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调音艺术
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
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踪迹》、《背影》、《欧洲杂记》、《伦敦杂记》等,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成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朱自清的“美文”数量不多,精品不少,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正是由这些“美文”所共同表现出的艺术特点奠定的。
在笔者看来,朱自清的散文在以下三个方面独具艺术。
一、极具新颖漂亮的构思首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
《春》这篇短小的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
作品先写对春天的盼望,其次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地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光图,最后,从春天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春天中人们的活动的描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春》好一幅迎春图,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春天的赞颂。
一句朴实而似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
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又有最神奇的功力,有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
其次,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有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串通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从而使结构谨严整一,完美和谐。
没有这样一条线索的贯穿,“生活的珍珠就会散弃一地”,这些材料只能成为互不相关而堆砌起来的片断,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一般说来,线索有“纵贯式”和“横贯式”两种形式。
这里以《背影》为例谈谈“纵贯式”的线索结构。
《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
《背影》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这个背影,是在冬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时”的“背影”,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
朱自清的散文《春》朗诵技巧:配乐朗读
朱自清的散文《春》朗诵技巧:配乐朗读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写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做到了散文写作的最主要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融入了丰富的感情体验,以及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朴素优美,自然中透露着丝丝情韵。
我初次了解朱自清先生,是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爸曾带我去扬州安乐巷的朱自清故居游玩。
那时候的我就只是听着老爸在跟我说着一些关于朱自清的人物背景,那时候对其也是一知半解,就知道朱自清很了不起,写了很多文章。
上了初中,中学语文课本选用了朱自清的文章《匆匆》、《春》、《绿》、《背影》等,我对朱自清先生的文笔功底深感敬佩,真挚细腻的情感,朴素流畅的文字,清新秀丽的语言,严谨细密的结构,无时不刻打动着我的心弦。
一、朱自清散文富于情致朱自清散文富于情致,即情感真实丰富,情趣高雅,源于生活,兴致浓厚。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是源自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感受,在描写客观景物、人物时,融入自己切身感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背影》中,通过白描的手法对父亲这个人物的刻画,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通过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将荷塘夜景刻画地淋漓尽致,自然中的美让人心受到震撼。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1927年写的,当时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人。
而朱自清对其水深火热的现实世界不满、苦闷,他内心感觉“颇不宁静”。
他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暂别现实的世界,就是这片荷塘让朱自清先生得到了少许的自由与宁静。
书中写到:“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这片荷塘是乱世的片刻超脱,是盛夏的一片清凉。
作者可以在这片天地里找回属于自己的我,找到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一、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绘画美、音乐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基本因素。
(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的立体感语言的立体感有首先得力于朱自清独特的艺术构思,其次它得力于朱自清对艺术辩证法奥妙的领悟和把握,对各种艺术手法的独到的妙用以及他遣使语言的精湛技巧。
例:《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星星、还眨眨的。
”这幅画,远、近、上、下,浓、淡、燥、湿,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成为高妙的艺术珍品。
为增强画面的色彩美,再三设譬花色;为使画面呈现生气,以眼睛眨与野花的神态构成一比。
由于作家描绘画面,把美的情致注入进去,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图中溢了出来。
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例:《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荷花上……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魅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看,作者从天上“月光”远处“远山、树影”近处“灌木”到荷叶荷塘,水里的蛙声。
这两段从空间、时间,从上到下立体的呈现一片灰朦的夜晚色彩。
2. 语言的色彩美朱自清散文的色彩美因主观心理色彩的不同而体现出的不同色调,流露出的不同情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春》、《绿》为代表,显得明快简洁,富于亮色,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画。
一类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为代表,显得朦胧飘忽,呈现灰色,是一幅幅飘渺虚无的南朝楼阁图。
清朝学者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司空见惯的事物,朱自清先生信手拈来,写到文章里,用活了,见新了。
《春》写花朵多样,花色艳丽,连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目录写作提纲: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朱自清散文的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点三、朱自清的散文如诗写出了情致四、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五、结论参考文献论文题目:____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___________内容提要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
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是继冰心之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的散文写作,细致华美,具有诗歌之美。
朱自清散文中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字:朱自清,缜密构思,语言艺术,文学地位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
他走过了自己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我们“写朱自清颂”。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
先生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
朱自清先生从小深受私塾教育熏染,家教严格,养成其温和规矩的性格。
他好读书不好交际,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师范和中学教书,过的是平静清平而又师道尊严的生活,即使在成了大学教授之后也脱不了“土气”(叶圣陶、陈竹隐皆提到这点)。
先生的生活缺少大波大澜,缺少激烈地情感撞击,缺少灵魂撕咬的痛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是“中性人生观”,这跟中国古代的“温良恭俭让”、“发乎情,止乎礼”很近似。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朱自清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成为了散文界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的散文以“清新、深沉、含蓄”为特征,被誉为“魂之散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一、优美的语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表达清新自然。
他擅长运用富有韵律感的语言来叙述事物,如《背影》中的“妈妈手把手地领着我,走过空旷的车站大厅”,体现了他对于用词的精确性和对于语言的敏感性。
他对于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到位,如《荷塘月色》中的“黯淡的倒影儿在水里慢慢移着”,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使读者在阅读时受到美的享受。
二、深刻的思想朱自清的散文思想深邃,不仅涉及到一些时事,更多是深刻反思人性和社会问题。
如《春》中他对于“春色”之于社会中人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较为精辟地写出了良知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他还通过《背影》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亲情的强大力量,引起人们对于家庭、亲情的思考。
《狂人日记》中,他通过对于主人公狂人的生活状态,对现代生活和社会渐渐丧失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对于人文精神保持警醒。
三、丰富的内涵朱自清的散文内涵丰富,写作中融入了他对于家乡、自然、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感悟与思考,生动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底蕴。
如《背影》中,他通过对父亲的描写,展示了晚清时期父母亲的责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观念。
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塑造了一幅深沉、含蓄、寂静的画面,既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的独具特色,也表达出作者对于当地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传世不衰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他的散文艺术魅力在于,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看待生活,从中汲取灵感,用自己的技巧和才华将微不足道的细节转化为优美的语言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唤起了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第一篇: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一、结构美严谨整饬如天裁———结构美《春》共十段,第一段内容写盼春,第二段至第七段从整体上集中笔墨绘春,第八段至第十段赞春。
其中第三段从整体上描绘春天的景色,三至七段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勃发图、春花争妍图、春风和煦图、春雨润泽图、春早人勤图。
文章结构严谨而整饬,首段如凤头,开篇点题,中间部分如猪肚,丰满圆润,结尾如豹尾,简洁有力,升华主题。
其严谨整饬如天裁,无丝无缝,美轮美奂。
具体如下:首段写东风,扣住一个“盼”字,“来了”、“近了”,形象地展现了大寒过后,立春将临的情景,使盼春之状现于章首。
二段总写“一切”,立春过后,万象更新。
作者又把握住一个“起”字,写“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绘出立春、谷雨之间的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
三段赞春草。
这是谷雨惊蛰时令刚萌发的鲜嫩小草,作者工笔描摹,在细字上下功夫,先正面描写,后借助游春踏青者的动作侧面描写,写出小草的纤细、柔软、温厚的品质,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脉脉深情,游春之悦溢于言表。
四段咏春花。
循着时序,惊蛰过后,百花已由萌发、含苞到盛开怒放,作者紧扣一个“闹”字,以动写静,闹春之乐力透纸背。
五段赋春风。
先从人的触觉起笔,“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然后攫住一个“系”字,巧妙地把风放在泥土、空气、花草、群鸟、流水以及牧童的笛声等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精心抒写,真切地写出清明前后的感受。
七段颂春雨、惜春时。
时序翻过谷雨,雨则“像牛毛”,似“薄烟”,小草、树叶也都变得“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
作者又扣住一个“惜”字,极写农民珍惜春光,不误农时。
接着写天上的风筝渐多,十分典型地写出谷雨至立夏间的暮春景象。
结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使惜春之情,洋溢于卷间。
末段由实而虚,扣准一个“寄”字,把人类的憧憬寄托在象征春的“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身上,展示春天无限光明的前景,使颂春之情升于峰巅。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2、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
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
3、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
例如:《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小知小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4、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
5、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
《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
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
论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论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张齐民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认为朱自清散文具有真淳的情趣美和超乎寻常的语言美。
朱自清散文语言具有音乐美、形象美、新鲜美、口语美。
笔者试从其音乐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节奏生动、整齐之美。
二、声调悦耳、抑扬顿挫。
三、音节匀称、和谐之美。
[关键词]节奏生动抑扬顿挫音节和谐[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67-02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说:“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从语言上讲,宋先生绝大多数艺术性散文在或丽或朴的同时都具有音乐美、形象美、新鲜美、口语美。
这里笔者想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语言音乐美的风格和产生这种美的因素。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在于:一、节奏生动、整齐之美刘大槐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丝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
”[1]“希声”是乐声中的“至微之声”,用以比喻文章的节奏。
朱先生很赞赏他的主张,并加以具体发挥:“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做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
”(一)采用长短句的句式,运用回环、反复、详略呼应等修辞方式来调节语言的节奏,为表现题旨服务“这是袭击,也是污蔑,大大的污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到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
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
”(《白种人——上帝的轿子》)这里用短句和“详略呼应”造成了快而强的节奏,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怒情和耻辱感。
还有“抗战的中国在我们的手里,胜利的中国在我们的面前;新生的中国在我们的望中,……中国要从工业化中新生,……中国要从民主化中新生,……中国要从集体化中新生,……”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错综式反复”“排比”,造成了很有气势的节奏,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憧憬新中国的那种热诚的心情。
朱自清春朗读技巧
采撷春之落英,化我之心
灵为凤,展双翅飞向湛蓝的天 空,背着理想的背包憧憬未来。
2021/10/10
14
递进关系,要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
要气满声扬,有跳跃感。“东风/来了,春
天的脚步/近了”。东风“来了”,用了拟
人的手法,有一种亲近感;“春天的脚步”
几个字要快速提起,呈上扬趋势,到“近
了”两个字时又要慢慢拉开,声音顺势而
落、停住,形成落停,以喜悦的心情宣告
春天真的来到了。 2021/10/10
6
2021/10/10
11
“风”“草”后面都没有标点,稍
稍停顿,在读“轻悄悄”“软绵绵”
时,应放慢速度,读出陶醉在春景
中的感觉。通常需要强调的地方要
重读,但这里为了表现温馨、静谧
的气氛,在读“轻悄悄”“软绵绵”
时,放轻音量,要重音轻读。两小
句之间声停气连,句尾呈落停之势,
让人体味到春天带给人们的那种回
“偷偷地”“钻” 拟人,“偷
偷地”读得轻些。“钻”小草顽强
的生命力,所以要读得重些。“嫩
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的清新,
体现出人们对小草的呵护,要读得
轻些。
“一大片一大片”,很是欣喜,就 用了
个“满”字,让人产生出一种“春风吹又生”
的感觉,所以这个“满”字在读的时候要读
得更重些,更强调些。
2021/10/10
9
(四) 语速
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 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 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语速的快 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 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每一组 之间的停顿可稍长。读到“捉迷藏” 的时候,要把顽皮、有趣的感觉读 出来。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可稍 快,这样会有动作感,更能体现人 们在春景中尽情陶醉的情形。
朱自清散文音乐美赏析
朱自清散文音乐美赏析作者:任慧英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6期朱自清作为散文作家群中的一株奇葩,毕生写出的散文不下百篇,令人读后满口余香,爱不释手。
他的文章受中国传统儒家的中和主义的影响,形成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的独特个性。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到底美在那里呢?浦江清称之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郁达夫赞其“贮满诗意”,总之,充满诗情画意是朱自清散文能给人美感的重要原因。
朱先生的散文除了绘画美、诗情美之外,还有一种独到的美—音乐美。
叶圣陶说朱先生的文章“平淡朴质,读下去像和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这种“亲亲切切”实际上就是音乐美给人的感受,下面我试图语言形式上做一些探讨。
一、声韵美朱先生在遣词用语方面不仅做到准确、生动、形象、新鲜,而且音乐性也很强,充分发挥了汉语语音的优点。
(一) 词语委婉朱先生爱用轻柔的连绵词、叠音词,而且非常协调,使文章和谐悦耳,柔婉流畅。
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处;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叶嫩绿色,仿佛掐的出水似的;在月光下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还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雌蕊历历的,闪闪的。
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娇娆了。
(《温州的踪迹》)上例不到百字,就使用了双声连绵词“玲珑、仿佛、掩映”,叠韵连绵词“扶疏、错落、娇娆”,叠音词“微微、历历、闪闪”,因而十分优美,作用于听觉器官是舒缓、柔和的音乐流程,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通过着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了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的起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几句句尾连用齐齿呼的字,“里、漪、去、起”,并且押韵,尤其用了齐齿呼的上声字“起”结尾,把一种柔媚而恬静的情调表现出来了。
浅析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
浅析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
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
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
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
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
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
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他文学创作的才华。
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以散文被人熟知,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被人们广为推崇。
他的散文朴实,细腻,清新,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本文主要从构思缜密,布局精巧的结构上,浓郁的真挚美,绘画美,理趣美的抒情描写上以及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上浅析了朱自清细腻清秀,情致盎然的散文艺术特点。
关键字:朱自清艺术结构抒情表达艺术语言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但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抒情上表现出来。
而朱自清先生便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他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入微,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景物交织糅合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心灵的共鸣。
同样地,他的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中,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但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无不显得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一、结构缜密,构思漂亮1. 朱自清散文十分注重“文眼”的设定。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①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严整。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艺术美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艺术美诗意的语言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诗意的语言,他善于运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这样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叠音词,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同时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茂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生动的描写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生动的描写随处可见。
他擅长用细腻的文字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背影》中,朱自清描述了父亲送别时的情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令人感动。
质朴自然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他擅长用平实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在《给亡妇》中,朱自清写道:“这几天家里的事情多,我不常去想你。
我睡不着的时候,想象你在温习功课,孩子们守在旁边。
他们长大了,你会搀着他们依偎在我怀里……”这段文字语言朴实无华,却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爱意,令人感动。
精炼含蓄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精炼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擅长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意境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匆匆》中,朱自清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令人感慨万千。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艺术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质朴自然以及精炼含蓄等。
他的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作品的语言方面显示出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精选口语入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巧用叠词、双声叠韵词语、儿化词、整散句。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特色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用笔如画”,他多用“活的口语”,注重语言的创新。
他一生都在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为祖国语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他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推与尺度》、《语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谈论到语言的建设和发展)。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抒情类的、叙写日常生活类的、还是描写社会类的,都在作品的语言方面显示出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
那就是:一、精选口语入文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把北京话作为挑选和提炼口语的标准。
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始终恪守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几乎一样,活跃在中国人的交际生活中。
首先,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
《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
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草“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
“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一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
“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这些不定量的数量词,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
其次,善于使用北京话独具特色的简短句式、反问句式。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
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
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
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一、修辞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
有鲜明的比喻。
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
有生动的拟人。
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
有深邃的通感。
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
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美1、动词的锤炼美。
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数量词的点缀美。
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
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
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摘要:声色字句是散文创作中一个重要元素,一是散文的神气需声色字句表现出来;二是散文要写得优美,需外露于文字之美。
朱自清散文神形兼备恰在于声色字句之间,讲究用音响词语及辞格造声,注重绘画笔法着色,致力于字斟句酌表情。
关键词:声色字句散文朱自清姚鼐认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
刘大�把散文的声色字句与气巧妙结合起来,认为“音节迥异,则神气不同”,并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
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散文在梁实秋笔下“没有准定的节奏”,但与诗“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限”,可见散文注重一定的韵律、节奏,讲究声色字句。
朱自清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但他也是一位诗人,论及诗的形式时说“原来诗和散文的分界,说到底并不显明”,他的散文不仅抒发了真情实感,还尽可能地写得优美,这优美恰在于“声色字句之间”。
一、声朱子说:“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处学”,“是以声画妍,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
从古至今,不少散文大家们认为“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的功夫”。
朱自清是诗人,其长诗《毁灭》曾在诗坛引起反响,“《踪迹》是远远地超过《尝试集》里的任何最好的一首。
功力的深厚,已经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朱自清是评家,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诗论,《〈忆〉跋》全文采用诗化语言将俞平伯小诗的灵魂与韵致介绍给读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画作由他读来,“写出的却是一般内行也未必能为的优美散文”;朱自清是散文圣手,创作时注重从声音方面着眼,“有时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还比在习惯的联想上见出更微妙”。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一、真实的思想。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
治学严谨的态度。
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
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一、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
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
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美景等等。
如《背影》、《儿女》、《择偶记》、《给亡妇》等都记录了先生和家人的真实生活。
这些散文虽然写法不同表现格调也不一样有的欢快有的低沉有的朴实有的幽默。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其魅力令读者久久不能释怀。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音乐美的传统,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回环往复,或一泻千里,每一个字、词、语句,都是跳的充满灵性的音符。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他的修辞艺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出神入化。
下面从音乐美、色彩美、修辞美三个方面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
一、音乐美(一)整齐的美(1)对偶的运用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荷塘月色》作者描写天上的满月,由于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而不能“朗照”的夜景时,就用了对偶句式“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如果仅把淡云遮月描写成“小睡”,而不用“酣眠”与之相对,其艺术效果就不会这样强烈。
(2)排比的运用排比句式可以使语句整齐,但不一定具有整齐的美,因为整齐的美还要求不雷同、不呆板。
朱自清散文的排比句式就做到了这一点。
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 《荷塘月色》作者十分巧妙地把四个排比分成两部分,一方面适应了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雷同。
第三句中没用“我”字,使句子精炼而不杂沓,匀称而不呆板。
(二)抑扬的美利用语音的平仄和句式错落有致的变化,构成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奏上波涛起伏的音乐美感,这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1.协调平仄是指在诗歌或上下整齐的句子中讲究平仄相间、对应。
这样的平仄相间、对应,能使语音起伏有致,产生抑扬顿挫的声律美。
如:(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匆匆》(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匆匆》例(1)中的“燕子”是仄平声,“杨柳”是平仄声,“桃花”是平平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从 两重玻璃里映 出那辐射着 的黄黄的散光 ,反晕
出一片朦胧 的烟 霭: 透过这烟霭 , 黯黯 的水 波里, 在 又逗起 缕缕 的明漪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 ②西湖 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 , 水像沸着一般 , 秦淮河 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 , 歌声 的扰 扰, 总像 隔着 一层 薄薄的绿纱 面冥似 的; 它尽是 这样静静 的, 冷冷的绿着 。( 同上)
叠音
例 如:
① 在这个大梦 里, 一定还有长 长短 短, 深浅 浅, 深 肥 肥瘦瘦 , 甜甜苦苦, 无数无数的小梦 。(< > ) 《 忆 跋》 ② 荷塘 的四面 , 远近近 , 高低低都 是树 , 远 高 而杨柳
最 多 。 (荷 塘 月 色 《 )
一
、
朱 自清先 生的散文无论 是叙事 还是写景都善于选择 贴切生活的叠音 词来增强语言 的形象性及其传 神的表达 效 果 在他 的文章 中, 使用的叠音词比比皆是 , 构成了朱先 生散文 的一大特色。 根据朱 自清散文 中叠音 的具 体构成形式,我们把它 们 分成 四类 :
火透过船上玻璃时朦胧的景象 , 正因为黄黄 的散光才使得
“ 黯黯 ” 的水波中泛起明漪, 此景有感于心 。而例② 中把秦 淮河水 的“ ’ “ 绿 佣 冷冷 的” 来形容 , ~看似乎无法理解 , 乍
但仔细 品味一下就会领略到它的妙处了, 冷” 用“ 字与西湖 水 的“ ’ 热’ 形成对 比, 令人有清凉之感 , 同时它又与“ 人影 的 憧憧 ”“ 声的扰扰 ” 、歌 形成反差, 更加突 出了秦淮河静谧的 文章编号 : 特点。例③中叠音词的连用 唤起 读者对朝露 、 水波、 月、 冷 女衫的联想, 进而从这些事物 的外 在表象体会到更深沉的 东西。 这种感觉也正是作者对孙福熙 的游记 《 山野掇拾》 的
作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朱 自清先生为现代 文学 事业的发展树立 了光辉的典范 。 很多学者都 已经对他的散
文修辞特 点做 了较 多的研究 , 但大多集中在 散文的辞格方 面, 而对调音艺术还未见过更为详细的论述 。本文的 目的 就是想从朱先生散文 的调音艺术着手 , 对其 文章中所 出现 的叠音、 声叠韵 、 双 摹声及儿化现 象做较为全 面的总 结和 分析 , 从而使我们更进一 步地对朱 先生散文 的语 言艺术 有 更加全面 的认识 人类 的语 言一经产 生就 是有声的 ,因此人们运用 语
维普资讯
朱自清散文的调音艺术
崔正青
( 山西大学文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 0 3 0 6) 摘 耍 : 朱 自清 散文全编》 以《 为语料 来源 , 叠音 、 声叠 从 双
淡 的云 , 疏疏的林, 闪闪的绿色’ ’ 等等。 例① 中用“ 黄黄的 ” 描写出夜幕下垂时大小船只 的灯
叠形 式, 散散步 ” 谈 谈话 ” , 如“ 、 “ 等 不过这类 形式在朱先生
的散文中不 多见 , 不再做细致分析。
3AB . AB式
来顺口、 听来悦耳。 千百年来, 我国人民就很重视语言声律
的运用 , 即使是散文也要求声韵和谐 , 读起 来琅琅上 口。 汉
语 中的调音艺术包括叠音 、 双声叠韵 、 儿化、 摹声等等 。下 面, 我们就 分别加 以分析。
例 如: 活舒活筋骨 , 擞抖擞 精神 , 舒 抖 各做 各的一份 事去 。(春》 无数无数的小梦 。 (< > ) 《 ) 《忆 作 者用“ 舒活舒活 、 抖擞 抖擞 ” 而不 用“ 活 、 舒 抖擞 ” , 是 因为前者更能把人们的动作情态生动地表现 出来 , 展现 了春赋予人们的精神面貌 , 形象可感 。 总之 , 叠音词 是朱 自清善用的修辞 手法之一 。叠音词 的广 泛使用 , 仅增强 了文 章的形象 生动 性, 不 而且读起来 也琅琅上 口, 使文章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
①从下午四点起 , 到处银花飞舞 , 雾气 沾人 , 衬着那齐
主 的树, 蔓鲎 的草, 觉得立着看, 走着看, 不拘怎么看
总成。 (巴黎》 《 ) ② 风轻悄悄 的, 草绵软软的 。(春》 《 ) ③ 我想起 郭沫 若君 《 夜步十 里松 原》 首诗 , 那 那才够
盟盎盎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 好了, 月亮上来了,
却又让云遮去 了一半, 远的躲在树 缝里 , 老 像个乡下 的姑 娘, 羞答答的。 ( 堂游记》 凇 ) 除了以上形容词性 的叠音 形式外 ,还有动词性 的重
言很讲究声音美 。 要提高语言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果 , 就必须注意调音 。
调 音是常用 的修辞方法之 一 , 是指利用 并调协语音 , 造成 话语 的音响效果 。恰当的调音 可 以使语音抑 扬顿挫, 有节 奏感, 使话语既均匀而又 有变化 , 既不单调而又不杂乱 , 说
评价。 2A B式 、B
例如:
韵、 儿化、 摹声等四个方面, 对朱 自 清散文的调音艺术作了
探讨分析, 并指出 了它们在文章 中的形式特 点或 作用 。 关键字 : 叠音 { 声叠韵; 双 儿化 ; 摹声 中 圈 分 类 号 :0. 文 献 标 识 码 : 1 66 2 A
1 0— 8 12 6O — 14 0 8 8 8 ( ∞ 4 0 — 2 o J 0
1A 式 、A 例如 {
③ 那云是层层 叠叠的 , 错错落 落 的, 班班 驳驳 的, 使 我觉 得天是这样厚 , 这样 厚的 !( 海 阔天空 ” 古今 中 与“
外 ’)
上 面的三个 例子, 把梦的情态 、 中荷塘的周遭景致 夜 以及 云的层次与 形状通过 叠音 词的使用 形象 细致地描绘 了出来 。 且成 串的叠字叠词的连续组合, 而 读起来恰 大 珠小珠落玉盘 ”增加了语言 的音乐美 。A B 的叠音词 , 。 A B式 在朱先生 的散文 中占有 很大的比例 。 再如“ 伶伶俐俐 ”“ 、 富 富丽丽 ”“ 、 参参差差 ”等等,它们 常常表示一种轻微 的程 度, 留给读 者朦胧 、 生动 的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