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资本办医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李亚楠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大,社会资本办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办医可行性和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资本办医;民营医院;对策;社会资本社會资本办医即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是指由除政府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实现办医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缓解医疗服务资源供需矛盾,同时,促进医疗卫生行业良性竞争,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巩固和发展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成果。
1.社会资本办医的可行性1.1社会资本办医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1.1.1需求拉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已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关注点已由发展经济到全民健康,特别是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然而,长期以来,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市场,存在各种供需矛盾: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明显不足之间的矛盾;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层次化与公立医院服务形式单一之间的矛盾;公立医院发展资金紧缺与政府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医疗服务的消费方和供给方对资源的双重需求,拉动社会资本向医疗服务市场流动。
1.1.2经济驱动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市场从长远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医疗服务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医疗服务产业具备丰富持续的现金流和稳定的行业运营环境,存在相当大的盈利空间;其次,公立医院被定位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和特殊服务市场,如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医养结合、高端康复等领域,对公立医院有准入限制,而社会资本进驻准入门槛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第三,投资医疗产业投资风险小,投资回报高,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1.1.3政策支持随着新一轮医改有序、深入地推进,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入医疗服务产业的政策逐步明朗,特别是2015年讨论通过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在现代社会,医保是重要的社会福利制度之一,旨在为人民提供帮助和保障。
然而,在医保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 医药费用过高:包括药品、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费用过高,给患者造成了经济压力。
2. 假冒伪劣药品泛滥:由于监管不严或者流通渠道不完善,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市场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城市与偏远地区之间的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在偏远地区往往缺乏优质医保服务。
4. 医院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原有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二、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的对策1. 控制医药费用(1)加强监管措施: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价格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击价格垄断行为。
(2)推进药品审评制度改革:加速新药上市审批流程,降低研发成本,并优化药品组合的选择。
(3)促使医保支付方式变革:采取按病种付费、DRGs等方式改变按项目付费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加强假冒伪劣药品的监管(1)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协作机制,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以及医院内部管理问题的整治力度。
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增设执法机构:设立专门从事检测和打击假冒伪劣药品活动的执法部门,并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击违法行为。
3.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1)建设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乡结合部或者较为集中存在人口密集现象地区建立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一定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和业务能力。
同时鼓励大型三甲医院下设分院,提供医疗服务。
(2)推进异地就医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在线挂号、支付和电子病历共享平台,方便患者在其所在地即可预约到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合适医院就诊。
4.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1)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强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加强医患沟通和协作。
(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系统、电子处方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
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作者:闵玲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05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5%,[1]依据联合国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中国现如今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剧,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呈现出巨大的需求量。
[2]为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多样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为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但是,与形成之前设定的多元办医格局的目标仍存在着不小差距。
一、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表现(一)就诊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由表1,我们以不同主办单位的医院就诊情况为例,很明显,我国社会办医就诊人数虽呈总体上升趋势,但是直至2013年,我国社会办医医院就诊人次数连总的医院就诊人次数的12%都不到,这就呈现出目前我国政府办医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就诊压力呈现明显的冷热不均的格局,社会办医市场竞争力明显远低于政府办医,与此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目前社会办医在社会中认可度不高。
公立医院优越的诊疗环境很难改变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边缘地位,部分从业者随意发布虚假广告,医院内部的管理也比较混乱,当患者利益受到损害时,医院也没有相应的措施补救处理,医疗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他们为追逐利润、使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二)不公正的“身份待遇”在医保定点机构方面,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面临准入难和进入后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低于公立医院的问题,虽然社会办营利性医院可以自主定价,但由于社会办医院受服务人群和医保等限制,多数医院执行政府指导价格,难以从自主定价中受益。
[3]相对于公立医院的保护倾向政策,社会办医一方面想要参与医保,难于参与医保,另一方面又受限于医保政策;融资方面,当前,受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的限制,社会办医疗机构不一方面难于从市场获取周转资金,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信任度不够而导致担保融资困难。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行业背景分析医疗行业是一个与居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
目前,我国城市医疗体系已基本健全,农村以及社区医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医疗行业平稳发展。
一、医疗机构行业供需现状分析(一)经济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保持稳速增长。
行业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我国GDP 已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较多实惠。
2007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纯收入4140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9.5%。
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疾病及时就诊率升高,进而带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同时,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极大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
(二)需求结构变化过去五年,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医疗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提高。
1、需求现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近年高峰;费用方面,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但涨幅呈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以药养医”比重下降。
2、居民需求结构变化:病谱变化,肠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居民医疗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等需求增加。
3、.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一个近4万亿的市场,这个市场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超过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未来五年规模还将翻一番,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
(三)供给平稳增长1、总量:我国卫生基建投入、事业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增长,总量供给有所保障。
社会办医发展环境的优化措施
社会办医发展环境的优化措施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的措施是为了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优化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医疗、健康机构。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
2.减轻行政审批负担:简化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资质认定的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理效率。
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将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在一起,减少企业申报材料,提高企业申请和审批的便利性。
3.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办医机构的运营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完善医保政策:建立社会办医机构与医保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支付与结算。
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合理的医保定价和报销机制,鼓励社会办医机构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医疗服务。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设立专门的医学人才培训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学教育培训,培养社会办医机构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促进医学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引进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鼓励科技创新:对社会办医机构的科技创新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社会办医机构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
7.建立健全信息化体系:推动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程度。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障患者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总而言之,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医疗行业的共同努力。
通过政策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加强监管、完善医保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科技创新以及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等措施,可以为社会办医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的进程。
以某医院为例进行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方案探讨
以某医院为例进行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方案探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以某医院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的方案和可行性。
一、现状分析该医院是一家具有较长历史的国有企业办医院,地处市中心,拥有着良好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力量。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该医院在管理体制、医疗服务、科研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政策限制,医院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逐渐下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改制方案探讨1. 引进社会资本在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中,引进社会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可以解决医院在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社会资本的引进也能够改善医院的管理体制,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2. 设立股权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中,设立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通过设立股权激励机制,可以激励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的绩效和效益。
股权激励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医护人员加入医院,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 完善内部管理在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中,完善内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可以优化医院的各项运营流程,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完善内部管理还能够规范医院的用人制度和薪酬福利,增强医院的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改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 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需要与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模式。
2. 政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收负担,为改制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保障。
3. 人才引进国有企业办医院改制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和医护人员。
我国民营资本参与医院PPP的PEST-SWOT分析
由于 P P 目 P 项 存在的风险l以及投资的理性决 生 策, 对于民营资本而言,对发展前景进行审慎 的全 面细 致评 估是 极有 必要 的前 置程 序 。本 文采用 P S -WOT模 型对 民营 资本参 与 医院 P P的 国家 E TS P
政策 、市场宏 观环 境 以及优 势劣 势等进 行较 深入 的 分析 ,以期为 民营 资本 的投 资决策 提供 参考 。
T ① 政府 体制 机制 ①融资渠道 不 ①观念障碍 ①P P模式的局 P 威 的制约 畅 ②公 众反 对 限 性 胁 ② P P 关法 律法 ② 利 率 和 C I P相 P ② P P 管理 体制 P
规 的缺 失 反常 不 完善 内 S ① 灵活 的运 营机制 和组 织架 构 部 优 ②市场 意 识强 ,创新 能力 强
( pr n f o s u t nMa ae n ,T igu ie i De a met C nt c o n gmet s h a vr t t o r i n Un sy,B in 0 0 4 hn ,Emal z2 1 13cm ) e ig10 8 ,C ia — i:c 15 @ 6 . j o
表 1 民营资本参与医院 P P的 P S -WOT模型 P E TS
外 O ①政治稳定
①我 国经济一 ① 社会 结构 ①国外成熟的医
部 机 ② 国 家 鼓 励 支 持 直 保持 持 续 快 变化 , 医疗 需 院 P P运作 经验 P 会 民 营 资 本 发 展 和 速稳 定增 长 求 迅猛 增长 提 供 了参考
收 稿 日期 :2 1- 12 0 1 1-7
医院领域和 国内市政公 用事业领域实践检验 的富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 6卷
中国社会资本办医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2 0 5 ( 2 0 1 7 ) 0 2 — 9 6 — 0 2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以来 , 国家出台多项措施 促进社会办 医发展 。从社会办 医的数量上来看 , 已经形成一 定规模 , 进而 成为 医疗 卫生服务体 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其 主
与 面 临 困境 展 开 分析 , 对 政 府在 推 进 社 会 办 医方 面的 作 用 与 责任 进 行 研 究 , 提 出具 体 的 改进 策略 。政 府 需要 积极 引导 社 会 资本 进 入 到 医疗领 域 , 细 化 扶 持政 策 , 进 而 强 化政 策 落 实 的 实效 性 , 同 时做 好 政 策 监 管 , 履行相应职能, 为 社 会 办 医 营造 良好 氛 围。 关键 词 社 会 资 本 办 医 ; 医疗机 构 ; 困境
人 才培养 、 税费征收等具体事项缺乏细化的制度。而从地 方 情况 来看 , 为 了能够推 动社会办 医这一模式 的发展 , 各地方 均纷纷 出台配套政策 , 形 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而实 际 来看 , 地方性政策是民营医院是否能够有效发展和持续壮 大 的关键 因素 。对各省市有关政策进行归集和分析可见 , 南方 的相应 政策更 加开放 , 实施起步 时间较早 , 这些政策 多能结
定 的参 考
1 中国 社 会 办 医 的 发展 现 状
1 . 1 床 位 规 模 差距 悬殊
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下 , 社 会办医的发展取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 民 营 医 院 的 总 量 和 占 比 日益 提 升 , 已经 成 为 中 国 医疗 服务 体系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结合统 计 年鉴数据 来看 , 2 0 0 5年开始 , 我 国国内的 民营医院床 位数 量保持持续增加态 势, 增长率 高于公 立医院 , 但总体来看 , 仍 然是公立医院床位 占比更 高 本 办医现状 、 困境及对 策分析
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作者:闵玲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5%,[1]依据联合国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中国现如今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剧,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呈现出巨大的需求量。
[2]为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多样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为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但是,与形成之前设定的多元办医格局的目标仍存在着不小差距。
一、我国社会办医发展不畅的表现(一)就诊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表1 2009~2013年社会办医院就诊人次数占比年份政府办医社会办医社会办医占比(%)2009 158970.2 24551 13.42010 170421.9 23613.1 12.22011 188899.2 24984.7 11.72012 211670.3 27439.4 11.52013 227709.9 28811.2 11.2(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年鉴2014》。
)由表1,我们以不同主办单位的医院就诊情况为例,很明显,我国社会办医就诊人数虽呈总体上升趋势,但是直至2013年,我国社会办医医院就诊人次数连总的医院就诊人次数的12%都不到,这就呈现出目前我国政府办医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就诊压力呈现明显的冷热不均的格局,社会办医市场竞争力明显远低于政府办医,与此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目前社会办医在社会中认可度不高。
公立医院优越的诊疗环境很难改变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边缘地位,部分从业者随意发布虚假广告,医院内部的管理也比较混乱,当患者利益受到损害时,医院也没有相应的措施补救处理,医疗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他们为追逐利润、使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二)不公正的“身份待遇”在医保定点机构方面,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面临准入难和进入后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低于公立医院的问题,虽然社会办营利性医院可以自主定价,但由于社会办医院受服务人群和医保等限制,多数医院执行政府指导价格,难以从自主定价中受益。
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现状的回顾与分析
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现状的回顾与分析摘要:在经济水平和筹资水平的影响下,存在着卫生事业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以及其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在政府主导、保障有力的前提下期望形成良性竞争、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现状政府会给予公立医院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这样的补贴占总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非公立医院在没有这样的补助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社会资本来填补医疗机构资金的不足。
加入WTO后,我国卫生领域出现大量的外国资本,我国医疗机构同时面对着国内外同行的挑战。
2010年年底,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旨在改革医药卫生体制,促进非公立医院的发展。
在经济水平和筹资水平的影响下,存在着卫生事业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所以,从多个渠道为卫生事业的发展筹资来缓解看病难问题,已是时代的要求。
1 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1.1 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介绍近年来,“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概念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它不仅吸引了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兴趣,而且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4]。
社会资本是指能够促进生产的无形资本,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这些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
如果社会资本参与的是非盈利医疗机构,虽然医疗机构盈余无法直接回报其投资,但是,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造福公众后,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关心等将形成强大的社会资本,使投资医疗的民营机构在其资本投入的其他领域可获得相应补偿[5]。
这里我们讨论的社会资本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的,是指非政府财政投入。
1.2 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到2009年止,民营医疗机构的床位数仅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5.19%,基本上我国医院还是政府一统天下[6]。
社会资本办医不仅助推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同时还有助于营造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布局[7]。
社会办医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办医的困境与出路作者:李军考斯来源:《投资北京》2013年第12期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由来已久,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民营医院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往往不大,在整个医疗行业地位也不高。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有医院运营中资金、管理、人才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行业发展政策环境的问题。
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注定了在这个行业中,光有钱不一定能成事。
最近几年,在东南沿海一带许多失败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捋清我国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所面临的真正的现实困境,提出未来可供操作的和应当引起注意的关键点。
社会办医人才匮乏医学人才在医疗行业中的核心关键作用少有其它行业能够比较。
一个医学专科学术带头人往往能够决定一家医院的兴盛与衰亡。
而与此同时,医学人才培养的周期之长也令人咂舌。
如临床医学是五年制起步,最长有八年制本硕博连读。
而按照相关规定,一位医生要想晋升至基本能够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从进入医学专业开始至少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而要想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学术带头人,无不需要20-25年时间;更毋论成为院士,成为学术领军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何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二十多年,却基本没有民营医院能够拥有全国最顶尖的医疗专科技术。
当前国内医疗行业在人才培养、人才晋升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垄断现状,更加剧了社会资本举办民营医院的人才匮乏现象。
从人才培养来看,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公立学校或公立医院。
公立学校医学专业办得不错的,基本都有自己的隶属医院,有的还不止一家,如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公立医院办得不错的,都大力支持主任医生带博士生,还有很高的热情设置博士后流动站。
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术近亲繁殖、精英人才团块化,整个医疗行业的学术圈子相对封闭,民营医院很难从中分一杯羹。
从人才晋升来看,目前医生的晋升并没有与其诊疗能力直接挂钩,而更多的注重学历、学术论文发表。
一个纯粹看病的医生,即使积累了再丰富的经验,也顶多做到主治医师。
当前社会办医政策: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社会办医政策:存在问题及建议作者:李挺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9期【摘要】民营医院对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医疗卫生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期社会资本投资民营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回落,部分已参与投资民营医院的投资者迫切以退出或转让股权谋求回收投资。
本文对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原因分析和建议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以促进社会办医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本医疗协调政策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自2009年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等若干规定、《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等法规规章和政策,对社会办医进行了科学规划引导,明确了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举办各类医疗机构,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混改;逐渐消除非公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税收、财政价格、土地、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学术环境等领域的政策差别;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鼓励民营医院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提供医疗服务,将民营医院纳入先导型服务业加快推进,使我国的民营医院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社会办医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一)现行法规规章和政策未顺应民营医院发展作出相关规定,压抑了民营医院发展1、目前尚无与民营医院相关的社会公共资产相关的监督管理和调配使用等规定民营医院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社会公共资产,如:社会投资者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原始投资、接受的社会各界捐赠、财政补贴和扶持资金、减免税形成结余、医疗服务产生结余以及独特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及团队、品牌价值、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或社会投资者、个人投资举办的公立医院的原始投资、接受的社会各界捐赠、财政补贴和扶持资金、减免税形成结余、医疗服务产生结余以及独特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及团队、品牌价值、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涉及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涉及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医疗领域,已呈显著趋势。
主要原因是:第一,国家政策引导。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共同发展”的国家政策导致医疗服务新格局。
第二,与社会文明进步、社会老年化和人民健康新需求相联系,决定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导向,是养老医疗和康复医学领域。
第三,千军万马蜂拥进入医疗领域,既有民营医院雨后春笋的可喜局面,也有缺乏经验,问题频出的一面。
第四,从长远看,国办医院将主要提供公共医疗产品,民办医院将瞄准专科养老康复市场。
但民办医院最终进入良性发展,还要有很长时间。
只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并积极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二、民营医院的种类民营医院的建设发展,有基本规律,但不同类型的医院,和同一类型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殊规律。
我们既要研究基本规律,也要研究特殊规律。
民营医院的类型,有不同划分标准。
第一,从资金来源可以划分为:1、独资民营医院;2、股份制民营医院;3、和国资合作的混合型股份制医院;第二,从专业类型可以划分为,1、综合医院;2、专科医院;3、养老康复医院;第三,从收益模式可以划分为,1、非营利性医院;2、营利性医院;第四,从规模等级可以划分为,1、一级医院;2、二级医院;3、三级医院;第四,从合作模式可以划分为:1、紧密型合作医院;2、半紧密型合作医院;3、松散型合作医院。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需要我们根据医院不同类型,研究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不同类型医院在自身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规律。
目前,我所了解的,以养老医疗康复、营利性、混合型股份制、中等规模的二、三级专科医院为多。
三、民营医院和国办医院的相同与区别(一)民营医院和国办医院的不同之处第一,所有制不同。
民营资本和国有资金相互结合,在医疗领域引入民营资本,是我国医院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目前大量民营资本,主要投资养老康复等领域,并呈现和国办医院通过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合作的趋势。
|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的困境与出路
干货|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的困境与出路一、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的必要性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相较而言,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共16.38万个,床位总数仅有746.3万张。
2018年,我国提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成为相关政策要点。
之所以不断扩大社会资本进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主要是由于政府资金的有限性和服务的低效率,只能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引导社会资金。
扩大全社会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二、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项目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目前,医养结合模式功能定位不明确,医养结合的支付保障体系无系统性规划,多层次的专业化服务序列没有建立,医疗养老服务领域有效要求和政府合理补助没有很好解决。
面对扩大的养老服务市场,社会资本参与方式与路径,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如何合作?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如何结合?医保与社会保险如何结合?服务收费定价如何体现福利多元?具体而言,医养结合多元供给面临以下的问题与困难:1.公私合作双方所有权存在障碍,产权与经营决策不匹配公立医院具有国有产权性质,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混合所有制,面临产权结构决策、品牌价值评估、经营决策权限、公私经营范围界定等问题,产权配置制约决策效率。
需要对公立医院的品牌价值评估,可以以品牌价值作为入股。
非营利医院不能分红难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在政策容许条件下,政府土地入股+医院品牌+社会资本现金投资,是医疗养老PPP 投资的组合模式之一,由于公立医院资产不能作抵押导致融资难,公立医院改制后该难题有望破解。
同样,医疗器械准入难,部分国有产权退出后社会资本接盘的制度有待完善,非营利性机构融资壁垒难解决。
2.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养老机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难以有效对接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差别表现为公立医院由卫生部门管理、开具事业单位发票,民营医院由工商民政部门管理、企业发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资本办医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作者:苏浩然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2期摘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领域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实际问题。
在新形势下,公众的医疗需求日益分化,高标准的医疗服务受到各方关注。
医改过程中相关政策逐步出台,社会资本办医具备了基本条件,相关模式得到有效尝试,但在这一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思考。
文章围绕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困境展开分析,对政府在推进社会办医方面的作用与责任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领域,细化扶持政策,进而强化政策落实的实效性,同时做好政策监管,履行相应职能,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困境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2-96-02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社会办医发展。
从社会办医的数量上来看,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进而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宽松的政策环境,为社会办医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虽然社会办医取得一定实效,但总体而言,社会办医依然存在总量规模小、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究其原因,政府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成为关键问题,未能持续、有效推动社会办医全面发展。
本文围绕社会办医现状和实际问题展开分析,积极探讨政府在鼓励、引导社会办医上的责任和作用,提出落实政府责任的相应对策,为推动社会办医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中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1.1 床位规模差距悬殊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下,社会办医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营医院的总量和占比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05 年开始,我国国内的民营医院床位数量保持持续增加态势,增长率高于公立医院,但总体来看,仍然是公立医院床位占比更高,民营医院床位占比不到总床位数的20 %。
民营医院的床位规模情况没有表现出机构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质量、规模弱于公立医院。
1.2 发展程度存在差距从基本的医疗服务情况来看,我国国内2015 年的公立医院诊疗人数达到27 亿人次,而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数为3.7亿人次。
总体而言,虽然社会办医院在数量上与公立医院平分秋色,但是其市场份额一直偏低,未来如何提升民营医院发展质量成为各方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从实际的人力资源角度进行分析,我国2012 年的医院卫生从业人数为490 万人,民营医院的从业者人数为65 万人,虽然民营医院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是总体的卫生人员数量偏低,仅占到总体医院人数的13.3 %。
同时在从业人员结构来看,中老年医生偏多,比例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较大问题。
2 中国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困境2.1 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与地方激励策略从整体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颁布了部分扶持社会办医的政策,但政策的指导性更强,对于人才培养、税费征收等具体事项缺乏细化的制度。
而从地方情况来看,为了能够推动社会办医这一模式的发展,各地方均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而实际来看,地方性政策是民营医院是否能够有效发展和持续壮大的关键因素。
对各省市有关政策进行归集和分析可见,南方的相应政策更加开放,实施起步时间较早,这些政策多能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对地方民营医院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更多只是进行政策传达,将上级文件进行转发,没有能够结合本地区社会办医情况进行调研,实施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策措施。
对于基层的卫生行政机关而言,其对社会办医往往容易产生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态度,爱搭不理。
更有甚者,十分警惕社会办医,存在对其违规行为加倍责罚的现象。
与公立医院监管情况相比较,对民营医院监管缺乏具体的标准。
随着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虽然公立医院逐渐纳入市场运营体系当中,但是管办合一的模式使得公立医院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民营医院具有更强竞争力。
2.2 扶持政策落实不理想,社会办医发展不畅我国政府持续出台了许多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策落地后缺乏执行性。
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办医不缺乏政策引导,而是缺乏足够的落实保障。
虽然社会办医的政策看似较为明确,但容易在最终落地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如果形成天花板和玻璃门就容易伤害到社会办医的信心和积极性。
就医保定点问题而言,从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医保定点准入条件已经较为宽松,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都可以申请成为医疗定点机构,从政策层面来看障碍已经较小,但民营医院依然面临医保定点申请流程复杂等客观问题,在医保审批程序实施过程中,程序较为复杂,周期较长,导致民营医院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期望的回报。
2.3 市场定位不够准确,结构缺乏合理性一部分社会办医欠发达的地区将社会办医机构统一纳入到营利性医疗机构当中实施管理,这样就会增加医院运营的实际成本。
政府倡导对于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分类,其目的在于提升管理效率,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没有进行身份等相关描述说明,反而增加了管理的实际难度。
从医院的类型结构来看,2012 年,中国公立医院的总量占到医院总量的六成,而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占比只有不到两成。
结合一部分的分析报告结果来看,我国国内的医院结构比例应为公立和民营医院各占比50 %,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民营医院占比比例偏低。
如果单一依托于公办医院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则容易导致国家财政承受较大负担。
对于民办医院的定位问题,目前还不够明确,整体的民营机构多属于小型和中型机构,而综合性医院相对较少,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偏弱。
2.4 医师多点执业推行困难,卫生人才不足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而言,人力资源不足是关键性问题。
目前虽然政策层面倡导医生进行多点执业,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能够颁布,多数医生还不能自由流动,对于多点执业依然有困惑。
同时相应政策实施后,虽然有地区进行了政策的落实和具体细化,但是限于医生自身发展考虑和社会效应等因素,整体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在实际的医生管理过程中,相关利益问题难以协调,多点执业无法有效持续得到推广。
2.5 社会办医监管效果不明显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存在过度追求利益,而轻视医疗服务质量,导致民营医院的形象受到影响。
社会办医被认为是商人的逐利场,使得民办医院难以获得公众支持,对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公众更多持有质疑态度。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因为部分医院存在夸大治疗效果,进行虚假宣传,往往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
对于这部分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医院而言,违法违规成本低是这些行为长期存在的关键性因素。
监管不力导致民营企业存在不规范行为,容易将商业手段应用到医疗服务当中,而主管机构只是例行检查的方式,无法形成震慑,致使部分民营医院仍然我行我素,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向钱看齐。
政府部门难以在民营医院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这严重影响着社会舆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态度和民营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信心,使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市场一直成不了气候。
3 强化政府在社会办医中责任的对策建议社会办医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医疗服务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但同样面临缺乏引导和监管不力的实际问题,使得后续的办医活动存在不规范、不持续问题。
政府需要积极履行相应职责,继而才能推动社会办医走向规范和有序化。
3.1 落实医疗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符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际要求。
现阶段需要加快落实医药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办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整体质量,为公众提供理想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服务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从制度设计开始,优化机制措施,落实管办分离,使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属性得到突出体现,同时为社会办医提供良好社会氛围和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职能的落实,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府职责,进而划清责任权利界限,确保大的政策制定实施后,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优化和细化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办医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3.2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环境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贯彻执行,改革也不可能成功。
政府应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与宏观政策方针相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和要求,加强政策落实力度,为社会办医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明确医保定点标准,让符合标准的社会办医院均能顺利纳入医保;进一步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研究制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涉及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工作方案,盘活医疗资源,为社会办医注入发展的核心力量。
给予更多的社会办医院参加等级评审的机会,只要达到等级要求,就应给予相应等级称号,激发民营医院持续向前发展的积极性。
3.3 优化区域卫生规划,确保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责,实现科学的卫生规划,形成有序的医疗卫生发展路径和体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长期规划,沿着正确方向推动社会办医活动的开展,为社会办医提供相应的空间。
严格按照事先规划推动相关事项的开展,避免社会办医机构的过度增量,规避不合理扩张的实际问题。
同时在有效规划的前提条件下,要优化结构,针对本地区医疗薄弱环节配置社会资源,实现医疗体系的有效完善和持续优化,积极落实差异化管理和分类管理,使民营医院能够获得足够发展空间,让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能够协调发展,更好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3.4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落实有效监管积极推动医疗监督体制的构建和完善,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监督。
落实准入政策,使参与医疗服务的机构要符合制度要求和标准规范,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监管框架,包括准入、营运和退出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将监管的动态性加以突出。
明确相关部门、民众及行业组织的监管职责,对于存在违规经营的医疗机构严肃处理。
不能区别对待公立和民营医院,要体现出监管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同时要加强宣传,在社会当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转变群众对民营医院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