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抗栓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PPT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PPT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 略
• 引言 •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病理机制 • 抗栓策略的分类与选择 • 抗栓策略的临床应用 • 抗栓策略的疗效评估与监测 • 抗栓策略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引言
冠心病与房颤的关联性
冠心病和房颤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之间存在一定 的关联性。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而房颤则是一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房血栓形成。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在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 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 或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栓塞风险
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 阻塞远端血管,引发栓塞 事件,如脑栓塞、下肢动 脉栓塞等。
风险因素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增加血栓形成和 栓塞的风险。
03
抗栓策略的分类与选择
抗血小板药物
总结词
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 风险。
对于心肌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应优 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 率。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应根据 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治疗方案。
对于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如房颤持 续存在,也应考虑使用华法林或新型 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应长期使 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 栓塞事件的发生。
在使用抗栓药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 使用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药物,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
05
抗栓策略的疗效评估与监测
临床疗效指标
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通过抗栓治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ppt课件-2024鲜版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ppt课件-2024鲜版

患者依从性与长期管理
3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抗栓治疗,如何提 高患者依从性和加强长期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
2024/3/27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抗栓治疗 将更加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临床特征制 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治疗需要心血管内科、心脏外 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协作,未来多学科协作将 更加紧密,实现患者的综合管理。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
2024/3/27
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发病率逐渐上 升。
4
房颤定义及分类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倾听其 诉求,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21
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渠道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充分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 及风险,征求患者意见,共同 制定治疗方案。
2024/3/27
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联 系,及时沟通治疗进展和病情 变化,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 指导和帮助。
2024/3/27
新型抗栓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抗 栓药物问世,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提供更多治 疗选择。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远程医 疗和智能化管理将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 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管理效率和治疗效 果。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抗栓策略-推荐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抗栓策略-推荐课件

284
173
140
双联治疗
279
236
208
死亡, MI, TVR, 卒中, ST
100
三联治疗组
90
双联治疗组
80
70
60
50
40
HR: 0.60; 95% CI: 0.38‒0.94; P=0.025
30
17.6%
20
10
0 0 30 60 90 120 180
11.1%
270
365
时间 (天)
2020/4/23
12
房颤:口服抗凝治疗已成为有栓塞风险患者的标准治疗
✔临床需求:房颤的主要危害在于血栓栓塞并发症。 ✔循证证据:多项RCT证实,口服抗凝剂(OAC)可有效降低中高危房颤患者的缺血 性卒中风险。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 ✔权威建议:2016 ESC房颤指南、2014 AHA/ACCF房颤指南指出,OAC是房颤治疗的 重要措施。
累计发生率 (%) 累计发生率 (%)
TIMI 出血事件患者总数
100
三联治疗组
90
双联治疗组
80
70
60
50
44.4%
40
30
20
19.4%
10
HR: 0.36; 95% CI: 0.26‒0.50; P<0.0001
0
0 30 60 90 120 180
270
365
存在风险的患者数
时间 (天)
三联治疗
ACS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血栓?
2020/4/23
14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Risk factor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V dysfunction Hypertension Age >75 Diabetes mellitus Stroke/TIA/thrombo-embolism Vascular diseasea Age 65–74 Sex category (i.e. female sex) Maximum score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选择ppt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选择ppt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选择ppt课件•冠心病与房颤概述•抗凝治疗原则与策略•常用抗凝药物介绍及比较•合并其他心血管问题时的抗凝选择目录•出血风险评估与监测方法探讨•总结与展望冠心病与房颤概述冠心病定义及流行病学冠心病定义流行病学房颤定义及流行病学房颤定义流行病学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

两者关联性及危害关联性危害抗凝治疗原则与策略抗凝治疗目的和意义预防血栓形成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减少血液凝固,从而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栓塞事件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抗凝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不同类型患者抗凝策略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瓣膜性房颤患者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出血风险评估处理方法常用抗凝药物介绍及比较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华法林治疗窗窄,需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保抗凝效果在目标范围内。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合用时应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优缺点分析优点抗凝效果确切: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达到抗凝目的,对于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具有显著效果。

治疗窗窄出血风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优缺点分析优点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NOACs具有稳定的抗凝效果,无需像华法林那样频繁监测凝血功能。

NOACs与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患者用药更为方便。

降低颅内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比,NOACs可降低颅内出血风险。

较少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VS价格较高缺乏特异性拮抗剂其他辅助药物在抗凝治疗中作用抗血小板药物01调脂药物02控制心室率药物03合并其他心血管问题时的抗凝选择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抗凝策略调整合并心力衰竭时抗凝策略调整0102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创伤等)抗凝处理建议对于需要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应在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凝药物。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选择 PPT【48页】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选择 PPT【48页】
有效性终点
安全性终点
是否需要双联或三联治疗?WOEST试验
*
*
*
中等规模、开放性WOEST研究(N=573)对三联治疗(VKA+氯吡格雷+ASA)与双联治疗(VKA+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终点进行了比较 在WOEST研究中, 69%的患者有房颤,包括置入人工瓣膜的患者
23% CV死亡
13.7%
30.6%
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比例
N=831
N=219
阵发性房颤(12.2%,N=128)
持续性房颤(4.2%,N=44)
永久性房颤(4.5%,N=47)
房颤与冠心病互为风险因素
房颤
冠心病
风险因素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并发冠心病
最常见的血栓性疾病房颤潜在风险因素
David D. McManus, et al. Am J Med. 2012 November ; 125(11): 1076–1084Naess IA, et al. J Thromb Haemost . 2007;5(4):692-699.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凝选择
目录
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策略NOAC在房颤患者行PCI术的前瞻性研究NOAC在冠脉领域的探索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房颤患者并发冠心病比例高
Stefan Kralev. et al. PLoS ONE 6(9): e24964.Zhang H. et al. Intern Med J. 2014 Aug;44(8):742-8
氯吡格雷75mg/d
2016ESC房颤指南推荐
推荐
类别
等级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有卒中风险的AF患者,择期支架植入术后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口服抗凝药物三联治疗1个月,以预防复发冠脉和脑缺血事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PPT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PPT课件
危险积分 (分) Prior stroke or TIA Age >75 years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Heart failure High risk Moderate risk Low risk 2 (should be 3) 1 1 1 1 4–6 2–3 0–1 发生率 (%)* 10 28 65 18 32 9 40 51
ACTIVE-W n=6,706
100%
Connolly S et al. Lancet 2019;367:190312
50%
0
–50%
(ACTIVE--A)
C u m u la tiv e H a z a r d R a te s
0.4
H R =0.89 (0.81-0.98) p=0.014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杨新春
一、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危害--死亡率增加
Odds Ratio for Death
1.2-1.8
70%
Percent of subject died in follow-up men 50% 30%
1.5-2.2
男性死亡率增加1.9 倍 女性死亡率增加1.5 倍
• 抗凝治疗中ICH的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Hart RG et al. Stroke 2019;36:1588–93
发生ICH 的危险因素 ---无论是否抗凝
已肯定的因素
• 抗凝的强度 • 年龄 >75 岁 • 高血压 (收缩压 >160 mm Hg) • 脑血管疾病
可能因素
• 与 aspirin 合用 • 脑血管淀粉样病 • 吸烟和饮酒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PPT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PPT课件

284例纳入 ITT分析
无治疗史患者给予320mg负荷剂量;
•主要终点为PCI后1年内的出血华法发林生(率IN,R 2次.0)要复合终点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
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支架内血栓。
•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365天,双联治疗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58天,三联治疗组
De为wil3d5e1W天J et al, Lancet 2013;381:1107–1115
284例接受双联治疗
氯吡格雷预治疗5天, PCI前24小时负荷剂量300mg,或4小时前600mg;
华法林(INR 2.0)
279例纳入 ITT分析
严重冠脉疾病需行PCI 18-80岁
289例接受三联治疗
氯吡格雷预治疗5天, PCI前24小时负荷剂量300mg,或4小时前600mg;
阿司匹林80-100mg,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 抗凝治疗策略
徐州市中心医院 韩冰
2018.9.9 扬州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流行病学
Publication
Result
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14%-32%
Zoni-Berisso M, et al. Clin Epidemiol. 2014; 16: 213-220
Akao M, et al. J Cardiol. 2013; 61: 260-266
STEMI和NSTE-ACS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7.5%
Rathore SS, et al. Circulation. 2000; 101(9): 969-974
≥6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22.1%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流行病学
GARFIELD AF 研究 房颤伴发冠心病的患者比例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PPT课件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PPT课件

Scors 1 1 2 1 2 1 1 1 9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Risk category
One ‘major’ risk factor or >2 ‘clinically relevant non-major’ risk factors One ‘clinically relevant non-major’ risk factor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Risk factor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V dysfunction Hypertension Age >75 Diabetes mellitus Stroke/TIA/thrombo-embolism Vascular diseasea Age 65–74 Sex category (i.e. female sex) Maximum score
低危者,无需VKA治疗,择期PCI依支架术常规抗凝方案
VKA抗凝任何阶段均需密切监测INR及出血倾向
药物保守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三联 3-6个月 出血风险低者进一步延长时间 加用PPI 后VKA+阿司匹林/波立维至12个月 后VKA终生
急性冠脉综合征
服用抗凝剂量华法林的NSTEMI拟行PCI者
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假设需要CABG,建议术前 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桥连治疗。
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最正确时机目前研究较少,建议CABG 前听华法林至少7天,氯吡格雷5天,阿司匹林依血栓及出 血风险而定。
紧急CABG 新鲜冰冻血浆及维生素
冠心病伴心衰
冠心病心肌梗死、LVEF<40%的房颤患者属卒中高危人群, 口服VKA单药长期抗凝。

2024年度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选择ppt课件

2024年度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选择ppt课件
多学科协作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 科协作,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神经内科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为患 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25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3/24
26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2024/3/24
抗凝治疗并发症风险
01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时,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从而阻止凝血过程。
适应症
适用于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短 期抗凝治疗,如围手术期或紧急
复律治疗。
注意事项
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 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
松和自发性骨折等风险。
2024/3/24
13
04
不同类型患者抗凝治疗选择策 略
Chapter
2024/3/24
14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完善
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和基因特征,制定 个体化抗凝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2024/3/24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药学等 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综 合性的诊疗服务。
智能化医疗技术的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实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精准诊断 和治疗方案优化。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推 荐使用NOACs进行抗凝治疗。对 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需 综合考虑使用NOACs或华法林进 行抗凝治疗。
2024/3/24
17
05
合并其他疾病时抗凝治疗调整 方案
Chapter
2024/3/24
18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调整方案

冠心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PPT课件

冠心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PPT课件
REPORTING
抗凝治疗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 ,减少血液凝固,从而防 止血栓形成,降低栓塞风 险。
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 集性,改善血液流变性, 减少心脏负荷。
缓解症状
减轻患者胸闷、心悸等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抗凝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01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需定期监测凝
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 示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学 习兴趣和效果。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 解。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 生活作息和饮食计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 的重要性,提高患者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教授患者自我监测病 情的方法和技巧,如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 等。
血功能并调整剂量。
02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
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通过直接抑制凝血因子活性或抑制凝血酶
生成,发挥抗凝作用。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方便。
03
肝素类药物
通过激活抗凝血酶,加速凝血因子灭活,发挥抗凝作用。需静脉给药,
多用于急性期治疗。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
个体化治疗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 措施,如局部压迫、使用止血药物等。
评估出血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 估出血严重程度。
监测凝血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止再次出血。
其他并发症防范策略
预防血栓形成
在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措 施预防血栓形成,如使用抗血小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pptx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pptx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 学特点
阐述了房颤和冠心病的共病率、危险因素及相互影响。
抗栓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了抗栓治疗在预防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抗栓治疗策略及挑战
详细介绍了现有抗栓药物及其治疗方案,同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 挑战和困境。
新型抗栓药物研发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介绍了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等,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药代动 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前景。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冠心病抗栓治疗, 房颤患者需谨慎使用。
非药物抗栓手段介绍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介入手术封堵左心耳,减少血栓 来源。
射频消融术
通过消融房颤触发灶和维持机制,恢 复窦性心律,降低栓塞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评估患者病情和栓塞风险
根据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 评估患者栓塞和出血风险。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冠心病治疗中地位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适应症
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 症状,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介入手术类型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可根据患者具体病 情选择。
介入手术与药物治疗结合
介入手术后,患者仍需坚持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 物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射频消融技术在房颤治疗中价值
射频消融原理
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消融引起房颤的异常电路,恢复心脏正 常电生理机制。
射频消融适应症
对于药物难治性房颤或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可 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技术进展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
入院心电图()
入院心电图()
入院诊断
胸痹心痛病 痰瘀互结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高血压病型糖尿病脑梗塞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院诊断胸痹心痛病
入院治疗方案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卡波糖 单硝酸异山梨酯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 , . . ; : 房
房颤合并冠心病危害
房颤合并的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和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增加房颤是冠心病患者住院死亡率、天死亡率、年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增加房颤是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整药物治疗停阿司匹林
随访
患者应用华法林后 波动大,经调整药物及饮食治疗等后仍不佳,患者要求停用华法林下一步治疗方案?
随访患者应用华法林后 波动大,经调整药物及饮食治疗等后仍不佳
应用局限性是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
华法林治疗的局限性治疗窗狭窄药代动力学多样性药物间相互作用
中国房颤住院病例()
, . . ; :
研究显示:三联治疗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但血栓事件也未
研究的结论
)接受口服抗凝的患者,氯吡格雷口服抗凝治疗比氯吡格雷口服抗凝明显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虽然研究规模不大,但未见到扣除阿司匹林会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 . . ; :
研究的结论)接受口服抗凝的患者,氯吡格雷口服抗凝治疗比氯吡格
首发缺血性卒中或患者*()
*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
已知且适宜抗凝的患者中:
非瓣膜性房颤;短暂性脑缺血

2024年度精品课件教案PPT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

2024年度精品课件教案PPT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
精品课件教案PPT冠心病合并 房颤患者的抗凝
2024/3/24
1

CONTENCT

2024/3/24
• 冠心病与房颤概述 • 抗凝治疗原则与策略 •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 合并其他心血管问题处理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2
01
冠心病与房颤概述
2024/3/24
3
冠心病定义及流行病学
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如局部压迫、使用止血药物等。
2024/3/24
评估出血风险
根据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综合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调整 抗凝治疗方案,以降低出血风险。
21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和干预手段
2024/3/24
7
02
抗凝治疗原则与策略
2024/3/24
8
抗凝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常用抗凝药物
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药物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合成或活性,阻止血液凝固过程 。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经济能力、用药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
2024/3/24
9
抗凝治疗时机与疗程
80%
治疗时机
使用方法
口服,每日一次,剂量需根据INR调整
注意事项
需定期监测INR,避免出血风险;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注意调整剂量或 避免同时使用;饮食也可能影响华法林效果,需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
2024/3/24
1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优缺点比较
2024/3/24
优点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Ppt完整版PPT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Ppt完整版PPT
2
糖尿病(D)
1
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S) 2
血管性疾病(V)
1
年龄65~74岁(A)
1
性别(女性)(Sc)
1
最高评分9 血管性疾病指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主动脉斑块形成等
分数 ≥2分 1分
0分
治疗策略
需服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
口服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均可,优先 推荐华法林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Ppt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 :超过60%的房颤患者伴发冠心病( 房颤指南) • 我国:32.4%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garfield研究)
房颤 冠心病
血栓类型 红血栓(静脉) 白血栓(动脉)
治疗策略 抗凝 抗血小板+抗凝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应双管齐下,但同时也会增加 出血风险。目前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中高危房颤患者 应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中高危房颤患者治疗的基石。
感谢观看
➤ 双联治疗,尤其是三联治疗,应权衡冠脉缺血事件和出血风险,尽量缩短治疗时间(IIa,B)
A4%HA的/A房C颤C/患H双R者S合心联并房冠颤抗心动病管栓(理g指a治r南fiel疗d研究是) 合理的,可不加用阿司匹林(IIb,B)
❖ 法国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CORONOR研究评估了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后及预测因
AF合并CHD抗栓策略
❖ 70%-80%的房颤患者有指征长期服用抗凝药,其中有 20-60%患者合并冠心病;
❖ 支架置入后会导致两个主要不良后果——支架内再狭窄 和支架内血栓,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 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则需要加双抗治疗;
❖ 口服双抗预防卒中的效果明显弱于口服抗凝药物;

2024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ppt课件

2024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ppt课件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ppt课件contents •房颤与冠心病概述•抗栓治疗原则与策略•常用抗栓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随访监测与效果评价•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目录房颤与冠心病概述房颤定义及分类房颤定义房颤分类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

心肌缺血与缺氧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

心肌坏死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即发生心肌梗死。

冠心病发病机制两者合并时临床表现与风险临床表现风险增加诊断方法及评估指标诊断方法房颤可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冠心病可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显像等方法进行诊断。

评估指标房颤的评估指标包括心室率、心脏节律、心功能等;冠心病的评估指标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缺血范围、心肌损伤程度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抗栓治疗原则与策略预防血栓形成缓解症状改善预后030201抗栓治疗目标设定药物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药物选择原则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常用抗栓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华法林类药物特点及应用指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抗栓治疗中应用广泛,但需注意其起效慢、治疗窗窄、易受食物和药物影响等特点。

应用华法林时,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以确保抗凝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理想药物。
ACS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服用华法林的NSTEMI拟行PCI者:
围手术期首选华法林持续抗凝方案; 首选桡动脉途径; 首选BMS尽量避免DES; 术后建议三联抗凝6个月,出血风险极低者尽量延长三联抗凝疗程; 后以VKA+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术后12个月; 后VKA单药抗凝终生(2.0-3.0)。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药物保守治疗者:既往V+S栓塞未降低、 出血显著增加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拟择期行PCI者:
ACS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药物保守治疗:
三联 3-6个月 出血风险低者进一步延长时间 加用PPI 后VKA+阿司匹林/波立维至12个月 后VKA终生 2.0-3.0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抗栓策略PPT课件
前言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 率占总人口的1%-2%,预计2050年,全球的 房颤患者总数将增加2.5倍。
前言
中国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 房颤患病率为0.77% 男性0.9%,女性0.7% 随年龄增加,>80岁者7.5%。
血栓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是最常见的 表现类型。除孤立性房颤或有禁忌症外,所有房颤患者均应 进行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
冠心病抗凝抗栓+房颤抗凝抗栓----血风险增加
如何平衡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出血和 血栓风险,取得最大获益的同时,将 出血风险降至最低是制定冠心病合并
房颤抗凝治疗方案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键。
出血 血栓
风险评估
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非瓣膜病) CHA2DS2-VASc
出血风险评估 HAS-BLED
冠心病+房颤+卒中,高危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
新型抗凝药物(NOAC)
华法林治疗窗窄,其代谢易受到食物、药物、酒精等 影响,即使同一患者不同时间INR波动较大。应用初 始每周监测INR,稳定后每月监测一次(患者依从性很差)

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包括两大类:直接凝血酶(凝血 因子IIa)抑制剂(如:达比加群)和高选择性口服 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ACS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服用华法林的STEMI拟行PCI者:
术前常规负荷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首选桡动脉途径; 术中普通肝素减量(APTT 250-300S); 冠脉血栓负荷重者首选血栓抽吸,其次考虑连用GPIs; 低危者,无需口服抗凝药物,遵从ACS常规抗凝。
冠心病+房颤+卒中,高危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
群(凝血酶凝血时间TCT、aPTT);利伐沙班、阿哌 沙班(凝血酶原时间PT、抗Xa因子活性测定)
小结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抗凝及抗栓治疗 时应充分平衡血栓和出血的风险、给与个体化治疗;
遵循指南、规范治疗是平衡患者血栓和出血的关键; 对出血风险高危患者一定要严密监测凝血指标 新型抗凝药物安全性更好、依从性更佳,可能成为冠
2012年ESC、2014年AHA/ACC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
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
0-2分为出血低风险患者,≥3 分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方案选择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房颤; PCI围手术期合并房颤。
RE-LY、ROCKET-AF、ARISTOTLE等大型临床研究已表 明NOAC预防卒中作用不劣于或优于华法林,且更安全 、方便、耐受性好,严重出血(主要是颅内出血)风 险更低。
新型抗凝药物(NOAC)
新型OAC临床经验有限,必须严格指南推荐适应症, 并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评估肾功能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新型OAC更好 VKA与新型OAC之间转换需要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鉴于新型OAC半衰期短,患者用药依从性特别重要 目前尚无特异性方法监测新型OAC抗凝效果:达比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