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女子的生活---30初稿-(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主人双双出门迎接客人的情景 • 女子还参与一些一般属于男子的游戏活动,如博弈,狩猎和
乘车驱驰,博为六博,弈指围棋,蹴鞠。 • 荡秋千则是女子的专属游戏
特别的女子
• 政治中的汉女子 • 远出和亲的宗室女 • 博学高才的知识女性 • 女中豪杰
政治中的汉女子
• 早在周初,统治者即立下”牛匕鸡无晨,牛匕鸡之晨,惟家 之索“的诫条,禁止妇女干预政治。然而,母后政治是汉代 的一大特色
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这个事 例反映了女方也可主动提出离婚,而朱买臣做官之后仍能照 顾他们夫妻,也说明他并不以妻子再嫁为非。因为当时人们 普遍认为: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对待离婚的态 度较为豁达宽容,所以妇女离婚改嫁也就比较自由随意。 • 至于夫死改嫁,在汉代人看来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始建国元年(9年),长安女子碧在大道上高呼,要求王莽交出 政权,遭到捕杀 据《汉书-王莽传下》记载,“天凤四年(17年),临淮瓜田仪 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琅邪女子吕母亦起”
• 汉代,是个大气磅礴的朝代,尤其是西汉,纵然是汉代的 女子也是这般,自由,自主,自强.....
历史离不开妇女,虽然妇女受到种种限制,但仍在历史上留 下了自己的影踪。通过考察妇女的历史贡献,不仅有助于我 们正确认识历史,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妇女
在这所专为亲王,外戚的子女开设的学校,女子和男子一样学 习经书,所学的内容显然超出了常规女教的范畴
出嫁
• 汉代人认为女子到了十四岁,男子到了十六岁生理已发育成 熟,可以结婚生子,所以汉代盛行早婚
• 女子初婚年龄一般在十三至十七岁之间, • 男子在十四至十八岁之间
两个时期
• 第一:西汉早期,三纲五常的礼制还未确立之前 • 决定婚嫁时,父母,兄嫂有可能会与当事人商量,听取其意
博学高才的知识女性
• 卓文君
明代画家仇英曾创作过二幅描绘宫廷女子生活的长卷,一
• 班昭 幅《汉宫春晓图》,另一幅是《梅妃写真图》。这二幅长 • 班婕妤卷 前的者型写制汉、代内,容后以者及写绘的画唐的代构? 思、笔法都基本相同,只是 • 蔡琰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 • 还有一现 画藏,些中描知国绘识台出北春女故季性宫宫因博闱物中为院妃继。子承仇、英宫,在娥专此的门长日卷常绝中琐学用事的精,细一缘的百故工余而笔人,能以薪传
出行,社交和娱乐
• 汉代只在部分地区短暂地实行过男女异路,总的来说,汉代 妇女在出行、交际方面较少受约束。
• 《汉书-朱买臣传》记: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 夫家俱上家,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
• 《后汉书-何敞传》云:后邓皇后上太傅禹家,敞起随百官会 • 男女结伴同路而行乃至于同车共载,都是寻常之事 • 节日里,众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更是男女不避 • 四川新津县木鱼山出土的汉画像砖《车骑临胭》描绘了男
西汉有高祖吕后,孝元王皇后 东汉有章德窦后,和熹邓后,安思阎后,顺烈梁后,桓思 窦后和灵思何后 • 景帝在废立太子的大事上,就受姐姐长公主嫖意见的左右,
废栗姬之子刘荣,立王美人之子刘彻 • 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陵因为很有口才,常往来于京城政要之
间,为其父充当说客 • 东汉时,还出现皇帝乳母乱政的情况
远出和亲的”宗室女“
• 伏波将军马援之女明德马皇后不仅能诵《易》,好读《春 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还能亲自”教授 诸小王论议经书“
• 太傅邓禹的孙女邓绥自幼喜好读书,被家人戏称为”诸生" 入宫之后,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昼省王政,夜则诵 读。元初六年(118年),她“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 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 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
汉代女子生活
汉朝的文化
• 初期,采用无为而治,重视刑法,礼法思想淡薄 • 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礼法观念渐入人心 • 王莽改制后,儒学礼制加强,礼法观念较强 • 东汉,经学兴盛,谶纬流行,礼法观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汉代妇女的生活
• 服饰妆容 • 从事的职业 • 家庭中的女性 • 外出、社交及娱乐
• 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是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由汉朝主动提出 的,其实质是:”以美女作苟安的城堡“换取匈奴不入侵或 少入侵
• 汉武帝则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把她嫁给乌孙昆 莫
• 在细君死后,为巩固与乌孙的联盟,汉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 女解忧嫁给岑陬
• 王昭君出塞和亲客观上也顺应了汉,匈两族渴望和平与相 互交融的历史潮流
女子与战争
• 元帝初元年间(前48一前44年),贾捐之批评指出武帝穷兵默 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 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郭,孤儿号于道,老母寡 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
• 章帝元和二年(85年)颁布的诏书中,在回顾中国与匈奴作战 的历史时,也提到:”弱女乘于亭郭“的情况。
丧三年,所以报父母之恩也。
• 二是让她敬事舅姑,料理家务 • 婆婆具有绝对的权威
离婚
• 在石渠阁会议上,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父卒,母嫁,为之何 服?宣帝做出裁决,颁布了《嫁母不制服诏》"诏书说:妇人 不养舅姑,不奉祭祀,下不慈子,是自绝也故圣人不为制服,明 子无出母之义。按照此规定,妇女一旦离婚后改嫁他人,就 与自己的子女断绝了关系
见 • 阳信长公主离婚后,皇后与她商议,择卫青为婿 •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母亲两次替她回绝了媒人,最
后是迫于兄长的压力,才不得己应允婚事 • 吕思勉总结道:汉世婚姻,尚颇重本人之意,非如后世专由父
母主持者。
• 第二,三纲五常的礼制深入人心的时期 • 强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聘娶婚成为汉代婚姻形态的主
流 • 《白虎通-嫁娶》集中体现着汉代的婚姻观念,篇中对此阐
释得很清楚: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需媒约何?所 以远耻防淫洗也。 • 尤其到了东汉末,人们普遍认为: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 行也。
婚姻中的女子
• 一则生子与教子 生子 • 曹植《弃妇篇》揭露了此残酷的现实:有子月经天,无子若
流星" 教子 • 刘向《说苑-修文》也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制
• 《礼记-杂记》郑玄注引汉律曰:弃妻界所资。妇女被遣回 家时,只有嫁妆退归本人 。
• 基于此,汉代的女子忍气吞声,极力地维护家庭的完整。 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些女子被动的失去家庭,一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再婚
• 男子固然可以休妻,但女子弃夫改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 张耳妻弃前夫而改嫁张耳 • 阳信公主因前夫有恶疾而改嫁卫青 • 朱买臣的前妻子因嫌他好读书!不治产业而执意和他离婚。 • 后来朱买臣出任会稽太守,过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
妇女独立支撑家庭,成为家庭经济的唯一来源,除了女子户 还有一种情况:
出生贫寒家庭的士子在读书求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能力 养家糊口,甚至还要仰仗家庭的支援 翟方进 东汉乐羊子
出生
• 在生儿育女的问题上,汉代民间盛行重男轻女之风 • 汉武帝时一则民谣劝说世人道: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
卫子夫霸天下。 • 《汉书-外戚列传》记: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
火,成百为人知百识态。的人传物承中有者梳,如妆、协吹助奏父、弹亲唱传、《斗草尚、书观》书、的赏伏女
画、图像、戏婴。
女中豪杰
• 阳姬,堤萦救父 • 两汉复仇风气浓厚,女性复仇的事例也不少,其中最为感人
的是酒泉女子庞娥亲复仇的故事。 • 秦女休为宗亲复仇的故事也脍炙人口,汉魏之际的左延年将
其事迹记于《秦女休行》 • 从汉代的史料中,还可看到妇女反抗暴政的英勇事迹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记叙了献帝兴平二年(195年) 曹操以少胜多在拒野击败吕布之事,裴松之注引《魏书》 谈及此次战役的具体过程:”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 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啤,,悉兵拒之"
女子户
• 汉代史籍中屡次提到的“女子户”,就是以寡妇为户主的家 庭,妇女独自承担起抚育孤儿,赡养老人的责任。
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 汉代的《太平经》指出:今天下失道以来,多贱女子,令使 • 女子少于男" 。
教育
• 汉代女子一般不能像男子一样外出学习,她们的教育基本是 在家中进行的
• 妇礼,妇道方面的训导和女红酒食等技艺 为重点 • 音乐也是一些家庭里女子闺中教育的一项内容
王政君自幼学鼓琴,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卓文君,蔡淡 等也通音律。 出身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子有机会接受较高层次的 教育,从而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汉代女子的服饰
• 视频:《国宝档案》20130520
汉代女子的妆容
• 发式 • 脸妆
女性的职业
• 传统妇耳只一桑蚕纺织 • 农业生产与劳役 • 手工制作和商业活动 • 医,巫和相师 • 女乐和妓女 • 宫中女官 • 研究和传播学问 • 其他劳动:砍柴卖柴,作乳母,漂洗衣物,帮厨 • 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