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

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

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

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

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

《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

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

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

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

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

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

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1].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关键词:王维;开元行踪;知南选;黔州摘要:文章考察的王维“开元行踪”,主要是以其“知南选”为研究的中心。

认为: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秋,自长安经大散关入蜀,“知南选”于黔州。

翌年春正月事毕,在渝州顺长江东下至夏口,然后逆汉水直抵襄阳,并于南阳临湍驿与神会等“谈经数日”,旋北归长安。

翌年改元宝,唐玄宗下诏,文武百官九品以上者,连升两级,王维由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擢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胡适辑《神会语录》,均称“侍御史王维”者,即皆因此而始。

中图分类号: I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 -5935 (2003) 04 -0064 -05 王维生平事迹,以其在开元年间的行踪最难考察。

几年前,笔者曾撰《王维早期行事探究》[1]一文,虽然对王维“开元三年远渡黄河入京至开元二十三年擢右拾遗间整20年的一段历史事实”,择其要者进行了探索,但其并不等于说王维开元年间的生平事迹已甚为清楚明白。

笔者特撰是文,对王维开元年间游踪中的有关问题,再作具体考察与辨别。

一蜀中之行考实王维游蜀中,赵殿成《王右丞年谱》未及。

陈贻《王维生平事迹初探》[2]亦未及。

王达津《王维的生平和诗》[3]一文,虽将王维集中的、《青溪》《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二诗,系于开元十五年,但无任何依据,因而仅认为“:都系初隐时游历所作。

”谭优学《王维生平事迹再探》[4]一文,首次对王维的入蜀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王维曾经入蜀,其证有三。

”一是以王维集中的《自大散以往..见黄花川》、二诗为据,考订《青溪》出王维曾经凤州(今陕西凤县)梁泉县的黄花川、大散关而入蜀。

二是据《宣和画谱》所载王维的《栈阁图》、、等十一幅川北写生图”《剑阁图》《蜀道图》“,认收稿日期:2003-03-17为王维若非亲历其境,是很难画出上述蜀中山水的特点的。

王维生平故事

王维生平故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才华横溢,精通诗、文、书、画、音乐、禅理等多种艺术,被誉为“诗佛”。

王维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

王维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他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职务,如监察御史、给事中、尚书右丞等。

然而,王维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

唐玄宗时期,王维曾因参与张九龄、李林甫等人的政治斗争而被贬谪。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期间,王维被迫出任伪官,战乱平息后,他被降职为太子中允。

王维晚年过着隐居生活,与好友裴迪、崔兴宗等人游历山水,写诗作画,过着闲适的生活。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数量众多,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多种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终南山》等。

王维于761年去世,享年61岁。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的一生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还是一位才子,精通音乐和禅理。

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空”、“静”的境界。

在王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意境。

王维的绘画成就也非常高。

他的山水画风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特点,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辋川图》、《江干雪霁图》等。

除了诗歌和绘画,王维还是一位音乐奇才。

他精通琵琶、二胡等多种乐器,尤其擅长弹奏琵琶。

他的音乐作品被誉为“唐音”,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阅读和欣赏王维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领略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生平中的几个问题——就陈子昂、王维、权德舆生平研究答诸生疑

唐代诗人生平中的几个问题——就陈子昂、王维、权德舆生平研究答诸生疑

A Study of Lives of Several Tang Poets
作者: 王辉斌
作者机构: 襄樊学院文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出版物刊名: 三峡论坛
页码: 102-11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唐代诗人 生平研究 陈子昂 王维 权德舆
摘要:文章以对陈子昂、王维、权德舆生平研究中的相关问题为例,对存在于《陈子昂死因再探讨》、《陈子昂行年中的几个问题考辨》、《王维卒年王说质疑》、《王维生平事迹考辨》、《权德舆婚姻问题辨正》等文中的若干错误进行了考辨,并就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归纳与简要分析,有利于研究唐代诗人生平者参考。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王维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也是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的职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职官。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本文就对它们进行简要探讨。

首先,王维是否担任过职官?对此,有两种看法。

有一些学者认为,王维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列曹和尚书令。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些官职是历史资料中篡改而来的。

从这些历史资料的文字说明来看,王维即使曾当过政府官员,但他的职位也只是临时之职,并不具有永久性。

其次,王维在任职期间是否做出了任何贡献?根据可靠的史料记载,王维在任职期间曾在国家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

他曾参与审理政案,指导山东太守,编制官府排表,参加公务开庭审理,督促司马办案,以及审查官员的职业和绩效等。

这些都说明了王维作为职官期间所做的贡献。

第三,王维是否有良好的政策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王维在任职时秉持政策理念,重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他主张科学管理政治,尊重官吏,行文朴实,规范纪律,坚持正义,反对腐败,关注人民的日常生活等。

在他的任职期间,他所实施的职官改革对当时的国家管理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最后,王维在担任职官期间是否有特殊的声誉?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担任职官期间处处受到尊重。

他的《续桑邻叟记》一文,将他的政治理念、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受当时乃至后人的敬仰。

另外,在他死后,还为他举行了葬礼,这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他的礼敬和尊重。

总之,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王维曾担任职官,并以其职官身份做出了贡献,被赋予特殊的声誉。

- 1 -。

王维研究报告

王维研究报告

王维研究报告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今山西临汾市)人,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画家,人称"诗佛"。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著称,被后人誉为"山水田园之代表"。

王维在唐朝初年入仕,历任太府少卿、太府卿、右骁卫大将军等官职。

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成功,很快便放弃了仕途,回到家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此期间,他专心研究文学和绘画,并且结识了许多文化人士,与他们进行切磋和交流。

王维的诗歌创作主要以闲游山水、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为题材。

他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既描绘了美丽的山河风景,又表达了对人世间种种苦乐的感叹。

他的诗作以描写性格鲜明、意境深远、意味隽永而著称。

例如《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话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河之间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的信念。

王维的绘画作品同样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他擅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的壮丽和纯净。

他的画作结构严谨,画风细腻而别致,给人一种静谧和舒适的感觉。

他的画作与诗歌相互呼应,共同传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的绘画作品也为后来的文化人士所推崇,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先驱。

总的来说,王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他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更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都对后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唐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一王维的家世入谷仙介从王维家谱中,看出王维的父祖辈官位都不高,据此而得知王维是成长在「小官僚出身的士族家庭」之中的。

虽说古人认为王维「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然而王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是个天生的富贵公子,他是成长于一个有潜力、但当时不算显赫的阶级之中。

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

而王维的籍贯,《旧唐书》写道:「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说王维是太原祁人,父亲名叫王处廉,退休时官做到汾州司马(汾州副州长),全家搬到蒲州,因此他们家后来算是河东人。

这一段叙述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入谷仙介认为「蒲州因位于潼关之外而被视为天子膝下,又是连接长安、洛阳两都的中介,受这些都会的风气影响,又作为唐朝的发祥地和北方的边防重镇,连经首都长安和朝廷重地太原的要地,在当时相当繁荣。

」因此,王维家族从祁县搬往蒲州,表示他们是个「积极靠拢中央政权及官方文化的家族」。

以现代台湾的角度想,就好比原来住在中南部的王家,因为家长王处廉工作调到台北,遂全家搬到台北去,以便未来更有发展。

王维的家谱主要是靠着王维那身为宰相的弟弟王缙,才得以保存下来。

唐代对宰相的家谱总会尽量保留,然宰相王缙,他的家谱却只从他的高祖父──赵州司马王儒贤开始记起。

王维、王缙兄弟的父祖们:从高祖父王儒贤、曾祖父王知节、祖父王冑、父亲王处廉,有三代官只做到司马,司马只是「从五品下」到「正六品下」的官,不算高官。

对于这个历史事实,入谷仙介解释道:「王儒贤和他的后嗣四人中,有三人官只做到州司马,也是因为受家族地位所限,面对一道难以攻破的门第之墙,而从山区的祁县举家迁移到稍靠近首都的繁华地蒲州,应该是出于靠拢中央集权的愿望」。

家族地位、门第,这在唐朝初年尚是一个残存的社会问题。

初唐时,真正的大家族,威望能盖过皇室。

拥有胡人血统的皇室李家,为了在大家族面前抬得起头来,将自己的血统向上攀缘到老子李耳。

【原创】亦官亦隐一诗人

【原创】亦官亦隐一诗人

亦官亦隐一诗人——论王维的仕宦禅隐对其山水诗的影响摘要:王维是盛唐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外的又一位大诗人。

他的诗歌被后世大词人苏轼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充满佛禅意趣。

其后期的山水诗体物精细、状物传神,追求内心的空静绝俗,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为后世人远离尘嚣、荡涤灵魂提供了一片净土。

关键词:王维;佛禅意趣;山水诗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古代文人一方面积极入世,企图通过干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又力图获得超越以期自由无拘制的生存状态。

于是,他们竭尽全力将仕进与禅隐和谐的统一起来,体现于一身。

“亦官亦隐”进而未能、退却无路的诗人王维正是这一类诗人的典型代表。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名震京师的大才子选择了这样的人生途径呢?一、王维一生亦官亦隐的原因1.家母崇佛家族重任王维出生于“五姓七家”(太原王家、范阳卢家、荥阳郑家、清河、博陵二崔家、陇西、赵郡二李家)的名门望族。

王维的母亲出生于博陵崔家,也是五姓七家的大家闺秀。

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载,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

可见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三十余载师事大照禅师,以修禅为乐,过着朴素的生活。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于王维九岁时逝世,这样博陵崔氏就接替王维的父亲职责教育王维,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也对佛禅产生了很深的兴趣。

王维尤喜《维摩诘经》,其母就为期赐字“摩诘”,这正是取《维摩诘经》之禅意。

王维的家族名望显赫,祖上世代为官,王维出生于这样一个家族,其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而儒家有强调“学而优则仕”,王维作为一个少年天才,仕宦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他的理想。

何况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作为家中的长子,同时,他又不得不担负起光宗耀祖的重任。

这样,在仕宦与禅隐的交锋中,王维还是选择积极入世,哪怕只是为了光耀门楣,减轻母亲的负担。

2.政治失意佛禅接纳王维作为一个少年天才,他年少气盛,企图通过自己的才华在盛唐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王维的研究报告

王维的研究报告

王维的研究报告1. 引言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朝文学家、画家、音乐家,是唐代文人中最有才华的人之一。

他对于诗歌、绘画和音乐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王维的艺术成就、绘画风格、诗歌主题等方面,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维的作品。

2. 艺术成就王维的艺术成就可从他在诗歌、绘画和音乐方面的才华来评估。

首先,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风婉约,以描写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以经世致用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为内核,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王维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他擅长以水墨表现山水景色,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最后,王维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尤其擅长琴音。

他的琴音文采非凡,被誉为琴中仙人。

3. 绘画风格王维的绘画作品多通过水墨的技法来表现山水景色。

他借助水墨的犀利和温婉之间的对比,巧妙地表达出山水之神韵。

他的画作往往以不落俗套的构图、独特的墨色和线条感著称。

王维独特的绘画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对后世文人画和写意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诗歌主题王维的诗歌主题主要以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为核心。

他以感受自然、思考人生和渴望宁静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和静谧,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他的诗作多以婉约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意境闻名。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天地万物的感叹和对宁静祥和生活向往的情感。

5. 影响与评价王维对后世文人学习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被广泛传颂,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启示。

他的绘画风格和诗歌主题多次被后世文人模仿和借鉴。

王维的文化地位和艺术成就使他被誉为唐代文坛的佼佼者。

6. 结论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就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绘画和音乐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王维的作品对文人画和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仕与隐的纠结

仕与隐的纠结

仕与隐的纠结作者:巩朋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唐代王维一生都处在仕宦与隐逸、入世与出世的纠结之中,这种仕和隐也成就了他的绘画艺术。

他的绘画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被尊为文人画鼻祖。

关键词:仕与隐;纠结;文人画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21-02一、王维生平与经历概述在中国文化史上,唐代的诗人、画家王维的地位比较特殊,他不仅在唐诗中有显赫的位置,而且从古至今,只要谈及中国绘画中的文人画,作为其鼻祖他更是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原籍祁(今山西太原)人,他精通音律,工诗善画,在乐理、诗歌和绘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王维自幼失怙,随母亲崔氏抚养成人,少时好学聪敏过人,15岁便凭借个人才艺为长安贵胄高门所看重。

开元九年,王维21岁进士及第,初涉仕途授太乐丞掌管皇家祭祀音乐之职。

少年得志在当时享有盛誉但旋即因工作琐事违犯禁例而遭贬出京,身逢盛世正是士人执着仕途博取功业之时遭受打击,王维自是痛苦,受挫折之后顿生退意。

想做隐士弃官远离尘世是非,但作为长子虑及亲人,家有老母和弟妹仍需自己尽力赡养,去留两难心情抑郁,王维开始陷入终其一生的纠结之中。

外放八年之后,开元十七年(729年)王维回到长安,后又遇妻子病故,他孑然一身孤寂落寞自此终生不娶。

所幸幼年随其母亲信仰的佛教思想给了他很大的慰藉,在赋闲中诵读佛经研习佛法。

然而在这似乎看破红尘远离世俗的表象之后,实际王维的入世功利之心远未泯灭,他还在等待机会以求东山再起。

身处盛唐之时,整个社会积极向上,作为读书人的他十年寒窗求取功名希望做官实现抱负自然无可厚非。

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维投诗执掌朝政的中书令张九龄,恳求能够被举荐提拔。

张九龄爱其才华,擢为右拾遗,王维再次跻身朝堂之上。

无奈宦海多变,赏识提携王维的张九龄不久后受政敌排挤被贬为地方官。

王维仕途不顺的诗句

王维仕途不顺的诗句

王维仕途不顺的诗句引言作为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王维的才华备受推崇。

然而,尽管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遂。

本文将通过探讨王维在仕途上的不顺经历,深入剖析他诗句中透露的内心挣扎与困惑。

一、人生苦短,仕途坎坷1.1 仕途艰辛的折射王维的诗句中,不乏对仕途坎坷的抒发。

他深感人生苦短,仕途艰辛的现实让他倍感压力。

正如他在《送李五丈员外》中写道:人生亦自忙,至死方告闲。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于繁忙的生活和仕途的无奈。

王维痛感人生短暂,但却不得不被迫忍受琐碎事务的束缚。

1.2 心灰意冷的动情面对仕途的坎坷,王维往往感到心灰意冷。

他在《宫中作》中写道:事业每多衰,梁台近夕阳。

这句诗中的”衰”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上屡次受挫的心境。

光景将晚,梁台渐渐失去光彩,从中可以看出王维对仕途失败的失望和思考。

二、意气风发,不忘初心2.1 心境的变化尽管仕途不顺,王维从未忘记他作为一位文人的初心。

他的人生态度由矛盾转变为豁达。

正如他在《登州城楼夏日望远》中写道:城上怅望凉风起,独树寒烟漠漠中。

这句诗中透露出一种消极而无奈的心境,但同时也表达了王维逆境中仍然保持平和心态的精神。

2.2 旷达豪放的情怀王维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展现出一种旷达豪放的情怀。

他在《渭川田家》中写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句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情景,透露出王维在仕途挫折后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他将目光从纷扰的世界中转向了朴素自然,以此找到内心的安宁与舒适。

三、自省与思索,人生的困惑3.1 时光流转的感慨王维的诗句中,常常充满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他在《辋川即事》中写道:人生已非年少,即事难纵横。

这句诗中的”人生已非年少”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发觉自己在纷繁事务中已无法自由驰骋。

3.2 仕途蜿蜒的意象王维的诗句中,常常出现蜿蜒的意象。

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马蹄悲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句诗中描述了在他刚刚赴任的时候,离开故乡的伤感。

王维的人生智慧浅析

王维的人生智慧浅析

王维的人生智慧浅析王维青年时期极为得意,21岁中进士第,官居大乐承,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所以此时的诗作充满了少年无所优惧的情怀,“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逸兴飞扬。

但之后,王维可谓经历曲折,百转千回。

先是被贬为济州参军,31岁丧妻,然后重作京官,参与张九龄改革,随革新失败再次被贬。

于安史之乱中受伪职而被俘,平乱后再历沉浮,终于在心如止水的境界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亲历浮沉变幻的宦海生涯之后,王维选择了皈依佛教禅宗,佛教禅宗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改变和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形成了他与一般人“终南捷径”式的投机或樊笼式的解脱截然不同的对隐逸生活的迫求方向――亦官亦隐,“以禅诵为事”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际遇和晚年的生活方式让王维沉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生存哲学,诗人在仕隐之中保持自我人格的清高适意和内在性灵的高度自由,以“身心相离”的观点看待世间万事万物,断除世俗的欲求和烦恼,破除对于“法”“我”的固执,使主观内心的追求与客观外在的现实相分离,达到一种适意自得的状态。

一、“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本出自《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所追求的言行与伯夷、叔齐等逸民不同,“亦不必进,亦不必退,惟义所在。

”也就是说君子的追求应在于对社会尽职尽责,而不应计较成败荣辱。

儒家的这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是千古世人所自觉信守的,“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如此等等。

王维在《与魏居士书》中有一段对“无可无不可”的解读文字: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1].txt第7卷第 7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7月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王辉斌摘要:针对陈铁民《再谈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 ,并从方法的角度对其所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述评 ,有于研究王维其人其作者参考。

关键词 :王维 ;生平事迹 ;讨论辩说中图分类号 2007年第 ,以就该文前部分所言及的王维生平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问题 ,立足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讨论。

本文则以该文后部分所言及的王维生平事迹中的有关问题 ,亦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考察 ,这样做的目的 ,是希望能通过多方面的讨论 ,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王维生平的历史真实。

一、唐代休假制度与王维“南阳之行.”及“亦官亦隐”问题在拙作《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以下简称《求是》)[2](页64-68)、《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 (以下简称《质疑》 )[3](页37-40)、《再谈王维的“亦官亦隐”》[4](页37-42)、《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 [5]页31-37)与《考辨》等文中 ,曾就陈铁民《王维年谱》 (以下简称《年谱》 )[6]页 1-32)、《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 (以下简称《考证》 )[7](页 53-60)中的“南阳之行”与“亦官亦隐”两个问题,着眼于唐代休假制度的角度 ,对其进行了质疑 ,认为其所说均为错误。

如关于王维的“南阳之行” ,《年谱》认为其时间在天宝四载 ,理由是王维时任侍御史 ,而侍御史的职责之一是“受制出使” ,所以王维曾于是年到过南阳。

对于《年谱》此说 ,拙作《商评》、《求是》二文 ,分别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 ,其一是侍御史的职责问题 ,其二是时间问题。

对于前一个问题 ,《商评》将《年谱》中载王维因“受制出使”而“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及“南阳”的认识 ,进行了综合考辨,指出其纯为“附会而使然”的结果。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王维,号“维男子”,渤海派诗人,西晋汉乐府第三宗师。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境界、平实的文学风格以及豪迈的诗歌与抒情,影响了历代诗人的创作,名扬海内外。

此外,研究王维生平,有关职官的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首先,王维有没有过官?传说中的王维曾在西晋政府任职,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官职记录,证据过于稀薄。

据著名文学批评家陈寅恪先生指出,“以西晋狱中出令罪恶而言,假令王维与他在政府任职,也不可能出令罪恶;以西懋政府任职而言,也没有关于王维的官职记录出现。

”所以,可以说,除了传说中有关王维当官的说法外,实际上尚无任何证据证实其有过官职。

其次,王维为什么没有官职?有关学者普遍认为,王维受到政治上的歧视,无法担任官职。

王维出身于农民家庭,但他的朋友、老师们却是当时贵族阶级,他又结交了许多文学家,他是一个人最为重视古典文学和研究历史,仅此而已,但出身不同、观念不同的人士,总是会受到政治上的对立和歧视,而王维的遭遇,便是如此。

最后,王维在西晋期间参与了什么样的政治事件?传说中有关王维曾经在西晋政府任职的传言,甚至出令罪恶的传说,实际上一直没有任何证据,关于表面上看来他参与政治活动的细节,也极为模糊。

有学者断言,作为西晋时期的一代大诗人,王维必定深入参与西晋政治思想,却又远离当时的形式派别,他参与的政治事件可能只是一些草木游说,而不是政治斗争,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文学家,在文学上反映一些历史上流行的政治思想。

综上所述,研究王维生平,有关职官的问题有三点:一是王维有没有过官;二是王维没有官职的原因;三是王维在西晋期间参与了什么样的政治事件。

尽管实证过于匮乏,但可以从现存资料出发,根据一定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学者的论述来加以推断,更深入地挖掘王维在西晋时期的政治史。

王维生平讲稿

王维生平讲稿

王维生平王维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里,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九岁就会写文章,十几岁的时候,不仅会写诗,而且精通音乐还有绘画。

开元九年,王维20岁,中了进士,当上了太乐丞,但随后因为他手下的人私自把库房里的黄狮子拿出来表演,犯了忌讳(因为在古代,黄狮子是只有皇帝才能观看的使用的,这里根据史料记载,不排除王维被人陷害)王维管理不善,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是一个很小的官)。

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首次受挫,也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他的满腔报复尚未实现就被扼杀掉了,而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此后的创作态度。

王维在济州生活了十年。

一直到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做了宰相,他很赏识王维,就把王维调回了京城,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后转监察御史。

王维终于遇见了他的伯乐,但好景不长,李林甫上台,张九龄下台,,张九龄提拔的一批官员都受到打击。

王维先是奉命出使边塞,后来又出使南方。

在这期间王维的作品主要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

出仕后,王维利用做官的空余时间买了宋之问的辋川别墅,就搬到了里面,与他的好友过着悠闲自在,半官半隐的生活。

并编写了《辋川集》对于王维为何要在此时突然隐居,大体分为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说王维已经对官场彻底的厌恶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当时李林甫得志。

李林甫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深得赏识。

后来更是不断升迁,官至丞相。

这对于王维的打击,不只是颇欣赏他的前宰相张九龄失势,他失去了政治靠山和精神支柱,更是因为李林甫屡兴大狱,许多名仕死于无辜。

他亲眼所见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心灰意冷,所以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第二种说法是,说这个王维啊,他被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他和张九龄,张九龄和李林甫的关系),因此他不得不谨慎地对各方政治势力都表现出一种不关系的游离态度,生怕被卷入其中。

在作为张九龄旧部与李林甫共事阶段,这种游离态度也确实收到了效果,至少李林甫没有迫害他。

唐代诗人在朝中做的都是些什么官

唐代诗人在朝中做的都是些什么官

唐代诗人在朝中做的都是些什么官一小时候读唐诗,最觉得奇怪的是诗人们的官衔:王右丞、杜拾遗、杜工部,这些还比较好理解,大致知道是某部门的官员,至于高常侍、刘宾客、还有水部张十八员外,看上去像是编外人员,怎么都正经不到哪儿去。

和现代的行政体系相比,唐代官制确实很复杂,加上年深月久,一些官职名称到了明清时代还在使用,但职事迥异,重要程度也有所变化,容易造成误会,今天读一本王维的诗文集,前言中这样写道:“王维所任的侍御吏、左补阙、库部郎中,都是品级较低的小官”,这明显是不熟悉唐代官制,想当然作出的错误断语,实际上在唐代,侍御史(原引文有两处错误,一是将侍御史写成了侍御吏,二是王维没有担任过侍御史职务)、左补阙、库部郎中,都是相当关键的职位,可不是一般人想当就能当上的。

那么,在唐朝,什么样的官职比较重要,我们又如何辨别诗人们这些官职的真实含义呢?唐代入流的职官,共分九品三十阶,其中第一品到第三品,每一品分正、从两阶;第四品到第九品,每一品分为正上、正下、从上、从下四阶。

除了一些特殊职位外,大部分六品及以下的官员,由吏部负责审核升迁(武官归口兵部管理),五品以上就要报皇帝审定,所以在唐代,官至五品一定是高级官员了,三品以上则是毋庸置疑的顶级高官。

唐代官制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散官阶和职事官并不完全一致,所谓散官阶,有点像今天的某个行政职级,证明享受某某级别待遇,而职事官则是真正的职务,本文所说的唐代诗人官职,是就职事官而言的。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唐朝人承魏晋六朝余绪,不单纯追求等级和待遇,而是将职事官分为清、浊两类,一些看上去等级偏低的冷门职位,在唐人心目中地位很高,列入“清官”,还有部分从四品以上的职位,被称作“清望官”。

至于大部分军职和地方上的职位,还有类似于太医监之类的伎术官,就是浊官了,士人们对这些职位通常比较排斥,也不会去出任。

诗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士人,自然不会去当浊官自毁前程,这样一来,可以他们选择的范围就很小了,判断他们的职位好不好,可以缩减为几条简单的标准:第一,由皇帝亲自委任的职位很重要;第二,能够经常接触到皇帝、参与政事讨论的,一定很重要;第二,中枢部门的职位,比地方上的职位重要;第三,京城的职位,比其他地方的职位重要。

王维身上的矛盾点以及事例

王维身上的矛盾点以及事例

王维身上的矛盾点以及事例
王维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然而,他身上却存在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王维的生平经历与他的诗作风格存在很大的矛盾。

他的诗作充满了自然美和静谧之感,而他的生平经历却充满了波折和坎坷。

他曾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历经磨难。

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其次,王维的仕途选择也充满了矛盾。

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他的内心却对官场生活充满了厌倦和反感。

他在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腐败和权力斗争的不满,但同时又无法完全摆脱仕途的束缚。

这种矛盾使他的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最后,王维的个人性格也存在矛盾。

他既是一个内向、孤僻的人,又有着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这种矛盾使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内心独白,又有对外部世界的广泛描绘。

综上所述,王维身上的矛盾点体现在他的生平经历、仕途选择和个人性格等方面。

这些矛盾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他的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王维亦官亦隐之谜

王维亦官亦隐之谜

王维亦官亦隐之谜作者:张炜来源:《领导文萃》2021年第14期王维似乎平淡而顺利的为官经历,让人冷静思之,进而发出惊叹:从主客观综合达成的结局来看,简直是不可复制的人生奇迹,如果要在现实中效法和操作,难度极大。

他所做的,其实不是顺其自然,也不是随缘认命,更不是简单的消极,而是另一种“进取”:一味寻找和创造退避的空间。

而这个空间又相当诡异,它产生的效果非常隐晦。

观其一生,从他十五岁离开家乡开启求仕之路,进出两都,周旋于长安、洛阳的王公贵妇之间;后来进入仕途,不久遭受挫折。

这其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寻觅和归纳。

青少年时代的都城游历,他写在《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里,可以窥见风流倜傥的王氏兄弟是何等得意和欢畅。

岐王是当朝皇帝最宠爱的弟弟。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这都是王维进士及第之前,在长安交友干谒的盛况记录,其情其景足以羡煞与他同时代的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面这样描述自己京城求仕的状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单讲他与王维的起步处,差异真是太大了。

一个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另一个则困顿潦倒不堪。

也许正是因为不可思议的难堪和艰困,锤炼了一部分人的顽韧和强悍,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生命的冲力,一种不甘屈服的进取心,一种强烈的道德感。

而作为一个周旋于达官贵人、宴游于王公府邸的得意者,在花光月色的照拂之下,往往也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像王维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一点挫折后,便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设计。

实际上这种半官半野的生活方式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比如,隐居地与官衙之间如何往来?一个身负职责者隐逸山中,如何不影响朝中公务?一年左右的终南山隐居是辞官之后,但“辋川时期”的王维是担任公职的。

王维:尚书右丞到底算多大的官——唐才子系列之二

王维:尚书右丞到底算多大的官——唐才子系列之二

王维:尚书右丞到底算多大的官——唐才子系列之二展开全文王维,世称“王右丞”。

在上学时,老师说,王维在唐朝诗人中是少有的做官做到很高的,曾做到了副丞相的高官。

而事实上,这却是一个误解,古代的副丞相曾可称为“右相”,而不是“右丞”。

“右丞”只是“尚书右丞”的简称,并没有那个“相”字。

那“尚书右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位呢?首先来看看唐朝的官制。

唐朝时并没有“丞相”这一明确的官职。

很多人将“丞相”和“宰相”混淆,但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丞相”是明确的官职,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秦汉时设立,后世多个朝代则并没有这一官职,明初曾设,后被废,并立下了不得设丞相的祖训;“宰相”则是一系列官职的总称,指代近于丞相的众多官职,比如魏晋时期的大司马、隋唐的三省长官、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等。

唐朝其中之一的宰相职位是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但因唐太宗登基前做过这一官职,后来就不再设置,以副职左右仆射总领六部,负责行政,也就是说左右仆射才是副宰相的官名。

再其下设左右丞,左丞正四品,负责吏部、户部、礼部,右丞从四品,负责兵部、刑部、工部,主要担负监察职能,没有什么具体的行政权力。

所以“尚书右丞”只能算是不小的官,却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离副丞相更是差得远。

其实,纵观王维整个仕途乃至人生历程,其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关键词不是“高”,而是“顺”。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少年时到长安便名动京华,“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721年中进士,可谓年少得意。

初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济州司仓参军,这也算是王维仕途上仅有的挫折了。

张九龄执政后,拔擢王维,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给事中等,其间奉命出塞,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著名诗句。

这段时期,无论是仕途还是人生路,王维都算得上是平静而顺遂——身处盛世、年少成名、仕途平顺。

所以无论是田园诗的恬静还是边塞诗的旷远,都是此时王维心境的写照。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叛军攻陷长安,来不及逃脱的王维被捕。

王维的冷知识

王维的冷知识

王维的冷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称颂为“王维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外,关于王维的一些冷知识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关于王维的一些冷知识,希望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1.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除了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外,王维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画合璧,相得益彰,展示了他在艺术领域的非凡才华。

2. 王维是一位侍从官。

在唐代,侍从官是一种官职,负责照看皇帝的生活起居和行程安排。

王维曾担任过唐玄宗和唐肃宗的顾问官,他的职务地位颇高,与朝廷的往来密切。

这也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经验。

3. 王维有一个爱妻,名叫翟言。

翟言是王维的第二任妻子,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据说十分幸福。

翟言还是一位才女,擅长诗歌创作,和王维共同探讨文学理论,彼此相互启发。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4. 王维有一个独特的写作习惯,就是在酒过三巡后才开始作诗。

王维酒量颇佳,他认为酒能够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所以每次写诗前都要先喝上几杯。

他的酒后作诗,往往流畅自如,富有灵气,成为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5. 王维的诗歌多以山水为题材,倡导“以清泉流深处,多采芙蓉步”、“下车腊以弁叶,何争佳人。

” 等俚词。

他崇尚自然,讴歌山水之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无为之道的崇尚。

他的诗歌朴实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6. 王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在诗歌中多次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和信仰,倡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佛教词汇和哲思,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7. 王维被誉为“诗仙”,成为唐代四大诗人之一(另三人为王之涣、孟浩然、杜牧)。

他的诗歌被后人称颂为“王维之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以及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 被出济州》 诗云 : “ 微官易得罪 , 谪去济川阴。执政方持法 , 明君无此一 t l , 。间阎河润上 , 井邑海 云深 。纵 有归 来 日, 多愁 年 鬓侵 。 ” 该诗在《 河岳英灵集》 和《 全唐诗》 题 目又作《 初 出济州别城 中故人》 。据陈铁 民《 王维 集校 注》 所 考, 为开元九年王维 自太乐丞贬济州司仓参军 , 离京时所作。如《 新唐书 ・ 王维传 》 所载 : “ 开元初 , 擢进
摘要 : 关 于王维生平的研 究 , 学界 已有相 当丰厚的成果 , 但 依然有 待商榷 和补充 的地 方 。比如 王维 为何考 中进士后 直接任太 乐丞 , 左补 阙迁任 库部员 外郎 的时间 , 乾 元元年 为何 自中书舍 人为 给事 中等等 , 这些问题如果从唐代职官角度重新 审视 , 能够对王维 已有成 果有纠 、 补之 功。 关键词 : 王维 ; 职官; 迁转 ; 系年 中图分类号 : k 2 4 2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9 1 4 6 ( 2 0 1 4 ) 0 2— 0 0 5 0— 0 5
① 本文所 引王维诗作及诗歌系年 、 仕历迁转 , 如无特别说明 , 均 自陈铁民《 王维集 校注》 ,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 9 9 7年版 。 ② 《 唐代铨选与文学》 引《 唐会要 》 卷七十五 : “ 贞观九年五月敕 , 自今已后 , 明经兼习《 周 礼》 并《 仪礼》 者, 于本色量减一选 。 ” 以此 为证。 参见王勋成《 唐代铨选与文学》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0 1 年版 。
第1 0卷第 2 期 2 0 1 4 年 4月
杭 州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R NA L OF HAN G ZHO U D I A NZ I UN I VE RS I 下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关 于 王维研 究 , 学界 已有 颇 为丰厚 的成 果 。笔者 一直 关 注唐代 职 官制 度 , 发现若 以此角 度重 新 审视
王 维生 平 , 能够 补充 、 纠正 学界 已有 的部 分结 论 。 以下从 三个 方 面提 出若 干论 断 , 以求教 于 方家 。


从太 乐 丞 到 济 州 参 军
向王维 此年 即 已任 职 , 则 只有 一种 可能 , 即 王维 当年 未 守选 。未 守 选 原 因 , 很 有 可 能 是 王 维得 到 当时 诸 王的推 荐 , 但 对 此 尚无更 多史料 记述 , 所 以只能推 断 。
未守选 , 并 非意 味着 王维得 到 了更 好 的 前 程 。王 维 人仕 后 担 任 的职 务 是 太 乐 丞 , 而 非 常 见 的校 书 郎、 正 字 以及州 府参 军 和外县 县 尉 等 职 。太 乐 丞 属 于唐 代 乐 官 , 从 八 品下 。王维 中进 士 当年 担 任 太 乐
王 维在 开元 九年 及第 后 , 按 理 当守选 。唐代 文人 进 士及 第 后 不 能 马上 为官 , 需 守 选 。守 选 之 始 , 据 《 唐 代铨 选与 文学 》 中考 证 , 当至 少贞 观九 年 时 已然 开始 ②。守选 时 间 , 据《 册 府元 龟 》 卷六 百 三 十 五《 铨 选部 ・ 考课 一》 所 在玄 宗 开元三 年六 月 的诏 书 : “ 其 明经 、 进 士擢 第 者 , 每 年 委州 长 官访 察 , 行业修谨 、 书
士, 调太 乐丞 , 坐 累为 济州 司仓参 军 。 ” ”
王维贬官原因, 诸家均无异议 , 据《 太平广记》 卷一百七十九 : “ ( 王维 ) 及为太乐丞 , 为伶 人舞黄狮 子, 坐 出官 。黄狮 子者 , 非一 人 不舞也 。 ” ¨ 2 又据 《 旧唐 书 ・ 刘 子玄 传 》 : “ ( 开元 ) 九年 , 长子 贶 为太 乐令 , 犯 事配 流 。 ” [ 3 1 3 1 7 3 陈铁 民先 生据此 判 断刘贶 、 王 维之 贬 当均 为此事等 : 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5 1
其一 , 王维有 音乐 之长 。据 《 太平 广 记 》 卷 一 百七 十 九 : “ 性娴音律 , 妙 能琵 琶 , 游 历诸 贵之 间 , 尤 为
岐王之所眷重。 ” _ 2 《 新唐书 ・ 王维传》 也记载: “ 客有以《 按乐图》 示者 , 无题识 , 维徐 日: ‘ 此《 霓裳》 第三
判 可观 者 , 三选 听集 。并 诸 色选 人者 , 若 有 乡 闾无景 行 , 及 书判 全弱 , 选 数 纵深 , 亦 不 在选 限 。 ” _ 4 此 诏 书
距 王维 进士 及第 很近 , 故 而 当时王 维 按理 当三 年 后授 职 。但据 陈铁 民《 王 维 年谱 》 考证 , 种 种 证 据 均 指
叠 最初 拍也 。 ’ 客未然 , 引工 按 曲 , 乃信 。 ” 。
太乐丞一职, 据《 唐六典》 卷十四, 为太常寺官职, 太常寺有太乐署 , 其中令一人 , 从七品下 , 丞一人 ,
丞, 原 因无 外乎 有二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2 8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项 目( 1 2 & Z D 1 6 5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 ( 2 0 1 3 0 3 2 3 5 ) 作者简介 : 刘万川 ( 1 9 7 7一) , 男, 河北 唐山人 , 博士, 讲师 , 唐代 文学.
Vo 1 . 】 O N o . 2
Apr . 201 4
王维 生 平研 究 中有 关职 官的 几 个 问题
刘万川 ,曹向华
( 1 . 河 北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 河 北 石 家庄 0 5 0 0 0 0 ; 2 . 军械工程学院 基础部 , 河 北 石 家庄 0 5 o o o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