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最近发生的并购案例及其分析
最近发生的并购案例及其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的并购案例层出不穷。
并购案例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最近发生的一些知名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首先,谈到了近期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起大型并购案例——腾讯收购京东数科。
腾讯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京东数科的部分股权,这一并购案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此次并购将进一步巩固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地位,加强了其在支付、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实力。
同时,对于京东数科来说,腾讯的资本注入将有助于加速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业务拓展,实现更快的发展。
这一并购案例充分体现了双方在业务战略上的互补性,对于推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近期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起跨国并购案例——美国康卡斯特收购英国天空集团。
康卡斯特以数百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天空集团的股权,这一并购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康卡斯特作为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通过收购天空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传播业务,扩大其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对于天空集团来说,康卡斯特的收购将为其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力。
这一并购案例的发生,不仅对康卡斯特和天空集团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媒体传播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一起国内外合作的并购案例——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
近期,中国一家知名企业通过收购德国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股权,实现了跨国并购。
这一并购案例不仅对中国企业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并购德国企业,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资本和市场资源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
这一并购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对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
分析一些并购成功的案例,学习他们得到可借鉴之处,并加以运用。
一、吉利并购成功案例分析:看吉利如何“蛇吞象”近日,因2010年高调收购悍马一举成名的四川腾中重工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掌门人疑似失联,企业或已破产,一家大型的民营工业集团也许就此陨落。
慨叹之余,人们不禁想起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另一起海外并购案——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完美大戏。
四年来,从当日的步履艰难到今时的游刃有余,从当初外界赤裸裸的质疑到今日的赞许有加,吉利用心经营了一场“农村穷小子与欧洲公主”的“跨国婚姻”,在中国海外并购史上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完美大戏。
纵观国内外,企业意图通过并购的手段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跨区域、跨产业甚至是跨国的“勇士”很多,但是“烈士”更多,太多的企业书写着一个个“铁血并购”的教训。
跨国并购更是难以摆脱“70%失败”的魔咒。
在这个魔咒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小个子吉利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呢?“成功的并购”如何炼成深谋远虑的战略设想。
并购是企业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任何一次并购,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实施这次并购”?即并购的必要性,并购行为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
对于这个问题,吉利早在并购沃尔沃的前8年就给出了答案。
2001年,掌门人李书福曾经预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10年内将倒闭。
次年,李书福萌发了收购世界品牌沃尔沃的梦想。
2004年,李书福提出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转型的战略构想,陆续开发出多款中高端车型产品,逐步进军商务车和高端车。
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企业并购
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企业并购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也是全球著名集成电路制造商之一。
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准备积极实施海外并购。
相关资料如下:(1)并购对象选择。
甲公司认为,通过并购整合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是加速实现公司占据行业全球引领地位的重要举措;并购目标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应为集成电路设计商,位于产业链上游,且在业内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行业经验,拥有较强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②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和领先的关键技术;③具有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
经论证,初步选定海外乙公司作为并购目标。
(2)并购价值评估。
甲公司经综合分析认为,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EV/EBIT)和市价/账面净资产(P/BV)是适合乙公司的估值指标。
甲公司在计算乙公司加权平均评估价值时,赋予EV/EBIT的权重为60%,P/BV的'权重为40%。
可比交易的EV/EBIT和P/BV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表4(4)并购融资。
2015年末,甲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0%。
甲公司与N银行存续贷款合约的补充条款约定,如果甲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N银行将大幅调高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如提高,甲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将高于权益融资成本。
(3)并购对价。
根据尽职调查,乙公司2015年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5.5亿元,2015年末账面净资产(BV)21亿元。
经多轮谈判,甲、乙公司最终确定并购对价为60亿元。
甲、乙公司协商确定,本次交易为现金收购。
甲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其中并购对价的40%需要外部融资。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ppt 20张)
3.参与对分包方评价,制订与分包的 安全、 治安、 消防和 环境卫 生等协 议书, 并对分 包合同 、协议 的履行 实施全 过程控 制,并 做好记 录;
4.对安全部门或上级提出的事故隐患 整改要 求,按 照纠正 和预防 措施要 求,落 实人员 实施整 改;
5.负责对重点、危险部位和过程的监 控,落 实监控 人员, 组织对 监控人 员素质 和技能 的培训 及上岗 前的交 底;
置入资产
51%
黄河机电
注壳后:
陕西广电
51%
黄河机电
置入资产
第四步:改名
陕西广电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买壳上市后: 将上市公司黄河机电更名为陕西广电网络 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电网络。
黄河机电
更名
广电网络
案例点评
陕名广电通过买壳上市完成了对黄河机电的 收购,然后将黄河机电改名,实现了将自 有资产进行上市的目的。
中
软
总
42%
公 司
中软股份
资产B
收购后:
中电产业
42%
中软股份
100%
中软总公司
资产B-付现额
案例点评
中电产业借壳其控股的中软股份,将中软总公司 置入到上市公司中软股份。从而使得中电产业 旗下的所有软件类牌、资产、业务、人才等全部资源,将 有效避免同业竞争。
6.对已发生的事故隐患落实整改,并 向项目 副经理 反馈整 改情况 。发生 工伤事 故,应 立即采 取措施 ,协同 安全部 门开展 事故的 应急救 援,并 保护现 场,迅 速报告 。
7.施工中确因作业需要拆除各类防护 设施的 ,应由 作业班 组向项 目副经 理提出 申报, 经采取 有效的 安全补 救措施 后方能 拆除; 作业完 毕后, 项目副 经理应 督促有 关人员 及时做 好复原 工作, 经重新 验收后 方可使 用。
三个经典并购案例分析
三个经典并购案例分析1.联合利华收购恒天然1989年,英国跨国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收购了日本公司恒天然。
此次并购案标志着联合利华进军亚洲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并购之前,恒天然作为一家日本的传统食品公司,拥有强大的本土市场份额。
然而,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
相比之下,联合利华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全球市场网络。
通过收购恒天然,联合利华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亚洲市场的份额,并获得恒天然在本土市场的品牌和产品资源。
这次并购案还体现了联合利华公司在市场规模和产品多样性方面的优势。
通过与恒天然的并购,联合利华公司得以扩展其产品线,涵盖日本传统食品领域,进一步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这次并购案也给联合利华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经营管理经验。
由于文化背景和运营方式的不同,联合利华在并购后面临了一些管理问题。
然而,通过与恒天然的合作,联合利华不仅学习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还获得了亚洲市场的市场洞察力,从而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2.AT&T收购时代华纳2024年,美国电信巨头AT&T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媒体和娱乐公司时代华纳。
这次并购案堪称是媒体和通信行业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AT&T作为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与时代华纳的业务高度互补。
通过收购时代华纳,AT&T巩固了其在内容生产和分发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时代华纳公司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渠道,推动其优质内容在移动和在线领域的传播。
这次并购案还能为AT&T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
通信和媒体行业越来越融合,通过整合时代华纳的资源和内容创作能力,AT&T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媒体和娱乐内容的需求。
此外,通过与时代华纳的合作,AT&T 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数字广告和用户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这次并购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合并不同文化和运营方式的难度非常大。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并购案例分析
1.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2005年1月,作为华菱管线的控股股东,华菱集团与米塔尔钢铁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者将其持有的华菱管线74.35%国有法人股中的37.175%转让给米塔尔。
转让后,米塔尔与华菱集团在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此后,随着国内钢铁行业新政策出台,明确规定外商不能控股国内钢铁企业的背景下。
并购双方重新谈判,米塔尔钢铁公司同意其购入的股权减少 0.5%,以1%的股权差距屈居第二大股东。
1.1并购形式:横向并购——生产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股票并购——并购方以股票作为支付方式,取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权的一种并购行为。
吸收股份式并购——并购方通过吸收目标企业的净资产或资产,将其评估作价,折算为股金,使其成为并购方股东的一种并购行为。
跨国并购——并购双方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发生的并购1.2并购过程由于米塔尔本次收购的股权比例超过30%,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米塔尔应该以要约收购方式向华菱管线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
由于华菱管线的二级市场股价低于米塔尔的法人股收购价格,如果米塔尔实施要约收购的话,理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将会选择接受要约。
这样的结果显然会打乱米塔尔和华菱管线对股权比例的约定,进而影响整个交易架构,并将大大增加米塔尔的收购资金。
因此,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是最佳的选择。
通过此次股权转让,米塔尔钢铁公司成为华菱管线的第二大股东,实现了战略合作,尽管与其实现控股的初衷有悖,米塔尔公司仍达到了抢先一步占据中国市场的目的。
华菱公司也通过此次交易获得了米塔尔在采购、营销、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当然,米塔尔对公司提出了15%的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对公司是一个严重的考验,随着米塔尔管理的不断渗入,公司将进一步融入米塔尔的全球系统,从而达到相应的盈利水平,并且达到米塔尔盈利要求时间在缩短。
并购后如何与原企业融合: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米塔尔将为公司提供热镀铝锌钢板、优质线棒材等6大国际先进技术,帮助公司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现象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寻求并购海外企业来拓展自身的业务版图。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化商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形式、原因、影响和风险。
一、案例分析1. 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Leaf System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全球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2010年,华为宣布收购美国服务器公司3Leaf Systems。
这次收购是华为在美国的首次并购,也是华为在美国投资的重大举措。
通过收购3Leaf Systems,华为可以加快在服务器领域的发展步伐,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43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
这次收购让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也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3. 大中华区苏宁收购美国家居连锁商苏宁是中国领先的零售连锁企业,2016年,苏宁通过旗下美国子公司苏宁国际收购了美国家居连锁商欧衡。
这次收购让苏宁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为其在全球零售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赴美并购的形式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收购、收购股权和建立合资企业。
直接收购是指中国企业直接收购美国企业的资产,收购股权是指中国企业购买美国企业的股权或者进行合资合作。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原因主要包括寻求技术和品牌、拓展市场和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等。
随着全球化的加大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赴美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不仅可以获取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也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促进中美经济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增加两国的经济联系,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1. AT&T并购Time Warner在2024年,美国电信巨头AT&T宣布以854亿美元收购媒体巨头Time Warner,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该交易旨在将传统电信和媒体相结合,创造一个全面整合的娱乐、通信和广告平台。
然而,该交易引起了反垄断风险和监管机构的担忧。
最终,交易在2024年获得批准并完成。
2. 微软收购LinkExchange在1998年,微软以2.65亿美元收购了互联网广告公司LinkExchange。
这是微软早期追求在线广告市场的战略举措之一、然而,这个并购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功,微软很快放弃了LinkExchange的业务,将重点转向其他领域。
3. Facebook收购Instagram在2024年,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
这笔交易被认为是Facebook为了扩大其社交媒体帝国而进行的策略性收购。
Instagram在交易后继续保持其独立运营,并成为Facebook的一个重要增长引擎。
4.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24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设备业务。
这笔交易是为了获取摩托罗拉的专利组合,以加强谷歌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这个并购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谷歌最终在2024年将Motorola Mobility出售给联想集团。
5.万达收购AMC影院在2024年,中国房地产巨头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电影院经营商AMC影院。
这个并购标志着中国公司进军建设娱乐产业,并使万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经营商之一6.阿里巴巴收购天猫在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30亿美元收购了电子商务网站天猫。
这个并购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推动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进一步扩张。
7.惠普收购康柏在2002年,惠普以187亿美元收购了个人电脑制造商康柏。
国内企业并购失败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失败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并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让许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甚至导致失败。
下面我们将针对国内企业并购失败案例展开分析,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和建议。
1.融创中国收购乐视影业失败2016年,融创中国宣布收购乐视影业15%股权,但因乐视财务和经营问题,最终未能完成交易。
这一收购失败直接让融创中国损失了大量资金,并在市场上声誉受损。
分析:乐视影业在并购之前并未充分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风险,同时融创中国在尽调环节可能并未深入挖掘乐视影业的潜在问题。
双方在信息披露和尽调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并购失败。
建议:在并购前,应加强尽调工作,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等,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和真实性。
应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减少内部认识的盲点。
2.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失败2016年,美的集团宣布以43亿美元收购瑞士机器人公司库卡的51%股权,但由于美的未能在截止日期前获得足够的股权收购份额,导致收购最终失败。
分析: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东意愿,导致收购方无法获得足够的股权份额。
目标公司的股东在收购过程中的态度也对交易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议:在并购时,收购方应提前了解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东态度,积极与主要股东进行沟通和争取支持。
应对可能出现的反收购行为有所准备,以降低风险。
3. 装饰龙头与华住酒店联姻失败2018年,装饰龙头宣布与华住酒店旗下的全季集团共同收购上海桔子酒店,但交易规模和收购细节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分析:双方在初期合作阶段未能明确交易规模、收购细节和各自权益,导致在后期交易进行中出现分歧,最终导致交易失败。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交易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建议:在并购前,双方应尽早明确交易规模、细节和各自权益,建立清晰的合作框架和协议。
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已成为许多企业实现战略协同效应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企业能够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并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案例中分析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
一、Case A:A公司收购B公司A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而B公司则是一家研发型企业。
A公司希望通过收购B公司来拓展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并购后,A公司将B公司的研发团队与自己的制造团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研发与制造团队。
双方的技术,生产和创新力得到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并且,A公司还通过收购获得了B公司的知识产权,促进了自身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二、Case B:C公司与D公司合并C公司是一家拥有较强销售网络的企业,而D公司则是一家具有优秀品牌形象的企业。
C公司希望通过与D公司的合并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合并后,C公司可以借助D公司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和产品竞争力。
同时,D公司可以充分利用C公司庞大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通过双方资源的协同,合并后的企业实现了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巩固了竞争地位。
三、Case C:E公司并购F公司E公司是一家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而F公司则是一家拥有丰富市场资源的企业。
E公司希望通过并购F公司来实现资源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产品销售额。
并购后,E公司整合了F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并将其与自身的生产技术和品牌优势相结合。
通过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E公司加强了市场宣传,提高了产品销售额,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巩固了行业地位。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是实现战略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
在并购中,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战略定位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
并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并购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企业并购兼并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兼并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并购兼并已经成为了商业领域的常见操作。
而企业并购兼并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市场地位的变化。
为此,本文将从实例分析的角度,探讨企业并购兼并的实践经验和运营策略。
案例一:华为收购盛大网络华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一直以来积极布局智能终端市场。
而在2011年,华为宣布将收购盛大网络旗下大部分业务,正式进军互联网领域。
这也是华为“走出去”战略实践的一次重要案例。
在这次收购中,华为获得了盛大网络在线游戏等业务的控制权,并将这些业务整合进自己的“华为游戏”平台。
同时,华为还在收购后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将盛大网络的在线音乐和社交业务进行整合,并独立运营。
通过这次收购,华为不仅扩大了互联网业务的版图,也增强了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
而在业务整合和人员安置方面,华为也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周到的举措,让各方面工作得到高效而顺畅的推进。
案例二:谷歌收购YouTube2006年,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的创始人陈士骏接受了谷歌的收购要约。
在这次收购中,虽然YouTube成为了谷歌的子公司,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运营地位。
在收购后,谷歌把YouTube的用户群和广告规划整合到自己的综合平台中,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支持。
而在品牌策略上,谷歌则保留了YouTube的独立性,维持了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
通过这次收购,谷歌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视频业务版图,增加了用户流量和市场份额。
同时,受益于收购,YouTube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广告收入和技术支持,稳固了在视频分享平台领域的领先地位。
案例三:苹果收购Beats201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eats Electronics和Beats Music两家公司的商标和业务权。
这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追求高端音乐市场的增长,朝更广泛的娱乐细分市场拓展。
在这次收购中,苹果将Beats的音乐服务整合到自己的iTunes 商店以及App Store中,并在销售渠道上为Beats产品提供更多的支持。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是对所并购企业的整合能否成功。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企业并购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企业并购成功案例篇1:海南航空收购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2010年1月19日,中国海南航空集团购买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签字仪式在悉尼举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上议长阿曼达·法齐奥(amandafazio)、中国驻悉尼总领事胡山、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邱德亚、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健及项目顾问巴拉特·拜斯(bharatbhise)等中澳两国政界和工商界近100位嘉宾出席。
胡山总领事在仪式上致词。
他祝贺海航集团成功收购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表示此次收购是中国企业对澳投资多元化的重要标志,表明在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澳两国工商界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趋势日益加强。
胡总领事希望这样有利于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合作成果越来越多。
海航集团是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跨领域、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总部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因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而于去年破产。
经过谈判,海航集团通过其位于香港的子公司香港升飞公司以1.5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商用飞机租赁业务。
此项目于2009年下半年分别获得中、澳两国政府批准。
至此,中国四大航空公司均已在澳开展业务。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篇2:中石化收购Addax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18日宣布,以每股52.8加元的价格成功完成对Addax公司的要约收购,交易总金额达83.2亿加元(约合75.6亿美元)。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一笔成功交易。
中石化海外权益原油产量每年将因此增加约700万吨,原油总产量将因此增加16.7%。
二季度数据显示,Addax公司平均原油产量为14.3万桶/日,约合700万吨/年,其中尼日利亚的权益油占72.2%。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公司近期产量将达1000万吨/年以上。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1.联合利华收购高露洁:2000年,英国联合利华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高露洁。
这次合并是当时消费品行业最大的交易之一,也是跨越大西洋的重要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联合利华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成本的降低。
2.阿里巴巴收购天猫: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最大的B2C网站天猫。
通过这次收购,阿里巴巴实现了在B2C领域的快速布局,并且提高了在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力。
同时,阿里巴巴和天猫的业务能够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3.特斯拉收购太阳能城:2024年,特斯拉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太阳能城,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
通过这次并购,特斯拉能够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加速发展太阳能市场,并提供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4.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2024年,迪士尼以7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
通过这次收购,迪士尼得到了21世纪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制作业务,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并购案还促使其他媒体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
5.万科与恒大的重组:2024年,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和恒大集团宣布进行股权和资产交换。
这次重组旨在实现双方规模、资源和市场份额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管理层之间的分歧和业绩下滑,最终该交易没有完成。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不同形式和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实现规模优势、资源整合、风险分散、市场扩张等多项利益,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然而,并购重组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整合困难、管理层协调等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需要慎重分析和决策。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案例解析
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案例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电气设备制造商,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
公司主要生产电力设备、开关设备、变压器等产品,是中国电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而通润装备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气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2018年,正泰电器收购了通润装备公司,这一收购案例备受关注。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正泰电器做出这一决定?双方的合作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案例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公司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扩大自身在电气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
作为知名的电气设备制造商,正泰电器一直以来在国内市场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通过收购通润装备公司,正泰电器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这将有利于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公司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润装备公司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拥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
通过与通润装备公司的合作,正泰电器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双方可以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公司还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
电气设备制造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
通过收购通润装备公司,正泰电器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双方可以在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公司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收购案例。
通过这次收购,正泰电器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以中国南北车合并为例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MPACC年级:2015级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学号:***********2016年03月29日目录一、理论基础 (1)(一)并购概念 (1)(二)并购的实质 (1)(三)并购的形式 (2)(四)并购动因 (2)1、韦斯顿协同效应 (2)2、市场份额效应 (2)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 (3)4、财务协同效应 (3)二、案例背景 (3)(一)行业背景 (3)1、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契机 (3)2、中国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3)(二)企业背景 (4)1、公司简介 (4)2、并购动因 (6)3、并购的具体原因 (7)4、并购目的 (9)三、并购过程 (9)(一)、合并方式 (9)(二)、换股对象 (10)(三)、换股价格和比例 (10)(四)、合并及上市进程描述 (11)(五)、合并后控制关系描述 (12)四、并购估值 (13)(一)偿债能力分析(先北车后南车,下同) (13)五、 (15)(一)经营分析 (15)1.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涨幅明显。
中国中车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41,913百万元,同比增长8.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18百万元,同比增长9.27%, EPS为0.43元。
公司2015年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15)2. 毛利率保持稳定。
公司2015年毛利率为20.2%,与上年同期持平。
(16)3. 销售与管理费用增长。
2015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45%。
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范围扩大致销售费用有较大比例增加,以及海外收入增加引起海外销售费用和运输费增加,销售费用相应增加。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80%(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推动研发支出增长18.84%)。
主要是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工资性附加费用等支出增长所致。
(16)(二)业务变化 (16)1.行业需求分化显著。
2015 年,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238 亿元,投产新线9,531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306 公里。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车辆购置在 2014 年达到 1,430 亿元的高位,预计 2015 年完成约 1,200 亿元,其中,机车、客车、货车采购量均出现下滑,而动车组保持较快增长。
(16)(三)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7)参考文献: (19)企业吸收合并——基于中国南北车合并战略的案例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并购也开始从个别企业的行为演变成了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习以为常”的行为,其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再加上《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的相继颁布和实施,公司并购法律方面的阻碍以及风险已经基本清除,这些都为并购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并购所处的外部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也屡创新高。
而作为制造业里非常关键的行业一一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在近年发展迅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为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
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分析了一个时间跨度为2014年—2015年的中国南北车企业并购案例,通过对该并购案例总结,可以为今后其他国企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文章结构上,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并购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动因;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南北车合并的背景,包括行业背景、企业背景,以及并购动因、并购目的等;在第三部分,介绍了并购的过程,包括即从并购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历程;在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南车和北车合并之后可能存在的整合风险,包括财务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人员整合风险等;最后一部分,展望了合并之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南北车公司;吸收合并;战略前景一、理论基础(一)并购概念企业并购指的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二)并购的实质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三)并购的形式一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四)并购动因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1、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4、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避税因素;筹资;企业价值增值;进入资本市场;投机;财务预期效应;追求利润二、案例背景(一)行业背景1、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契机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均公布了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正快速成长。
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将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
筹建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举措,也将为亚太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中国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轨道交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未来将以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网络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三网融合”为发展目标,组成全国范围内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
推进轨道交通“三网融合”将为整个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干线铁路方面,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在2013年底达到11,028公里,2008-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根据国家干线铁路规划,高速铁路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城际铁路网络方面,截至2014年底,各城市群规划城际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其中预计2016-2020年竣工里程有望达到1.2万公里,为城际铁路专用动车组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37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批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峰期,城轨地铁装备市场同样也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背景1、公司简介原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原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案例中实现企业合并的两个参与方。
合并前双方有关资料见下表1。
表1: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概况项目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股票代码601766 601299成立时间 2007年 2008年经营业务动车组、电力动车、内燃机车、客车、地铁、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动车组与客车、机车、城轨地铁车辆、货车、机电产品、新产业等2014年总资产近1506亿元近1492亿元2、并购动因(1)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横向并购可以降低行业壁垒,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
由于历史原因,南北车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优劣势趋同。
近年来,“两车”在海外市场为取得订单屡打价格战,导致经济利益受损。
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城轨地铁项目,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样一来,合并重组有了内在动力。
“实施南北车重组整合,可以有效遏制重复开发、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提高资产效率,降低投资风险,避免组织内耗,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
”中国中车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中车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作为新公司的当务之急,成立仅半个月,就推出了关于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系列措施。
此后,国内城轨项目中以投资换市场的情况基本杜绝,重复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
国际市场规则初步建立,过度竞争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并购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可以产生税收效应,可以产生资本的预期效应。
2015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67.48%,对利润贡献显著。
因主要客户付款进度改善,公司减少了短期融资券和借款等有息负债,同时利率也有下降、汇兑收益同比增加,从而使财务费用规模从上年的20.31亿元降为2015年的6.6亿元。
(3)并购市场份额效应横向并购有利于加强行业的集中度。
两家公司的合并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为了避免开拓国际市场时兄弟之间竞相压价,导致见量不见利,如果把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一个拳头对外,显然可以争取到更有利的合同价格,从小处说有利于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从大处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4)并购的战略动机进入新市场,实现经验上的共享与互补。
即使南北车的竞争从某些角度看称不上“恶性”,但也大大削弱了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