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暑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暑的护理及预防

中暑的护理及预防
医学信 息 2 1 0 0年 1 月 第2 卷 第 1 期 1 3 1
Me ia Ifr t nNo . 0 0 o 3 dc lnomai v 2 1 .V l No’ o 2 .1
中暑 的护理及预 防
杨 开 超
( 解放 军 . 2 2  ̄ 5 医院神 经 内科 ,河北 保 定 0 1 0 7 0 0)
Me ia fr t nNo . 0 0 o.3 dc lnomai v 2 1 V 1 No1 I o 2 1
4 中暑预 防 方法 对 中暑进 行 积极 的预 防可 收到 良好 效果 ,主要 措施
头 痛 、心慌 时应 立 即到 阴凉处 休息 、饮 水 ; 进行 预 防 中暑 的卫 生 宣传 ;热适 应锻 炼 ;补 充含 盐
我 科 自2 1年 7 00 月至 8 收治 了5 中暑 患 者 ,实施 月 例 了各项 抢救 及护 理措 施 ,使 患者得 到及 时康 复 。现 将体
会介 绍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鼹 、涌 泉穴 。抽 搐 者针 合谷 、太 冲穴 。虚 脱 时针 百会 、 灸 气海 ; 1 0 密切 观察体 温 、脉搏 、呼 吸 、血 压 以及 神志 、 . 1 面 色 以及 出汗等 ,发 现异 常 变化 及时 报告 医生 ;重 症 中 暑 患者 急救 原则 为迅 速 降温 ,纠 正水 电解 质 与酸碱 平衡
1 . 6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解开衣襟平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热痉挛、热衷蝎、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

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

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临证护理】

1.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

2.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

3.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4.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6.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用药护理】

1.按医嘱用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观察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并发症护理】

1.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位。

2.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泠汗不止、瞳孔散大时,可灸神阙、气

海、关元,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中暑的护理常规 ppt课件

中暑的护理常规 ppt课件

C
产热: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 过程产生的基础热量 其次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也是一主要来源
C
散热: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25℃)人体散热
辐射
(主要散热方式,取
决身体表面,与环境
温度差有关,温度 33℃时,辐射散热几
乎为零。
蒸发
(高热环境下主要散
热方式,湿度越大, 蒸发减少)
对流
(取决与皮肤与环境 的温度差及空气流速)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中暑的处理措施
急诊科:朱丹
目录
A 中暑的定义 C 发病机制
B 中暑的病因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A
中暑的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 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夏季是中暑的 高发期,中暑后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 后果,必须及时治疗。
措施:一旦疑诊热射病,应迅速给予降温,如浴缸的凉水浸泡,凉水淋浴, 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凉水擦拭,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包裹后风扇猛吹;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液体,如果发 生呕吐,将患者的面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监测体温,争取将体温降到 38℃一下,同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就诊。
C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高温能引起大脑和脊髓细胞快速死亡,继发脑 局灶性出血、水肿、颅内压增高和昏迷。初期使注意力不 集中,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共济失调,待体温增高 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昏 迷。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2017-11-10

一、定义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心血管、脑组织细胞受损,突发高热,皮肤干燥无汗,意识丧失或惊厥等等为主塞临床表现的一组急性疾病。特点是起病1/

病情危重,需及时救治与护理。

二、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营。

•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道通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丈、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五、护理

•(4)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滴速要求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5)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潭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鼠一

•(6)昏迷者应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定时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皮肤卫生。

六、健康指导

-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

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作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电•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收吴,年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谢谢聆听!!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一)病因

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发生中暑。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

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

(1)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为头晕、晕眩、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中暑的急救护理 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 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哪些?炎热的夏天容易因为高温而中暑,中暑严重的话怎么办?高温中暑怎么急救护理呢?一起来看看中暑急救的小知识吧。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中暑病人的护理1

中暑病人的护理1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中暑概念: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小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c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

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水分和电解

质的失调,引起荷尔蒙水平紊乱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疾病。其

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心跳加速、面色潮红、口渴、恶心、呕吐等。如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进行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应分以下三步进行:

1. 换地方

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躺倒、休息,并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可

以拆开衣领、脱去外套,帮助散热。

2. 补水

遇到中暑的患者应立即给其补充适量的水分或含盐水,每次

100-200ml,饮用一次后10-15分钟再饮用一次,连续饮用3次。如果疗效不佳,可考虑输液治疗,但要注意输液速度控制。

3. 降温

中暑的患者应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手腕、肘窝、腋窝等部位,每20分钟更换一次,直至体温降至38度以下。患者体温若超过39度,可用常温水或冰毛巾浸泡全身,同时用风

扇吹风或开空调,除掉多余湿气。

中暑的患者在急救护理结束后,应继续观察其情况,保持心情

开朗,避免过度疲劳,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同时,预防中暑

也很重要,如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多注意休息,饮

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饮用高糖、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

中暑的护理

中暑的护理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heat cramp)、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和热〈日〉射病(heatstroke, sun stroke)。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能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极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通常,湿热〈气温高和湿度大〉环境较干热(气温高和辐射强〉环境更易发生中暑。促使中暑的原因有: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发病机制】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控制产热和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稳定。正常人腋窝温度波动在36~37.4℃,直肠温度在36. 9~37. 9℃。

(一)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体温调节方式

(1)产热: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运动和寒战也能产生热量。气温在28℃左右时,静息状态下,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基础代谢,产热量为210~252kJ/ (h·m2)。剧烈运动时产热增2520~3780kJ/(h • m2)或600~900kcal/(h • m2)。运动时肌肉产热占90%。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1. 保持有效降温

(1) 室温:20~25%℃.

(2)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①冰袋放置位置准确,及时更换,防止冻伤,乙醇擦拭时应顺着动脉方向走行。

②乙醇全身擦浴为拍打式擦拭背、臀及四肢。

③使用控温仪(降温毯)时,应注意各管道衔接严密,病人宜平卧。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降温效果的观察。

(2) 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防止虚脱、衰竭发生。(3) 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指脉氧、动脉血气及呼吸形态。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适宜,限制探视,减少感染因素。

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

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果及时不抢救和护理,中暑可能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中暑抢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中暑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中暑抢救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救阶段,主要是迅速降温;第二阶段是康复期,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第三阶段是后期康复期,

主要是锻炼身体,恢复体力。

在康复期,中暑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因为中暑导致了体内

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所以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面条、蔬菜等,以避免过

度负担消化系统。此外,中暑者还需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充分恢

复体力。

在后期康复期,中暑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

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此外,中暑

者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中暑。

除了上述抢救护理常规,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

1.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

下工作或运动,要做好防暑措施,如穿戴透气、吸汗的衣物,戴遮阳帽,

多饮水等。

2.在户外活动时要常备清凉饮料,并适量饮用。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

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椰子水等,以帮助维持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3.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可以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温和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4.注意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发现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

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的症

状。

【护理措施】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20~

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 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

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心前区

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以降低

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中暑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中暑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中暑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嘉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病。

【护理常规】

1.迅速降温护理

(1)物理降温

①将患者安置在20°~25℃房间内,有助于患者的体温尽快回复正常。

②冰帽头部降温或颈部置冰袋,冰水或40%~50%乙醇擦浴。

③用4~10℃的10%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0ml注入患者胃内。

④用4℃的10%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200ml+氨基比林0.5g溶解后保留灌肠。

(2)药物降温:注意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①氯丙嗪 25~50mg+4℃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5~10min 滴速需慢,以每分钟30~40滴为宜,2h 内滴完。低血压患者禁用。

②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改善机体反应性,预防脑水肿,对轻度脑水肿尚有脱水作用。

③人工冬眠:氯丙嗪8mg、哌替啶 25mg、异丙嗪8mg,从墨菲滴管内滴人,1h无反应可重复应用1次,注意观察血压呼吸变化。

(3)保持有效降温:老年人、新生儿、昏迷休克和体弱者不能耐受4℃冰浴,应禁用,必要时可选用15~16℃冷水浴。应用冰帽时及时放水添冰。

2.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脉搏和呼吸的变化,观察是否伴有战栗、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疹或出血,以协助医师明确诊断。休克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也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避免误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氧分压在80~100mmHg。密切观察尿量、颜色、性状,保持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记录出入量。密切监测降温效果,每15~30 分钟测量体温1次,根据温度变化调整降温措施。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及操作流程

急诊科

注:人手一册,请各位熟记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急诊常见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以备检查。

目录

一、中暑 (1)

二、毒蛇咬伤 (2)

三、吐血 (3)

四、暴泻 (4)

五、食物中毒 (5)

六、高热 (6)

七、神昏 (8)

八、晕厥证 (9)

九、痛证 (11)

十、湿敷法流程 (13)

十一、涂药法流程 (15)

中暑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一、临床表现

人体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出现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

二、临证施护

1、生活起居护理

⑴病室宜整洁,凉爽,安静,通风良好,室温应偏低,保持在20-22℃。重症病人可以安排在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内。

⑵病人应松解衣扣,卧床休息,取平卧,保持安静,不宜多搬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病床应设床栏,以免坠床等以外发生。

⑶保持床单位干洁,病人汗出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2、辨证施护

⑴暑湿表遏证:身热少汗,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脉濡数。

①针刺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隔姜灸神阙穴等;

②可予以刮痧,取曲池、内关、大椎等穴。

⑵暑热蒙心证:高热无汗,面红耳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

可用冰袋,冰毯,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措施。

也可遵医嘱予冰水或盐水灌肠。

⑶气阴两竭证: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或数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产热: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 过程产生的基础热量 其次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也是一主要来源
C
散热: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25℃)人体散热
60%
辐射
(主要散热方式,取 决身体表面,与环境
温度差有关,温度 33℃时,辐射散热几
乎为零。
25%
蒸发
(高热环境下主要散 热方式,湿度越大,
蒸发减少)
10%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有先兆中暑的症状、体温往往 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 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 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措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 盐分,也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肌肉中的含 盐量低有关,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 ,大量出汗仅补充淡水者。发生热痉挛时患者意识清醒,体温 一般正常,如果有心脏病史,或者正在低盐饮食的人群,需要 特别关注热痉挛问题。 措施: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 运动饮料可缓解热痉挛症状。痉挛缓解之后的几个小时内也不 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那样只会进一步透支能量导 致热衰竭甚至热射病。如果患者有心脏病史、低盐饮食、或1 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还没有消退,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优选中暑的护理常规
目录
A 中暑的定义 C 发病机制
B 中暑的病因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A 中暑的定义:
B 中暑的病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大于32° 湿度大于60%
通风不良的 环境中
长时间或 强体力劳动
C 发病机制:
C 发病机制:
体温调节: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 36-37℃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 结果,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在一个动态水平 上,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温恒定。
C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高温能引起大脑和脊髓细胞快速死亡,继发脑 局灶性出血、水肿、颅内压增高和昏迷。初期使注意力不 集中,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共济失调,待体温增高 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昏 迷。
C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热射病患者经常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外周 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动过速,易引发心力衰竭;高热 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 心力衰竭。
C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高热时西湖频率增快和肺通气量增加,会发生 呼吸性碱中毒;热射病时可以导致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 会发生ARDS,胸闷、气喘。
C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 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 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茶色,酱油色尿,可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D 中暑的预防措施:
1、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 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 喝2-4杯凉水( 500mI- 1000mI ),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高温天气 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 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 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 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个 等级,即先兆中暑、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包括热痉 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 达30%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痛、头 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 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措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 间内即可恢复。
对流
(取决与皮肤与环境 的温度差及空气流速)
3%
传导
(水较空气传导强2030倍)
C 发病机制:
凡可导致机体热符合增加或散热技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 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 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稳定性丧 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或衰竭。 高热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热衰竭是身体对大量出汗而过度流失水分和盐分做出的反应,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 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容易发生热衰竭。热衰竭起病迅速,其表 现为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面色苍白、极度虚 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通畅平卧片刻后立即清醒;患者 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体温稍高或正常 。如有反胃、腹泻或呕吐,会丢失更多体液导致继续恶化,甚 至热射病。 措施:迅速降温(饮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休息,凉水澡或 擦拭身体、开空调、换上轻便的衣服),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 就诊。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高温时的直 接热损伤和胃肠道血液 灌注减少可引起缺血性 溃疡,容易发生消化道 出血,腹痛、腹泻、水 样便,另外热射病患者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肝坏 死和胆汁淤积,肝功能 受损。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患者可产生全身无力、头晕、头 痛、烟花、恶心、呕吐、体温升 高或不高、面色潮红或苍白、大 汗或无汗、步态不稳,甚至晕倒、 昏迷、抽筋等一些列临床症状。
D 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高热、无汗、昏迷。劳力性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 类型,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 损害、急性肾衰竭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及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 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常 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 措施:一旦疑诊热射病,应迅速给予降温,如浴缸的凉水浸泡,凉水淋浴, 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凉水擦拭,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包裹后风扇猛吹;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液体,如果 发生呕吐,将患者的面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监测体温,争取将体温降到 38℃一下,同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