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c28902d4b35eefdc9d33304.png)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基本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 外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屋子再请客”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
A.一边倒 C.不结盟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成就:
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⑵另有8 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历史资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毛泽东的声明 ── 《共同纲领》 和战争政策。
3、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
3、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⑴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⑵概况: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 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中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
⑶意义: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会后,中 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68e93ede009581b6bd9ebd4.png)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1、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 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 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 来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另起炉灶”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 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3、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 益要求是 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B.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国重返联合国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⑧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⑨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2.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 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 中所取得的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战后国际形势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 ⑴内容: ⑵意义:标志中国外交的成熟;不仅是中国对外交 往的准则,也成为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 2.1945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 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ad943fa9e314332396893b1.png)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013.11.14编制人:朱艳红审核人:谢献华一、课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知识构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缓和三、重点突破1、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如何理解“一边倒”?⑴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①从国家性质看: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②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
③从革命斗争经验看: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④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⑵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的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外交政策的比较(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威胁,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国家不希望中国富强。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ccb9da30c22590103029d2e.png)
——傅红星编著:《周恩来外交风云》第二章“和平里程碑”
【探究一】
偶然上错车开启的乒乓外交为什么会让中美两国 领导人喜出望外?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跨过最辽阔海洋的握手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 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周恩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 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上海公报》转引自傅红星编著:《周恩来外交 风云》第一章“中美关系转折的前奏和改变世界的一 周”
偶然二 出乎意料
这是被压抑了上百年的笑声, 这是扬眉吐气的笑, 这是强者的笑。 历史将永远定格在这激动的瞬 间
----1971年11月15日
“乔的笑”
【探究二】
中国重返联合国真的出乎意料吗?
材料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 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 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订轨道。
【探究一】
偶然上错车开启的乒乓外交为什么会让中美两国 领导人喜出望外?
材料一:珍宝岛事件前后,陈毅等老帅全面分析了中美苏三大力
量之间的斗争,指出反华大战不会轻易发生,判定中苏矛盾大于 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丁明主编:《新中国外交风云档案》第一章“中美关系缓和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材料二:尼克松答记者问,“ ……我一直认为即使没有苏联,
高中历史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必修1
![高中历史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e72283943323968011c9288.png)
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D选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 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 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
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 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2)“这些原则”是由谁提出来的?
(3)“这些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促进会议取得了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
(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
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C.不结盟 )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日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 【精讲】 (1)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 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双方签署建立外交
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精讲】 (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 (3)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c0feb1b52ea551810a68722.png)
6、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 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 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D) A.美国对中国采取 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 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 国家建立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7、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 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 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 会议是指( C )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 2、2001年10月,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 3、时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地点: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内容: 5、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
意义: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 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 得出哪些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 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 强后盾
11、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 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 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 结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 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 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 新打开的时刻。”这段话描述的是 ( D ) A、抗美拔期战争的胜利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犮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 组织”成立宣言》;2014年我国又在上 海成功举办了亚信峰会。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 是( D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增强与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 D.营造中国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1734db0f121dd36a32d8262.png)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讨论问题 屈辱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 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反动政府的无能,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变的?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 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 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 进程的开始。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 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净 初 屋子再请客” 方针 成就 期 的 外 交 成 “一边倒”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际环境
参加万隆会议
谢谢大家!
再 见!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实行“无敌国外交”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C、①②③ D、 ②③④ 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参加万隆会议
4、下列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第14课外交成就
![第14课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a26a5f381c758f5f71f6709.png)
外交成就
①
②
③
④
周恩来
1949-1958
陈毅
1958-1972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⑧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⑨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周总理访印时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6月
平等互惠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1954年6月
平等互利
3、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 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期 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看书P81页回答问题
亚非会议上出现的危机是什么,周恩来怎样解决的, 结果如何? 一些国家的代表或因受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帝国主义的挑唆,或因对新 中国缺乏了解,在发言中对 新中国进行攻击,使会议一 度出现紧张气氛。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 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受着殖 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 经济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 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二)中美建交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 年 10 月 25 日,在第 26 届联 1、时间: 合国大会上。
2、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第14课_外交成就(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4课_外交成就(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be882eaaea998fcc220e6b.png)
第14课外交成就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3、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三、教材要点解析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我国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
2、1953 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1955 年4 月,中国代表大会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 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当一些国家代表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攻击新中国,会议出现紧张气氛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此,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6、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新中国被长期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而台湾国民党集团却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7、1971 年10 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8、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利用“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9、1972 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454230a52ea551810a6874b.png)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编:王凌云【教学目标】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自主预习】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_____________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_______、经济上_______、军事上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方针: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3、内容:(1)“另起炉灶”①内容:不承认______________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过去__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_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内容:先清除___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____胜利果实、捍卫______以及维护_______与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_______地位。
4、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__。
(2)同__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第一次建交热潮。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PPT教学课件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b50ee8cc7931b764ce15c0.png)
的 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
变 化
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
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
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
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突出特点)
背 景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
6、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神女峰》
舒婷
神女峰的传说
•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 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 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 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 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 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 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 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 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读诗第二步
• 下面请同学们读此诗,边读 边思考:对于这首《神女峰》 来说,你最想深入的学习主 题是什么?是细腻的语言, 丰富的意象,还是复杂的情 感,特别的结构?
金光菊和女贞子两种植物有什么寓意?
• 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 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 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 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 旧的伦理枷锁。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bf5bc3203d8ce2f006623a9.png)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原因 内容 影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 由于(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A. 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10月在 第26届联合国大 会上,中国外交 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 笑,被西方媒体 描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玻 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 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 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乔冠华为何大笑?他的笑为什么潇洒豪放、 痛快淋漓,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步步高》第48页。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基辛格说:“尼克 松总统入主白宫后, 非常关心中国的发 展,但却苦于找不 到打通两国关系的 渠道,无法跟中国 联系”。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72846065f0e7cd18425364f.png)
基辛格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中日建交
1972年9月, 毛泽东主席会见 来访的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田中 访华期间,两国 政府首脑签署了 中日两国政府联 合声明,实现了 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背景
国际形势: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和斗争(美苏冷战)。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进行封锁。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 容 “另起 炉灶” 含 义 意 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地的地位,在政治上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建立起新的平等的外 交关系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 营一边 立
历届联大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 图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改善中美关系的必要性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中日建交
(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2)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一边 倒”
“打扫 干净屋 子再请 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方国家建交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49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
(2)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含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9f4d063f242336c1eb95ee9.png)
第14课外交成就【知识回顾】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问题引导】一、教学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问题设置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2.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3.遇到了什么困难?4.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6、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导入: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
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
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提问: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问题探究: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2、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结合课文材料,重点把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①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另外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③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先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国派王稼祥为首任驻苏大使.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尤其是和苏联的建交,是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
1950年初,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伟人为中苏邦交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作补充。
周总理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提问: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过度:设问: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点突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含义是什么?(含义直接展示),(进一步设疑)开放性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的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然而,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
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
可以想见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许多人担心会议发生激烈争论,走向岔道.会议将何去何从?出示下列材料,讲述亚非会议的成果“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提出以下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由学生回答和教师纠正指出: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总理作了上述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会议通过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亚非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实际上成为和平共处原则的体现和引申。
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亚非会议的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展示材料: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代表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面对这种变化,当时周恩来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引导学生理解“求同存异”的方针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有助于学生更好领略周总理的个人外交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