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_刘红梅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阅读储备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阅读储备

多 ” 考核 多 、 文多 、 ( 论 作业 多 ) “ 为 一勤 ” 即勤 看书 。 在对 教师 的 , 现 考 核很 多 ( 如班 主任 、 理健 康 、 心 现代 教 育技 术 、 英语 、 机 、 通 微 普 话、 法律 法规 等 )不能 否定 这 些考 核 对教 师 素质 提 高 的促 动 , , 但 从 其 实质 来 看 我们 应 该 减少 考 核 次 数 . 精化 考 核 内容 . 则 , 否 反 而使 教 师疲 于应 付 , 浪费 了教 师 的精 力 。教师 的 论文 评 比很 多 , 我们 不能 否定 一些 评 比的合 理 性 , 但也 有 一些 论 文评 比 , 主要 目 标 不 在教 师 的 论 文 上 , 而在 评 比 的费 用 上 , 是 完 成上 级 的任 或 务上 。教 师 是教 育 教学 活 动 的研 究 者 , 教 育规 律 的 探究 的过 对 程是艰巨的, 不是 随时 随 地都 能 写 出论 文 来 的 , 要有 感 而 发 , 不 能无 病 呻 吟 。现 在 都 强调 质 量 意识 , 衡 量 质量 的唯 一 标准 就 而 是 考 试 , 师 的奖 惩 都 与考 试 挂 钩 , 这种 情 况 下 , 师不 得 不 教 在 教 拿 出 “ 宝 ” — 重 复作 业 。作业 多 了 . 改 的 时 间也 多 了 。 习 法 — 批 学 的时 间相 应 也就 少 了 。如果 把这 “ 多 ” 掉 , 三 去 让教 师 多学 习 , 多 看 书 , 强 阅 读 储 备 , 该 是 大 有 益 处 的 。把 三 多 的 时 间 省 下 加 应 来 , 强 阅读 储 备 , 高 文学 修 养 。古语 说 : 书破 万 卷 . 笔 如 加 提 读 下 有 神 。我 们 要把 有 限 的 时 间用 在 点 子 上 , 文 教 师 的 阅读储 备 语 深 了 , 信 一定 会 出 口成 章 , 文课 堂 一定 会 丰富 多彩 。学 校领 相 语 导 者应 有意 识地 引 导教 师读 书 ,把 安排 教研 活 动与 安排 读 书 活 动有 机结 合 起来 , 出时 间 给语 文老 师读 书 , 让 要开 展 有意 义 的读 书 活动 ,把 与时 俱进 的 思想 真正 体 现到 提高 语文 教 师 的语 文修 养上来 。小学 语文 教师不 能局 限 于学校 的 安排 . 应主 动地 吸取 更 文 学宝 库 中 的精 华 , 书 不受 时间 、 间 的 限制 , 刻 牢 记 自己 读 空 时 语文 教师 这个 角色 , 加强学 习 , 勤于 思考 。 读 书 形 式 也 是 多 样 的 , 师 可 以 与 学 生 一起 阅读 课 文 , 教 可 以定 期 到 图 书 室 去 看 书 , 以上 网去 查 阅 。 但 是 要 明 确一 点 , 可 语 文教 师 看 书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自己 ,更 主要 是 为 了一 群 活 泼 的 孩 子 。为 着 这个 目的去 努 力 丰 富 自己 , 自己徜 徉在 书海 中 . 让 真 正做 到 满 腹 诗 书 。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在 《 教 师 的 建 议 》 给 中说 : “ 学 以前 所 未 有 的 速 度 发 展 着 , 我 们 又 不 可 能 不 断 地把 日 科 而 新 月 异 的新 的概 念 和 规 律 性 补 充到 教 学 大 纲 里 去 。 此 , 现 因 在 代 的学 校 里 ,阅读 科 学 书 刊就 成 为 教 学 过 程 的最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要 求 学 生 做 到 的 , 师也 应 做 到 , 学 语 文 教 师 的 ” 教 小 阅 读储 备也 应 是 丰富 的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学 习文 学 知 识 , 且 应 提倡 大 语 文 教 学 观 。 学 语文 教师 在 阅 读储 备 而 小

刘红梅阅读赏析计划

刘红梅阅读赏析计划

2015—2016第一学期将台洼小学阅读赏析计划一、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培养目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结合。

达到以下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阅读安排。

读写结合,和谐共生

读写结合,和谐共生

读写结合,和谐共生——南化实小二年级组“读写结合”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2014年5月,我校二年级语文组开展“读写结合”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主题是“读写结合,和谐共生”,旨在通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自信,提升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

一、研修背景国内外的一些教育家们都认为在小学阶段发展语言能力是最佳的时期,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

如何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而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就更加重要了。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精辟地阐述:“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

其意思很明确,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指口头语,“文本于语”是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猛,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

口语表达与文字表达都是要把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清楚,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但口语表达所遇到的困难比文字表达要大。

在学校里,我们普遍看到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同学间的交谈,颠三倒四,让人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弱、差。

从语文课程的定位上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上帝打开的一扇窗——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校语文教学的启示

上帝打开的一扇窗——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校语文教学的启示

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二 、当前 职校语 文 教学存
在 的误 区
传统 的思想 观念上 ,中 国职业学校
的学 生 都 是 因 为 学 习 能 力 差 或 者 个 性 品 质 有 缺 陷 才 进 入 职 业 学 校 的 。 这 就 是 一
1 帝 打 开 的一 扇 窗 . 上
2树 立 多 样化 的教 学 观 .


差生的标签 ,由此我们武断地认 为他 们 在其他领域也差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 我
们 ,他 们 完 全 可 能 在 某 一 个 领 域 获得 成 功 , 有 辉煌 的人 生 。 拥 传 统 的语 文 教 学 上 , 法单 一 , 调 方 强 接 受 学 习 、 记 硬 背 、 械 训 练 , 果 事 死 机 结 倍 功半 。这对 于 职校 活 泼 好 动 、 意 力 较 注
20 00年 ,一位 2 、智商 仅有 3 0岁 0 多 、生活能力也仅相 当于 3岁孩子 的弱 智青年周舟赴美演 出 ,站 在指 挥台上的 他全身心地投入 到指 挥之 中 ,以其精湛 的指挥艺术赢得 了满 堂喝彩。人们 怎么 也不相信 ,他在音乐 方面的天赋与其智 商之间的反差竞如此强烈 。这让我 想到 句话 ,上帝给你关上一道 门 ,同时给 “
在智能 ’。 ) 但是我敢断言有那么一 天, 智 能的数 目将会增加 ,或者智 能之 间的界 限被重新确定 。” 这种理论对职校语文教
学 改革 , 有 重要 的启 示 意 义 。 具
论对语文教学 的启示 ,将有助 于系统全
面 地 开 发 学 生 的 多 种 智 能 ,促 进 语 文 教
书面作 业 ,表现 出较好的音乐一节 奏智 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 没有一无是 处 的人。作为职业 教育丁作者 , 应该树立 正确的学生观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

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

作者: 刘红梅[1];戴洪[2]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2]重庆巴南鱼洞第五小学校,重庆巴南401320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82-85页
主题词: 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近八年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而课程目标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资料不断产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本综述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反思研究、探索研究四个方面梳理了语文课程目标研究情况,并提出要引入当今世界的显学——人学,为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寻找更宽泛的视野以及更丰富的理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培广博之才,育雅正之人

培广博之才,育雅正之人

培广博之才,育雅正之人——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博雅课程体系建构广州外国语学校刘红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显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促进学科融合,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来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建成《纲要》)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纲要》还指出,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要求。

《纲要》还指出,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要求。

一、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完成阶段教育后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是对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

“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也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一超过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护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所强调的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而“能力”的形成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更倾向有益于个人,忽略对社会的作用。

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成为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人才要素。

具体到外国语学校,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1)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的现代公民;(2)具有实干精神与远大志向的领导人才;(3)学识广博并有外语专长的创新人才;(4)学贯中西于兼容并蓄的文化使者;(5)善于保护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合作伙伴。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____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____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正如期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学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这次总结中,我将总结我们的研修成果,分析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一、研修成果:1.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本次研修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标准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培养其全面发展。

2.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

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性发展需要得到关注和培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1. 教材和资源不够充足:在教材和资源方面,我们发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不够丰富和深入;另一方面,教学资源还不够充足,无法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2. 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一些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紧密;另一方面,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致,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1. 完善教材内容和资源:针对教材和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打算完善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还计划筹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引进优质的教辅材料和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2. 强化教师培训和交流: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的教学要求。

初中语文 课改综述怎么写

初中语文 课改综述怎么写

初中语文课改综述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初中语文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综述初中语文课改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语文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思维。

除了传统的文学经典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新的课程还加入了现代文学作品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新闻、科技和社会文化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语文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运用,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现在的初中语文课程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加入综合实践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和学习档案评价等方式。

这样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课改已经走在了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和评价多元化的道路上。

这样的课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课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的素质提升、教材的开发和评价方式的改变等。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条件。

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

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08-03-21作者简介: 刘红梅(1975-),女,西南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戴洪,重庆巴南鱼洞第五小学校教师。

2008年8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Aug .,2008第21卷 第8期J ournal of InnerM ongo li a Nor m alUn i versity (Edu cati onal Science)Vo.l 21 No .8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刘红梅1,戴 洪2(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2.重庆巴南鱼洞第五小学校,重庆巴南401320)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而课程目标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资料不断产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本综述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反思研究、探索研究四个方面梳理了语文课程目标研究情况,并提出要引入当今世界的显学 人学,为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寻找更宽泛的视野以及更丰富的理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近八年研究中图分类号: G 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8)08-0082-04对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主要是在新课程标准产生前后。

新课程标准酝酿期间,负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研制工作的郑国民先生尝试 把语文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分为情感态度养成、能力发展和语文知识、文化的积累 [1];我国的第一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目标第一层表述为 教学目的 ,第二层次表述为 教学内容和要求 ,同时认为态度、策略和能力三足鼎立,将构成今后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框架[2]。

而语文课程目标成为研究的焦点,则是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之后,那些听见成果发表在 语文建设 、 中国教育学刊 、 课程 教材 教法 、 教育发展研究 、 当代教育科学 、 安徽教育 、 湖北教育 、 山东教育 、 四川教育 等杂志以及各高校学报上。

中学语文专业教研与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专业教研与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专业教研与课程建设工作总结中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我校中学语文专业教研与课程建设工作,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

一、教研工作总结1. 教研内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致力于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分析。

通过针对不同学段和教材的详细研究,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主题教研,探索了与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研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教研成果。

通过研究教材,我们明确了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主题教研中,我们寻找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使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研团队建设为了更好地推进教研工作,我校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教研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优秀的教师和研究员,每个人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

我们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二、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 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我们结合新课标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课程资源建设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我们积极搜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

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教育平台,我们找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如教案、课件、试卷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们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3. 课程评估与反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课后讨论和评价调查,学生可以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对课程改进的建议。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结语中学语文专业教研与课程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在过去一年中,我校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初中语文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语感的培养
刘红梅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总页数】1页(P40)
【作者】刘红梅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中鸡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阅读、语感培养之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J], 户敏
2.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方法探究 [J], 徐新明
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J], 董双红
4.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初探 [J], 王忠
5.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探赜 [J], 马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级研第一学期课程表

12级研第一学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学、人类学(11人)年级:2012级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指导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指导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指导冲刺中考系列之一文学作品整体阅读指导刘红梅胸有成竹考点大荟萃总论: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冲刺中考系列之一——文学作品整体阅读指导刘红梅胸有成竹——考点大荟萃总论: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频繁地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

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散文和隽永的小说,更是深得命题者的青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出现频率一直呈递增之势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们必须找寻出规律性的共性的东西,从容应对。

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文学式样中,前两种考查频率最高,而诗歌、戏剧则较少涉及。

所考题目角度多样,题型丰富。

如概括内容题、文本简答题、语言品析题、发散联想题、深层解说题、自由赏析题、个性表达题……都是常选题型。

其中,自由表达题的设计更是不拘一格。

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等等。

具体到每种文体,会有略微的差异。

一、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总是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精心描写传达作者的某一种思想情感。

中考常选的散文往往侧重那些注重揭示人生哲理类的,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某一个人生道理。

因此,阅读分析散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②分析散文的哲理;③分析领会散文的感情及语言特色。

主要考查点:①理解字词的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作用;②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③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④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⑤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等;⑥读后的收获或者感受。

二、小说小说,特点是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中考中的小说一般选择离中学生生活较接近的作品,希望通过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命运的展示激发考生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

因此,阅读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小说的情节构成及作用;②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③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____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一、研修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我校于____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

此次研修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趋势、新理念和新方法展开,共有20名教师参与。

二、研修目标1.了解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2.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研修内容和过程1.专家讲座通过请来语文学科的专家进行讲座,向参与教师介绍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以及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

专家的讲座内容涵盖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使教师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们进行互相观摩课堂教学。

每位参与教师都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并邀请其他人前来观摩。

观摩后进行研讨和分享,教师们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交流和解答,相互之间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借鉴。

3.教学设计邀请教研组的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指导。

通过分组合作,教师们针对某一主题或教材内容进行共同的备课和教学设计,学习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学资源。

教师们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实践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评价和反思。

为了方便评价和反思,教师们互相进行了课堂观摩,并进行了专业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和评价反思,教师们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研究引导教师们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等方面思考和探索。

鼓励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四、研修效果经过此次校本研修活动,我校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十一月份初中语文教研综述(精)

十一月份初中语文教研综述(精)

十一月份初中语文教研综述沙龙:交谈·诊断·反思·集备——从期中检测看八年级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董海燕“生命中不能没有感动,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也是感动。

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涵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

”“我们的拟题意图是:配合教学进度第二单元作文主题——爱,考查在记叙文中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心理描写。

结合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希望试题适当控制难度,所以作文考试不设审题难度。

”这是11月份“八年级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沙龙上老师们的发言。

本学期,八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上。

一、对话:作文命题的意图与形式在本次沙龙的交流中,老师们通过对话的方式畅所欲言地交流了作文教学的苦与乐。

对各校作文命题的意图与形式进行了阐释,比如:天河中学命题者发现:“一眨眼上了初二,学习更为繁重,有些同学皱眉哀叹、度日如年;有些同学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

”命题者意图通过命题作文“乐在其中”,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这个命题难度不大,没有审题障碍,学生有话可说。

18中学的命题意图在于:配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特点和单元文体及主题,我们本学期的作文序列训练中第三次恰好是(三)感受生活点滴味;其二、出这个题目主要的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审题和写文的难度,让各中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讲,尤其是一些平常不愿写作文的学生。

希望能实现让学生拿到一个较好的作文成绩后,增强写作文的信心和兴趣。

汇景实验学校的命题思路在于:本年级上学期已进行过材料作文的训练,对此学生基本有数。

这种作文题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也更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积累和素养,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自由创作。

特别是让学生把阅读中的素材、精美的结构、语言活学活用,让语文素养好的同学轻松获得高分,尝到写作的乐趣。

从文本入手、以情感为线,成就高效课堂

从文本入手、以情感为线,成就高效课堂

从文本入手、以情感为线,成就高效课堂发布时间:2021-02-19T10:54:42.23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作者:刘红梅[导读]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思想认识的升华,精神境界的开拓,情感品德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都在学生掌握思想交际工具的同时养成。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范文大都文质兼美,不仅文学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也都包含着作者分明的爱和憎,完全脱离情感的课文是没有的。

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调节作用。

如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刘红梅 430108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思想认识的升华,精神境界的开拓,情感品德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都在学生掌握思想交际工具的同时养成。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范文大都文质兼美,不仅文学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也都包含着作者分明的爱和憎,完全脱离情感的课文是没有的。

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调节作用。

如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语文教学是一台重头的情感戏,我们不妨在教学中“编、导、演”并重,扮演好教学中集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综合角色,从文本教材入手、以师生情感为主线,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一、处理文本作品时当好编剧影视编剧必须以睿智的眼光挖掘生活中的“亮点”,并按剧本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创作性加工,这种加工不是拷贝生活,而是一种独具匠心的开掘创新。

与此相似,语文教学成败的前提就是教案的编写。

面对教材,老师首先要以编剧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教材,既要从宏观上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地位、作用,又要从微观上具体研析每一篇作品,把握编者的目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河时照我还”的游子情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感悟……二、沟通文本与学生时当好导演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利用得体的导语、有趣的游戏精美的课件、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情境,引学生“入戏”。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一、研修目的和背景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研修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学科素养目标和核心素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语文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符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研修内容和方法本次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研究、教材分析与优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研修采用了多种研修方法,包括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课堂实践、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效果。

三、研修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校本研修,我深刻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研修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了解到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设计思路。

根据学科素养目标和核心素养,我对教材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增加了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在研修中我还学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注意到,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过程。

因此,我开始尝试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例如作业评价、口头评价、自评互评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成长和自主发展。

四、反思与展望在本次校本研修中,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在语文教学领域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最后,我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精选)

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精选)

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九位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备课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加强理论学习,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高二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组教师除了积极参加学校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外,还自己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优秀刊物,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

同时增强了课改意识,努力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我备课组做到计划到位,责任落实;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每单元分工,由几位老师各备一篇__的详案、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教案、课件、练习等。

同时要求进行“二次备课”,这样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体现教师不同教学风格。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每周四下午二、三两节课,老师们就本周和下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具体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

《备课组活动记录》记载认真、详细。

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经常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组员听课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完成任务。

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教学水平的提高。

4、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和作业布置。

在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同时,扎实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巩固基础知识。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在2024年的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中,我们全面贯彻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围绕课标和学生成长发展目标,深入研讨教育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在研修期间,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力培养。

通过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明确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学习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

其次,我们注重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引导教师们思考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我们也重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教师们互相学习、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教育专家和学科评审员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总的来说,2024年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这次研修,我们
相信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一、研修目标与重点本次校本研修的目标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研修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强对新课程背景和理念的理解与把握。

2. 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探索适合他们的有效教学策略。

3. 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研修内容与安排1. 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集中学习和讨论,使全体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设计研讨等形式,学习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方法。

2. 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研究:我们组织了小组研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

我们在研修中重点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3. 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组织了主题讨论活动,分享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例如,我们介绍了拓展阅读、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试验。

4.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组织了专题研讨,分享了一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三、研修效果与体会通过本次校本研修,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8-03-21作者简介: 刘红梅(1975-),女,西南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戴洪,重庆巴南鱼洞第五小学校教师。

近八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综述★刘红梅1,戴 洪2(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2.重庆巴南鱼洞第五小学校,重庆巴南401320)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而课程目标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资料不断产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本综述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反思研究、探索研究四个方面梳理了语文课程目标研究情况,并提出要引入当今世界的显学———人学,为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寻找更宽泛的视野以及更丰富的理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近八年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8)08-0082-04 对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主要是在新课程标准产生前后。

新课程标准酝酿期间,负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郑国民先生尝试“把语文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分为情感态度养成、能力发展和语文知识、文化的积累”[1];我国的第一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目标第一层表述为“教学目的”,第二层次表述为“教学内容和要求”,同时认为态度、策略和能力三足鼎立,将构成今后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框架[2]。

而语文课程目标成为研究的焦点,则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之后,那些听见成果发表在《语文建设》、《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当代教育科学》、《安徽教育》、《湖北教育》、《山东教育》、《四川教育》等杂志以及各高校学报上。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目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家学者的理论介绍、一线工作者的经验体会、对存在问题的反思、研究者的相关探索等方面。

一、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论研究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论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专门研究语文课程目标的专家、学者及参与课程标准的编写和制定的教育工作者。

由于他们参与了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因而对于新课程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介绍也具有权威性。

理论研究着重聚焦于课程目标的定位、体系、特点及价值取向等等。

关于定位研究。

继王荣生之后,杨再隋认为十条总目标包含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主潜能四方面的语文教育任务,并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即“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3]。

薛晓嫘提出:“语文课程目标是预期的语文学习结果。

根据谁定目标与谁用目标的划分,将教育目标分为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三个层级。

课程目标由学科专家制定;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宏观计划;具有终极意义,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是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对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起着指导作用;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

”[4]继郑国,:《全日制义务教(实验稿)》设计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5]。

王荣生提出语文课程目标的层叠蕴涵分析框架即语文课程目标包含潜层面(文化愈识、教育政策、课程取向、知识状况)和显层面(态度、技能)[6]。

薛晓嫘认为语文课程目标系统包括语作性[8]。

潘涌提出“语文新课程的显性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能力目标又包括独立阅读能力、自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的隐性目标包括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情意要素。

语文新课程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是血肉相依的,对学生发展而言,二者是缺一不可的”[7]。

就特点而言,何强生认为三维目标总体上没有主次之分,但考虑到以往大纲过分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偏失和目前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时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强调了过程和方法维度,其实质即三个统一(过程与结果、认知与情感、接受与体验)[8]。

郭根福认为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交融性的特点。

贯彻落实“总目标”的要求时,必须“突出主体性、体现时代性、强化实践性”[9]。

李山林认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就是与功利主义教育相对,是与职业性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实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立人”教育,是培养“精神成人”的教育[10]。

崔峦认为“总目标”努力体现课程性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阶段目标”注重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11]。

李大圣认为语文课程目标具有三大特征:规定性(意味着课程目标接受教育和学科的制约,语文课程目标正是从语文课程的视角,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理想)、预期性(即具有理想的性质,不是现实性存在而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可行性(任何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到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课程实施的环境、师生的实际状况及社会的整体需要)[12]。

关于价值取向,秦勃认为其内涵是“语文素养的培养,自始至终要在话语实践中进行,并要通过合意的知识-合用的能力-自主的发展这样一个整合过程才能完成。

以学生为基点,指向三极:知识传递、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关键素养”[13]。

王漫认为“文语和口语的问题,涉及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

意在反拨对“课程生活化”的狭隘理解,为书面语、共同语的教学正名张本,提倡语文教学对日常口语层面的超越[14]。

吴薇认为“以人为本”,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价值观的核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关注的根本目标就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

语文教育要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5]。

往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这方面的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领会、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属于间接实践;一类是将新课标的精神具体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心得与体会,介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方法与经验,属于实践求真。

就实践而言,张璐璐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注意政治思想教育;注意智力因素培养,更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意教育的实践性,更要注意教育的综合性,使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都同时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

郑国民认识到中年级作文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打破侧重片段训练的僵化模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余萍意识到“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后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注重情感体验、实施的细则是提倡张扬个性、评价的策略即鼓励自主创新。

刘福江认为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体体现并具体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其落实。

陈玲玲则以2006年扬州中考语文试题为例,从七个方面说明语文课程目标精神的领会和运用。

就反思而言,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暴露的缺陷、大胆的质疑以及对现行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

胡疆锋感到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语境,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亚文化与校园文化已形成一门隐性语文课程。

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来看,这一条却很难落实。

因为传统的课程文化观(如教材文化)集中反映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文化取向(还有少量的民间文化),课程活动也基本拒绝了大众文化的参与[16]。

沈会菊认为失当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教师作业设计课程目标意识不强,甚至率性而为(常常重智商、轻情商,重笔练、轻口练,重设计、轻反馈);阶段考察对象偏离课程目标,考察内容偏离课程目标,考察形式偏离课程目标[17]。

李山林认为对于“语文能力”目标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纯粹的工具性能的层面,语文能力内在地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应该在“能力”目标上达到统一[18]。

陈祥书认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缺乏总目标,语文性不强,在阐述五个方面时,每个方面都用两个词来表达,且两词中间都用圆点来连接。

搞不清楚用圆点来连接,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再者是次序不当[19]。

曹建华认为初中语文课程目标“阅读方面主要是文本阅读的极端淡化。

阅读时间不够,解读不够深入,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20]。

三、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探索研究如何实现课程目标,高子阳建议借鉴美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实现方式:大声朗读、独立阅读(默读)、自由写作、学习基本语音和词汇、讨论文章、课外阅读。

郭晓莉建议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使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反省学习过程,总结积累学习方法,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高丽红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特殊性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从基础性目标、伴随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了分析。

耿红卫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能力是关键,必须做到内化为学生个体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一部分;外化在实际的语文活动的运用中;物化为适合需要的书面语言文字表达;活化为不择时间、地点、场合的表现。

就走向而言,夏德源认为目前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学科专业性不足并建议阐明学段的专业要求,做到明晰、细致、可操作,以便更好地打破大中学校的壁垒,促进学术成果的应用与发展[21]。

陈雪莹从二十多年来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理念的演变轨迹发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郑友霄就“语文学习为什么?”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出语文教育的两个指向性目标:让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社会工作(生存)的技能性目标,寻找到自身灵魂安放地的精神性目标。

汪禄应认为,语文能力并非表面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能力,而是一种更为本质的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以言语为凭借的交际对话能力。

邱娟飞提出作为课程实施者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生机勃勃的意义从`死'的文字中`活化'出来,帮助学生感受、体认其中的人文内蕴和精神气息。

李大圣指出1904-1949年从“圣人之学”到为“人生日用”,1949-2000年从政治思想教育到全人发展是百年语文课程育人目标的轨迹[12]。

有两个受外来影响最大的因素即课程政策和外来理论值得关注。

郑国民根据各个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发现文学教学出现过两次高峰:分别以1923年课程纲要和1956年文学教学大纲为标志。

前者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后者的背景是学习苏联教育。

但是令人深思的问题是,1992年大纲明显地加强了文学教学,恰恰在这个大纲实施了几。

虽然原新课标中总目标第一条首先强调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等,体现出我国新课标的最高取向还是以政治思想和道德作为目标的核心定位;其次,综合性学习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革命性学习策略,对改变我国中小学教学中长期以来沉闷、单调、僵化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