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无论是中考或高考,都会有这方面的试题。
而想要在翻译方面得满分,首先得掌握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因为翻译题的考查往往是从这些种特殊句式中延伸而来。
今天我们来看下文言文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记得查收哦~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特殊句式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
判断句的断定方法: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翻译的,从而做出判断的,就是判断句。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1.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妪,先大母婢也。
总结1:用“……者,……也”“……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①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汝是.大家子。
④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总结2: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注意:1、辨析“是”作指示代词还是判断动词,文言文中“是”多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如: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2、辨析“为”表判断还是表被动,还是其他用法。
如:①为天下笑(表被动)②冰,水为之(动词,变成)③何辞为(表反诘语气,呢)……3.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总结3:用“乃、则、即、皆、诚”等副词表示判断。
4.①今臣亡国贱俘。
总结4:主谓直接表判断。
②荀卿,赵人。
5.非.我也,岁也。
总结5: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行为的受事者。
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总结1:用“于”“……受……于”表被动。
②不拘于.时。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有两大类:(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1.“……者,……也”格式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也”表判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5.用“非”“乃”“则”等帮助构成判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③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6.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二、被动句(一)用“于”表示被动关系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二)用“见”“见……于……”“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暴见于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关系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概述二、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分类详解1.倒装句2.被动句3.判断句4.省略句正文: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概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的句式,分别为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和省略句。
这四种特殊句式在使用过程中,为文言文的表达增色不少,使其语言更为简练、优美。
二、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分类详解1.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顺序,这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言文中却非常常见。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宾语前置:在倒装句中,宾语通常放在谓语之前。
如“吾谁欺”(我欺骗谁)。
(2)定语后置:在倒装句中,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马之千里”(千里马)。
(3)状语后置:在倒装句中,状语通常放在句子最后。
如“急于求成”(求成于急)。
2.被动句被动句是指在句子中,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常常用“为”、“见”、“于”等词来表示。
如“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被拘禁,于是创作了《周易》)。
3.判断句判断句是指在句子中,对事物的属性、性质、状态等进行判断。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通常使用“者”、“也”、“矣”等词来表示。
如“刘备,仁德之主也”(刘备是仁德的君主)。
4.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为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简洁性,省略掉某些成分。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常常出现在对话、引用等场合。
如“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就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相反。
”)总之,文言文中的四种特殊句式,即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和省略句,为我们研究和阅读文言文提供了方便。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欢迎阅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句式进行总结归纳,方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更好地应用这些句式。
1. 倒裝句倒裝句是指把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紧凑、生动。
例如:“不闻不问,而悔之晚矣。
”这句话中,“不闻不问”是主语,“而悔之晚矣”是谓语,把主语和谓语位置倒置,使得这句话更加通顺、有力。
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句与句之间没有任何从属关系。
例如:“君之所言,余甚赞同;然而,有一点须要慎重考虑。
”3. 独立主格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是指句中有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独立主格,与主句之间没有任何语法关系。
例如:“夫人生于深宫,自当用其礼乐之道,以蕃息国家,谁知非但不蕃息,反而降低了道德水准。
”4. 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另一件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例如:“入口如同登临仙境,获得的感觉宛若仙女掌心仙露般清甜。
”这句话用“仙境”和“仙露”来比喻味道和体验,使得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
5. 对仗句对仗句是指靠重复句子的语法结构、音韵、意义彼此呼应、相对间起到照应作用的句型句式。
例如:“金毛犬,玉辇轮。
”这句话中,“金毛犬”和“玉辇轮”分别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且两者的形式、意义、韵律都相似。
总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使用得当,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阅读体验。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多加学习和应用这些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概述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这四种句式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对于理解和欣赏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判断句判断句是表达判断、评价、推测等意义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有时还会加上状语、定语等成分。
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c.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2.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通常由“被”、“受”等词引出,或者使用“见”、“于”等词表示被动。
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见/于+ 状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 定语+ 的+ 状语3.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顺序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突出等修辞目的。
倒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谓语+ 主语+ 宾语b.状语+ 主语+ 谓语+ 宾语c.定语+ 主语+ 谓语+ 宾语4.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通常是为了保持句子的简洁、对称等修辞效果。
省略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省略主语或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省略宾语)c.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省略宾语或补语)总之,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文言文更具韵味和魅力。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简介1.主谓倒装句2.宾语前置句3.定语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各种句式的详细解释1.主谓倒装句- 定义- 例子2.宾语前置句- 定义- 例子3.定语后置句- 定义- 例子4.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义- 例子三、总结1.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2.学习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句式结构有别于现代汉语。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是指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
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臣之壮,犹不如人也。
”二、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是指宾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吾谁欺?”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吾欺谁?”三、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利爪牙之蚓,强筋骨之蚓。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介词短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不介马而驰之。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驰马而介之。
”总之,文言文的这四种特殊句式丰富了句子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技巧点拨】Ⅰ.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和解说。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例:①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有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载体,其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文言文中的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综合运用举例。
1.判断句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明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句子。
这种句式通常以“……者,……也”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副词“乃”、“即”、“为”等来表示判断。
例如:
(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2.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这种句式通常以“于”、“乎”、“为”等介词来表示被动。
例如: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
这种句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
例如:(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居庙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4.综合运用举例
在实际的文言文中,这三种特殊句式常常会同时出现或者交替出现。
例如:
(1)居庙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判断句、倒装句)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总之,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是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其概念和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这里面,前三种好判断,最难得就是最后一个倒装句,因为倒装句又可以分四类: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判断句表示判断啊,这个很好区分,就是“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在现代文中我们都用“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文中,表示判断句的结构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
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能出现,在古文中,省略的现象更为常见。
省略句顾名思义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句都可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者量词。
倒装句,就是将正常句子的顺序颠倒过来。
倒装句包括了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
1、主谓倒装,又叫谓语前置。
本来正常句子应该是主谓,可是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这种句式在感叹句、疑问句中经常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就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在正常语序中,宾语放在谓语的后面,而在倒装句中宾语在谓语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可以作宾语。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沛公安在?”c、有些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如《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度”,其实是“度关山”,强调“跨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中,定语是位于中心词前面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词,有时候会把定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就是定语后置,“核舟一”表示的是“一个核舟”的意思,在这里把中心词“核舟”提前突出中心词。
4、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状语是在谓语前面的,如果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成了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果掌握好了,对文言文的阅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举例说明:
1.判断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2. 被动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3. 省略句:
例如:(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而竭。
《曹刿论战》
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
4. 倒装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陋之有?《陋室铭》。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难。
对这些句式进行剖析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或系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表示意料之外的情况。
例如:
•在城门之外,见状,起兵迎敌。
(《战国策·齐策四》) •十二门中,唯一未曾降雨的地方便是西门了。
(《红楼梦》)
2.强调句
强调句是用来突出句子中某一部分的重要性的句式。
强调句通常用“是……而不是……”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
•将帅所在之处,是死亡而不是生存。
(《论语·子罕》) •幸运的是,他是富有的而不是贫穷的。
3.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指表示假设、愿望、虚构或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句子。
虚拟语气常常用“如果……就……”的形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