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影像学检查》课件
优缺点
核医学检查具有高特异性、高灵 敏度的优点,但存在辐射损伤和
药物过敏的风险。
03
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用于初步诊断肺部感染 、肿瘤、肺不张等呼吸
系统疾病。
胸部CT检查
对肺部组织结构进行更 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发 现微小病变和早期肺癌
。
MRI检查
在评估肺部肿瘤侵犯程 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
1972年,英国工程师Godfrey Hounsfield 发明了CT,实现了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成 像。
MRI的发明
影像学检查的数字化
1977年,美国科学家Paul Lauterbur发明 了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无 创成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影像学检 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成像方式,提高 了图像质量和诊断效率。
超声检查
定义
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人体内 部进行成像的技术。
应用领域
优缺点
超声检查具有无辐射、实时动态的优 点,但存在对操作者经验依赖性强的 问题。
主要用于腹部、心脏、血管等部位的 成像。
核医学检查
定义
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标记的药物对人体内部进行成
像的技术。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 诊断和疗效评估。
。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影像学检查中发 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个性化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用于脑部、胸部、腹 部等部位的成像。
优缺点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多 角度观察的优点,但存在 辐射损伤的风险。
2024版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影像学表现
2024/1/29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
28
案例三:心血管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
影像学检查
诊断分析
治疗方案
患者主诉、病史、临床 表现等
2024/1/29
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 等影像学表现
结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 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对细胞和组织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 的视角和手段。
2024/1/29
分子影像技术
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对生物体内的分子进行可视化观察和分析,为疾病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5
06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案例分析
2024/1/29
16
04
医学影像阅片技巧与规范
2024/1/29
17
阅片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 2
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目的 在阅片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 以及检查目的,以便对影像资料有初步的认识和 预期。
选择合适的阅片环境 确保阅片室光线适宜,使用专业的阅片灯箱,以 提供均匀的照明条件,减少影像失真。
01
02
03
X线产生及性质
介绍X线的产生原理、特 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024/1/29
X线成像原理
阐述X线穿透人体组织后 的吸收与散射,以及如何 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 可见图像。
X线设备
介绍X线机的构造、功能 及操作,包括X线管、高 压发生器、控制台等关键 部件。
8
CT成像原理及设备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收缩 或舒张功能不全,X线可见 心影增大。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血管检查可见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胃癌
肠梗阻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部占位性病变, 胃镜可见胃黏膜异常。
X线可见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CT可 见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肝癌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可 见肝脏密度不均。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精准医学
02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跨学科合作
03
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医
学领域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与临床医学的合作
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影像诊断学概述 • 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影像诊断学新进展 • 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 影像诊断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影像诊断学概述
CHAPTER
影像诊断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利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其分类包括X射线、CT、MRI等多 种影像检查方法。
图像质量标准
包括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方 面,确保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包像质量稳定可靠。
图像评价方法
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通过专 业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打分。
03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01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血管检查可见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胃癌
肠梗阻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部占位性病变, 胃镜可见胃黏膜异常。
X线可见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CT可 见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肝癌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可 见肝脏密度不均。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精准医学
02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跨学科合作
03
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医
学领域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与临床医学的合作
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影像诊断学概述 • 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影像诊断学新进展 • 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 影像诊断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影像诊断学概述
CHAPTER
影像诊断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利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其分类包括X射线、CT、MRI等多 种影像检查方法。
图像质量标准
包括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方 面,确保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包像质量稳定可靠。
图像评价方法
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通过专 业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打分。
03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01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剂量分割模式及优化策略
剂量分割模式
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性,可采用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如常规分割、超 分割、加速超分割等。合理的剂量分割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 良反应。
优化策略
针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化,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 疗(IMRT)等先进技术,实现更精确的靶区勾画和剂量分布。同时,结合图像 引导放疗(IGRT)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指南首次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纳入放射治疗流程,强调了对患者 的全面关怀和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鼻咽癌放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放射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剂量优化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效 率。
目标人群
本指南的目标人群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放射治疗医师、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
指导意义
通过本指南的解读和实施,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规范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
02
鼻咽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地区分布
鼻咽癌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区,如广东、广西、福建 等省份,与地理位置、气 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挑战与应对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挑战包括治疗抵抗、复发和转移等。未 来需要深入研究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放射敏感性,探索 新的治疗策略和技术,以应对这些挑战。
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水平建议
01
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放疗医师的
《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
02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X线成像原理及设备
X线产生及性质
介绍X线的产生原理、特性及其 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X线设备构造
详细阐述X线机的构造,包括高 压发生器、X线管、控制台等部 分。
X线成像过程
描述X线穿透人体后,如何在胶 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影像 的过程。
X线检查技术
发展历程
自X射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诊断学 经历了从单一的X射线诊断到超声、 CT、MRI、核医学等多模态影像技术 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性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促进医学研究和教育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 观察患者体内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 小,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 程度。
介绍各种X线检查技术,如普通 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
)、数字X线摄影(DR)等。
CT成像原理及设备
CT成像原理
CT设备构造
CT图像重建
CT检查技术
解释CT如何利用X线束 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 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 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 线,转变为可见光后, 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再经模拟/数字转换 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 机处理。
诊断意见等部分。
图像标注
在图像上标注必要的信息,如病变位 置、大小、形态等,便于读者理解。
文字表述
使用专业术语,表述准确、清晰、简 洁,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性语言。
诊断结论
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包括疾病名称 、病变性质、严重程度等。
06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 势及挑战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信息化
利用CT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用于血管狭窄、动脉瘤等血管 病变的诊断。
常见病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病理上分为: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影像学表现 ❖ 充血期:X线上可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
度下降 ❖ CT上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 ❖ 肝变期:肺段或肺叶实变,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像(CT显示更清
楚) ❖ 消散期:不规则斑片状,吸收迟于临床
19
.
20
.
21
.
22
.
▪ 原发灶:近胸膜处渗出性病灶,病变可大可小。CT表现 为小叶或小叶融合性病灶
▪ 结核性淋巴管炎:条索状,可被周围病灶掩盖 ▪ 结核性淋巴结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CT显示更为
清楚。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
❖ 胸内淋巴结结核
48
.
49
.
原发型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71
.
72
.
73
.
继发型肺结核adult tuberculosis
❖ 好发部位 ❖ 多型性改变 ❖ 干酪型肺炎 ❖ 结核球tuberculoma:
直径大多为2~3cm。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也可见小空洞及钙化(层状、环状或斑点状)。周围常有纤 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 晚期表现
74
.
75
.
76
.
77
.
继发型肺结核adult tuberculosis
❖ 好发部位 ❖ 多型性改变 ❖ 干酪型肺炎 ❖ 结核球 ❖ 晚期表现
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纤维化及支气管播散灶共同存在。 并有代偿性肺过度充气、支气管扩张及肺源性心脏病
78
.
79
.
80
.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
影像学表现 ❖ 充血期:X线上可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
度下降 ❖ CT上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 ❖ 肝变期:肺段或肺叶实变,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像(CT显示更清
楚) ❖ 消散期:不规则斑片状,吸收迟于临床
19
.
20
.
21
.
22
.
▪ 原发灶:近胸膜处渗出性病灶,病变可大可小。CT表现 为小叶或小叶融合性病灶
▪ 结核性淋巴管炎:条索状,可被周围病灶掩盖 ▪ 结核性淋巴结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CT显示更为
清楚。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
❖ 胸内淋巴结结核
48
.
49
.
原发型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71
.
72
.
73
.
继发型肺结核adult tuberculosis
❖ 好发部位 ❖ 多型性改变 ❖ 干酪型肺炎 ❖ 结核球tuberculoma:
直径大多为2~3cm。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也可见小空洞及钙化(层状、环状或斑点状)。周围常有纤 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 晚期表现
74
.
75
.
76
.
77
.
继发型肺结核adult tuberculosis
❖ 好发部位 ❖ 多型性改变 ❖ 干酪型肺炎 ❖ 结核球 ❖ 晚期表现
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纤维化及支气管播散灶共同存在。 并有代偿性肺过度充气、支气管扩张及肺源性心脏病
78
.
79
.
80
.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
鼻咽癌健康宣教PPT
鼻咽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定期进行口腔和喉咙检查,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 放疗和化疗辅助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鼻咽癌的康复和后续护理
鼻咽癌的康复和后续护理
康复期的饮食和生活指导 定期随访和体检
鼻咽癌的康复和后续护理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援的重要性
总结
总结
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关键
总结
多种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可选择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鼻咽癌健康宣教PPT
目录 引言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的病因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 鼻咽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康复和后续护理 总结
引言
引言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 本PPT旨在提供鼻咽癌的相关知识,以 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什么是鼻咽癌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 鼻咽部位于鼻腔后部和喉咙之间,是呼 吸和消化系统的交界处
鼻咽癌的病因
鼻咽癌的病因
鼻咽癌的主要病因是长期暴露在环境污 染和化学物质中 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饮食习惯也可能 增加患病风险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
持续鼻塞和流涕 喉咙疼痛和咽喉不适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 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鼻咽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鼻咽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污
鼻咽癌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化疗: -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
癌细胞的生长 -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
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部分 :鼻咽癌 的预防与 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 - 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减少烟熏食品和盐腌食品的摄 入
- 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A、包括鳞状细 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第二部分 :鼻咽癌 的症状与
诊断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 鼻塞或流鼻涕不断 - 经常咳嗽或咯血 - 喉咙痛或声音嘶哑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诊断: - 肉眼检查和鼻咽镜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
MRI扫描 - 活检,通过取样组织进行
避免致癌因素: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毒化学物
质和辐射源环境中 - 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 - 早期发现鼻咽癌的症状和
体征 - 提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病理学检查
第三部分 :鼻咽癌 的治疗方
法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 根据肿瘤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
切除肿瘤的范围 - 可能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辅助放疗和放疗: - 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复
发的风险 - 放疗可以破坏癌细胞并阻
止其生长和扩散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鼻咽癌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什么是
鼻咽癌
第一部分: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鼻 咽部的上皮组织。 鼻咽部位于头颅的深部,是连接鼻 腔和咽部的区域。
癌细胞的生长 -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
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部分 :鼻咽癌 的预防与 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 - 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减少烟熏食品和盐腌食品的摄 入
- 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A、包括鳞状细 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第二部分 :鼻咽癌 的症状与
诊断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 鼻塞或流鼻涕不断 - 经常咳嗽或咯血 - 喉咙痛或声音嘶哑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诊断: - 肉眼检查和鼻咽镜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
MRI扫描 - 活检,通过取样组织进行
避免致癌因素: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毒化学物
质和辐射源环境中 - 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 - 早期发现鼻咽癌的症状和
体征 - 提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病理学检查
第三部分 :鼻咽癌 的治疗方
法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 根据肿瘤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
切除肿瘤的范围 - 可能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辅助放疗和放疗: - 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复
发的风险 - 放疗可以破坏癌细胞并阻
止其生长和扩散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鼻咽癌 第二部分:鼻咽癌的症状与诊断 第三部分: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鼻咽癌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什么是
鼻咽癌
第一部分: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鼻 咽部的上皮组织。 鼻咽部位于头颅的深部,是连接鼻 腔和咽部的区域。
《肿瘤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实用文档
CT 值(单位:Hounsfield unit,Hu)
生物物质 气
脂肪 水
软组织 凝固的血液
骨及钙化 致密骨
H.u -1000 -100
0 (+22~+46 (+55~+76 (+80~+1000
(+1000
图相 黑
灰阶
白
实用文档
2、窗宽与窗位
✓ 窗宽 Window Width :图像上所包括的CT值 的范围
实用文档
(4)磁共振波普
Normal
NAA Cho Cr
Tumor
Cho
Necrosis
生物化学层面上显示病变的物质代谢
实用文档
磁共振波谱:诊断与鉴别诊断
Normal Tumor
实用文档
磁共振波谱:治疗疗效早期评价
H-1 MRS
Cho
胆碱峰的高低和峰 下面积变化 早期评价:24小时
6
4
2
0
Frequency (ppm)
内内支架(EMS)治疗
实用文档
2、内容
(2)非血管途径的介入治疗
梗阻性黄疸胆管内、外引流术及支架置入术(Percu 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 TCD)
肿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 l Injection,PEI)
影像诊断学
主要内容
➢简介 ➢放射诊断 ➢超声 ➢核医学
实用文档
一、简介
放射学:Radiology 影像诊断:Diagnostic imaging X线平片:Plain X-ray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giography(DSA) 介入放射学:Intenventional radiology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值(单位:Hounsfield unit,Hu)
生物物质 气
脂肪 水
软组织 凝固的血液
骨及钙化 致密骨
H.u -1000 -100
0 (+22~+46 (+55~+76 (+80~+1000
(+1000
图相 黑
灰阶
白
实用文档
2、窗宽与窗位
✓ 窗宽 Window Width :图像上所包括的CT值 的范围
实用文档
(4)磁共振波普
Normal
NAA Cho Cr
Tumor
Cho
Necrosis
生物化学层面上显示病变的物质代谢
实用文档
磁共振波谱:诊断与鉴别诊断
Normal Tumor
实用文档
磁共振波谱:治疗疗效早期评价
H-1 MRS
Cho
胆碱峰的高低和峰 下面积变化 早期评价:24小时
6
4
2
0
Frequency (ppm)
内内支架(EMS)治疗
实用文档
2、内容
(2)非血管途径的介入治疗
梗阻性黄疸胆管内、外引流术及支架置入术(Percu 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 TCD)
肿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 l Injection,PEI)
影像诊断学
主要内容
➢简介 ➢放射诊断 ➢超声 ➢核医学
实用文档
一、简介
放射学:Radiology 影像诊断:Diagnostic imaging X线平片:Plain X-ray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giography(DSA) 介入放射学:Intenventional radiology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上:颅底 下:舌骨 外:咀嚼肌间隙 内:咽粘膜间隙
前: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 上缘 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 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 腹
2
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 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 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 • 咽旁前间隙:脂肪、腮腺深叶、 咽升动、静脉;内侧腭帆张肌 肉、腭帆提肌等。 • 咽旁后间隙:颈动脉鞘(神经、 交感干、球体组织、淋巴结)。
21
22
10腭肌上皮癌来自11神经鞘瘤12
神经鞘瘤为一种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咽旁间 隙的神经鞘瘤多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为椭圆形实 质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光滑。CT平扫肿块呈 软组织密度,对比肌肉为稍低密度,边界清楚,包膜光整。 MRI平扫T1WI呈类似肌肉信号的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 号;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肿瘤体积较大时,多伴囊变坏死。
7
多形性腺瘤
8
多形性腺瘤
9
左侧颌下腺肌上皮瘤
肌上皮瘤,又称肌上皮腺瘤,是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涎腺 肿瘤。临床常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 腺。病理上界限清楚,课囊变,多具有完整包膜;若包膜不完 整呈结节状或无包膜,考虑有潜在恶性。平扫呈不均匀软组织 面对,囊变多见,囊壁多不规则,囊内见小片状或裂隙状低密 度区。增强扫描成不均匀轻度至明显强化,囊壁及实性部分强 化明显,囊变部分不强化。
13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4cm),常突向同侧咽旁间隙生长,与原发于咽旁 间隙的神经鞘瘤较难鉴别。笔者认为两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影像表现: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均为单侧单发的软组织密度/信号,边界清楚,可见 完整包膜,均可合并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但多形性腺瘤常伴有延迟 强化,可供鉴别。 (2)发生部位:前者多发生在茎突前间隙。后者多发生在茎突后间隙,即二腹肌后腹以上水 平的茎突后间隙和二腹肌后腹以下水平的颈动脉间隙。 (3)对咽旁间隙的影响:前者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脂肪间隙凹面朝外,呈 裂隙状或消失;咽腔受压变窄。后者发生于颈动脉间隙时对同侧咽旁间隙的影响不大,发生 于茎突后间隙时脂肪间隙朝多推挤同侧咽旁间隙向前外移位变窄,外侧推移,位于病灶与同 侧翼肌之间,咽腔可见受压CT变窄。咽旁间隙为脂肪间隙,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高信 号,T1WI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咽在旁间隙的受压移位改变。 (4)茎突:前者推挤同侧茎突向后内移位,下颌骨与茎突间距扩大。后者位于颈动脉间隙时, 茎突受压向前移位,位于茎突后间隙时,茎突向前外移位,下颌骨与茎突间距缩小。CT显示 茎突骨质移位的情况较MRI好。 (5)颈动脉鞘区血管:前者推挤其向后内移位。后者位于颈动脉间隙时,血管受压向前内移 位;位于茎突后间隙时,血管受压向外移位至腮腺与肿块之间形成明显分界。文献报道交感 神经来源的神经鞘瘤多推挤颈内动脉向前外位移,颈内动、静脉分离<60>120°。 (6)与腮腺及二腹肌后腹的关系:前者多源于腮腺深叶,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外侧,与腮腺分 界不清,两者间无明显脂肪间隙。腮腺可受压外移,二腹肌后腹受压内移。后者与腮腺分界 清楚,位于二腹肌后腹内侧,二腹肌后腹受压外移,肿瘤与腮腺之间可见清楚的脂肪间隙。 本研究中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若其源于咽旁间隙小涎腺时,肿瘤与腮腺间也可见脂肪 间隙,则其与腮腺之间是否存在脂肪间隙不能成为鉴别点。而其导致的二腹肌后腹的移位征 象与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所致征象一致,可供鉴别。
1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上:颅底 下:舌骨 外:咀嚼肌间隙 内:咽粘膜间隙
前: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 上缘 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 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 腹
2
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 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 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 • 咽旁前间隙:脂肪、腮腺深叶、 咽升动、静脉;内侧腭帆张肌 肉、腭帆提肌等。 • 咽旁后间隙:颈动脉鞘(神经、 交感干、球体组织、淋巴结)。
21
22
10腭肌上皮癌来自11神经鞘瘤12
神经鞘瘤为一种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咽旁间 隙的神经鞘瘤多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为椭圆形实 质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光滑。CT平扫肿块呈 软组织密度,对比肌肉为稍低密度,边界清楚,包膜光整。 MRI平扫T1WI呈类似肌肉信号的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 号;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肿瘤体积较大时,多伴囊变坏死。
7
多形性腺瘤
8
多形性腺瘤
9
左侧颌下腺肌上皮瘤
肌上皮瘤,又称肌上皮腺瘤,是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涎腺 肿瘤。临床常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 腺。病理上界限清楚,课囊变,多具有完整包膜;若包膜不完 整呈结节状或无包膜,考虑有潜在恶性。平扫呈不均匀软组织 面对,囊变多见,囊壁多不规则,囊内见小片状或裂隙状低密 度区。增强扫描成不均匀轻度至明显强化,囊壁及实性部分强 化明显,囊变部分不强化。
13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4cm),常突向同侧咽旁间隙生长,与原发于咽旁 间隙的神经鞘瘤较难鉴别。笔者认为两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影像表现: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均为单侧单发的软组织密度/信号,边界清楚,可见 完整包膜,均可合并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但多形性腺瘤常伴有延迟 强化,可供鉴别。 (2)发生部位:前者多发生在茎突前间隙。后者多发生在茎突后间隙,即二腹肌后腹以上水 平的茎突后间隙和二腹肌后腹以下水平的颈动脉间隙。 (3)对咽旁间隙的影响:前者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脂肪间隙凹面朝外,呈 裂隙状或消失;咽腔受压变窄。后者发生于颈动脉间隙时对同侧咽旁间隙的影响不大,发生 于茎突后间隙时脂肪间隙朝多推挤同侧咽旁间隙向前外移位变窄,外侧推移,位于病灶与同 侧翼肌之间,咽腔可见受压CT变窄。咽旁间隙为脂肪间隙,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高信 号,T1WI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咽在旁间隙的受压移位改变。 (4)茎突:前者推挤同侧茎突向后内移位,下颌骨与茎突间距扩大。后者位于颈动脉间隙时, 茎突受压向前移位,位于茎突后间隙时,茎突向前外移位,下颌骨与茎突间距缩小。CT显示 茎突骨质移位的情况较MRI好。 (5)颈动脉鞘区血管:前者推挤其向后内移位。后者位于颈动脉间隙时,血管受压向前内移 位;位于茎突后间隙时,血管受压向外移位至腮腺与肿块之间形成明显分界。文献报道交感 神经来源的神经鞘瘤多推挤颈内动脉向前外位移,颈内动、静脉分离<60>120°。 (6)与腮腺及二腹肌后腹的关系:前者多源于腮腺深叶,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外侧,与腮腺分 界不清,两者间无明显脂肪间隙。腮腺可受压外移,二腹肌后腹受压内移。后者与腮腺分界 清楚,位于二腹肌后腹内侧,二腹肌后腹受压外移,肿瘤与腮腺之间可见清楚的脂肪间隙。 本研究中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若其源于咽旁间隙小涎腺时,肿瘤与腮腺间也可见脂肪 间隙,则其与腮腺之间是否存在脂肪间隙不能成为鉴别点。而其导致的二腹肌后腹的移位征 象与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所致征象一致,可供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后内:翼管---破裂孔 3. 后上:圆孔---颅中窝 4. 后下:腭咽管---鼻咽 5. 内:蝶腭孔---鼻腔 6. 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 下:翼腭管---腭大、小孔---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冠突
R
IM T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张雁山 MD
甘肃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重离子医院
1
鼻咽癌是通过放疗可以治愈的疾病,精准的影像技能是靶 区勾画与放疗计划制定的基础,为了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 果,特此献上本幻灯。
顺祝精准学习快乐。
2
鼻咽解剖
鼻咽
鼻咽位于头部中心部位,它紧接于鼻腔之后,软腭的上方,其 下方则承接口咽
近年也有学者主张其应被称作鞍旁结构(Laterna sellar compartmen, LSC) 海绵窦是眼眶到蝶骨细长神经轴硬膜外结构局部扩张的一段,
位于蝶窦、蝶鞍、垂体两旁,由眶上裂至颞骨岩尖前方,是一前后狭长的不规则六面体 上、外和后壁由硬膜构成,内侧壁和下壁由垂体囊和蝶骨体骨膜构成,前壁为眶上裂神经血管鞘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34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35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36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2. 后壁紧邻第一、二颈椎及颈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 引起颈部不适或运动异常
3. 上壁即颅底,颅底本身的孔道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 经过,因此一旦出现鼻咽病变时,可能出现相关的神 经血管症状
4. 下壁其前三分之二为软腭,后三分之一则为通往口咽 部之通道,此部位发生病变,可能影响软腭功能,出 现吞咽或发生异常
4
先理解T1看解剖,T2 看病变的意思? 详细解释请看下方备注讲义。
5
6
7
8
看了这个结构,将帮你记住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翼内肌
翼外肌的立体结构,帮助您在CT\MRI平面水平记忆口决(
提张内外)四块肌肉。
9
10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上部)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椎前肌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下部)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正常鼻咽腔
矢状(正中)
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 平直或微凹 • 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
T1W I
T1WI +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下颌骨髁突颈部 乳突
枕髁
25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26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27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卵圆孔 棘孔 颞骨(鼓部和岩部) 鼓乳裂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29
鳞部
Image 6
鼓部
蝶腭孔 蝶骨体
岩部
岩枕裂 颈静脉孔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翼管 岩蝶裂
颈动脉管外口 舌下神经管
斜坡(枕骨段)
30
鳞部
31
鼓部
32
岩部
33
Image 7
蝶骨大翼 蝶鳞缝 鼓鳞裂 岩蝶裂 岩枕裂 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2切8
Image 5
蝶腭孔 蝶骨大翼
蝶鳞缝 蝶棘
舌下神经管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37
Image 11
眶上裂
视神经管:位于眶尖的 眶上裂内侧的蝶骨小翼 骨管内,其中包括视神 经、眼动脉和交感神经
内听道
中耳
耳蜗(含外半规管)
38
Image 12
眶上裂
耳蜗(含后半规管)
39
颞骨岩尖
蝶骨体 翼管
(前)岩蝶裂 (内)破裂孔
(后)岩枕裂
翼腭窝 (外)卵圆孔 (外)棘孔
5. 侧壁主要由咽鼓管的咽口所构成,所以侧壁有病变时 ,容易造成咽鼓管机能障碍,并由咽鼓管经过的路径 而侵犯与鼻咽有一墙之隔的咽旁间隙,其中包含重要 的颈A、颈V及第九、十、十一、十二等四对颅神经
鼻咽侧壁及后壁相交处有一咽隐窝,此隐窝随年龄增长而加深,至成人时可深达2.5cm,其为鼻咽癌最常发生之处, 一旦发生于此处,其紧邻之破裂孔、卵圆孔、颈动脉管、颞骨岩尖等结构则因受波及而呈现各种相关症状
▪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正常鼻咽腔
翼腭窝与颅底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由上颌窦后壁、蝶骨体、蝶 骨翼突、腭骨及颞下窝围成。上部较宽广, 下部逐渐狭窄, 移行于翼腭管
1. 前:上颌骨的颞下面 2. 后:蝶骨翼突根部及大翼前面的下部 3. 上:蝶骨体的下面 4. 内:腭骨垂直板、眶突及蝶突
(外)颈动脉管外口
(外)颈静脉孔
岩尖综合征(Gradenigo 综合征):颞部岩骨尖端病变损伤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所致的综
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球内斜视,同侧眼支区域及面部疼痛或麻木,并有感觉减退,
脑膜炎症状、体征
40
海绵窦(鞍旁结构)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以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倍受重视,自1734年 Winslou 对其命名以来,一直是解剖学、颅底外科学重点研究的部位,Parkinson 称其为“解剖学的珠宝箱”
成人鼻咽部的大小:上下高约4cm,左右宽约4cm,而前后径约
3cm,其上所覆盖的粘膜表面积50cm2
1. 前段近鼻腔之处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第五对颅神经(三叉)控制 2. 后段近口咽部则为鳞状上皮细胞,由第九对颅神经(舌咽)控制其知觉,而
由第十对颅神经(迷走)掌管其运动
3
鼻咽周围结构
1. 前壁是由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缘所构成,经由后鼻孔与 鼻腔相通,因而可影响鼻腔甚至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