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呼唤_理念的升华_改革的深化_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审视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以下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
该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的基本素质。
高校相继成立了科技学生社团、科技创新基地等组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
第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建(1997年-2005年)这一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建立起初步的体系。
1999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开始将其纳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议程。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还组织了一系列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推动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第三阶段:大规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2006年-2015年)2006年,教育部正式发布《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随后的几年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国家、地方的政策和项目中。
第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国家需求(2016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原来的学生创新创业为主转变为服务于国家需求。
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探索、初建、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四个阶段。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也是加快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双创战略的着力点。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破解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对推动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自发—自觉—主动的过程”①,结合高校双创教育理念、战略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方式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创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②。
从实施对象来看,面对的群体由毕业生、在校大学生扩展到了全体学生;从教育内容来看,由自主创业的“政策引导+手续办理”“创业实践+创业意识”教育延伸到了“敢闯会创+家国情怀”的人才质量标准;从内涵目标来看,由解决就业、传统的创业层面拓展到了国家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创新和价值创造层面。
由此可见,双创教育已不仅是国家、时代层面的战略决策,更是高校新阶段育人的新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意义重大且深远。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都需要正确的科学理念作为指导和引领。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摘要]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在理念、组织、资源、师资、融合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阻碍了高校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而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也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是高校新阶段育人的新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融合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发展、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育人协同、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全面发展,从而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破解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新常态下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成为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一些思考。
一、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要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组织创业沙龙、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新创业是需要实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和课堂上,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实训课程、组织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在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跨学科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创业等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更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政府、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践成果展示、创新创业项目评审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立 大学生创业能力 实训和 实践平 台;其次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完善 高校培 养大学生创 业能力的外部环境 。
关键 词 : 方高校 ;创 业能力;培养体 系构建 地 中图分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8 X (0 0 1 0 1— 2 65 6 1 3 0 2 1 )1 —0 6 0 创业 能力是指人们 为 了实现理 想 而从 事承担 风险 的开 拓性活动应具备的本领 ,包 括完成 活动 的具 体方 式 以及顺 利完成 活动所 必需 的个 性 心理特 征【 ( ’ l 。创业 能力 有 以 】 下几 个本 质特征 : ( )创业 能力 本质上 是一 种创新 能力 ; 1 ( )创业能力是 一种 敢想 敢干敢 于承 担更 大风 险 的能力 ; 2 科研管理 、学生管理等许 多地方 不利 于培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地方 高校要 培养 适应 2 l世 纪需要 的、
第3 2卷
第 1 期 1
宜春 学院学报
J u a fYih nColg o r lo c u l e n e
Vo . 2, No 1 13 .1
No . 01 v2 0
21 0 0年 1 月 1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 系的构建及思考 水
肖红伟 ,罗 莹 ,朱银 芳
( )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能力 ; ( )创业能 3 4
力是 比学 术能力和职业 能力 更具 风险更具 开拓性 的一种能 力 “ ’ 。培养大学生 创 业 能力 ,意 义 深远 ,地 方 高 校应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 育 ,从 以下二方 面构建大 学生创业 能力 培养体系 。
( 宜春 学 院 ,江 西 宜春 360 ) 300
摘
2020智慧树知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章节单元测试 见面课题目与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章节单元测试见面课题目与答案(每题字母顺序不定,以文字为准)第一章1. 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ABCD)A创新精神B创造性C创新思维与能力D创新人格2. 创新能力包括人的(BCD)。
A理解终端用户B创新感知能力C创新想象能力D创新思维能力3. 创新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与倾向。
(对)4. 创新是一种智力特征,与人格特征无关。
(错)5. 在英国,总体来说,创业的门槛更低、政策更灵活、市场更透明。
(对)6.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并且以大学为中心,围绕知名大学形成了具有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对)7. (B)认为职业教育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这些原则和做法为我国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实践寞定了基础。
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梁思成8.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对)9. 梁思成的教育思想为理工与人文结合,知识要博而精;设计与实施并重,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实用人才。
(对)10. 创业教育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最终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第二章1. 在创新与创意章节中对创新提炼的三层含义分别是(CDE)A创造B创意C更新D创造新的东西E改变2. 以下方法中有利于提升洞察力形成创意的是(ABCDE)。
A理解终端用户B像旅行者那样思考C放松心灵D实地调研E创意自觉3. (B)又称集中思维,它的思维方向总是指向问题中心,是一种寻求唯一答案的思维。
A发散思维B聚敛思维C逻辑思维D联想思维4. (D)是在创新活动中将起着突破性作用的思维活动,指的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即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
A想象思维B联想思维C发散思维D辩证思维5. 创新的第一步是(C)。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总目次
徐建 军 0 D J3 ) J ,,1 杨 芳 (o o 13 ) 2 l . .7 葛建 新 , 周卫 中 , 霍佳 园 0 O 14 ) J ,,1 贺 少华 r0 0 J4 ) 21 ,,6
宋 湘绮 D 0, 5 J J , D 唐海 波 , 王瑜 萍 D D, 5 J J , 6 董青 春 , 张林 D D , 9 J , 5)
王辉 , 刘海 军 0 D J6 ) ,,2
沈 超 红 , 平 ( o  ̄23) 谭 21 , 孙 洪 义 (o  ̄28) 21 , 彭 忠益 , 俊杰 , 欢 ( o  ̄21 王 许 2 1 ,5) 李 涛 ( O 22 2 l ,0) 万 萍 ( o  ̄22 2 1 ,4) 贺 才 乐 。 志 群 ( o  ̄22 ) 胡 2 1 ,7 江学 良,杨 慧 ( O 23 ) 2 l ,,1 0 郭 一 红 ( 0 23 2 1 ,5) 胡 小 军 ( o  ̄23 ) 2 1 ,9 欧 旭 理 , 方 禄 ( o  ̄24 罗 2 1 ,4) 耿 兵 , 玲 ( D 31 段 2 J ,,9) 0 唐 志 良 , 建 江 , 海 余 (0  ̄ , ) 刘 杨 2 1 32 4 张 金 学 , 翠 云 (D , ) 蒋 2 J, 3 0 0 何 伏 林 (O D , ) 2 ,I 3 3 4 贺 少 华 ( 0  ̄ ,7 2 1 3了 ) 方 亚楠 , 海 燕 , 后 卿 ( D 3卯 ) 魏 李 2J , 沈 超红 , 彪 , 洪 帅 ( O O, 3) 陈 陈 2 l 4,
创 业 与 创 业 教 育 2 0年 总 目 次 01
时代发展呼唤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途 各级 创业教 育机 构应 着力 消除
这种 “ 唯新 ” 的不正 常现 象 . 走 出 “ 纯理” 的怪 圈 . 使创 业 教 育创 新 走 向 既注 重 创 新理 论 研究 . 又兼 顾 实
到 了 重 要 的促 进 和 保 证 作 用 当 前。 世界各 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科
际效 益 的正 确轨 道 上来 . 真正 使 理
论与 实际有 机结合 . 互为补 充 . 共 同 促进 , 推动创业 教育 的可持 续发展 。
1 . 2 重结果 。 轻 过程
技 等 各 个 领域 的发 展 日新 月异 . 这 种 发 展 的 背 后 实 质 上 是 国 民素 质
育 在 国 民教 育 体 系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 发挥 了应 有 的 教育 效 能 但有 的单 位 急 于求 成 . 也 走 人 了一 些 误 区 。笔 者认 为 , 主要 表现 为 “ 三 重 三
轻” 。
1 . 1 重理 论 . 轻 实际
提 高 服 务 人 民 的质 量 . 增 强 国家 发 展 的实 力 . 展 示 中华 民族 的素 质起
法结 出丰 硕 的创 新教 育之果 这 种
育 的创 新 改革 着 眼适应 新 形势 发
教 育 改 革创 新 的实 践 . 这 些单 位从 教 育 体 制 到方 式 方 法 . 从 教 育 内容 到教 学 评估 , 从 教 学 主体 到 环境 改 善等 . 诸 多新 的尝 试有 效 推 动 了教
果 常 常 是有 其 名 无其 实 . 起 不 到实
《创新创业基础》 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创新创业基础》章节测试题及答案创新创业基础1创新创业课到底学什么?1.1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及核心1【单选题】创业学习最核心是下面哪一项?DA、创业知识B、创业能力C、创业方法D、创业精神2【多选题】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下面哪几项?ABDEA.基础知识B.基本理论U基本问题D、基本流程E、基本方法F、基本格式3【多选题】创新创业课程的基本原则是(ABCD)oA、主体性原则B、参与性原则C、探究性原则D、生活化原则4【判断题】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的目标就是为了“创新创业"。
错误5【判断题】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帮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1.2 创新创业课一远不止于〃创新〃与〃创业〃1【多选题】创业的含义可分为哪几种(CD)A、直接的B、间接的C、狭义的D、广义的2【判断题】不准备创业的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有助于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
正确3【判断题】创业教育是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被迫选择。
错误1.3 创业教育如何对应大学生具体的职业目标?1【单选题】学习成为一个(B),需要更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关注创业的理论维度,深入探究创业规律,把创业作为一个教学和研究的领域。
A、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B、创业领域的研究者C、自我聘用的创业者D、工作岗位上的执行者2【判断题】学习成为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主要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对3【判断题】人必须主动创造新价值,才能具有存在的价值。
对1.4 创新创业这条路,应该怎么走?1【单选题】不属于创新创业课程目标的要求的是(D)。
A、掌握创业资源整合的能力B、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C、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D、承接创业项目2【多选题】创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ABCD)A、基本概念B、基本原理C、基本方法D、相关理论3【判断题】科学就业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推进高校的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也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影响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
当今世界,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
传统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即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共青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研究
生创业教 育是高校解决大学毕业生 出现就业难问题 的一个重要途 径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激活大学生创业 动机 , 让学生把课 本 中学到 的知识用 到 自主创业 上 , 提高创业 能力 , 使部分有 创业倾
向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这不仅可 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 还
、
创 业 教 育 的 内涵
创业品质 。 通过 团 日活动 、 主题教育活动 , 邀请 创业成功人士或学生
中的创业实践 者与大学生座谈交流 , 他们 了解创业过程 , 让 分享创 业 的酸甜苦辣 , 与创业人士面对面沟通 , 帮助大学 生端正创业态度 , 培养他们敢想 、 敢做 、 敢闻的心理品质 , 大胆展示 自我 , 提高 心理承
这种文 化氛 围, 应进一步唤醒学生 的创 学生提 高 自 的创业基本 身
素质 , 大学校园内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气 氛。例如 , 使 利用 学校的广
动的就业观念 转变为主动 的创业观念 , 鼓励 大学生敢于创新 , 于 敢
中图分类号 : 1 G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2 . 2 1 7 — 8 4( 0 8) 8 0 6- 0
2 世纪 的竞争 ,归根结底 是人才的竞 争。2 世纪是创业 的时 1 1 代, 创业时代呼唤创业教育。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 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 高校共青团如何加强对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
提 出新 的观点 和新的思想 ,鼓励大学生将创业 作为 自己职业 的选 择, 并将 自己的专业技 能和兴趣 特长相结合 , 学会主动地获取新知 、 创造新知 , 并通过 自身的各种 资源, 创造 出 自己所期望的价 值。 二、 高校共青团加强对大学 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师资力量欠缺、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等,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课程体系,打造宣传服务平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育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注重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
英国政府也将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视作优秀领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规范,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服务。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普及。
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思路。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多个省份的高校也相应推出“省大创”“校大创”项目。
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
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如何使教育改革和创新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呢?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时代背景以及适应时代变化的具体措施。
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教育改革与创新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关键步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挑战。
二、时代背景时代的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
此外,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也对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教育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三、适应时代变化的具体措施为了使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个性化教育:教育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 科技融入教育: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育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3. 跨学科教学: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科之间的融合。
教育应打破学科的壁垒,鼓励学科间的交叉探究和思维的跳跃。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4. 创新创业教育:时代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项目,让学生从小就具备问题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5. 教育评价的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育改革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够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作为国家未来的引领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与创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大学生是创新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促进就业,激发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推动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创业环境的改善。
其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紧密配合国家创新政策的发展需求。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旨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贯彻到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创新需求的人才。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要与国家创新政策相互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机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性的科研项目、开展创业实践,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为国家创新政策的落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关于家国情怀的讲话稿
关于家国情怀的讲话稿“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是为大家关于关于家国情怀的讲话稿,请您阅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从历史到现实,中华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在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可以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
在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中,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60摄氏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们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哪怕过年不能回家、难与爱人相聚,也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
那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要以家国情怀谱写青春。
青年要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未来相联通。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立志而圣那么圣矣,立志而贤那么贤矣”。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因此,我们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青年要将个人担当同时代呼唤相呼应。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会面对重大挑战等,迫切需要我们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的呼唤,理念的升华,改革的深化 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审视郑家茂一、时代发展呼唤大学创业教育1.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催生了大学创业教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创业史,创业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活的基本形式。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使得产业结构、社会分工、职业和工作岗位急剧变化,对创业活动提出了广泛的要求。
过去创业更多利用的是人力、物力、财力和已有的技术方法,而今知识、信息和技术则成为最重要的创业资源,传统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快速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产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这就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去振兴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
这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比尔 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们掀起了 创业革命 ,对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创业教育中,各种开放的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不同于以往课程的教学,广泛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美国300多所学校开设了创业课程,而到90年代,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增加到1050所。
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其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至研究生的教育。
到2005年为止,美国共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门创业课程,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发行了44种有关创业的学术性期刊。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指出: 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要求高等学校将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样列入基本教学目标。
美国、德国、英国还提出了让20%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走上创业之路的目标。
这无不昭示着时代发展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呼唤。
2.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大学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最近十多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2003年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人;2006年,增至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人;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到610万人。
持续的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快步走向了大众化,这一方面满足了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国民素质也将得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科专业首当其冲,理科专业紧随其后,工科专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也面临较大压力。
就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计,也关系到人们的尊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课题。
大学的任务已不能只是把人才输送到社会上,大学还要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其毕业生要 自带饭碗 进入社会,能够为社会造饭碗。
显然,这是现实21给大学教育提出的更高的新要求。
相比之下,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任重道远。
全球创业观察2005 中国报告 显示,中国关闭企业比例排在列入创业观察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位,具备创业技能和经验人数的比重排在倒数第二位。
更有国内有关调查表明,中国青年创业的热情随着学历的提高而下降。
初中文化水平、职业中等教育和高中学历的青年渴望通过自主创业创造财富,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
一些高学历青年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受 学而优则仕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等影响,毕业后多选择继续深造或选择稳定、体面、有保障的职业,缺乏创业锻炼与创业激情。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连续升温,考生与职位的比例有的高达4000:1,可略见一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经途径,社会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普遍提升自然就更加依赖于高等教育。
因此,在社会劳动人口众多、创业能力薄弱的中国,大学开展以知识为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它也必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创业教育是大学教学育人理念的升华通常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旨在使学生掌握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提高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
创业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它把注重知识传授与注重智力开发、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结合起来;把要求学生勤奋、踏实、谦虚和培养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宽广、勇担大任结合起来;把强调知识的严谨、系统与注重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强调学生灵活运用、独立开拓结合起来。
总之,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对于 毕业分配 时期,实施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交织下的传统应试教育,那是在职业岗位相对贫乏且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培养对口式地、机械地掌握给定知识的针对少数精英的传统教育,是一种被动的 传授性 教育模式。
就业指导 时期推进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复合、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通过竞争获得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自主择业能力和知识结构,是一种积极的 职业教育 模式;而今的创业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但是它进一步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素质,这是一种更加主动的 创业性 教育模式。
它更加突出育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升华。
从历史的长河看,大学教育经历了模糊混沌知识教育阶段到分类专门知识教育阶段,再到交叉学科综合化知识教育阶段,当前正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向以整体化知识为主的教育,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今天的大学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在 创中学,学中创 ;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设计开创自己的事业,通过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创新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志在做事,担当大任。
这是大学教学育人理念的升华,是对大学教学育人目标要求的升华,也是对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目标要求的升华。
三、创业教育是大学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方向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深化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东南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努力构建 理论教学、实践22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开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有效促进学生做学研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向自主式研究型转变,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东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 推进课外科技创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全面探索 启发、互动、探究式 课堂教学; 促进理工与人文融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改革奖学金制度和选拔免试研究生制度,发挥引导与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方面的这些改革和建设,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型学习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学校发挥学科优势特长,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从为教授与企业家合作牵线搭桥、到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到建立区域研究院,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市场需求牵引、企业投入保障、首席教授负责、校企联合管理的机制,使学校与地方政府、国内外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师生从中得到的影响和教益不断增加,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也得到不断蓄养,成就了东南大学毕业生实践创业意识浓,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广受欢迎的 实干型领军人才 的口碑。
2.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宽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上创业教育绝非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那种希望创业教育能在短期内使毕业生中涌现大批 企业家 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就曾这样评价美国出现的功利主义创业教育倾向:用 拔苗助长 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者,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 创业革命 的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 创业遗传代码 。
创业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这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
大学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深层的根本性教育体制,而不应该仅是枝节性的、表层的教育环节;它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和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
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长期以来,高校生产与传播的知识在社会 物化 为以具体实物形态为代表的科技装备和生产力, 人化 为适应与推动社会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文明的继承者和财富的创造者。
1876年发明的电话、1885年发明的汽车、1903年发明的飞机、1946年制造出来的计算机、1981年诞生的PC机、20世纪末发明的互联网络,以信息技术带动的第三产业等等,创造了难以计数的就业机会。
数字技术 嫁接 到第二产业,最为尖端的生物技术 空降 到第一产业,这种产业的升级换代,都将提供巨量的就业岗位。
这才是研究型大学要做的引领性创业 发挥科技文化引领特长为全社会创造巨量高端的就业机会。
这也要求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宽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上,致力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 高层次、复合型、创造性、国际化 精英人才。
3.研究型大学必须提高 创业教育 的自觉性应该承认,中国研究型大学因为专业好、生源好、就业好等诸多客观因素,再加上主观认识不足,传统惯性制约,进行创业教育的自觉性与社会需要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升华,积极拓展与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从以下四个层面作出积极的努力:一是研究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厘清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方法等;二是围绕主干专业开发创业教育资源,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内23容;三是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普及初步知识;四是广泛利用校内资源,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参与实践得到锻炼。
(1)研究和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主要内容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与形成创业知识结构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美欧等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大学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可以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有几十门,包括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比较正规和专业的课程,也包括比较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面向多数学生甚至也面向下岗失业者的简明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