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村教师估算教学中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
南川区庆元乡中心小学校程顺发关键字:估算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内容摘要:利用估算知识的层次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利用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自主意识;利用估算数据的不确定性,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估算,是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的内容。
学习估算与解决生活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所注重的往往是估算意义的理解、估算方法的运用、以及数感的培养等,即仅限于知识本身的学习。
其实,估算课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契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小学面临很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儿童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意识的培养,对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知识的累积大有裨益。
在估算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估算知识的丰富性和估算方法的灵活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利用估算知识的层次性,培养自主探
究能力。
新教材的编排强调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构建教学内容。
其中的估算知识部分就很清晰地呈现了这一编排特点。
因此,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知识的铺垫和层层推进特性,让学生迁移旧知识,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
例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西师版第七册),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整百数乘整十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相当的口算功底,对估算的一般性原则已熟悉,并能熟练地运用。
因此,教学时,可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训练,如:
1.口算:300×15 = 20×340=
2.估算,并说说估算过程。
398×4≈5×723≈学生在完成上述题目的练习,特别是估算方法的回顾后,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所需
的知识序列已铺陈就绪,进而,新知识的发现权可放手交给学生,而无需教师作方法和技巧上的赘述。
他们会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掌握的估算方法,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三位数看作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或一百,顺利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过程和特例分析。
这样,留给了学生足够的发现展示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二、利用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自主意识。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独创性,提倡算法多样化。
估算部分的学习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估算694×48时,可有这样一些算法:①把694看作700,得33600;②把694看作700,把48看作50,得35000;③把694看作690,把48看作50,得34500;④把48看作50,得34700;⑤把694看作650,把48看作50,得32500。
面对纷繁的算法,不苛求学生面面倶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不必寻求方法苟同。
只要把握了估算的原则,会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估算,且算法合理,就可以了。
三、利用估算数据的不确定性,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首先,估算数据的不确定性源于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第二、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从学习伙伴那里学到更多的估算方法,拓展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其二,对估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在同伴的相互质疑、指正下,错误被摒弃,真理得以显现。
如在估算5÷0.48时,有学生将0.48看作1,我把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交给了学生去评判,在相互交流中,部分学生联系整数的估算方法,认为如果0.48是48,则应看作50或40,而不是100,因此得出0.48应看作0.5更为合理的结论。
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非朝夕之功,可一蹴而就。
但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知识载体,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新知识的发现权交到学生手里,在点滴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终将在孩子们高效率的知识累积中彰显。
教师心父母心
南川区庆元小乡中心小学校郭红梅
马克思曾经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
”但是,我想说:“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
”所谓行业,就是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虽然我们因学生的长大而不断的更换班级,但是无论面对哪一批学生,在我们的心里学生就像是教师的孩子,只要学生在学校就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
教师行业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行业,最重要的是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说他“小”:教师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经常劳动和收获不成正比,在社会上也得不到可定和好评;说他“大”:作为一名老师,肩上责任的重大,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培养者,是在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
我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在心中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通过自己的精心培养教育,能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我们的光荣,应为此感到自豪、欣慰和精神上的满足;相反,如果没有把学生教育好,像是对社会、对国家对学生欠着一笔债似的。
一个人做事要问心无愧,才活得开心自在。
在我们的学校,我的这一观念在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身上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教师和家长一样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平安才是福。
2009年秋期开学初,我所在的学校庆元小学的学生因高温持续,很多学生也因是刚从村小离家来到中心校,不适应学校的环境,患感冒发烧的学生,接二连三的出现。
这急得学校的领导,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学校领导赶忙到医院给学生买预防流感的草药在食堂为学生熬制。
班主任、科任老师也轮流送学生到医院救治,还亲自通知家长,到校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如果家长有事不能来,老师们就到医院看护,端茶送水,询问病情,
开方,拿药忙上忙下。
甚至还在医院住下来,担当学生的监护人。
酷暑过去了,迎来了严寒,教师们就常常到学生寝室查看学生被褥的情况,并叫学生添衣添被,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了“革命的本钱”。
教师们就苦口婆心的对学生行为上各方面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美德;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勤劳、俭朴······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原则。
家长有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愿望,其实教师也不例外。
讲课时生怕孩子有哪个地方没有听得懂,下课后还要有针对性地、不厌其烦地进行辅导,直至学生弄明白为止。
对于学生全盘托出毫无保留。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我们替他们高兴,真诚的祝福他们;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就与学生共同进退······每一位学生的悲喜,牵动着老师的心。
在我们学校里教师关爱学生的事很多很多。
我校一位叫娄云波的学生,他的父亲因患有尿毒症,已是晚期,老师就向学校领导反映,希望能给与补助。
有的老师还专门找衣服给娄云波送去,给他带去温暖。
有的老师还出钱给他买教辅资料。
还有一位叫王攀的孩子,他家因为火灾,家中惨遭不幸,老师就组织学生为其捐款,希望能够解其燃眉之急。
还有很多关爱孩子的事,就不一一枚举了。
学生的衣、食、住、行、学都牵动着老师的心,真是可怜天下老师心,父母心。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南川区庆元乡中心小学校向娅
我们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能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将关系到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的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
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
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
实物图片、小棒等。
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
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乒乓球,外面2个乒乓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
”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颗五角星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
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8+3=?,9+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因此,
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还要注重教给学生算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把算法和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8+3=11时,要求学生达到“三熟”:即“凑十法”要熟,10以内数的分解要熟,几个数相加,哪几个数相加得10要熟。
教学后要让学生达到“三会”:即会讲、会算、会解。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将3分解为2+1,用2与8相加的和再与1相加,求出结果为11。
然后教学7+5,9+4,8+7等类型时,教师只作启发、引导、指点,让学生通过类推,举一反三。
三、视算与口算相结合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睛看题,脑算口说其结果;而听算则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才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
所以,口算是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并用,协调统一的行为,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训练形式,将视算与口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兴趣,而且使学生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与积极状态。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①组织学生抢答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②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比赛,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能力。
四、注意新旧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训练
低年级口算虽然不难,但是要使全体学生口算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很快,但忘得也快。
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知识口算交叉练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课堂上先练习当堂的内容,当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时,又复习旧知识,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加强集中与常练相结合
所谓集中,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已学过的口算内容通过集中训练,使其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练习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
常练就是要求口算训练要经常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六、家校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
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假期在家里,每天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所需要的钱,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
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方法真的是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贵在“坚持”!也许就是简单的“每天五分钟”都会让我们看到出乎意料的成绩。
当然鼓励和表扬是孩子学习的推动力量,老师要随时注意观察收集每个孩子口算情况,即时的做出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孩子是非常喜欢听的,这也给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
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浅说汉字记忆
南川区庆元乡中心小学校周刚
当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后,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就正式开始了。
如何让学生快速识字,将字形,字音记住,成为了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父母教育、幼儿园教育,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用语,能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进行语言表达。
但由于中国汉字属象形文字,与事物的形状联系
紧密,与读者的联系较为松散。
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生活用语,也不能把它与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音、形的联系。
学生在入学前也会认识一些汉字,他采取的是机械记忆的方式,记忆速度慢,效率低。
这种方式不利于低年级大量的汉字字形、字音的记忆。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该采取更多、更新的记忆方法。
经过梳理,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促进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认读、识记汉字有帮助。
一、图像记忆法:
汉字中的独体字、象形字与动物、植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认识这些
汉字,可以把字与图像联系起来。
如
“木”字,甲骨文为“”,它上
面表示枝,下面表示根,学生对树木
有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图像
的抽象处理,学生能很快记住“木”
字。
再如“马”字,隶书为“馬”,它
就是马形体的再现,学生通过认识马,
马的鬃毛、马的四肢,能很迅速的认
识“马”。
二、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运用于学生已经认识了部分汉字之后。
美国人安东尼·博赞在思维导树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记忆的窍门。
通过一个中心词,向四周发散。
比如“苹果”,我们可以记忆 1.“颜色”“青色”;2.“水果”;3.果树;
4.“窄”“吃”……这种联想记忆方法能用发散的方式,将与之相关的词、汉字联系一起,起到牵动一词,联想一片的效果。
三、串联记忆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词语接龙,但它不固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蓝天”——“白云”——“下雨”——“雨伞”——“红色的伞”;“蓝天”——“小鸟”——“唱歌”……。
四、偏旁记忆法:
汉字是一个组合文字,通过不同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构成了各个汉字,记忆汉字也可以采用同一形符加不同声符或同一声符加不同形符的方式记忆。
同一形符加不同声符如:“工”,加“氵”成“江”,加“木”成“杠”。
同一声符加不同形符如:“氵”加“工”成“江”,加“可”成“河”,加“每”成“海”。
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南川区庆元乡中心小学校吴后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重视学生切切实实地从语言文字中用心、用情去体验,产生内在独特的感受。
不但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而且很好地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如在教学《十个数》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图中讲了些什么内容?你喜不喜欢雪?你对雪有什么了解?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都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
书。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读文之前,我首先给学生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者问题去自主
读文。
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课文。
这样,就比老师单纯的讲要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受儿童最欢迎的表现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也和我们现代的乐学相吻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最后得以成长的过程。
五、读与画结合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如学习《形象的汉字》时,我让学生把生字、新词画出来。
在读文的时候让生多留意,这样在有意和无意之中学生就加强了这些字词的记忆。
在学完这课后,我让学生把认识的生字写下来,把这个字所代表的东西画出来,这样即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对想象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
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都吃些什么蔬菜,你最爱吃什么蔬菜,吃蔬菜的好处是什么等等。
再让生利用句式“我平时都吃……但我最喜欢……因为……”来说句。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先大胆的说,再把话说通顺,最后说得优美些。
再试着把话写下来。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南川区庆元乡中心小学校郭红梅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进步。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并不是硬性的要求某位学生必须掌握多少汉字,期末能考多少分而应充分发挥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而人文素养的形成,重在知识的积累。
知识丰富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知识是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的。
一种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这个人的一生。
因此,我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营养”,但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提高学生个体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积极自主地去阅读。
怎样培养个体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激趣的过程中,我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种形式:
1.以童话故事为金钥匙,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只要我走进教室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只见大伙“正襟危坐”屏住呼吸,生怕漏掉一
个动听的环节。
当孩子们被一个个故事吸引时,我就拿出几本童话书,说:“我讲的故事都在这几本书上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呢?”孩子们欢呼雀跃……此时孩子们的心灵之门已被我开启了。
几天之后孩子们又向我借书了。
渐渐的我就引导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到书店去选择更多的书。
2.给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生动活泼的阅读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
在教学时我用录音或范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章预期的抑扬顿挫,使学生产生一种想模仿的欲望,。
又是还给学生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
这样,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同时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3.定期开个阅读盛会。
抓住孩子们的好胜心理,定期在班上开个阅读盛会,开设这项盛会的内容确定为: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古诗背诵比赛等。
有了一定的目标,孩子们就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方向。
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孩子们没有了害羞的脸的脸颊;没有了别扭的动作;没有了支吾的语言。
在这个我给他们搭建的相互交流的平台里,互相超越的环境中他们的阅读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在一次次的失败或成功的背后,孩子们长高了,手中的书也有了分量。
是呀“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
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
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逐渐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
二、身示范,与生阅读,创造读书的机会。
1.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每天早读课或下午我就带着自己喜欢的书到教师去读,有时也会带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