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引言盈余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减去开支后的净利润。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盈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市场声誉。
过度管理盈余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落,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个方面,探讨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方法在进行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前,必须了解财务报表。
通常情况下,用来分析盈余管理能力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以下是几个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指标:1.盈利能力:以盈余总额、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率为评价的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盈利能力的高低。
2.管理质量:该指标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衡量。
首先,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管理层是否有效地管理了企业。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来评估企业的管理质量。
3.准确性:该指标是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是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职责。
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管理盈余是成功企业所必需的,但这种管理活动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负面结果,包括:优化利润优化利润的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增加利润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赢取投资者的信任。
然而,如果企业盈余管理过于严格,可能会危及公司的声誉。
这可能会导致其他错误。
操纵成本有些企业在经营期间寻找各种方式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中一个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操纵成本来减少利润。
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财务记录。
非法操作一些企业在经营期间可能会追求资本回报率的最大化,而不考虑合法性和道德性。
这种非法操纵可能导致企业和员工承担更高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为了规范和管理盈余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对策:加强风险控制可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规范盈余管理。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建立管理风险评估框架、制定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着问题。
从概念上讲,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始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的叙述,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随后引入了亚星化学案例,基于前部分的分析,对该公司背景、盈余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梳理。
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企业、行业与政府多方出力共同解决。
【关键词】:盈余管理、问题、对策、亚星化学【正文】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综述(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国外学者最开始研究“盈余管理”时,并没有给“盈余管理”下定义,后续研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者在各自的著作中提出了几种观点。
Da vi ds on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的会计准则范围之内,所采用的合乎谨慎性的步骤,目的是为了达到所希望的盈利水平”Sc hi ppe r认为,盈余管理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意图相关,它指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某种私利,有目的的控制财务报告披露范围的一种行为。
S co tt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H e al ya nd Wa hl en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定义了盈余管理,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意识的选择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操纵企业盈余,粉饰财务报告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目标的行为。
总的来看,国外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从盈余管理的操纵范围和信息论的角度界定的。
(注1)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是从分析论证其与盈余作假的区别入手的。
我国学者宁亚平通过对比盈余管理与盈余作假,认为盈余管理与企业管理层目的密切相关,它带有明确的自利目的,指的是通过调节收益的期间分配对账面盈余进行修饰,使账面达到预期标准的行为;盈余作假是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它的显著特点是管理层行为违背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论文导读: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界广泛研究的课题。
上市公司内部,公司管理当局的股票发行、配股、估价变动、避免停牌、退市等动机客观刺激其采用盈余管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1.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界广泛研究的课题。
尽管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某些方面,会计界的认识是一致的,例如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图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是有害的。
盈余管理的存在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论文参考网。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盈余管理的收益大于成本、政治环境的压力等外部原因给盈余管理的存在以可乘之机;另外,注册会计师监督力量不足也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
上市公司内部,公司管理当局的股票发行、配股、估价变动、避免停牌、退市等动机客观刺激其采用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制度设置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
尽管无法消除盈余管理,但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 构筑起综合的、多层面的防范体系和治理措施,尽可能使之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及由此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2.盈余管理治理的八项对策要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提高资金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盈余管理产生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要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要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完善发展。
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干涉过多,是其不能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因此应当减少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干涉,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2.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安排。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防止舞弊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形成,公司股本大部分仍是国有股。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余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达到某些目的,通过合理或不合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认识。
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市场的信息效率和投资者的判断,从而对公司的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加强治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批流程,确保财务报表准确、真实、完整,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2.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选择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财务报表审计结果的监督和评估。
3.加强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公司管理层依法依规运作,避免出现盈余管理等不良行为。
4.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投资者对公司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应该加强治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
平和市场声誉。
关于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20 0 5年 被 出具 非 标 准 审 计 意 见 的 上 市 公 司 很 少 ,只 占全 部 上 市 公 司 的 92 % , 与 我 国存 在 严 重 的 盈 余 管 理 问题 是 不 .1 这 符 的 。 出 现 这种 现象 , 能 与 我 国 的惩 罚 机 制 息 息 相 关 。尽 管 可 《 法 》 《 券法 》 《 司 法 》 《 册 会计 师 法 》 《 票 发 行 与 交 刑 、证 、公 、注 、股 易 管 理 暂行 条 例 》 都 有 关 于会 计 信 息 虚 假 责 任 方 应 负 担 的行 中 政 责 任 、 事 责 任 的 规定 , 根 据证 监会 公 开 披露 的处 罚 信 息 , 刑 但 我 们 可 以发 现 对 违 规 事 务 所 及 相 关 注 册 会 计 师 的处 罚 主 要 局 限 在行 政 责 任 方 面 。在 我 国 , 少 数 有 注 册 会 计 因执 业 质 量 而 很 招 致法 律 责 任 , 因而 在 揭 示盈 余 管 理 与 不 揭 示 盈 余 管 理 之 间 , 注 册会 计 师 一 般 倾 向于 选 择保 持沉 默 , 由于 提 供 低 质 量 的 审 计 服务 需 要 承 担 的风 险 较 低 , 一 定 程 度 也 上 打 击 了部 分 会 计 事 在 务 所 追 求 高 质 量 审 计 服 务 的积 极 性 。 因此 , 大 注 册 会 计 师 的 加 法 律 责 任 、 善惩 罚 机 制 势 在 必 行 。可 以 采 取 的 措 施 主 要 有 以 完 下几个方面 : 1完 善 《 司法 》 《 券 法 》 《 册 会 计 师 法 》 会计 信息 、 公 、证 和 注 对 失 真 责 任 的 认 定 和惩 处 , 大 对 审 计 造 假 行 为 的 打击 力度 。对 加 于 注册 会 计 师 因 串通 舞 弊 或 重 大 过 失 而 不 能 发 现 上 市 公 司重 大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件 ,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 监 会 、 券 交 易 所 案 注 证 证 等 要 一 查 到 底 . 严 格 按 照 法 律 法 规 给 予 惩 罚 . 使 投 资 人 或 并 致 债 权 人 蒙受 损 失 的 , 当 承 担 民事 责 任 . 还 要 承担 刑 事 责 任 应 若 的, 决不手软 , 也 只有 这 样 才 能 给 注 册 会 计 师强 大 的威 慑 力 。 2 完 善 审计 诉 讼 体 制 。 报表 使 用 者 因会 计 信 息 失真 而 导 、 在 致 决 策 失 误 时 。 鼓 励 报 表 使 用 者 向 注册 会 计 师 起 诉 , 大 的 应 强 起 诉 压 力 将 对 提 高 注 册 会 计 师 的执 业 质 量 起 到 很 大 的 推 动 作
试论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89:;<=>?@AB CD1 EFGHIB@JK LMN4
公司治理结构 是支配企业 所有相关 利 益群体 $ 股东 $ 债权 人 $ 经 理之 间关 系的 一 整套制度安排 ! 完善的公司治 理结构通 过 权力分配 $ 权 力制衡和信息披 露等机制 ! 迫 使管理层释放 信息 ! 均衡信息 分布 ! 缓解 企 业代理制下的逆 向选择问题 ! 可以在企 业 内部营造规范盈 余管理的约束 机制 " 现 代 企业制度要求 上市公司建立规 范的法人 治 理结构 ! 即通 过股东大会 $ 董 事会 $ 经理 $ 监 事会的权力 $ 责任和利益的明 确划分 ! 形 成 四者之间的制 衡关系 ! 保证上 市公司的 有 效运行 " 然而 ! 我国上市公司的表现却显示 出公司治理结 构的效率低下 ! 远未发挥 它 应有的作用 " 我国上市公司大 部分是由 国 企改制而成的 ! 国有股 $ 法人 股所占比重 较 大且不 能流通 ! 国有 股 % 一 股独 大 & 的现 象 较普遍 " 国有股占有绝对的控制地位 ! 但由 于其股权归属 不明晰 ! 导致国 有股权的 有 效持有主体缺位 ! 大股东对上 市公司的 有 效监管 缺乏力 度 ! 股东大 会形 同虚 设 ! 同 时 ! 监事会监 管乏力 " 这样 ! 就形成了严 重 的 % 内 部人控 制现 象 &! 最 终使 得公 司治 理 结构中 的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 经 理 $ 监事 会 之间相互制衡 失效 " 这种无效 的公司治 理 结构不 仅使得 国企 改革的 目的 难以 实现 ! 而且阻碍了资 本市场的健康发 展 " 公司 管 理当局 在自身 效用 最大化 目的 的驱 使下 ! 不但大肆进行 盈余管理 ! 甚至 与证券机 构 勾结进 行投机 炒作 ! 在这种 % 击 鼓传 花 & 游 戏的背后 ! 广 大中小投资者成 为其牺牲品 " 从建立有效的 资本市场角度出 发 ! 治理 上 市公司中的盈余 管理问题就是 要改革和 完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
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过度盈余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治理对策
尽管如此,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还是存在着天然的渊源关系。因为盈余管理是对真实的会计信息的某种程度的扭曲,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它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影响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从而改变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一般而言,盈余管理的幕后决定者多是上市公司的决策机构,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他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利用会计准则的一定活动空间,进行利己性的解读和使用。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通过合法的手段来修饰报表中相关数据,使这份报表容易引起任何一位理性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判断错误,从而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目的。从实质上说,该份财务报表存在重要的错报,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因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一致的。要避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进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效的减少,国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完善现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健全关联方交易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证监会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作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隐含的契约标准,仍使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对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完善上市及配股的考核条件,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通过增量考核,缩小操纵空间,提高操纵难度。特别是由于关联方交易监管的相关法律缺陷,控股股东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约束,利用控制权操纵关联方交易,待公司上市或配股后,又带有掠夺性地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制定相应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和控股股东赔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和兼并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经理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要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来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关系。要健全董事会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形成牵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负责CPA(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注册会议师)的聘任和交流。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理解在特定环境中某些会计处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对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操纵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要严格依法惩处。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个世纪 8 年代就开始 了,盈余管理 与审计意见 的关系研究也有十多年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 它之所 以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是因为它具有普遍性 、 长
期性及极大 的负面影响性 。因此 ,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 了大量且十分有效 的研究工作 ,下面将回顾 一下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斯威尼等 ( 9 4 在 19 ) { et oe at d a i l o cra ) l e t oea t ia os D b C v n a n p a no A c l  ̄ ( b C vn n V o t n n M n ut f u s D — i li n n gr 两篇文章 中指出 , a d a ae ) M s 在公司被披露 有负债契约违 约情 况的前 年 , 司管理人员普遍作 出了调增 盈余 的盈余管理行 为 , 公 而在违 约发 生当年, 有近一半公 司预期有 调减盈余 行为 , 其他公 司则作 出了调增盈 余 的行为。H y ( 9 ) an 9 5 1 指出 , 由于存在企业清算价值的底线 , 投资者对坏 消息 的反应 比好消息弱 , 由此推 断 , 资者较少 因为坏 消息改变投 资对 投 策, 因而在对负向的盈余管理 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 比正 向盈余管理小。夏立军等 (0 1 以 20 2 0 ) 00年度上市公 司财务报告为研究 对象, 结果表 明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 出这些公 司针对监管政策般 票 特别处理 、 暂停交易 以及配股政策) 进 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孙铮 、 王跃 堂( 9 ) 1 9 9 的研究表明 , 市公 司确实存在盈余管理的倾 向, 上 而且上市公 司 的盈余管理 与政府 的监管政策不无相关 , 并指 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 仅有赖于高质量会计准则 的建立 , 更离不开一个有效 的准则执行支撑系 统。C e 等选 取了 19 hn 9 5到 19 所有上市公 司作 为样本 , 97 以保牌( 净资 产收益率大于零 小于 1 和配股 ( 资产 收益率大于 l % x l%) %) 净 O d 于 1 作 为盈余管理指标 , 其研究结果表 明非标准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 显著正相关关系 。 章永奎和刘峰(0 2选取 19 20 ) 9 8年 18家被 出具非标准 2 无 保留意见 的公司和 1 8 2 家对照公 司, 通过横截面扩展琼斯模 型计算可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一大重要问题,通过对其手段和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和对策,包括内控机制的建立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在提出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化道德建设等相应对策,以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管理盈余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手段、对策、内控机制、信息透明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道德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技巧,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来控制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掩盖实际经营状态,夸大盈利能力;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探讨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何贡献或者价值。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监测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问题,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治理问题备受关注。
在上市公司运营中,盈余管理不仅会使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出现错误数据,同时也会破坏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与信心,直接危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加强治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机制呢?本文将展开讨论。
从盈利管理的角度入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应该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深入探讨,防止企业盈利管理行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内外部审查。
定期对公司内部与外部预算、营销计划进行审查,对计提资产减值提前加以披露,透明财务信息预警,这些措施能有效的防止企业的盈利管理行为发生。
二是严格落实财务报表管理制度。
要求以真实的形象报告财务状况,公开透明地编制财务报表。
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财务管理规范并履行监督管控职责,为企业盈余管理和治理打好基础。
三是制定合理的分红政策。
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红政策,以规范企业盈利管理行为,根据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分红方案。
从治理角度入手除了从盈利管理角度入手,上市公司治理也是避免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治理,避免盈余管理的出现呢?一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
标准化、严格、透明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性。
同时,在内部控制机制中,应强化审计,对有可能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的环节进行监测和审计。
二是完善权力分配机制。
确立企业高层权力分配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一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行使监督职能。
向社会公开高管的年薪、津贴等,并确保高管薪酬高低是合理的。
三是着重完善股东会制度。
股东会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一环,应该不断完善股东会的角色和职能。
保证股东会的独立性,减少内部人控制,加大投票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加强股东大会法律监督,防止对股东的剥削。
在落实治理与盈余管理的措施时,需要从中长期两个层面来考虑。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及治理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及治理对策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和(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
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它又同一般意义的利润操纵有所区别。
“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虚增虚或虚减利润。
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盈余管理的方法可分为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
本文按照会计程序发生的先后,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可按下列阶段分类:1.经济业务发生阶段在经济业务发生阶段,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活动来达到人为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
(1)关联交易。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的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人的目的。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其主要形式有:关联购销、托管经营、租赁经营、费用分摊、资金融通、合作投资等。
(2)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进行的资产置换。
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
其主要形式有兼并收购、资产置换、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
2.会计确认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般表现在对会计确认时点的安排、费用资本化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1)利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需要将收入、费用在会计的毗邻月份(12月和1月)提前或推迟入账。
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上市公司有时甚至为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制造经济业务,人为地增加收入事项。
财务管理类毕业论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2008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学生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成绩:20** 年 4 月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治理对策论文(设计)来源自拟论文(设计)类型应用分析导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财务管理(1)论文题目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是中国上市公司中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治理,通过对动机地分析,并且通过对一些已有地研究地探讨,系统地得出对它地治理对策。
(2) 说明立题是否新颖,是否重复前人的工作,是否属学科前沿问题,是否属当前热点问题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者诸多不同意见。
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结论。
所以从这方面就可以说明这个主题是很有探讨价值,而且这是一直存在着的问题,所以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
(3) 选题的现实意义现在我国的各种投资,证券市场等逐步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与利用率的增强,公司盈余信息已经成为投资的一个因素,因为其对股市影响尤为重要,所以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政策、法规和契约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盈余作为考核依据,这使得会计盈余信息利益攸关,重要性日益突出。
所以对它的研究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4) 完成该“论文(设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什么由于这个话题是我国投资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很多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而都可以通过书本和网络等手段了解到。
而且本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曾学过相关的课程如: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等,对它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并且现在相关公司的信息披露都可以查到。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规范建议
3 追 溯 调 整 。追 溯 调 整 的 方 法 亿 元 上 升 了 近 四 成 。 其 中 . 主 要 交 易 有较 强 的综 合 性 .要 和 会计 估 计 、会 类型 及 占总 金额 的 比重 如下 : 权投资 股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总体 来说 有以 者。对有市价和无市价 的长期投资减值 进 行盈余管理 .其实 质是 通过 合法不合 下四种方 式 : ( )甩包 袱 .也称 ” 1 除 的情形指 出了判断依据 。 垢 法”。当经营者发生变 更或 企业发生 2 会 计估计 、会 计政策 变更 和会 联 交易 产 生 的利 润 向上市 公 司转 移 .
( 一)职业判断
频繁 .数额 巨大的特点。
2.股权 投资 。按照 投资方 拥有被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 到今天已经逐步 在会 计 上 应采 用追 溯 调 整 的方 法 ,不
和 国际 会计 准则接轨 ,趋 向于原则上的 计 入 变 更 年度 的 利润 .只调 减 该 年度 投资方 表决权 的比例 .以2 %为界 .长 O 规定 .这不 仅提 高 了对财务人 员职业判 的期 初 留存 收 益 以及 相 关 的资 产额 . 期 投资 的 核 算方 法分 为成本 法 和 权益
体 制变化时 .往往会将 以前年 度遗 留的 计 差错更正 。计算企 业的财务状况和经 而 亏损 则转 出上 市公 司 。2 0 年 关联 01
问题全部 处理掉 .甚至将未来 的成本提 营 成 果 时 ,需 要 大量 的会 计 假设 和 估 交 易统 计 资料 中 ,我 国 上市 公 司共 披
断 的要求 .同时给盈余管理 留下了极 大 这 样 会 直接 减 少 当年 的净 资 产 额 。 同 法 ,其 中权 益法对投资方利润的影响较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摘要】盈余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行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对策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管理当局除有固定的薪金外,还会得到奖金甚至股权与期权,这些利益获得的多少和企业经营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而股东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是根据管理当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以管理当局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2.上市公司筹资的需要。
公司上市主要目的是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金。
《公司法》规定,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为了达到上市目的,公司便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提高盈利指标,最终获得上市资格。
同时公司上市后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往往通过关联交易等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净资产收益率,这样才能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过10%,从而达到配股的目的。
3.节约税收等费用。
所得税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动因。
税收优惠较多,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如折旧计算方法——年限平均法与加速折旧法的选择,这就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企业为了“合理避税”,通常会进行盈余管理,降低报告净收益。
4.债务安排方面的考虑。
债权人会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会在贷款合同中制订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如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方面的限制。
企业管理人员通常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违约行为。
此外,如果使用某种会计方法很可能会发生违约行为,企业管理当局就可能会变更会计方法,以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5.降低政治成本。
政治成本是指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时,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宣传,如烟草行业,石油行业等垄断性公司,其财务报告显示盈利水平较高时,就会引起消费者或媒体的注意。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引言上市公司是各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利能力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管理水平和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规范行为。
因此,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在现实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以下常见问题:1. 盈余虚增:为了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操纵会计核算方法、非正常营销手段等手段虚增盈余。
2. 盈余短视性:上市公司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发展,导致盈余短视性。
3. 盈余不稳定:上市公司的盈余表现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缺乏稳定性,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
对策一:强化内部治理良好的内部治理是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强化内部治理的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的合规和风险管理能力,包括严格的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等。
2. 提升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强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情况、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促进公司决策的透明性和合法性。
3. 加强内部沟通与信息披露: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透明披露。
对策二:加强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是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健全监管机构: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体制和规章制度,提升监管职能和效能。
2.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披露内容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3. 强化外部审计: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及时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不规范行为。
对策三: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下是一些对策:1. 设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和长期发展相匹配。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及对策
出 的一种 管理 行 为 多数盈 余 管理 只会 实现 使企 业 大 管理 当局 或股 东 的 财 富最 大 化 . 损 害 了政 府 、 却 中小 型投 资者 或债 权人 的利益 。事 实上 . 目前上 市公 司的
盈 余 管理 已经 成 为较 为普遍 的问题 . 的存 在将 严 重 它 影 响 会计 信 息 的质 量 .并且 会 引 起 一 连 串 的连 锁 反 应 . 重 的情 况下 还会 造成 舞 弊和欺 诈 等违 法行 为 的 严
重组 来粉 饰财 务报 表 : 利用关 联 方交 易产 生 的利 润转 移到 上 市公 司 : 用 利 息 资本 化 的 规定 , 利 在项 目投 入 使 用之 后 继续 予 以资本 化 : 用处 理长 期投 资 的子 公 利
盈 余 管 理 ( ann sMa ae e t 的 概 念 至今 在 E rig ng m n ) 会 计 学界 仍存 有诸 多 异义 。 人们 普遍 认 可 的定义 当 但 属美 国会 计学 家斯 考 特 和雪 珀所做 的 解释 , 核心 内 其
涵就 是认 为盈 余 管 理 更 多 的注 重 于 经 营者 自身 的个
人利 益 . 然 在 公认 的会 计 准 则允 许 的范 围 内 。 是 虽 但 盈余 管理 往往 会 导致 会计 信 息 的质量 不可靠 。因 而 ,
司股 权来 调 节 亏损 的利 润 ; 用 其 他应 收 、 付 款 等 利 应
来 调节 利 润 : 用研 发 支 出的部 分资本 化 以及 利用 公 利 允价值 等 手法 : 行盈 余管 理 来进 这些 手段 从表 面看 基
本上 都符 合新 会计 准则 的规 定 . 实质 上 是非 常 隐蔽 但 的个 人私 利行 为 . 常会 影 响到会 计信 息 的质 量可 靠 常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摘要】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或“构造”规划交易事项等经营手段向企业外部一切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非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影响其他以会计数字为依据的有关契约的履行结果的行为。
文章从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出发,揭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治理盈余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治理对策一、引言盈余管理问题是西方国家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迄今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了。
而在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会计学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
由于盈余管理是一种不通过实际业务经营而通过人为调节会计信息来改变财务报告业绩的机会主义行为,它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和一贯性,从而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政府的宏观决策,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会计行为,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作假、利润操纵相比,更难以发现和限制。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之内,经理人通过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盈余进行有意的调节,以达到其特定的目的。
(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结构不完善是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源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的机制,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共存的组织结构,而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无法抑制盈余管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存在着“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股”现象,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有所改观,但股权集中、董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监事会监督功能不强、独立董事的职责难以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发展,也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着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建立高质量 的会计准 则 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编制财务报表
和会计核算的标准 ,为 r 适应不同企业的 具体情况 , 往往允许企业进行一些选择 , 以
使企业能更恰 当地 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 状况 。 但是 , 这个 良好的愿望却被一些怀有
联手成立稽查管理机构 ,无疑是一个 良好
的开端 。
等级低的准则重点关注, 优先进行修订。
( ) 已颁布生效的准则不断进行修 三 对
订。这方面要着重研究被利用来进行盈余
管理 的项 目 其案例 , 及 总结出其 一般规律 , 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的 成果。国内学者过去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都
来; 另一方面 , 监督 的权 力太小 , 香港证 如 监会可以发传 票 , 以进银行查账 , 可 而在内 地却 不可 以。因此 , 证监会要正确履行监管 职责 ,就应该缩小 审批权 力 ,扩 大监督权 力 。证监会将审批权 下放给证券交易所 , 为 是需要评估 的。建议会计准则委 员会 同各
维普资讯
试论治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对策
国务 院 国资委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和政府监管部
门关注的重点。下面就如何 防范我 国上市 公 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
一
李 福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属下的会计准则 委员会制定,出于政府管制的目的代表性 不足。同时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也有 自身的利益要求 ,这种单一由政府包办
发行新股政策而言,0 1 月开始实行的 20年3 核准制不仅仍然存在类似审核制下的盈余
管理诱 因 ,而且由证监会充 当审核批准的
他国家需用律师事务所 、 会计事务所、 投资 则和最差的会计准则。尽管这次评估是非 却提醒我们, 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 , 银行 的信誉 才能 承 担 的风 险全部 接 受下 正式,
( ) 二 完善配股政 策。虽然证 监会在 修 订配股 条件时 , 既考 虑了公 司在市场竞 争 中经 营业绩 可能 出现 流动 和 变化 的实 际情况 ,又坚持 了资 源优化配 置 的原 则。 可是, 单纯改 变净资产收益 率指标 而影响
布生效的准则进行评估 。对评估 出的质量
加大查处市场违法 、违规的力度与公安部
而会计盈余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人为 操纵 的影 响。 不过 , 对较 长一段时期 内累计
上市和再 融 资资格 而进 行盈 余 管理 迎合 各种指标要求 。我国证 券市场监管政策之 所 以成为上市公 司盈 余管理 的诱发 因素 , 原因就 在于 市场 监管沿 用 了计 划 行政 的 管理 体制 , 因此要清 除这些诱 发公 司盈余 管理的政策 因素 , 必须继续 推进完 善监 就 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 ( ) 一 推进新股发行政策改革。 就上市
盈余数据的调节要比仪对某个会计年度盈 余数据操纵 困难得 多。建议公 司法 中关于 摘牌制度的相应规定增加考虑会计盈余数
据的指标。
( ) 四 监管机 构应端正监管角色。 国 我 证监会一方面审批 的权 力太大 。如把在其
美国A A F S 公开对已颁布并仍生效的 A &AB
会计 准则试行评估 ,评估 出最好 的会计准
种情 况下企 业 管理 当局 是不 存在 盈余 管
投机 目的的企业管理层扭曲 ,利用会计准
则提供的选择机会来进行盈余管理。坦诚 地讲 ,恰恰是 会计 准则 本身给盈余 管理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目前各国对盈余管
的会计 准 则很 容易 绿 灯 。建议严 格制定会计 准则的制定 程序 , 吸收 相关 专家 、企 业 财务经 理 以及其 他 会计信 息使 用者 ( 特别 要吸 收中小投 资 者代 表 ) 参加 , 增加 准则 制定 过程 中 的民 主透明程度。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听取 广泛 的不 同意 见 , 后通 过协 商 , 最 选 择进行集 中。 ( ) 二 建立会计准则评估制度。19 年 97
( ) 三 改进摘牌制度 。 然证监会 和证 虽
券交易所针对摘牌 制度 已有 相应 的政策改 进, 如通 过沪证 券交 易所各 自制定 的 《 股 票上 市规则 》 推 出 “ , 特别 处理 ” 规定 , 作 为公 司法 的补充 ,对连续亏损不到三年但
已出现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加强 了监
、
完善监管制度 。 加强监 管力度
由于我 国正 处在 计划 经 济 与市 场经 济的转型期间 , 许多证券 市场 的监管措施 都有浓厚 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计划经济
特色 的制度安 排无 疑诱 发企 业 为 了取得
管等, 但仍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如由于摘 牌制度是建立在会计盈余数据基础之 ,
配股条 件并 无助于 改 善股 票市 场 的盈余 管理行 为。建议应针对 股票市场 中的盈余 管 理行 为 , 在考虑 配 股资格 时 , 增加 考核 条件 : 如要求 申请 配股 的上 市公 司的主营
业务 利润 和经 营活 动产 生 的现 金流 量 占 当年利润 总额必须达 到一定 的 比例 , 这样 可 在一定 程度 上杜绝 上 市公 司 的某 些短 期行 为 ; 申请配股的上市公 司净 资产收益
角色, 不利于市场监管机构分清职责。 监管 机柯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
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
方专家尽早制定出我国的准则质量评估指 标,成立由有关专家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
的会计准则质量评估委员会 ,定期对 已颁
的注册制 , 即发行证券之前 , 按法规 向主管 机构 申请注册 , , 同时 按公开原则把有关资 料如实 向公众分布 , 使投资者在投资前能 够据此判断该证券有无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