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导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赤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而在黄州,在赤壁的日子,是他生命中最有转折意义的日子他在此徘徊,在此寻觅,在此反省,亦在此升华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显示“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奏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师:在前段时间,我们学过了《赤壁赋》,对于其中阐释的哲理,有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算是对《赤壁赋》的后续和补充吧师: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和他相识、相知、相遇,要了解一个诗人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在此与苏轼相遇,与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遇,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诵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师:下面请同学来诵读一下生1读师:正音:“纶”的读音guan,“酹”的读音lei生2读师:大家发现两位同学的诵读中有一个字的读音不同?生齐答:“了”的读音le和liao师:那么这个字应该读什么呢?我们通过比较诵读来确定先读le了,再读liao生齐读1遍le生齐读2遍liao师:大家说应该读什么啊?生:liao师:为什么呢生2:liao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那么我们就读liao,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遍吧生3读(虽然是女生,可是很大方,声情并茂)大家鼓掌,师:大家为什么给他掌声呢生4:因为她读的有气势师:那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啊?生5:豪放、激昂.生6:有气势师:这也是豪放词的特点下面请大家大声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学生齐读师:本词是一首怀古词,上阙写什么啊?生:上阙写赤壁的景色师:下阙呢?生:下阙是抒发感情的师:这也是怀古词的一般模式大家看,上阙了什么景物?生齐答: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雪浪师:请大家自读诗歌,选取其中你最喜欢的写景物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自读上阙、思考,同位交流师:下面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生7:我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出了大江东流而去的气势,而且还联想到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让我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象流水一般师:你的赏析中提到了时间和空的对接,同时这句话给我们什么洋的感觉?生7:感觉很空阔,好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就如同电影之前的铺垫一样师:很好!感觉很细腻你能为我们朗读一下吗?生7读学生鼓掌师:还有哪位同学来发言?生8: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觉得写得很有气势师:你能具体说一下怎么体现的气势吗?生8:我觉得“乱石穿空”的“穿”字的好,写出山的高大,有力量生9:乱字写出了山石多而杂,高而陡峭师:这一句写抬头仰望,从作者的视觉来写的生10:“惊涛拍岸”的“拍”字,写江水象人一样主动拍打岸边,有力度,有灵性生11:我觉得“惊”字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师:这句从听觉角度来写的,俯耳倾听,滔滔的江水拍打江岸生12:我觉得“卷起千堆雪”好,好像看到了浪花象雪花一样,滚滚而来师:有无修辞?生12:比喻从颜色方面雪的洁白和浪花相似师:这句是作者放眼望去,浪花翻飞,如千层雪浪一样映入眼帘你能为大家诵读一下吗?生12读,第一遍感情不很够,又酝酿,第二遍很好师:大家说“江山如画”呢?生1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象美丽的画一样师:作者慨叹“江山如画”时,心情应该怎么样的?生14:应该高兴,还应该有些伤感吧师:为什么有些伤感呢?生14:因为下文说“一时多少豪杰”,我觉得作者不只是在赞美,更有和自己对比的意思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大家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可以怎么概括?生15:宏伟.生16:阔大,有气势生17:壮阔师:这就是豪放词的特点词字晚唐五代以来,一般写儿女情长,闺情蜜怨,离情别绪,苏轼把诗的题材和感情融入到了词中,带给当时的人们和今天的我们感动和惊喜请同学们酝酿一下,再次诵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范读生18读大家鼓掌师:你能给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读吗?生18:我觉得最有气势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应该慷慨激昂,第一句我觉得语气应该稍微舒缓,“故垒”一句好像回忆一样,应该有悠远的感觉最后应该感叹语气生19:我觉得最后一句不仅是感叹,还应该有伤感惆怅的感觉,所以语气是稍微复杂的师:两位分析的太棒了!很好的诠释了上阙你能把最后一句个我们念一下吗?生念,,比生18有进步师:下面我们大声感情诵读上阙生齐读师:苏轼面对大自然如此雄伟的画卷,不禁由衷的感叹“江山如画”,想到了“一时多少豪杰”,他想到了谁?生齐答:周瑜师:哪个词提示我们作者要怀想周瑜了?到哪里结束?生齐答:从“遥想”开始,到“灰飞烟灭”结束师: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作者为什么只把周瑜作为歌颂的对象?请同学们自读下阙,思考一下,词中可以看出一个什么样的周瑜?同学自读、思考,然后讨论生20:我认为周瑜很潇洒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可以看出来师:这是从人物的衣着、外貌、肖像来刻画人物的生21:周瑜很有指挥才能,年少功成他指挥了赤壁之战,“樯橹灰飞烟灭”,很有英雄气概生22:“”谈笑间”还可以看出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师:这是从人物气质、风采等角度来刻画的还有哪句话没有分析到?生23:“小乔初嫁了”,可以看出英雄美女相伴师:苏轼仅仅为了写美女英雄吗?生24:我觉得还应该表达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师:在苏轼笔下,周瑜是一个功成名就、年少有为的青年将领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如此,而且为人谦和,待人忠厚,精通音律,所以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面对如此一个英姿勃发的周瑜,假如苏轼和周瑜见面了,苏轼会对周瑜说什么?假如你是周瑜,你来对周瑜一句话吧生25:周瑜,你好生26:我很崇拜你啊生27:小乔很漂亮吗?师:这样问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感?生27:羡慕师:苏轼对周瑜处了羡慕、崇拜之外,还会有什么情感?生28:还有伤感因为周瑜年纪轻轻,功成名就,而苏轼却壮志难酬,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年龄47岁了师:是啊!所以,此时的苏轼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来提炼核心词生29:羡慕、崇拜生30:惆怅、失落、愤懑、不如意等师:所以苏轼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式,“应笑我多情”,可以是苏轼自我解嘲,也可以理解为周瑜“笑我多情”这里,“笑”是嘲笑吗?生31:不是,我觉得周瑜应该安慰、理解他师:也就是说,两个大英雄如果见面,生发的应该是朋友间的关爱于慰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啊!诗人慨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么诗人此时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使得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来回顾一下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请同学回答一下,文章中写苏轼遭遇了那些变故?生32: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33:在黄州生活艰苦,住在破庙中生34:还要自己动手耕种,开始时候家里人也不在身边,很孤独生35:朋友不理他,写信出去也没有人回信生36:还有小人陷害他生37:在监狱里受折磨师:是啊,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朋友背弃,经过长途押解,在狱中受残酷折磨,死里逃生,而且相濡以沫的妻子离他而去种种的不幸加在了这个孱弱的文人身上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他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人生如梦”“是消极的,“酹江月”是作者借酒浇愁吗?同学思考讨论生38:我认为有消极里面因为苏轼遭受了这么大的变故,他肯定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他或许有死的想法呢同学笑师:不是或许,是的确有在《苏东坡突围》中,当被长途押解时,他几次寻死,却因为看管严密而没有成功生39: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他不是在借酒浇愁,而是在寻找精神的出路他不想这么沉沦下去,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虽然被消磨了,但是他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想过去的就过去吧生40:我也这么认为,苏轼可能想,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同学笑生41:我觉得苏轼即使消极,即使借酒浇愁,也是人之常情应该允许他如此毕竟在他身上的磨难也太多了生42:而且,以前亲密的好朋友也不理解他,肯定郁闷啊!师:非常人性化啊!生43:我觉得苏轼有消极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年轻时候也很顺利,可是到后来有了很多的变故,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朝廷外在的因素所以他想,实在不行就算了吧我在大自然中寻找寄托吧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我们来看,苏轼感慨“人生如梦”,梦是美好的,但又是虚幻的、短暂的,作者慨叹人生如梦,是不是不能自拔就此沉沦?面对眼前的传说中宏大的古战场,想起意气风发的一代骄子周瑜,再对照经历坎坷挫折老而无成的自己,他的这一个动作酹江月,包含的心里其实是很复杂的生44:他应该有对周瑜等英雄人物的赞美钦佩生45:还应该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悲凉吧师:是啊!苏轼也想有所建树,为国家效力,也想功成名就,可是当这一切变得渺茫,变得不可能的时候,他失望、他彷徨,然而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当自己的苦闷不能排解时,就借助一杯薄酒来释怀吧向大自然寻找永恒的寄托让自己溶解在广阔博大的大自然中,与江月共舞所以作者在《赤壁赋》的第四段中说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学们来齐背诵一下同学齐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师:我们古代文人,当自身境遇不理想时,往往寄情于山水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获得新生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啊?生46:我看到了一个豁达的苏轼生47:我看到了一个乐观的苏轼生48:我看到了一个潇洒的苏轼生49:我看到了一个豪放的苏轼师:是啊,我们现在所体味到的是苏轼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下面请同学们再自读下阙,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请一位同学起来范读生读(声情并茂这个同学非常善于抒情朗诵)同学鼓掌师:请同位点评一下生5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读出了作者的羡慕,语调稍微舒缓一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读的很有气势,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场动人心魄的战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回到了现实,看到了自己的落魄,应该有灰心,失落的感觉,所以他读的有些消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语调比较前一句有所回升,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坦然面对吧我觉同位这一句读的不是很好师:那你能来为大家范读一下吗?生50读学生鼓掌师:同位分析的很棒朗读的非常有感情下面我们感情齐声诵读下阙学生诵读下阙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诵读全篇,好不好?生齐答:李储光!师:好,那就请李储光为大家诵读吧生读(声音浑厚,情感把握到位)博得了同学和老师的掌声师:苏轼在寂寞中反省过去,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回归于青纯和空灵,习惯于淡薄和宁静,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伴随着射向黄州的那道神秘的天光,一个伟大的苏轼就此诞生大家应该背过诗歌了吧?请大家一起大声背诵诗歌,体味苏轼情怀生齐背(基本能背过,很有气势,也很有感情)师:布置作业,回去做完学案,写作练笔《苏轼,我想对你说》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用典的贴切自然【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

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不错,是苏轼。

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

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

②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师生评价读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生:理解词的意思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以情驭教,以趣激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背景:课前要求学生就有关这首词及作者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阅分析。

并要求学生试分析内容,自设自答个人认为是对课文理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供上课时交流。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老师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师生互致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把前几天的凄婉、低沉、郁闷抛开,来学一首情调高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同学知道作者是谁吗?生:(齐答)是宋代词人苏轼。

师:(指定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你能把苏轼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吗?生:好,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会写词,诗与散文也很有名。

不过,苏轼就是官运不顺,经常被贬,他还到我们广东的惠州做过官。

师:回答得很好,你对苏轼很了解。

(语调高昂,神情恳切。

顿了一下,又问)师:你能说说苏轼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吗?生:贬官失意时。

师:对,那么,贬官失意的滋味如何呢?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同吗?下面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的情感。

(用多媒体放映,学生听朗读,神情专注,约两分钟后)师:同学们,听别人朗读得那么富有感情,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激昂高壮的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约两分钟后)师:(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得非常流畅。

要是开头一句再读出点气势会更好。

(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大家思考一下,感觉哪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能展开辩论更好。

(约一分钟后,学生举手)生:第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二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二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二等奖)执教:何云锋整理:陈良文何云锋授课班级:仁沙中学八年级一班人数:72人共分9个学习团队第一课时师:为了表示对我的到来,同学们觉得哪种方式最能表达呢?生:(齐鼓掌)师:那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大家觉得是不是应该用更热烈的掌声呢?生:(更热烈的齐鼓掌)师:上一节课。

二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呢?生:有(大声的)。

师:好,从你们身上,何老师想说,何老师深爱着仁沙这一方热土;也深爱着仁中这美丽的校园;当然,更深爱着各位同学。

为什么呢?因为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活力,这让我羡慕;而从你们身上我也看到了勤奋与大胆,这让我感动;而最重要的是(停顿),什么呢?请先听一段个人背景介绍。

然后请同学们帮我回答。

何老师,何云锋,出生于1984年4月,家住重庆市丰都县仁沙乡田家沟村,小学一至六年级在田家沟小学,一至五年级哈,六年级在渠溪完小,初中99级在仁沙中学。

现在同学们能告诉何老师,何老师深爱着你们,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吗?生1:因为这是老师的家乡。

师:非常不错。

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的母校。

但如果我不说这段背景,大家能猜到吗?生:不能。

师:不能,很好。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学案。

我们今天学的题目是?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那么,这里面《念奴娇》是什么?生:词牌名。

师:很好。

那么,《赤壁怀古》呢?生: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该题目点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生:地点(赤壁)和事情(怀古)。

师:好,那么是谁在赤壁这成就了太多的英雄人物的地方怀古呢?生:苏轼。

师:那么,苏轼为什么要来怀古呢?怀古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生:……师: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呢。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可如何学习该文呢?先请各个小组长站起来。

(陆续站起来)师:老师现在就以军师的名义分别封各个小组长为将军。

(天龙、天虎、天豹、地龙、地虎、地豹、祥龙、祥虎、祥豹)并给每位将军一个“锦囊妙计”,你们只需按此“锦囊妙计”行事即可。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开课未始,投影显示如下背景:一场时空虚拟下的心灵对话。

一、整体初知师:上课伊始,我们按照平时上古典诗词的习惯,一起……生:背诵!(生起立,齐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背诵是学习诗词的很好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标题,你看到了什么信息?生:“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标题,“怀古”就有“伤今”意。

二、文本研读(一)解读关键词:赤壁师: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哪些是写赤壁的?(思考片刻)生:故垒,周郎赤壁,故国。

师颔首,投影:1.大江东去——2.故垒西边——3.周郎赤壁——4.故国神游——神游故国师追问:从两个“故”中读出了什么味道?生迟疑,师提示:“故”,“怀古”,“怀古”中应有的情绪是什么?生(恍然):哀愁。

师:思考一下,下发张孝祥词中有描写赤壁的吗?(马上结合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生齐声其中描写赤壁的句子:赤壁矶头落照师:这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生:背景是黄昏。

师:从这样的景中看到了怎样的情?生思付:击楫誓中流。

师:请结合一旁的鉴赏,我们不难发现“击楫誓中流”表达自己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

师:我们再回到本文之景,苏轼的赤壁放置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点出重点词):石,涛,江山师小结:乱石(纵),惊涛(横),加上江山,视野开阔,心胸宽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视野之下人生之大境界。

(二)解读关键词:怀古师:除了描写“赤壁”的,哪些信息表现了“怀古”?生思考,老师提示:除了古战场,就是古人物了。

生恍然,七嘴八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师投影: 【怀古】 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公瑾当年——师:“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能否把这个句子看成一个比喻句?生:千古历史如滔滔不绝的江水。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把课文先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苏轼怀古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生:赤壁。

师:词中的赤壁在哪?师:是“火烧赤壁”那个赤壁吗?生:不是。

师:苏轼写这首词时,却把这里当作了三国赤壁。

这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虚设的,拟定的赤壁。

“怀古”是什么意思?生:怀念古人。

师:怀念古人引起我们思想感情的波澜,我们会有种种感触,这就叫做“怀古之幽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听过,开头的.那几句歌词是怎么唱的?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师: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过英雄人物啊!这些英雄人物随着历史的流逝,消失在这江涛中了。

这一句有一种感慨,所以在读的时候能不能读得很轻飘?生:不行。

师:要读得很沉稳。

结尾的语调不能高上去,应该低下来。

“大”字开口要大,先声夺人,要有气势。

(教师范读)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江”字能不能改为“长江”?生:没有气势。

师:这个“大”字我们读出了什么?生:就是那种波涛汹涌的感觉。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家在读的时候,把“去”字的声音拖长了,为什么这样读?生:长江奔腾不息。

生:苏轼有一种感慨。

师:苏轼之前的“千古风流人物”,同学们都能想到谁?生:曹操。

师:苏轼《赤壁赋》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师:曹操一世英雄,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秦始皇。

师:还记得《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几句吗?生: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师: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屈原。

师:背一句屈原的诗句。

生:“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读本文是一份上课实录,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以及诗人对那段历史的怀念之情。

通过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故事,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部分:背景故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公元208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吴国孙权联手,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元朝著名文人苏轼所咏的《赤壁赋》的主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并派遣水军攻打刘备的蜀国。

诸葛亮在火烧连营等计谋的帮助下,成功挫败了曹操的攻势。

这场战役标志着曹操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落,也为东吴和蜀国保住了生存的空间。

第二部分:诗歌分析N 赤壁怀古,十里长亭芳草萋萋;翻轻纱,群舸弄水,回顾烟波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一句“赤壁怀古”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十里长亭和芳草萋萋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赤壁当时的繁华景象。

O 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接下来的两句“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二十四桥”指的是赤壁战场周围的桥梁,虽然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而冷月无声则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风景和年轻的向往,也可以视作杨维桢自己对于世事沧桑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I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中的这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宏景色。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的落山景象,而黄河入海流揭示了大自然中巨大的运转力量。

第三部分:思想和情感整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景色的赞美。

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理解词意
掌握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词意和意境。
让学生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 巧。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和思想。
课程安排
导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 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讲解
逐句讲解词的内容,分 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 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在课堂上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参与 到课堂互动中。
教学深度不足
对于部分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度可能不够,需要进 一步拓展和深化。
改进措施
调整时间安排
针对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时 间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和节奏。
关注学生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 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词意解析
词的上阕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 背景和苏轼自身的感慨,通过描 绘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出对英
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刻画,表达了 苏轼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羡慕, 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
感慨。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 言优美,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手法分析
01
02
03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周瑜的年少得志 和苏轼的壮志未酬,突出 了两者的不同境遇,增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
苏轼借助赤壁之战的历史 遗迹和自然景色,抒发自 己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 为含蓄、深沉。
豪放风格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开 阔,体现了苏轼豪放派词 人的风格特点。
03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写这首词之前,苏轼经历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也就是课下注释1里讲到的“乌台诗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佳作。

而这些作品也成为后人了解苏轼当时境遇和情怀的载体。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黄州的苏轼。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朗读这首词。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可以把课下注释里面非常重要的读音标注到原文当中。

学生出声朗读。

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1朗读全词。

师:这位同学对于字音的把握很准确,读得很顺畅,但老师觉得语速可以再慢一些。

咱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2朗读全词。

师:有进步了。

一开始咱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深入,读得可能不够好。

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我们会读得越来越好。

下面咱们来齐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

"师:“念奴娇”是它的词牌,题目是“赤壁怀古”。

这样一个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内容是写“赤壁”,由赤壁怀想到一些古人古事,而这些古人古事又触动了作者的情怀。

这也是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上片写赤壁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

那么,是什么样的赤壁景色,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呢。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上片。

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朗读上片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学生举手)生3:我觉得比较好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用了一个比喻,首先是把“浪花”比作雪,感觉非常美;而且这个“堆”字也是显示出了浪花澎湃的气势,代表了赤壁的一种非常雄壮的景色。

师:他用了一个词“雄壮”,而且提到了能够表现这种雄壮的词语“堆”,实际上,这一句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你还找到了哪些生3:还有“穿”“拍”。

“穿”字写出了山石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字让人感觉江水的强劲有力,很有力量。

师:分析得很好。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感受作品豪放风格(教学重点);2.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与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聚焦豪放,创设任务情境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领略过“汉魏风骨”与“盛唐之音”后,我们的诗歌之旅来到了宋代。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是词作的黄金时代。

说到宋词,我们会想到两个流派:婉约与豪放。

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各美其美。

请看以下两则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明确:大文豪苏轼在传统婉约词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开豪放词之先河。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最经典的豪放词代表作。

创设情境:同学们,校文学社要举办“走近东坡词,品评豪放美”系列活动,邀请我们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朗读播报和海报设计,并进一步研读词作,品味词人的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回到赤壁古战场,赏大江明月,悟人生几何,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悟豪放之声、观豪放之景、怀豪放之人、感豪放之情、养豪放之心。

二、任务一:朗读播报——感豪放之声要求:录制朗读音频,初步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1、初读:学生自由诵读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词。

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词作的风格与音韵特点。

(学生自由诵读)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初读本词,你对词作风格和韵律有什么感受?生:读起来确实感觉很壮阔、豪放。

师:哪些句子给你这样的感觉?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没错。

你还有补充,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首句也很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一、引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作。

通过对于历史事件赤壁之战的怀旧与追忆,展现出作者才子佳人江山如画、英雄豪杰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通过对教学实录,详细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二、诗歌分析1. 诗歌背景本词作写于苏轼赴黄州赏樊川柳时,游览赤壁之际。

苏轼在此游历期间,深受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氛围所吸引,于是创作出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基本结构与体裁本词作采用了古文辞章中最具代表性的“念奴娇”技巧,运用句句押韵的形式完成了七句五言的立意。

整首词由六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含有需要加注的词务,整首词的特点是以诗意为主的句子和隐晦作用的誓约词。

苏词受到了《红楼梦》中作者的影响,被称为“和朱先生巧书一首”。

3. 主要意义通过“念奴娇”的手法,苏轼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与自身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荣耀与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江山如画、英雄豪杰的赞美。

词中所描绘的赤壁之战背景,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词句讲解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描写,这些词句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整首词的意义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以下词句展开讲解: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 经典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凭借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深受推崇。

通过对经典解读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作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3. 课堂欣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念奴娇版本供学生欣赏,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词作中的描写、意象和意境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词作的感受与理解。

四、教学活动设计1. 听课导读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快速预览词作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念奴娇 课堂实录

念奴娇  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本课教学获江苏省2008年高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赏析玩味中力求成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教学步骤]1、导入由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东坡的评价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教师范读,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诗词。

(关注读音)3、从词的题目入手,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其中贯穿两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研读,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较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从而带动全篇的学习,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魅力,个体朗读或齐读,力求成诵。

[教学过程]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对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的评价,请大家猜猜看他会是谁。

(逐句打出评价,学生七嘴八舌报名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生:白居易,李白……——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生:李白。

——一个月夜徘徊者生:李白、苏轼……——一个大文豪、诗人、大书法家生:苏轼。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生:……——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生:……——一个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生:苏轼……——一个水利工程师生:李冰,苏轼……师:李冰是文学家吗?生:(笑)不是!师:那苏轼搞过什么水利工程吗?生:好像有个苏堤是他建的。

师:很好,知识很渊博!——一个美食家生:(齐说)苏轼!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苏东坡先生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投影出今天要学的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这首词的生僻字不多,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边听边将生字读音标注下来。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报以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老师的朗读,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下面我们趁热打铁,集体朗诵一遍,先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歌,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诗反映了作者苏轼对于历史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该诗始于赤壁之战,然而,作者却不仅是在叙述一个历史故事,更是在通过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哲思。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首诗,本文将介绍一场名师课堂,该课堂深入解析并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课堂由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的语文教师主持。

首先,教师分享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对学生们对苏轼的印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语言和历史背景。

在古文阅读和理解方面,教师强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解释,例如:“白发”、“青山”、“流水”、“古今多少事”。

此外,教师还详细解释了古文中的必备知识,如典故和文化隐喻。

教师也包括阐述了笔画及其组合的表现能力、修辞手法等文学语言知识。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诗歌意义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作者的意图。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首先,作者通过抒发对历史的留恋和感慨,表现了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敬意。

苏轼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因此他深深地怀念过去的时光。

其次,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和疑问。

他通过叙诉历史故事,借鉴其中蕴含的哲思,来探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其三,作者透过历史情节,唤醒了他对故乡的激情。

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个民族的强烈认同,以及对于生命经历的深刻反思。

最后,作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爱、和平和幸福,最终会驱散历史背后的黑暗。

在这场名师课堂上,学生们把不同的想法和本身的感受带到了课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从而得到了启迪和收获。

综上所述,《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古诗中的名篇,其深刻思考和真挚感情,引领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和人类历史的演变。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一琅琅书声师:咱们一起来读。

“大江东去”,一二——(生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读得十分整齐。

但是,没有多少情绪,需要再读出情绪来。

(教师富有感情地示范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跟我读,好吗?“大江东去”,读——生(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PPT】·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面对大庭广众,同学们还是有些拘谨。

气势上,全体同学,还是比不上我自己一个人。

老师,有停顿。

大家要懂得停顿。

停顿,出情绪。

而且,不要声调不要走很高。

需要由低,来显示高、突出高、衬托高。

(示范读)“大江……”,这是低,还是高呢?低,然后停顿。

然后再高。

敢停顿,敢放低,才能突显后边的高。

(示范读)“大江……”,(停顿许久)“……东去”。

大家听,我一停顿,沉静许久,然后再突然读出“东去”,就特别地高亢,显示出起伏跌宕来了。

咱们读这四个字,一二——生(齐):大江……,……东去。

师:(继续示范)大江……,……东去。

生(齐):大江……师:敢于许久、长时间停顿,尽管续不上了(笑)。

但没关系,再来。

生:大江……,……东去。

师:非常好了。

“浪淘尽”还是低,但是,它有一种强烈的喷吐。

“浪淘尽……”,停,“……千古风流人物”。

请读——生(齐):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非常好了,我不想再一句一句地给孩子们去示范、去读了。

你只要敢于停顿,敢于放低声音。

然后,后边,就显示出了、突出了它的高。

师(深情示范诵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记录过程记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记录过程记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记录一、集体备课议程安排1. 课前准备:选择主题,确定备课范围,明确备课目标。

2. 核心内容讨论: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内涵和题材背景,并精读全文,探讨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师生互动:探讨诗歌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启发学生探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4. 资料整理:梳理备课成果,整合教学资源。

二、备课分工及负责人员1. 主讲教师:对文学内涵和题材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2. 辅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意境和文化内涵。

3. 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并挖掘文学典故。

4. 学生代表:准备备课报告,共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备课过程详解1. 主讲教师首先引导全体教师进行诗歌全文解读,从创作背景、作者情感和意境入手,带领教师们深入挖掘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2. 辅导教师对诗歌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并提出互动问题引发教师们的思考,以提升备课深度和广度。

3. 班主任利用师生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典故,并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代表共享备课心得,展现学生对诗歌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备课成果和教学资源整合1.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深入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对诗歌的意境和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教学信心。

2. 整合备课成果,组织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文学导读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支持。

3.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文化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五、总结与展望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讨,精心准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备课的成果将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也将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片段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片段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片段实录【导言】《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与其它版本在文字上稍有差异。

因此我就在课堂上把那个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较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并以此带动全篇的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实录】一、多媒体展现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课文);2、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其它版本)师:这两个诗句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异吗?生1:不是。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重量,在实际上确实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师:能联系往常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专门好。

那么,换一个说法,其意味怎么说有什么不同呢?生2:“穿”字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受;但“崩”字则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倒塌,显得更有气概。

我们甚至能由此联想到倾盆的大雨以及“惊涛”和“千堆雪”。

生3:同样的道理,“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则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那个结果看起来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

师:专门好!对上面的分析,大伙儿能不能用精练的语言做个归纳。

生4: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景色的雄奇壮美。

师:看来,大伙儿的意见专门一致嘛。

那么,描写赤壁雄奇壮美的景色有哪些作用呀?生5:烘托当年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

生6:我觉得还能够烘托下片所写的周瑜的英雄形象。

二、多媒体展现1、樯橹灰飞烟灭。

(课文)2、强虏灰飞烟灭。

(其它版本)师:“樯橹”和“强虏”相比,用哪个词语更好?什么缘故?(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生7:我认为用“强虏”好。

“强虏”说明曹军的强大。

据史料记载,当时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马,而曹军号称80万众,力量悬殊,用“强虏”符合历史事实。

生8:我补充一个理由。

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镇定闲雅得专门,他装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怀古诗的解读策略——以教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怀古诗的内容特征与解读策略降大任先生说:“怀古诗是通过历史遗迹,或某一地点、地域间接歌咏与之有关的古人古事。

”雷恩海在谈及怀古诗时说得更详细:“怀古诗需有历史陈迹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情,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将历史蕴含的感情与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相融合。

”这里有几点可以形成共识:1.“怀古必切时地。

”(沈德潜《说诗啐语》)怀古诗中,诗人必然凭临某一古迹(历史遗迹、历史名城等)。

2.怀古诗中,诗人自然要缅怀与古迹相关的某个或某些古人,追忆古人事迹。

3.怀古诗中,诗人会抒发情思,多表达对古人风骨、精神、功业等的感性追慕或者理性评说。

而且,怀古诗的终极目的不是怀古,而大多是关照当下,即感伤个人遭际,揭露时弊,讽喻朝廷等。

既然在怀古诗中,诗人要凭古迹,怀古人古事,慕/评古风,抒己情/讽时弊,那么,我们解读怀古诗,理应跟随诗人的足迹,走进古迹,留心古迹特征;理应直面古人,与诗人一道认识古人,了解古事;理应感受诗人怀古时的心路路程,对诗人的所思感同身受;进而明确诗人怀古的用意。

解读思路如下:策略阐释:1.回答凭何古迹,怀何古人,思何古事三个问题,是对怀古内容的确定。

具体步骤可分解为:首先确定古迹是哪个,古人是哪位或哪些,古事为哪样;然后概括和确认古迹、古人的特征。

2.要明确怀古用意,首先要明确探求的问题:为什么凭临的是这个古迹?为什么怀的是这位古人?为什么忆的是这件古事?然后,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国家时局等)进行阐释。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读例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一首怀古作品。

教学时,可以把本词作为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样本”,通过教授本词,教给学生解读怀古诗的阅读策略,然后再用相关题材的诗歌作为延伸材料进行训练,以达成使学生会自主解读怀古诗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师:生命终将殒灭,现实终成历史。

《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伙儿。

师:应该说是八大伙儿之一。

哪八大伙儿?说说。

生:苏洵、苏辙……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伙儿?生:文学。

师:因此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伙儿。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确实是说,是苏轼在人一辈子的中意依旧在失意时所作?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师:读的专门流畅。

但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概。

(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有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师:如何不对?生:“浪”应该是比喻吧?师:比喻什么?生:比喻时刻。

师:对了。

那个地点不能把浪说明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刻。

你还明白用水比喻时刻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专门有气概。

江,直截了当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概。

这句,专门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概、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差不多上大气磅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本课教学获江苏省2008年高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赏析玩味中力求成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教学步骤]1、导入由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东坡的评价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教师范读,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诗词。

(关注读音)3、从词的题目入手,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其中贯穿两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研读,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较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从而带动全篇的学习,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魅力,个体朗读或齐读,力求成诵。

[教学过程]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对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的评价,请大家猜猜看他会是谁。

(逐句打出评价,学生七嘴八舌报名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生:白居易,李白……——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生:李白。

——一个月夜徘徊者生:李白、苏轼……——一个大文豪、诗人、大书法家生:苏轼。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生:……——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生:……——一个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生:苏轼……——一个水利工程师生:李冰,苏轼……师:李冰是文学家吗?生:(笑)不是!师:那苏轼搞过什么水利工程吗?生:好像有个苏堤是他建的。

师:很好,知识很渊博!——一个美食家生:(齐说)苏轼!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苏东坡先生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投影出今天要学的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这首词的生僻字不多,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边听边将生字读音标注下来。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报以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老师的朗读,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下面我们趁热打铁,集体朗诵一遍,先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师:读得很好,已经有了感情的投入。

先请大家思考一个简单地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个才是这首词的题目?生:(齐答)“赤壁怀古”。

师:从题目看,既然是一首怀古类诗词,它通常都是诗人由眼前之景。

引出对历史的人与事的许多联想,再进一步引发出感慨,来抒己之怀。

下面我们看看这首词是否如此扣题来写的。

(边说边投影“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师:速读上阕,看看是否写了眼前之景?能否用词中的短语概括这眼前之景?生:写了眼前之景,用“江山如画”能概括。

(板书“观景”,师投影“江山如画”)师:上阕写景的句子中有哪几处典型体现了这“如画”特征?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很好(投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能否进一步思考这几句话中又有哪几个词突出了画面感?生:其中“乱”“穿”“拍”“卷”等突出了画面感。

师:找的很准!大家都知道,使人们在遣词造句时往往会反复琢磨,以求用得精当;而作为欣赏者,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感知诗味词味,还要从炼字的角度揣摩玩味诗人们的用字之妙。

我在备课时还意外发现这首“念奴娇”还有一个版本,是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抄录的版本,在“惊涛拍岸”句中就用的“裂岸”,(投影苏版“惊涛拍岸”黄版“惊涛裂岸”)咱们就试着咀嚼玩味一番“拍”与“裂”,说说看你认为哪一个用得更妙,集体先讨论半分钟。

(同学们讨论很热烈)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共同讨论的结果,言之成理即可,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是看哪一方的道理更充分。

生1:我认为“裂”比较好,它比“拍”更有气势。

生2:我认为“拍”也很有气势,而且他还有声音。

师:很好,同学们都抓住了两个动词本身的特点加以比较!生3:我认为“拍”更好,它好像有个“拍”的动作在里面,“裂”好像就没有动作。

生4:“拍”应该用了拟人吧!师:“应该”还是“确定”?生4:(笑)确定!师:很好,明显看出“拍”的支持者占了上风,而且我最欣赏的是同学们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我个人也觉得“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

师: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读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语气和气势要逐渐加强。

(学生齐读)师:读得很棒!大家说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啊?生:(齐声)美!(师板书“美”)师:如果请你们在“美”之前加一字概括这种美景特点,加什么好?生:壮!壮美!(教师板书“壮”)师:大家再看看词中是否有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哪个词已经明显给我们提示?生:(齐说)“遥想”!师:那么找找看词中哪个句子把眼前之景与历史人事关联起来了?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一时多少豪杰”中“一时”直“哪一时”?生:三国时期。

师:当时有哪些“豪杰“?请这一组同学逐一快速列举。

生1:孙权生2:刘备生3:张飞生4:曹操师:作者又“思“的是谁?能否用词中的短语说明?(板书”思人“)生:“三国周郎”。

(教师投影“三国周郎”)师:快速阅读下阕,找出作者写了周郎的哪些事?生:“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投影“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周郎有哪些特点?生:(齐说)帅!师:“帅“是当然的了!我们能不能再具体化点儿,从具体语句中得出具体特征,提醒大家,文下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的。

生1:从“雄姿英发“看出周瑜英俊潇洒。

生2: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出周瑜非常镇定、从容。

师:概括很准确,从下文注释看还有一个词可以用。

生:(齐说)指挥若定。

生3:“羽扇纶巾”突出周瑜文武双全的特点!师:不错,然而这四个字更侧重“文”还是”武“?文中注释又有一个词可以帮我们忙。

生4:更侧重“文“,突出他的”闲雅“的特点。

师:很好,突出了他的“闲雅”、“儒雅”的特点。

到现在大家都没有选“小乔初嫁了”分析,看来有点难度,这到底能看出周瑜的什么特点?生5:爱美女。

(生笑)师:周瑜确实“爱美女”,然而是否“小乔初嫁了”周瑜就“爱美女”,小乔不“初”嫁,周瑜就不“爱美女”了?一个“初”字能看出点儿别的什么特征?生6:年轻!师:很好,“初嫁”自然说明周瑜刚结婚,由此突出周瑜的年轻!我们来看看三国周郎到底有哪些特征,请大家来填一个表。

(投影周瑜形象表格)师:我们从哪里看出了周瑜的“指挥若定”?生:(齐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这就让我想到了黄庭坚版的另外一个用词,文下注释也写着,他把“强虏”写成了“樯橹”。

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木字旁的“樯橹”什么意思?生1:船桨生2:桅杆师:说的都有道理。

严格的说,“樯”接近船桨,是比桨更大的固定在船上的可以摇摆的划船的用具,而“樯”则是划船的桅杆。

那么请大家比较“樯橹”和“强虏”,半分钟讨论,思考哪个词更好。

像刚才一样,多角度去思考,从词的内容、修辞、上下文等角度思考。

(学生讨论)师:好,有没有同学有想法了或讨论出结果了?生1:我认为“强虏”更好,因为它说明曹军是劲敌,更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华。

生2:我认为“樯橹”好,说明船很大,比“强虏”形象。

因为它不仅指船上的樯和橹。

生3,:我认为“樯橹”好,因为它不仅指船上的樯和橹,还代指曹操的水军。

师:大家注意没有,这位同学用了很关键的一个词,是什么呢?生:(齐说)“代指”!师:这说明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形象?生:(齐说)借代!生4:因为下文有“灰飞烟灭”,所以我觉得“樯橹”和它搭配更合适些。

生5:而且“樯橹”还点出了作战环境,说明他们打的是一场水战。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是比较支持“樯橹”的,我也比较欣赏“樯橹”,因为它用了接待的手法,更形象,又表明打的是水战,它的“灰飞烟灭”同样能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华。

那么如果用这首词的一个词(两个字)来概括周瑜的特点,应该是哪个词?生1:“豪杰”。

生2:“雄姿”。

师: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众笑)生3:“风流”。

师:周瑜很“风流”!这三个词哪个好?生:(齐说)“风流”好!师:这个“风流”既可以看出周瑜身上只会若定的军事才华,也可以看出我们同学所说的“爱美人”的特点嘛!(众笑)(教师板书“风流”)好,请大家齐读这个片段,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还有那只会若定。

读的时候,“遥想”要略用气声,到“小乔初嫁了”要轻读,“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笑间”的“谈”加气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

这样读来,既有抑扬又有顿挫!(生齐读)师:读得非常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千古”“多少豪杰”,三国时的英雄同学们也说了那么多,历史上有人就推崇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还有人用一本书来尊刘贬曹,什么书啊?(齐说《三国演义》)当代流行歌手还有唱三国英雄的,什么歌?(生齐说《曹操》)又没有人会唱啊?我也不太会,只会唱高潮部分,咱们一起唱个高潮部分怎么样?我起个头。

(打出《曹操》歌词,师生同唱高潮部分。

)那么,那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呢?生:当时苏轼遭贬谪到黄州的赤鼻矶,就想到了赤壁之战的周瑜。

师:同样参加了赤壁之战的孙权、曹操、诸葛亮等为何不想?不过这位同学思路很好,从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也许能看出些东西来,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当时的境况如何。

(投影苏轼生平)师:“看讫,火之”是什么意思?表现出苏轼的什么状态?生:意思是看完就烧了,由此看出苏轼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师:说得好!那么看看苏轼的经历后在看看此种对周瑜的描写,现在知道东坡为何选周瑜啦?生:作者是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师:好,我们就来比一比,瞧一瞧。

(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投影二者比较的表格。

)师: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相比他而言,如何呢?(投影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己之失意呢?请大家集体读词的最后一部分的抒怀之句。

(生齐读)师:同学们从中能否找到一个短语,最能精炼概括作者感怀的?生:“人间如梦”。

师:苏轼那样的遭遇不可能没有感伤失意,这几句中也有一个词能看出来,结合注释,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多情”。

师:很好,然而东坡才“多情”过,紧接着就一个“笑”字,他对自己的“多情”才去的竟然是“笑”的态度,那么“笑”与“人间如梦”又如何解释?又为何要“酹江月”?除了“失意”,词中还有没有别的情感、心态?讨论一分钟,然后给我你们思考的结果。

生:作者的笑是一种自嘲,有一种释怀的情感,诗人这时候心中除了“失意”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旷达乐观之情!师:太棒了!她用了一个词我非常喜欢——“旷达”,词人对自己的屡遭不幸、感伤失意能一笑置之,将一己的遭遇甚至人间之事看做是一场梦,表达了一种旷达、放达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