物来传播他们的主张,联盟成员设计的作品其共同 特点是:功能化和实用化,并少有装饰。
4
本讲内容:
一、芝加哥学派 二、德意志制造联盟 三、美术革命 四、风格派 五、构成派 六、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5
一、芝加哥学派
设计史考研必备知识点
设计史考研必备知识点
设计史考研是设计类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对设计历史与设计
理论知识的测试。考生需要掌握设计史的重要知识点,了解不同历史
时期的设计风格和演变趋势。本文将介绍设计史考研必备的知识点,
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设计史知识点
1. 古代设计流派:例如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等。重
点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
2. 文字和书法设计: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字发展史和书写工具的演变,了解不同字体和风格的设计特点。
3. 古代建筑和雕塑设计:了解古代建筑和雕塑的设计原则、材料运
用和结构构造,熟悉代表性建筑和雕塑作品。
二、近代设计史知识点
1. 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对设计师和设计思维的影响,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理念。
2. 装饰艺术运动:熟悉主要装饰艺术运动,如艺术和工艺运动、装
饰艺术风格、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等。
3. 包豪斯学派:了解包豪斯学派的发展历史、主要成员和设计理念,研究包豪斯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现代主义设计:掌握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和发展流派,如功能主义设计、国际风格、荷兰派等。
三、当代设计史知识点
1. 后现代主义设计: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2. 数字化设计:掌握数字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工具,了解数字时代设计的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3. 生态设计:研究生态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探讨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
4. 多元文化设计:了解多元文化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创新和跨文化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第4章—装饰艺术运动
一、家具与室内设计
家具和室内设计是法国装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一种 受当时俄国芭蕾舞的舞台和服装设计的影响,比较注重东方的、怪 异的形式,这种形式在1920年前后达到高潮;另一种风格大约到 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受包豪斯等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特 别是受勒· 柯布西耶在家具上的探索精神的启发,注重新技术和新 材料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特色的新形式。 法国的家具作品以豪华著称,巴洛克风格的家具达到了豪华和 繁琐的顶峰。自“新艺术运动”以来,法国设计师就尝试寻找一种 简洁而单纯来取代繁琐。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家并不像现代主义者们 那样,彻底地抛弃装饰,而是将产品简洁的结构与适当的装饰形式 融合一体。
家具与室内设计: 1. 造型采用简单、夸张的几何造型,使简单明快的几何形与
复杂的表面装饰形成对比
2. 利用纺织品创造豪华和绚丽多彩的装饰品位 3. 室内设计上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小客厅”风格 4. 侧重于富丽的材料、豪华的装饰 5. 把东方情调的艺术引入到室内设计之中
法国代表人物
鲁尔曼:
1910年开始设计家具,他的家具设计讲究优美,追求时尚,
第二节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
法国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这与巴黎当时的经 济地位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密切相关。它由法国迅速发展到其他 欧美国家,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 法国作为欧洲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拥有独特的社会背景:法 国从没有真正地经历过平民化的设计运动,几乎所有的现代设 计运动都是为少数上层人物服务的。其设计作品主要集中在豪 华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设计上,包括家具与室内设计、陶瓷、 漆器、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首饰与服装配件、绘画、海报和 时装插图等设计艺术领域。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一方面采用各种贵重材料来进行装 饰,追求豪华的装饰效果;另一方面在造型上采用简单明快的 几何造型,使之与复杂的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法国装饰 艺术风格的特色。
设计史课件4 第四章 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风格派主要成员的设计 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
设计主张:以数学式达到艺术的抽象简化 设计元素:直线、矩形、方块(斜线构图原理)
杜斯伯格设计的彩色玻璃门1921-1922
1918 构图二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912—1944)
设计主张: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铅笔素描,1913年, 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
埃尔·利西斯基(El lissitzkg,1890—1941)
革命海报《用红色的锲子打击白军》李西斯基1919年
展览海报 李西斯基1929年
《主题》杂志封面设计
书籍装帧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解 放 纪 念 碑
1952
Head circa 1923-4
斯坦伯格兄弟:电影招贴
《新世界》杂志封面(苏联时期)
1927年电影海报
荷兰风格派运动(1917-1937)
背景:风格派的出现由《风格》杂志而得名,杜斯伯格创办刊物目的 是为了表达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观念,试图搭建艺术与设计的桥梁。
提升荷兰艺术设计的契机是战争。 荷兰风格派的特征: 1、将传统的建筑、家具、产品设计、绘画和雕塑的特征完全抛弃,变 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element)。 2、把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进行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 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即个体在 整体中,但不因整体而失去个体的形态特征。 3、在造型艺术中,除了对称性以外,非对称性也是体现艺术效果最有 效的手段。大多数的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4、在造型上,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在色彩的使用上, 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史学小史
尽管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同智人的历史一样久远,1 可是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20世
纪下半叶以来的事情。。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Design History Society ),这一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实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学科。各大学的艺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提供给学生。不过直到目前,设计史仍然被视作与艺术史和建筑史有着最为密切的学科联系。这一方面是因为许多艺术家和建筑师同时又充当设计师的角色,以及艺术与建筑给设计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图像材料,另一方面是因为直至今天,设计史家通常又是艺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一、设计史研究的先驱
1.中国设计史研究的早期尝试
从学科史的意义来讲,清代乾隆年间朱琰(生平不详)撰述的《陶说》六卷(初刊于1774年),可以视作世界上第一部设计史类的专著。2 该著对各个时代陶、瓷器的形制及分类,制瓷的名窑,釉色的变迁,装饰的进步,产品的特色和治瓷名家等方面均有历史的记述。
而清代阮元(1764-1849)撰写的《畴人传》(1799),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畴人”在古代中国指的是从事天文、历法、仪器、星占等术业的人,古人讲“家业世世相传为畴”,说的就是“畴人”所从事的术业多为子承父业。阮元撰《畴人传》历时四年,书中记录自上古至乾隆末年的二百四十三位天文、历法、算学家,另有三十七位西洋学者。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收入。《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3 清朝后期的罗士琳又撰《畴人传续编》六卷(1840),人物收至道光初年。1886年,诸可宝撰《畴人传三编》七卷,人物收至光绪初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钟骏更撰《畴人传四编》十二卷,此《四编》收录标准放宽至包括一些主要占星家和其他学者。以上三部续书仿阮元体裁,共收六百余人。4 不过,“艺术”和“工艺”的说法还没有在那时的汉语中流行,更不谈“设计”的概念了。但阮元等人的努力,本质上正是为我们今天称为“设计师”的人物树碑立传;因此,它在史学史的意义上完全可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媲美。另有晚清文人陈作霖(1837-1920)写有一篇“中国机器学家考”,5 亦可见当时西学东渐之风影响到旧式文人对传统文化中设计师地位的看法。
2.西方设计史研究的开拓者桑佩尔与李格尔
德国建筑师、教育家和作家戈特弗里德·桑佩尔(Gottfried
Semper ,1803-1879),既是德国和奥地利新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
主要实践者之一,又是设计史研究的先驱者。他有关视觉艺术的形
式、技术和风格的理论著述,不仅对19世纪的建筑和艺术理论产生
了持久的影响,更是影响到之后的设计史研究。
桑佩尔曾在慕尼黑和巴黎学习建筑学,1826至1830年前往意大
利和希腊研究古典建筑,1834至1849年在德累斯顿从事建筑业务。
后因参加1848年的大革命而被迫流亡巴黎和伦敦。50年代,他为伦 1 智人(homo sapiens ),现代人的学名;人类学家们一致认为智人出现于20万年前(详见Marilyn Stokstad 主编的Art History , 2nd ed., New Y ork, 2002)。
2 朱琰:《陶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阮元:《畴人传》,上海:商务印书舘,1935年。
4 《中国古代科技行实会纂》(全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5 清陈作霖:《可园文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十九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戈特弗里德·桑佩尔
敦1851年的大博览会筹备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由此开始了他对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s )空前的历史研究。他对建筑和工艺美术所作的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以及追踪建筑和工艺美术的风格历史与功能、技术和材料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他在1860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两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的风格》(Der Stil in den technischen und tektonischen künsten )。在该著中,桑佩尔讨论了纺织品、陶制品、挂毯、砖石建筑和金属制品的发展,认为工匠们创造的装饰形式早于建筑的装饰。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强调技术的合理性是风格的根源,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功能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年轻时便对当时的考古发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人们发现古代建筑都是着色的,而新古典派学者们所珍视的古建筑大理石上的白色,其实是颜色脱落而造成的。这种兴趣使他终生都在捍卫和解释古建筑墙壁的装饰处理,阐述色彩在装饰艺术和建筑中的应用。
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直至当代的艺术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线性的发展过程。由此,他被学者们视为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通常被人们视为纯粹的艺术材料主义(artistic materialism )理论家的桑佩尔,一直打算在后期的写作里重点讨论人类创造行为在形式发展中的作用,虽然并未完成,但这一想法与现代的设计史研究极为接近。不过,人们认为他主张“技术、材料和功能决定风格”的所谓艺术材料主义,甚至影响到后来出现的现代建筑。在设计实践方面,桑佩尔于1855至1871年先后担任苏黎世技术学院建筑系和约斯坦建筑学校的主任,1871至1876年参与维也纳改建工作。他的设计作品主要有德累斯顿歌剧院(1837-1841)、苏黎世技术学院(1858-1864)、维也纳的两座皇家博物院(1872-1881)。6
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维也纳
艺术史学派(The Vienna School of Art History )的主要代表阿洛
伊斯·李格尔(Alois Riegl, 1858-1905),继续对设计史的课题
作出了对20世纪有着深远影响的研究。李格尔曾在维也纳的奥
地利历史研究院(Institut fu roesterrechische Geschichtsforschung )
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院里受过严格训练。28岁那年,他进入奥
地利艺术和工业博物馆(Oesterreichische Museum fur Kunst und
Industrie )担任纺织品部管理员。该博物馆是按照伦敦南肯辛顿
博物馆(London ’s South Kensington Museum ),现称维多利亚
与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的式样建
造的展览中心。在博物馆里,李格尔大部分工作是为东方地毯编写目录,这使他有机会练就了描述分析那些精巧复杂图案的
过人本领。这段时间里,他所做的研究无论从职业上还是思想
上,都与当时盛行于维也纳的艺术和工艺运动并行一致。1889年,31岁的李格尔成功地取得了在大学任教的职位。他在1890至1891年间讲授装饰艺术史,《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Stifragen, Grundlegungen zu einer Geschichte der Ornamentik ,1893)就是新工作带来的第一本著作。
在这部著作里,李格尔通过对埃及莲花(lotus )纹样、棕榈叶(palmette )纹样、希腊莨苕(Acanthus )纹样和阿拉伯(Arabesque )纹样的研究,演绎出一个对现代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影响深远的概念——“艺术意志”(Kunstwollen )。这一概念可英译作“artistic intention ”(艺术意图)、“intentionality ”(目的性)、“will ”(意志)等。这个词意指艺术家或某个时代所面对的艺术问题以及企图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性明确的冲动。由此他认为, 6 有关桑佩尔的理论,可见 Gottfried Semper: The Four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Writings , trans. by W. Hermann and H. F. Mallgrave, with intro. by H. F. Mallgrav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阿洛伊斯·李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