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XXX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XXX的统治与军阀
割据教案
3.教师讲述:XXX通过强制解散XXX和国会,废除临
时约法,颁布新的约法,改变政治制度,建立了以他为核心的个人统治。
他还采取了控制言论、打压异见、镇压工人运动等手段,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和压制。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教师提问:1915年,日本强迫中国同意“二十一条”,
割占中国的领土和利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抗。
XXX领导的XXX发动了护国战争,目的是什么?
提示:抵制日本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2.学生自主研究:阅读教材,了解护国战争的基本情况
和胜利。
3.教师讲述:在护国战争中,XXX领导的XXX和其他
爱国力量联合起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争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也加深了人民对民主、独立、富强的追求。
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
1.教师提问:XXX死后,政局怎样演变?
提示:XXX分裂成多个军阀政权,形成了割据局面。
2.学生自主研究:阅读教材,了解各个军阀政权的基本
情况。
3.教师讲述:XXX死后,XXX分裂成多个军阀政权,
形成了割据局面。
各个军阀政权之间互相攻伐,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XXX两党合作打
败了军阀,建立了XXX的统一政权。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___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___的统治与军阀
割据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___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处于混乱时期的政治局势,以及___与军阀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重点
1. ___的建立与统治
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影响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 复上一课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发展。
2.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等。
导入与激发兴趣
1. 引入话题,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初步了解。
知识讲授
1. 介绍___的建立过程,包括辛亥革命后___的形成和发展。
2. 分析___的统治方式和政策,重点讲解___在经济、教育和军事方面的举措。
拓展与探究
1. 探讨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包括地方势力的崛起、政治权力的争夺等。
2. 分析军阀割据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总结与归纳
1. 总结___的统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与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并与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述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思考题。
特别提示
请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深度,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理解。
8年级历史 部编版上册教案《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二)教学目标1.从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的过程和最后的失败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然被历史抛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2.观察二次革命形势图和护国战争形势图,了解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经过,提高观察地图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3.从宋教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一系列斗争,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对独裁专制,坚持民主共和的不屈不挠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4.分析军阀割据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只有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人民才会有安定和平的生活,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由四个子目构成: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和军阀割据。
四个子目以民主共和的艰难发展为思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逐步实现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进而复辟帝制的自取灭亡之路;另一条线索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步清醒,认识袁世凯真实目的,奋起反抗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其核心在于民主与共和的斗争。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以后,但政权仍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2.教学难点:北洋政府的概念和军阀割据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核心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引导学生从两条主线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最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是辛亥革命的“余波”。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混乱局面,认识军阀割据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等。
但他们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军阀割据的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军阀割据的状况和对社会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教学案例。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呈现军阀割据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开展了不懈斗争。
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二)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嚎。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
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军阀派系控制区域
直系(冯国璋、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段祺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
建等省
奉系(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地区
滇系(唐继尧为首)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控制着广东、广西
在目前中国这种狗咬狗的争斗中,我们并不偏爱谁,对我们来说,他们都一样……
—— 20世纪20年代一位美国外交官马克穆利2.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
3.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二)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护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
帝梦,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他的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谴责。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奋起,领导了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中国人民饱受苦难。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本课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本单元的第4课。
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通过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一系列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可分为两条基本线索: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
学情分析这节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反动性。
2.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3.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教学难点1.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且迅速垮台的原因可以从袁世凯本身、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思想领域、资产阶级民主派四个方面来理解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条件;复辟迅速垮台的原因可以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
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背景、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这一阶段的历史,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政治特点及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及政治特点。
2.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阶段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导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一篇重要的历史篇章。
它讲述了北洋政府成立后的政治形势以及军阀起义、讨伐战争等。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局势和社会背景,学生应该了解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以及军阀割据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目标】1、学生应该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背景与特点,掌握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2、学生应该掌握军阀割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让学生明白战争对国家发展的危害。
3、学生应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掌握北洋政府的特点,尤其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
2、学生应该明白军阀割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应该结合历史事件对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北洋政府和军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了解。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引出问题(1)你知道北洋政府是什么吗?(2)军阀割据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2、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课堂讲授1、北洋政府的建立背景和特点。
(1)北洋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
(2)北洋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分析北洋政府的成立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2、军阀割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军阀割据和南北政治对立。
(2)国共合作。
(3)北伐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北洋政府和军阀问题的深层次剖析。
(1)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缺陷和政治局势。
(2)军阀割据的成因和特点。
(3)军阀起义和军阀间的讨伐战争。
(4)军阀割据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互动探究1、结合教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掌握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3)认识段祺瑞政府和张宗昌政府。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掌握调查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商酌论证、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掌握小组合作、讨论等互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荒唐,增强历史情感和国家民族意识。
(2)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新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掌握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2)对于北洋政府的成败原因的理解。
(3)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纷争的探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段祺瑞政府张宗昌政府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教学法3、探究发现法五、教学过程:Step1 课堂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北洋政府”,请同学说一说北洋政府是如何产生的,回顾北洋政府诞生的根本原因(老师带领同学回顾)。
Step2 学习内容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北洋政府统治期间,舆论各方褒贬不一,主要的国内问题有军阀割据、政府腐败以及外交屈辱等方面,综合来看,北洋政府的统治可简单概括为“内乱外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悲剧。
2、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南京为首都,下设各种行政机构,但政府的建立并未使国家的内忧外患迅速得到缓解,处于弱势状态,资金、兵力、兵器等均十分匮乏。
(2) 1912 年袁世凯下令“改组陆军”,一开始的铁血政策得到了不同阶层的支持。
后因唯利是图、徇私枉法等滥权行为,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发布了“恢复帝制”的诏书,又引发了中外舆论的强烈反弹。
8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由此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预习铺垫1.介绍北洋政府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辖。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2.介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3.内容标准解读北洋政府上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权,下接南京国民政府之政。
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阶段。
北洋政府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对内独裁专制,争权夺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
在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者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持续、坚决的斗争。
4.自学提示1两条主线北洋军阀:“宋案” 复辟帝制军阀割据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自学提示2(1)什么叫“宋案”(2)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索)、时间、结果(3)袁世凯为推行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对外)结果怎么样(4)护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领导者、结果(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哪三大派系军阀?其代表是谁?目的、手段、影响5.小组成员之间分享问题的答案及困惑小组长在本班分享本组答案及困惑小组长4、5、7、8、6分别回答问题1、2、3、4、5以及本组的困惑。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目标1.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评价袁世凯,学会用书面、口头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模拟宋教仁演讲,报道宋教仁遇刺真相,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3.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中华民国约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少了“临时”二字。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二次革命【教师活动】讲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内容,提问:内阁制的实行对总统权力有何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了解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的限制。
【教师活动】提问:为了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宋教仁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活动】宋教仁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教师活动】提问:面对国民党的胜利,袁世凯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活动】袁世凯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
【教师活动】讲述“宋案”的经过,引导学生思考: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袁世凯为实现专制与独裁不择手段。
【教师活动】讲述“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做了哪些行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二次革命形势图》,讲述二次革命的经过与结果。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逐步深入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复杂社会,初步锻炼学生历史批判思维。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语: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新生的中华民国走向何方?在那个急速转变的年代,北洋政府又如何统治中国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段北洋岁月。
(板书: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讲授新课1、二次革命教师讲授:在中国民主共和的艰难道路上绕不开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袁世凯。
(纸板:袁世凯)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袁世凯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叛徒、阴险、两面三刀、狡猾、权力欲重等。
看来同学们对袁世凯的印象不怎么好。
其实袁世凯是一个多面角色。
他十二三岁就能驯服烈马,有一种浓烈的草莽气息。
他也曾刻苦读书,后来投笔从戎。
李鸿章赞他“胆略兼优,能持大体”,袁世凯可称得上是中上美才(纸板:中上美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刺激了清政府,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
袁世凯主持的直隶一带的新政创下很多“中国第一”。
袁世凯可说是新政干将(纸板:新政干将)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有什么表现?学生回答: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所以他又被称为窃国大盗(纸板:窃国大盗)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课程标准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材分析北洋政府上承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辅以问题引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1.运用史料分析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局,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护国战争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难点:护国战争的结局与军阀混战。
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1912年3月10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各国政要前来祝贺,袁世凯当众发表了就职演说,其誓词如上,伴随着他的维护“共和”的誓言,中华民国进入到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那他有没有按照他誓言一样维护共和呢?创设情境,引导提问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当时于北京就职的袁世凯能否维护中国共和仍然面临着民主革命派的非议和怀疑。
于是8月份邀请孙中山先生到北京会晤,前后见面13次,在此次会晤中,袁世凯为欢迎孙中山特意致辞,如下,其中有一句就是不违背孙君初志,那孙君初志是什么?生:共和。
通过史料呈现,再次呈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当时精英分子们对袁世凯的期望。
和袁世凯的掩耳盗铃的面目逐步露出。
师:非常好,这都说明了,至少从前后两次袁世凯的表态,似乎都在证实着中国共和已成,孙先生的共和愿望已经实现,孙先生甚至非常开心的开始了自己的富国大计去修建心中的富国之路。
但中国真的实现了共和了吗?篇章一共和梦危,烽火南来共和梦危一——独裁梦生呈现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大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大洋政府的统治与
军阀割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时期的特点;
2. 掌握大洋政府的组织和统治措施;
3. 了解当时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大洋政府的组织和统治措施;
2. 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大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时期的特点:
- 大洋政府成立的背景和目的;
- 大洋政府的统治措施和政策。
2. 大洋政府的组织和统治措施:
- 大洋政府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 通过哪些措施进行统治。
3. 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 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
- 军阀割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各自对大洋政府统治和
军阀割据时期的理解和观点。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大洋政府统治和军阀割据时
期的特点、大洋政府的组织和统治措施以及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3. 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
观地了解大洋政府统治和军阀割据时期的情况。
五、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大洋政府统治和军阀割据时期的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堂问答等方式进行实时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参考资源
1. 《部编八上历史教材》第11课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3. 互动课件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以上为《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大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的文档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在1912年至1928年间的中国历史背景、状况以及军阀割据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认识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状况和军阀割据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以及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影响等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掌握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北洋政府时期的腐败、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北洋政府时期的腐败、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情况。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当时的历史情境。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总结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基本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个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军阀割据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分析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7.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化状况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文化状况复杂多样,既有封建文化的残余,也有新兴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
-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文化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和思想。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本课主要内容为学生了解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与黑暗统治,以及民众的抗争。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北洋政府的统治状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军阀割据、民众抗争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史料,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与黑暗统治,以及民众的抗争;掌握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与黑暗统治,以及民众的抗争。
2.难点: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2.史料:与北洋政府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与黑暗统治,以及民众的抗争。
通过史料展示,让学生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5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讨北洋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
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
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
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
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
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
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行,必然为人民所唾弃。
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
1.教师讲述: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3.学生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4.教师归纳:(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本课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军阀之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
在本课中,我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增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等,希望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