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附范文两篇)课程代码:04729【作文题附带两篇范文】【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标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B.演绎C.类比D.对比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A.然弭谤莫如自修,入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D.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伊尹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64.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A.知耻重义B.爱逞匹夫之勇C.宁死不辱D.缺乏反省意识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7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与“长人者”形成类比的人物是【】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C.郭橐驼D.问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8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强国的信心B.“夷夏有别”的观念C.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D.民族交融的愿望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17.下列《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扣舷而歌之C.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48.下列《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A.枣树B.蝴蝶C.蜜蜂D.小青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59.《香市》使用了反衬手法来表明当前香市的冷落,能体现这一手法的句子是【】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10.《纪念傅雷》一文记叙了作者与傅雷的两次争执,争执的内容是【】A.家教方法B.学术问题C.生活琐事D.处世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911.《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A.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B.雍容大度的聚会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914.《秋兴八首》(其一)中,通过听觉意象烘染心情落寞惆怅的一联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15.《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一句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A.小玉B.双成C.陈皇后D.赵飞燕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0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A.寂寥的雨巷B.默默彳亍C.颓圮的篱墙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8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A.一座荒林B.城堡的废墟C.一块云朵D.一所小草棚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519.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5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01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02秋水(节选)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很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来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稊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这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语的是()A. 沙发B. 苹果C. 电脑D. 火车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雅”指的是()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地方民歌5.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家的文学观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聪明了就不会有朋友B.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挑剔了就不会有伙伴C.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刻了就不会有朋友D.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精明了就不会有伙伴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晴朗的天空D. 珍贵的玉石10.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鲁迅的散文集?()A. 《朝花夕拾》B. 《呐喊》C. 《边城》D. 《女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其中“西林”指的是______。
14.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d6a9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7.png)
《鹿鸣》1、《鹿鸣》的文化内涵2、《鹿鸣》的写作特点起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以鹿的合群比喻君臣之间的协调。
句法整齐,语气通畅。
形象性和感染力强。
《燕歌行》1、此诗是如何围绕着“思”字进行描绘的?参考21页提示。
2、试与曹丕的《燕歌行》其二比较,说明此诗的艺术特色。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
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
两首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3.《燕歌行》其一的特点全诗通过情、景、声三者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
1、情。
至深至诚的情感。
2、景。
作者以秋为背景,突出其感情效应。
景化入情,情渗景中。
3、声。
韵脚字不重复,且句句押韵,全诗每三句为一章,共五章,可分为秋景、秋思、秋悲、秋吟和秋望,细细品味,章法和谐、韵式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春江花月夜》1、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写出了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写出了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写出了情感美。
2、对“哀而不伤”的认识。
参考24页提示倒数第2段。
3、暗示手法的运用。
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行;“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上睹月思人;“光不度”、“水成纹”暗示不通消息;“碣石潇湘无限路”暗示归期无望。
《圆圆曲》1.对吴三桂的态度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比较复杂。
诗作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
为明朝遗老,身怀故国故君的深厚感情,而不得已苟活于清朝,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
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及答案(3)

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及答案(3)【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年自学考试,为大家特别推荐年自学考试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2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A.类比法B.概括法C.例证法D.演绎法2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A.感情的起伏不定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2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2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A.吃饭有很多功用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中华考试网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2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2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B.地点统一性联想C.相似性联想D.对比性联想28.《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29.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30.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全国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

全国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近日,全国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公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试题难度、答题技巧、备考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试题难度本次月考语文试题共分为两个部分,十个大题,共计100分。
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文字、修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古代文学部分主要从《离骚》、《诗经》等经典作品中选取了几道难度适中的选择和填空题,难度同往年有所区别。
现代文学部分涵盖了近现代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等内容,考察对文学的整体掌握能力。
语言文字部分主要考察汉字的词义及造字规律等知识点,难度较低。
修辞部分涵盖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难度稍高。
总之,试题难度适中,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答题技巧1. 阅读理解要准确——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每个题目,避免过早猜测和主观臆断。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在纸上做出相应的笔记或标记,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2. 重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内容占比很大,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离骚》、《诗经》等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文化背景。
3. 注意语言文字——汉字的词义及造字规律等内容虽然难度较低,但对于考生来说也不可小视。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生僻字及其用法进行记忆,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字形演变规律,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三、备考建议1. 多读好书——语文考试需要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多读一些名著、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考试成绩。
2. 加强自测——月考试题包含了很多经典题目,考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试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逐渐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多做试卷——针对语文试题的复杂度和多样性,考生需要多做一些试卷,检验自己对各类试题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熟练度,积极提升答题能力。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养民、教民。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
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边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本文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历年考题及解析1、(2007.10,多选2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为ABD。
[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善用比喻。
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秋水》中,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
的史论,以例举典型的历史事实阐明观点。
《论毅力中,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也使道理显得深入浅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与答案.doc

大学语文(一)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16.《鹧鸪(zhè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A.同来何事不同归B.头白鸳鸯失伴飞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D.谁复挑灯夜补衣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19.《苦恼》的主旨是【】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A.夹叙夹议B.幽默风趣C.充满激情的抒写D.不动声色的白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答:闻一多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
答:是5、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答:是6、《侠客行》中,只有不识字的小孩认出了蝌蚪文,这体现了语言的()。
答:对思想的束缚7、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答:老子8、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答:女人不能骂人9、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
()答:否10、“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8c61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3.png)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2021年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附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全真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B.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参考答案:B。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参考答案:D。
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A.时间统一性B.地点统一性C.相似性D.对比性参考答案:C。
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参考答案:A。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参考答案:B。
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杜甫参考答案:A。
(见教材第69页)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细节描写C.行为描写D.肖像描写参考答案:C。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参考答案:D。
9.《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A.小青虫B.小粉红花C.蝴蝶D.蜜蜂参考答案:B。
答案版10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历年真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47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更多自考资料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B)1-4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以五十步笑百步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ﻩ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容忍与自由》所提到的外国人中,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C)6-25A.阿克顿B.马丁·路德C.高尔文ﻩD.柏时3.下列《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 A )7-27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B.你是个好小子——你这好小子C.见草中石,以为虎——见草中有虎D.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4.《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12-57 A.排比B.层递C.对偶D.夸张--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D)14-73A.为国让贤ﻩB.抽刀断指C.从容赴死D.擅兵坐观6.下列文章中,采用主客对话手法表达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是( C)17-88A.《种树郭橐驼传》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C.《前赤壁赋》ﻩD.《马伶传》7.下列写景语句中,着意营造出萧瑟森然意境的是( B )21-103A.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B.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C.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D.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8.《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回忆姐姐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是( C )23-114A.后悔姐姐生前自己没有好好地爱过她B.愧疚姐姐死后自己未做过纪念她的事C.批判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D.控诉鸦片烟对中国人民身心和家庭的毒害9.《蚂蚁大战》中,以人的心理特征塑造蚂蚁形象的语句是( D )28-145A.两只蚂蚁缠斗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
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秋水》(节选)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丈的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在论证中又多用形象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其中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
其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已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
《五代史伶官传序》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这两企警句告诫后人,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一个人为事业奋斗,都必须勤勉、发奋。
不可贪图安逸、意志消沉。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勤勉及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1)文章第二段选用了事实论据,用庄宗先成功后失败、先强盛后衰微的历史事实恰当、准确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其论据有二:其一是理论论据,《尚书》上的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其二是庄宗“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围之,而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
本段是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阐释和论证,强调“人事”因素对国家“盛衰”的决定作用。
《论毅力》1(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答:本文论述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并强调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其意图在于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忍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而其思想认识及其所阐发的事理,对我们如何处置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境遇,如何面对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可结合自身求学、工作过程遇到的具体困难、挫折来谈感受)。
2(本文是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本文说理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
文章的2、3、4三个自然段始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方法,说明事业的成与败、境况的顺与逆、毅力的强与弱、别人和自己的种种不同,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指出文中运用层递手法的地方,并说明其作用。
答:运用层递的语句有:“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这一段中“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形成了层递,这样写层次清楚、语义轻重分明,逻辑性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答:(1)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学习贵在自己探索,老师只起引导、指导作用,要坚持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2)做学问是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而不是升官发财。
要勇于探索真理,为社会服务。
2(本文的说理有何特点?答:本文说理特点有二:(1)说理简要明白,情理并重。
(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在讲述“三事”时总是与当下社会或北京大学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对比着论述,这样论述,观点鲜明突出,说理有力。
《容忍与自由》1(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
答: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每个人的行为、言论才不受限制,才会有自由。
自由是需要以容忍为前提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自由比容忍更重要。
2(胡适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答:赞同胡适的观点。
原因有二:(1)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总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有“绝对之是”。
(2)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真理也会变化。
3(识记文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
答:第一例证:少年时自己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当时自己是一种不容忍的做法。
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他们容忍了我这个无神论者四十多年的言论,说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容忍的。
没有他们的容忍,就没有我的言论的自由。
这一例证恰当地论证了“有容忍才有自由”这一分论点。
第二例证: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
有了“自己不会错”的心理,就容忍不下“异己”的人和事,这样就不会有自由可谈,就只有专制。
从而论证了“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一论点。
第三例证: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陈独秀“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的态度是不宽容的,其实这种态度最易引起别人的恶感,引起别人的反对。
说明在社会问题、政治思想上也应提倡宽容的胸襟和度量。
4(谈谈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
答:文章从自身的经验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身说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极具亲和力。
作者不摆理论架势,将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话之中,剀切道来,排除了读者阅读和理解障碍,极易被读者接受。
这种文笔和态度,充分体现出胡适所倡导的“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
这种文风,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极高境界,故被誉为“大家风范”。
《咬文嚼字》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答:中心论点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
第一,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主要采用了归纳论证法。
3(本文有些自然段的开头是这样的:“这是炼字的好例”,“这番话不免噜嗦”,“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
试问,这些话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答: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使行文流畅而又紧密关联的作用。
《吃饭》1(“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里实际涉及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人类所有的活动不外这两个方面,“穷则思变”,物质生活不满足时会催人生发变革、创新,去开创新的生活。
“肠胃空虚”才能“精神充实”,我同意这种观点。
2(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答:比喻句有:(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这是一个明喻,本体与喻体看似不名边际,但经钱钟书一生发,“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就直奔主题,让人恍然大悟,新奇而巧妙。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这是一个明喻,好菜与乐曲看似没有可比性,但作者抓住“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做可分不可离的综合”这一共同特征,就使这一比喻显得合情合理,又妥帖得当。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这是明喻。
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统治者与民众,虽有不同,但又都相成相济,像厨房一样,把各种菜品搭配成美味佳肴。
阐发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把深奥的道理演绎得浅显易懂。
3(本文体现了怎样的散文风格?它与作者的个性特征有何联系? 答: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
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
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
这与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直接相关,也是他任性挥洒的个性的体现。
《我的世界观》1(作者认为,人生“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却得出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这如何理解?答:因为这在作者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并不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