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探讨与研究

合集下载

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日益依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数字时代的一大亮点。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新能源和新财富,而网络安全问题则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1. 大数据的安全性较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已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由于大数据的分布式与异构等特性,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可能发生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问题。

因此,大数据的安全性较差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一大挑战。

2. 大数据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一些黑客、病毒等不法分子将大数据作为攻击对象,进行数据的窃取和损毁等破坏行为。

这些破坏行为不仅会危及个人隐私和企业经济利益,还会危及国家安全。

3. 智能化技术的崛起加剧了大数据安全问题。

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智能化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虽然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威胁。

比如,智能化技术可能为黑客攻击提供更多的入口,从而导致大数据安全问题的加剧。

二、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对策1. 加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石,其安全性的保障与完善,至关重要。

在大数据建设过程中,加强大数据安全设施的建设,如加密技术、风险评估系统等,能有效提高大数据的安全性。

2. 优化数据处理机制。

优化数据处理机制是提高大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针对大数据处理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开发出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安全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一定的安全风险。

3.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管控体系,包括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审计、信息安全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能够加强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降低各种安全风险。

4. 促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网络治理涉及到互联网的规范、监管、安全、隐私保护以及信息流通等众多方面,直接关系到个人权益、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本文将综述当前的研究动态与相关观点,探讨网络治理的意义与挑战。

网络治理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当前网络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网络安全、网络隐私、信息流通与审查、网络中立性等。

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中愈发显得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网络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措施、网络安全法律与政策等方面。

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新型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如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溯源技术、数据加密等,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网络隐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大量流通,个人的隐私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网络隐私保护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利,如身份验证、数据保护、隐私政策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隐私问题愈发复杂,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与管理。

信息流通与审查是网络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自由流通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网络上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泛滥,严重干扰了信息的流通。

因此,信息流通与审查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网络秩序的关系,如何准确识别与打击虚假信息与有害信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网络中立性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网络中立性是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应该对待所有的数据平等,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然而,随着网络产业的垄断与竞争加剧,网络中立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前沿问题介绍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前沿问题介绍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前沿问题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学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传统法学理论,还需要关注新兴的法学领域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以期为广大法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一、法律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被智能化解决。

法律人工智能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法律实践,包括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法律智能问答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法律分类和预测等。

法律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法律实践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缓解法律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未来,法律人工智能将成为法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网络空间治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网络空间治理是指在互联网空间中,对网络行为和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

在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推进等。

未来,网络空间治理将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我国需要继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研究和实践。

三、普惠金融法律问题普惠金融是指为普通人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金融业务。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创新等。

但是,普惠金融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例如金融监管的不足、合同条款的不公等。

未来,普惠金融法律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指以法治思想为核心,以法治理念为引领,以法治价值为内涵的文化。

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法治文化教育的普及、法治文化宣传的推进等。

但是,法治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法治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法治文化的实践不足等。

未来,法治文化建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网络法治下《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实践研究

网络法治下《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实践研究

网络法治下《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实践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新进展。

本文将探讨在网络法治下《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实践研究。

一、《网络安全法》的概述《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律共分为八章七十七条,分别涵盖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网络运营者的责任、网络安全监管、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网络安全的技术标准、网络安全评估和网络安全检查。

二、网络法治的意义网络法治是指以法治思想为指导,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网络生态环境和网络主体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法治的意义越来越突出。

它可以保障公民的网络权利,维护国家机关的网信安全,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网络空间主权,保护网络治理合法性,促进网络平等和便利,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这些原则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和监管提供了基本方向和参考标准。

2.网络运营者的责任《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包括时刻关注和防范网络安全风险,采取必要技术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等。

这些规定实践中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

3.网络安全监管《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监管的相关机构和责任。

其中,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重中之重,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网络安全分级保护;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是加强管制的必要手段,主要是对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产品进行安全审查。

论数字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定位

论数字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定位

论数字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定位一、数字法学的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法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领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数字法学是研究数字化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影响和规范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网络法等多个学科。

数字法学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影响法律制度的构建、实施和维护,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法律挑战。

数字经济的法律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权、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数字法学需要研究如何在保障数据权益的同时,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

网络空间的法律问题: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法学需要关注网络空间的安全、秩序和公平,研究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及如何维护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关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法律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法学需要研究人工智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如智能合同、智能审判等,以及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区块链技术与法律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对传统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法学需要关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适应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数字法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为数字化时代的法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法学将继续拓展其研究领域,为构建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A. 数字法学的定义和概念研究范围:数字法学主要关注数字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法律问题。

研究方法:数字法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法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数字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数字法学旨在揭示数字技术对法律体系的影响,为立法、执法和司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因此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威胁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攻击威胁网络攻击是指通过网络对其他网络或系统进行非法侵入、破坏、篡改、窃取等行为,给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网络攻击威胁包括以下几种:1. 黑客攻击:黑客借助各种手段,通过入侵系统、网络,盗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瘫痪网络等,对我国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2. 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通过在系统中复制自己并传播,对系统数据进行破坏或篡改,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恶意软件则是指通过欺骗方式潜入用户设备或系统,窃取隐私信息或进行非法操作。

3. 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

黑客可以通过破解Wi-Fi密码、监听无线信号等方式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针对以上威胁,我国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

二、网络安全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网络安全,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威胁。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对策。

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公民遵守网络安全法规和规范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2. 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运行、服务提供等各方的权益和责任,通过执行法律的手段来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3. 建立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网络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阻止攻击扩散。

4. 加强网络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大对网络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抵御各种网络攻击。

5.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与监督: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络审查和监管,确保网络安全的稳定运行。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研究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研究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热点。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了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研究,以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的定义开始,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研究进行探讨。

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现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方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的建议。

希望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信息安全的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等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具体来说,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安全:防止数据遭到篡改、窃取、破坏等危害。

(2)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威胁。

(3)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系统被黑客攻击、病毒侵袭、数据丢失等风险。

(4)应用安全:保障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应用程序被黑客攻击、破解、盗版等行为。

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量的隐私信息、国家机密等敏感信息每天都在网络上传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各国政府和法律机构纷纷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中国的信息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应当保护信息的义务,规范了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的行为,强化了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美国的《通信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也非常严格。

其中,联邦雷曼法案规定了资本市场信息的保护措施,并强化了电子邮件的隐私和保密。

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将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行为等。

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方向虽然各国政府和法律机构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但面对新的技术和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

网络安全研究背景

网络安全研究背景

网络安全研究背景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研究背景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以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等背景因素。

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广泛性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便捷性,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及资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给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另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是网络安全研究背景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例如,中国于201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和涵义,规范了个人和组织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强化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保护等。

这些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网络安全研究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和方向。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也是网络安全研究背景的重要原因。

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的技术手段和手段不断更新和演进,攻击手法更加隐秘和高级,给网络安全的防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的风险面大大扩展。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都离不开网络,面临着更多的网络安全风险。

再次,网络安全问题具有全球性和跨界性。

网络攻击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全球性特征,跨界合作迫在眉睫。

因此,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研究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网络安全问题的本质和特征,研究出适用于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研究背景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背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等因素。

这些背景因素使得网络安全研究变得紧迫和重要,需要加强各种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升网络安全的保护水平。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在互联网上,个人或集体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发表言论的权利。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言论传播的渠道更加广泛,而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并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相关问题。

一、网络言论的重要性及挑战网络言论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个人提供了表达观点、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与社会监督。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推动了信息传播的畅通,加速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最后,网络言论自由对舆论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权力不能被滥用,同时也为个人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然而,网络言论自由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容易被滥用,出现恶意攻击、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

其次,网络言论没有实体界限,虚拟性强,容易导致言论无法追责。

再次,网络言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往往超出了传统媒体,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与舆论风波。

最后,网络言论自由与其他基本权利、价值之间可能产生冲突,如个人隐私权、商业秘密等。

二、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障网络言论的自由与秩序,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

在国际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普遍声明》,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的范畴与限制。

根据该声明,言论自由的行使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不能损害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健康、道德与公德等。

在中国,网络言论自由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然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言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中国的网络言论自由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禁止恶意攻击他人、传播谣言等行为;二是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禁止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言论;三是对有害信息进行管理和审查,以保护未成年人和公众安全;四是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管理,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安全和可信,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法规。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最新的国际和国内动态。

国际网络安全法规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层面,各国之间的网络安全合作日益密切。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空间,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以下是一些国际网络安全法规的发展趋势:1.跨国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网络安全威胁,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与协商。

国际组织、多边机构以及国家之间建立了网络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跨国网络犯罪和网络攻击等威胁。

2.数据保护与隐私: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并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的安全性。

3.网络安全审查:为了防止外国利益对国家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一些国家加强了对外国投资和外国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

这些举措旨在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信息的安全。

国内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在国内层面,我国也正在加强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以下是一些国内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1.法律框架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正式实施,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接下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制定更多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

2.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民众所认识。

我国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能力。

3.技术创新与研发: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我国加大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力度。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

4.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我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为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标准,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保护和监管。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趋势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趋势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趋势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泄漏和滥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挑战。

本文将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趋势,以期深入了解和探讨这一重要议题。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1.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旨在加强个人数据的保护,并赋予个人更大的控制权。

该条例规定了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删除等方面的规则,对违反者进行了严格的罚款。

GDPR将个人信息保护置于核心位置,成为全球个人信息保护的标杆。

2. 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

该法对个人信息的合法获取、明示同意、安全保护和跨境传输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提出了处罚。

3. 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旨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控制权。

该法规定了企业收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的规则,并要求企业提供更加透明和明确的隐私声明。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趋势1. 数据本地化要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要求个人数据在其国内境内进行存储和处理。

这样的要求旨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个人数据被滥用。

一些国家还在跨境数据传输方面提出了额外的限制和审查机制。

2. 加强个人控制权和透明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赋予个人更大的数据控制权和决策权。

这包括明确的信息收集、使用目的以及个人可以随时撤销同意的权利。

同时,个人也有权知道自己数据被怎样使用,并要求企业更加透明地披露隐私政策。

3. 跨境合作与商业利益平衡个人信息保护的趋势也包括跨境合作和商业利益的平衡。

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同时,也要平衡保护个人信息和促进数据流动的商业利益,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网络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网络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网络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都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安全的挑战1.1 数据泄露风险随着个人信息和企业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数据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黑客、病毒以及内部员工的不当行为都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泄露。

1.2 跨国网络攻击网络不受国界限制,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随时从世界各地对目标进行攻击。

这使得国家之间的网络战争成为现实,网络攻击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和复杂。

1.3 物联网安全问题物联网的兴起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到网络中,带来了更多的威胁和漏洞。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家庭网络或者智能设备来入侵个人信息,甚至获取对整个城市或国家基础设施的控制权。

二、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2.1 网络教育和意识提升教育和提升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首要步骤。

个人用户和企业员工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学会识别和应对风险。

2.2 加强技术防护措施企业和个人用户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

例如,使用强密码和双重身份验证,定期更新和升级软件和系统,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2.3 建立网络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国家和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标准。

加强对黑客和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2.4 加强跨界合作和信息共享只有通过跨界合作和信息共享,才能更加准确地识别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2.5 发展网络安全人才和技术研究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网络安全能力。

三、结论网络安全的挑战日益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加强网络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建立法律和政策框架、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发展人才和技术研究等策略都是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重要手段。

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侵权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从事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侵权问题的日益凸显。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侵权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平。

因此,对网络侵权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cyber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as and engag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However, with it comes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sue of online infringement. Network infringement refers to the act of a perpetrator violating legal provisions and infringing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in the online environment. This behavior not only harms the interests of the infringed party, but also undermines the order and fairness ofthe cyberspac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network infringement issu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网络侵权问题,分析网络侵权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其危害,探讨网络侵权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提出预防和解决网络侵权的对策和建议。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范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范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与使用愈发普遍,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个人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其安全与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法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特征与重要性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呈现出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价值高等特点。

这些信息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行为习惯、社交关系等,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个人信息的合法获取和使用,可以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等提供有力支持,但其滥用也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对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

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为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传输等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如对个人信息的定义不够明确、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四、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面临的问题1.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对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行为的明确规定和严厉处罚。

2. 监管难度大:由于大数据的特性和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个人信息的监管难度大,尤其是跨境数据的监管更为复杂。

3. 用户权益保护不足: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五、加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息的定义、范围、收集和使用原则等,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处罚制度,对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提高用户权益保护意识:应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教育,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安全探讨会发言稿范文

网络安全探讨会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安全这一关乎国家、社会和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就网络安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网民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 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网络安全保障的核心。

我们要紧跟国际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2.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合作,共同攻克网络安全难题。

3. 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三、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快网络安全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快修订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填补网络安全法律空白。

2. 加强网络安全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3.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信用体系,对网络安全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四、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网络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的兴起,数据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机构、个人用户将自己的业务和数据上载到网络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一系列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

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问题的现状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更加复杂多变,难以预测,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增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网络攻击方式日益复杂,非法入侵、网络钓鱼、木马、病毒和蠕虫等威胁屡见不鲜。

一系列攻击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安全设备和技术愈加复杂,常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对抗多彩多姿的攻击方式。

2.漏洞攻击高发漏洞攻击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常见方式,攻击者利用系统漏洞或软件细节来获取入侵和攻击的机会,窃取用户数据、篡改数据、冒充身份等。

3.黑客技术日益成熟威胁网络安全的黑客技术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成熟,在短时间内利用漏洞或针对系统进行攻击,使系统在瞬间崩溃。

网络黑客早已不是一些带着顶尖技术攻入网络的年轻人,而是一些机构化、网络化和产业化的团伙。

4.内部安全风险增加网络安全和内部机制的缺陷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源头。

一些员工存在数据泄露、信息泄露等安全性问题,成为公司和网站信息泄露的“内鬼”。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研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必须采用更高端的安全技术和方法,完善安全策略体系,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强大的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可以提供完整的安全防护、数据追溯与保护、合规性检查等保障措施。

防范措施包括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加密技术、漏洞扫描和修补技术、全面的安全监测等。

2.强化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数据备份和恢复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应急预案不完善,数据备份不完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网络诈骗防范与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防范与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防范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也越来越多,让不少人遭受了财产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创伤。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诈骗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提高防范意识网络诈骗的骗术繁多,如冒充公安、银行、政府部门等,以变更、注销账户等名义骗取网民的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网上购物、招聘信息等途径,引诱受害人将钱款转入诈骗团伙提供的账户中等。

因此,网民需要认真学习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掌握识别真伪网站的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做好信息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止被诈骗。

二、加强网络防护安装杀毒软件成为了保障电脑安全的必备措施之一。

因为大多数的网络病毒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账户被盗、资金被转移、系统平台被入侵等多种风险。

此外,还应定期升级软件补丁,更换密码,不要轻易点击未知邮件和链接,不要向不熟悉的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在这些方面做好自我防护,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的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三、完善法律制度当前,网络诈骗犯罪的罚则和处罚措施都还比较简单,还不能达到有效防范的目的。

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网络诈骗的刑事责任和惩罚力度,提出新的针对性措施,防止犯罪分子借助网络进行新型违法行为,提高犯罪成本和风险。

四、倡导公民监督公民监督是防止网络诈骗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网上和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发现了疑似网络诈骗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和投诉。

同时,也要倡导公民的监督思想,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媒体等,教育和普及相关防骗知识,提高影响力和防骗能力。

只有社会上下联手,才能真正遏制网络诈骗的危害。

综上所述,防范网络诈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个人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提高防护技能,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需要公民普及防骗知识、举报和监督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等多方面配合。

针对性和多层次的防范措施,才能真正提高网络防范和遏制网络诈骗的风险。

网信安全研讨发言稿范文

网信安全研讨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网信安全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谨代表我国网信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发表以下观点:一、网信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因此,加强网信安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我国网信安全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在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我国网信安全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1.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网络安全事件频发。

2. 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3.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在应对新型网络安全威胁方面存在不足。

4. 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网信安全工作的建议针对我国网信安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3.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网络安全立法进程,为网络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4. 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高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5.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治理,推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变革。

四、结语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网信安全工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 (6)2.1 技术漏洞 (7)2.1.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问题 (8)2.1.2 应用软件安全隐患 (9)2.2 社会环境因素 (10)2.2.1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 (11)2.2.2 恶意软件开发与传播 (13)2.3 人员因素 (14)2.3.1 缺乏防范意识 (15)2.3.2 不良行为习惯 (17)2.4 法律法规滞后 (17)2.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9)2.4.2 执法力度不足 (20)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对策研究 (21)3.1 加强技术防范 (23)3.1.1 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24)3.1.2 加强应用软件安全管理 (25)3.2 完善社会环境治理 (26)3.2.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7)3.2.2 严厉打击恶意软件开发与传播 (28)3.3 提升人员素质与教育 (29)3.3.1 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普及教育 (30)3.3.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 (31)3.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2)3.4.1 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法规 (34)3.4.2 提高执法力度与效果 (35)四、结论与展望 (37)4.1 研究成果总结 (37)4.2 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 (38)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9)一、内容简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实施诈骗行为,使得犯罪手段更加隐蔽、难以防范。

非法利益的驱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不择手段地欺骗他人,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国家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的意义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社会治理、国防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新型战略。

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实现现代化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共享,从而提高国家安全保障的能力。

其次,强化社会治理。

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可以实现更为有效的社会管理和风险应对,使社会治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最后,提升国防建设。

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防御能力,并为国家军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二、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的战略思路实现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需要运用合理的战略思路和体系。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是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主体,应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指导,注重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能够有效推进。

第二,强化技术创新。

在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积极推动技术研发,注重技术创新和保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第三,加强协同合作。

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加强安全保障力度,形成协同合作机制,提高安全保障效能。

第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将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全民安保、全时安保、全域安保,构建和谐安全社会,提升城市防范和安全监管能力。

三、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在推进互联网+国家安全建设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分都是垃圾撒旦发生发大水范德萨发撒旦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作者保留本文完整的著作权,以任何方式部分或全部利用本文之内容、观点、资料,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需要得到作者书面授权同意。

)一、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日益增多,用户在享受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与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一样,用户很注重交易的安全,因为由于电子交易的无纸化,当事人没有类似合同书这样的证明文件来作为证据,电子记录是否准确、电子签名是否真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用户在从事电子交易的时候所担心的问题。

除电子合同交易问题外,网络违法犯罪问题也是用户所关注的,“黑客”、病毒袭击、网络色情、网上侵权、诈骗等等都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系统安全问题。

系统安全问题主要关注的是系统的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

系统实体安全是指网络设备、设施免遭地震、水灾、有害气体或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感染)等的破坏以及被盗、被毁等人为破坏。

显而易见,网络系统实体安全主要是对网络硬件安全的保护。

[1] 运行安全主要是指防止非法侵入系统或者是病毒对系统运行的冲击,还包括防止非正常中断计算机网络或通讯服务,造成网络或通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2](二)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不被修改、泄漏、攻击以及信息的安全、及时、准确传输等问题。

信息不被修改主要是用户个人储存的信息和通过网络途径传输的信息不被修改的问题,这在电子交易中尤为重要,因为当事人的信息是否准确地传输到达到相对方决定着交易的成败。

信息泄漏主要是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网络服务商非法泄漏的问题,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得网络管理员享有极大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木马程序、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都可以对于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

[3]信息被攻击主要是指感染计算机病毒或是被他人运用其他网络技术进行攻击的问题。

信息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传输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命,没有了安全、快速、准确,互联网的快捷、成本低的优势将荡然无存,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三)计算机病毒问题。

计算机病毒不仅可能对于系统运行、信息传输造成破坏性影响,严重的还能对于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害,甚至于造成局域网的瘫痪。

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不断增加,互联网又为病毒的传输提供了最好的媒介。

今年一月份的出现的“蠕虫王”病毒,曾在全球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4]而最近的“冲击波”病毒,则专门针对微软公司的“Windows2000/xp”,导致系统频繁自动关机或是无法启动;截止2003年8月19日,已经造成了四十多万台电脑中毒。

[5]计算机病毒对于国家机关、金融系统等的安全也构成极大的威胁,病毒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网络运营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必须面对的难题。

(四)“黑客”(Hacker)问题。

“黑客”泛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

[6]提起“黑客”的危害,网站经营者深有体会。

“黑客”们本身对于网络的了解很深、计算机技术也十分高超,一旦准备入侵某个网站,一般该网站难逃厄运。

“黑客”们入侵网站的目的不一,有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这类“黑客”一般会选择类似美国国防部、雅虎等这样的硬骨头来啃)、有的则是为了实施犯罪活动。

(五)互联网与国家安全(略)二、互联网上的言论表达自由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开始使用电子邮件(E-mail)、论坛(forum)、电子布告版(BBS)、聊天室等工具来发表自己的言论。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们在网上使用的大多是假名,所注册的个人信息也大多不是真实的。

因此,很多网络使用者开始在网上发表一些政治性言论、开始在网上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等等。

由此我们看到,一方面互联网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的更好实施,公民可以在网上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献计献策,也可以对于国家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更好的监督;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网上发布反动信息、发布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言论等等。

对于互联网这种新生的事物,我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千万不能忽视它的负面效应。

就言论自由而言,《宪法》第51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言论表述自由至少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国家的限制,即来自公权的限制,通常包括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国家保密法律、新闻检查法律等;(2)民事主体享有的某些民事权利的限制(即来自私权的限制),主要包括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包括公民人格权在内的合法民事权利。

[7]但由于网络空间的人机分离性,对于在网上发布危害国家安全和侵害公民人格权益的当事人我们很难追查,所以同时应该赋予网络服务商一般审查义务,一旦发现或是经人通知,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删除该信息或禁止该信息被第三者访问。

至于他人利用互联网来实施侵害公民人格权的问题,我们将在本节第五个问题里专门进行论述。

三、互联网上的犯罪控制(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目前类似计算机犯罪的名称有好几个,如电脑犯罪、网络犯罪、信息犯罪等等[8];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内涵概括差别更大。

但是国内大多数学者都将这类犯罪称为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指一类犯罪,就如同“经济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一样,这里我们也采用“计算机犯罪”这一名称。

对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有学者认为:“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9] [4]也有学者认为,刑法上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为:“行为人依计算机的特点而故意或过失地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以暴力毁坏他人正在依计算机特点使用中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同时该学者认为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行为”和“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行为”。

[10]笔者同意将计算机犯罪进行分类,但是上述定义中的“以暴力毁坏”这一限制似乎没有必要,笔者以为,计算机犯罪实际上是指:行为人借助计算机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所实施的侵害国家或他人合法权益,或者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所实施的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行为人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手段的智能化。

与传统的犯罪形式相比较,行为人所使用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技术,而不是暴力与凶残。

[11]像上文所述的计算机“黑客”,他们的技术甚至于比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还要高。

正是由于犯罪手段的智能化,使得对于这种犯罪的追查变得困难。

(2)犯罪主体的低龄化。

从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年龄分布来看,以中青年居多,并有低龄化趋势。

据统计,在美国计算机犯罪者的年龄区段为18至46岁,平均为25岁;我国的计算机犯罪者,平均年龄也是25岁。

[12]像上文中所述的“冲击波”病毒的编写者,据报载也只有18岁。

(3)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面大,一旦当事人实施了该行为,可能给受害人造成很多的间接损失或无形损失。

还有就是在互联网上针对大额的交易或金融机构所实施的犯罪,其数额十分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一般普通型犯罪。

再者在互联网上传输病毒可能造成很多的局域网瘫痪或是数百万的计算机设备损害。

(4)犯罪侦察的困难性。

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犯罪主体的手段技术高超、作案手段隐蔽、逃避犯罪的能力很强;其次,电子证据的采集和认定很困难;最后,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也可能导致跨国犯罪的产生,无法实施有效的侦察,这对于打击犯罪也很不利。

对于计算机的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1)利用计算机来实施的犯罪,这主要包括:A、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B、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破坏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例如网上销售伪劣产品、侵害他人商业信誉、做虚假宣传、侵害金融秩序等等;C、利用计算机来实施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合法财产权利的行为,例如网上盗窃、诈骗、敲诈勒索、侮辱诽谤他人等等。

(2)针对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例如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互联网上传输计算机病毒等等。

(二)计算机犯罪对我国法律的冲击及可能对策计算机犯罪对于我国现行刑法的冲击较大:一是对于我国刑事法律的冲击。

我国刑法对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不够,是否应该增加新的罪名以及增加哪些刑法罪名值得讨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犯罪手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是否应该对于传统的认定犯罪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是对于我国刑法司法实践的冲击,主要是如何确定跨国计算机犯罪的管辖问题、如何来分析传统型犯罪的计算机化现象、如何认定互联网上的共同犯罪问题、证据收集和认定问题等等。

我国刑法目前并没有对于计算机犯罪做出明确规定,《刑法》中只规定了3条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行为,即第285、286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另外,为了与刑法相配套,我国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重要的有:2002年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2000年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针对计算机犯罪的新特点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状况,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防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因为涉及管辖、犯罪认定等问题需要国家间的协商和合作;二是要完善充实我国刑法、行政法规中处罚计算机犯罪的相关规定;三是应该考虑制定专门的立法,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已很多,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于1978年通过了第一个计算机犯罪法,至1987年,美国已有47个州完成了有关立法;1984年,美国通过了《非法使用电脑设备、电脑诈骗及滥用法》。

英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计算机立法。

[13]最后应该加强刑法理论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研究,为将来修改旧法、制定新法、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电子商务的主要法律问题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逐步进入了以IT产业为基石的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可以预言,电子商务将成为现代经济和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易形式,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电子商务对传统交易方式的替代将引发一些新的法律问题。

从技术层面上讲,电子商务是商事交易中一种媒体的改变,即以电子信息方式代替了传统的书面形式。

电子商务的最大优点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