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文言文实词150个词义例句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通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常用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150个常用实词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
一、时间与空间1. 昔:从前,以前在《史记·刘敬叔孙通传》中,“昔者,致孝以事亲也。
”意为“以前的时候,通过尽孝道来侍奉亲人”。
2. 今:现在在《左传·哀公十二年》中,“今王不王。
”意为“现在的国王不称职”。
3. 古:古代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故自古圣贤皆显而世传之。
”意为“所以,自古以来,圣人和贤人的事迹都为人们所称颂和传述”。
4. 天地:宇宙在《庄子·天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为“宇宙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它们不会说话”。
5. 先后:顺序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乃更形立宪,君臣父子之义,无得失于先后。
”意为“于是,更加明确了各种先后次序的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要求不能颠倒顺序”。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中150个常用实词的现代释义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和演变。
了解这些实词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古代汉语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把他杀了
现在南方已经安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屠夫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
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该用什么办法呢?
16
负
①背,以背载物
(覆盖)
②辜负,对不起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向我征询当时天下大事
陈胜、吴广都被编谪戍的队伍里面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他天门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就应该鼓励士气,率领全军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充抵他应该缴纳的税收
有一次正好赶上有人在大宴宾客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27
惠
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8
及
①赶得上
②到,至
③趁着,等到……时
④如,比得上
⑤以及,和,与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这就是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
22
归
①归来,返回
②归还
③归属,归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云归而岩穴瞑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文言文基础词语翻译例句
夫文言文者,古之汉语也。
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然于今之人,多感晦涩难懂。
为使今人易于理解,特举文言文基础词语之翻译例句如下:一、名词1. 君子:君子者,有德之人也。
例:《论语·为政》云:“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指的是有道德的人。
2. 父母:父母者,人之根本也。
例:《孝经》曰:“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翻译:父母指的是人的根本,即生养自己的人。
3. 山河:山河者,国家之屏障也。
例:《诗经·小雅·北山》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山河指的是国家的屏障,即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动词1. 行:行,走也。
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子路行,见长沮、桀溺。
”翻译:行指的是走。
2. 读:读,学习也。
例:《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读指的是学习。
3. 求:求,寻求也。
例:《庄子·逍遥游》云:“吾欲观其所由,而求其所待。
”翻译:求指的是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好也。
例:《周易·乾》云:“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善指的是好。
2. 美丽:美丽,美好之貌也。
例:《诗经·周南·关雎》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美丽指的是美好之貌。
3. 悲:悲,哀伤也。
例:《楚辞·离骚》云:“吾令帝阍开关,倚阊阖而望予。
”翻译:悲指的是哀伤。
四、副词1. 竟:竟,终也。
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公将如齐,竟不果行。
”翻译:竟指的是终。
2. 忽:忽,突然也。
例:《诗经·邶风·击鼓》云:“忽奔忽走,忽往忽来。
”翻译:忽指的是突然。
3. 乃:乃,于是也。
例:《论语·为政》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乃指的是于是。
五、连词1. 而:而,并且也。
例:《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而指的是并且。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字说:字的意思是传说、故事。
例如:“人皆有不可穷食之需,不覆一方城之壁,不形一立天地之势。
一儿凿壁逐兔,人不饥也,即见其勇盖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
志:志的意思是志向、愿望。
例如:“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出自《古今注疏·诗·毛诗序》。
智:智的意思是智慧、才智。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思:思的意思是思考、思维。
例如:“思者大勇,知者大智。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利世》。
虑:虑的意思是考虑、思量。
例如:“人生不知不觉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多虑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
情:情的意思是感情、爱情。
例如:“真正的情感是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它从平淡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行:行的意思是行为、举止。
例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有通过他的言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迹:迹的意思是痕迹、痕迹。
例如:“人生要留下一点痕迹才有价值。
”这句话出自《圣经》。
品:品的意思是品质、素质。
例如:“眼界决定境界,品味决定视野。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哲学史讲稿》。
念:念的意思是思念、记忆。
例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会念念不忘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量说:量说的意思是讨论、推敲。
例如:“对待问题要善于量说,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射:射的意思是发射、射击。
例如:“一箭双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引:引的意思是引导、引领。
例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文章,但要注意注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引》。
震惊:震惊的意思是震动、惊讶。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1察①细看:徐而察?之(石)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乐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异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②奇怪:成述其异?(促)生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可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2目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分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忍①忍耐:隐忍以行(指)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间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间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②离间:谗人间之(屈)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贼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曲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下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无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故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就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过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待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急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度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②衡量:度足而居(治)③限度:用之亡度(论)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辞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③言词:其辞微(屈)④文辞:皆好辞(屈)存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独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为①做:吾见其难为(庖)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③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厚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通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②精通:通五经(张)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制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3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軍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4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①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先①在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恐为操所先·(赤)②祖先:思厥先·祖父(六)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一般: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列①分、割:列·缺霹雳(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论语)不欲与廉颇争列·(廉)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廉)止①停止、留住:止·子路宿(论语)不能者止·(论语)②阻止,禁止:臣舍人蔺相如止·臣(廉)固①坚固(指地形险要或城郭坚固):据函之固·(过)兵劲城固·(《荀子王制》)②乃辞谢,固·请(廉)③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后①国君:夏后·皋之墓也()(?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②王后:西后·阻挠之士(谭)③与前相对:后·岁余(促)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芙)寡①少: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财寡·也(五)②国君自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③丧夫妇女或老而无夫: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传》)④独居妇人:寡·妇起彷徨(孔)问询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执经叩问·(送)勤辛劳:勤·而无所()四体不勤·(论语)废废弃,停止: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欲①欲望:鱼,我所欲·也(孟)秦之所大欲·(六)②想要:余方心动欲·还(石)而欲·投吴巨(苏)舍①房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②住宿,居住:舍·相如广成传舍(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舍放弃,舍弃:舍·问其奚决焉(问)舍·鞍马(赤)甚厉害,严重:王之好乐甚·(孟)又弗如远甚·(邹)恶①与善相对: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岁恶·不入(论)②与美相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五)娇儿恶·卧踏里裂(茅)恶厌恶:死亦我所恶·(孟)患①灾祸,忧患:诸侯之所大患·(六)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孟)②提忧: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此数者用兵之患·(赤)身①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经》(体:四肢)②自身:向为身·死而不受(孟)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荷》)③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五)将军身·率益州之众(《隆中对》)④妇女怀孕:且以汝之有身·也(与)以①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②用:贤不必以·(涉)③虚词中介词、连词(略)少①不多:人民少·而禽兽众(五)险以远,则至者少·(游)②稍微:愿大王少·假借之(荆)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食①食物:小鸟时来啄食·(项)一箪食·,一豆羹(孟)②吃:民食·果蚌蛤(五)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食供养,饲养:谨食·之(《捕蛇者说》)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说①说话,讲述:说·书虽小技(柳)②说法:用芽者自从本说·(梦)说①游说,说服:说·权曰(赤)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信)说①高兴:秦王必说·见臣(荆)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五)决①决定,决断:日中不决·(毛)②告别,通诀:予分当引决·(指)与王诀(决)曰(廉)③决战:孤当与孟德决·之(杂)论讨论,研究: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多①与少相对:又多·豪右(张)②乐赞:天下不多·管仲之贤(《管晏列传》)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劳①辛劳:劳·苦而功高如此(鸿)念母劳·家里(孔)②慰劳: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赤)帝亲自劳·军(《汉书文帝纪》)薄①少:事力劳而供养堡(五)②与厚相对:堡厚之实异也(五)物堡而情厚(训)③草木丛生处:露申、辛夷死林堡兮(涉)④迫近:芳不得堡兮(涉)执①捉捕:执·之白下(梅)②持、拿:执·经叩问(送)诸郎中执·兵(荆)③掌管: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柳)臣①臣下:君臣·之义(论荷)②奴隶: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五)③官吏对君主自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廉)臣·战河南(鸿)处①居住:幽独处·乎山中(涉)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五)②处于:譬若锥之处·囊中(毛)③安排,处置: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怀①安抚:行仁义而怀·西戎(五)怀·敌附远(论)②心里包藏某种想法:内怀·犹豫之计(赤)③怀抱,揣: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国①国家:国·事至此(指)国·胡以相恤(论)②国都: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③诸侯王封地:国·王骄奢(张)拜①行礼:拜·送书于庭(廉)②授官: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公车特征拜·郎中(张)数①几个:此数·者用兵之患(赤)不数·岁薄产累尽(促)②旧指命运:胜负之数·(六)数①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②责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数屡次:数·请魏王(信)目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分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忍①忍耐:隐忍·以行(指)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间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间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②离间:谗人间·之(屈)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贼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曲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下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无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故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就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过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待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急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度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②衡量:度·足而居(治)③限度:用之亡度·(论)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辞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③言词:其辞·微(屈)④文辞:皆好辞·(屈)存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独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为①做:吾见其难为·(庖)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③治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④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厚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通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②精通:通·五经(张)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制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兵①兵士:得选兵·八万人(信)五万兵·难卒合(赤)②军队:而秦兵·又至矣(六)吴起制其兵·《过》③武器:收天下之兵·(过)非兵不利(六)余①剩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②整数后零头:后岁余·(促)去北军二里余·(赤)③第一人称代词:余·方心动欲还(石)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亡①死亡:刘表新亡·(赤)或人间长者先亡·(祭)②灭亡:燕虽小国而后亡·(六)此亡·秦之续耳(鸿)③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④逃跑:从径道亡·(廉)追亡·逐北(过)⑤通无:亡·何,国变(柳)北①北面,北方: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北·收要害之郡(过)②战败而逃:追亡逐北·(过)③指元朝:北·虽貌敬(指)金①金属:金·石可镂(劝)②古代计算货币单位:予我十金·(《狱中杂记》)③金属制的乐器、兵器或器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铸以为金·人十二(过)信①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②信物:今行而无信·(荆)③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也(《论语》)④信任: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利①利益:天时不如地利·(《孟子》)②锋利:非兵不利·(六)蚓无爪牙之利·(劝)③顺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势①力量:其势·弱于秦(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赤)②形势:攻守之势·异也(过)将军大势·可御操者(赤)③势头、趋向: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④权势: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五)破①残破:亡国破·家相随属(屈)②战败:六国破·灭(六)破·曹军必矣(赤)力①力量,势力:赂秦而力·亏(六)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②有能力:力·能窃之(信)思①思考,想:吾尝终日而思·矣(劝)思·厥先祖父(六)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起①站起,起来:起·视四境(六)起·,立而饮之(鸿)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弱①与强相对:天下非小弱·也(过)且秦强而赵弱·(廉)终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②始终: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与①给予:则与·斗卮酒(鸿)②结交,亲附: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与参加:蹇叔之子与·师()速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不速去(左)②招致:始速·祸焉(六)败①与胜相对:战败·而亡(六)豫州新败·(赤)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使①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廉)以祈请使·诣北(指)②出使:臣愿奉璧往使·(廉)使北营,留北关外(指)③派遣:使·人遗赵王书(廉)使·使如秦受地(屈)爱①爱:宽厚而爱人(过)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②吝惜:三国各爱·其地(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盛①与衰相对:其意气之盛·(伶)②盛大: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盛盛·以锦囊(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荆)困①困窘,困难:天下诸侯已困·矣(过)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屈)②被困,围住:数十伶人困·之(伶)③疲倦: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微①不显露:微·行入古寺(左)②暗暗:微·指左公处(左)③深奥,含蓄:其辞微·(屈)④如果没有:微·太子言(荆)微·斯人(《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使用者广泛,且影响深远。
作为了解文言文的基础,掌握常用实词的词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例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列举出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的词义,并附上相应的课文例句,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1. 是词义:用于断定事物的真实性、正确性或肯定性。
例句:《孟子·尽心上》:“非惟人虽‘非’君子也必为之。
”2. 亦词义:也,表示同样的行为或状态。
例句:《左传·宣公二年》:“亦有人焉。
”(以下词语及例句以此类推,仅给出词义和例句,不再进行重复)3. 之:代词,指示前面的事物例句:《庄子·逍遥游》:“彼富贵,亦如此乎?”4. 有:表示存在、拥有或产生等含义例句:《论语·雍也》:“朝闻道,夕死可矣。
”5. 而:连词,表示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例句:《墨子·非攻》:“人皆有爱人之心而不能使之言。
”6. 乎:助词,用于疑问句或陈述句的加强语气例句:《庄子·养生主》:“焉者业也,乎者意也。
”7. 于:介词,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例句:《论语·述而》:“王冉然后知‘礼’。
”8. 其:代词,指示前面的事物例句:《庄子·人间世》:“天地之间,其犹大海乎?”9. 自:代词,表示自身例句:《诗经·邶风·击鼓》:“奋扬声自外。
”10. 也:助词,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的结尾例句:《左传·文公十三年》:“犹有仁,其谁云乎?”11. 又:副词,表示再次或补充例句:《诗经·大雅·大明》:“又赐之诗以媚愚。
”12. 能:动词,表示具备某种能力例句:《论语·乡党》:“当仁,不让于师。
”13. 为:动词,表示做、成为等意义例句:《韩非子·解老》:“散,则思为,思为,则生诈。
”14.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式或目的等例句:《论语·子罕》:“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翻译及其例句
一、名词1. 实词:子翻译:儿子例句:子路,孔子弟子也。
(《论语·子路》)2. 实词:马翻译:马例句:马足以追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3. 实词:山翻译:山例句:登高望远,所以知天地之大也。
(《荀子·劝学》)二、动词1. 实词:行翻译:走、行走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齐策》)2. 实词:食翻译:吃例句:民以食为天。
(《礼记·中庸》)3. 实词:读翻译:阅读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增广贤文》)三、形容词1. 实词:大翻译:大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2. 实词:善翻译:好、善良例句:善人者,人亦从而善之。
(《孟子·离娄上》)3. 实词:美翻译:美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四、数词1. 实词:一翻译:一例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史记·淮阴侯列传》)2. 实词:三翻译:三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3. 实词:百翻译:百例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五、量词1. 实词:匹翻译:匹(用于马)例句:马匹众多,驰骋中原。
(《史记·项羽本纪》)2. 实词:枚翻译:枚(用于竹子)例句:松柏之茂,始自萌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3. 实词:个翻译:个(用于人、事物)例句: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通过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积累词汇,掌握实词的用法,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表1-5、比部兵病乘6-10、持从达当道11-15、得尔伐犯方16、负赋更荀故21、顾观归过好26、号还会惠及31、极计济假间36、简见竭尽进41、居举具俱聚46、速决绝类临51、虑论漫明名56、命难平戚强61、窃请穷求取66、去全任入若71、善少舍涉生76、胜师施实食81、使释市特数86、属说素汤徒91、亡为委务鲜96、向效谢信行101.形兴修徐许106.寻业遗贻夷111.异易诣益阴116.引盈余狱御121.缘远云章知126.止志致质专131.走足卒作坐136.卑鄙布衣138.菲薄其实140.亲戚驱驰142.无论牺牲144.鸿儒白丁146.阡陌交通148.问津绝境150.妻子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
15 方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堆积草堆的后面有一只狼。
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峨高山的心16 负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17 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和当代的诗文刻在岳阳楼上面。
②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的词寄送给他18 更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③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在原地寻找石兽,不是更荒唐吗?④是日更定矣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1
比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比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2
鄙
①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②目光短浅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兵
①武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士兵
行收兵
4
病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
②困苦不堪
8
从
①跟从
战则请从
②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9
当
①在……时候(地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②占着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9
当
③判罪
失期当斩
④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⑤面对着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dmg)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10
道
①道路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道理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23
好
喜欢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4
号
①呼啸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②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⑤称号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5
还
①返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归还
郑人买其犊而还其珠
26
会
①聚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面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6
②冒着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15
方
①方形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②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地方
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④方法
多方以捕之,弗获
16
负
①背
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辜负
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17
赋
①赋税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②征收
岁赋其二
③一种文体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
更
交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⑤知道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54
名
①名字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名称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③命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名声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⑤著名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5
命
①命令
徒属皆曰:“敬受命。”
②教导
夫子何命焉为
56
谋
①谋议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商量
陈胜、吴广乃谋曰
57
难
①不容易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秘密的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5
简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6
见
①看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拜见
曹刿请见
③表示被动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④通“现”出现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⑤对我……
冀君实或见恕也
37
竭
①竭尽
殚其地之岀,竭其庐之入
②枯竭、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8
尽
完,没有了
42
具
/、
①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③器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④通“俱”都,全部
问所从来,具答之
43
俱
①在一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全,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4
聚
征集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45
遽
①急速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②就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6
决
①解决
舍问,其奚决焉?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③谋划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计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1
济
有利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32
加
虚夸,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3
假
①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假,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4
间
①中间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②间隔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质问
所谓交相问难(n cn),审问而明辨之也
③批驳
辟邪说,难壬(r6)人,不为拒谏
58
平
①平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使……平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③平常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59
戚
悲伤
言之,貌若甚戚者
60
启
①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陈述
某启:昨日蒙教
61
强
①刚强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②强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弊端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④羞辱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
察
①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识别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6
彻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7
乘
①坐车
公与之乘。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③量词(sh eng)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会
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7
惠
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8
及
①赶得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②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③等到……时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9
极
①尽头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②直达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0
计
①计算
通计一舟,为人五
②盘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39
进
①前进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②到朝廷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
③进献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0
居
①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பைடு நூலகம்久居
②处在……地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居住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41
举
①举起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②推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③提出
举先王之政
④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道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④谈论
故今具道所以
⑤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
得
①得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能够
虽鸡狗不得宁焉
12
疋
①安定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②平定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13
伐
①砍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②征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刺杀
拢龙伐蛟,登龟狩麟
14
犯
①侵害
并皆暴犯百姓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③勉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62
窃
私下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19
故
①旧、原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原因,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
③故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④所以
故克之
20
顾
①回头看
庄子持竿不顾
②看
王顾左右而言他
21
观
①观赏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
归
①归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③归属、归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0
论
①议论
曹刿论战
②观点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51
漫
①弥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不可辨认
其远古刻尽漫失
③随意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
52
灭
①熄灭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②暗,看不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3
明
①明亮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②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③清楚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④明确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②判定
孔子不能决也
③一定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7
类
①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类似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③像
佛印绝类弥勒
48
临
①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面对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将要
临行,诸僧进曰
49
虑
①考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思想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担心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