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2惯性 教学课件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 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 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 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仍可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
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 )
C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紧固 锤头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第十二页,其原因之一是要防止高速运动 的列车上掉落的物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
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第八页,共十七页。
(5)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 具有惯性。
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 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
第九页,共十七页。
二、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掷铅球
第十页,共十七页。
投篮
跳远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2惯性 教学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新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8_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达标测评】(8分钟)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惯性
二、惯性现象
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教后反思】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
3.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4.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1.各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活动三的内容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 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导学一惯性的概念( 5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的概念”部分。
2.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一。
3.小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交流,师徒尽量教会徒弟。
4.让各小组5号学生进行抢答,如有问题,各组的师付进行补充。
5.教师对惯性的定义和大小不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二惯性现象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现象”部分,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二的相关习题。
导学四典例解析
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3。
2.抽查2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1,不足之处对应师傅进行补充。
3.抽查4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2,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4.抽查6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5.抽查8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3,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6.抽查9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7.教师对本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6.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行驶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学法指导:此说法是错误的。由惯性的 定义可知,质量相等惯性相同,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而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原因是:物体因为有惯性,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要改变原来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课件
教师点拨1(7分钟)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利用物体的惯性呢?
车启动时,脚和车向前运动 而人的上半身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 动状态 静止 所以会向后靠
刹车时,脚和车一起停止 而人的上半身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 动状态 向前运动 所以会向前倾
教师点拨1(7分钟)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防止惯性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呢?
当堂检测2(5分钟)
例3 如图3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 小球没有随金属片飞出,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如下:①小球不受击打 力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②小球和金属片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③ 金属片受击打力由静止变为运动;④小球没有随金属片飞出而是落入 支座的凹槽中。正确的排序是___②__③__①__④___。
当堂检测1(3分钟)
例2、为什么工人师傅把锤柄在地面撞击几下,松动了的锤头就可 以紧套在锤柄上?
答:锤柄撞击地面时,锤头和锤柄一起 _向__下__运__动__,当锤柄碰到地面停止时,由 于_惯__性__,锤头要_保__持__向__下__运__动__,所以 锤头可以紧套在锤柄上。
例3、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一下会向__前____倾倒,这是因为脚碰 到石头_静__止___,而身体上部分由于_惯__性___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
图6
作业: 领跑作业本P14-15
图2
自学指导2(1分钟)
自学内容:课本P19“科学世界” 自学方法:阅读课本,观看视频 自学要求: 1、为什么交通规则要求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
用安全带? 2、为什么交通规则要求车辆不能超载? 3、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的原因是_防__止__行__驶__中__的__汽_ __车__突__然__停__止__时__,__由__于_惯__性__,__乘__客__要__保__持__向__前__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__造__成__伤__害。。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课件内嵌视频)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
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
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
5.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谢谢
一、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
(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能说物 体“受到惯性”,也不能说物体“获得或得到惯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 量越小惯性越小。
(1)如图,拨动簧片,把小球 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 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你能说 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木片受到了力的作用飞出去, 上面的小球由于有惯性要保 持本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不 会随木片飞出。
(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 乘客身体会前倾,原因是什么?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 要保持本来运动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3)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 向后仰,原因是什么?
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快速行驶的汽车,一旦产生碰撞立即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与车身撞击,甚至撞碎挡风玻璃飞出车外.因此,小型客车驾 驶员及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于碰撞产生时起到缓冲作用.多数轿车 还安装有安全气囊,在产生撞击时,会自动弹出,使人不会撞到车身.
惯性带来的危害
3.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 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 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两课时) 教案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通过讨论、激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学生了解物理规律认识的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木块的运动需要推力来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从静止―→运动―→静止的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课本P1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
12.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 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 惯性 向上运动,这是由于______.物体向上运动一段 受到重力作用 距离后,又向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____.
13.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 向前跌倒(图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 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 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 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 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这个设想不符合物理原理,不可行.
7,坐在汽车里的乘客若身体突然向前倾,则可能是汽车 减速 正在______;若乘客的身体突然向后仰,则可能是汽 向右倾倒 启动或加速 车正在__________;若汽车向左拐弯,乘客将_______ 8.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 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 是(BC )(多选)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D列车向左运动是突然刹车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2 制作:侯腾飞
学习目标: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状态的性质,我们把 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注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课件
答:(1)飞出的棋子相对于其它棋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因此是运动的;
(2)击打棋子前,棋子是静止的.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 个,这一棋子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飞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还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回原位置的下方.
3、(2020•益阳)轰炸机轰炸地面目标时,总要提前投弹才能命中目标,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飞机投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B )
例1:如图所示,向右拉动木块,当下面的 木块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块将 会:__向_右__倾__倒____。为什么?
两木块原来一起向右运动,下面的木 块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上面的木块由于 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 动,所以向右倾倒
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例2:如图 所示,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硬 币会跟着飞出吗? _不__会____。为什么?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惯性
牛奶向右洒出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 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 速运动状态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叫做惯性
当汽车刹 车时,人会向前 倾。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 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 起动时,人会后仰。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静止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 人会后仰。
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块甲与乙放在 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 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若 m甲 m乙,甲将与乙产生碰撞 B.若 m甲 m乙,甲将与乙产生碰撞
C.只有当 m甲 m乙时,甲、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3、 如图8-1-9所示的几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B )
4.小丽同学在家里自己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将一个熟 鸡蛋放在盖住水杯的硬纸板上,当她用尺子突然弹击纸板时, 看到纸板飞出,鸡蛋落入杯中。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简要 解释原因。
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 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 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惯性现象
解释方法: 1、说明研究对象原状态。 2、物理过程(哪一个物体或那一部分突然产生的情况)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 体质量有关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分
练第习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在水平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的 天花板上悬吊一个小球a,地板上有b、c、d三 点,其中b点位于小球a的正下方,如图所示, 若空气阻力不计,烧断细线后,小球a将 (A)
汽车的启动与刹车实验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9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
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
知识点四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掷铅球
紧固 锤头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C)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 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 段距离?为什么?
飞机投弹
谢 谢!
(见教材P19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明认为,一切物 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 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惯性、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 有受到力的作 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 态.
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
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 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 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 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 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2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学习了力学中最常见的力——摩擦力(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本章共分3节:1.第1节为“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2.第2节为“二力平衡”,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第3节为“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学会分析物体平衡时的受力情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惯性解释日常现象,二力平衡的分析与应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6课时: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课时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第2节二力平衡………………………………………………………1课时第3节摩擦力…………………………………………………………2课时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具准备】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最终滑板车会停下来?【进行新课】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教师演示实验:用手推桌面的小车,小车运动前进,当停止用力,小车最终停止运动.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生思考后回答:①静止的自行车用力踩脚踏板才开始运动,停止用力蹬车,车最终会停下来.②用力推秋千时,它会摆动起来,停止用力时,它最终会停下来.③用力抛铅球它就向前运动,停止用力,它最终会停下来.师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生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对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过,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才揭示了这个谜底.好,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验探究吧!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1: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教师总结:影响因素有斜面坡度,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提出问题2:研究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木板对它的阻力f 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必须让其他因素相同,只让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如毛巾、木板、棉布).注意: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教师提问: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学生分析:三种表面中,毛巾粗糙,棉布略光滑,木板最光滑,毛巾上阻力最大,棉布阻力次之,木板阻力最小,可以看出,阻力小,小车运动距离远.学生结论: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将减小得非常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很远很远.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研究实验得到的结论.师请同学们思考:静止的物体,如操场上的篮球架,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师那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不完全正确.静止的物体是由于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教师总结:概括上述两种情况,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总保持恒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就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师请大家再回头判断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生:不对.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例题(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证明出来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实际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只是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实验中也不可能保证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永远运动下去,所以不可能设计出这种实验来直接验证.维持物体的运动根本不需要力,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白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在帮助学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演示实验,师生参与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规律: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从而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惯性一、使用教材人教2019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惯性”的内容。
二、实验器材分组实验(14组):自制气体惯性演示仪打灭烛焰实验器材:自制气体惯性演示仪,凸透镜,蜡烛,火柴等。
演示实验:吐烟圈实验器材:自制圆柱形钢丝罩支架,香,吐烟器,火柴等。
学生活动:自制“惯性实验平板车”体验车启动和刹车时的惯性。
器材:大木板一块,车轮6个,绳索一根。
三、实验创新本节的四个实验均为自制教具。
对于气体惯性的探究,国内尚无实验器材,本节自制了“气体惯性演示仪”,起烟器、吐烟器等器材。
(一).气体惯性演示仪1.制作方法:取一个牙筒、饮料瓶、圆桶形茶叶盒、或营养品的小铁筒,将开口一面用橡皮膜蒙住并用绳捆紧,另一端底面钻开一个直径约1cm至2.5cm的圆孔;取两块地板块相连接,将制作好的小筒用螺杆固定在地板块的一端,确保圆孔对准蜡烛的灯芯。
2.演示操作:点燃蜡烛;用适当的力轻拍橡皮膜,蜡烛灭。
3.实验推理:用适当的力弹橡皮膜后,小筒内的气体会以一定的速度从圆孔运动出来,蜡烛被吹灭,说明从圆孔运动出来的气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4.仪器优点:用气体惯性演示仪打灭烛焰来演示空气的惯性,视觉清晰,效果明显,并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气体惯性演示仪与烛焰等高、共线,改进后还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开拓思维,记忆深刻。
(二).起烟器为使吐烟器内短时间内充满烟雾,可采用化学方法,如浓氨水加浓盐酸等,但气味大。
本实验自制钢丝罩支架,透气性好,便于观察,几支香同时点燃,可使吐烟器内快速充满烟雾。
(三).吐烟器无论开口形状如何,吐出的都是圆形的烟圈,视觉明显,记忆深刻,学生们课后争抢进行试验,笑声不断。
(四).水气球气球刺破后,球内的水仍保持球形,清晰观察到静止液体有惯性,有趣的学生活动辅以清晰的照片,给同行以启迪。
(五).惯性平板车在游戏中体验新知,使物理不在枯燥乏味,自制平板车由大木板及6个车轮制成,构造简单,但效果明显,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
8.1 牛顿第一定律本章是在前面对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摩擦力的研究中运用假设法,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本章要做好有关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收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学习就是对运动分析的基础。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整体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历史的足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的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3、了解惯性及生活中惯性的应用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的概念教学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惯性的理解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师:你能举出一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生:①力能使静止的木箱运动②力能使钉子钉进木板③力能使足球飞出去④力能使火车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改变……(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师:可见力可以使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速度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运动方向改变。
2、新课教学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生:受到摩擦阻力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又将会怎样?生甲:不受力,物体应该可以继续运动下去。
生乙:不受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必须有力,物体才能动。
生丙:不受力,物体可能会永远运动下去。
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与学生乙的看法一致)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与学生甲和丙的看法一致)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让我们先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师:既然实验研究的是“阻力对物体小车运动的影响”,那在开始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就要保持相同,然后改变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远近。
我们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怎样才能控制小车开始时的运动状态相同?然后又怎样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导学生参考课本图)共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一辆小车分别几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它在几种不同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师:观察收集到的证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甲:相同的是:①用的都是同一小车②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滑下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甲:保证小车在不同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 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在?(不计空气阻 力)(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汽车突然启动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突然起动时,坐 在车上的人会怎样?
汽车突然刹 车
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 的人会怎样?
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即是运动还是静止)
3、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力。所以 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的作用”,只能说 “由于惯性”或“某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反映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 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4、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 性越大。
惯性的利用
掷铅球
跳远
拍打灰尘 紧固锤头
惯性的防止
减速慢行
禁止超载 开车系安全带
本课小结
牛顿第一 定律
惯性
及时练
1.在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涉及了一些物理现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的力全部消失, 球一定落向地面。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 动员受到惯性的作用。 C、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 得更远。 D、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手中抱的足球也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2(精)
实验:阻力对物 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
慢。
实验+推理: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二、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刻度尺
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速度变化的快慢
毛巾 片
棉布 片
不同粗糙程度的材料 ——阻力不同
木板
一、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实验过程
响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最大
最短
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光滑木板 最小
最长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小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_____ ,速度减慢小得越____ 。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物理(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斜面小车实验。 2.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问题: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亚里士多德
观点1: 施加力,物体才会运 动
伽利略
观点2: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后退的货车突然停下,由于货 物具有惯性,还要继续后退, 从而逐渐滑出车厢。
球网被网球撞击后快速运动, 但尘土具有惯性,保持静止 状态,所以看上去悬停了。
二、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生活中拍打衣服可以除去灰尘,其中的原理是 什么?
【解释】:拍打衣服,衣服偏 离原来的位置,附在衣服上的 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 状态,所以就会从衣服的缝隙 中飞出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第2课时惯性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的.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本,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要求: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对惯性的学习中,这仍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惯性的概念.2.理解惯性,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惯性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惯性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惯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正确解释惯性现象.难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课时(第2课时)本节课用到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惯性演示仪、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8-P19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基本的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跳跃旅行”.上小学的小强同学听老师说,由于地球自转,当地地面的速度大约是360 m/s,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地球既然转得这么快,那么当自己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动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所以只要不停地跳跃,就能免费周游世界.【设置疑问】下课后,小强便急忙跑到操场上去试,他使劲向上跳,但总是落回到原处.小强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帮他解开这个谜团吗?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解释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进行新课(一)惯性演示实验:为什么钢球没有随卡片飞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急刹车时的视频.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原因.教师引导点拨得出惯性的定义.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教师提问:地球上的物体有惯性,太空中的物体有惯性吗?固体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有惯性吗?人行走时有惯性,静止时有惯性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总结: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教师强调: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教师讲解: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惯性现象.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惯性现象呢?学生思考后举例: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向后倾倒;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教师:能否就上面列举的惯性现象进行解释?学生: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的脚已随车向前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这时乘客就要向后倒;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时,手柄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头就会牢牢地套在手柄上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惯性的概念,具体事例分析,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惯性现象的良好习惯.)【对点训练】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不论运动状态怎样都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C.物体在有外力作用而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D.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答案】A(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惯性的利用.惯性的利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你了解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惯性的防止:凡事有利就有弊,惯性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弊端,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其利、防止其弊.)【对点训练】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B.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C.小轿车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D.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可以套紧锤头【答案】C三、学以致用1.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车在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受到向前的惯性力C.竖直上抛的物体,脱手后仍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桌面上运动的小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的惯性消失了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到原处,因为( )A.从人跳起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B.人跳起瞬间,车厢内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3.下列各场景中,属于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A.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B.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C.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D.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答案】1.C 2.A 3.D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1.什么叫惯性?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2.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第2课时惯性一、惯性1.定义2.惯性和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惯性既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1.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循环多反馈、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以及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很多环节都为后续的探究埋下伏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顺畅地完成概念建立、实验探究等环节,省时高效.2.为了降低难度,突破重点,整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一点,消化一点,掌握一点.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验结论是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不受力,可以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 (5)实验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不受力 (运动方向上不受力)
物体保持静止
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
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保持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 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 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伽利略的观点:
物体的运 动不需要靠力 来维持
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 的条件
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靠力 来维持
两种说法 哪个是正 确的?
实验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力的 1、提出问题 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逐渐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 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 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3)想象如果图丁所示的水平板是绝对光滑的,且空气阻力 为零,则小车的运动情况为: 。 作匀速直线运动(始终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8.1
牛顿第一定律
想想议议: 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静止的物体要运动起来该 怎么办?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 了,这个物体会如何运动?
一、历史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 体上,才能使物体 保持运动状态。
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条件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 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
11.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1)指出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相关因素:(注:至少指出三 个) 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 度、各板均保持水平等 。 小车在水平面运 动时所受到阻力 _________
(2)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其中自变量是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或 水平面的光滑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小车运动的距离。
2、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堂练习: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 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D)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 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 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大量实验
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出来的。不能 用实验直接证明。
课堂小结:
一、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让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 2、实验得出得结论: 车前进的越远。 3、推论一: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推论二:物体不受力,可以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
三、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研 究 对 象 : 一切物体
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物体的确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二是, 物体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但所受合力为零, 相当于没有受到力。 结论为: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活 动中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 速度相同 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 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______ 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动状态 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
较小 阻力为零
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受 到的阻力越小,前进就越远。 推论1: 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状态。
推论2: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 归纳: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4、分析与论证
实验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 的平面、小车、刻度尺等
1、为什么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2、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3、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4、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推理想象 表面材料 粗棉布 细棉布 木板 光滑表面 阻力大小 最大 较大 滑行距离 最短 较长 长 无限长
5.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 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B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6.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 C ) A.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 B.概括推理出来的 C.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推理出来的 D.牛顿独自推理出的 7.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 将( D ) A.立即停止 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思考
(1)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同样 ____的高度滑下,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短。
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同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该实验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 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意: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大量 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出来的。 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8.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 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C ) A 、加速下落 C、保持静止 B、匀速下落 D、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
9.正在水平飞行的炮弹,如果所受到的作用力都同 时消失,则炮弹将 ( A ) A、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落回地面 C、沿怕无限落向地面 D、绕着地球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