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
六年级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自主学习
1.黄河的发源地是哪里?流入什么海?黄河的形状是 什么?
2.黄河流经哪些省区?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以及支流是哪些?
4.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是什么? 5.“地上河”的形成及影响
3
黄河 长江
4
5
几字形
6
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 海 肃 四 川
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19
20
7
宁 夏
陕 西
山 西 河南
渤海
山东
河口
中 游
孟津
8
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
河口
孟津
上游: 落差大,峡谷多、水清、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 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形成黄河三角洲
9
地上河:
泥沙的堆积(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10
原因: 1.气候干旱,黄土深 厚 2.植被破坏严重 3.降水集中,易侵蚀 最主要灾害:
泥沙
根 源:
黄土 高原
治沙措施:
1.植树造林,
2.水利枢纽工程
11
黄河的支流
河口
湟水 洮 河
汾 河 渭河 孟 津
为什么黄河的下游无支流?
12
13
探 究
“地上河”成因
16亿吨泥沙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14
爷爷摇着船过河
爸爸趟着水过河
儿子骑着车过河
祖孙三代过黄河
15
16
黄河断流、母亲哭泣
17
北京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1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 白——将进酒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黄河之水天上来精品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黄河之水天上来精品教案北京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的说明文。
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全文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说明,最后总结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情况,强调黄河是祖国的动脉,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和生机。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详细介绍了黄河。
第三部分:(12)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第二”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
第四部分:(13)自然段:人们将黄河称为母亲河。
【教学目标】1. 认读12个字。
2. 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作“母亲河”。
3. 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作“母亲河”。
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作“母亲河”。
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教学理念】这篇文章说明文,作者是概括—具体—概括的顺序写的。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篇幅比较长,怎样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想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作“母亲河”并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本文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适合学生自读感悟。
即读---画---思----议。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古诗《将进酒》。
同学们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河的磅礴壮观)是呀!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及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及说课稿《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现代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
本文描写了作者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及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观以及对两岸的恩泽。
在抒发对黄河之爱的同时,还警醒人们要爱惜黄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学写解说词。
教学构想: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要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句比喻句的作用应该把爱国情思迁移到环保进而引入亮点教学:教育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
教学准备:黄河及其环境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请交流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
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
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_北京课改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_北京课改版*7.黄河之水天上来学习目标1认读12个字,默读课文了解黄河,明白人们什么缘故把黄河称为“母亲河”。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形,产生爱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结合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形,产生爱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推测学生问题人们什么缘故把黄河称为“母亲河”问题解决策略合作探究,交流资料学生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内容)一、激趣导入:生说二、检查预习情形。
1、读生字新词(投影出示),注意带点字的读音高原北麓.汩汩..流出湍.急汹.涌澎湃枢纽..繁育开垦.土壤.河岗.渤.海狭.窄2、读文,评议。
要求:正确、流利。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练习1题要求:“默读课文。
说说你对黄河有了哪些了解。
人们什么缘同学们,你们明白我们的“母亲河”指的是谁吗?说一说你心中黄河的模样。
随生说板书:气概磅礴两岸景观奇特养育世世代代……板书课题:指导师出示: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练习1题要求:“默读课文。
说说你故把黄河称为“母亲河”。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摸索,动笔画一画,作适当批注。
自学——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感受谈)——集体交流过渡语:是呀,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她是多么值得我们感恩呀!但是……2、完成第2题。
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治理黄河的情形,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样爱护她。
要求: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能够加上自己的感受,先小组交流,选出优秀的在全班交流。
3、指名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三、我的收成。
让我们用行动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吧!对黄河有了哪些了解。
人们什么缘故把黄河称为“母亲河”。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摸索,动笔画一画,作适当批注。
交流资料[来源:]板书设计7、黄河之水天上来气概磅礴两岸景观奇特养育世世代代……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河水泛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语文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语文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语文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语文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总体地位及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别强调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本教材每单元设的主题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一篇介绍“黄河——母亲河”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前几课《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的基础上,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母亲河,感受到母亲河的雄壮、伟大,从而产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长江”和“黄河”为主题的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课程的要求,5 ——6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欣赏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知识与能力:知识①了解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学习这种写法。
能力:联系文中内容,优美句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感受、表现、评价和想象创新能力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对黄河的介绍,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黄河、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将本课重点确立为在认识黄河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有侧重地介绍黄河的方法。
碌曲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黄河之水天上来》原创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4、“寒心”二字可见出批评,那么,豪猪那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的生活方式究竟为什么会让这群拥有先天优势的豪猪面临灭绝之忧人呢?要分析这一个原因,一定要理解豪猪的这种生活方式的实质是什么呢?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合理的猜想10
归纳:
a、生活实质:豪猪的绅士式的生活,其实是代表了一种懒散、无所用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能避且避、消极无视的生活方式。
怎么说呢?日常生活里,也许这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潇洒的,闲适生活。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在面对敌人一次次的攻击,它并没有感受到危机,也没有为危机采取应有的措施,相反,还是一种无视,得过且过,丝毫不把短暂的危机放在心上,而是安安忆逸、自顾自潇洒,以为那一身的长刺能抵得住千军万马。但是,对手为了捕杀自己的食物,一定是不断改进自己猎杀的方式,所以可以说对手是在进步,而我们的豪猪却是原地踏步,仅凭这所谓的优点。长此以往,如何不灭绝.——本身的无视,对手的捕杀,灭绝原因之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概述:本课是北京试验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
课时:1。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做“母亲河"。
3。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黄河称做“母亲河”。
教学难点:
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思考问题:豪猪的特点
豪猪面临灭绝之忧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得天独厚”表现在哪里,绅士表现在哪里
2、理解豪猪这种得天独厚的绅士为什么会有绝种之忧呢?
(三)教学重点:
最新北京版六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精品)
北京版六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大家都听过李白的诗《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黄河的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纵横奔驰等词语;2、学习“摘抄”这种读书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通过课文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2、品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出示自学提示1、导入:大家都听过李白的诗《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黄河的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
(板书课题)2、师生共同确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②初步理解课文。
③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黄河的磅礴气势。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在什么地方所见到的黄河,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3、浏览课文,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1---3题,小组讨论4题三、汇报交流,提出问题1、小组内分段读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小组长汇报自学题3、4题。
3、学生质疑,预设①在刘家峡看黄河有哪些雄伟壮观的景象?②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等词语是什么意思?……四、师生释疑1、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解决,教师补充。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之水天上来》课件
目 录
• 黄河简介 •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解析 • 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艺术表现 • 黄河的现状与保护 • 课后练习与拓展
01
黄河简介
黄河的地理位置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 经9个省份,最终注 入渤海。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 75万平方公里。
水污染严重
沿岸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未经 处理直接排入黄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广,流失量大,导致土地 退化、河床淤积、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
黄河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 水效率,同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好黄河流域的水 资源。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全长约5464公里 。
黄河的起源与流域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巴颜 喀拉山脉,具体位于约古宗列盆
地西南隅的卡日曲河谷内。
黄河的流域地形复杂多样,包括 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等。
黄河的流域气候多样,上游属于 半干旱气候,中游属于暖温带半 湿润气候,下游属于暖温带湿润
气候。
黄河的文化意义
04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艺术表现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相互呼应
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诗歌的文字,共同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使 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完美的享受。
音乐为诗歌增色
音乐以其特有的表现力,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使得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无尽的魅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黄河之水天上来》精品课件北京版
黄河母亲像(甘肃兰州)
走进作者
刘白羽先生(16~05)
1916年生,北京人。现 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
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 小说家。
1936年发表短篇小说 《冰天》走上文学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日
出》《长江三日》等大量
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
写有长篇报告文学《大
海》,小说《第二个太
阳》,回忆录《心灵的历 程》等。
上。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次数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地点
看到黄河 作者的
的情景
感受
仰视
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 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 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 又跌落下来,化成苍苍银 雾。这一卷云雾,给阳光 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 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再 向上,如浓墨,如淡墨, 像核爆炸时的蘑菇云,直 耸高空,巍然不动……
比喻。有形、有声、 有色、有势,如临
其境。
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哮
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 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我看到的是什么?
• 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 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一卷卷银雾,被阳光 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如浓墨,如淡 墨,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我再举首 仰望,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那奔 腾的黄河水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 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 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 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远去,再 远去,整个黄河窦唯白烟银雾所笼罩。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教材分析《黄河之水天上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主题单元中拓展阅读一篇课文。
1.教材地位与作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继学习歌颂黄河的两首古诗之后一篇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黄河的状况,了解黄河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及存在问题。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目标:速读课文,快速摄取信息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掌握有关知识,体会黄河的伟大。
探究交流、品味感悟,唤起学生保护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渴望求知的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发现,树立创新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教参、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
3.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快速从文中摄取信息理清思路,从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有关知识,体会黄河的伟大。
质疑探究、品味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依据:不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会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扑捉信息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4.教学难点:质疑探究、品味感悟依据: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学习,虽然经过两个多月指导,已具备一点质疑探究、品味感悟能力,但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点拨引导,使其能力逐渐提高。
二、教材处理:这是一篇拓展阅读,我用一课时完成,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快速读课文,快速摄取信息。
使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顺序。
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反质疑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使学生敢说、敢于创新。
三、教法:探究、品味、感悟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学促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学科: 语文课时:1课时本课选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第三单元第3课课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类型:未知《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听《黄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
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
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ngb 沟壑h 步履lǚ 积淀din 清澈ch 繁衍yǎn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六年级语文上册 7《黄河之水天上来》课件1 北京版
第十五页,共21页。
拓展(tuò zhǎn)连接:
•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 诗歌中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 • 歌曲中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 • 俗语(súyǔ)中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 • 地理中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 • 历史上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 • ……
) 璎hài珞( )
• 万刃摩天( )惊涛骇浪( )
第六页,共21页。
把下列问题(wèntí)补充完整 •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
____,令我___。 •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
了_____的景象。 • (3)我真正一览(yīlǎn)黄河的___,是在从
第十页,共21页。
把下列问题(wèntí)补充完整
•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 ____,令我___。
•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 了_____的景象(jǐngxiàng)。
•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 回_____的飞机上。
第十一页,共21页。
第十二页,共21页。
• 你觉得本文(běnwén)写 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 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 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 由?
第十三页,共21页。
老师需要补充 (bǔchōng)的问题:
• (1)找出表明作者写景角度的词语: ______,体会这样写的好处:______。
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九页,共2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黄君 流河不 到之见 海水 不天 复上 回来
黄河景色展示
黄河景色展示
黄河景色展示
黄河景色展示
黄河景色展示
课文分析
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分析
二、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 • • • 作者记忆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 兰州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刘家峡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在飞机上我才真正“一览黄河的雄 伟神姿”? • 黄河在作者心中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课文分析
三、课文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方法。
• • • • 远望刘家峡,…… 我下车转身一看,…… 我再举首仰望,…… 我到坝顶俯视,……
课文分析
四、描写方法的分析。
• 设问 “哪儿来的暴雨呢?我下车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么?” • 比喻 “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飚。” • 拟物 “它咆哮,他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比岸上的山头还高” • 反复 “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 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 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