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7
《春天的故事》歌词 曲:王佑贵 词:叶旭全 蒋开信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济展今 发成天 展为的 的“厦 龙闽门 头南经 金济 三特 角区 ”已 经发
4、《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 考察的故事。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 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 志这次谈话的成就。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美丽的深 圳夜景
昔日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1980)
同年
成立
汕头的观海长廊
珠海
汕头
厦门
三个
经济 特区 与澳门相邻的珠海市拱北 区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 商业区,每天吸引着不少 澳门人来这里购物。
2.本文是通过哪些描写来烘托邓小平形象的? (1)肖像描写: 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神采奕奕 (健旺的状态) (2)语言描写: “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 (平实的语言,急迫的心情) 将题词一字一句念了出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惊人的记忆力,对深圳特区关注与支持) “我刚才说,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问 题赶快改正。” (勇敢果断) 女职工齐喊:“邓爷爷好!” (平易近人)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2. 学习诗歌(15分钟)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c.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b.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c.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4. 应用生字词(5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b.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欣赏,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表达。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关于春天的作品。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发挥。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李贺的诗七言律诗
李贺的诗七言律诗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李贺的诗七言律诗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1、《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2、《染丝上春机》玉罂泣水桐花井,蒨丝沉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3、《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後。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瘈犬。
那知竖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4、《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5、《三月过行宫》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6、《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蹄鸣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7、《秦王饮酒》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8、《上云乐》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
三千宫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闻。
天江碎碎银沙路,嬴女机中断烟素。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优秀课件
信回教的巴基斯坦。之后,他死于那些一起与他参与“非
返回
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人之手。大英帝国要不了甘地的命,
但是信仰的冲突结束了甘地。甘地死时,是一介平民, 没有任何头衔、任何财富,他接近了神。
返回
返回
返回
改革开放
1.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 我曾看到祖国的孱
弱;在白洋淀深深的芦苇丛中,我曾看到华夏儿女的顽 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华民族开始在黑夜里 摸索着民族自强的强国之路;一曲《东方红》,撕破了 黎明的黑暗,在中华贫瘠的土地上,支撑起民族的血肉
确确,“神舟”千年情结一朝梦圆,完全是中华儿女
21世纪自豪与骄傲的释放,是中国载人航天万里长征 风风火火闯宇宙的第一步。
返回
《喜看稻菽千重浪》
他对饥馑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因而把毕生的奋斗目标确定为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当他还是一位平凡得 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教师时,他已具有
了挑战世界权威的智慧和胆识;当他誉满寰宇,成为引
第4 课 第 二 单 元 新 闻 东方 风来 满眼 春 (节选)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领悟学海览胜
片段背诵 资料助读
整体把握
文本层析 写法简析
写法借鉴 素材档案 佳作欣赏
积累写作点滴 应用体验之旅
◎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 ◎ 第8课 《甘地被刺》
返回
返回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昨日的小渔村,今天的大都市深圳,
感谢邓小平,感谢1992年他的南巡讲话,
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沐浴在春风里,放 眼长城内外、黄河两岸时,不能不为中 华民族繁荣富强崭新的风貌而欣慰和自豪:近观,家家户 户幸福温馨,其乐融融;远眺,全国第一、二、三产业蓬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优秀课件
艺术特点
1、按时间顺序剪裁、刻画人物。
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写场 景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 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 和政治气魄,以及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伟蓝图。
THANKS
FOR WATCHING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 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那么他 老人家又是怎样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的呢?下 面让我们学习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 (节选)》,了解他老人家1992年视 察深圳时的一些情景,进一步感受伟 人伟事。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葱茏 舟车劳顿 炯炯 神采奕奕 鳞次栉比 欣欣向荣 侃侃而谈 万无一失 萦绕
1992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 永久主题的重要年份,邓小平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他的经济改革政策在那 里得到贯彻执行。尽管中国1987年就已开始实行经 济改革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内就走 这条路线是否正确仍然存在争论。邓小平1992年初 视察深圳等地,以及其后发布有关这次视察的讲话文
学习通讯写作时具体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 面区别:
1.通讯报道的时间比消息长(及时性不如 消息,一般可推迟至一、两个月)。
2.通讯的容量比消息大,要比较完整地报 道事情来龙去脉(有时要等结果,比如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东方风来满眼春》
1974
联 合 国 第 六 次 会 议 上 发 言
相关资料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 主持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天,即成为深 圳经济特区成立日。
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深圳,并为深 圳特区题词。
1992年1月,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深圳,当时是 88岁高龄。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 爷 爷 好
1月19日邓小平步入深圳迎宾馆
1月19日,邓小平在观光深圳市容途 中,视察深圳皇岗口岸
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
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1月22日,邓小平听取省市负责人的汇报
1月23日,邓小平结束对深圳的视察,从 蛇口码头乘轮船前往珠海
抒情:情感鲜明,振奋贯穿始终。 议论:点到为止,注重客观再现。
选材特点
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 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
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
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
3、所选题材具有很强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 使课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小平在华侨城的
为 核
不 姓 资
线 结尾: 南巡意义
心
本文主线
以( 时间) 为行文线索 以反映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为关键点 以邓小平的(语言、行动)为叙事主体
通讯特点
生动性
命题:引用诗句,富有诗情画意。 导语:比兴手法,非常生动形象。 人物:多方表现,形象栩栩如生。
完整 性
评论性
时间:有始有终,全面进行报道。 事件:点面结合,体现立体效果。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译文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译文《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李贺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译文:三月的东风吹起,满眼都是春意;宫城繁花似锦,绿柳成荫惹愁绪。
重重叠叠宫殿里,春风掠竹而去;新竹明净如水,在风中摇曳生趣。
百里和风,拂过兰蕙,阵阵香味;花气如雾跟着云,暖香飘向天地。
宫女军装,淡描蛾眉,缓缓走来;锦旗猎猎夹城里,人马闹春而去。
曲江之水,带着落花,一去不归;梨花落尽热闹地,宫苑充满秋意。
这首诗按照空间变化,注意不是顺序,没有有机的顺序,每句写了一个地方:花城、宫殿、天地、夹城、曲水,似乎是由远及近,又由远及近的叠加的空间顺序,也叫做心理的空间顺序吧。
赏析:首句“东方风来满眼春”,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东方吹来的风,可不就是东风。
东风在诗文中常常代指春风,“东风无力百花残”,便是现成的例子。
“满眼春”,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春天,春天已经满溢着这个世界,和下文的“天地”也算是个照应。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宫城,应该看到不一样的春天吧。
是的,也不全是的。
柳,便是前两首都有的;竹,是李贺的最爱,他说自家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是竹子,也写了那么多关于竹子的前世今生的诗,估计是竹子的粉丝,“竹丝”吗?这里不是家乡,是宫殿,竹子也许别有风味吧。
还真那么有点。
看,在春风的微漾下,刚刚长出的如水般清澈的翠绿叶片,好像美人的舞衣一般。
有静态美,翠绿色的竹叶;有动态,在风中挥舞着竹叶,可不像舞者的短小的衣服一样。
翠绿的叶子在风中翩跹起舞,如细浪一样慢慢地翻滚着,当然有水一般的明净,观察是多么的仔细啊。
对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是这组诗重要的观察手法。
李贺还在成长期,还没有那么多凄风苦雨地揉搓,后期诗中对于自然的心理外化,尤其是外化成“秋意”、沮丧,这组诗里还是不多的。
何况这是应制诗,考试用的。
接下来写“风”,当然是暖风,是“光风”,按照字意来说就是带着光芒的风,屈原的《招魂》有,“光风转蕙,泛崇兰些。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1“东方风来满眼春”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诗中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是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针对“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领略东方文化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首古诗,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诗歌。
让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例如:“玉簪春笋出,金蝶香兰飞”中的“玉簪”代表花冠,“春笋”代表新枝,“金蝶”代表蝴蝶,“香兰”代表花卉等等。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朗读这首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例如:“东方风”、“眼春”中的“东”、“眼”、“风”、“春”都是平声,因此这两个字属于“仄韵”;而“来满”中的“满”是上声,“来”是去声,这两个字属于“平韵”。
(2)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夸张等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东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8版高三语文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1.音正形准(1)单音字①俯瞰( ) ②面颊( )③鳞次栉比( )(2)多音字①载Error!②券Error!(3)辨形组词①Error!②Error!③Error!④Error!2.词语积累(1)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侃侃而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舟车劳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词填空(1)预定·预订①为顺利抵达,他在网上________了机票,不料天气作梗无法起飞。
②________在今天举行的运动会改为下个星期了。
(2)施行·实行①司马迁在被________腐刑之后,忍辱含垢,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②你们提出的方案,要在领导批准后才能________。
4.名言警句咏“春”名句(1)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李贺《三月》(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1.作者简介陈锡添,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
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曾获韬奋新闻奖、广东省第六届宣传文化精品奖个人奖、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特别奖。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21
小结: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有哪些方法?
• 1、抓段落中心句 • 2、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进行 重组 • 3、理解文段,用自己的话表述
自主思考
1、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 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说说这 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 断;乐观开朗、平易近人;自信坚韧;细致、 认真,一丝不苟。
2、文章开头介绍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①导语部分: 简明扼要地点明
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件。
②由景到事,由事到情,不仅 从内容上统领了全文,也为下 文定下了基调。
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快速阅读第一部分:
1、在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改革开放的信心更足。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2、这一部分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 其记叙形式是什么?
请欣赏音乐: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1、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2、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严峻。
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国内形势也
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当时的形势特点是:思想领域 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 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具体行动中,由于受 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
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三月》
思考: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 风——指改革之风。 • 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生 机勃勃。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春天的气息。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3 理解课文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欣赏课文让学生欣赏课文的美丽景色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词语抄写、课文翻译和创意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本,包括注解和翻译。
提供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5.2 教学图片和视频提供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象。
提供相关的诗歌朗读和解析视频,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ⅴ粤教版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精品资料
6
这篇通讯按时间顺序展开,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行踪为 线索,报道了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期间的言行举止、发表的重要 谈话。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对特区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审时度势、 求真务实的精神,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心 怀国事、为国操劳的崇高品格。
7
1.文体知识 (1)通讯的定义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
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②幽默诙谐。例如,“不
能像小脚女人一样”。③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例如,“我 刚才说,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问题赶快改 正”。④深谋远虑。例如,“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4
要点二:分析文章的结构、选材、表达等特点
1.本文的开头有何作用?
【探究整理】开头交代了邓小平来深圳考察的自然环境和 社会背景,点出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
相关重要信息如下:①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要坚持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③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
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④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设计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的一贯原则和立场。
17
4.这篇通讯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探究整理】文章运用了:①记叙——介绍邓小平同志的行程。 ②说明——用数据介绍深圳的发展速度与成就。③描写——描绘邓小
平同志的神情面貌,表现邓小平同志的可亲可敬,暗含了作者的崇敬
之情;描绘深圳的自然环境与建设面貌,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④议论——作者对邓小平深圳之行的重要意义的看法。⑤抒情——开
19
东方风来满眼春
——
方
邓 小
风 来
平 同
满
眼 华 志
实在
春 高 深
二圳
语纪
文实
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新闻的文体特征 2、学习通讯的标题特点 3、了解此文的时代背景 4、读课文,品本文的标题特点
•陈锡添,64岁,广东新会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系 。原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总编辑,现任《香 港商报》总编辑。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时,他被 深圳市指派为唯一的文字记者;当年3月26日,他发表 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轰动一时。
作业
本文开头文中在有什么作用?
❖ 交待时令,政治时势,点出小平同志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视察深圳。
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关键时期”暗指 1992年前后我国改革开放一个特殊的艰 难时期。
本文选择和安排材料的思路是:
❖ 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参观顺序为线索安排材 料。
❖ 选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课文中作记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 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清晰明朗的行文思路
行踪
谈话主旨
改
一
革
看市容
阐明特区性质
代
开 放
临国贸
伟
表明发展方针
人
的 总览景区Leabharlann 表明社会目标的 睿
设 计
会议厅
鼓励改革胆略
智 魄
师
往珠海
展现发展前景
力
核心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
欣赏通讯
本文开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 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和安排材料的? 课文中的谈话活灵活现地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
)
)词 )案 )施 )火积薪
喧 暄 揎 迢
) )【答案】迢龆笤题
提
霄
宵
措
厝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颁布· 颁发 两者都是动词。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 “颁发”侧重于授予、 发出, 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 指示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颁布 颁布/颁发)的“校园手机禁令”赢得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1)日本______( 颁发 (颁布/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2)演讲结束后,学校领导向获奖学生______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2.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 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 3.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 路一条。 ——邓小平
4.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巴尔扎克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 现在, 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 , 鸟儿也回来了。 (× ) ....
理由:“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 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是形容树木,不符语境。
2.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 的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 .... 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
【答案】
shé yí fāng
fá ng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闹 xuān( ) 寒xuān( xuān( )拳
( tí ( tí ( cuò ( cuò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ppt课件4
深圳市区游览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9日
三
四
五
3.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且填写下面表格 ——邓小平同志深圳行程
时间 一 二
1月19日
行程
深圳市区游览 国贸中心大厦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背景介绍:
中国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这 条路线是否正确仍存在争论。邓小平92 年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经济改革计划以 巨大推动,意义深远。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解题:
“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有“诗鬼”之 称的诗人李贺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无限 的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东方”指中国, “风”指改革开放之风, “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改革开放使 中国大地生机勃勃,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1月22日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 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 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鼓励大胆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陈锡添※教学目的: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一、字词踱duó步领一代风骚(愿意为一代诗坛之首,这里指一代领袖人物)炯炯jiǒng(形容明亮)神采奕奕(yìyì精神饱满的样子)舟车(旅途)劳顿颁bān布李灏hào 侃侃kǎn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荟萃huìcuì(汇集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喇嘛寺lǎmasì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亲昵 nì萦yíng绕(围绕)二、课文研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回答: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形象生动,有寓意。
歌颂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导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一部分: 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小结: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三、重点研读,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
2、在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①信心更足。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3、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
记叙形式是插叙。
4、在第二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①肯定了深圳的成绩。
②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③要坚持两手抓。
④中国要保持稳定等。
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5、在第三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①共同富裕的问题。
②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③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
④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6、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
7、在第四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①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③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
8、在第五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①大胆地干,每年要总结经验。
②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③要搞快一点。
9、小结中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有什么意义?——“‘东方风来满眼春。
’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
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0、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平易近人。
1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
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
②头尾呼应。
12、《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
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练习一)附:《春天的故事》歌词曲:王佑贵词:叶旭全蒋开信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四、本文的中心思想:——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
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深圳及全国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活动练习:1、抄写生字词。
2、上网查询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的有关资料。
东方风来满眼春知识技能一、学习本文运用场面描写的化合物描写的方法。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化合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邓小平的性格特点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1.背景: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
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
2.唱《春天的故事》引入课文二、基础梳理1.生字栉(zhì)梳子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萦(yíng)围绕颢(hào)白而有光泽灏(hào)水势很大荟萃(huìcuì)集中在一起[刽guì子手]2.多音多义词称⑴chèn①适合②相当;⑵chēng①叫做②名称③说④测定③处chǔ①居住②交往③办理,处置⑵chù①地方②机关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4.词义辨析⑴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⑵心酸:心里悲伤,主谓结构辛酸:悲伤,并列结构⑶施行:法令等产生效力实行:用行动来实现⑷学力:实际上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学历:学习的经历三、知识梳理1.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①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
通讯则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
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的现场感。
通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②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经过。
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
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
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
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③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
消息是以事实说话,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
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
因此,通讯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3.通讯的类别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事件通讯:以具有典型意义为报道对象的通讯。
它的时效性较强,要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
它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四、课文导读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东方风来满眼春”做标题?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
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
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潮。
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
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篇涉及重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通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情。
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
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2.脉络梳理本篇通讯有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春”来总领全文,简单地交待了文章的主题:邓小平再巡第二部分:参观深圳市容讲话的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19日)第三部分:国贸讲话内容:不发送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
(20日)第四部分:参观华侨城讲话内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日第五部分:同省市负责人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22日)第六部分:视察珠海特区,结束再巡。
(23日)3.解读文章由学生找出各自认为好的词句进行赏析,老师做好评估工作,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
三、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
教学方法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