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劝.学:勉励。
木直中.绳:合于。
虽.有槁暴..:即使;枯;同“曝”晒干。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君子博学..乎己:广博地学习。
检验反省。
..而日参省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声非加.疾也:更加;疾,洪亮而闻者彰.:清楚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车马。
而致.千里:达到。
而绝.江河:横渡。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
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躁...也:用心,因为心思;躁,浮躁,不专一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今之众人..:一般人。
是故圣益.圣:更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代词,指书。
句读,文字诵读。
小学而大遗.:丢弃。
士大夫之族:这类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君子不齿..:不屑提及,鄙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圣人无常.师:固定。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
研究。
六艺..经传.:《诗》、《书》、《礼》、《易》、《乐》、《春秋》;传,对经的解释。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作《师说》以遗.之:赠送始得西山宴.游记:快乐。
恒.惴栗..:恒,常常;忧惧不安。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
穷回.溪:萦回曲折。
意有所极.:至,到达。
觉.而起:睡醒。
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聚集收缩。
外与天际.:交会。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
不与..为类:小土堆。
悠悠乎与颢气..俱:天地自然之气。
引觞满酌....:拿起酒杯,倒满酒。
与万化冥合....:自然万物。
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未曾。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依;伴奏。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
• 五、一词多义 1.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获得) • ②此言得之(适宜) • ③诚不得已(能够) 2.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 之所劫 (优势) •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 介词结构后置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 的颜色更深。 •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 说》
•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 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 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王安石。 •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 “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 《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 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 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 古今异义词: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 的人。 •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 (4)吾从而师之 •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 (5)今之众人 •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定语后置、被动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凡具有特别形态 的山水,都被我欣赏过了。
《六国论》 苏洵 一、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 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或师焉,或不焉。
8、自余为僇人。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1、山川相缪。
12、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吾师道也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卧而梦。
7、外与天际。
8、顺流而东也。
9、扣舷而歌之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1、故为之文以志。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日与其徒上高山。
4、四望如一5、箕踞而遨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2、登高而招3、积善成德4、吾未见其明也。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小学而大遗 8、萦青缭白。
9、自远而至。
10、穷山之高而止。
(四)形容词做动词。
1、故木受绳则直2、位卑则足羞3、不知东方之既白。
4、穷回溪。
5、穷山之高而止。
6、渺沧海之一粟(五)使动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舞幽壑之潜蛟。
3、泣孤舟之嫠妇。
4、正襟危坐(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孔子师郯子。
5、始指异之。
6、侣鱼虾而友糜鹿。
(七)数量词用作形容词1、用心一也(专一)三、古今异义。
1、假舆马者2、輮以为轮。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蚓无爪牙之利6、用心一也7、古之学者必有师。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0、吾从而师之。
11、今之众人。
12、小学而大遗。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5、颓然就醉。
16、游于是乎始。
17、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19、攒蹙累积 20、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词语的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析。
比如,“有”在古代可以表示存在、拥有等含义,“不若”表示不如、“侪”表示同辈等。
2. 文法文言文的文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很多差别,比如语序、时态、语气等方面。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比如比喻、夸张、倒装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
二、文言文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篇,如《孟子·离娄上》、《离骚》等。
通过仔细品读、分析这些名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古文背诵背诵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文,如《文选·韩诗外传》中的《昆仑》、《座右铭》等。
通过反复背诵这些古文,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熟悉程度,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写作知识点1. 古文仿写通过仿写古文,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古文,依照其格律和写作风格,加以仿写。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2. 古文翻译翻译古文是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古文进行翻译练习,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篇目,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的文言文知识点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劝学》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情况并释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5、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6、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7、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说》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传道受业解惑。
同授,传授。
2、句读之不知。
同逗,停顿。
3、或师焉,或不焉。
同否。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情况并释义:1、惑而不从师。
2、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名词意动用法。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名词作动词。
5、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孔子师郯子。
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三)()1、其曲.中规。
()2、吾未见其明.也。
()(四)()1、吾从而师.之。
()2、而耻.学于师。
()。
3、孔子师.郯子。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7、吾从而..师之。
8、今之众人..。
9、小学..而大遗。
四、虚词归纳(一)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⑶吾从而.师之。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⑷择师而.教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本文是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感谢您的阅读!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学习名词作动词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学习名词作动词4、或师焉,或不焉师,从师学习名词作动词5、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名词作动词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8、顺流而东。
(东进)9、卧而梦。
(做梦)10、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11、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7、群聚而笑之。
群,成群地名词作状语8、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像箕一样名词作状语(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
(六)意动用法。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劝学》文学及文体常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须臾舟楫跬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古今异义词: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2.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活用情况: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非能水也水,一词多义:于: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之:锲而舍之:筋骨之强: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而:表: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而神明自得表:锲而不舍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师说》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第一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为异。
苏教版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四、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把……制成 2、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成的刀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地学习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子和牙齿 5、用心一也 因为心思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
五、特殊句式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二、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pí ng)虚御风 同“凭”,乘 2、山川相缪(liáo) 同“缭”,联结,盘绕 三、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汽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内心所思慕的人,常代指圣主或美 好的理想 四、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下江陵 名词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 )妇
1、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动词,像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动词,唱 2、倚歌而和(hè)之 名词,曲调 六、文言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 判断句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宾短语后置句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介宾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7、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 介宾后置句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9、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10、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 助词,与“已”连用,表陈述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沁园春长沙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
3.,,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4.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曾记否,,?沁(qìn)园春橘(jú)子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漫江:满江。
百舸:大船。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浪遏飞舟:阻止。
简介沁园春,词牌名。
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
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蟻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⑶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通假字⑴蘇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⑵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蘇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蘇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氏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嬉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蘇使之然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⑴蘇(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劝学》文学及文体常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须臾yú舟楫 jí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â金石可镂 lîu 骐骥jì古今异义词: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锲而不舍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说》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传道受业解惑:同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同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否。
活用情况: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古之学者:助词,的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吾师道也:道理道相似也:道德学问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吾师道也:学习、效法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不耻相师:学习、效法无无贵无贱:无论圣人无常师:没有特殊句式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赤壁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ǎo)(tiǎo)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横槊(shuî) 匏(páo)尊相与枕藉(jiâ) 嫠(lí)妇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ïu)通假字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山川相缪:通“缭”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5)乌鹊南飞(名作状)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属举酒属客(劝酒)举匏樽以相属(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纵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倚歌而和之(代词,歌)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特殊句式定语后置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译: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rân)席攒蹙累积(cuán)(cù) 斫榛莽(zhuï) 箕踞而遨(jī)(jù) 引觞(shāng)满酌三、古今异义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四、一词多义异A 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特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为A 余自为僇人(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而A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文学常识填空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包括12 本纪、10 表8 书30 世家70 列传全书共130 篇。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1362年历史,花19年编撰而成,作者司马光认为此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六国论》苏洵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3.可谓智力孤危 4.后秦击赵者再古:智慧力量今:智商古:两次今:又一次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三.重点词语1、其实百倍它实际上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人皆得以隶使之(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名词作动词:以地事秦义不赂秦(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五、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凭借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⑦洎牧以谗诛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