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合集下载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水平面和地形的高低起伏。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测量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测,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水准原点和测量站点的位置。

还需要准备水准仪、水准尺等测量工具,并检查它们的精度和灵敏度。

2. 设置水准原点: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原点是一个重要的基准点,用于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通常选择地形高程最高的点作为水准原点,并在原点周围设置水准线路。

3. 测量水准线段:使用水准仪测量水准线段的长度,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常使用两个水准仪进行测量,一个在水准原点附近,另一个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处。

4. 测量水平面:在水准线段测量完成后,使用水准仪测量线段两端点之间的水平面距离,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过计算水平面距离和水准原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可以确定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

5. 整理测量结果: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测量起点、终点、水准线段和水平面的距离、高度等信息。

6. 后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包括检查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灵敏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等。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出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并为地形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仔细准备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准确记录和后处理测量结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或地下的几何尺寸和距离。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测量员需要在不同的地点测量出一系列水平线,并将这些水平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测量线。

这条测量线被称为“水准面”,它是水准测量的主要成果。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的简要概述:1. 确定测量起点和测量终点:在水准测量中,测量起点和测量终点是必须确定的。

通常,测量起点是从一个已知地点引出的水平线的起点,而测量终点是水平线的尽头。

2. 准备测量工具:测量员需要使用水准仪、水准尺等测量工具,并准备必要的观测设备,如太阳光线传感器、水准仪附件等。

3. 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并记录在水准测量测量日记中。

4. 测量水准面: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并记录在水准测量测量日记中。

通常,水准面是水平面上的一个平面,它的高度可以通过水准仪测量得到。

5. 测量水准面的各个角度:使用三角测量法测量水准面的各个角度,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测量日记中。

6. 重复测量:在测量完成后,测量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7. 绘制水准图表:测量完成后,测量员需要将测量结果绘制成水准图表,以便后续的测量和分析。

除了以上的基本程序之外,四等水准测量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合适的水准面: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水准面,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维护测量工具:在使用测量工具期间,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它们,以确保它们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3. 记录测量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测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审核和分析,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认真执行观测程序,并注意测量工具的维护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水准测量步骤

水准测量步骤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中分为水准点BM和转点TP,水准点即为我们所说的一直点,转点可认为是需要进行高程传递的中转点。

还有一种点叫中间点,其是我们要测量的待测高程点。

水准测量一般分为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路水准路线。

这里紧说明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其闭合路线说明其从基准点出发经过数个点后仍然回到基准点,也就是说路线上各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零(即理想情况下),实际上必然存在误差(并非等于零)。

在一个闭合路线中只存在水准点和转点两类点,假设水准点为A,闭合回路为A-1-2-3-4-5-6-A。

假设A点实际高程为1000,当塔尺立于A和1点,仪器架设在A和1点之间,A点作为后视点,1点作为前视点(一般前后视距差为3米、5米、10米,其测量精度要求不一样其视距差则可以随其变化,视距差越小则测量的越准确)。

调平水准仪后观测A点塔尺并读数,假设读数为a,然后再测得1点的读数为b;然后再在1和2点之间架设仪器,距离控制和上述相同,这时再测得1点的读数为b1,2点的读数为c,此时1号点为后视点,2号点为前视点,依次类推直到A点做为前视点测两完成,则闭合回路水准测量结束。

跟据上述读数可分别推算得各点的高程,如1号点的高程为1000+a-b,2号点的高程则为1000+a-b+b1-c(其可参考下述表格),依次可求得导线点上的任何一点的高程。

此公式可简单写成:
已知高程点高程(可为可计算出高程的点)+已知高程点作为后视时水准仪的读数-待测点的水准仪读数
此公式成立的前提是仪器此时架设在两点之间的适当位置上(符合一定的要求)。

当然此公式可求得闭合水准路线上各点周围一定范围内任意一点的高程,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因为闭合水准路线上的各点高程均可计算出来。

水准测量流程

水准测量流程

水准测量流程
水准测量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基准点:在测量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基准点。

通常,这个点可以是附近的测量站点或者已知高程的建筑物。

确定基准点后,需要进行标记和记录。

2. 设置测量线:在基准点附近,需要设置一条测量线。

这条线可以是直线或者曲线,通常使用测量杆或者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3. 安置水准仪: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

4. 观测和读数:通过水准仪观测水准标尺,并读取标尺上的读数。

5. 推算高差:根据读取的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6. 整理成果:在整理测量成果时,需要按照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进行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以上就是水准测量的基本流程,实际操作中可能因具体环境和条件而略有不同。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第一步:设立起点和终点测量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应该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以便能够测量到足够长的路线。

起点和终点应该在地面上有明显的标志,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第二步:设立基准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适当位置上,需要设立一些基准点。

基准点应该是固定的,并且易于辨认。

可以选择在土地上铺设水泥或石材,或者使用其他固定标志物。

基准点的数量取决于测量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每隔100-200米设置一个基准点即可。

第三步: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准仪来观测地面的高差。

在设立基准点后,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每个基准点上,并且进行准确的调整。

调整过程中,需要确保水准仪水平和稳定,以及望远镜的焦距和清晰度。

第四步:进行测量观测在观测仪器设置完毕后,可以开始实际的测量观测。

观测者需要在每个测点上测量望远镜的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同时,需要记录下每个基准点的具体位置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五步:数据处理与校正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首先,需要校正每个测点的观测结果,以去除地面不平整和其他误差的影响。

其次,需要计算出每个基准点之间的高差,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最后,需要进行误差分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步:绘制测量成果图在数据处理和校正完成后,需要绘制测量成果图。

成果图应该清晰明了,标注测量路线、基准点和高差值。

成果图可以用于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和水平度。

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一般平整道路的测量工作。

其步骤主要包括:设立起点和终点、设立基准点、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与校正,以及绘制测量成果图。

这些步骤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第一步:基准点的选择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选择一个高程稳定、易于观测的基准点。

通常会选择已经建好的基准点或具有准确高程的设施作为起点,如测绘局的基准点、天文台的点等。

第二步:测量线路的规划根据需要确定测量的起始点和终点,并规划中间的测量路线。

测量路线应尽量沿水平方向展开,避免过多的上下坡,以减小高差观测误差。

第三步:观测与记录1.基准点观测:首先,在起点的基准点上设置水准仪,并进行观测和记录。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水平调整和读数的准确性。

2.测量点观测:然后,在顺着测量路线的各个测点上设置水准仪,进行观测和记录。

观测时要保持水准仪的平稳,避免外力的干扰。

3.高差观测:在每个测点上,需要用水准仪的水平丝丝进行正反两次读数,得到各观测点的正反两次测量结果。

第四步:计算与平差1.高差计算:根据观测的正反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高差。

一般采用平均差法或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

2.平差处理:对计算得到的高差进行平差处理,以减小误差。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闭合差法和最小二乘平差法。

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最终高差。

第五步:检查与验收1.检查计算结果:对计算和平差的结果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或异常。

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修正。

2.验收报告: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详细记录,并附上观测记录、计算和平差表格。

同时,需要对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说明。

以上为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环境的影响、观测误差的估计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改正。

只有仔细、准确地完成每个步骤,才能得到可靠、准确的测量结果。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水准测量的步骤

水准测量的步骤

水准测量的步骤
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形高差的方法,可以用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

其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水准测量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以确定所有测量点与基准点的高差。

基准点应该稳定、平坦且不易受到外界干扰。

2. 安装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水平线的高度。

在测量之前,需要将水准仪安装在基准点上,并调整仪器的水平平衡。

3. 设置测量线:在基准点附近选择一个测量线,并在测量线两端设置测量杆或其他辅助测量设备。

测量线应该在水准仪的视线范围内,并尽可能远离干扰源。

4. 进行测量:测量员使用水准仪观测各测量点的高度,并记录下观测数据。

在测量中应该注意调整水准仪的仪器误差和指标误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处理数据:测量数据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得出最终的高差结果。

通常采用封闭回路法或开放回路法进行数据处理。

6. 分析结果:最终的结果应该进行分析,以确定各测量点之间的高差关系,并将结果用于相关工程中。

总之,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测量地形高差的方法,需要科学规范的步骤和严谨的数据处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w 80m前后视距差w 3m前后视距累积差w 10m红黑面读数差w 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w 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 20V L二、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如下图,欲测定A 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 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

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水准测量原理三、仪器和工具DS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供参考四、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16)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X {⑴-⑵}前视距离⑽=100 X {⑷-⑸}视距之差(11)二⑼-⑽前、后视距累积差(12)=上站(12) +本站(11)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 =K前+ (6) - (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 =K后+ (3) - (8) 红黑面差(13) =(6) +K-⑺,(K=4.687 或4.787 )(14) =(3)+K-⑻黑面高差(15)=⑶-⑹红面高差6 =⑻-⑺高差之差(17) =5 - (16) =(14) - (13) 土0.1平均高差(18) =1/2{5 +(16)}每站读数结束(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⑼~16)),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若各项满足限差要求,可搬站进行下一站的观测,否则,此测站必须进行重测。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确定测区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水准测量的区域范围。

2.选择测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测段长度,一般建议在1-2公里之间。

3.选择基准点:选择一个稳定的、不易移动的基准点作为起点和终点。

第二步:设站1.找平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每隔几百米设立一个找平点,找平点应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

2.设置测站:在找平点上设置测站,需要使用三脚架和水准仪来进行测量。

第三步:观测1.标杆设置:在每个找平点上设置标杆,并在标杆上进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观测。

2.水平仪初始调整:在设置好的测站上,使用水平仪对仪器进行初始调整,使得水平仪能够保持水平状态。

3.观测读数:使用水准仪对每个标杆进行观测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在观测读数的过程中,测员应稳定仪器,以免产生过大的误差。

4.记录观测数据:将观测读数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标杆号、读数等信息。

第四步:校正水准测量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干扰,如大气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这些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校正。

1.气象因素校正:根据测量记录中的观测时间和测区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校正,如计算大气压力校正数、温度校正数等。

2.仪器因素校正:根据仪器的器差表和校正表,进行仪器因素的校正。

第五步:计算1.高差计算:根据测量记录表中的读数数据,计算每个找平点的高差,可以使用正反算法或平均高差法进行计算。

2.高程计算:根据前一界线的高程和每个找平点的高差,计算每个找平点的高程。

第六步:绘图根据计算出的高程数据,进行绘图,绘制出各个找平点的高程分布图,以及找平点之间的高程曲线图。

可以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或绘图仪进行绘制。

第七步:检查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高程闭合差检查:判断各个测段的高程闭合差是否符合预定的精度要求。

2.差错分析: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错,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

水准测量具体实施的步骤

水准测量具体实施的步骤

水准测量具体实施的步骤1. 什么是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一种测定地面相对高程差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确定地面的水平度和建筑物的高度。

它通过测量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2. 水准测量的设备和工具准备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的设备和工具:•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差异。

•高度杆:用于标记测量点的高度。

•支撑架:用于搭设水准仪和确保其稳定。

•测量棒:用于测量地面上的具体高程。

•测量带:用于测量水平距离。

3. 水准测量步骤步骤1:确定基准点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相对高程已知的基准点。

这个基准点可以是一个已知高程的标志物或测点。

步骤2:搭设水准仪在基准点附近搭设水准仪和支撑架。

确保支撑架稳定,并且水准仪的气泡在中心位置。

步骤3:设置测量点选定需要测量的点,并设置一个测量点标记。

测量点的选择应该能够覆盖所需测量的区域,并且易于设置和找到。

步骤4:测量高程差•把测量带拉直,并固定在测量点。

•在测量带的一端,放置测量棒,并确保水准仪能够观察到测量棒上的刻度。

•观察水准仪上的刻度,并记录所测高程差。

步骤5:记录测量结果将每个测量点的高程差记录下来,并标记测量点的位置。

可以使用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来记录测量结果,以便之后的分析和使用。

步骤6:校准水准仪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进行水准仪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水准仪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可以参考水准仪的使用说明书。

步骤7:测量其他测点根据需要,继续测量其他的测点。

对于较大的测量区域,可以选择搭设更多的基准点和中间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精度。

4. 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水准仪和测量杆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任何外力的干扰。

•在测量前,检查水准仪和测量杆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在测量过程中,对于长距离测量,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并进行平均值计算,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一、引言三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本文将介绍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

二、前方测量1. 设置测站:首先,在测量区域内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

测站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平坦、视线开阔等因素。

2. 建立测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前方测量的测网。

测网的建立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或者多边形测量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 视线观测:在测网内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

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4. 数据处理:将前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目标测站的高程值。

处理方法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三、后方测量1. 建立后方测量路线:在目标测站附近,选择适当的路线进行后方测量。

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变化、视线开阔等因素。

2. 视线观测:在后方测量路线上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

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3. 数据处理:将后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测站的高程值。

处理方法和前方测量相似,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四、闭合差的处理1. 计算闭合差:根据前方测量和后方测量所得的测站高程值,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测量误差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查闭合差:对计算得到的闭合差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闭合差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重新检查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等,找出可能的误差来源。

3. 闭合差的处理:如果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采取平差等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五、总结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可以获得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水准测量是一种基础的测量技术,用于测定各种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高程。

水准测量一般分为两种,即精度水准和普通水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般的水准测量步骤。

第一步:确定基准点水准测量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是一根固定不变的控制标志物,通常是一个永久性的金属标志柱。

基准点应该位于测区的中心,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第二步:设置距离确定基准点后,水准仪需要被放置在一定距离内,而这个距离应该考虑到地形的地势高差和所需精度。

距离越远,误差可能会产生更大影响。

距离的设置一般使用三角形的方法进行。

第三步:校准水准仪在执行测量之前,在水准仪上进行必要的校准。

这个步骤确保仪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准确度,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第四步:安装测量棒当水准仪安装好后,需要在被测点上做一些标记,以确定所需的高差,并安装测量棒。

测量棒可以精确地测量一次高度差,这是水准测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第五步:记录读数记录所安装的测量棒的读数。

水准仪需要移动到下一个点,并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测量区域内的所有点被测量。

第六步:计算和调整当所有数值被记录后,需要进行计算和调整。

这一步骤涉及到仪器的误差和温度等因素,导致读数出现偏移。

调整可以大大提高记录的精度。

总结水准测量需要精确地测量垂直高度差,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高度和结构得到准确的确定。

一般步骤包括建立基准点,设置距离,校准水准仪,安装测量棒,记录读数和计算调整。

这些步骤的执行可以确保精度高、稳定性强的测量结果。

通过准确的水准测量,建筑工程师可以制定更好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使建筑工程更加稳定、安全和经济。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

它是通过测量水准仪的仪器高差来确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仪器设置、观测测量和资料处理等步骤。

首先,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编制水准路线图,选择适当的观测站点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是仪器设置步骤。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在仪器设置步骤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水准仪,并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水准仪的准确性。

然后,将水准仪安装在测量站点上,并进行调平。

调平是为了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度,从而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完成仪器设置后,就可以进行观测测量了。

观测测量是四等水准测量的核心步骤。

在观测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两个方向的观测,即前视和后视。

前视是指从起点向终点观测,后视是指从终点向起点观测。

在每个观测站点上,需要进行多次观测,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观测数据的记录应准确无误,包括读取水准仪的刻度值、温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

完成观测测量后,就可以进行资料处理了。

资料处理是将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代数平差,即将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点的高程值。

然后,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高程图,展示地面高程的分布情况。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必不可少的步骤和流程。

它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程序中也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气压等,以及仪器的校准和调整,以确保测量的精度。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精细的处理,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形测量,例如确定道路、铁路、管道等的高程。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1. 配置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称为基准标志。

这个基准标志应该是可靠、稳定的,并且在地理上容易识别。

通常,基准点会选取在基准高程附近的一座永久性建筑物或者特殊的地物。

2. 设立测站:在需要进行高程测量的位置,我们需要设立测站。

测站是一个临时的标志,用于确定该点的高程。

它可以是一个三角架或者其他具有稳定性和可见性的设备。

3. 进行观测:使用水准仪测量仪器进行观测。

水准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差异。

观测时,技术人员会对准测站和基准点,然后记录下两者之间的高程差。

4. 进行校正: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是通过观测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来调整测量结果。

这个控制点通常是已知高程的基准标志或者其他被广泛认可的高程点。

5. 计算高程差:将测量得到的高程差与校正值相加或相减,得到最终的高程差结果。

这个结果代表了两个测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6. 绘制等高线图:最后,使用测量得到的高程差结果,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是一种显示地势高低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和间距来表示地形的起伏。

总结起来,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包括配置基准点、设立测站、进行观测、进行校正、计算高程差和绘制等高线图。

这些步骤有助于准确测量地面高程差异,并提供地形信息,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是一种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测量工程和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四等水准的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将水准仪放在基准点上,通过和下一设站点之间利用塔尺等仪器所测得视距差,反算出下一站点高程,并通过多次测量来逐层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二、四等水准的设站基本要求1. 所选设站点的地形地貌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

2. 设站点的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用水平仪来进行检测。

3. 设站点要易于找到,方便后续的定位和测量。

4. 设站点的周围地形开阔,可以保证测量到了完整的水准线视线。

1. 选定起始基准点和终止基准点首先要选定一个起始基准点,以这个基准点为起点,逐步往后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同样地,要选定一个终止基准点,确定测量的结束点。

通常而言,起始点和终止点要相对稳定和固定,便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等高线的高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

具体而言,从起始点开始,逐个测量每个点的高程,并继续向前推导出其他站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常会按照前进方向来选定每个测量点的位置。

3. 记录测量结果完成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后,要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通常而言,使用记录簿来记录每个观测点的编号、高程值、观测时间、测量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均值平差法等方法,对每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总结四等水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中低精度的测量工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设站、观测、记录和调整等过程,注意技巧和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等水准测量步骤

等水准测量步骤

等水准测量步骤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 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20√L二、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如下图,欲测定A、B 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三、仪器和工具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DS3四、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视距之差⑾=⑼-⑽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前+6-7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后+3-8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⒁=⑶+K-⑻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⑺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每站读数结束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若各项满足限差要求,可搬站进行下一站的观测,否则,此测站必须进行重测;(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当全路线施测完毕后,应进行计算与检核;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5+∑16=2∑18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5+∑16± =2∑18末站视距累积差:末站12=∑9-∑10水准路线总长:L=∑9+∑10∑3-∑6=∑15∑8-∑7=∑16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五、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3 应严格遵循三个测绘工作基本原则,即整体原则、控制原则、检核原则;六、上交资料水准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检查数据,经过各项检核计算后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无误后方可成表提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20√L
二、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如下图,欲测定A、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

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
三、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
DS
3
四、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前+(6)-(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后+(3)-(8)
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若各项满足限差要求,可搬站进行下一站的观测,否则,此测站必须进行重测。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当全路线施测完毕后,应进行计算与检核。

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5)+∑(16)=2∑(18)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5)+∑(16)± =2∑(18)
末站视距累积差:末站(12)=∑(9)-∑(10)
水准路线总长:L=∑(9)+∑(10)
∑(3)-∑(6)=∑(15)
∑(8)-∑(7)=∑(16)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五、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

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3)应严格遵循三个测绘工作基本原则,即整体原则、控制原则、检核原则。

六、上交资料
水准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检查数据,经过各项检核计算后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无误后方可成表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