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数学教学论_教学中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_冯国平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研究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二重积分概念与性质课程思政教学设

二重积分概念与性质课程思政教学设

二重积分概念与性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邓明香㊀冯永平(广东省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㊀510006)摘㊀要: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实现 门门课程有思政 ꎬ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数学类公共课程二重积分课堂教学为例ꎬ分析了该课程蕴含的数学思政教育元素ꎬ从教学方法㊁案例设计思路㊁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方案ꎬ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二重积分ꎻ课程思政ꎻ案例设计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3-0047-03收稿日期:2022-10-25作者简介:邓明香(1974-)ꎬ女ꎬ甘肃省秦安人ꎬ硕士ꎬ讲师ꎬ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冯永平(1975-)ꎬ男ꎬ甘肃省甘谷人ꎬ博士ꎬ教授ꎬ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基金项目:线性代数 课程思政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140010)ꎻ高等数学Ⅱ 课程思政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20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ꎬ粤教高函ʌ2020ɔ20号)ꎻ经管类微积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教学改革项目CMC20200216)ꎻ新时代大学数学课程群教研室(2021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ꎬ粤教高函ʌ2021ɔ29号).㊀㊀二重积分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应用的一个主要内容ꎬ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抽象出来的ꎬ是一元函数定积分㊁多元函数曲线积分的推广.结合课程思政相关元素ꎬ本文主要从学情分析㊁教学目标㊁教学方法㊁教学策略㊁教学设计几方面探讨了二重积分的概念教学中如何隐性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1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程选自理工类专业必修课«高等数学Ⅱ2»ꎬ为一节新授课程ꎬ第8章«二重积分»第1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ꎬ教材选用林伟初ꎬ郭安学ꎬ高等数学(经管类下册ꎬ第1版)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8.07ꎬ面向我校一流专业地理科学专业211㊁212㊁213班开设.本节课程学习前ꎬ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求法ꎬ如长方体㊁圆柱体㊁锥体等ꎻ已学完一元微积分学㊁空间解析几何及多元函数的微分学等高等数学内容ꎻ掌握了定积分概念及相关数学思想ꎬ能熟练使用分割㊁近似㊁求和㊁取极限四个步骤求解曲边梯形面积问题.在学习中ꎬ学生对推广后的求解曲顶柱体体积问题能给出粗略方案ꎬ但精确化比较困难ꎬ特别是对最后如何从近似转向精确的极限手法难以理解ꎻ学生对概念中涉及的积分区域和重积分符号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有畏惧感ꎬ容易排斥抽象的概念课.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㊁性质ꎻ学会用极限思想分析具体问题ꎬ能灵活使用 分割ꎬ近似ꎬ求和ꎬ取极限 处理二元函数的相关74问题ꎻ掌握从实例形成概念定义的重要方法.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类比定积分ꎬ引导学生回顾 以直代曲 在解决定积分问题中起到的关键作用ꎬ为整节课架设一个基本思维框架ꎬ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ꎻ借助熟悉的 顶面为平面的体积计算问题 密度均匀分布平面薄片质量计算问题 ꎬ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ꎬ实现能力目标的培养.情感方面:借助引例直观体会 以直代曲 和 逼近 的思想ꎬ学习归纳㊁类比的推理方式ꎬ体验从特殊到一般㊁从具体到抽象㊁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ꎻ从实践中创设情境ꎬ渗透 化整为零㊁积零为整 的辨证唯物观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服务于生活的人文精神.本课程用 问题驱动 教学理念的统领指导实施课程教学ꎬ力求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具备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ꎬ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ꎬ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现世界 的最终能力素养目标.㊀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思政融入Ⅰ.问题引入及问题分析(10分钟)图11.引例1:曲顶柱体的体积问题:回忆柱体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ң变平面为曲面ꎬ引出新问题ң回顾微积分数学史及定积分ꎬ启发学生寻找思路ң视频动态演示求解思路ꎬ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如图1).2.引例2:平面薄板质量求解问题:回顾均匀密度下平面薄板质量计算公式ң类比引例1过程ꎬ给出一般方法.3.引例分析:比较总结两个引例思想方法㊁过程与结构式ң提炼共性ң形成定义.1.回答问题(基本知识ꎬ学生纷纷举手)ꎻ2.思考新问题(有些疑虑)ꎻ3.参与互动ꎬ积极总结情景-问题教学ꎬ启发学生思考三个问题ꎬ逐层推进ꎬ逐步深入ꎬ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用小平顶柱体近似代替小曲顶柱体的合理性ꎬ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实例引入ꎬ激发学生兴趣ꎬ调动学生自行探索ꎬ自然发现问题.视频演示求曲顶柱体体积过程ꎬ形象地展示 分割㊁近似替代㊁求和㊁取极限 的经典过程ꎬ让学生直观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ꎬ明确其正确性和可执行性ꎬ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图示ꎬ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类比ꎬ有益于快速观察到要点ꎬ有助于形成初步印象.Ⅱ.讲授及探讨概念(15分钟)1.ppt展示二重积分定义ꎬ分步强调关键表述ꎻ2.与定积分进行类比:列表类比ң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过程ң二重积分的几何性质和物理意义ң二重积分的发展简史.1.概念讲授时主要以聆听为主ꎻ2.类比中尝试学生自己进行总结ꎬ再对照加深理解.强调这是重点:1.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ꎬ加深概念理解.2.积分数学思想ꎻ3.相关的数学发展史简介ꎬ拓展知识视野ꎻⅢ.巩固知识与强化拓展(15分钟)例1㊀利用二重积分定义计算∬[0ꎬ1ꎻ0ꎬ1]x2ydσꎻ讨论㊁练习板书讲解ꎬ巩固概念及性质ꎬ感知利用概念计算二重积分的困难性.培养学生求真求实㊁踏实认真的做事态度.84Ⅳ.思想方法与知识总结(3分钟)Ⅴ.课后作业布置及预习(2分钟)1.作业:课后习题1ꎬ6ꎻ2.小组任务:思维导图制作(提示:知识结构㊁与定积分类比㊁思想方法等)3.预习:二重积分的计算.教学评价与反思1.在教学理念方面:课程以学生为中心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ꎬ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ꎬ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㊁引导者㊁合作者.2.在知识目标方面:做到教学思路清晰㊁突出重点㊁突破难点.3.在教学过程方面: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㊁个别提问㊁学生总结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ꎬ让学生感悟数学方法ꎬ立德树人ꎬ突出能力培养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4.在教学方法与策略方面:能根据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21.1.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存在性一㊁二重积分的引入:(1)曲顶柱体的体积ꎻ(2)平面薄片物体的质量二㊁二重积分的概念:(1)二重积分的概念ꎻ(2)概念包含的数学思想ꎻ(3)概念的几点注解ꎻ(4)二重积分的几何㊁物理意义三㊁二重积分应用例题例1㊀利用二重积分定义计算∬[0ꎬ1ꎻ0ꎬ1]x2ydσꎻ课程资源1.参考资料(1)菲赫金哥尔茨ꎬ微积分学教程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06.01.(2)朱健民ꎬ李建平ꎬ«高等数学»(第二版)上册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15年.(3)詹姆斯 斯图尔特ꎬ«微积分»(第六版)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4年.2.课程团队与教学资源(1)2019年5月成立了 大学数学 教学团队ꎻ(2)2010-至今的课程教学大纲㊁年度教学进度表㊁试题库ꎻ(3)2021年团队获评广州大学黄大年式培育教师团队ꎻ参考文献:[1]康瑞妮.问题驱动型二重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师ꎬ2021(29):31-32.[2]雍龙泉.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ꎬ2019ꎬ39(06):106-108.[3]曹剑成. 以学定教 模式的研究 以 二重积分 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ꎬ2020(06):3-4.[4]彭东海ꎬ张留伟.二重积分方法在定积分计算与证明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ꎬ2021ꎬ24(02):35-37.[5]申爱红ꎬ孙文娟.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提质与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1ꎬ39(01):80-84.[6]杨慧卿.积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ꎬ2021ꎬ24(02):58-61.[责任编辑:李㊀璟]94。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收稿时间]2022-12-10[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599)。

[作者简介]罗彦东(1963—),男,吉林人,本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中学数学教学、数学解题与高考命题及备考。

2023年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支撑着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等重要指标的达成。

但课程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方式固化等问题。

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实行课程内容动态调整制度,实时更新教学案例,完善教学方法;二是采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布置高质量课后作业;三是采取分解教学、小课题研究教学、点评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模式;四是动态调整考核成绩占比,更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手段。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5-0056-04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支撑着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等重要指标的达成,对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数学师范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其课程中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是经典内容,教学实践部分内容取自中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课例,部分内容已经滞后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新发展,有些中小学数学教学课例是当前新版教材中已经降低要求或删除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课例不能与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际相匹配,造成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更新落后于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常常显得枯燥乏味。

而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针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问题,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运用模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其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1.1 模型教学的概念模型教学是指利用具体事例或具体图形来解释抽象概念、规律、定理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几何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步领会几何概念和定理。

1.2 模型教学的形式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利用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的拼装、利用多媒体展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3 模型教学带来的好处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具有以下好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具体的模型展示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模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象化,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模型教学的实践状况2.1 模型教学的案例分析在实际的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模型教学方法。

在教学“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立体模型或利用实际物体来演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几何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2.2 模型教学的效果评价通过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模型教学的实践进行调研和观察,发现模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摘要:教学评一体化这一教学形式其实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教学行为、学习能力以及诊断评估三位一体。

其中,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而评则是为了促进教与学的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围绕其内涵,设计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那么,在初中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借助教学评一体化这一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学习,文章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形式的概述、所具备的特征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形式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在初中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围绕“为何而教”“为何而学”“何以评价”这一理念,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任务。

但是就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习目标相对模糊、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以及学习过程线性化等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而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完成设计,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形式概述针对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课堂教学理论,可以追溯到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所提出的课程教学论,泰勒认为完成课程的编制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往往只需要四个不同的步骤,首先是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其次需要有目的地挑选学习的经验,接下来应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后需要对这一经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所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是由课程的决策者制订,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按照这些目标来为学生设计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但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将课堂教学的焦点放在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一方面,那么就会忽略掉非预期的学习结果,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数学教师必须读懂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师必须读懂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课 程结 构 的主线 , 呈现 方式 决定 了 能力的发展。我国《 义务教育数学课 的一 种 工具 。所 以 , 师在 数学教 学 ” 教
数 学课 程 结 构 的外 貌 。对 学 生 学 习 程标 准》 明确 指 出 ,课 程 内容要 反映 中应 该 看到 , “ 数学 课程 内容 的学 习对
冯国平 康世刚 李光树
(. 师 范学院 数 学与统 计学 院 甘肃 天水 7 10 ;. 市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 重庆 4 0 1 ) 1天水 40 12重庆 0 05 [ 要] 学课程 结构 是指按 照学 生的认 知发展 规 律 对数 学科 学 内部 各 类知识 进行 组 织和 编排后 形 摘 数
数学知识 内容决定了数学课程结构 在 现 实生 活 中从 数 学 的 角度 处 理 问 说 :数 学 是一 种 手 段 , “ 而不 是 目的 , 的本 体 , 学课 程编 排方 式 引导 了数 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 的 是 人 们 为解 决 科 学 问 题 而必 须 精 通 数
[ 项 目】 文是重 庆市 21 年度社会 科 学规 划项 目 重庆 市民族地 区 中小学生数 学素 养的现状及教 学策略研 究”项 目 准号 : 基金 本 01 “ ( 批
2 1Q J 2 , 0 1 N Y 9 主持人 : 康世 刚) 究成果之一。 研 [ 作者简介】 冯国平 , 甘肃秦安人 , 天水师范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学课程 与教 学论 。 数
可见 , 数学课程结构与学生的发展具 如《 国学校数学 教育 的原 则和标 养 。 S Mcnoh 和 A Vi oe 美 . lts . g l n s 有 紧密 的联系 , 数学 课程 内容 的选 准 》 中指 出 的 :在 这不 断更 新 的社 会 (0 0在 “ 本 技 能对 劳 动力 收入 影 “ 2 0) 基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论文5篇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论文5篇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论文5篇第一篇一、实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1.小组讨论式教学。

现在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围绕老师的备课本来展开教学,有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争时间而只给学生讲解重点与要点,忽视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即使同学间互相讨论也难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教学模式应该运用一些针对性、可学性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讲述实用的知识,不要束缚于课本本身的知识,课堂教学应以分组讨论的方式为主要形式,并贯穿整个教学课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能容忍某个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歧视现象。

让每个小组分别汇报,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对个人的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积极度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避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倾向,促进每个学生向更高层次提升。

2.创设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情景创设,往往能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次或者几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也是在老师的眼中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区别的主要原因。

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尽快改变对学生的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大胆尝试过程性评价,以此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目的。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教师要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同样的关注,而不是只将目光集中在某几个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身上。

以课堂提问为例,多给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机会。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对学生的作答给予及时的、必要的和客观的点评;其次,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成绩为基础,对其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这不仅仅要联系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应用过程,从而在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生活实际数学模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13-0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无处不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要把数学课堂打造成“生活课堂”,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藏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架设好课堂——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需要。

[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数学,不再“害怕”数学呢?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数学教学中“享受”数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 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讲诉一些有关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王湖清
【期刊名称】《教师博览(下旬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现代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大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现实。

一线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即协调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切入,分析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具体策略,旨在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王湖清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三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浅谈——以“二次函数”为例
2.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为例
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的课例初探--
以“变量与函数”教学为例4.“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作者:陈玉秀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摘要】小学数学因为知识点涵盖范围广泛,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记忆与掌握难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教学的过程,没有将教学当作一个整体,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评”一体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基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向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达成具体的授课目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而“教—学—评”一体化授课模式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为此本文立足新课程标准,简要分析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题项目】本文系2023年漳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ZPcg2023-32)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091-03小学数学是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作为数学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现阶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愈发完善,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状况,提出针对性的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正确评价课堂实践情况,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解题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指向新课标提出应该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运用可以引发思考的教学模式,强化综合与实践教学,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背景:自从用了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后,执教教师反映很不适应,教学效果不佳,那时大家普遍认为新教材跳跃性大,生活情境多,数学味不浓,既难教,又难学。

科学哪有坦途?攻书岂能畏难?我校教师在遇到困难时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既然选择了迎难而上,我们就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主要矛盾,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因此,我们就着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研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如何情境创设的教育意义和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途径、模式和方法。

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围绕以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总结应用的经验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具体要以新课改精神为准绳,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通过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研究、探索,总结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可操作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PME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框架

PME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框架

教学研究2023年9月上半月㊀㊀㊀P M E 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框架◉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㊀王㊀雪㊀李中平㊀㊀摘要:从P M E 视角研究数学概念教学,综合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㊁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㊁数学概念教学方式及信息加工理论下的学习阶段,提出关于P M E 视角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设计框架并对该框架作出具体说明.从P M E 视角下研究数学概念教学,在认知心理层次上找到阻碍概念形成与转变的因素,设计出符合数学概念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案,最终有效地实现数学概念的加工.关键词:P M E ;概念教学;概念意象1研究背景及问题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概念,正确掌握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㊁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而概念的形成与转变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心理历程,因此数学概念教学需要综合数学概念的特征与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等各方面因素,严格审视数学概念教学的整体设计过程,才能使学生彻底理解数学概念,这也是上好一堂概念课的关键.数学教育心理学(p s y c h o l o g y ofm a t h e Gm a t i c s e d u c a t i o n ,简记为P M E )是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及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学科[1].P M E 理论对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因此从P M E 视角下提出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框架,考虑从P M E 视角透视数学概念教学,以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规律和数学概念的特征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方案,最终达到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成功加工到已有认知结构的目的.研究问题:P M E 视角下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框架是什么?教学设计框架的依据是什么?如何从P M E 视角利用设计框架进行数学概念教学?2P M E 视角下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框架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思考在头脑中的映射.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第一步必须先明确数学概念,找到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二步,对数学概念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建立抽象数学概念的适当心理表征;第三步,针对所学数学概念的地位及学习者的学习经验,选取合适的概念教学方式;第四步,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活动及主要的心理活动进行进一步拆分,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针对八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分配相应的任务;第五步,根据以上P M E 视角下数学概念的研究,确立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基于P M E 视角研究的需要,综合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㊁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㊁数学概念教学方式及信息加工理论下的学习阶段,提出了P M E 视角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图13概念教学设计框架的理论依据3.1现代认知心理学下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将知识广义地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是指 是什么 的描述客观事物特点及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指 怎么做 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根据数学概念的内涵,可以将数学概念归结于复杂的陈述性知识,而关于数学概念的获得及应用所相应的技能则属于程序性知识.数学概念教学8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9月上半月㊀教学研究㊀㊀㊀㊀则需要以顺应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数学概念的适当心理表征,合理地纳入并融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最后能灵活完成数学概念的相关应用.3.2数学概念意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数学概念的心理对应物(心理表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相应的形式定义,而是一种由多个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包括心智图象㊁对其性质的认识与有关过程的记忆,这就是概念意象(c o n c e p t i m a g e)[2].而某一概念的心理表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也就是指概念会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得到表现,比如图象㊁语言㊁符号等.概念的正确理解就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恰当的 心理表征.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概念意象既包括该概念的多元表征,也包括已有认知结构中与所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意象具有丰富性㊁个体性与可变性.3.3数学概念学习方式数学概念学习有概念形成㊁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概念形成是指在对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不同例子中去发现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新概念的方式.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㊁分化㊁类化㊁抽象㊁检验㊁概括㊁形成(引用)[3].概念同化即学生主动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进行相互作用与联系,从而获得新概念的过程.概念同化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㊁同化㊁强化.概念形成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概念同化则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基础.布鲁纳倡导的 发现法 与奥苏贝尔提出的 有意义学习 分别对应了概念获得中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基本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的表现.3.4信息加工理论下的学习阶段加涅(R.G a g n e)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活动及主要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拆分,把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期望)㊁了解阶段(注意 选择性知觉)㊁获得阶段(编码 贮存)㊁保持阶段(记忆贮存)㊁回忆阶段(提取)㊁概括阶段(迁移)㊁作业阶段(反应)㊁反馈阶段(强化).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事件与教学任务[4],且八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头脑中都在进行信息加工,促使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形态.教师则需要根据各学习阶段发生的学习事件,对应分配各阶段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与教学事件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4概念教学设计框架的具体应用说明4.1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概念由它的内涵与外延所组成,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则是准确掌握概念与系统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别是对事物质和量的规定,数学概念的内涵就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数学概念的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例如, 函数的零点 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就是 对于函数y=f(x),使f(x)=0的实数x ,其外延就是 满足f(x)=0的实数x的全体 ; 二元一次方程 概念的内涵就是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 ,其外延就是 形如a x+b y+c=0(aʂ0,bʂ0)的方程的全体 .4.2概念意象分析数学概念的意象分析必须先找到所要学习的新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再分析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多种不同形式,最终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数学概念的适当心理表征.同时,教师应当努力帮助学生对自身所具有的概念意象具有清醒的意识,利用必要的观念冲突去实现认知结构的更新,这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灵活性的途径之一.例如,数学概念 函数的零点 :对于函数y=f(x),使f(x)=0的实数x就叫做函数y=f(x)的零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初中所学习的一次函数㊁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所学习的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心理表征的多种不同形式:函数y=f(x)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f(x)=0的实数解,函数f(x)与g(x)图象交点的横坐标.4.3选取概念教学方式根据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㊁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已有的认知结构,选取合适的概念教学方式,这对于数学概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概念形成依靠学生的直接经验与直接认识,用归纳的方式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也适用于 原始概念 (已有认知结构中无相关联系的概念)的学习.而概念同化利用新旧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去理解新概念,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有认知结构和旧概念,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由两种学习形式的心理过程可知,它们并非相互独立,两种形式也可结合起来使用.例如, 函数的零点 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函9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教学研究2023年9月上半月㊀㊀㊀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因此从P M E 视角下选择概念同化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 的概念,它作为方程的起始课,在强调活动探究的背景下选择概念形成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函数的零点 概念,高中学生对于函数㊁解方程具备一定的认知,所以选择概念同化是最好的教学方式.4.4学习阶段任务分配学习的过程被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创设或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完成预期目标,从而将数学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第一阶段是动机 ,此时的教学任务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期望.第二阶段是 了解 ,教学任务是给出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去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第三阶段是 获得 ,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得出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知识的重组将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第四阶段是 保持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对数学概念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转化,进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第五㊁第六阶段分别是 回忆 阶段㊁ 概括 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大脑记忆中将数学概念提取出来,再将学习的数学概念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七阶段是 操作 ,教学任务是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所反映出的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第八阶段是 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设置相应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信息的有效加工,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 函数的零点 概念的学习,第一阶段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画出给定的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二阶段是告知函数的零点就是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让学生计算并得出零点,探究零点的本质;第三㊁第四阶段,通过图象中函数零点位置及计算方法,类比一般函数,让学生总结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找到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表示函数零点;第五㊁第六阶段,通过回忆函数的零点概念,探究并总结二次函数的零点存在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函数y =f (x )=g (x )-h (x )的零点就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第七㊁第八阶段,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对函数的零点的理解,教师再带领学生总结函数的零点概念课的知识点.4.5教学活动确立从P M E 视角研究数学概念教学,综合数学概念的定义㊁概念意象的相关分析㊁概念学习方式的选取及信息加工理论下的学习阶段任务分配,将概念教学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概念探究㊁概念表征㊁概念顺应或概念同化㊁概念应用.由上述的研究分析便可确立每个环节相关的概念教学活动,最终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案.概念探究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找到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表征环节是让学生获得概念并在头脑中保持记忆,转换概念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心理表征.概念顺应或者概念同化环节是引导学生从记忆里提取数学概念,然后在多种不同情境中去概括数学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概念应用环节是通过 操作 作业去强化数学概念,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5总结与反思数学概念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思维产物,包含对现实事物原型的一定简化与理想化.同时,数学概念也是由知识与技能组成的结构化的体系,帮助学生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与转变是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从P M E 视角研究数学概念教学,从认知心理层次上克服阻碍概念形成与转变的困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打破认知冲突,建立合适的心理表征,更新大脑认知结构,从而有效达成概念的形成与转变.从P M E 视角提出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框架,更加明晰数学概念的教学准备工作,根据框架所设计的概念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数学概念.对于概念意象的分析,虽然数学家们关于同一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不完全相同,但概念心理表征的组成成分却高度统一,各个成分之间也具有转移性.当同一概念的不同心理表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或冲突时,就需要教师借助概念的直观形象与特殊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概念之间不同形式的转换.参考文献:[1]喻平.从P M E 视角看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2):8G12.[2]郑毓信.新数学教育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7G258.[3]巩子坤.具体概念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师为例[J ].教育导刊,2016(5):39G43.[4]王雪,李中平.P M E 视角下的函数的零点 概念教学设计[J ].中学数学,2022(13):19G21.Z 0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

《数学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
wi lto m o p a t e ta hn e h i u sS st k h m r s o a i e c i g s isi t e t s t a pa fr t r ci e c i g t c nq e O a o ma e t e g a p s me b sc ta h n k U n ma h mai . h c c
f l pa o t er o ra iiy ul l y t h i we c e t t ,d sg n - e id ma h mais ls o o d l c o lsu e t n h n s l t n v ei n o ep ro t e t es n f r mid e sh o t d n ,a d t e i a i c mu o ca so m o p a t e l r o t r ci .Th r c i a ec ri d o ti o rsa e ,t a ,p e iu r p r t n lsr m e c i g d — s c ep a t e c n b a r u n f u tg s h t s r vo s e a a i ,ca so c e i p o ta h n e
s n,smu a in a d e a ai n I h r c s ,su e t n h sa m n a t n mo sla n n i hy a o sd a d t ei - i g i lt n v u t . n t ep o e s t d n ’e t u i o l o s i u o o u r i g i h g l r u e n h e s n tr c in b t e t d n si e e t ey p o t d ea t e we n su e t s f i l r mo e .O p ru i e r d o t d n s t n e r t h o y wih p a t e o c v p o t n t sa e ma e frsu e t oi t g a e t e r t r ci ; i c t e eo esu e t n es a d n fta h n t e t si e no c d.S mua i n ca s o m e c i g p o i e t d n s h r f r t d n ’u d rt n i g o e c i g ma h ma i sr i f re c i l t l r o ta h n r vd s su e t o s

论数学交流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论数学交流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124 层 次 性 ..
语言 , 以听 、 、 、 讲 读 写等方式传 递和接收对数学概念 、 命题 、 想方 法 的认识 、 解 、 思 理 运用 及其 情感 的过 程 。通
过数 学交 流可 以帮助 学 生在 非 正式 的 、直觉 的观念 与
层 次性是 指数学交 流要与数 学知识 的层 次相一
出现 矛 盾时 及 时进 行处 理 ;最后 对倾 听 的 内容进 行反 思 和反馈 。对教 师 而言 , 过倾 听 , 通 了解 学 生对 数 学 内 容 的认 识 、 解 , 学 思 维 以及 数 学 情感 状 况 , 而 反 理 数 进 思 自己的教 学 ,为 改进 和调 整 自己的 教学 活 动决 策 提 供依据 。
认识 由浅人深、 由表及里、 由特殊到一般 、 由感性到理
性 , 到质 的飞跃 。 达
12 数学 交流 的特征 .
12 1目的 性 ..
反 思性是指交 流者在数 学交流活 动过程 中有 目 的 、 意识 地 对他 人 的数 学 表述 、 有 思维 活 动过 程及 结 果
目的性 是 指交 流必 须 具有 明确 的 目的 。数 学 交 流
做出分析、 判断、 推理 、 解释和调整。 反思是数学交流的 基 本 特 征之 一 , 是数学 交 流必不 可少 的环 节 。只有进 行
批 判 性 的反 思 ,交 流才有 可 能 达到 取 长补 短 、相 互促 进 、 同提高 的 目的。 共
1 . 馈 性 . 6反 2
的内容 往往 具有 涵 盖知 识 点多 、 言表 达形 式 多样 、 语 问 题 呈现 方式 抽象 、 理 问题 的方法 灵 活 多变 、 处 问题 各部
活动过程 , 包含语言符号( 文字 、 数学符号 、 术语 、 公式 、 图表等) 知 和认识 、 概念 的 同化 和顺应 、 的感 新 阅读 材 料 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 它还是一个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创新方法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实践,提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情境教学理论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基于问题解决、项目驱动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方法,以及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改进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调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情境教学中运用创新方法,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理论分析情境教学强调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情境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的创新方法,以更好地实现这些教育目标。

二、创新方法与实践(一)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学生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发现了两块三角形旗帜,他们觉得这两个三角形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请学生通过测量和分析,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入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测量角度和边长,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比较,然后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泗泊河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立论根据:(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课题实验的意义: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信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的思想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为学生用自己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

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特征——综合性,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必须集中人的智慧,这就需要学会合作。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数学教学研究》编委会编委

《数学教学研究》编委会编委

68数学教学研究第40卷第1期 2021年1月《数学教学研究》编委会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丁文仁卜以楼马如云马国顺马继林王才士王仲春王治和王振肃王海明冯百明伏升茂刘仲奎刘建安刘建成刘信生吕世虎吕峰波孙志刚巩增泰汤敬鹏何有录何继刚张和平张国定张定强张贵仓张维发李永祥李宝麟杨首中苏立新陈祥恩侯代忠赵多彪赵秉乾贾国涛郭萍霞陶双平缑小锋蒋永鸿谢立亚缪选民颜荣芳《数学教学研究》征订、征稿启事《数学教学研究》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和甘肃省数学会编辑出版,是以教学和研究为方向的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刊物.读者对象为中高等学校数学教师及数 学爱好者.本刊1982年创刊,2008,2009两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29篇,2010年全文转载论文16篇,在全国47种同类杂志中以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原则为序,名列第2.内容面向中学及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广大师生,涉及中学数学教学,密切结合数学教学 实际,坚持为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服务.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与资料性.辟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教材探讨、教改实验、教学园地、数学文化、复习指导、解题策略、问题探讨、试 题研究、数学建模、教改动态等栏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作者、读者的需求.欢迎广大读者积极订阅(全国各地邮局)、积极投稿(唯一投稿邮箱sxjxyjbjb@,不收取版面费).稿件请注明投稿日期、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敖f斂f邛究(双月刊,公开发行,1982年创刊)2021年1月第40卷第1期(总第323期)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承印甘肃金田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数学会国内发行兰州市邮政局编辑出版《数学教学研究》编辑部邮发代号54-50地址邮编兰州西北师范大学730070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名誉主编丁传松国外代号M 3266主编王仲春订阅全国各地邮局(所)副主编马如云李永祥吕世虎出版日期2021年1月30日编辑部主任王志成电子邮箱sxjxyjbjb@责任编辑刘建安张安元侯芳兰联系电话(0931)7970555ISSN 1671-045201> 771671045218刊号:ISSN 1671 - 0452CN 62 - 1042/01定价:8.00元/期48. 00元/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作者:刘加勒来源:《家长》2024年第01期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它是关于教师“教”、学生“学”和课堂评价之间的有效配合,且具有评价性质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目前还有部分教师在数学课上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实存在问题,比如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问题提出缺乏时效性等,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笔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在本文探讨了以“问题提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现状与价值分析(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现状1.“教、学、评”脱节的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设计环节缺乏对本班学生学情的整体分析,因没有进行学前检测,对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已有经验和实际的认知能力掌握不充足,导致制定的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学情难以契合。

在教学实施环境未能及时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对于学生们的评价也是在教学结束之后,通常以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以及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会造成评价不当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太过单一。

可以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情、评价存在着相互脱节的问题,要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教学、学习、评价三者有机结合。

2.师生问答占主流的课堂教学。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以突出自身的“讲”为主,单向给学生传输本学科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这种“我讲你听”的机械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生与强化。

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式,教学活动主要在提问上,学习活动体现在回答问题上,这样就造成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非全体学生,教师不可能让班里每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一遍问题,所以课堂提问这种评价方式只能检测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发挥反馈、指导的作用;第二,教师提问的频率太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浅层,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法获得提升。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知识一直是学生们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他们对几何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通过一种更生动、具体的方式来进行几何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如何运用模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数学几何教学模型的概念、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内容,旨在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数、字数要求等。

以下是【研究意义】的内容:数学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和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

在数学几何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研究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意义重大。

通过研究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模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在模型教学中的学习表现和态度,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这对于改善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对模型教学的概念、应用、影响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几何学习成绩和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研究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模型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9-11-08[作者简介] 冯国平(1965-),男,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冯国平,马维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摘 要】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并模拟中学数学课堂对其中的一个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分为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模拟课堂实施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

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深化学生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理解;提供训练教学技能的平台,促进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初步形成。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论;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实施;探讨A pro be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ulated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in Mathematics PedagogyFENG G uo -ping ,M A Wei -xue【A bstract 】 Simulatio n classroom instructio n practice is a kind of Instructional mode used for teaching practice .T o be more precise ,student teachers ,with the help their teachers an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s theories they have learnt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e creativity ,design one -period mathematics less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then simulation classroom to practice .T he practice can be carried out in four stages ,that is ,previous prepar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de -sig n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I n the process ,student 'enthusiasm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s hig hly aroused and the in -teractio n between students is effectively promoted .O ppo rtunities are made for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refore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is reinforced .Simulatio n classroom teaching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platfo rm to practice teaching techniques so as to make them grasp so me basic teaching skills in mathematics .【Key words 】 mathematics pedagogy ;simulation classroo m instruction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probe 〔中图分类号〕G 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29(2010)01-0106-03 《数学教学论》是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它从全方位探究中学数学的教与学,是学生从高等师范教育走向中学数学教育的桥梁。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落实,我们在对该课程已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现有条件,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含义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行设计中学数学的课时教学方案,并模拟中学数学其中的一个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它是《数学教学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占18课时(总课时数为72),一般在教学后期进行。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是将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特殊课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它在深化学生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教育素质的重要途径。

2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2.1 前期准备阶段(1)明确目标和需求。

在本课程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就让学生明确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是《数学教学论》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最终评定成绩要以·106·2010年2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Feb .2010第10卷第1期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N aturnal Science Edition )V ol .10No .130%计入总成绩。

同时,让学生明确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理解,体验中学数学教学活动,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并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这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分组。

为了使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并解决课时有限的矛盾,我们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组织能力和责任感较强的两位同学担任正、副组长,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全程负责和组织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动员。

为了使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在全班要做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思想动员。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践的目的和操作程序;要求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各显其才,各显其能,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不拘一格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使自己得到全面的教学训练;以对自己和同学负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去。

(4)保障。

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需要解决教学空间的问题。

为此,我们同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微格教室,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

这不仅解决了实践过程中教室的保障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对现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的了解和明确,利用2个课时的时间,选择一些新课程下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录像,让学生观摩学习,教师适时地进行评价。

这为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确保了实践目标的落实。

2.2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阶段数学教学设计是《数学教学论》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般在第七周进行)结束之后,要求每一位学生任选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以所学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各显其才,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同时,撰写说课稿。

这一阶段不占教学课时,由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于第十周末之前完成。

然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审查,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学生据此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模拟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几个人自由组织起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试教,并练习说课,从而确保后期的模拟课堂教学实践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2.3 模拟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个小组分别由组长组织,在不同的微格教室同时展开模拟课堂教学。

这一活动由模拟教学、说课、评价三个环节构成。

(1)模拟教学。

在组长的主持下,首先由一位学生依据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中学教师的身份,模拟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施教,其余同学扮演中学生的角色配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

这一环节控制在35分钟左右,并由一名学生负责录像。

这是把所学的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需要全体学生的密切配合和全身心地投入。

施教的学生可充分体验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有意识地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体会数学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他同学除扮演中学生的角色之外,还是模拟课堂教学的观摩者。

他们需要观察施教同学在教学过程各环节上表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运用状况以及教学设计的特征,并思考怎样做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完美,从而为后面的教学评价做好准备。

任课教师在三个小组之间来回穿插、指导,观摩每个小组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并适时地参与到某个组的模拟教学活动当中去,对每一位学生在施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纪录,作为后续指导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同时,依据教学评价表给出每一位施教学生的模拟教学成绩。

(2)说课。

模拟教学完成之后,由施教学生进行5分钟的说课。

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学生以撰写的说课稿为基础,解说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模拟教学的实施状况、感受与收获。

通过说课,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地落到了实处,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基本教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3)评价。

评价环节既有学生的评价过程,又有教师的评价过程。

这一环节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先由组长组织全体小组成员依据模拟课堂教学·107·第10卷·第1期冯国平等:《数学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2010年2月评价表,根据自己在模拟教学环节的记录,对模拟同学的施教情况从教态、数学教学语言、板书、课堂组织、教学内容处理、理论运用、说课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然后由组长负责汇总,给出施教者的小组成绩。

通过评价,既可以让施教者更加明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又可以使每一位同学从中获益,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录像对施教者的教学过程及其表现进行解析,做出相应的评价,并针对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