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培养方案(2008end)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学科门类:(计算机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大数据分析;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5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84.5学分,专业选修课46.5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8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及简介(一)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统计理论(二)课程简介:1.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学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语义、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三种基本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结构体与链表、文件等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计算机工程技术初步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95学分。

其中:通识课43学分、学科基础课73.5学分、专业课2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40.5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4.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第4-8学期。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安排如下: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为确保培养质量,实施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技能;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4.了解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和程序设计能力;
2.具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素质要求
(一)理论教学
1.通识教育课程:第1-4学期;
2.专业基础课程:第1-4学期;
3.专业核心课程:第3-6学期;
4.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第4-8学期。
(二)实践教学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体系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s(执笔人:李康满审核人:郑光勇审定人:李浪)一、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基础教育,兼顾IT行业,以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各类教育机构、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现代计算机教育思想,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1.知识结构及标准(1)基础科学知识:掌握英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研究等相关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法律、历史、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1)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具有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作为教师所需的教育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

(2)创新能力: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3)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适应不同的环境,高效地进行团队组织和管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了解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对未来持续发展具有清晰明确的规划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和自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及标准(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方案

410802045 410802074 410802004
人机交互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无线网络与智能移动 Wireless network and Intelligent mobile
Java Web 开发 Java Web Design
学 分
总 计
学时
讲研实 授习验
3 48 24 8 16
春4
410802001
.NET 开发平台 .NET Development Platform
3 48 18 6 24
秋5
小计
41 656 390 122 14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10802009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3 48 40 8
3 48 36 12

方 向
410802058
数据库原理 Database Principles
3 48 36 12
秋5 春4 春4
410802024
计算机接口技术※ 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3.5 56 40 16
秋5
课修
程 类
读 性
课程代码
别质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计
6.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离散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接口技术、软件工程等。
四、专业培养阶段课程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课修 程读 类性 别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计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精品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精品

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胸怀强国之志;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掌握所学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

毕业生适宜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

本专业下分软件工程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

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多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开发工具;获得软件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方法的良好训练,具有良好的规范化的软件工程设计开发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

网络工程方向的学生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技术,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能力。

二、业务培养要求(一)德育和体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求实、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业务方面1、受到良好的科学思想、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和文化教育,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具有良好语言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基本形态、典型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流程;并初步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3、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多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开发工具;获得软件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方法的良好训练,良好的规范化的软件工程设计开发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开发及应用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适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适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适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12 获得授权时间:2006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和信息安全(0812z1)四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与SoC、图形学与计算可视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及环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分布式控制和高可靠性系统方向上处于国内一流发展水平。

学院每年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课题几十项,年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

近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其他奖项40多项。

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排名26位。

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3. 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构造和分析过程。

2 .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

3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4 .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管理、使用和维护。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能力。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毕业最低学分:167.5学分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七、专业课程:JAVA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与CAD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 .综合性课程设计:12学分2 .专业见习、实习:8学分3 .毕业设计:6学分4 .专业实践、竞赛、讲座等:4学分5 .课程实践等:12.17学分九、主要专业实验1 .基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导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适合07、08、09年级)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训练;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到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4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162.5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有关本科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68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2、学科群基础课:(23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6学分)数理方程(B)(2学分)、复变函数(B)(2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EM02*(管理类课程):(5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ES02*(电子类课程):(8.5学分)电路基本理论(3学分)、电路基本理论实验(0.5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4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1学分);CS02*(计算机类课程):(3.5学分)微机原理与系统(B)(3.5学分);3、专业课:(≥55.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CS02*(计算机类课程):(41.5学分)代数结构(3学分)、数据结构(4学分)、图论(3学分)、计算机导论(1学分)、数理逻辑(3学分)、计算机网络(3.5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学分)、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5学分)、算法基础(3.5学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3.5学分)、编译原理和技术(3.5学分)、并行计算(3.5学分)、软件工程(2.5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1.培养目标
(1)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系统软件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组织原理及设计技术;
(2)具有一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理论的基础,掌握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了解现代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
(3)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掌握软件设计原理与计算机程序设计;
(5)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系统;
(6)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方法,具有现代计算机教育的素质教育;
(7)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计算机技术。

二、课程设置
(1)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应用技能,适应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或在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软硬件维护、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应用开发与网络管理维护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的英语技能达到普通高校同类型专业较高水平;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基本理论;懂得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

(二)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较高的人文、科学和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创新精神、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能力要求具有信息技术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有关计算机教学与服务的工作;具备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以及其它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利用、管理信息的能力;三、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并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

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关于普通本科学生学士授予相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厦门理工学院第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厦门理工学院第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附件3-9:
厦门理工学院第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2008级执行)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符合计算机发展规律要求,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应用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1.辅修毕业要求:
符合学校相关规定,修满30学分,其中必须包含专业基础课19.5学分。

2.双专业毕业要求:
符合学校相关规定,修满57个学分,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19.5学分,专业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5.5学分,专业教育实践训练6学分(不含毕业设计)。

3.双学位毕业要求:
符合学校相关规定,修满61个学分,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19.5学分,专业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5.5学分,专业教育实践训练10学分。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Web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设计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XML技术、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java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Web
程序课程设计、
主要专业实践:
软件开发与测试、毕业论文
五、学制
学制:2年
(六)修读说明
(七)教学计划表与教学进程表。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 将来可望成为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行政领导人。

二、研究方向1. 计算机智能接口2. 中文信息处理与自然语言理解3. 企业智能计算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5. 可穿戴计算机技术6. 生物信息技术7. 数据库系统8. 多智能体机器人技术9.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三、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二年。

实行学分制,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在答辩之前须修完不少于36学分(包括必修环节学分)。

四、培养方式1.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采用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

2. 发挥导师、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3. 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

课程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理论课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计算机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4.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成立导师组,会同有关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与生活、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查询具体学校的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获取更多信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科学发展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和网络管理等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培养面向21 世纪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了解计算机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4.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计算机实用技术、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军训、工程教育、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金工实习B电子实习、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育平台构成、学分安排、毕业学分要求九、教学安排(一)基础教育平台说明:1•“完成相关项目”指参加校内老师或校外专业单位的相关科技项目,并且得到学院认可。

2•“计算机文化”辩论会指有关计算机文化及网络文化等热点问题的辩论会。

3 •“计算机相关资格认证”包括CCNA(4学分)、JAVA认证(2学分)、3学分)、5学分)等,可重复记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初等学校师资,以及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育、培训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大学四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修养;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开发能力,特别是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多媒体与CAI软件的开发;
3、了解当前中学和职校的教学现状、懂得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师职业基本技能、从事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调查与社会实践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查阅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普通话达到国家语会规定的考核水平;
5、能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在中学胜任信息技术类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能胜任信息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四年,允许提前毕业和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

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毕业学分:170
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修读要求
—1 —
1、全校公共必修课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通识课程,计38学分;军事理论试行通过性考试;“形势与政策”以讲座形式进行,分散实施。

2、公共选修课程为8学分,可在全校公选课、外校选修课中选修。

公共选修课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类3大类,要求修读人文社科类3学分、自然科学类2学分、艺术类3学分,学生原则上在1-3学期(实际可在1-4年内)任选修读课程和修读时间,修够规定的学分即可。

3、学科大类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包括学科大类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共计48学分;其中学科专业导论为讲座,要求必须了解专业和方向的轮廓和发展,相关学分在以后学科专业导论与讲座一并计入。

**说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不参与大类招生,但实施同样的大类基础培养,并参与有限度的专业再分流。

4、专业必修课程共设16门计29.5学分。

5、实践环节与毕业论文为必修课程:
(1)教育实习8学分;
(2)毕业论文6学分,允许并鼓励学生自定选题,毕业论文实行答辩制度。

6、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学生须按如下规定至少修读32.5个学分:
(1)专业选修课中的“限修课程模块”为24学分,是优选选择模块;
(2)专业任选课程模块课程中学生可任意选课,但至少需修读8.5个学分。

6、本专业设置双语教学课程(课程方案表中课程名称前打*者),不再单独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五、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语言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课程结构比例表
—2 —
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表
—3 —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课程设置总表
—4 —
—5 —
3、分学期一览表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6 —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7 —
第六学期
—8 —
**注释:学科辅导和专业讲座分散各学期,但学分第7学期统一计算。

第八学期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