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管理
培养基管理规程
![培养基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f7011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4.png)
培养基管理规程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一、目的:建立培养基(这里均指脱水培养基)管理规程,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储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二、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检验用培养基的接收、储存、配置、灭菌、使用和销毁的管理。
三、职责: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规程的变更、培训。
四、参考文献:1.《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五、定义: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置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含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六:规程1.培养基的申购、接收:1.1由实验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列出计划,相关领导审批后交采购部采购。
1.2培养基应来源于正规的生产厂家,应有接收记录。
1.3每批培养基应根据其用途(无菌检查、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控制菌检查),按药典要求进行不同的适用性检查。
2.培养基的储存2.1购进的每瓶脱水培养基应贴上试剂接收、开启标签,填写接收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
首次开启的脱水培养基应填写首次开启人,开启日期,有效期至。
2.2培养基应在阴凉、干燥条件下密封存放;2.3新购进的未开瓶的培养基按厂家说明书上的储存期限储存,开瓶后的培养基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均按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2.4每次用完毕后要及时用封口胶密封瓶口。
本身未有开瓶后有效期说明的。
开启后的培养基有效期为二年,但应不超过培养基标签上注明的有效期。
3.培养基的配置3.1配置培养基用的器具要求:制备培养基用的玻璃器皿,如吸管、试管、三角瓶和平皿等你,应按相应的洗涤规程洗涤、干燥、按规定要求的条件保存,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3.2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其分装容器一般应预先进行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3.3配置用水要求:配置培养基用水应为纯化水,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3.4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变化的的脱水培养基。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09762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b.png)
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质量控制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培养基的成份和性能符合实验要求,从而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来培养和研究微生物。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培养基成份的准确性1.1 确保培养基成份的准确称量:每种成份的质量应该准确称量,避免因误差导致培养基成份含量不许确,影响微生物的培养。
1.2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份: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份,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1.3 避免污染:确保培养基成份的纯度,避免有害微生物或者其他杂质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二、培养基性能的稳定性2.1 pH值的调节:根据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2.2 温度的控制: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要求,控制培养基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
2.3 氧气的供应: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提供适量的氧气,或者提供无氧条件,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三、培养基的质量检测3.1 pH值的测定:使用pH计等仪器,准确测定培养基的pH值,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3.2 纯度的检测:进行无菌培养基的接种和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以判断培养基的纯度。
3.3 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四、培养基的保存和管理4.1 无菌保存: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然后密封保存,避免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2 有效期的确定:根据培养基成份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确定培养基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的培养基。
4.3 记录和管理:建立培养基使用记录和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培养基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以确保培养基的及时补充和更新。
五、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1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培养基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493ee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f.png)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一、培养基配置1.选用适当的培养基组成: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维生素等。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富集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正确计量和混合培养基成分:根据实验需要和比例,精确地称取和混合培养基成分。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干燥器、称重纸和清洁器具等进行操作。
3.正确调节培养基的pH值:根据不同微生物的偏好,调节培养基的pH值。
使用pH计和相应的酸碱溶液进行调节,确保培养基的pH值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4.加热溶解和固化培养基:将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对于固化培养基,需要加入适量的琼脂或琼脂糖,在混合均匀后加热至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二、培养基灭菌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有常见的三种灭菌方法,包括热处理(如蒸汽灭菌、热风灭菌)、化学灭菌和滤器灭菌。
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准备合适的灭菌器具: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量,选择合适的灭菌器具,如蒸馏锅、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箱等。
3.正确操作灭菌设备:根据灭菌设备的说明和操作指南,正确操作和调节灭菌设备。
4.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培养基的特性和实验需求,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蒸汽灭菌的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为121摄氏度;热风灭菌的时间为1-2小时,温度为160摄氏度。
5.注意灭菌后的处理:在灭菌后,及时关闭灭菌设备,避免灭菌后的污染。
将培养基冷却后,进行温度验证,然后保存在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下。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f49e65128ea81c759f57854.png)
一、目的:建立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培养基的管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检验用微生物培养基的管理。
三、职责:1、品质部:微生物室对培养基的使用负责,包括日常贮存、配制及登记使用情况等。
2、供应部: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会同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四、内容:1、培养基的管理1.1培养基的购买1.1.1培养基保管人或岗位检验人根据培养基使用情况及剩余量及时向化验室负责人进行申购,经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应当从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一次性购入不应过多。
1.2培养基的接收1.2.1培养基购进后,培养基保管人负责接收,并填写相应的接收记录。
1.3培养基的保管1.3.1购进后的培养基应核对品名、数量等,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进行储存。
1.4培养基的发放1.4.1培养基保管员负责培养基的发放工作,发放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1.4.2培养基发放前,发放人检查外观是否良好,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
1.4.3填写领用记录1.5培养基制备前的准备工作:1.5.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1.5.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1.5.3配制培养基采用的水为纯化水,配制容器为按实验用清洁管理规程(XYK/SMP-QC0018)内容项下3进行处理的容器。
6培养基的使用6.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6.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2、培养基的制备2.1不同种类培养基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称量、配制、过滤、分装、灭菌。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于水中,再进行分装与灭菌,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入后应充分混匀。
2.3 应确定配制的每批灭菌后培养基的pH值(应冷却至室温25℃测定)。
培养基和检定菌管理制度
![培养基和检定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a700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c.png)
培养基和检定菌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保障实验室内培养基和检定菌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培养基和检定菌的采购、储存、保管、使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
二、培养基的管理1. 培养基的采购1.1 实验室内所需的培养基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统一采购,采购前应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保证协议。
1.2 采购人员应根据实验需要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规格的培养基。
1.3 采购人员应对采购的培养基进行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登记在培养基验收记录表上。
2. 培养基的储存和保管2.1 培养基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和潮湿。
2.2 培养基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日光直射,应放在避光的柜子或箱子内。
2.3 储存室内应有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培养基的有效期和质量。
2.4 培养基的容器上应贴有标签,标注培养基的名称、批号、保质期和储存日期等信息。
3. 培养基的使用和处理3.1 使用培养基前应先进行检查,验证培养基的标签和有效期。
3.2 使用培养基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洁净和无菌。
3.3 使用完的培养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4. 培养基的废弃4.1 培养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内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4.2 废弃的培养基应分类存放,并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5. 培养基的检定5.1 对新购的培养基应进行检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5.2 对储存一段时间的培养基应进行定期的检定,确保其有效期和质量。
三、检定菌的管理1. 检定菌的采购和保存1.1 实验室所需的检定菌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统一采购,采购前应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保证协议。
1.2 采购人员应根据实验需要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和规格的检定菌。
1.3 采购人员应对采购的检定菌进行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登记在检定菌验收记录表上。
检验用培养基、检定菌管理规程
![检验用培养基、检定菌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6f2e3c5a98271fe900ef9a3.png)
目的:本程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规定了检验用培养基、检定菌的管理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检验用培养基、检定菌的管理。
职责:质量管理部、QC内容:1培养基、检定菌的购买1.1检验用培养基应从省药品检验所或生产厂家直接购买。
检定菌应从省药品检验所购买。
2培养基、检定菌的贮存2.1培养基必须贮存在干燥、阴凉处,密封存放在专柜内。
2.2根据检定菌贮存条件进行贮存。
2.2.1定期移植常用保藏法:将菌种每隔1~3个月接种在新鲜的琼脂斜面、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后,再于普通冰箱内继续保存。
2.2.3每周检查一次保存菌种的冰箱温度,菌种管的棉塞是否松动、生霉。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逐次记录。
2.2.4移植时须核对编号、传代次数、传代日期、所用培养基,并记录。
2.2.5每次移植培养后,要与原种的编号、名称核对,检查培养特征无误时方可再继续保存,并记录。
2.3检定菌定期检查保存期菌种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易发生变异和死亡,因此必须对保藏期菌种定期检查。
2.3.1定期检查菌种外观及干燥状态。
2.3.2定期将菌种培养复活,检查保存菌种的存活率和形态并记录。
2.3.3控制传代次数。
传代次数越多,突变的机率越大,因此,应根据菌种情况进行传代。
经鉴定检查不合格的,应销毁灭活(加热失活),有灭活记录。
2.3.3控制传代次数。
传代次数越多,突变的机率越大,因此,应根据菌种情况进行传代。
经鉴定检查不合格的,应销毁灭活(加热失活),有灭活记录。
3培养基、检定菌的使用3.1培养基使用前,将培养基加入纯化水或蒸馏水充分溶解后按包装标签说明的方制,装入专用容器中(装量约为容器高度的3/5),立即按说明书规定的灭菌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低于121℃、30分钟),在高压消毒柜内灭菌。
同时填写《培养基配制使用记录》。
3.2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专用容器内,在1天内必须使用完备。
3.3培养基使用前必须在规定温度和时间(细菌培养基经30~35℃培养48小时,霉菌培养基经20~25℃培养72小时)做空白培养,应无菌生长。
培养基使用管理规程
![培养基使用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f9b2d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b.png)
培养基使用管理规程一、引言培养基是生物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在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以及一些生物分离纯化实验中广泛应用。
培养基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培养基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培养基使用要求1.培养基的采购a.培养基的采购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数量预测,以保证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
b.采购的培养基应具备必要的质量保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并保留对应的购买记录。
2.培养基的保存a.培养基应存放在干燥、清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的环境中,以防止受潮、污染和光照对培养基质量的影响。
b.培养基应按照规定的使用期限使用,过期的培养基严禁使用。
3.培养基的标记和记录b.使用培养基时,需要记录每一瓶的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4.培养基的制备a.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并确保称量、配制、消毒等步骤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培养基的使用a.在使用培养基之前,需要对培养基透明度、PH值、溶液颜色等进行检查,确保培养基质量符合要求。
b.使用培养基时,应采取无菌操作,并确保培养容器的无菌和密封性能。
6.培养基的废弃a.使用过的培养基应按照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排放。
b.废弃培养基的容器应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妥善处理。
三、培养基管理制度1.培养基管理人员a.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培养基的管理和使用。
b.管理人员需具备培养基使用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2.培养基管理文件a.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培养基使用和管理文件,包括培养基管理制度、采购记录、使用记录、废弃处理等。
b.相关文件应通过文件编号、日期等进行标识,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更新和保存。
3.培养基管理的质量监控a.实验室应建立定期检查培养基质量的制度,包括对培养基进行透明度、PH值、溶液颜色等方面的检验。
b.对于发现问题的培养基或批次,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记录和处理。
培养基的使用和管理.ppt
![培养基的使用和管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c11829941ea76e59fa040c.png)
●斜面培养基:将培养基分装试管。灭菌后摆放成高层斜 面(斜面与底层高度约为2:3)和普通斜面(斜面与底层 高度约为3:2),冷却后备用。高层斜面培养基:用接种 针挑取菌苔穿刺接种至琼脂高层,穿刺接种完毕后,再在 斜面上划“之”字形接种;比如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培 养基:用接种环挑取菌苔在斜面上划“之”字形接种,如 营养琼脂斜面。
பைடு நூலகம்
培养基的贮存
● 脱水合成培养基:脱水合成培养基一般为粉末或颗粒状形式 包装于密闭的容器中。使用时要按先购先用的原则。实验室应 保存有效的培养基目录清单,应包括以下内容:容器密闭性检 查、记录首次开封日期、内容物的感官检查。开封后的脱水合 成培养基,其质量取决于贮存条件。通过观察粉末的流动性、 均匀性、结块情况和色泽变化等判断脱水培养基的质量的变化。 若发现培养基受潮或物理性状发生明显改变则不应再使用。 ● 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 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的保存和使用。 ●自配培养基:避光、干燥保存,必要时在5 ℃±3 ℃冰箱中 保存,通常建议平板不超过2周~4周,瓶装及试管装培养基不 超过3个月~6个月,除非某些标准或实验结果表明保质期比上 述的更长。建议在培养基中添加的不稳定的添加剂应即配即用。 当培养基发生这些变化时(颜色改变、蒸发(脱水)、微生物 生长等)应禁止使用。
培养基的使用和管理
培养基的定义和分类
●按状态分类 1)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固化物(如:琼脂、 明胶等),加热至100℃溶解,冷却后凝固成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倾注到平皿内的固体培养基一般称之为“平板”;倒入试管并摆放 成斜面的固体培养基称作“斜面”。 2)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极少量固化物(如:琼 脂、明胶等),加热至100℃溶解,冷却后凝固成半固体状态的 培养基。 3)液体培养基:是相对固体培养基而言的,是微生物或动植物 细胞的液状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1)鉴别培养基(特异性培养基):能够进行一项或多项微生物 生理和(或)生化特性鉴定的培养基。(例如:麦康凯琼脂)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2384e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e.png)
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质量控制是微生物实验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培养基的制备、质量检测、贮存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培养基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从培养基制备、质量检测、贮存、使用和记录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正文内容:1. 培养基制备1.1 选择适当的配方: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
1.2 精确称量: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精确称量,确保每个成分的比例准确。
1.3 溶解和调节pH:将成分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计调节溶液的pH 值至理想范围。
1.4 灭菌: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或滤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以杀灭其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 培养基质量检测2.1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培养基的pH值,确保其在理想范围内,以维持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2.2 渗透压测定:使用渗透计测定培养基的渗透压,确保其与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相适应。
2.3 灭菌效果检测:将一部分培养基接种不同的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以确认培养基的灭菌效果。
2.4 营养成分检测: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确保其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求。
3. 培养基贮存3.1 适当的温度:将培养基贮存于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4℃,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培养基成分的分解。
3.2 防止污染: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培养基受到外界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3.3 包装密封:将培养基装入无菌试管或瓶中,并严密封闭,以防止湿气和细菌的进入。
4. 培养基使用4.1 培养条件控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要求,控制培养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4.2 培养时间控制: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实验需求,控制培养时间,以获取适当的菌落数量。
4.3 培养方法标准化:制定培养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次实验的培养条件和操作步骤一致。
5. 培养基记录5.1 培养基配方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培养基的配方,包括成分名称、质量和比例等信息。
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则
![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c8b43610a6f524ccbf8554.png)
1.实验室应定期用标准菌种对所使用的培养基进行生长试验或生化反应观察,检查培养基的质量。
2.制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
3.配制培养基时应测定PH值,保证培养基PH值的准确性。
4.培养基需保持澄清,便于测试人员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5.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应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不锈钢容器。
6.培养基的灭菌温度及时间要适宜,既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热而降低其营养价值。
7.每批培养基使用的有效期为一周。
8.制作人员应认真填写《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制作记录》,详细记录每批制作的培养基所用的化学试剂及灭菌情况。
培养基使用标准
![培养基使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5c9973e53a580217fcfe31.png)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期等内容。
4。5。4对于采用表面接种形式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应先对琼脂表面进行干燥:揭开平皿盖,将平板倒扣于烘箱/培养箱中(温度设为25℃~50℃);或放在有对流风的无菌净化台中,直到培养基表面的水滴消失为止。注意不要过度干燥。商业化的平板琼脂培养基应按照厂商提供的说明使用。
4.6培养
4。6。1培养时每垛最多堆放六个平板,平板间要留有空隙以保证空气流通,使培养物的温度尽快与培养箱温度达到一致。
4。6。2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会损失水分.当水分损失的量大于培养基总量的15%时,就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培养基水分损失的因素较多,如培养基成分,平皿中培养基总量和培养箱的类型等(如使用带风扇的培养箱,培养箱中的湿度偏低,平板在培养箱中位置靠近培养箱内壁等),操作时应注意避免。
4。7培养基的弃置
培养基废弃前,实验室采用121℃、15分钟蒸汽灭菌,或煮沸消毒30分钟。
4.3培养基的脱气
必要时,将培养基在使用前放到沸水浴或蒸汽浴中加热15min,加热时松开容器的盖子;加热后盖紧,并迅速冷却至使用温度.
4。4添加成分的加入
对热不稳定的添加成分应在培养基冷却至47℃±2℃时再加入。灭菌的添加成分在加入之前,应先放置到室温,避免冷的液体造成琼脂凝结或形成片状物.将加入添加成分的培养基缓慢充分混匀,尽快分装到待用的容器中。
5.参考文献
5。1SN/T1538。1-2005.培养基制备指南 第一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S]。
5。2王宏明.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及检测数据分析处理实用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5.
5.3汪穗福.微生物检测验证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
培养基管理规程
![培养基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d7194d9b89680203d825fd.png)
1.目的建立培养基的管理规程,确保产品的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的管理。
3.职责3.1.实验员及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对本制度实施。
3.2.QA负责监测本规程的执行。
4.规程4.1.种类和要求:本实验室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所使用的培养基均为脱水、干燥的商品培养基,商品培养基应有处方、使用说明和质量报告书。
培养基包括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培养基,要求来源于正规的生产厂家。
4.2.培养基的购买:岗位实验员要根据培养基使用情况及剩余量及时向部门领导提出申购,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购买。
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必要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一次购入量不宜过多。
4.3.培养基的接收:培养基购进后,由岗位实验员负责接收,并及时填写《培养基接收登记表》(附件1),如培养基标签未标注效期,则应当在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
4.4.培养基的保管4.4.1.培养基性状均为粉末,有特殊气味,容易受潮。
岗位实验员负责核对品名、数量后,按标签的要求于阴凉干燥处贮存,防止光照,潮湿。
4.4.2.储存期限:新购进未开瓶的干粉培养基按厂家说明书上的储存期限储存。
开口后的干粉培养基的储存条件和效期均按说明书上的规定执行。
4.4.3.开封后的干粉培养基使用后用3M封口膜缠绕密封。
4.5.培养基的使用4.5.1.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配制,每次配制前应检查脱水培养基是否变质,如结块、变色、变味等,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
每次使用需在需登记《培养基领用记录》(附件2)。
4.5.2.培养基配制时应准确称量脱水培养基,并做好记录,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配制培养基的溶剂为去离子水或纯化水。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进行分装与灭菌。
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炭化颜色变深。
培养基和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培养基和化学药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2c9c0a581b6bd97f19eacf.png)
培养基和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一、易燃易爆试剂应储存于铁柜中。
严禁在化验室存放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
二、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剧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
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三、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容器中。
四、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
五、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射及靠近暖气等热源。
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好存于柜中。
六、发现试剂瓶上的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
七、毒性化学试剂要做到专柜加锁、专人负责,并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八、培养基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并须与其他化学试剂分开摆放。
九、一般情况下,培养基应按最小包装量一次性用完。
没用完的培养基应将盖拧紧,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
十、化学药品和培养基到货后应按到货凭证进行校对,符合要求的化学药品和培养基予以接收,并填写《化学药品登记表》。
十一、每月对药品清点一次,按时填写《培养基、标准物质管理制度》,防止药品缺乏、药品过期和变质现象。
十二、试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时要对品名、规格、数量、外观质量等进行复验。
十三、药品配制要做药品配制记录,配好的试液及培养基应储放在相应的试剂瓶内,瓶上应注明名称、配置日期等。
十四、试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一般试液保存期为半年,发生混浊、沉淀、变色现象应弃去不用。
若保存在冰箱中可适当延长保存期。
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
![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b80720f46527d3240ce0ac.png)
目的:规范培养基的管理,保证检验质量。
应用范围: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
责任人:微生物实验员。
内容1 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将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以调配而制成的微生物营养物质。
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生物试验结果。
2 脱水培养基的购买:培养基应从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采购,由专人保管验收,验收包括: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洁净、封口是否严密,及时填写台账,内容包括:开瓶日期、名称、批号、规格、数量等。
3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配制应由化验室专人负责,应具有一定的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合格。
3.1 制备前准备3.1.1 制备培养基所用的器皿应洁净,如吸管、试管、三角瓶和平皿等首次使用的新玻璃器皿应按《玻璃器具清洁操作规程》(SOP-ZL-JY008-1)进行清洗,晾干,再次使用的玻璃器皿应经高压灭菌后按《玻璃器具清洁操作规程》(SOP-ZL-JY008-1)进行清洗,晾干。
3.1.2 已灭菌的器皿按规定要求保存,并在期限内使用。
3.1.3 配制培养基常用溶剂为纯化水,特殊情况下,需要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
3.2 配制3.2.1 培养基应按药典配方要求进行配制,购买的脱水培养基应按其说明要求配制。
并及时填写《培养基配制、使用及灭活记录》(TABLE-ZL-JY030-1),内容包括:培养基名称、配制数量、灭菌条件(压力、温度)、配制日期、配制人、复核者、有效期至等。
3.2.2 培养基配制完毕应做好标记,注明名称、有效期至。
3.2.3 脱水培养基如出现结块等异常现象不得使用。
3.2.4 培养基配制完应按要求进行灭菌。
4 质量检查4.1 对初次使用的或新购进的培养基均要按批准的规定程序进行验证、检验,即灵敏度测定,已知菌对照试验,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内容包括:名称、配制日期、接种菌名称、接种菌培养(阳性检查)结果。
未接种菌培养(阴性检查)结果、结论、检查日期,检查者。
4.2 经检查验证合格的培养基方准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管理制度
![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b2481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a.png)
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管理制度
1。
微生物检验(包括无菌检查)用培养基应按照药典规定的处方制备或选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2.制备培养基时应使用洁净的玻璃器皿及纯化水.
3。
配制培养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注意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
4.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时密封后必须在配制当天(2小时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灭菌的方法应经验证合格.
5.制备好的培养基只能进行一次蒸气灭菌处理。
6.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环境中。
7.培养基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8.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应做好记录。
每个已灭菌的培养基容器外应做好标记,注明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
9.培养基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0.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符合无菌性检查和灵敏度检查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11.制备好的培养基在储存期间出现失水、沉淀、过期、棉花塞松弛或脱落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使用,销毁处理。
12。
染菌培养基必须经蒸气灭菌后处理。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5bce1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d.png)
培养基质量控制标题: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培养基的选择、制备、贮存、消毒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基的选择1.1 选择基础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碳源、氮源、矿物盐等基础成分。
1.2 添加生长因子: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1.3 调节pH值:保持培养基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7.0左右,可通过添加缓冲液进行调节。
二、培养基的制备2.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试剂,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2 按比例混合:按照配方比例将各种基础成分、生长因子等混合均匀。
2.3 消毒灭菌: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过滤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三、培养基的贮存3.1 温度控制:将制备好的培养基保存在4℃左右的冰箱中,避免高温或受潮。
3.2 防光保鲜: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尽量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照导致培养基变质。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的外观和气味,确保无明显变质迹象。
四、培养基的消毒4.1 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4.2 消毒时间:控制好消毒时间,确保灭菌效果,同时避免对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
4.3 消毒环境: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的消毒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五、培养基的使用5.1 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用培养基,保持微生物的生长活力。
5.2 湿度控制:避免培养基过度干燥或受潮,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5.3 使用时限:尽快使用制备好的培养基,避免长时间贮存导致培养基质量下降。
总结: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是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选择合适的基础成分、严格制备、科学贮存、有效消毒和正确使用,可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培养基质量控制的要点,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e600e9ec3a87c24128c45d.png)
培养基管理规程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申购、配制、培养基质量控制、储存、使用、废弃处理等。
2依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3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用的所有培养基。
4职责4.1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2化验室检验员:按照本规程实施。
5工具5.16内容6.1培养基的购买6.1.1培养基管理员每月清点干粉培养基的库存量,及时申请购买培养基,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6.1.2新购进的干粉培养基由培养基管理员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培养基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批号、厂家、有效期、包装情况(应包装完整、容器密闭)。
若发现包装不完整、不密闭、培养基受潮或物理性状发生了明显改变等应拒绝接收。
验收合格后填写《培养基接收记录》,在培养基外部加贴《干粉培养基标签》,填写内容为:名称、接收日期、批号、有效期至、储存条件。
若干粉培养基瓶身上已标注以上信息,则不用加贴《干粉培养基标签》。
6.2培养基的使用6.2.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新购进的每批培养基均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随机抽取相同批号的干粉培养基1瓶,按照要求配制后,进行适用性检查。
6.2.1.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可在供试品检查前或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6.2.1.2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应填写,《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和《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6.2.1.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6.2.1.3.2试验菌接种量为50~100cfu,,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培养,计数。
6.2.1.3.3判断标准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则可判培养基的适用性符合规定。
反之适用性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
6.2.1.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用于不同检验的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和指示特性检查所用菌种及培养条件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管理
1.目的:建立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本公司培养基管理工作。
2.范围:适用于本厂培养基的管理。
3.责任:质检科无菌检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内容
4.1培养基由无菌组组长负责保管。
4.2购回的固体培养基应单独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4.3配制好的培养基,除另有规定外,在使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必须按规定做培养基的适用性试验检查。
即每批配制好的培养基随机取5 瓶,培养14 天,应无菌生长。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一般置30〜35°C培养;配制好的改良马丁培养基一一般置23〜28 C培养。
4.4制备好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 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被污染。
配制好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分别保存在2 〜25 C 、避光的环境中。
4.5培养基配制好一般在三周内使用,不得逾期使用。
4.6负责保管人员应在规定保存期内,检查培养基的外观,发现问题,不得使用。
4.7培养基配制时,要做好配制记录。
4.8阳性对照试验使用过培养基及超过使用期限的培养基应于121 土2C 30分钟灭菌处理后,销毁。
防止混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