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测定及分析

合集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龙源期刊网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刘才安龙小星龙渊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急性脑梗死(ACI)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体征与病症。

ACI主要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脑动脉等引起。

在ACI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对其发病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实现早期干预,能够切实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结合常规MRI检查的实践效果来看,其对各期病灶的显示情况以及面积测量的准确率等均不理想,严重制约着AC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

与之相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人体活组织的微观几何结构、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移与跨莫运动、温度等变化,在脑血管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越性。

鉴于此,本文对DWI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纳入标准:(1)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与DWI检查;(2)经磁共振检查与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临床治疗证明有效。

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介于47~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5)岁。

临床分期(以起病至检查前的间隔时间为划分标准):超急性期(≤6h)5例,急性期(7~24h)13例,亚急性期(1-7d)42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例患者均采用MAGNETOM_ESSENZA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常规头颅MR扫描与DW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 WI(TR360ms,TE9ms),T2 WI(TR4200ms,TE114ms),Flair(TR9450ms,TEl20ms),矩阵 512×512,视野(FOV)240X240cm。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方法就我院2015年1月1日~11月31日就医的6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将60例患者经由常规磁共振检查基础上,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对比不同成像序列发现新发病灶数量。

结果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经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对于新发病灶的检出率高,尤其对于新发腔隙性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序列。

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梗死范围和血流情况,有助于早期判断。

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更敏感,更准确,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诊断分析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疾病发病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速度较为突然,易在休息时突然病发,在发病几个小时就会达到高峰时期[1]。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半身不遂以及语言障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由常规的MRI检查的方式,但是此种检查方式对于病灶的检出率较低[2]。

本文探究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运用或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1日~11月31日就医的6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相关检查的讨论和分析。

入选的6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0~75,平均年龄为(58.32±3.14)岁,发病时间6 h~3 d内,根据从发病到磁共振检查时间分为三组,发病6~12h 组15例,12~24 h组21例,发病24~72 h组24例。

1.2检查方法我院磁共振为1.5 T西门子MRI(型号Avanto-Dot)是全球第一套集成了全身成像矩阵(Total Image Matrix,Tim)技术的磁共振系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醒,促使患者在成功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尽快进行身体康复练习,所以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价值对比可知腰-硬联合麻醉的使用效果理想,需要县级医疗机构的骨科医生㊁麻醉医师对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了解,以此在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可以选用此种麻醉方式开展手术[2]㊂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联合麻醉法,获得了较好的麻醉结果,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综上所述,县级医院治疗患者的髋关节疾病时,不仅需要有效掌握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要点及手术注意事项,而且还需要对不同麻醉方式加以了解,以此在患者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患者患病基本情况与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患者手术进行的麻醉方式,从而保证患者手术后有着非常理想的预后质量,针对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主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㊂4 参考文献[1] 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腰丛-坐骨神经阻滞㊁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2):2460. [2] 郭 青.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 15(32):51.[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孙 睿1,林晓燕2,高利红3 (1.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㊂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对照组的诊断方法为常规MR,观察组的诊断方法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不同序列的检出率㊂结果: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明显低于组织正常区,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率高,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㊂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㊂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来看,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断㊁早治疗㊂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CT㊁常规MR进行检查和诊断,但诊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总体疗效较差[1-2]㊂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技术㊂为进一步探究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入组前均确诊;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检查依从性良好;③本着患者知情㊁自愿参与的原则,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㊂排除标准[4]: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③患有恶性肿瘤;④对本研究存在异议者㊂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为(59.36±2.12)岁;急性脑梗死37例,超急性脑梗死3例㊂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为(59.54±2.03)岁;急性脑梗死36例,超急性脑梗死4例㊂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研究方法:常规MR检查(对照组):行常规T1WI㊁T2WI 与DWI检查,扫描轴位和矢状位,扫描SE序列T1WI的参数如下:TR/TE=500/11ms,FSE序列T2WI的扫描层厚为6mm,间隔为2mm,TR/TE=3000/102ms,矩阵为256×192,FOV 20cm×20cm,激励次数为2NXT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组):检查使用GE3T磁共振检测仪,TR/TE=10000/100ms,b值为1000s/mm2,层厚为6mm,间隔为2mm,矩阵为128×18,FOV22cm×22cm,分别在X㊁Y㊁Z三个轴向的轴位采集成像㊂1.3 观察指标:①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组的检出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㊂②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 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两组的检出率,并对两组的检出率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和处理㊂③对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ADC值进行测定,并对两区域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㊂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检出率比较:观察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38例,总检出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32例,总检出率为80.0%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㊂2.2 两组患者的序列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在T1WI㊁T2WI㊁FLAIR序列检出率比较[例(%)]组别例数T1WI T2WI FLAIR观察组4036(90.0)35(87.50)38(95.0)对照组4024(60.0)23(57.50)26(65.0)χ2值9.6009.02811.250P值0.0020.0030.000 2.3 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ADC值比较:病灶区的ADC值为(0.44±0.12)×10-3mm2/s,组织正常区的ADC值为(0.86±0.08)×10-3mm2/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8.418,P=0.000<0.05)㊂3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病情危及,病情进展快,及时抢救和针对性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㊂而制定安全㊁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前提在于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预后[5]㊂影像学检查是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常用且有效方法,可对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参考㊂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MR进行检查和诊断,虽然常规MR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检出率,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检出率相对较低[6]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热点作为成像原理,通过表现弥散系统测量完成扫描,从而获得图像㊂水分子的弥散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时DWI会出现高信号,形成血管源性水肿,因此,DWI上的高信号可用于表现早期的细胞毒性水肿,而T2WI上的高信号则表示后期出现了血管源性水肿㊂当弥散成像呈现出高信号,则代表细胞弥散功能下降,组织含水量不会增加[7]㊂本研究比较了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常规MR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经研究发现,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一方面,总检出率可达到95%,这与常规MR的80.0%比较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说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更高的检出率㊂另一方面,在T1WI㊁T2WI㊁FLAIR序列上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了90%㊁87.50%㊁95.0%,与常规MR的60.0%㊁57.50%和65.0%相比是存在显著优势的,这再次体现了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性㊂此外,从病变区和组织正常区的ADC值比较上来看,病变区的ADC值相对较低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水分子弥散度相对较低,在发病初期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毒性水肿,这会导致细胞的间隙变小,扩散程度也会降低,随之,ADC 值减小,弥散图像的信号会升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㊂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上,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㊂4 参考文献[1] 张向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81. [2] 黄文飞,庄伟雄,朱志嫦,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1):66.[3] 樊会军,杜金明,律 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9):87.[4] 刘献知,李建超,刘丙川,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 (9):1633.[5] 陈淑宽,宋振强,时玉春,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8,38(5):50.[6] 宗惠花,余 银,吉 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2): 3471.[7] 曹兰芳,王建林,杨志秀,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36(5):627.[收稿日期:2018-09-23 编校:李晓飞]。

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

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

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目的:研究探讨超急性、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临床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包括13例超急性期和37例急性期,患者均在72h内起病,分别采用常规的核磁共振(TIWI和T2WI 序列)扫描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成像扫描(DWI序列),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比较急性、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MR-DWI表现与常规MR表现的不同。

结果:比较患者的T2WI、DWI的梗塞灶检出阳性率可见,T2WI序列和DWI序列的检出率分别为88.0%和100。

0%,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超急性期的患者的T2WI图像显示正常。

急性期与超急性期患者的DWI信号表现为高信号,梗死灶的ADC平均值显著与对侧相应区域ADC值相比,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超急性和急性期病灶的ADC值、不均匀的,病灶中心的相对ADC值最低,且呈现出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的梯度征。

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序列(DWI)对脑缺血病变的敏感性强,可以对早期急性脑梗塞(特别是超急性脑梗塞)进行有效的、明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急性脑梗塞;临床应用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在脑梗塞的患者中,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高达80%-85%[2],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主要特点,是医疗工作中的重点和重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超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50例脑梗死患者中,包括13例超急性期(发病到检查时间小于6小时称超急性期)和37例急性期患者(发病时间在24h到72h之间)。

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在24岁到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4.1)岁;患者的发病时间在2h到72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25.1±2.2)h。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分析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分析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为100%。

结论:磁共振DWI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较好的方法。

标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梗死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脑梗死在影像中较易诊断,发病6 h之内的脑梗死属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困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以图像来显示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的微观运动,可在细胞水平上早期检测水分子运动受限的程度。

本文着重探讨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平均64岁。

发病时间全部在6 h以内,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

1.2检查方法所用设备为SIEMENS Symphony P 1.5 T超导型磁共振仪,以正交头部线圈作为发射和接收线圈。

所有患者均常规做T2WI、T1WI、T2FLAIR,DWI采用单次激发EPI脉冲序列,TR/TE=3 940/98 ms,矩阵为128×128,FOV=230 cm×230 cm,层厚为5.0 mm、层距为1.5 mm,弥散方向分别为AP、RL、SI、ALL。

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2 000 s/mm2。

BW:1 260 Hz。

2结果本文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检查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

脑梗死发生在脑灰质时弥散全方向与弥散单方向对于显示梗死灶效果一样;发生在脑白质时,弥散全方向较弥散单方向显示梗死灶清楚。

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基底节区14例,右基底节区10例,脑干7例,小脑8例,大脑半球2例,左颞叶4例,额顶部3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 应用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 应用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超急性期所有病例在常规T2WI及FLAIR上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但在DWI上出现异常高信号,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

5例患者发病6~12小时患者DWI上均出现明显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结合DWI,在T2WI和FLAIR上隐约见稍高信号,但范围较小。

而对于亚急性后期及慢性期脑梗死,DWI的诊断价值不如T2WI及FLAIR。

DWI的程度受b值大小强度的影响,b值越高产生的弥散梯度场越强,信号下降越大,对病灶显示越清晰。

全方向比单方向的DWI图像效果好,尤其是位于脑白质处的病灶。

结论:DWI及FLAIR技术的运用与结合能非常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特别是在超急性脑梗死病变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脑梗死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死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故如何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然而由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形态学表现常不典型,常规MRI、CT对超早期脑梗死病变常无阳性发现,而PET能够早期发现且定量进行脑血流分析,但设备复杂、昂贵、耗时较长不适合在急症患者中常规使用。

随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广泛应用,DWI技术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使得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显示梗塞灶的部位与范围已成为可能。

本文旨在对DWI技术的急性脑梗死中临床应用价值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1年8月收藏治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

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2岁。

根据症状出现到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12例,急性期(6小时~3天)25例,亚急性期(3~7天)15例,慢性期(>7天)8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择患有急性脑梗死的52例患者进行对照诊断研究,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诊断,对照组采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方法诊断,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

结果:在选择的52名病人中,诊断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17人,急性脑梗死19人,亚急性脑梗死16人,病人均为高信号显示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梗死灶的检出率达到100%,远高于T2WI。

然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则对于较小范围内的大脑表面、基底节附近的病理变化和大脑白质的变性诊断更为准确。

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效果明显,结果显示清晰准确,增强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磁共振弥散成像相比常规MR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要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因其检查的特点可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对急性脑梗死的检查具有辅助作用。

标签: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在脑梗塞的急性期诊断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诊断方法。

弥散是指分子的随机侧向运动,即布朗运动[1]。

在脑梗塞急性期时,尤其是超急性期DWI较常规SE序列有明显优势。

DWI在临床上主要用在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

因为细胞毒性水肿是造成急性脑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所以病灶在DWI 检测中表现为高信号,比较常规的SE检查序列,可以较早地对梗塞区的异常信号做出准确判断[2]。

为进一步证明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其中包括男20人,女32人,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32±21.58)岁,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为(50.65±9.32)分。

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诊断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方面体现出的价值予以探讨。

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疑似急性期)行磁共振常规DWI、FLAIR、T2WI、T1WI检查。

结果80例患者中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有32例和10例,二者在DWI上体现出高信号特点,T2WI则是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中为低信号。

2例MRI扫描无异常。

结论对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而言,磁共振弥散成像比MRI更加敏感,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于多发梗死灶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诊断;磁共振弥散成像;价值分析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脑梗死的重要诊断办法就在于影像学检查,而CT、MRI等成规办法一般都难以确定病灶的范围和部位于其超早期,而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最关键一步就在于急慢性期脑梗死的区分。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下文中简称DWI)可以100%显示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病变,可以称之为这一领域的“最敏感成像”形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6-1014.6这一时间段内的80例脑梗死患者(疑似急性期或超急性期),男女分别为49和31例,平均年龄(60±2.0)岁,最幼者38岁,最长者81岁。

发病时间程度为2-24h。

发病时间<6h者为超急性期;7~24h者为急性期。

主要症状包括偏身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突发性头晕之类。

1.2 检查方法借助于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SymphonyP1.5T型)扫描头部,本研究所涉及病例均开展矩阵256×256、层间1mm、层厚6mm的DWI、FLAIR、T2WI、T1WI常规扫描。

其序列包括TR/TE4000ms/100ms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TR/TE450ms/8.1ms的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R/TE9000ms/115ms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TR/TE4100ms/119ms的DW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DTI我院50例经丁苯酞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随访6个月,检测患者DTI各参数变化,对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梗死灶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测量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结果:经丁苯酞治疗后ADC和FA值均高于治疗前,6个月时ADC和FA值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丁苯酞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延长NIHSS评分越来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rADC和rFA与NIHSS评分具有负相关性。

结论:DTI的各项参数结果说明,DTI能有效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3-0081-02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较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急性脑梗死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可在短时间引起神经功能损坏,甚至死亡。

但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并没有明确的方案[2]。

研究发现丁苯酞(butylphthalide)能够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及线粒体功能,进而缓解脑梗死病情[3]。

本文利用DTI的参数ADC和FA值变化及NIHSS评分,评估了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的50例经丁苯酞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访6个月,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0~90岁。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有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阳性率,观察组阳性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阴性5例,对照组10例;两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观察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

比较两组数据,差距显著(χ2=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方法,能有效帮助医生确诊。

标签:急性脑梗塞;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1],而脑梗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只有进行早期诊断,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如若治疗延误,会对患者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本文分析了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有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7±3.8)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4.1)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头晕、意识不清、共济失调、呕吐、行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梗塞的范围以及部位。

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 CT检测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检测法,检测中所用仪器为西门子CT扫描仪,其电压为125kV、时间2~3s、矩阵512×512[2]、窗宽85~110HU、窗位30~50、管电流为125kV,对患者采取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设置层厚10mm,设置层距10mm,对重点部位采用薄层扫描,薄层的层厚为5mm,层距也设置为5mm。

脑梗死急性期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02
病史:患者既往病史情况
03
治疗情况: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手术等
04
临床症状和体征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肢体无力、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
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
血压、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如脑梗死急性期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
01
增加扫描序列:使用多种扫描序列,提高诊断准确性
02
提高诊断医师水平:加强培训,提高诊断医师的诊断能力
03
建立诊断标准: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准确性
04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作用
1
DWI对脑梗死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DWI在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局限性
04
心理治疗: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和建议
4
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局限性
成像时间较长,患者需要保持静止状态
成像质量受磁场强度和设备性能的影响
04
成像结果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效果有限
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
优化磁共振成像参数:调整扫描参数,提高图像质量
3
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成像参数、图像质量、诊断标准等
4
建议:加强DWI在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5
谢谢
评估脑梗死程度: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评估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02
预测预后:阴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预测脑梗死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患者均于6h内发病,行DWI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漏诊患者。

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诊断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表现为急性发作,且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为临床早期诊断过程增加了难度,越早确诊,越可以尽早治疗,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诊断技术[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4~78岁,平均65.5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感觉性失语重则昏迷。

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脑出血患者、其他脑部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严重意识障碍患者。

1.2 检查方法MRI检查选用1.5T超导MR扫描仪,利用标准头颅线圈予以检查。

主要包括矢状面、轴位的扫描,运用FSE序列予以检查,行T2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6 mm,层距1 mm,矩阵64×64,FOV=24 cm,快速自旋回波T2WI矩阵为193-255,TR设置为3600 ms,TE设置为84 ms,在FLAIR序列中将TR设置为8000 ms,将TE设置为80 ms。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均表现为高信号。

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与T1WI、T2WI、FLAIR序列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相对弥散系数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标签: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价值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表现为急性发作,且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为临床早期诊断过程增加了难度[1]。

临床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常采取CT平扫及磁共振成像,但上述两种方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不佳。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诊断技术。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开始在院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以下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监测的效果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均为急性患者;发病时间≤24 h;患者家属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例发病低于6h,11例发病在6~24h 之间,7例发病在1~7d之间)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常规的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与DWI检查。

结果2例发病低于6h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无异常;DWI 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

11例发病在6h~7d之间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T2W1为稍低/低信号,T2 FLAIR为稍高/高信号;DWI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 检查,可以在超早期显示病灶,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选用与广泛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为此,越早确诊,越可以尽早治疗,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急性脑梗死检查中,常规MRI、CT无法明确早期病灶,而DWI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例发病低于6h,10例发病在6~24h之间,7例发病在1~7d之间)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为(60.4±9.2)岁;病程在2h~7d之间,平均病程为(2.3±1.0)d。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在MRI检查中,选用1.5T超导MR扫描仪,利用标准头颅线圈予以检查。

在常规MRI检查中,主要包括矢状面、轴位的扫描,运用F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予以检查,相关参数如下:T2W1:重复时间为3400ms,回波时间为102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T1 FLAIRA:重复时间为1920ms,回波时间为115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T2 FLAIR:重复时间为7990ms,回波时间为115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T WIF A R像为等信号 。本 组急性期 1 1 、L I 9例 , WI D 上均显 示
值可为 临床治疗提供可靠 的影像 学信息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高信 号 , D A C图 上 均 为低 信 号 ,2 像 例 显 示 稍 高 信 号 , T WI
收集 2 1 年 1月 ~ 0 1年 7月期 间 2 01 21 2例疑
1 1 一般 资料 .
T WI 1 像例显示稍低信 号 ,L I F A R像例显示 高信号 。多灶性 急
性期脑梗死 1 0例 中 , 3例 伴发 慢 性 脑梗 死 ,2 呈 高信 有 T WI 号 ,L I F A R呈高信 号 , W1 低信 号 , D D 呈 A C图呈等信 号 。测 定 梗死灶及对 侧相应正常部位脑组 织的 A C值分别 为( . 1± D 05 0 2 ) X 1 、( . 6 ±0 0 5 × 1 。 m ・s , 用 .0 0一 07 .6 ) 0 m ~ 采 S S1. P S0 0软件包进 行 分析 , 计量 资 料 进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P<
变 的显 示 率 可 达 10 , 被 认 为 是 诊 断 脑 梗 死 最 敏 感 的 成 0% 其
全部 2 2例 中均经 临床 及 MR诊 断为超急性 、 急性 期脑梗 死 。其 中超急性期脑梗 死 3例 , 急性 期 1 9例 。病 变 部位 : 脑 干梗死 3例 , 基底节 区脑梗 死 7例 , 卵 圆中心 脑梗 死 1例 , 半 颞 叶脑梗 死 1例 , 多发 脑 梗 死 l 0例 。本 组 超 急 性 期 3例 ,
j P n , U N X a—iWA G Q a —a g i e g Y A i y, N u nb n o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和常规序列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检查率为100%,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T1WI序列的检出率仅为65.12%,T2WI仅为72.09%,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成像信号和较大的成像范围,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或漏诊,能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急性脑梗死;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70-01脑梗死是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的疾病,是中老年人容易患上的主要疾病,且危害性大,通常病发6小时至3天内的患者称之为急性期脑梗死,在及时确诊后,积极进行溶栓治疗,不仅能降低死亡几率,还能够改善预后,减少认知障碍、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产生[1]。

不过通常病发初期患者无特异性表现,MRI、CT等检查中有着较低的敏感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因此,为了探寻效果理想的诊断方式,我院围绕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深入研究,现做如下报道: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纪最小者46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63.5±4.8)岁,其中5例超急性期,43例急性期。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中患者保持平躺体位,首先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包括FSE T2WI、FLAIR T1WI、DWI,参数设置FSE T2WI:TE为110.9ms、TR为4800ms,FLAIR T1WI:TE为24ms、TR为1807ms,SE T2WI:TE为15ms、TR为389ms,视野为24cm×24cm,矩阵为320×320,层厚为6mm;再进行弥散成像(DWI)序列扫描,参数设置SE EPI:TE 为92.8ms、TR为4500ms,B为1000s/mm2,视野为24cm×24cm,矩阵为128×128,层厚为6mm;DWI和T1WI序列用横断位,T2WI序列用矢状位和横断位,扫描区域从颅底到颅顶,层数18层,层间距1mm,层厚6mm。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

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预后急性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血管腔变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受阻,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局部缺血、缺氧、软化或坏死[1-2]。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存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大脑白质纤维中水分子的各向异性运动,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用于分析患者大脑神经纤维网络的完整性和方向性[3-4]。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1 0 1年 7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 l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 像 ( WI 急性脑梗 死诊 断 中的价值探讨 D ) 在
刘 洪 ’
摘 要: 目的 : 讨 弥散 加 权 磁 共振 成 像 ( wI对 急性 脑 梗 死 的诊 断价 值 。方 法 : 取发 病 < 4 的 急性 脑 梗 死 患者6 例 , T wI 探 D ) 选 2h 8 均行 1 、 T WI液 体抑 制反 转恢 复 (2 F A R) . 加权 磁共 振成 像 ( Ⅵ ) 查。结 果 : WI 2 F AR、2 、 l 对 急性 脑梗 死诊 断 准确 2 、 T 一 L I 7 弥散 2 D 检 D 、 一 L I T WITwI T 率分别为10 7 . %、61%、4 1 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WI 0 %、9 1 6 . 5 . %, 4 8 4 D 更易于发现病灶, 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具有明
c t ee r ifr t n w r 0 % , 9 1 %, 7O %, 52 %, i i c n i ee c . o cu in D so sa e e se n 。 s e il u ec rb a l n ac o e e 1 0 6 .2 4 .6 i 3 .9 asg f a td r n e C n l so : WI l in r airt f d e p ca — ni f e oi l n a ue c r b a i frt ni y ea ue c r b a ifr t n h so vo sa v tg s ri c t ee rl na ci n h p r t ee r n ac o a b iu d a a e . o c l i n
A s at O jcv:o td e i s n w i tdm ge c eoac ai (WIf edans uecr r f co. el bt c: bet e uyt f i - e he ant snnei g g D )o t i oi o a t ee ai a tn M t r i Ts h df o u g ir m n r h g s f c bl n ri l — os ost 2 h6 a e t w t a u e ba i ac o ee e o dT Ⅵ , 2 。 udsp rs di es nrcvr (2 F A R a d d : ne <A 8pt n i c t cr r f rf nw r p r r l T WI f i u pes v r o o e T 一 L I ) n i s h e e l i i f me l e n i e y d ui - e h dm ge c eoao m g g(WIcek.eut T e euto WIT - L I , 2 , l i n scacrc i s nw i t ant sn/ ̄i ai D ) hcs sl: h sl D , 2 F A R T Ⅵ TWI a o i c ay a f o ge ir l . . n R s r s f d g t u f 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