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融合看新武侠小说_张巍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当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当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小说以武功为主题,以武侠人物为主角,讲述一个个惊险刺激、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大都发生在明清两代,其形式和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变迁,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也开始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
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与特点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可以追溯到明代。
这时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出现了一些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对于文学有着很高的兴趣。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变得更加多元、丰富,文艺作品也随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流派。
武侠小说便是其中一种。
传统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多为出身低贱的武林高手。
他们因为道义、情感或者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在江湖世界里四处奔波、冒险,与各种神秘怪异的武侠人物斗智斗勇,最终铲除邪恶、保卫真理、得到爱情、功夫修为突破等。
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传奇、神秘、惊险的武侠世界。
这个世界中的道义观念、爱情观念、人物塑造等方面也影响着后世文艺作品的发展。
当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展虽然传统武侠小说依旧在社会流传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也不容忽视的是,它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曾经对传统武侠小说感兴趣的读者们已经有了更多元化的阅读选择和文化消费模式。
针对这种情况,当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也开始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一方面,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在主题与艺术风格上都表现出了更多的多样性。
比如,有些武侠小说将情感元素、社会现实等因素融入进去,塑造出更具社会意义的武侠小说。
另一方面,现代武侠小说的读者也更加注重作品整合文化元素、多样性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也渐渐不满足于单调、传统的武侠小说,更愿意尝试新鲜的表现手法、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如今的武侠小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讲述武功、江湖、往事。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我曾经在翻译“武侠小说”这个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到英文时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词语,可以表达出“武侠”二字的含义。
有些人说,应该把“武侠小说”翻译成“chinesekongfunovel”,我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把这段英文翻译回来,意思将是“中国功夫小说”。
作为一个武侠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十分反对把武侠和功夫划等号。
这也是我长时间以来坚持认为港台也好,大陆的也好,很多影视作品不能冠以“武侠”之名,顶多也就是个“功夫”之名的原因。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知道,武侠不当只一个武(诚然武也相当重要),还得有侠(其实还不止侠),如何把武之外的东西翻译过去呢?迷惑中的我发现了另一种翻译――“chinesechivalrousnovel”,也就是“中国骑士小说”。
这种巧妙的翻译不禁让我拍案叫绝,诚然,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还是有许多地方差异很大,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和武侠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翻译至少把词整个的意境译了过去。
而究竟哪些地方相通,哪些地方又不同呢?今天我就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根源比较首先我想要对照一下两种文学的根源。
欧洲骑士文学和基督教宗教文学,就是欧洲中世纪两种最重要的文学想象。
两种文学可以说道“二元对付”而又“互相扩散”的。
必须存有骑士文学,必然先存有骑士这一类人。
徐葆耕先生对骑士的定义简单明了:“当时(指中世纪,笔者备注),各个国家之间经常地出现战争。
多数国家的国王都存有一支亲信部队,用中国的名词来说就是?御林军?。
这支队伍就是由一些中小地主子弟共同组成,后来也存有一些贵族青年出席。
部队的成员不同于通常的平民,具有贵族化女性主义。
他们比较存有文化,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每个人都存有一匹可爱的马,形成了所谓的骑士阶级。
”[1]而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们却并不如此。
骑士与侠客的第一小差异是,侠客的定义十分之甚广,没紧固的职业、性别、年龄等建议。
谈新武侠小说的多元价值
谈新武侠小说的多元价值王灿【摘要】After the four big masters Jin Yong,Gu Long,Liang Yu-sheng and Wen Rui-an,the main theme of the new swordsman novel turned to innovation,creation and change.Cheerfully,through puzzling and paining,a large number of 1970s or 1980s new writers and their original works break out successfully.Their works bring many changes and multiple values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y,culture,aesthetic and spirits.%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
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
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从历史、文化、审美、精神等层面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10【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新武侠小说;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作者】王灿【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我国通俗文学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
它自唐传奇而发端,历经宋话本,由短制而章回,波澜壮阔,形成传统。
而新派武侠小说从风行到繁荣,则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由于他们对传统武侠的改造,因而,他们的创作被称为新派武侠,亦因为他们四人硕果累累,故常被读者合称为“新派武侠四大家”。
新武侠,还革不了金庸的命
问。 题
金庸在 17 后 出生的一代新人,他们所依 附的写作斗 92
这写者多中大 文’ 批 作 大 是 国 陆“革
年写完 Ⅸ 鹿鼎记》 台与前辈完全不 同,网络 时代 的写 作让佰 之后 , 从此封笔。 们的作品带有更多与读者互念也有了很大变化 ,“ 如果 侠 作 品 中 的 人 金庸所面临的是后殖民时代对 民族压迫和 物,早已超 出了 人性禁锢 的反抗 。其 作品的支柱是哲学主
写作天赋和努力,都会被笼罩在金庸的阴影 的情节 可以千变万化 ,但是这个套路却
,
_ _
;里无从脱身。北京大学 中文 系教授孔庆东 有推陈 出新。而这 也是武侠作品失去许客
骱旭
还记得 自己 在上世纪 8 年代刚刚接触 到金 新生代读者的缘 由。 0
i 庸武侠小说时的景象,“ 读完后,感觉很绝
修 遵 E 侠客 以 抗自 罗 》 的 是对 己
个人的追问,对
新武 侠 的作者 们 显然意 识 到 了这一
限来遥地。 。逍天问
j Ⅸ 的 曼荼罗》 、王晴川
函
—
所 武 文 创 点 在 们 作 中这 武 味 豆 有 侠 学 , 他 的 品 , 种“侠 ”
J 1 作者来说 ,他们 多地被一些现代性的元素所替 代,甚至在
皂 众人的关注。这一波大潮发端于上
“ 金庸 时代”的空档一直持续 了 3 后 0
)年代末, 0 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叉 近两年 ,大陆出版的有关武侠题材
武侠的后金庸时代
对 于武侠迷来说 ,能停 留在金庸 时代
全世界的华人读者创 制出一个 自成体 系的
多年,尽管无人能够超越金庸所树立的高
i 波从 20 02年开始注意到,除了港台 他们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许多作者甚至毕 过往。尽管其后来者也有如古龙这样另辟蹊 莛 文学作者外 ,在大陆也存在一批武 业于理工科,这为他们的作品带来了更多样 径 、巍然成家的人物 ,但无论怎样,武侠文 爱好者。他们 自发地写作,先是发 的知识背景。韩云波将这个现象称之为 “ 大 学写作的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习 络上,进而进入纸质媒体,一点一 陆新武侠”的崛起。
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中华武功,它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以其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格斗场面,深刻的哲理性,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脉相承的关系。
能从各方面解读武侠小说,能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提起武侠小说,人们大多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虚构的故事罢了,娱乐尚可,没有什么深层的意义。
但人们也不会否认,一些经典之作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与基本真实的历史大背景融合,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宣扬正义与光明。
在让人读完之后,不禁畅想:历史中是否真的会有这类人呢?小说的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看似极为真实的虚幻世界。
通过对大量武侠著作的阅读,我想谈一下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说武侠,当然不能不说其中的武功。
所有的武侠著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掌门人的功夫总高于手下所有徒弟,而且以被徒弟超越为耻。
当然,这一点对小说主人公往往不成立。
古代的老师总认为被学生超越是一种耻辱,在教授武功时,都下意识地留了一手。
其实从武侠上看来,那些最神奇的武功的精髓往往并不是表面的一招一式,而是对武学的理解。
师父在教徒弟武功时,往往有意识地保留了自己通过江湖经验得来的这些精髓,而只传授招式。
这样就造成只有那些天生的武学奇才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以常人的智力与悟性,这一生恐怕都难窥武学之奥妙。
虽然大家都深知这一点,但从来没有人著书立说,讲出习武者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
这其实和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缺失是相同的。
人们总是依靠非凡的天赋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而这武学上的进步速度,似乎就是人类最高智力进化的速度。
几乎所有人都墨守成规,遵照师父的教导,苦练招式。
人们的教育成了复制前人的行动。
这样就导致人类对那些精髓的理解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个层次。
推到高处,这或许就是国人在科技或者思想方面进步缓慢的缘由。
读过武侠的人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小说中很少有提及普通百姓。
论“新武侠小说”创作新变
读者惊奇。二者 的突破、 创新也使得很大一批新 武侠作 家纷 纷仿效 。但是 一 味 的模 仿并不是 武侠 创 作技 法 的出路 , 随着读者 审美 情趣 的变化 , 文学 接受 能力 的提升 以及作 家 自身 的求 新 求 变要 求 ,
中图 分 类 号 : 0 . I 67 2 收 稿 日期 :00 1.9 2 1.0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387 ( 0 1 0 -8 -6 10 —0 8 2 1 ) 1 80 0 d i1.9 9 ji n 10 8 7 .0 10 .2 o:0 3 6/.s .0 3— 08 2 1 . 12 s
传统 武侠小 说从 行 文结 构 到叙 事手 法都 !传 5 - -
统 说书技 艺相仿 , 都是 结 构夯 实 规矩 , 而叙述 则极
第 1 期
王
灿 : 新武侠小说” 论“ 创作 新变
・ 9・ 8
期; 主人 公 多 以牺 牲结 尾 ; 在 弘扬 民族精 神 以 小说 及反 映 现 实 社 会 主 旋 律 上 有 着 独 到 的方 面 。 因 而 , 品往往 都有着 很 强 的现 实 意义 。 因此 , 武 作 就 侠 的创作 技法 而 言 , 种创 作 也 是 一 种 独 到 的创 这 新角度。 ( ) 二 意识 流手 法 的运 用 由于 新 武侠 作 家 都 是处 于 当今 时代 , 们 都 不 同程 度 地 受 到 过 欧 他
第 3 卷第 1 1 期
2 1 年 2月 01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0 . 1 No 1 13 . F b 2 1 e .0 l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2012182087 张田摘要: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将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
关键字:骑士文学,武侠小说,忠君,女恩主(一)历史层面的比较在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而武侠文学发展之后则经历了一场辉煌的蜕变。
(即使“新武侠文学”仍旧不享有当下文学主流形态的地位。
)骑士文学的产生始自骑士制度的产生。
首先我们回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形态。
中世纪(公元5到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社会统治以封建领主的形态存在。
抛开时间的局限,此刻的中世纪正处于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类似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骑士作为封建领主豢养的武力阶层,主要用于自卫与掠夺战争,鼎盛于12、13世纪,与教会相辅相成,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
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相当的乃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士”,产生时间则要前推至公元前3世纪。
由此对比,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士”在产生时间上相差至少8个世纪。
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其存在形态自始至终都有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而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其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士”,而经历发展之后出现蜕变,已然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式,而与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无涉。
现代文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
现代文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中西文化融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现代文学中,中西文化融合也有着显著的表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现代文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并分析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首先,中西文化融合在现代文学中体现出了多元的文化元素。
在过去,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互相影响较少。
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现代作家开始将中西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富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例如,中国作家莫言的《丰乳肥臀》中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
而西班牙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融入了拉美文化的神秘和奇幻元素,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成果,也为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
其次,中西文化融合在现代文学中促进了文学语言的创新。
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作家们可以更自由地运用语言,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文学作品。
例如,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中运用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悲剧。
而西班牙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虚构的智慧》则运用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语言。
这些作品的语言创新,不仅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体验。
此外,中西文化融合在现代文学中也促进了文学主题的多样化。
传统上,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主题往往有所不同。
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现代作家开始将中西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更加多元化的主题。
例如,中国作家蔡崇达的《平凡的世界》中融入了西方现代化的主题,既关注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影响。
而西班牙作家伊萨贝尔·阿连德的《风雨哈佛》则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家族观念,探讨了家庭、爱情和人生的复杂关系。
这些作品的多样化主题,不仅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最后,中西文化融合在现代文学中也带来了文学创作的全球化趋势。
3从西化与继承看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衰
《从西化与继承看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衰》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罗云学号:10215070913摘要: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学术界对武侠小说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武侠将武侠文本中的时间虚化,注重侠义与武功,苏州大学汤哲声教授便主张武侠小说包括“武、侠、情、奇四大基准。
”①狭义的武侠研究者侧重于将武侠文本故事时间严格限制于民国初年及其以前。
与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是,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继承传统、旧派武侠小说精髓的同时,大胆积极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技巧,乃至借鉴影视剧本的表现手法,巧妙地将现代主义文化注入传统文学之中,带来新一轮武侠文学的复苏与鼎盛,继梁羽生、金庸之后,台湾的古龙掀起新一轮创新变革,使武侠小说进一步扩展写作空间,然而古龙引入的侦探模式、硬汉形象、诗化语言,只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经典范式,只有他能弥补西化后的继承矛盾,古龙成功驾驭新派武侠小说的巨大转舵,他从语言风格与个人主义入手,进行较为完善的修订,但是未能很好被后来者模仿借鉴乃至利用发挥,从而使新派武侠小说几乎后继无人,这既有文学消费市场的转变因素,又有新派武侠作家自身局限原因。
就新派武侠自身而言,笔者认为新派武侠文学的没落始自于“西化有余,继承不足”本文侧重于研究它的式微原由。
关键词:西化;继承;新派武侠小说;兴衰创新是新派武侠小说得以繁荣崛起的巨大推力,但物极必反,当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超过了作家控制水平,形式主义的审美必然压制传统文本情节,从而导致文本的文化内涵受到排挤。
从一定意义而言,是古龙将武侠文学推向另一个叙事审美巅峰,但也是他将武侠文学引入歧途,造成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古龙写作之时面对梁羽生与金庸两个经典作家,想从武功与侠义入手超越二者,机会渺茫,于是他十分巧妙地吸收西洋文学优势,引入个人主义、硬汉式英雄、诗化语言甚至是诗歌体排序结构,成功避开梁羽生式的江山儒侠形象,绕过金庸式“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崇高典型。
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范文
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我国传统武侠小说是在我国文化土壤上生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了西方文艺的创作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金庸先生吸取了中西方的文化精髓,给武侠小说赋予了新的生命。
一、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体现1.道家与儒家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虽然然佛教并非我国本土宗教教,但是在社会的传承下下,佛教与儒家思想实现现了融合,演变成为富有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思想。
以《笑傲江湖》为例,,其文本中蕴含着深刻的的佛学思想,给作品营造造出了淡泊的风格,其中中,佛学思想最浓厚的部部分即独孤九剑,独孤九九剑强调“活学活用”、、“行云流水”、“菩提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只有从内心深处摆脱脱束缚,才能够实现心灵灵的孔明。
而风清扬的只只言片语可以让主人翁豁豁然开朗,这就是顿悟,,要真正学习剑法,光靠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必须要了解剑法的内涵才才能够施展自如。
此外,,独孤九剑习得之人,不不仅需要有聪慧的天资,,心底里还要可以一尘不不染,令狐冲正是凭借这这一点,达到了最后的高高度。
儒家思想非常注注重等级制度和礼法思想想,金庸小说中很多主人人翁都是追求逍遥、洒脱脱、自由的归宿,在完成成自己肩负的使命之后选选择急流勇退,摆脱尘世世的喧嚣。
《笑傲江湖》》就是其中的代表,江湖湖的险恶与令狐冲的自由由和洒脱形成了鲜明对比比,他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卷入任何一派的的斗争,他最后的归隐并并非对现实妥协,而是代代表无声的反抗,希望追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
2.具有中国古典特特色的修辞手法为了让让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立体和饱满,金庸用了大大量独具古典特色的修辞辞手法,其中应用最多的的就是古诗词,很多人物物的起名就是借鉴古诗词词,金庸曾经说过,他的的小说中有西方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子,,在语言的表本文由论文文联盟http://收收集整理达上,主要借鉴鉴古典白话小说。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文学作品赏析
◎张晓晖
( 辽 宁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 辽宁 鞍山 1 1 4 0 5 1 )
随着 时代 的发展与进步 ,中西文化 的融合越来 越多 , 这也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 了新 的活 力 , 使 中 国文化形成一定 的发展 态势 ,也 为其 未来的发展提
供 了 一 种 指 导 性 的 方 向 。 通 过 对 中西 文 化 差 异 的研 究与分析 ,不仅可 以对 中西文化之 间的融 合发展 总
己美好的追求。这两 则神 话故事都是人 们与 自然相 争的 内容 ,通过拟人 的手 法表达 了人类 一种坚持不 懈、 激 昂向上的思想情感。在《 山海经》 中还有许 多神 话故事 ,它们都体现 出一 种人与 自然 之间抗 争的不
屈不挠 以及对美好生 活的无限 向往 。这 种朴素的思 想观念也正是 中国早 期文学的基本 观念 。随着 《 诗 经》 的出现 , 文学作 品对 于人类 的伦理道 德等方面 的 思考才真正形成 。《 诗经》 中所 出现 的许 多文学作 品 都发挥 了自我的思考评 - y 0 功能 ,将社会 生活 中的各 种现状进行 了揭示与批 判 ,其 中也对人们 在各个方 面所经历的苦难都真 实地 描述 出来 ,这也 更凸显 出 文学的责任以及对于时代 的思考 。 最早期的 中国神话 大多通过 以物言 志的方式来
持不懈的精神 。再如《 夸父逐 日》 , 故 事讲述 的是上古 时期 , 神人 夸父追 赶太 阳 , 最 后被 太阳烤 死的事情 , 这则神话故事给人 以丰富的想象和 深刻的启迪。人 们对于其 中的人物都 有各 自的理解 ,但 它的意义就 在于人们可 以通过 它去认 识这个世界 ,从而实现 自
结出一定的规律 , 同时对于历史 的回顾 、 未来的发展 都有 非常重大 的影 响。 文学是 民族的文化瑰 宝 ,是一个 国家和民族文 化背 景及社会 生活 的最 真实的再现 。中西方之 间文 化的差异也体现在文学 方面 ,这也是 中西文化融合 最 关 键 的 地 方 。 中 国现 代 文 学 的 发 展 受 西 方 文 学 的 影响较多 ,无论是 内容还 是形式都存在 西为 中用 的 状况 , 但是 , 中国文学并 不是 将西方文学 完全 地借鉴 过来 ,而是在思想及价值 审美等方面提 出了 自我 的
新派武侠小说的名词解释
新派武侠小说的名词解释武侠小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审美情趣。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新派武侠小说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名词,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这一新颖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学体裁。
1. 武侠:武侠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小说《剪灯新话》中,指的是以英雄人物为主角的小说。
在新派武侠小说中,武侠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侠义精神、忠诚和勇气。
在这些小说中,武侠是通过武艺和道德修养展示自身的英雄形象,守护正义,保护弱小,和平解决冲突。
2. 新派:新派武侠小说是相对于传统武侠小说而言的,主要在叙事风格、主题内容和审美观念上有所创新。
新派武侠小说注重情感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强调情感共鸣和内心世界的展现。
同时,新派武侠小说也更加注重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探讨。
3. 情节:新派武侠小说的情节通常精心设计,紧凑而有张力。
情节上经常融入悬疑、阴谋和人性的考验,更具有思考性和深度。
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探讨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4. 人物: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呈现丰富多样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主角往往是具有高尚品质和独特才能的英雄人物,他们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展示出坚毅、机智和无私的品质。
同时,这些小说也赋予了配角更为丰满的性格,让他们在故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武艺:武侠小说中的武艺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代表着人物的修养和能力。
新派武侠小说中的武艺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打斗展示,更注重对内心修炼的描写。
武艺在这些小说中常常与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变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6. 侠义:侠义是武侠小说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派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侠义代表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是主人公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邵晖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反映了人们对"侠客"的崇尚,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两种文学中的"侠客"都是重侠义,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形象。
二者也具有许多不同点,虽然两种文学中都有对"侠客"武功的描写,但这两种的描写却是不同的。
而且,"侠客"的价值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同一个"侠客"形象描写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这种不同也正反应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邵晖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J], 叶继宗
2.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的社会角色论 [J], 徐旭;杨迪
3.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侠"文化比较 [J], 劳虓虓;林剑敏
4.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J], 邵晖
5.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文学之比较 [J], 黄永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派武侠小说论文
香港无线电视台95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堪称经典,而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第一次领教了金庸的侠骨柔情。
据说,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非常之高,然而,由于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所以本人并没有从那时候起就迷上金庸武侠。
进入学堂之后,尽管具备了阅读武侠小说的基础,却又被父母老师的严格督导“生生扼杀”,加之课业的繁重,致使我一直没有机会拜读金庸先生的作品,因而倍觉遗憾。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开始对金庸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众所周知,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注意,代表作家的后面没有“之一”,他是武侠世界里真正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
除此之外,金庸先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政论家兼商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金庸先生——“为文可风行一世,为商可富比陶朱,为政可参国论要。
”先生的一生,即使不能比之为波澜壮阔,但也算得上多姿多彩之至了。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作品。
而金庸先生就是自发表《射雕》之后,才得以正式确立自己的“武林至尊”之誉。
如此看来,金庸先生著就了《射雕》,而《射雕》成就了金庸。
这部书原名《大漠英雄传》,是著名的“射雕三部曲”之首,它“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而这个英雄,正是此书的绝对主人公郭靖!主人公郭靖是一个出生于普通农家的朴实少年,他生性愚钝,说话木讷,长相平凡,绝对不是08胡歌版《射雕》里的美少年形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少年,不仅赢得了玲珑美女黄蓉的芳心,还在乱世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一代为国为民的武学宗师,这实在让很多资质出身都优于他的人汗颜。
郭靖的确是个彻头彻尾的幸运儿,小说从头至尾,主人公的好运似乎就没有断过。
他先是因舍命保护草原英雄哲别而受到蒙古大汗铁木真的赏识,不久又幸运地与铁木真的幼子拖雷结为“安答”(兄弟)。
再之后,江南七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找到了郭靖,并收他为徒。
天啊,那可是古代呀,没有手机,没有GPS定位仪,也没有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更令人头大的是,江南七怪根本没见过郭靖的模样,亦不知道郭靖身处何方。
浅谈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浅谈武侠与中国文化具体已记不起是哪一年开始看武侠小说,只是隐约记得是在三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的武侠小说并不是金庸和古龙的,而是一些不怎么出名的小说作者,有些已经不记得了,还记得的就卧龙生,诸葛青云,陈青云,李凉。
到最后才是金庸,古龙。
而实话说,我并没有看很多金庸的小说,对他的小说的了解大多来自电视剧。
每个男生多有一个武侠梦,甚至不少女生也有。
童年甚至初中都在沉浸在武侠的世界里!怎么说,武侠最高境界的确是如金庸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我并不喜欢金庸所写的。
相反,我更喜欢古龙,或许,古龙没有金庸那样的才识,或许,古龙没有金庸那样渊博的知识!甚至,古龙的名声也不如金庸!但,我更喜欢古龙笔下那些武侠洒脱的个性,我认为武侠,浪荡江湖才是宿命,不然何以为侠?安居一隅,固守一方,或许可以报一方平静,但,天下如此之大,不平之事何其多也?身为侠客岂能偏安一隅!如只能安守一方,倒不如做一小官更能为民谋利!另外,最不喜欢的就是梁羽生的小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喜欢和官府扯上关系!从吕四娘,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
或许我有些偏见,而且我也得确没把他所有小说看完,但就从我所看的几本,我不太欣赏他的小说!李白曾有一首诗——侠客行,那里有几句话我认为是最适合侠客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以就从我个人偏好来说我更喜欢古龙的小说!而谈武侠就不得不谈武侠世界里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如最简单的门派,任何一个门派在现实中都是可以找到原版的,并且门派和中国古代的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寺与武当!另外,有各种门派就有各种侠客!有僧人,道士,儒生。
这是最基本的三种身份。
当然,也有说剑客,但我觉得,剑客包含在以上三种身份里!因为几乎每个门派都有剑术,当然少林没有!而这三种身份正好和中国古代的儒释道三教相对应!还有,不知武侠的爱好者有没有发现,很多小说名字取得很文雅,像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古龙的《流星蝴蝶剑》,金庸的《笑傲江湖》。
从大众文化视角解读新武侠小说的崛起
从大众文化视角解读新武侠小说的崛起
李相银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武侠小说逐渐在整个华文世界流行,历经50余年而不衰.这主要是因为它站在大众文化的立场,符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期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总页数】4页(P127-130)
【作者】李相银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阴,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8
【相关文献】
1.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J], 朱丕智
2.文化转向与行动者主体实现——一个大众文化视角的解读 [J], 尹洪禄
3.从符号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大众文化特征 [J], 管静
4.从大众文化与人际传播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 [J], 梁巍;白金
5.文化软实力视角下大众文化的价值解读 [J], 齐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审美文化与武术发展研究
中西审美文化与武术发展研究作者:张鹏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7年第6期张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江苏苏州 215021)1 中西审美比较1.1 中西审美的文化背景比较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体系来看,中国文化哲学的根本概念是道,西方文化哲学的根本概念是逻各斯。
中国哲学讲究气、无、阴阳等,西方哲学强调规律、逻辑思维和理念。
“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四十章》),说明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是以“无”为出发点和核心。
中国的“无”是充满创造功能的气。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审美文化讲究整体功能,所谓整体功能就是从整体本身出发,以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把握其功能,这点与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强调分解、明晰,就如同人体解剖一样极为细化,而中国则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气,一旦解剖,则气散。
中国也讲究部分,但并不像西方那样解剖得定位分明,如中医上讲的五脏六腑,就是有机整体的某些部分,但却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和发现人体的经络活动。
中国讲究言不尽意。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中国人反对以言为意,赞赏“言有尽而意无穷”,认为要达到对事物精细而深层的认识,只能凭借心灵,用心去感悟,心灵与天相通,与事物最深层的部分相通,即儒道哲学的“尽心知天性”“以天合天”“天人合一”。
与中国的无、气、整体、模糊特征相反,西方的审美文化强调有、实体、形式和明晰。
西方坚持“有”的存在论,坚持世界的物质实体性,如原子、微粒、单子……始终逃不出“实体”这一框架。
西方注重形式而非整体功能,因此获得了各部分层次的明晰,如哲学家泰勒所言:“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水。
”将本源回答得很明晰、确切。
中国文化以“无”为本,气的宇宙、整体功能、模糊性的基质决定了中国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传统与现代:《神雕侠侣》中的武侠精神与文化认同
传统与现代:《神雕侠侣》中的武侠精神与文化认同引言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既承载着传统价值观念,又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神雕侠侣》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武侠精神与文化认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神雕侠侣》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一、武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1. 武侠精神的定义和特点•武侠精神强调正义、勇敢、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念;•武侠精神注重自由、独立、拯救弱者等行为准则;•武侠精神倡导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
2. 《神雕侠侣》中对武侠精神的传承•杨过以捍卫公理为己任,在修炼过程中锤炼出了坚毅不拔的意志力;•小龙女身负使命,为维护正义而奋斗,展现出勇敢和忍耐的精神;•武侠精神通过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得到了深入诠释。
3. 《神雕侠侣》中对武侠精神的创新•小说中引入了神雕这一奇幻元素,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框架;•通过角色间复杂的人性关系以及道德抉择,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维度的武侠文化认同。
二、文化认同与自我身份建构1. 文化认同的概念和重要性•文化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群体与社会群体的共享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相互连结感受;•文化认同是个体自我身份建构和社会融合的基础。
2. 《神雕侠侣》中武侠文化与文化认同•杨过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在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时,寻找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平衡;•小龙女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与杨过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
3. 当代社会中的文化认同问题•在当代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许多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困惑;•《神雕侠侣》中武侠精神和传统文化通过杨过和小龙女等角色展现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视角。
三、武侠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1. 武侠精神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武侠精神强调个体主张、道德操守以及正义意识;•武侠精神能够帮助个体在逆境中坚持信念、追求自由,并影响自身以及他人。
论金庸小说中各种文化的交融
论金庸小说中各种文化的交融【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金庸借写武侠这种方式,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及自身的深广学养,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也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金庸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金庸还大胆地借鉴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文化,从而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坚强有力!【关键词】金庸小说;传统文化;文化交融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1] 金庸博学多才。
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
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
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各种文化的交融做简要分析。
金庸与梁羽生、古龙不同,他善于将浑穆轩昂的文化意象和谐地传达出来,他的侠义小说给人的是一种内力的震荡,内力的激越,即使在写凶残暴虐时也给人这样的感觉。
这体现了金庸对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的迷恋,包括对琴、棋、书、画、医、武诸艺,儒、道、佛诸学的倾倒,但也不乏对新文学以及西方艺术手法的借鉴。
因此我们说,各种文化是以一种综合的形态交融于金庸的小说之中的。
一、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存在形态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装饰,而且是内在的渗透,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弥漫在整个作品、充溢在字里行间的。
它兼容了儒、墨、释、道、法各家的精华。
新武侠小说资料整合
3.复兴 1981年,温瑞安作品多部在香港出版。1983 年底,港府当局批准温瑞安来港定居。 1987年8 月,温瑞安提出‚现代派‛又称 ‚超新派‛——融合了魔幻传统与‚诗的真实‛。 1989年,黄祖强辞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职 务,以‚黄易‛为笔名从事写作。
• 秦朝: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 • 汉朝: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 《汉书·艺文志》收入‚兵技巧‛类13家﹑199篇。是论述‚ 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 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 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 武艺停滞不前。 • 隋唐五代时期: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 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 ,获得每个称号都 有具体标准。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 活动。随着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 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 (一)中国传统的侠文学种类 • 1.豪侠:唐代豪侠小说 《虬髯客传》(片头) • 2.节侠:元明清绿林英雄小说。 • 《水浒传》:‚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 3.义侠:晚清侠义公案小说 • 《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 • 4.儿女英雄:言情侠义小说 • 《儿女英雄传》 • (二)民国武侠小说的创作:1.南向北赵: 南向——平江不肖生向
恺然 《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北赵——精忠奇侠赵焕亭《奇侠 精忠全传》。2.北派五大家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李寿民):《蜀山剑 侠传》( 对《蜀山剑侠传》的评价:书评:‚海可以煮沸,地可以掀翻,山 可以移走,人可以化兽,天可以隐灭无迹,陆可以沉落无影,天外还有天,地 底还有地,水下还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灵魂可以离体。‛;南怀瑾:记得 还珠楼主写过一本剑侠传。当年看了这部小说,不知有多少人出家,到峨嵋学 佛学道,我们也受影响。像一道剑光就出去,在空中飞了,那多舒服啊!你要 看原著,他不是乱写的,这个家伙是学过佛,学过道家,内行的。现在写武侠 小说的都是乱写,很多都是偷他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文化融合看新武侠小说○ 张 巍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情结说”,认为女孩子自童年起,心灵深处所朦胧爱恋的第一个人必然是他的父亲,所以就有了自己常无法察觉的“恋父分母”的心理倾向,渴望能为自己的父亲建立恋情而仇视自己的母亲,被称之为“恋父情结”。
同时,弗洛伊德又特别强调童年记忆,推断出儿时远逝的难以忘怀的体验,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都对人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便不难理解金庸小说中的有“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
《倚天屠龙记》中杨不悔的“恋父情结”,就是受弗洛伊德有关学说影响的鲜明例证。
母亲纪晓芙早死,杨不悔是在其父杨逍身边长大的,光明顶上,昆仑山巅,难免青春寂寞,心内自然郁结着一段情愫。
乍逢殷梨亭,这位曾与她母亲有过婚约,本该成为她父亲的人,心中的恋父情结便有所投向,在此,殷梨亭实际已成为她自幼年起就在内心处所思念的那个父亲(绝非现实中的杨逍),而出于“仇母”的变异,她的内心深处也相应有了“代母”的心理迁移。
“依稀当年的纪晓芙”,不仅殷梨亭看来如此,杨不悔其实也是如此自视。
而殷梨亭重伤神志不清,拉住杨不悔的手一声声的“晓芙妹子”,则更是加速了这种心理错位的完成。
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都决定于童年记忆的影响。
试看杨不悔忆起少时张无忌给她买了一个糖人,说道:“你给我那个糖人儿,我舍不得吃,可是拿在手里走路,太阳晒着晒着,糖人儿融儿……你说再给我找一个,可是从此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糖人儿了,你虽然后来买了更大更好的糖人给我,我也不要了……我的脾气很执拗,殷六叔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糖人儿,我再也不喜欢第二个了。
”从这段表白,可以清楚地看到杨不悔的潜在心态和这段奇恋的真实缘由所在,杨不悔此时“都十七岁了”,决不可能这会儿才情窦乍开,而久于此前,张无忌以身相护,伴她出生入死,也没给她长大后留下刻骨铭心的思念,更未酿成一段地久天长的姻缘。
试想杨不悔于蝴蝶谷初见张无忌时,只不过“八九岁年纪”,又哪来的“第一个”?对此惟一可能的解释便是她心目中深藏着一个人的形象———她小时候从未谋面的父亲。
这种童年情感体验是如此不被觉察地潜藏的她心灵的最深处,乃至于影响到她的一生,对于日渐年老的生父杨逍,受“超我”的强烈约束,绝不可能有其他想法。
殷梨亭的出现使这种情感的释放和指向成为可能。
这就从根本上促成了她的决择。
这种情感如此与常规理性相违背,让她自己也难以说清;却又是如此地强烈和不可抗拒,以至于连她都说“我知道不成的”,仍是“不但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要是他伤重不治,我也活不成了。
”神笔突来奇恋,如此细究来又令人心口皆服,金庸先生真不愧为冠绝千古的大家。
无独有偶,书中张无忌和蛛儿的一段雪地奇恋,也可用类似的“恋母情结”和“童年记忆”来解释。
张无忌腿骨摔断,僵雪中,乍逢蛛儿,便想到:“她这眼光可多么象妈妈,妈临去世欺骗那少林寺的老和尚,眼中就是这么一副神气。
”并对蛛儿说:“你笑的时候,很象我妈。
”(其原因自然如张无忌后来所知“我妈是她的嫡亲姑母”)此后“这一晚睡梦这中,他几次梦见那少女,又几次梦见母亲,又有几次,竟分不清到底是母亲还是那少女。
”醒来“又想到那个村女”,竟“忍不住自言自语”:“你好看,我喜欢看你。
”随后对蛛儿的千般爱护,万般照顾,皆由此起。
这仍是恋母情结与童年记忆双重作用下的心理错位,而难以分清是母亲还是蛛儿的梦境,就是这种无意识的最好流露,所以他才会对蛛儿虽无深交,却有深情。
除上述情结描写外,金庸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些内容似也 ③比如《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曾发表署名吴查德的文章《对当代市民文化的检讨与批评》,认为那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生产和传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以城市市民为主体,同时也以城市市民为客体,故称市民文化。
④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⑤论政:《图象时代的狂欢》,载《文艺报》1999年1月14日。
⑥见《人民日报》1997年10月11日载张俊严先生的文章。
⑦《试论大众影评的质量问题》,载《中国电影时报》1985年10月21日。
⑧见潘知常:《反美学》,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⑨见托夫勒:《未来学家谈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3~44页。
(作者单位: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责任编辑:汉 河;校对:罗 哲 文化·文学·戏剧 DOI:10.15891/ 62-1093/c.1999.04.013与弗氏学说相关。
《笑傲江湖》中对因练“葵花宝典”而自宫的东方不败变态性心理、行为的剖析,《天龙八部》中段誉对“行事大乖人情”的王夫人所作所为的溯源探因,都是明显的例证。
王夫人喜爱茶花,定是当年爹爹与她定情之时,与茶花有什关连。
她一提到大理人或是姓段之人便要将之活埋,当然为了爹爹姓段,是大理人,将她遗弃,她怀恨在心,迁怒于其他的大理人和姓段之人。
她逼迫在外结识私情的男子杀妻另娶,是流露了她心中潜伏的愿望,盼望爹爹杀了正室,娶她为妻。
这似乎与西方心理分析小说的笔法,并无二致。
这样,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一代国学大师金庸,何以会在小说中出现与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相关联的情节?这也不难解释,新武侠小说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香港,其发端之作为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而继之以金庸的《书剑恩仇录》。
10年后,当金、梁已走过他们创作的顶峰,武侠小说创作中心又转至台湾,由奇才怪侠古龙掀起了第二次创作高潮。
古龙英年早逝至今,便“余者无人可观矣”。
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就创作背景而言,60年代全球文化早已开始交融,而香港此刻已被割让半个世纪,可以说是中西两种文化形态冲撞的沉积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武侠小说出现于60年代的香港,绝非偶然。
此之前,中西文化尚未能充分有机渗透,在此进入80年代之后,港台及中国大陆文化又出现新西化趋向。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它既没有迸发于更为西化的新加坡,也没有诞生于较多传统文化的台湾,而只能萌发于文化气候适宜的香港。
生活在这种即定文化背影下的创作主体,必然受到某些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流露。
这就使得新武侠既汲取了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章回小说的营养,又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技法。
它的产生既有纵向对历史的继承,又有横向对国外的借鉴。
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之上,中西文化高度融合有机渗透的产物,而最终盛开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的形式是对于古典章回小说的扬弃,又保留了章回小说的一些本来面目,如金、梁之作不乏对仗工整的回目,更常以诗词起首。
它的内容,诚如金庸所言“武是一种手段,侠是一种目的”①,是传统意识和中国本地所固有特有的武侠文化(大异于西方骑士文化)在现代人心灵中的折射反光。
它所流露的情感,是现代中华民族站在五千年文明的长城之上,呼吸着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新鲜海风,以崭新的目光审视历史与自身的写照。
其中,虽不乏弹指惊雷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曲终人不见”的惆怅,但更多却是笑傲江湖的豪气,书剑恩仇的快意,神雕侠侣的传奇。
这是新武侠小说在华人圈内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的根本缘由所在,也是它与旧武侠小说的根本分水岭所在!武侠小说作家群中受外来影响最大的当数古龙,其作有推理小说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情节、结构都不乏西方小说的某些特征,楚留香更是仿照“007”那种“优雅的暴力”写成的②。
古龙明确地表露出这种创作思想。
(日本小说)吸收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也吸收了很多种西方思想。
日本作者能将外来文学作品的精华融汇贯通,创造出一种新的民族风格的文学。
武侠小说的作者为什么不能。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的精华。
岂非同样也能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③这事实上也是新武侠小说诸大师的共同追求,即使恪守典雅、传统气息极浓的梁羽生,其名作《弹指惊雷》中的主人公杨炎也是以牛虻为原型写成的,而金庸笔下的金毛狮王依稀有杰克·伦敦代表作《海浪》中主人公海狼的影子,只不过化“狼”为“狮”,更为智勇,且书中又提及“波斯”、“英格兰”,颇多异国之述。
所以尽管金作可称集国学武、禅、医、易、史、道之大成,也不能妄言为纯而又纯的国货,更无法断言金庸未受西方文化影响并表现于作品,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罗立群对此有极好的论述:(金庸)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金庸……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是“武坛”中的绝顶人物④。
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融合是有它内在的契合同构点的。
古龙论及《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时说:“这些伟大的作家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地刻出人性……这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用。
”⑤金庸更是直言:“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
”⑥而精神分析学说则志在探求人类行为的动因及剖析人类深层心理,更是对人性的深入穿透。
文学就是人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就是一部形象生动、内蕴丰富的人性解剖图。
金庸笔下的人物,早已不是旧武侠小说中那种脸谱化、单一化的侠士与贼子,贤良和奸佞,而充满着复杂人性的交织与体验。
杨过、谢逊、乔峰,都难以用传统的正邪予以简单地归类划分,而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这样看来,金庸小说中的这些内容,或许是东方的文学大师与西方的心理学奇才,在对人性的深层探求分析中,所取得的一些共识吧!这就使得新武侠小说和心理分析在这个跨国度和时空的特定点上相交,留给读者更多的寻思与回味。
小说所写的这些情结,也正是金庸创作特色的体现,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金庸沿着武侠小说历史化,或者说历史小说武侠化这样一条创作道路,在处理传统题材方面显示出他非凡入圣的功力。
与古龙之作截然不同,金著15部多有确切有历史背景和人物。
这既是使作品虚中有实,更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趣味,同时又蕴涵着许多民族、传统的东西。
而出于新的审美要求,又不能陷入旧武侠已有的情节感情模式,就必须于传统中了新意,于熟套路见真功夫。
金庸将古典与当代较完美地相结合,汲取数千年来民族文化之精华,又用现代人的目光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对复杂的民族传统情感有了新的认识把握。
在对人性的深入开掘剖析中,他所写的男女恋情,也取得了除《红楼梦》等一流作品外,许多古典小说都未达到的深度,而且的确是特定民族文化心理的真实记录与在现。
纵观中国千年小说史,自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唐传奇起到清末谴责小说终(《红楼梦》等不在此论述之列),所写的最美满的爱情便是才子佳人。
或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或邂逅相遇,一见倾心,此后虽几经波折,结局终免不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又夫贵妇荣,曾令歌德慨叹“东方人的情感似乎比我们更纯粹”的《风月好逑传》便是此类压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