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古代政治专题学案 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教案-2018历史专题复习学案1中国古代政治史

高三历史教案-2018历史专题复习学案1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专题知识综述】一、国家统一(重点应放在秦、隋、元的三次大统一)●原因:客观上有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经济交流促使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共同文化或民族意识;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并立政权相对较弱等因素。

主观上有发动统一战争的政权经济、政治或军事实力的强大,统治者的改革或正确的战略决策等因素。

●特点:王朝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

由局部统一到大统一。

以领土的统一为标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统一。

●影响:政治上结束战乱,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巩固和发展封建政治制度;经济上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和发展,开展大规模建设,形成盛世局面;文化上促进科技文化的交流和繁荣;民族关系上加速边疆开发,促进民族融合;对外关系上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开展积极的对外交流。

二、中央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分权)●线索:秦确立______________的皇权;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政事,_____________负责奏章、诏令,兼理______________事务,__________管理军事;各级主要官员由_________任免。

隋唐确立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____________负责审核政令;____________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北宋将相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行政;_____________管理军事;_____________管理财政。

元朝设__________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行使_________职权;设___________管理军事;设____________负责监察;设____________管辖宗教和西藏事务。

明废除___________,分权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务机构,由_________统领,_________直接控制。

高考冲刺阶段备考教师专用导学案(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

高考冲刺阶段备考教师专用导学案(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一、备考指南【高考探析】本专题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在以文明史观为主导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虽然仅5.3%,但在高考试卷中知识点考查覆盖率56%,考查比重占9.23%,试题平均难度为0.53,考生平均失分率为47%。

本专题考查重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

命题方式多样,注重引用文字史料和图片,以新颖的材料和灵活的角度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结论和历史概念的掌握。

复习时,一要理清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演化,从中总结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二要把握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阶段性特点。

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同步进行的,但宋代以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突出,在宋代以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至明朝得以解决。

专制皇权是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的。

三要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复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3.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选官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了解秦、汉、唐、宋、元朝的监察体制,说明古代监察体制的作用。

5.注意和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联系。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政治制度。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回顾教材基础知识,理解下列概念。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朝与外朝。

推恩令。

三省六部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二府三司。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2.思考下列问题:(1)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高三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2]

高三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2]

课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使用说明与用法指导】构建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框架,理清先秦时期的基本线索包括朝代更替、主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情况。

【学习目标】古代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这一时期最高统治权力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

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实行分封制,确立嫡长制继承制;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推行变法,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

1、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目的:巩固统治。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作用:1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2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1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什么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特点、地位怎样?它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何?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环境的影响;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宗法观念的影响5沉重的封建剥削地位:它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能够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维护国家稳定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导学案附答案(教师版)

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导学案附答案(教师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习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自主预习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①确立:唐朝设、、,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作用:三省之间既,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分割,有利于加强。

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演变①宋朝: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②元朝:废三省,只设,六部归其管制,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选官制度(1)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2)战国、秦、汉初按军功授爵;(3)汉武帝时期,实行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按照门第高低选官的;(5)隋唐以后,实行。

①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以后各朝继承并完善。

②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

3.监察与谏议(1)演变与发展:①秦朝:________掌管监察。

②汉代: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十三州。

③隋唐:负责谏议和封驳。

④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⑤明清:中央设有都擦院和,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

地方省级机构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

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

(2)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势力,维护,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第二部分课堂探究探究一: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帝王。

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三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太宗: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分割相权,宰相只保留了行政权共同点:相权都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探究二: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教师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教师版

序号2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吴芳萍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1)(12)时间:2014、9、5【学科指导意见】①了解秦的统一;②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③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④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公元前215年,秦又派名将北击,一举夺回地区,修长城(临洮→辽东),筑,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

又展开了对岭南的攻势,后来开凿了(湘水——离水),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

后来在置郡(南海、桂林、象三郡),这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秦还在“西南夷”开辟“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意义:扩大了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形成。

2、秦在平定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又采纳了的建议,把制推广到全国(战国开始),共四级(郡→县/道→乡→里),这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政治取代政治的重要标志。

与分封制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形成了的形式,长官一概由任免调动,不得。

【史料印证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思考:(1)“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021年高考历史精华学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

2021年高考历史精华学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

2021年高考历史精华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中国出现早期。

2. 用取代禅让制。

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

3.夏商时已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和有直接影响。

例: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2.周王把和分封给、和的后代(主要对象是 )3.诸侯的义务有:、、、、。

同时,层层分封形成统治阶级的森严等级“”4.衰落: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

到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例:(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实行由维系的制。

2.内容:①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②实行大宗、小宗制度。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关系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

4. 作用:例:(1)观察下表,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2)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在王位、爵位的继承上实行②在地方管理上实行③在王族内部实行以为主要特点的。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师版)导学案 人文学者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师版)导学案 人文学者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师版)导学案人文学者高一历史导学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背景: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

2、确立:⑴机构: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⑵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例题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⑶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

⑷作用:①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例题2】(2021〃山东文综卷〃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例题3】(2021〃安徽文综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例题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例题5】(2009〃江苏单科〃1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例题6】(2008〃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学案(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学案(教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必修1(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汉到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情分析】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考查集中在唐朝和宋朝,考查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政治制度的影响上。

我国古代很多名称相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朝代职能差别很大。

比如,同为中书门下,唐朝是丞相的办公机构,而宋代则是掌握实权的中枢部门。

这是考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同时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总结出政治制度演化的规律。

比如从秦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归纳出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般性手段适“分化事权”。

【知识梳理】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其长官都是宰相。

下设六部,分别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作用是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

2. 演变⑴宋朝:“”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掌管,财政归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⑵元朝:废除,实行。

六部归入中书省。

3. 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有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

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1. 发展演变⑴战国时期:用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⑵汉武帝:实行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⑶隋朝: 隋炀帝时设,以策取士。

分科取人就是科举制的来历。

⑷唐代: 科举制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2. 影响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1. 时期,官员监察制度便确立起来,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高三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考纲解读】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

主要考点包括:(1)夏朝的建立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的统一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汉承秦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网络】一、单元线索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夏代公共权力出现,商代内外服联盟形成,周代形成制度较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王嬴政结束群雄割据,完成统一,建立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存在着两组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西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和北宋太祖的收地方“权、钱、兵”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及清朝设军机处等则加强了皇权,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1.分封制的实质及其利弊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周王室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建立起来的武装驻防,以维持周王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疆域。

更重要的是,由于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高三学案秦汉时期的政治

高三学案秦汉时期的政治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二单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第1课秦汉时期的政治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秦的统一(2)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3)郡县制(4)秦始皇(5)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过程和方法:学案导学和阅读材料图片提取信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政治制度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2、秦始皇三、知识梳理:1、秦的统一:公元前____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六国,结束了_____________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_的封建王朝,定都_______。

2、秦朝的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__________,其名称来源于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权架构下的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①中央政治制度: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重要官职。

他们的职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方政治制度:________,其行政机构由__________等基层单位组成,由__________管辖。

其行政长官由_______任命,其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4)军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4、秦朝的灭亡:根本原因:__________。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政治专题-人教版[整理]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政治专题-人教版[整理] 最新

课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时: 1课型:复习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募兵制.察举制.科举制. 猛安谋克制.改土归流.②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政治制度,并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思想在人们头脑中遗毒甚深。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府兵制.募兵制.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辅助手段:多媒体一、概念导入:师:同学们,请问何谓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各是什么?生:(略) 。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什么是政治制度呢? (在屏幕上打出。

)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

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学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学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学案【课标解读】1、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了解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改革、元朝的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教学安排】3课时【预习内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秦的统一。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2、汉代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3、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复习过程】【知识梳理】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结合选修四)(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2、统一的过程: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先后灭掉了六国,统一全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

3、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战乱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心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置(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目的:巩固,扩大。

(2)分封的对象和主体:①对象:(又称“同姓亲族”)、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②主体:(3)主要内容:①天子给诸侯授、授、授②诸侯的权利和义务:A.权利:接受天子的分封,爵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B.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4)分封形成的等级(由高到低):天子——————士(5)特点:主要以关系层层分封, 等级(6)影响: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②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争霸、混战,破坏了国家2、宗法制(1)目的:凝聚,防止,强化(2)主要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

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3)核心和特点:继承制(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

二、中国早期(指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主要以分配政治权利,等级。

2、权与权相结合,具有色彩。

3、诸侯有相当大的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秦朝建立和汉朝巩固△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1、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独裁,专断,即君主专制。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 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2、过程:战国奠基 → 秦朝建立 → 汉朝巩固 → 唐朝完善 → 北宋加强 → 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 的理论 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 ,行(2)秦朝建立:①政治前提:秦灭六国,统一了皇帝制:皇帝 ,皇权 ,皇位②制度构成 制——中央行政制度制——地方行政制度A. 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 ,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 事。

(高考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三年级(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卷面评价:1-6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368——1840)——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重点难点】重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及影响、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发展。

难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对比。

【学法指导】1.研读导学案中的问题,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认真完成学案探究题目。

2.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突破。

3.必须掌握的方法:梳理知识网络、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文明中华文明的蛰伏——魏晋南北朝文明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文明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文明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清文明二、朝代更替:1、明:1368--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今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2、清:(1616—1636--1644--1912年),努尔哈赤建金,都城先赫图阿拉(今辽宁),后迁都沈阳,皇太极改金为清,后迁都京师(今北京)。

三、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四、考情回顾(08年广东高考)1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含解析)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含解析)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地位: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

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原始民主下的禅让,建立了世袭制王朝国家。

3.商朝(1)内外服制度;①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②外服:指王畿四周。

(2)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结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1)贵族等级分封制1)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

2)分封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分封地区:除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5)诸侯权利: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2)宗法制和礼乐制1)宗法制:用父系血缘的亲属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礼乐制:统治阶级内部维护等级秩序,防止僭越的行为工具。

4.原始民主遗存:(1)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2)国家重大问题国军要征求国民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干涉朝政;(3)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拓展:5.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特征:(1)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之间很难逾越;(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5)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的开始产生(1)原因:1)经济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的变动: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 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 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洱海昆池道路难, 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 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 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 此日方同万国欢。
三、秦始皇的暴政——秦朝速亡的原因 1、暴政的表现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
2、暴政的影响
破坏生产力,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的灭亡。 ◆秦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
功大过大?
功: 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 民的愿望,顺应历史潮流;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封建时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君主)。 过: 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贻害中国数千年;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广建宫殿陵墓,滥用民力、物力,导致秦朝灭亡。
考纲: 秦始皇
康熙帝
整体感知
总评: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有作为的君主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却因暴政而亡。 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 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对外实行开 放政策,兼收并蓄,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高三历史复习教案2:《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

高三历史复习教案2:《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

课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使用说明与用法指导】构建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框架,理清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包括朝代更替、主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思想文化。

【学习目标】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的发展并确立为正统思想【自主学习】简要复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先看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2、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有哪些?3、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4、汉武帝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课堂检测】4.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6.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7.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8.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解释】▲贵族制(政治):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西周后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主要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和族外婚制等。

▲官僚制(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

【自主学习】一、争议中抉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自主学习】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基本特征1.任务一:阅读教材,说一说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2.任务二:结合教材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5)具有原始民主传统【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变化材料一先秦时期,君民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民主关系。

最高统治者允许庶民议政,允许庶民对国君的过错进行批评。

庶人发表政见,形式民主权力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统治者召集万民开会,向群众咨询军国大事。

《周礼·地官·司农》载:“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

”众多史籍都记载了各国遇到立君、迁都、谋叛等重大事件时,极其重视国人意见。

二是庶人直接与国君当面对话。

《左传》庄公十年,齐伐鲁,鲁庄公准备迎战,国人曹刿见庄公,与之讨论如何动员国人参战,并请求与鲁庄公同车前往阵地,亲自指挥作战,使战争取得完全胜利,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君对国人发扬民主而打胜仗的典型事例。

古代政治学案一

古代政治学案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主备:杨月红审:冯爱丰胡海莉【高考大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查重点】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本专题知识为基点,纵向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二、单元线索: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清(1840年前)1.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秦朝: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汉至元: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4.明清: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基础知识巩固】一、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继承制核心内容:王位传子;呈现特点:看重血缘2.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涵义: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涵义: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内外服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又是有限的,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

1、概念:专制主义就是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自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有双重性。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和主要政治制度(2课时)编写人:张中兴2017-2-4【高考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1、通过2016年高考真题的再现,使学生领悟高考题在本专题中是如何考查的,涉及那些知识点。

2、通过自主学习填写知识梳理,总结主干知识,使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识记,并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探究题的研讨和讲解,使学生对本专题的难点和易混点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在做题中加以运用。

【考情分析】三本必修教材共75课,中国古代史仅占15课,课时比例是五分之一。

但在高考出题中古代史的分值要占到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一点。

而古代政治又占到古代史的三分之一。

每年高考24题和25题都与这个专题有关系。

因此复习好本块知识就异常重要。

【高考再现】1.(2016·高考全国卷乙)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2016·高考全国卷乙)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2016·高考全国卷甲)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2016·高考全国卷甲)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5.(2016·高考全国卷丙)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6.(2016·高考北京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7.(2016·高考浙江卷)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8.(2016·高考江苏卷)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9.(2016·高考江苏卷)“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考点一:几个重要时期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农业及政策、手工业、商业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教育文学艺术: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别是宋元)政治: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思想: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

考点二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分封的对象和主体: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②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爵位权利: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目的和结果: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西周后期遭破坏,春秋时期走向瓦解。

战国秦国被废除⑤影响:(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走向严密,西周扩大了统治区域。

(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局面。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2、宗法制①目的: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②特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立了血缘关系与权力地位的对应关系。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探究1: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历史纵与横》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作为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随着周王朝的衰落和灭亡,宗法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宗法观念和意识流传下来。

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等。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考点三: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涵:君主专制: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上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发展历程及措施基本矛盾及演进概况影响:积极:消极2、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选拔标准: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演变:开始于秦朝;发展于西汉: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评价: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探究2: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怎样的变化?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3)都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

不同点(1)实施的时代:分封制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后两者都处在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是中央政权隶属下的地方行政体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

(3)作用和影响: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其割据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得到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行省制使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