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简略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的艺术特点。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20f4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
的艺术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包括白瓷、青花、釉里红、官窑和元素窑。
一、白瓷:白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其特点是胎体细腻,釉质温润,釉面微灰或无釉,色泽晶莹剔透,表面光洁无瑕,凝重厚重,古朴典雅,浑然天成。
二、青花:青花是宋代瓷器中最有名气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釉色淡绿而不淡,烧制时把蓝色釉料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以衬托出画花的生动活泼,使之具有青色的神采,令人难忘。
三、釉里红:釉里红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且呈现出淡红色。
它采用紫红色釉料,在白胎上施展技巧,把釉料整体涂抹在白胎上,形成淡紫红色的釉面,使作品具有古朴、淡雅的风格。
四、官窑:官窑是宋代官府专门烧制瓷器的窑口,它的特点是胎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色泽温润,釉色淡而不淡,烧制时釉料统一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处理精细,烧制精致,它的细腻、淡雅的风格使官府的器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元素窑:元素窑是宋代烧制青瓷的窑口,它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釉色淡而不淡,烧制时釉料统一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处理精细,烧制精致,有一种自然的风格,以及独特的现代感。
详述南宋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定窑、官窑和哥窑
![详述南宋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定窑、官窑和哥窑](https://img.taocdn.com/s3/m/778793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0.png)
详述南宋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定窑、官窑和哥窑中国是瓷器的故乡,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原始瓷器,而到宋代时期,瓷器发展到了最繁荣阶段,这个时候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
除了各种流派的名瓷名窑以外,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
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
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
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
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
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
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
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
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
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
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
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
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9957ab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1.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中国书法、篆刻、绘画并称“东方艺术”,享有极高的声誉。
从总体上看,它也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宋代则是中国陶瓷业最繁荣的朝代,北宋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及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越窑、建窑、吉州窑等共同构成了宋代陶瓷艺术的主流。
它们兴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前后达一千余年,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北宋时期是我国陶瓷业最繁荣的时期,官窑是皇室专用瓷器。
“汝窑为魁”,“汝窑为魁”的说法有很多,但真正对汝窑有科学的理解,还是从现在的标准来讲比较恰当,“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这是专家的鉴定结论。
所以,它虽不如青瓷那样晶莹剔透,但另有一种古朴高雅之美;所以,它又被称为“雨过天晴云破处”。
汝窑传世品仅见三件,除日本有一件外,英国博物馆、印度博物馆各藏有一件,国内目前尚未发现。
北宋时期是我国陶瓷业最繁荣的时期,不仅官窑、民窑竞相烧制,而且还出现了专为宫廷烧造的“官窑”。
宫窑就设立在汴京,其规模和工艺都堪与汝、官、哥窑媲美。
所谓“官窑”,就是朝廷直接经营的官办瓷窑。
北宋晚期是官窑的鼎盛时期,有许多遗迹证明。
曾在开封郊区的一次战争中,出土了一批官窑瓷器,这些官窑瓷器由于未经后人动手,其烧制技术保留得非常完整,十分珍贵。
在《格古要论》中记载,官窑中有油滴碗,当时还没有发现过这种油滴碗,即使到了南宋,也没有再生产过。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这种油滴碗确实存在。
但是油滴的颜色却不是纯白的,其中有很深的紫色,所以有人认为,官窑不可能生产出纯白色的瓷器。
南宋时期是我国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景德镇设立御窑,各地名窑荟萃,形成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局面。
这时的窑场增加到十七处,其中有五处产品为贡品。
宋室南迁之后,景德镇的瓷业又进入一个新阶段,有许多新的窑场相继出现,包括五大名窑、耀州窑等。
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847b5621647d27284b7351fc.png)
五大名窑一、官窑紫口铁足话官窑宋徽宗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的御用瓷器,称为官窑,所制器物,有鼎、有炉、瓶、觚(饮酒器)等仿古铜器器形,另有陶瓷文具用品如笔筒、水滴、印泥盒等,均属佳品。
图:冰裂纹小茶壶官窑的特色是土质细腻,胎釉俱薄如纸。
色有月白、粉白、粉青、大绿、油质等,当时最受重视为月白,粉青次之。
开片,以冰裂纹为上品,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
其中器面有釉斑的。
以鳝血为上,黑纹次之。
可见北宋官窑的制作水准极高。
因金的入侵,汴京破灭,官窑随着北宋消失。
康王高宗在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宋高宗奠都后,即命邵成章在杭州凤凰山,仿官窑旧朱,建窑烧瓷,称为「内窑」,即是南宋官窑。
内窑比北宋官窑更成熟更精致,釉色以粉色为主,晶莹澄澈,足以比美青瓷,所用瓷土坯,略带亦色,所以露胎处烧成后颜色如铁,烧制时,器口向上釉下,口上的釉极薄,赤土隐隐透出,所以当时称「紫口铁足」。
两京官窑,因温度控制不善,釉中的铁质,氧化不均而产生窑变,呈现出紫红或褐色的斑点,古代民智末开,将窑变瓷器视为鬼怪作崇,不予保留,故迄今窑变传器不多。
故宫这一季展示了宋代文物特展,精品尽出,其中有粉青水仙四方盘号称故宫之宝,另有冰裂荷花器皿也极精美,展期至六月三十日,盼同仁都能拨空参观。
二、汝窑我国青瓷器从魏晋有瓷器以来,就是主要产品。
它釉中所含氧化铁是经过还原焰烧成的(氧化焰与还原焰是烧结过程中的空气控制,让空气氧完全燃烧称氧化,注入新空气称还原)。
若是烧得太过,就会呈现深众绿色,若烧的不过,就呈灰青色,所以氧化与还原是青瓷制造历史上两大技术。
到了宋代,这项技术被充份掌握,它是陶瓷发展史的重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河南窑瓷器,河南生产青瓷的窑址,遍及临汝四乡,而以临汝县为集散地,宋代并在此设汝州窑务以抽税捐。
汝窑青瓷贵重当代,士大士尤其喜欢视为珍品。
有印花、刻花、素面三种,以素面为贵,釉色有天青、粉青、鸭蛋青、虾青、茶青等不同。
纹片有牛毛黄纹,细碎冰裂纹、蟹爪纹等,釉中气泡比官窑稍大,有如满天星斗,清澈度在宋代诸中,堪称第一。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584a5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1.png)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一、两宋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此时期可以划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二、名窑名窑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内制作的陶瓷窑口和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
在宋代,有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定窑。
三、汝窑1. 名词解释汝窑是宋代最有名的窑口之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一带。
汝窑以其青瓷和白釉瓷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窑口之一。
汝窑在宋代北方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制作素雅的青瓷和白瓷为特点。
2. 示例汝窑青瓷:以清新自然的釉色和细腻的施釉技巧著称,器物形态多样,包括如碗、盘、壶、罐等。
例如,汝窑青瓷碗,釉面光滑如玉,胎体洁白,非常精美,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1. 名词解释官窑是指北宋皇室和官府主办的窑口,主要生产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的瓷器。
官窑被视为宋代陶瓷的高峰之一,很多产品在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 示例官窑瓷器:官窑所制的瓷器,品质精良,工艺复杂,装饰华丽,常常以瓷器刻花为特点。
例如,官窑刻花瓷碗,碗体纤薄,胎体洁白,以莲瓣和卷草纹为主题的刻花装饰精美,充分展示了宋代官窑的工艺水平。
五、钧窑1. 名词解释钧窑是指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一带的窑口,以制作釉色浓艳的青瓷闻名于世。
钧窑的青瓷釉色独特,常常呈现出深蓝色、天蓝色和淡黄色等多种色彩,钧窑的工艺水平非常高。
2. 示例钧窑青瓷盘:钧窑制作的青瓷盘,釉色浓郁,常呈现出深蓝色或天蓝色,表面平整光滑,釉面如镜,十分精美。
例如,钧窑青瓷盘上绘有山水图案,画风清新,色彩协调,给人以高雅的审美享受。
1. 名词解释哥窑是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一带的窑口,以制作白瓷闻名。
哥窑的白瓷制作工艺精细,非常著名。
哥窑的白瓷以其纯白、细腻、温润的质地而受到广泛赞誉。
2. 示例哥窑白瓷碗:哥窑制作的白瓷碗,胎体洁白,通透如玉,釉面细腻光滑,触感温润。
例如,哥窑白瓷碗的碗身曲线优美,通常以窄腰和宽口设计,整体显得非常雅致。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d134ac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a.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天青釉莲花碗,北宋时烧制,现已失传。
这件瓷器主要装饰有莲花纹,通体满釉,碗口以下有5道细开片,口沿稍残,底足略残,应为民间用瓷。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盘、碗、碟、洗等多为残器。
因此,我们认为宋代瓷器应该是单色釉为主,无纹饰者极少,而且多为皇室用瓷。
只有汝窑在其产品中具备了“五色”,即天青、粉青、月白、天蓝、淡绿;而官窑也仅在天青一种釉色上达到了高度艺术化。
我国古代对于青瓷的称呼多样,如:青瓷、黑瓷、青白瓷、秘色瓷、哥釉等等。
汝窑、官窑、哥窑都属青瓷系统,但因为宋代“汝、官、哥、钧”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将汝、官、哥、钧并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但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应该是指宋代官办和民办两大瓷窑系统,即所谓的“汝、官、哥、钧、定”,而钧窑则不在其内。
我国古代,通常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称之为“国粹”。
可以说,宋代的瓷器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其造型来说,不但大量烧制酒具,还广泛烧制各式日用品,不仅如此,宋瓷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比如:将梅瓶改变成执壶,在瓶身加以点缀,使得宋代的梅瓶更加别具一格;又比如:杯托的设计也突破了唐朝的传统,发展为杯形托,别致美观;再比如:在饮食器皿中的创新更加值得一提,宋代出现了成套的茶具,如:茶碾、茶罗、茶匙、茶瓶、茶盏等。
哥窑青瓷在我国南方是较为少见的,仅在广东地区有所发现。
它仿造前代名窑中的产品,既追求它的形式,又追求它的质感,更追求器物表现出的意境,甚至还会在花果、瓜果之类上面做一些文章。
除了哥窑外,北宋另一著名青瓷窑——汝窑也是非常精美。
汝窑的胎体薄,而且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大的器物上厚下薄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汝窑瓷器都是经过二次烧制而成的。
由于汝窑每一次出土的文物都只有几件或十几件,在宋代文献中也很难查到相关的记载,因此对汝窑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考古学的阶段。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64ee2d56f242336c1eb95eee.png)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为祖国的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官窑官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是由官府置窑烧造瓷器而得名,宋代有北宋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浙江杭州官窑之别,一般指南宋官窑器。
南宋官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越窑青瓷茶具的优良传统,结合宋代艺术饮茶风行的现状,产品由原来的薄釉青瓷发展成为厚釉青瓷。
在装饰上创造性地运用“开片”、“紫口铁足”等艺术手段,独创了碎纹艺术釉。
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
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
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以粉青为上,浑厚滋润,如玉似冰。
其釉面上布满纹片,这种釉面裂纹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却成为别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因而名噪一时。
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片次之。
这种瓷器的底足部为铁褐色,口部隐呈紫色,称为“紫口铁足”。
典型的官窑器,坯体的厚度仅为釉层的三分之一左右,坯薄釉厚。
釉层中还攒聚着的重要特征之一。
官窑器物除了碗、盘、瓶、洗、沪外,仿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者甚多,这是受北宋徽宗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
这类仿古器物是宫廷的陈设和观赏品。
由于修内司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有的古陶瓷学家认为,传世哥窑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产品,这一论断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定窑定窑是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
始于唐朝晚期,终烧于元。
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褐釉。
首创覆烧法。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于下白。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e5aeae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e.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北宋时期,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宝丰清凉寺窑、鲁山段店窑,以及禹县的钧台窑、鹤壁集窑一带,相继建起了几座规模宏大的官窑、汝窑和钧窑,烧制出了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瓷的青瓷和影青瓷。
由于这三种瓷器都有不少开片,所以又将它们合称为“开片三杰”。
当然,真正最好的汝窑瓷器应当数宫中陈设之物,因此,在汝州城内东关老街上的天青釉汝窑瓷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那么,宫中用瓷为何自定窑瓷起就使用龙泉瓷器?原来,古代皇家自己烧造瓷器时,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而是将全国各地烧制瓷器的优质原料收罗到京城,再请当时技术最好的工匠精心加工,烧制出宫廷专用的瓷器。
因此,宫廷用瓷也就主要使用其他地区生产的瓷器原料。
但后来的宋朝皇帝,却将定窑瓷器的使用传统保持下来,以至成为日后判断定窑瓷器是否为宫廷用瓷的重要依据。
因此,如果你手里拥有一件定窑瓷器,别人很难分辨其真伪。
1、宋徽宗赵佶,号“道君皇帝”,人称“宋徽宗”。
在位时广搜天下奇花异石,用船载入宫内,在宫内或御花园中种植,称“花石纲”。
在位30年,国势颓废,民不聊生。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在书画、诗词、音律、烹饪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也善长花鸟画,精于鉴赏古玩,所以能收集到天下名贵的奇花异石,以供其玩赏。
传说他曾乘船到海外寻找奇珍异石,搜集了许多花石,并为它们写了许多赞美诗。
他还亲自培养盆景,并让太监在皇宫的庭院中种植花卉树木。
后人因此把宋徽宗称为“花石纲之主”,在《宣和遗事》中记述:“ (宋徽宗)末年,天下所贡奇花异石,珍禽怪兽,无远不至。
”这些珍贵的花石不仅是供皇帝观赏的,还作为祝寿礼品献给皇帝。
据说,宋徽宗在这一方面投入的资财占全国军费的三分之一。
他还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这种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后世很多仿照他的字体写成的书法作品很受追捧。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ed13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b.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一、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
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天青釉色而闻名,釉面光泽温润,犹如玉一般。
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规整、优美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瓶等。
在工艺方面,汝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细,线条流畅,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官窑官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设立的官办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窑瓷器以釉色纯净、胎质细腻而著称,常见的釉色有天青、粉青、月白等。
官窑瓷器的造型以古朴、凝重、庄重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瓶、炉、尊等。
在工艺方面,官窑瓷器的制作非常严格,追求完美的品质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哥窑哥窑是指南宋时期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开片纹而闻名,这种开片纹呈金黄色或黑色,线条自然美观。
哥窑瓷器的釉色有灰白、米白、粉青等多种颜色,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瓶等。
在工艺方面,哥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湛,开片纹理自然美观,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钧窑钧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河南省禹州市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瓷器以其釉色丰富多彩而著名,有月白、天蓝、海棠红、茄皮紫等多种颜色,釉色变换多端,非常美丽。
钧窑瓷器的造型以端庄、秀丽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花盆、盘、碗等。
在工艺方面,钧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独特,采用多次施釉和烧制技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定窑定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河北省曲阳县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瓷器以其洁白如玉的釉色和精湛的刻花工艺而闻名。
定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釉面光泽温润。
在工艺方面,定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细,刻花工艺非常精湛,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58c8d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3.png)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其中五大名窑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的代表。
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定窑、钧窑和哥窑。
1. 汝窑:汝窑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宋代最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汝窑的特点是采用青灰色胎土,釉面厚重而沉稳,釉色分为青、白、紫、黑等。
汝窑的器型以瓶、罐、盘、碗等为主,造型古朴大气,给人以深沉内敛的感觉。
2. 官窑:官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唐代最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官窑的特点是釉色丰富、变化多样,有天蓝、海蓝、葱绿、绛红、紫色等。
官窑的器型以瓶、罐、盘、碗、花器等为主,造型精美细腻,以官窑白釉为底的“定窑白”被誉为瓷器中的“白玉”。
3. 定窑:定窑位于河北省唐县,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的特点是以白色、青色和黑色为主色调,釉面洁白润泽,具有一定的透明感。
定窑的器型以瓶、罐、盘、碗等为主,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极具时代特色。
4. 钧窑:钧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是元代最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钧窑的特点是釉色温润,变化丰富,有天蓝、青绿、鹅黄、紫色等。
钧窑的器型以瓶、罐、盘、碗等为主,造型精美,釉面有一定的流淌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5. 哥窑:哥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明代最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哥窑的特点是釉色艳丽,变化多端,有鲜红、翡翠绿、紫罗兰、黄色等。
哥窑的器型以瓶、罐、盘、碗等为主,造型灵动秀美,给人
以柔和雅致的感觉。
总体来说,五大名窑各有特点,但它们都以精湛的工艺、细腻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所称赞。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的珍品。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1ff976e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f.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是指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和定窑。
钧窑,因窑变时釉色为红、紫二色,故名“钧”。
其釉色为一绝,浓淡兼备,有似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县,宋代属钧州,故名。
始于唐,盛于北宋,金元明清仍有制作,以元代品质最好,其中以宋代八卦纹片称绝。
汝窑,宋代属汝州,故名。
因临近汝河而得名。
它创烧于北宋晚期,是继定窑之后,北方地区的另一个著名瓷场。
官窑,宋代属官府所设之窑,又称“修内司官窑”。
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故名。
创烧于隋,兴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早期以烧青瓷为主,宋代创覆烧法,盘、碗、瓶、洗等各式器皿无所不备,其中的茶叶末釉色调清亮而美如碧玉,为宫廷垄断,多作为供器。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因此地盛产汝瓷而得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胎呈灰色,深灰色,俗称香灰胎,釉为天青色,多数为豆绿色,釉面滋润细腻,有明显酥油感觉。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盘、碗、洗、尊等为主。
主要用于装饰,还有为数不少的陈设品和日用品。
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宋时属定州,故名。
唐代已烧制白瓷,至宋代更有进步,胎薄质细,釉色润泽,白中略带粉红,有的器物上还印有“枢府”字样。
除烧白瓷外,还大量生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官窑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宋代属官府设立的专烧贡瓷的窑场。
前人记载定窑“底有纹章,悉不施釉,足卷而釉露,紫口铁足”,是判断定窑是否为官窑的重要依据。
目前发现的南宋官窑瓷器有碗、盘、洗、盆、壶、瓶等器物,造型典雅秀美,胎薄釉润,质如碧玉,釉色青翠华滋,足底有粉状支钉痕,是南宋修内司官窑器的典型特征。
南宋官窑胎体较薄,釉层较厚,釉色滋润柔和,如同美玉。
釉面上常有少量泪痕,称为“蟹爪纹”。
修内司官窑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珍品,其工艺技术水平很高,与北宋官窑器相比,在胎质、釉色、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哥窑是产于江西省修水县的一个瓷窑,有人也把它叫做“章窑”,又叫“龙泉窑”,是继北宋官窑后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https://img.taocdn.com/s3/m/13ba521852d380eb62946ddf.png)
汝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汝窑英文名称:Ru kiln定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级学科);陶瓷(三级学科);传统陶瓷(四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北京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目录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编辑本段概述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器具(2张)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简述宋瓷五大名窑的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
![简述宋瓷五大名窑的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3b5f4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f.png)
简述宋瓷五大名窑的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
宋瓷五大名窑是中国宋代时期最具代表性和最为著名的五大瓷窑,分别为汝窑、官窑、钧窑、定窑和哥窑。
它们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如下:1. 汝窑:汝窑以其宏伟壮丽的青瓷而著称,采用高温的烧制技术,呈现出墨绿色的釉面。
汝窑的特点是胎体坚实,釉色莹润,器型优美,简洁朴实,造型大胆,装饰简约典雅。
代表作品有官窑的青瓷盖罐、花瓶等。
2. 官窑:官窑是宋代官方瓷窑,因得到官府的保护而得名。
官窑采用精细的瓷土和特殊的釉料,烧制出细腻的瓷器。
它的特点是釉色鲜亮,釉面光洁如玉,装饰丰富多样,以粉彩、青花等技法为主。
代表作品有汝窑的刻花盖罐、青瓷盘等。
3. 钧窑:钧窑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著名,釉色多变,如蓝紫色、紫红色等。
钧窑的特点是器形端庄雅致,釉底均匀渗透,釉色温润丰富。
代表作品有青瓷碗、瓶等。
4. 定窑:定窑是以白瓷而著称,以其纯净白皙的釉面和纤细的胎体而受到赞誉。
定窑的特点是胎体纤细、薄透,釉色洁白明亮,装饰简约精美。
代表作品有白瓷碗、盘等。
5. 哥窑:哥窑以其独特的斑点装饰而著名,釉面上覆盖着大小不一的斑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哥窑的特点是釉面晶莹剔透,斑点分布自然均匀,造型优美,装饰简单大方。
代表作品有斑点瓶、碗等。
这五大名窑在宋代的瓷器制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后来的瓷器制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艺术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宋代瓷器制作的高度技术和精湛工艺,展现了宋代瓷器的丰富多样性和创新精神。
这些窑口所生产的瓷器,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赏。
宋代五大官窑指的是哪五个
![宋代五大官窑指的是哪五个](https://img.taocdn.com/s3/m/ad53f10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2.png)
宋代五大官窑指的是哪五个古代五大官窑一般来说,指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它们的分别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古代五大官窑各自的特点分别如下:1、汝窑:为五大官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
汝窑的艺术特征是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
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
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
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传世代表作有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天青釉碗、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及汝窑粉青莲花式温碗等。
2、官窑: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建立,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
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官窑瓷器的艺术特征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传世代表作有官窑青釉弦纹瓶、官窑青釉直颈瓶、官窑青釉圆洗等。
3、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哥窑的艺术特征为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
“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5c031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c.png)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
在宋代,中国陶瓷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下面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介绍:
1. 青瓷窑:青瓷窑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制造出了许多著名的青瓷作品。
青瓷窑的特点是采用高温烧制技术,制作出颜色深浅相间、釉面光洁的青瓷器物。
它们以简约、素雅而闻名。
2. 官窑:官窑位于河南开封,在宋代时享有皇家供奉之地的特权。
官窑主要生产白瓷和官窑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精确的形状和纹饰,釉面晶莹剔透,被誉为“皇家瓷”。
3. 镇窑: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是宋代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窑场之一。
镇窑以制作瓷器而闻名,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青瓷、黑瓷、青花瓷等。
镇窑的瓷器注重线条流畅和华丽的装饰,被誉为“瓷器之乡”。
4. 汝窑:汝窑位于河南平顶山市,是宋代最重要的窑场之一。
汝窑以其独特的青灰釉和朴实的造型而著名。
它们的瓷器在形制上注重自然流畅,釉面质朴而典雅。
5. 高台窑:高台窑位于江西临川,以制作青绿釉陶瓷而闻名。
高台窑的瓷器具有独特的釉色和纹饰,通常采用浅底、高圈、薄胚的设计。
这些瓷器造型精美,釉色艳丽,技术水平相当高。
这些宋代五大名窑给中国陶瓷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历代瓷器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905c2a3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中国五大名窑中国五大名窑,又称宋代(北宋)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宋代建立的烧制瓷器的五大瓷窑。
它们是定窑、哥窑、官窑、钧窑和汝窑。
# 1.定窑- 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燕山村一带。
- 始于唐终于元。
以白瓷闻名,色泽洁白,不太透明。
也有黑、酱、绿釉体。
- 定窑遗址于1934年被北平大学教授叶麟趾先生发现,1941年日本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根据这一个线索,又对涧磁村进行了调查,证明涧磁村就是宋定窑白瓷的主要产地。
- 近几年来河北省投资近千万元对遗址进行保护,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定窑-白釉划花游鹅纹碗# 2.哥窑- 哥窑又名哥哥窑、琉田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之一,为宋代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龙泉也有瓷窑,叫弟窑。
-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有开片。
-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
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
- 哥窑瓷开片(裂纹),有冰裂、梅花片、墨纹、细碎纹等形状。
-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哥窑瓷“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
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
哥窑-米色釉黄贯耳壶# 3.官窑- 官窑广义是指朝廷开设的窑场,狭义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 宋朝官窑分做两个地方,一为北宋的汴京官窑,一为南宋南迁后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窑“杭州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
- 汴京官窑瓷器土脉细润、紫色,体薄,紫口铁足。
大观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大绿三色;政和以后的官窑瓷釉只青带粉红色,但是有不同浓淡。
- 宋朝迁都临安后,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
修内司郊坛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https://img.taocdn.com/s3/m/7e19685dc850ad02de8041ca.png)
清:珐琅彩
•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 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 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 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 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 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 份的高贵与荣华。
汝窑
•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 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 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 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 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 “汝窑为魁”之称。 • 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 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 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元代的鬼谷山下
• 鬼谷下山,原是出自《战国策》的一个历史故 事,又称“鬼谷出山”,这里的鬼谷下山是指 一件拍卖成交的中国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 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 卖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 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在2015年估价 达到了16亿元人民币。 •
哥窑
•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 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 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 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 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 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 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 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 眼。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为:钧窑 、汝 窑 、官窑、 定窑、 哥窑。中国五 大名窑是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 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 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 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 是陶器,是不同的种类,所以说, 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 瓷器时代的到来!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特点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fca7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1.png)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摘要:一、概述宋代五大名窑二、钧窑特点:釉色独特,五彩斑斓三、汝窑特点:釉色青翠,质地细腻四、官窑特点:端庄大气,皇家风范五、哥窑特点:釉色厚实,纹理清晰六、定窑特点:釉色洁白,工艺精湛七、总结:宋代五大名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正文: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宋代五大名窑堪称巅峰之作。
它们分别是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和定窑。
这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共同引领了我国瓷器工艺和审美潮流。
钧窑以其独特的釉色闻名于世。
其釉色丰富多样,五彩斑斓,色彩交融,变化万千。
钧窑瓷器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汝窑的瓷器以青翠的釉色和细腻的质地著称。
汝窑瓷器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精湛,堪称巧夺天工。
其器型多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端庄典雅,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官窑作为皇家专用窑,以端庄大气、皇家风范为特点。
官窑瓷器工艺精湛,器型规整,图案精美。
其釉色以青、白为主,展现出高贵、庄重的气质。
哥窑瓷器釉色厚实,纹理清晰。
哥窑的釉色多为青色,釉面伴有细腻的开片纹理,给人一种古朴、庄重之感。
哥窑瓷器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盘、碗等,皆为实用器。
定窑瓷器以洁白釉色和精湛工艺著称。
定窑瓷器多为白瓷,釉色洁白如玉,质地细腻。
其器型丰富多样,有瓶、罐、盘、碗等,尤以定窑白瓷盘最为著名。
定窑瓷器的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我国瓷器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总之,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各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它们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见证了我国瓷器工艺的繁荣与发展。
宋五大名窑
![宋五大名窑](https://img.taocdn.com/s3/m/706d51b4d0d233d4b04e6930.png)
汝瓷
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 镌刻在器物外底部: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汝瓷
汝窑莲花式温碗 宋 故宫博物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 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 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 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 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 为“蟹爪纹”.
烧成:通体施釉,底部用细钉支烧,
俗称芝麻钉.支钉数3 、 5 、 6
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
1986年底, 考古工作者 在与临汝相 邻的宝丰县 大营镇清凉 寺发现了汝 官窑窑址, 并出土了皇 宫使用的完 整瓷器10余 件。
色”
月白釉出戟尊 上海博物馆藏
钧花釉的发明,为中国陶瓷工 艺及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宋官钧瓷的特点
釉:乳光釉(釉中含有氧化亚锡、五氧化二磷),釉的着色剂
主要是铜、钴和铁元素,有冰裂纹。
器物:尊、炉、瓶、洗、花盆、盆托等陈设用瓷,底部刻有数字。
钧瓷胎重釉厚:钧瓷二次施釉,釉层很厚,在干燥或焙
烧初期发生干裂,在高温阶段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隙,烧成后,
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 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 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 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
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 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五大名窑简略
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竞争和工艺创新。
其中“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
而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以白釉釉下黑花器为代表的磁州窑系;以犀利潇洒刻花青瓷著名的耀州窑系;以翠绿莹润的梅子青为极致的龙泉窑系;以建窑为代表的黒釉产品;以浙江余姚的越窑为代表的越窑系产品;以及景德镇窑烧制的独特青白瓷。
汝窑瓷
汝窑创烧了印花青瓷,并且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
汝窑瓷器以釉色天青,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的“蟹爪纹”为世称赞。
官窑
分为南宋官窑和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器物大多素面无纹,烧制工艺极为精致,以釉色取胜,追求青翠如云的呈色,滋润失透。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记述:官窑器。
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
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
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
南宋官窑其胎土呈黑灰以至黑褐色,胎较薄,釉层较厚。
有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调。
虽然极为讲究造型与胎釉,但也采用一些纹饰对瓷器点缀。
哥窑
瓷器釉面开片重叠犹如冰裂或碎片,犹以黑色裂纹间交织着细密的金丝铁线为以后历朝所仿烧。
传世哥窑属于官窑,产品只供宫廷,不能流于民间,技术上严格保密。
因此哥瓷只见于宫廷之中。
清代景德镇烧制了大量的仿哥器。
(传世哥瓷为黑胎,景德镇仿为白胎,又因此景德镇仿是在口足部位涂上一层酱色,充做紫口铁足)
定窑
定窑瓷器以乳白、牙白的釉色与精湛的刻花、划花、印花、剔绘、浮雕等装饰成为南北白瓷中的典范。
以其纹饰布局严谨的印花瓷器最具特色。
(兼烧黒釉、绿釉、酱釉、白釉剔花等品种)
钧窑
釉色变幻不定,有天青、天蓝、蓝灰、灰绿、葱绿、黄绿、黑绿、月白、紫红、玫瑰紫、丁香紫等多种,尤其是釉质肥厚,在釉面下出现不规则的“蚯蚓走泥纹”为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