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微生物学课件 第八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课件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繁殖, 新个体与母体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02
有性繁殖
通过接合、转化等方式进行繁殖,涉 及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产生遗传 变异。
01
遗传物质传递
通过DNA或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等过程,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 代。
05
03
基因突变
由于DNA复制错误或外界因素(如紫 外线、化学物质)导致的基因结构改 变,产生新的性状。
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代谢活动改变环境条件,如产生酸、碱或改变氧化还原电位等 。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竞争、共生、寄生和捕食等关系,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水水质 。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属 名在前,种名在后。种名可以描 述微生物的某种特性或来源。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技术手段
表型鉴定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培养特征、生理生化 特性等进行鉴定。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 微生物的鉴定,如血清 学试验、免疫荧光技术 等。
生物化学鉴定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或酶活性进行鉴定 ,如API试剂条、 Biolog系统等。
子)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砖形、蝌蚪 形等
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蛋 白质外壳、脂质膜(部分 病毒)
繁殖方式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病 毒蛋白、组装与释放
03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学讲义

微生物学讲义

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一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其进行观察。

三界(域)系统Woese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微生物是现代生物技术使用的重要宿主和工具。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认识微生物的四大障碍: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形态与作用后果很难被认识。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过程(一)、微生物的发现——形态学时期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生理学时期法国人巴斯德(1822-1895)(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种痘(3)发酵的研究——相信一切发酵作用都和微生物的存在及繁殖有关。

不同的发酵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人柯赫(1843-1910)1、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1)分离和纯化细菌:划线法,混合倒平板法。

(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2、证实疾病的病原菌学说,提出了柯赫准则。

柯赫准则(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4)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微生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

微生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巴斯德采用曲颈瓶实验,()A:在实验中成功培养了病毒B: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C: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D: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答案:B2.典型细菌和病毒的大小分别是()A:微米,微米B:毫米,微米C:微米,纳米D:毫米,纳米答案:B3.“黑死病”的病原微生物是()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鼠疫耶尔森氏菌D:结核分枝杆菌答案:C4.下列不属于20世纪成果的是()A: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研制出狂犬病疫苗C:发现青霉素D:发现肺炎球菌转化作用答案:B5.下列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酵母菌B:痘病毒C:霉菌D:放线菌E:朊病毒F:艾滋病毒答案:ACD第二章测试1.下列哪一种形态是细菌的异常形态?()A:衰颓形B:球形C:杆状形D:螺旋形答案:A2.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

A:沙眼细菌B:沙眼支原体C:沙眼病毒D:沙眼衣原体答案:D3.按鞭毛的着生方式,大肠杆菌属于()。

A:周生鞭毛菌B:偏端丛生鞭毛菌C:两端丛生鞭毛菌D:偏端单生鞭毛菌答案:A4.链霉菌一般通过()方式繁殖。

A:分生孢子B:裂殖C:芽殖D:孢囊孢子答案:A5.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种类最多的细菌是()A:蓝细菌B:螺旋菌C:球菌D:杆菌答案:D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种成分不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A:肽聚糖B:几丁质C:甘露聚糖D:葡聚糖答案:A2.关于酵母菌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含核酸B:甲醇初级氧化的场所C:含有多种酶D: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答案:A3.制备酵母菌的原生质体,通常使用的酶是()A:淀粉酶B:溶菌酶C:蜗牛酶D:蛋白酶答案:C4.木耳等大型食用真菌的有性孢子是()A:卵孢子B:子囊孢子C:担孢子D:接合孢子答案:C5.在实际应用中酵母用于下列哪个领域()A:单细胞蛋白B:制作面包C:酿酒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食用菌B:细菌C:酵母菌D:霉菌答案:B2.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计量。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与应用
传统育种方法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或通过 诱变育种增加变异。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遗传改造。
代谢工程育种
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目标 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产物性质。
合成生物学育种
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的 功能或优化现有功能。
06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 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 类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揭示生命本 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有重 要意义。
07
微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命名规则
数值分类法
利用计算机对微生物的多个性状进行数值 化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 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发酵类型等。
A
B
C
D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基于微生物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等分子 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16S rRNA基因序 列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根 据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具有选择性 和鉴别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课件

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污染,可 能引发水源性疾病。
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可能通过食 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诱变育种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因诱导微生 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或功能,是改良微生物菌种的重要手 段之一。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微生物遗传物质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重新组合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操作,实现定向的遗传改良或创建全新的微生 物。
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但与真核生 物的细胞壁不同,其细胞壁由肽聚糖 组成,且没有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只 有核糖体这一唯一细胞器。
真核微生物
总结词
真核微生物具有核膜和细胞器膜,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多,形态和大小差异较 大。
详细描述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被核膜包裹,形成细胞核,同时具有多种细胞器,如线 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因种类而异,如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遗传和生态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 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真核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代谢能力强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能 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
在自然界中的功能
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分解 有机物、释放养分、合成有机物 等。
《微生物学》课件
目录
• 微生物学简介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微生物学 完整版全套课件

微生物学 完整版全套课件

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利用,甚至用其它方法难以
降解的农药、清洁剂、橡胶以及毒性较大的化工产品,如
甲苯、萘、酚等都能被微生物分解。我们不禁要产生这样
的疑问: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能找到相应的微生物
将其分解呢?能不能分离到一种微生物用来对付现今最令
人头疼的“白色污染”呢?为什么在90℃的高温、-80℃
始mg计,272个细菌将超过4722吨。微生物的
这种繁殖速度给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食谱杂,培养易:自然界中的易利用物质如蛋
白质、糖类、脂肪和无机盐以及难利用物质如纤
维素、石油、塑料,甚至有害物质如氰、酚类、
聚氯联苯、有关农药等均能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
5.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素有小型“活化工厂” 之称。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是高
等 动 物的 千 倍和 万 倍 , 如 1kg酒 精 酵 母 1天 内 可 “消耗”几千公斤糖并转变为酒精;每个乳酸菌
自然界中的“超生大户”,如大肠杆菌平均20分钟分裂一次,若每
个子细胞都具有同样的繁殖能力,那么从理论上24小时可繁殖72代;
微生物还是生物圈中的善变者,当外界环境一变化,在千分之一秒
内,它们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特性使得微生物在大自然的选
择作用下能在其它生物不能生存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例如,海洋深
处的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大多数细
二.微生物种类和范围:
细菌 Bacteria、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酵母菌 Yeast、 丝状真菌(霉菌)Mould、
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支原体 Mycoplasma、
衣原体 Chlamydia、 螺旋体 Spirochaeta、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课件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课件
其他形态:柄细菌、支原体、球衣菌、星形菌、方 形菌
提示:注意球菌和杆菌排列方式作为分类依据方面的不同
2011/1
细菌的大小
一般细菌大小范围
球菌:直径 0.5-1μm 杆菌: 0.5-1μm(直径)×1-3μm 螺旋菌: 0.3-1μm(直径)×1-50μm
最小细菌:尿结石纳米细菌,直径50nm,与病 毒大小类似,3天分裂1次
微生物学
王睿勇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1
绪论
微生物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难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来观 察和研究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形体微小的单细 胞、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无细胞结构的低等 生物
少数成员肉眼可见
大型真菌 纳米比亚硫磺珍珠菌:直径100-750微米
2011/1
细菌细胞结构
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质和核 区,为所有细菌细胞共有
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芽孢、孢囊、菌毛等, 只在某些种类细菌中出现,具有特定功能
2011提/1 示:细胞壁结构要重点掌握,其他结构要了解基本特征
细胞壁
包围在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 弹性的结构,占细胞干重10%-25%,可通过质壁分离、 电镜观察、制备原生质体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加以确定
微生物的发现
列文虎克:荷兰人
1676年,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倍数:50-266倍
微生物的奠基
巴斯德 科赫
2011/1 提示: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贡献要记住
巴斯德的贡献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 引起的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曲颈瓶试验
最大细菌:纳米比亚硫磺珍珠菌:直径100-750 微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大肠杆菌染色体与质粒DNA
12
2.细菌质粒简介 1)F因子fertility factor:性因子,与细菌接合 有关,存在于肠道细菌、假单胞菌、链球菌 等; 2)R因子resistance factor:抗性因子,可转 移,与抗药性有关,存在于肠道菌、葡萄球 菌等; 3)Col 因 子 colicinogenic factor : ColE1 和 ColIb;前者无接合作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 领域; 4)Ti质粒tumor induced plasmid:大型质粒 ,引起双子叶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5)巨大质粒mega plasmid:根瘤菌质粒,具 有固氮基因; 6)降解性质粒:在假单胞菌中发现的系列质 粒,分解樟脑、辛烷、二甲苯、水杨酸、萘 等。
29
2)接合菌株与F因子 F因子基因组分三个区段: 自主复制区、重组区、转移区。 大肠杆菌的F因子以二种形式存在: 游离态和整合态; F+菌株:F因子为游离态,自主复制; Hfr菌株:F因子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一定 部位并与之同步复制; F’菌株和F’因子:携带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 因子为F’因子;
30
37
3.转导transduction 定义: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 片段转移到另一细菌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 的过程。 获得新的供体细胞性状的受体细胞称为转 导子transductant;携带供体DNA片段的噬 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或转导颗粒。 注意完全缺陷噬菌体和部分缺陷噬菌体的 区别
38
15
Section 2 微生物的突变Mutation
一.突变率和基因符号 每个细胞在每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率—突 变率 A+和A-代表原养型和缺陷型; Ar和As代表抗性和敏感。 二.突变的遗传学基础 1.基置换: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 的概念; 2.基因缺失或外源DNA片段插入; 3.移码突变:ORF的读码错误; 4.染色体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Chapter 8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Section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遗传与变异 heredity variation 子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为遗传,遗传保证 了物种的稳定性; 子代与亲代的差异现象为变异,变异推动 物种进化与发展。 表型phenotype:遗传特性在一定环境条件 下的具体表现。 变异是可遗传的,物种的特性改变不一定 都是变异,非变异的特性改变不能遗传。 注意:遗传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
39
细菌普遍性转导机制
40
2)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这是溶源菌中的温和噬菌体(实际上是缺陷 噬菌体)所介导的一种特殊转导形式。 缺陷噬菌体转导受体菌所形成的转导子为缺 陷溶源菌 ①局限性转导机制—杂种形成模型:溶源噬 菌体DNA的非正常切离(噬菌体DNA与其整 合侧翼的宿主DNA发生低频率的错误交换)形 成具转导能力的缺陷噬菌体。 如λ噬菌体的整合部位是大肠杆菌的bio和 gal基因之间,故缺陷噬菌体为λdgal或λdbio 。 ②局限性转导中的低频转导LFT和高频转导 HFT HFT 的 形 成 是 因 为 供 体 菌 为 双 重 溶 源 菌 (λ/λdg),二种噬菌体可等量释放,形成高频 转导。 LFT即为单一溶源噬菌体的低频率非正常切 离引起的转导。 3)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之比较
36
2)转化条件 ①受体菌: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才能实现转化 ,有感受态因子或环境条件诱导; ②外源DNA:高分子量和同源性。 3)转化过程 感受态细胞的建立,用Ca2+和cAMP处理可 提高感受态水平; DNA的结合与摄取; 转化因子与细胞染色体重组:单链DNA与 染色体DNA的同源段发生交换重组。 细菌转化的非普遍性和转化的低效率。
24
5-溴尿嘧啶的诱变机制
25
亚硝酸的诱变机制
26
移码诱变剂-丫啶类染料
27
八.突变的检出 1.抗性突变株:抗代谢物、抗代谢类似物、 抗噬菌体、抗特定物质、抗金属离子等; 2.发酵突变株:主要是碳源利用突变株,多 采用鉴别培养基; 3.温度敏感突变株:选择性条件培养或死亡 的突变株,以温度甄别。
19
五.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非对应性的证明 1.变量试验fluctuation test 1943年Luria和Delbruck设计 2.涂布试验Newcombe exp 1949年Newcombe设计 3.影印培养试验replica plating
1952年Lederberg设计
20
变量试验
21
影印培养试验
22
六.自发突变 1.自发突变的原因 1)DNA复制:核苷酸的掺入错误 2)微生物自身产生诱变物质 3)环境对微生物的诱变作用:背景辐射、环 境因素的积累作用等。 2.自发突变的偶然性及其特点 自发突变概率很低,具有一定随机性,但 存在突变热点,并与突变率有一定关系。 突变热点hotspots:基因内部突变率特别 高的位点。热点在突变中均存在。
1)普遍性转导general 转导噬菌体可携带供 体染色体的任意片段,且频率相同。 ①转导现象的发现 1952 年 Zinder 和 Lederberg设计的U型管试验:P22介导的遗传 重组; ②普遍性转导的机制—包裹选择模型 ③P22 噬菌体的转导机制:末端冗余的特定 识别位点 pac的切割包装用于宿主染色体。 ④其它转导噬菌体:P1、T4、λ、Mu、枯草 杆菌噬菌体PBS1等; ⑤流产转导abortive:被转导进入受体细胞 的DNA不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单线遗传
13
细菌染色体与质粒示意
14
* 可动遗传因子Mobile genetic elements: DNA分子内(间)移动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插入序列IS:800-1400bp不等,仅携带转 座有关基因,不给予细菌附加表型; 2)转座子Tn:携带赋予细菌某种遗传特性的 基因,通常是抗性基因; 3)Mu噬菌体:大肠杆菌整合型温和噬菌体 ,整合部位随机。 注意大肠杆菌温和噬菌体λ、P1和Mu之间 的溶源性区别。
16
碱基置换
17
三.微生物的突变类型 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丧失合成生长因子 能力,无法在基本培养基生长的突变类型; 2.抗性突变型resistant:在有关药物平板上 生长的突变类型; 3.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在选择 性条件下死亡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 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个体或菌落形 态发生改变的非选择型突变; 5.抗原突变型antigenic: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新抗原的产生; 6.产量突变型yields:产量性状是由多因子决 定,突变机制复杂;正变和负变。
1
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1.1944年Avery的转化实验证实了Griffith在 1928年的发现:肺炎链球菌SⅢ型DNA成功 转化RⅡ型,首次证明SⅢ型荚膜的遗传信息 为DNA。 2.1953年Hershey等的搅拌试验:证实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1955年Fraenkel-Conrat的TMV的重组试验 :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 4.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23
七.诱发突变 1.物理因素诱变 1)紫外线:DNA对紫外线具有强烈吸收,生 物学效应主要为产生嘧啶二聚体等; 2)X射线和γ射线:这是电离辐射; 2.化学因素诱变 1)碱基结构类似物:5-BU、5-dU、8-NG、 5-AP等 2)与碱基发生反应的诱变剂:亚硝酸、烷化 剂等 3)移码诱变剂:丫啶类化合物 诱变因素也是动物的致癌因素
41
Lamda噬菌体与宿主染色体DNA的整合与切离
42
细菌遗传重组示意图
43
细菌中的遗传信息交换
44
Section 4 真菌的基因重组
一.有性生殖 真菌的有性生殖和性融合发生 于单倍体之间。多数真菌融合后进行减数分 裂,并发育成新的单倍体细胞。 二.准性生殖 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染色体 单倍化和遗传重组的过程。 1.准性生殖的三个阶段 1)异核体形成: 2)核融和杂交二倍体的形成 3)单倍体化: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杂合二倍 体的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或称体细胞重组。 真菌二倍体的单倍体化是若干次有丝分裂 的结果。 2.准性生殖的应用:真菌杂交育种。 3.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比较
33
大肠杆菌遗传图谱
34
细菌接合过程中的F质粒转移
35
2.转化transformation 1928年Griffith和1944年Avery的试验 1)基本概念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 DNA片段,使前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子transformant:经转化后出现供体细 胞性状的受体细胞。 转化因子:具有转化活性的外来DNA片段 感受态competence:细菌能够从环境中吸收 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
2
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
3
搅拌试验
4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 RNA病毒 不在讨论范围 1.细胞水平 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 2.细胞核水平 真核生物细胞核,原核生物 核质体;核外染色体:细胞器、质粒等; 3.染色体水平 真核微生物含多条染色体, 原核微生物的核质体为单个环状染色体; 4.核酸水平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分子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部分 DNA,部分 RNA; 5.基因水平 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 质的最小功能单位,1909年提出。 基因表达—性状决定;基因型+环境=表型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 操纵子=调节基因+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6.密码子水平 负载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1961年Kornberg破译遗传密码;
性繖毛介导的大肠杆菌接合
31
质粒在确定供体菌和受体菌中的作用
32
3)几种杂交结果 F+×F-杂交:供体菌和受体菌借助性菌毛连 接—接合管,F因子由此进入,F因子为单链 传输;结果是二个菌株均为F+菌; Hfr×F-:Hfr中的F因子推动宿主染色体(单 链)顺序进入受体菌F-,杂交后的受体菌仍为 F-菌株,原因:F因子位于转移DNA的末端 因F因子的整合部位和整合DNA的断裂部位 固定,通过接合中断试验可用于基因作图 F’×F- :F’菌株的遗传性状介于Hfr和F+之 间,杂交后的受体菌变为F’菌,该接合方式 称为F因子转导或性导。 注意初生F’菌和次生F’菌的区别:次生菌株F 因子携带的基因为二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