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学常识作业(全国卷用)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文学常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文学常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文学常识(8)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是指人物传记。

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3、下列诗句中的加粗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0)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0)

一、(2019·甘肃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的捷报而作的。

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

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皇帝陵墓在今洛阳东边的巩义市。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

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

(6分)答:答案①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②以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③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方式,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经过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作的,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8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8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文言文阅读考点18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

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

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

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

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1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 ,如果缺乏全民动员、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
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
,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 ,但污染属
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 ,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
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材料二分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 ,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 ,慢慢踱过屏 门;还有自来水 ,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 ,胸口斜挂着皮口袋 ,手里推着一辆 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 ,满脸的笑容 ,“好呀 ,好呀 ,”地走进门房;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 4~6 题。( 12 分)
绝密★启用前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瓷崛起的轨迹》 )
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补写句子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补写句子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补写句子作业(全国卷用)(限时95分钟)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许多动物要冬眠,而海参却要夏眠。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习性特别,①:冬季海面水冷,它们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海面水温升高,它们都浮上来觅食和繁殖。

生活在海底的海参,②,只好用休眠的方式来维持生命。

因此,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③。

①②③[解析]①处,根据下文可知,浮游生物冬季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都浮上海面来觅食和繁殖,因此①处是写浮游生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活动区域不同,可以填入“随季节(冷暖或温度)变化改变活动区域”;②处,根据上文可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在夏天都浮上海面来觅食和繁殖,所以海参在夏天是缺乏食物的,所以②处可以填入“因为夏季缺乏食物”;③处,由开头的文字和全段内容可知,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③处可以填入“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方式(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①随季节(冷暖或温度)变化改变活动区域②因为夏季缺乏食物③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方式(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温带地区秋天的景色。

你也许会为树叶的飘落而惋惜,但是,落叶恰恰是树木的一种自我保护。

①,尽量减少水分养分的蒸腾,才能安全过冬。

并且,植物的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②。

因为靠近叶面的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密度较大;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密度较小,所以当树叶落下的时候比较重的那面就会朝下。

不过一些松柏之类的树木因为叶片像针尖一样,③,所以能保持常绿。

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海南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

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练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练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

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然而,据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熟。

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

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

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

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

数万间佛寺落墨于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

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

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8文学常识(含解析)

(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8文学常识(含解析)

文学常识(8)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是指人物传记。

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3、下列诗句中的加粗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 Ⅱ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 Ⅱ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1)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020年高三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郭沫若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等。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其散文《故都的秋》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D. 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1831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主人公是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

另一部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冉阿让。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家》中的主人公觉民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如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慧逃婚等。

他的大哥觉新由于受封建礼教约束较多,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 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加精)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加精)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练习(含解析)

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一、官职典制(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禅让”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点拨《礼记·礼运》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传说尧年老时,咨询部落酋长的意见,推举舜为继承人。

舜经受住了考验,摄位行政。

“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出让帝位。

这种制度被后世的儒家称为“禅让”。

2.“兄终弟及”指兄长死了,弟弟接替,是古代长期沿用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

(×)点拨“兄终弟及”为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

商代前期王位的继承,传弟和传子两法并用。

由于这种制度经常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争位斗争,商末逐渐取消,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兄终弟及仍偶尔出现于后世。

3.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点拨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又因其地位最高,故有“宗子”之称。

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后世王朝多因循周制。

4.“封建”,即“封邦建国”,是古代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

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点拨“分封制”是商朝时期开始推行的制度。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但仍分封“列侯”等爵位;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吴楚七国之乱后,分封制名存实亡。

5.我国古代用以封赐大臣的爵位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一直沿用到清代。

(√)点拨古代的一种爵位制度,始于周代,又称“五等爵”。

《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6.“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点拨“举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成熟于汉武帝,后成为定制。

2020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

2020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2.(C)3.(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C)5. (B)6. 答: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 (C)8. 答: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6分)9.答:①坚持行业规矩。

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

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

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 (A) 11. (C) 12. (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答: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答: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专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存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B)15. 答: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6分)(1)糅以为轮,糅使之然也。

(2)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B) 18. (C) 19. (D)20.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③如果音量过大(6分)21.示例: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二轮复习文学常识作业(全国卷用)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是指人物传记。

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3、下列诗句中的加粗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

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

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

5、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6、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A.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

《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B.“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农历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

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而每月的三十号古代习惯称之为“晦”。

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以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D.《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8、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9、给下列诗歌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再别康桥》②《沁园春•长沙》③《大堰河——我的保姆》④《木兰诗》⑤《雨巷》⑥《七律•长征》⑦《春夜喜雨》⑧《石壕吏》A.①③⑤⑥是现代诗歌,④⑦⑧是古典诗歌B.②③⑥是现代诗歌,⑦⑧是古典诗歌C.①③⑤是新体诗,②④⑥是旧体诗,⑦是律诗,⑧古体诗D.①③⑤是抒情诗,④⑧是叙事诗,②⑥是古代诗歌10、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C.宋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

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12、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束发”古代指男子15岁,“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代表成人。

③“彭泽之樽”“临川之笔”,“彭泽”“临川”指代曹植、谢灵运。

④“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代指隐士居所,此典故与西汉末年蒋诩有关。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⑥《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春秋中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⑦“楚辞”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这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⑧《京华烟云》《文明的碎片》《缘缘堂随笔》《合欢树》的作者分别是林语堂、余秋雨、丰子恺、史铁生。

A.①④⑤⑦B.③⑤⑥⑧C.②④⑥⑦D.②④⑦⑧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荷花淀》作者,原名。

派的创始人。

(2)《相信未来》作者,原名。

诗派的代表诗人。

(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 , 国著名小说家。

(4)《老人与海》作者,国的著名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他以本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5)《马说》作者,是之首。

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文体是文。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普希金是国诗人、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还有抒情诗、等。

(2)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派诗歌的影响,风格飘逸轻灵,代表作是。

(3)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这音乐的曲调的名称就是,如、等。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郁达夫于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织了“创造社”。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传’是指人物传记”错,应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有因果关系,"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因为身处安宁之境地,所以知命而乐天。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

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故答案选D。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错,陛下是敬称。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选自《端午日》,从“艾符”也能看出是端午的习俗。

B项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的民间习俗。

C项中的“茱萸”我们比较熟悉,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古,因此本句描写的是重阳节。

D项选自《竞渡歌》,其中“鼓声劈浪”描写的是赛龙舟的情景,这句也是写端午节的习俗。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要同学们有较高的诗歌理解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晦指农历每月月末的那一天。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每套曲子套用一个宫调。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②⑥采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内容,仍属现代诗歌。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58字以内为小令。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①“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