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多个理论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但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意识是指人们主观体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握和反思的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潜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内容。
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动机则是指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旨在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了解思维和感知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亨宁斯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可以看到和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约翰·华生和伯斯·福尔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3.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卡尔·罗杰斯和阿伯拉姆·马斯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4.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内在动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5.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知觉、记忆、学习、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乔治·米勒和乔治·卡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
1意识: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外状态,表现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3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全和解释。
5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6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人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7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概括性、其与语言有密切关系)8聚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9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10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11创造性思维: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12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13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牲,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只是表现在人们认知学习方面。
14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
1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冷气环境的测验度量。
16晶体智力:指已医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17.动机: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内心及行为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增进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感知和注意力:研究人类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刺激的感知,以及人类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规律。
2.认知和思维:研究人类的思考和学习过程,探究人类如何理解并处理信息。
3.情绪和动机:研究人类情感和动机的生成和表达,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4.人格和社会行为:研究人类的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探究人类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范式:心理学的范式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主要的范式包括认知范式、人格范式、社会范式和心理生理学范式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研究者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人类行为的多层次性:人类行为具有多层次性,包括生物学层次、心理学层次和社会学层次。
这种多层次性的特征要求学者采取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教育、医学、企业管理、法律和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职业选择和培训等问题。
4.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运动成绩。
四、心理学的挑战和未来心理学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实验室中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到真实世界中。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致力于解释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和规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下面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一、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人类是如何感知、理解和思考信息的。
例如,研究者会探索记忆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思维模式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等。
二、情绪情绪是人类对特定事件或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
心理学家研究情绪的目的是了解情绪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情绪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可以通过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和行为表现(如表情、语言等)来评估。
三、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来获得新的行为和知识。
心理学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研究学习过程,强调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也关注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过程。
四、人格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心理学家研究人格的目的是了解个体的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目前有多种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学科。
研究的重点包括人际关系、集体行为、社会认知等。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如群体压力、社会规范等。
六、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这个领域的研究关注个体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发展轨迹,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索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七、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个体心理功能或行为出现异常的疾病状态,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学研究精神疾病的目标是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心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应用上。
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复杂而广泛的领域。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被认为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的关键要素。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对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觉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我们通过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传输神经信号至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和解释。
知觉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对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二、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某个特定刺激或信息的关注和集中。
我们的大脑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刺激,无法同时处理所有的信息。
通过注意力机制,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干扰性刺激。
注意力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感知过程,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或者容易分散注意力。
三、记忆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存储和恢复信息的能力。
记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通过记忆,我们能够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应用于当前的情境中。
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
研究表明,记忆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并受到注意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记忆的运作和影响因素对我们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情绪情绪是我们在特定时刻对特定刺激作出的主观反应。
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和行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情绪包括喜悦、愤怒、恐惧、厌恶等。
情绪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行为动机、决策过程和社会互动。
同时,情绪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情绪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问题。
五、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的研究关注人类的思维、知觉、推理和决策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认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机制,为教育、认知训练等提供科学基础。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学科,它通过研究人类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探索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原因和机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解释一些心理学中常用的术语和理论。
思维:思维是人类思考、推理和理解的过程。
它是指通过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处理,来产生想法、观念和概念的过程。
思维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它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
感知:感知是人类通过感官感受和认知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知包括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的感知,人们通过感知来构建对外界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刺激和反馈进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经验的积累来改变行为和理解。
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它是人类适应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记忆:记忆是人类储存和回忆经历和信息的能力。
记忆包括通过编码、存储和检索来获取和保留经验和知识的过程。
记忆可以是短期的或长期的,通过记忆,人们能够回忆过去的经历和应对当前的情境。
情绪:情绪是人类对于内外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情绪常常伴随着特定情绪状态的行为倾向和身体感觉,包括喜乐、悲伤、愤怒、惊恐等。
情绪对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意识:意识是人类对自我和外界的有意识的感知和认知。
意识包括对思维、感知、记忆和情绪的主观体验和理解。
意识对于人们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环境的理解和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认知是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认知包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认知能力对于人类的智力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行为:行为是人类对内外刺激做出的反应和表现。
行为包括个体的观念、态度和动作,并受到个体的思维、情绪、意识和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是因为遗传、生理、环境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个体差异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情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是指心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它们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心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心理学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1.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人类获得并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而知觉是对感知到的刺激进行解释和识别。
感知与知觉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
2. 研究与记忆:研究是人类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保存和回忆已经研究的信息。
研究与记忆的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如何研究和记忆,以及如何改变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 注意与意识:注意是人类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于特定信息的过程,意识是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主观体验和感知。
注意与意识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对外界和内在信息的处理方式。
4. 情绪与情感:情绪是人类对特定刺激的主观体验,情感是情绪和认知的综合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情绪变化和情感表达的原理,以及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5. 发展与个体差异:发展是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差异。
发展与个体差异的原理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总结而言,心理学原理是研究和解释人类心理行为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通过对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注意与意识、情绪与情感以及发展与个体差异等原理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这些原理对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了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并试图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点列出。
以下是具体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社会互动、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理解过程。
- 情感: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情绪体验。
- 动机: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如满足需要和追求目标。
-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观察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来了解心理现象。
-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临床研究:通过诊断和治疗来研究心理障碍和治疗效果。
4.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 结构主义:试图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要素,如记忆和感知。
- 行为主义:关注个体的可观察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心理动力学:强调潜意识和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积极潜能。
5.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优化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
- 工业-组织心理学:关注工作环境和组织行为。
-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优化表现的方法。
-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问题。
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
认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识等。
在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方面,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门学科。
一、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的感知、思考、记忆和理解等过程。
在心理学中,认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认知也是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学习等方面,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行为。
研究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
二、情绪情绪是指人类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情感状态,例如喜悦、愤怒、恐惧、哀伤等。
情绪是我们一生中经历的许多强烈的感受之一,它既可以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情绪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三、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现。
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特的,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人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四、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生物基础,包括大脑、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等物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了解生理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在社交、群体和文化等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以及这些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了解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
六、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婴儿时期到老年时期的成长和变化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了解人类生命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的规律。
了解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
以上是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诸多基本概念,对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读者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
一、认知认知是一个人感知、理解、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认知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它研究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探讨人类思维的运作机制。
认知涉及的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以及问题解决等。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据研究这些过程,探索人类是如何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的。
二、情绪情绪是指人类对环境和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
它包括各种不同的情感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绪的产生可以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心理学关注情绪的产生机制、调节方法以及对个体行为和体验的影响。
三、人格人格是描述一个人行为和体验特征的概念。
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包括个体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人格特征可能受到遗传、成长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研究不同人格类型、人格发展和人格与行为的关联。
四、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心理学研究学习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探讨人类如何能够获取和应用新的知识。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认知型学习等。
了解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存储和召唤信息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记忆的过程和机制,探讨如何提高记忆和遗忘的原因。
记忆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的类型。
研究发现,记忆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得到提高。
六、意识意识是人类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和体验。
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性质、范畴和作用,探讨人类意识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意识可以分为清醒状态和非清醒状态,其中包括梦境、催眠以及药物影响等。
通过研究意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基本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旨在探究人类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实验、观察和记录,以及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2.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刺激,并解释和理解这些刺激的过程。
感知包括对声音、图像、味道、触觉和嗅觉等各种感官信息的处理和组织。
3. 学习学习是一种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思维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不同形式。
通过学习,个体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面对新的情境时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4. 记忆记忆指的是通过对信息加工和存储来获取和保留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记忆包括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
记忆对于个体在学习和适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喜悦、兴奋)或消极的(如恐惧、悲伤)。
情绪对决策、行为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6. 人格人格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的一系列持久性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征。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人格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7. 意识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感知。
意识包括清醒状态、潜意识和无意识等不同层次。
意识对于人类思维、感知和决策过程至关重要。
8.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内身心发展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的研究。
通过了解发展心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行为和思维变化。
这些基本概念只是心理学领域众多概念的一小部分。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情感、行动、个性、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和观察来探索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内在过程,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和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这些认知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以及我们是如何进行思维和决策的。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用来指导教育和培训,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变化。
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人的身体、认知和情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它还可以为教育和家庭提供指导,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塑造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环境的控制和改变来实现。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教育、临床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集体行为。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包括群体决策、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
通过研究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群体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六、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它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心理常识知识点总结心理常识是指人们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基本了解和掌握。
它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一些心理常识知识点。
一、心理学基本概念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揭示人类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规律性。
2. 心理兴奋和抑制:心理兴奋是指人类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冲动作用下产生激动和兴奋的心理状态;心理抑制是指人类在受到负面刺激或内部冲动时产生沉闷和抑制的心理状态。
3. 情绪:情绪是指人类在特定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常常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情绪表达。
情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如愉悦、悲伤等。
4. 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5. 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个体差异,是影响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心理学原理1. 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类在意识活动之下的一种心理过程,是指潜在的记忆、情感、冲动等心理现象。
弗洛伊德将潜意识视为人类行为和情感的驱动力。
2.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当两种刺激重复同时出现或相互依存时,它们相互联系起来,一种刺激可以引起对另一种刺激的自动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和铃铛实验是条件反射的典型案例。
3. 情绪智商:情绪智商是人类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认知、理解和应对能力,是情商的核心。
高情商的人更容易与人和谐相处,适应环境。
4.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知觉、认知和判断能力,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理解。
三、心理学方法与技术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被试者,获取心理特性和行为特点的信息。
2. 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以验证心理学假说和理论。
3.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病理心理学判定方法,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障碍的信息,进而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学 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讨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原理和规律。
二、认知:认知指的是人们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知觉、思维、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三、情绪:情绪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愤怒、悲伤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四、行为:行为是个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动作和心理上的表现。
五、研究:研究是通过经验或训练改变行为的过程,包括条件反射、观察研究、语言研究等不同形式。
六、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七、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部体验的感知和认知,包括
觉醒状态、注意力、自我意识等方面。
八、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价值观、态度等方面。
九、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探讨群体、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问题。
十、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
中的心理发展,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十一、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通
过评估、诊断和治疗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和疾病。
以上是一些心理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包括条件反射、心理建构、认知失调和人格特质。
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俄国学者巴甫洛夫在19世纪提出的基本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形式,人或动物通过多次重复的刺激与反应,建立起一个先天不存在的条件性反射。
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他通过在给狗提供食物前使用铃声刺激,逐渐建立了狗对铃声的条件性反射,即铃声就代表了即将到来的食物。
二、心理建构心理建构是指人们对于外界刺激进行理解和归类的过程。
人类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观念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形成心理建构。
心理建构的形成受到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可能形成不同的心理建构。
三、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斯泰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或者与自身观念不符的情况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会主动寻求消除认知失调的不适感,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信念或行为来恢复一致性。
例如,一个人抽烟却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不适感,可能会选择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行为,比如戒烟。
四、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指的是个体与众多个体相比在一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倾向。
人格特质是人类个体之间相对稳定的差异,可以通过心理量表等工具进行测量。
常见的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人格特质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并在个体与环境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条件反射、心理建构、认知失调和人格特质等方面。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它们帮助我们解释和解读人类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心理。
一、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记忆、思考和处理的过程。
它是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涉及到人类思维和知觉的方方面面。
认知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是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信息的。
例如,在注意力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关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
此外,记忆是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将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记忆是有限的和容易受到干扰的。
二、情绪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状态。
情绪对我们的思考、行为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情绪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是如何感受、表达和调节情绪的。
例如,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研究表明它与负面的思维模式和情绪调节困难相关。
此外,情绪也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
研究发现,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容易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决策。
三、人格人格是指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人格研究旨在理解人类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使用各种测试和问卷来评估人格。
人格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和行为倾向。
例如,外向性是人格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外向的人倾向于寻求刺激和社交活动。
此外,人格也与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关。
研究表明,拥有积极和稳定的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
四、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行为和互动。
它研究人类是如何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做出反应的。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集体行为等方面。
例如,合作者竞争者模式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人们在合作或竞争情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念: 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和动机是有区别的。
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欲求或需要引起的。
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
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
第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它既包括物质的刺激也包括社会性的刺激。
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例如,人处荒岛,很想与人交往,但荒岛缺乏交往的对象(诱因),这种需要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可见,人的行为动力是由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共同制约决定的。
按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它驱使人选择目标,并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以满足需要。
需要满足后,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起新的行为,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二、动机的功能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如下三种功能。
(一)激活的功能动机能激发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例如,一个学生想要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他就会在这个动机驱动下,产生相应的行为。
(二)指向的功能动机不仅能唤起行为,而且能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使人趋向一定的志向。
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使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例如,一个学生确立了为从事未来的实践活动的学习动机,在其头脑中所具有的这种表象可以使之力求注意他所学的东西,为完成他所确立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三)维持和调整的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
当活动指向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便获得强化,因而某种活动就会持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或使活动完全停止下来。
需强调的是,将活动的结果与个体原定的目标进行对照,是实现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的重要条件。
由于动机具有这些作用,而且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一个人的活动动机的性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基本概念:感觉、知觉的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并不相同。
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反映物体的颜色,这属于视觉;通过耳朵反映物体发出的声音,这属于听觉;通过鼻子闻一闻物体发出的气味,这属于嗅觉;通过皮肤接触感受物体的温度或软硬程度,这属于肤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的状态,如饥、渴等,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借助于感觉获得的信息,人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世界。
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什么是知觉1.知觉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把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事物。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例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或红花、红衣、红车等等的红色;对于听到的声音,我们总是知觉为言语声、流水声或汽车声等有意义的声音。
2.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惑性认识的活动形式。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指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学习要求发展儿童的智慧,那么,它也应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差。
良好的观察力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德国的普莱尔、中国的陈鹤琴都曾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三、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心理学基本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性格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勤奋,学习、工作很认真努力;有的人懒惰,学习、工作拖延马虎、不负责;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有的人对人冷淡,自私自利等等,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是人的性格差异。
什么是性格?在英语中性格一词(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点、特色、记号、标记。
在现实生活中,既被用于标志事物的特性,也被用于标志人物的特性。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人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对各种有关事物产生一定的看法,作出一定的选择,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这个过程就是性格的表现。
例如,“孔融让梨”反映了谦让、利他的性格特点;“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懒惰、愚顽的性格特点。
可见,性格的态度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对现实的态度总是自觉地渗透到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中,那些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抱积极态度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为人热情、坦诚,工作认真、勤恳;而对现实持消极态度的人却时常表现吝啬、斤斤计较、不负责任、独断专行等。
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人的性格。
必须指出的是,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相应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
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复杂情况:(1)在不同的人身上,同一性格特征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例如,两个人都具有热爱集体的性格特征,一个以其默默无闻地为集体做好事而赢得大家的称赞,另一个却以自己的能歌善舞为集体争得了荣誉而受到大家的称赞;(2)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有相同的行为方式;(3)在同一个人身上,同一性格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可以以不完全相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必须看到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否则,容易被一个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其次,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性格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自成体系,行为表现也有其独到之处,这是由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不同所致;性格又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是人对事物的态度、行为方式的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
在某种情况下,那种属于一时的、情境性的、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
例如,一个人在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行为,不能就此认为这个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
也就是说,性格必须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那些态度和行为特征。
因此,如果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就能预料他在某种情况下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