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Pu材料临界装置温度平衡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物理高温超导实验报告

物理高温超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高温超导材料的物理特性,了解其超导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高温超导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高温超导材料是指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超导特性的材料。

超导现象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一定临界温度以下时,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突破了传统超导材料对低温环境的依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采用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制备。

在高压条件下,样品表现出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超导体积分数高达86%。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高压光学浮区装置- 超导测量系统- 低温恒温器- 磁场发生器- 电流表、电压表- 数据采集器2. 实验材料:- 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 低温液氮四、实验步骤1. 将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置于高压光学浮区装置中,进行高压处理。

2. 将高压处理后的样品置于超导测量系统中,测量其超导临界温度。

3. 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施加不同电流,测量其临界电流密度。

4. 在不同磁场下,测量样品的超导临界磁场。

5. 利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超导临界温度:通过实验测量,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的超导临界温度为30K。

2. 临界电流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超导临界温度附近,临界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

3. 超导临界磁场:在超导临界温度附近,样品的超导临界磁场较低。

4.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验证了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在高压条件下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高温超导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高温超导材料的物理特性,包括超导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和超导临界磁场等关键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单晶样品在高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高温超导性能,为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磁场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磁场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磁场的实验方法超导材料是具有特殊电导性的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电阻几乎为零。

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是评估其超导性能的重要实验,也是物理学研究中的关键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来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

实验方法的原理: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以下能够表现出无限大的电阻率,即电流完全不受阻碍地流过材料。

超导材料在外加磁场下也表现出特殊性质,当磁场强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超导材料将不再是超导状态。

实验仪器与材料:1. 超导材料样品:使用高纯度的超导材料样品,如铅、铯钛酸铯等。

2. 恒温器:用于维持实验室温度稳定。

3. 电磁铁:用于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

4. 电流源:用于给超导材料提供足够的电流。

5. 电压测量仪:用于测量超导材料的电压。

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对超导样品进行必要的样品处理,如去除表面氧化物等。

2. 温度控制:将超导样品放置在恒温器中,并通过恒温器将样品的温度控制在所需的测量温度附近。

3. 施加磁场:通过电磁铁施加一定强度的磁场,磁场大小可通过电磁铁的调节来控制。

4. 施加电流:通过电流源给超导样品提供足够的电流,使其进入超导态。

5. 电压测量:使用电压测量仪测量超导样品中的电压。

6.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电压值。

7.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的磁场强度,得到多组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1. 画出电压随磁场强度的曲线图。

2. 根据电压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超导样品的临界磁场。

3. 根据临界磁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超导样品的临界温度。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施加电流时,应注意电流不要超过超导样品对应的最大电流,以免损坏样品。

3. 实验步骤要严格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并确保每个步骤都操作正确。

4. 实验装置的选用和调试要仔细,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化学平衡与温度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与温度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与温度实验研究引言: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了解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装置和试剂:使用玻璃容器装置好实验装置,准备所需试剂,如硝酸和亚硝酸。

2. 测定温度:使用温度计测定容器内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 添加试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硝酸和亚硝酸到容器中。

4. 搅拌反应物:使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以充分混合试剂。

5. 测定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6. 测定反应物浓度变化:使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7.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速率增加。

2. 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率较大,反应速率快。

3. 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位置没有直接影响,但会影响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实验讨论: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碰撞理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间的平均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速率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由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反应速率的指示,因此浓度变化速率的增加表明反应速率的增加。

与速率有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位置没有直接影响,而是对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只会影响反应速率,而不会改变反应的终点。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速率和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与温度变化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与温度变化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与温度变化实验研究引言: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与温度息息相关,而温度的变化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这种关系,本文将围绕化学平衡与温度变化展开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试管等。

2. 实验前准备:将试管清洗干净并称量所需药品。

3. 实验步骤:a. 将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溶液。

b. 在试管放置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升温试管内溶液。

c. 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下升高的温度。

d.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e. 将试管放置在冷却器中进行冷却,记录下降低的温度。

f.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得到一系列温度变化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一系列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深。

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颜色逐渐恢复原样。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这种颜色变化可能与化学平衡有关。

在升高温度的过程中,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可能发生了偏离平衡的现象,导致反应生成物或反应物浓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颜色变化的观察结果。

而降低温度则可能使反应重新趋于平衡,颜色恢复原样。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化学平衡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导致反应偏离平衡状态。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以及控制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望:本文只是对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初步实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以及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进一步探究该关系的机制。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压力变化、浓度变化等,以全面理解化学平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1] Smith, J. M., & Van Ness, H. C. (2012).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2] Atkins, P. W., & de Paula, J. (2010). Physical chemistry (9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探索超导材料的临界磁场测量研究实验

探索超导材料的临界磁场测量研究实验

探索超导材料的临界磁场测量研究实验超导材料的临界磁场测量是研究超导材料性质的重要实验之一。

本文将从物理定律、实验准备和过程以及实验应用和其他专业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物理定律:1. 迈斯纳效应:当超导材料处于磁场中时,会发生电子对的库珀配对,并形成超导电流,阻止磁场穿透超导材料。

一定强度的磁场下,材料将变为非超导态,此时的磁场强度即为临界磁场。

二、实验准备:1. 材料选择:超导材料通常是一些具有特殊导电性质的材料,如铜氧化物陶瓷、纳米颗粒、铝和镁合金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 实验装置:实验中通常需要使用到磁场发生器、超导磁体、磁场计、临界电流计等装置。

超导磁体可以产生高强度的磁场,而磁场计则用于测量磁场的强度。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从选定的超导材料中制备出一个标准样品。

样品的制备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材料纯度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磁场升降: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超导磁体产生磁场。

通过改变超导磁体的电流和匝数,可以调节磁场的强度。

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相应电流值。

3. 临界电流测量:将超导样品放置在产生的磁场中,通过给样品施加电流并逐渐增大电流强度,直到样品由超导态转变为非超导态,此时电流达到临界电流。

使用临界电流计可以准确测量出该电流值。

4. 临界磁场测量:随着磁场的逐渐升高,样品在达到临界电流时会失去超导性,此时的磁场强度即为临界磁场。

可以通过磁场计或其他测量设备准确测量出临界磁场值。

5.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临界磁场与温度、电流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进一步研究其规律性。

四、实验应用和其他专业角度:1. 特定材料的研究:通过临界磁场测量实验,可以了解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超导性能表现,为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2. 超导电磁体的设计:超导电磁体作为磁共振成像(MRI)等领域中的重要设备,其特性与临界磁场直接相关。

低临界共溶温度可调聚氨酯的合成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

低临界共溶温度可调聚氨酯的合成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

低临界共溶温度可调聚氨酯的合成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
李娜;沈欣怡;肖尧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5)2
【摘要】温度响应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刺激响应智能材料,在诸多重要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在水中具有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温度响应聚氨酯,可以通过向水体系中加入不同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方式轻松、快速调整其LCST,而无需通过改变反应物中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质量比来预先调节。

文中同时探究了聚氨酯在水中的温度响应性能,结果表明SDBS可以提高聚氨酯疏水链段在水中的溶解性,防止相互聚集,因此SDBS含量越大,温度响应聚氨酯的LCST越高。

【总页数】7页(P165-171)
【作者】李娜;沈欣怡;肖尧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
【相关文献】
1.高分子溶液的高临界共溶温度和低临界共溶温度
2.低临界共溶温度PSf-DMAc-PEG体系微孔膜及其性能表征
3.低临界共溶温度PES体系制备微孔膜的研究
4.
光响应温敏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低临界溶解温度的后调控研究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

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 C 两种方法的测定,加深理解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2.了解低温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3.了解几种低温温度计的性能及Si 二极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4.了解一种确定液氮液面位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超导现象及临界参数 1)零电阻现象电阻率ρ与温度T 的关系:50AT ρρ=+。

式中,0ρ是0T K =时的电阻率,称剩余电阻率。

即使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也总是存在0ρ。

超导材料包括金属元素、合金和化合物等。

发生超导转变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C T 。

用电阻法测定领结温度时,把降温过程中电阻率-温度曲线开始从直线偏离处的温度称起始转变温度,电阻率从10%0ρ到90%0ρ对应的温度间隔定义为转变宽度C T ∆,C T ∆的大小一般反映了材料品质的好坏,均匀单相的样品C T ∆较窄。

临界温度C T 定义为02ρρ=时对应的温度。

2)完全抗磁性当把超导体置于外加磁场中时,磁通不能穿透超导体,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保持为0,超导体的这个特性称为迈斯纳效应。

表示为M =-B /4π。

利用迈斯纳效应,测量电感线圈中的一个样品在降温时内部磁通被排出的情况,也可确定样品的超导临界温度,称电感法。

用电阻法测T C 较简单,只能测出其中能形成超导通路的临界温度最高的一个超导相的T C 。

用电感法测T C 则可以把不同的超导相同时测出。

3)临界磁场致使超导体有超导态变为正常态的磁场称为超导体的临界磁场C H ,通常把2H H =相应的磁场叫做临界磁场。

第Ⅰ类超导体,也称软导体。

其C H 与T 的关系:2(0)[1(/)]C C C H H T T =-;式中,(0)C H 是0T K =时的临界磁场。

当C T T 时,()C H T 的典型数值为100Gs 。

第Ⅱ类超导体,也称硬导体。

它存在两个临界磁场1C H 和2C H ,12C C H H H <<的状态为混合类,磁场进入超导体,但仍具有零电阻的特性。

聚氨酯热分解实验报告(3篇)

聚氨酯热分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氨酯的热分解特性。

2. 研究不同温度下聚氨酯的热分解过程。

3. 分析聚氨酯热分解产物的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聚氨酯是一种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等性能。

在高温下,聚氨酯会发生热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

本实验通过热重分析(TGA)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聚氨酯的热分解特性,并分析热分解产物的组成和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聚氨酯样品2. 实验仪器:- 热重分析仪(TG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电子天平- 高温炉- 真空泵- 样品瓶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氨酯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备用。

2. 热重分析(TGA):a. 将样品瓶放入TGA样品仓,设定升温速率、温度范围和气氛等参数。

b. 开启TGA,记录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a. 将TGA分解产物通过捕集装置收集,并进行GC-MS分析。

b. 设定GC-MS分析条件,如载气、流速、柱温等。

c. 记录质谱图,分析分解产物的组成和性质。

4. 数据处理与分析:a. 对TGA曲线进行分析,确定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范围。

b. 对GC-MS质谱图进行解析,确定分解产物的组成和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TGA分析结果:a. 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200-400℃。

b. 在200-300℃范围内,聚氨酯的质量损失速率较快,表明该温度段为聚氨酯的热分解主要阶段。

2. GC-MS分析结果:a. 聚氨酯热分解产物主要包括CO2、N2、CH4、C2H4、C3H6等气体,以及少量低分子量有机物。

b. 分析分解产物的组成,发现聚氨酯热分解过程中主要产生CO2和N2,这是聚氨酯热分解的主要气体产物。

六、结论1. 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200-400℃。

2. 聚氨酯热分解过程中主要产生CO2和N2,这是聚氨酯热分解的主要气体产物。

临界沸腾换热分体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

临界沸腾换热分体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99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3.099临界沸腾换热分体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廖炜铖1* 史昊鹏2 赵金鹏2(1.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摘 要:堆内熔融物滞留策略要求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的热流密度不能超过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 CHF ),整体实验装置已被广泛用于强化临界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中,但在实际操作有局限性。

本实验对比了铜光表面在分体和整体实验装置中稳态加热实验下的CHF,两者偏差整体小于1.5%。

对分体实验装置进行理论误差分析,当导热硅脂厚度小于0.22mm时,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分体实验装置能够有效的代替整体实验装置。

关键词:池沸腾 临界热流密度 分体实验装置 导热硅脂 接触热阻中图分类号:TQ 0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a)-0099-02压水堆核电站出现堆芯熔化事故后,在压力容器内部会形成高温熔融物并向下封头流动。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冷却,压力容器下封头会被熔穿,导致放射性熔融物外泄,增加了放射性物质向外界泄露的事故风险。

堆内熔融物滞留策略(IVR, In-Vessel Retention )[1],即通过对压力容器外表面及时冷却以防止下封头被熔穿,保证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

因此,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 External Reactor Vessel Cooling)技术是实现 IVR 策略的重要手段[2],其关键在于压力容器外表面的热流密度不能超过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3]。

近年来,强化沸腾换热技术得到广泛研究,通过设计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从而提高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

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

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是指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变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下,气体可以被液体吸附,而在临界温度以上,气体和液体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会变得较弱,气体不能被液体吸附。

针对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吸附行为,有多种实验方法可以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首先是吸附等温线实验。

吸附等温线实验是最常用的研究气体吸附行为的方法之一、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备一定质量的吸附剂,例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固体材料。

然后,将吸附剂放置在恒温恒压下暴露于气体中一段时间,使气体与吸附剂接触并发生吸附作用。

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记录下吸附剂上气体的质量变化。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可以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分析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吸附行为特征。

其次是吸附热实验。

吸附热实验可以测定在吸附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进一步了解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吸附行为。

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恒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将压力下升的气体通过吸附剂,并记录下吸附剂和气体之间的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吸附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可以计算出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吸附热。

此外,还可以进行表面积测定和孔隙分析实验。

气体的吸附行为与吸附剂的表面积以及孔隙结构有关。

通过表面积测定技术,可以计算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进一步研究吸附剂与气体之间的吸附作用。

孔隙分析实验则可以获得吸附剂的孔隙分布和孔径大小,进一步了解气体在吸附剂内的吸附行为。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例如,温度控制需要在临界温度附近进行,以保证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的有效测试。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例如恒温箱、差热分析仪等,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领域。

通过吸附等温线实验、吸附热实验、表面积测定和孔隙分析实验等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气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吸附行为特征。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摘要
本实验旨在测量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该材料属于第二类,采用微重量的上升温度法。

通过对磁性特征的测量,发现材料的临界温度为145K。

同时,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磁滞现象会逐渐消失,从而使材料达到超导态。

关键词: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上升法;磁滞
1前言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无疑是近代物理学史上一个重大突破。

它具有高抗拉强度、绝热性能高等特点,可能在大范围内应用。

因此,测量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十分重要。

2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包括:
(1)微重量上升温度仪
该仪器使用MTS装置,采用超密封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实时监控能力强等优点,用于测量微重量的上升温度。

(2)温度控制装置
该设备具有高精度、回差窄、可靠性高等优点,用于控制实验室的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样品温度传感器
使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样品的温度变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超导材料
采用超导材料,使该材料的磁性特征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出临界转变温度。

(5)磁性测量仪
通过磁性测量仪可以检测材料的磁性特征。

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量实验

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量实验

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分别利用动态法测量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2.通过实验掌握利用液氮容器内的低温空间改变氧化物超导材料温度、测温及控温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利用四端子法测量超导材料电阻和热电势的消除等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二:实验仪器1.低温恒温器实验用的恒温器如图4.4-3所示,均温块1是一块经过加工的紫铜块,利用其良好的导热性能来取得较好的温度均匀区,使固定在均温块上的样品和温度计的温度趋于一致。

铜套2的作用是使样品与外部环境隔离,减小样品温度波动。

提拉杆3采用低热导的不锈钢管以减少对均温块的漏热,经过定标的铜电阻温度计4及加热器5与均温块之间既保持良好的热接触又保持可靠的电绝缘。

超导样品6的安装是很重要的,样品要薄而平坦,用导电银浆粘接在均温块上;引线直径宜小,且与均温块保持良好的热接触及电绝缘。

另外,样品电极的制作要可靠,以免经受低温冲击时引线脱落。

铜电阻温度计的引线亦使用四引线法,以避免引线对测量的影响。

测试用的液氮杜瓦瓶宜采用漏热小,损耗率低的产品,其温度梯度场的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样品温度的稳定。

为便于样品在液氮容器内的上下移动,附设相应的提拉装置。

2.测量仪器它由安装了样品的低温恒温器,测温、控温仪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电脑组成,既可进行动态法实时测量,也可进行稳态法测量。

动态法测量时可分别进行不同电流方向的升温和降温测量,以观察和检测因样品和温度计之间的动态温差造成的测量误差以及样品及测量回路热电势给测量带来的影响。

动态测量数据经测量仪器处理后直接进入电脑X-Y记录仪显示、处理或打印输出,稳态法测量结果经由键盘输入计算机作出R-T特性供分析处理或打印输出。

三:实验原理1.临界温度Tc 的定义及其规定超导体具有零电阻效应,通常把外部条件(磁场、电流、应力等)维持在足够低值时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

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研究与分析

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研究与分析

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研究与分析在化学反应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温度的变化可以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产生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设备与方法为了研究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准备了以下实验设备与试剂:反应容器、温度计、热板、试管和溶液。

我们首先将反应容器放在热板上,将温度计插入容器内以测量温度。

接下来,我们加入适量的试剂溶液,并记录下反应开始时的温度。

随后,我们调整热板的温度,使反应容器内的温度随之升高或降低。

同时,我们根据实验的需要可适时对反应体系进行搅拌或加热以促进反应进行。

在反应过程中,我们持续记录温度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

最后,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我们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之间的一些规律。

首先,对于某些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分子间碰撞的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会更快地挥发从而加快蒸发速率。

其次,温度还可以影响一些反应平衡的位置。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在低温下,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会偏向生成物的一方,而在高温下,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则会偏向反应物的一方。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吸热反应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平衡。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调节反应的平衡位置。

最后,温度的改变还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指标,它能够衡量一个反应向正向还是反向进行。

根据反应平衡定律,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通常会变大,表示正向反应偏向生成物的一方。

而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常数会变小,表示反向反应偏向反应物的一方。

三、实验应用与展望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和分析,我们对化学反应平衡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_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定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质。

通过使用电阻测量法和温度控制仪器,我们成功测定了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并观察到了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使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表现出了良好的超导性能。

引言: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磁场排斥的性质的材料。

高温超导材料是相对于低温超导材料而言,其临界转变温度较高,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展现出超导性能。

测定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对于研究和应用该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设备和材料:1.高温超导材料样品2.电阻测量仪3.温度控制仪器4.电源5.电阻计6.连接线7.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高温超导材料样品连接到电阻测量仪上。

2.设置温度控制仪器的温度范围,并将样品放入温度控制仪器中。

3.打开电源,开启电阻测量仪和温度控制仪器。

4.设置电阻测量仪的测量范围,并记录下初始温度和电阻值。

5.通过温度控制仪器逐渐升高温度,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和电阻值。

6.当电阻值降至接近零时,停止升温,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作为临界转变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为XXX摄氏度。

在该温度以下,材料的电阻值逐渐降低,直至接近零。

这表明高温超导材料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具有零电阻特性。

讨论:本实验通过电阻测量法测定了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并观察到了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质。

结论:本实验成功测定了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并观察到了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表现出了良好的超导性能。

这对于研究和应用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1]XXX,XXXX.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测定方法[J].物理实验,XXXX,XX(XX):XX-XX.[2]XXX,XXXX.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研究[J].物理学报,XXXX,XX(XX):XX-XX.。

实验报告-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 C 两种方法的测定,加深理解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2.了解低温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3.了解几种低温温度计的性能及Si 二极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4.了解一种确定液氮液面位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超导现象及临界参数1)零电阻现象 图1一般金属的电阻率温度关系ρρ在低温时,一般金属(非超导材料)总具有一定的电阻,如图1所示,其电阻率 ρ 与温度T 的关系可表示为:50AT +=ρρ(1)式中ρ0是T =0K 时的电阻率,称剩余电阻率,它与金属的纯度和晶格的完整性有关,对于实际的金属,其内部总是存在杂质和缺陷,因此,即使使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也总存在ρ0。

零电阻现象,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直流情况下才有零电阻现象,而在交流情况下电阻不为零。

2)完全抗磁性当把超导体置于外加磁场中时,磁通不能穿透超导体,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保持为0,超导体的这个特性称为迈斯纳效应。

注意:完全抗磁性不是说磁化强度M 和外磁场B 等于零,而仅仅是表示M = -B / 4π。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与完全抗磁性的两个特性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

完全抗磁性不能由零电阻特性派生出来,但是零电阻特性却是迈斯纳效应的必要条件。

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是由其表面屏蔽电流产生的磁通密度在导体内部完全抵消了由外磁场引起的磁通密度,使其净磁通密度为零,它的状态是唯一确定的,从超导态到正常态的转变是可逆的。

3)临界磁场图2 汞的零电阻现象图3 正常-超导转变4.0 4.1 4.2 4.3 4.4电 阻 ︵ Ω ︶T (K)ρT90%50%10%变温度 T C ∆T C 变温度把磁场加到超导体上之后,一定数量的磁场能量用来建立屏蔽电流以抵消超导体的内部磁场。

当磁场达到某一定值时,它在能量上更有利于使样品返回正常态,允许磁场穿透,即破坏了超导电性。

致使超导体由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的磁场称为超导体的临界磁场,记为H C 。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电流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电流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与临界电流的实验方法在研究超导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领域时,测量临界温度和临界电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中物理实验中测量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与临界电流的实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

实验器材准备:1. 超导材料样品2. 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3. 高精度电流表4. 直流电源5. 低温容器(如液氮容器)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准备一个适当大小的超导材料样品,可以是超导薄膜、超导线或其他形式的超导材料。

确保样品的表面干净光滑,避免污染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2. 临界温度测量:a. 将样品置于低温容器中:使用液氮或其他低温介质,将样品置于低温容器中,确保样品能够达到超导状态所需的低温环境。

等待样品温度稳定。

b. 连接温度计:将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与样品接触,并固定在样品表面。

确保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样品的温度。

c. 监测温度变化:打开温度计,并记录样品随时间的温度变化。

当温度开始急剧下降并稳定在一个值时,这个值即为临界温度。

d. 记录结果:将温度计示数或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记录下来,得到临界温度值。

3. 临界电流测量:a. 准备电路:将样品与直流电源和电流表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所有连接处接触良好,防止电流测量误差。

b. 施加电流:逐渐增加直流电源的电流输出,同时通过电流表监测样品中流过的电流。

在电流逐渐增加的过程中,观察样品的电阻变化。

c. 测量临界电流:当样品的电阻急剧下降至几乎为零时,此时的电流即为临界电流。

记录电流表示数或输出的电流值。

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在进行低温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因液氮或其他低温介质造成的物理伤害或冷烫伤。

2. 精确度:选择高精度的温度计和电流表,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务必详细记录温度计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总结。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超导材料研究方法与技巧分享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超导材料研究方法与技巧分享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超导材料研究方法与技巧分享超导材料是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其应用涵盖了能源、电子学、医学等众多领域。

为了实现超导材料的高效开发和应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分享一些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超导材料研究方法与技巧,以帮助更多研究者深入了解和应用超导材料。

一、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是其转变为超导态的临界点,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性能。

测量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是物理实验中的重要任务。

通常可以通过四探针法来实现。

四探针法是一种基本的电阻测量方法,通过在超导材料上施加电流,并使用四个接触针测量材料上的电压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电阻。

当材料进入超导态时,电阻将变为零,这时的温度即为临界温度。

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背景噪音。

例如,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屏蔽室,以减少来自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电流源和电压放大器,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二、制备超导材料的样品超导材料的制备是超导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物理实验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合成超导材料的样品,如固相法、溶液法和气相沉积法等。

固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涉及到将不同成分的粉末混合,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化学反应,形成超导物质。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材料的纯度和结晶度。

溶液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它涉及将超导材料的前体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控制溶液浓度和pH值等参数,使其在溶液中形成超导颗粒。

随后,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可以将超导颗粒转化为超导材料的样品。

气相沉积法则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它采用气态前体物质并以高温使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超导材料的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材料的厚度和组成,适用于一些需要薄膜结构的应用领域。

三、表征超导材料的性质超导材料的性质表征是研究者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电阻测量、磁化率测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式中, (r)为半径: 处的 A 导热系 数(这里 假定导热
系数与温度无关,在温度分布区域内是一个常
数), W/(m-'C); 6(r) 为单位时间流过半径为: 的 球面的 热量, 在不同 W。 材料中,B(r) 的 值因 所
处的材料不同而异 :
2
实验方法
2.1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 将 2 种不同成分的金属
和衰变热的总和。
(3 )
式中, q(r)为: 处单位质量的Pu 材料产生裂变 热
由 式(1)得到活性区 温度分布: 径向
Pu 材料层
测量温度[ , M
2.2 热电偶的布置 使用A, B, C 3支镍铬一 康铜热电偶进行测量。 EP(正极)为镍铬合金, 名义化学成分为: 90%的
镍, 10%的 EN(负 铬; 极)为 镍合金, 化学 铜 名义
6
‘ J
| 』- 从 成6 、 月 刘 侧 J 以刀叶 | 7 L - 4 1 5
53
55
57
59
温度/℃
图3 系统的负温度效应 Fig. 3 Negative Temperature Ef ect of System f
4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 含 Pu 材料临界装置温度
1 工 1 、 )J
舒4 』 、 、 } 侧 明 飞』 、
第 28 卷 第 5 期( 增一 ) lil
2 0 0 7 年 11 月
核 动 力 工 程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Vol. 28. No.5(SI)
N o v. 2 0 0 7
文章编号: 0258-0926(2007)05(SI卜 14-03 00
含 Pu 材料临界装置温度平衡实验研究
成分为: 55%的铜, 45%的 热电偶A布置在聚 镍。
乙烯上反射层外表面; 热电偶B布置在Pu材料表
面; 热电偶C布置在聚乙烯下反射层外表面。 2.3 活性区温度径向分布
根据含 Pu 材料临界实验装置活性区球形结
构的 特点, 度平衡时 温 是一种稳微分方程
100
200
300
400
50 0
时间/min /
图1 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Fig. 1 Change of Temperatures on Measured Dot
度 反 性系 为 9.3士 x1 Z f lo 实 负 应 数 (一 0.5) 0一 C。 验 pe
还发现, 不锈钢支撑件外延和支架散热很多, 约 占Pu 材料裂变热和衰变热的50%0
李茂辉,范晓强, 杨成德,邱 东,卢 伟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900; 国 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 川绵阳, 621900
摘要: 采用镍铬一 康铜热电偶探测器对临界装置活性区内及外表面的温度动态过程进行监测。通过导热 微分方程得出了 温度平衡时 Pu 材料层、 不锈钢层和聚乙 烯反射层内温度分布, 分析了活性区温度变化对系 统反应性的影响。 关键词 : 临界装置; 温度平衡; 温度分布; 导热系数
口}
,『 L ‘、 . ~ . . 妇 , . . ,气 . J 且} n }
平衡时间较长, 约5h; 温度平衡时, 活性区中 心 温度为 62cC, 聚乙烯反射层外表面温度为 379Co
由 于聚乙 线胀系 [(1 一 烯的 数[ 2 16.6)x1 0-5℃一 ’ J较
大,随着温度逐渐传递,聚乙烯温度不断升高, 聚乙烯反射层体积不断膨胀, 使得聚乙烯对裂变 中子的反射能力大大减弱, 装置的系统反应性逐 渐减小, 温度对系统反应性负反馈非常明显; 温
图2 温度平衡时活性区温度径向分布
Fig. 2 Rad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s in Core 6 - 行
态。 此时, 偶 B 的 (5911)0 热电 热电 读数( C; 偶A 和 偶C 的 热电 读数为(37t 1 C。 )O 如图 1所示, 在
300min 后,热电偶 A, B, C 测量得到的 3 条温 度变化曲线近似平行, 并且热电 偶A 和热电偶 C 测量得到的温度变化曲线趋于重合。
收稿 日 期: 2007-09-12; 修回日 期: 2007-10 -15
T(r ) = To 一 q(r)r 2
6AP 材 料
(4)
李茂辉等: 含 Pu 材料临界装置温度平衡实验研究
不锈钢层 T(r ) = T(62)一 8(r )
7 n .
6 0
47 标Mw , 11
(6一 2劲
〔6) 去2 一 _ 1
了 口 . 、
. 、 、, 曰声
鱿50
卜叫
聚乙烯层
T(r ) = T(62) +
40
41 兄 乙 r 聚烯
B (r匕
了 ‘ 、
/ 0
、 . . 夕
0
20
40
r /m m
60
80
100
3 实验结果 3.1 温度平衡时活性区温度的径向分布 3 支热电偶均以上、下反射层合拢的时间为 时间零点对温度进行测量,当时间达到 300min 左右时, 支热电偶测得的温度趋于动态平衡状 3
中图分类号: TL4 11' . 1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含 Pu 材料临界装置是一个快中子零功率实 验装置, 其活性区为球形结构, 由Pu 材料、 不锈 钢材料和聚乙烯反射层组成。 材料因a 衰变和 Pu 裂变而放出热量, 使得整个活性区的温度升高。 由于存在温度负反馈效应, 在活性区温度达到平 衡以前,系统的反应性及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等物 1
在Pu 材料层中
O(r ) =
frorr2(r)d 0a q r
户7 5
(2)
导体首尾相连成闭合回路, 如果两接点的温度不
等, 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 形成热电流。 当测量的温度变化后, 热电势也随之改变,温度 与热电势之间有一固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关系
在不锈钢和聚乙烯层中
B 一 4rr2 r (r) I a q(r)d
理参数将经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采用镍铬康铜热电偶探测器对活性区内及外表面的温度动 态过程进行监测, 获得了含Pu 材料临界装置活性 区的温度平衡时间和平衡后活性区温度分布, 并 通过实验装置的仪器和仪表测量系统反应性, 得 出温度对系统反应性的影响。
4rr2一 Or )一 7 L 、 」 (:) - 「(r)a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