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合集下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北京人 山顶洞 人
打制 石器
约一万 和现代人 掌握了磨 制和钻孔 八千年 差不多 技术
人工 取火
•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 300万 年 • 以前。 • 2、19世纪,人类起源问题有了科学的 答案。人类由 古猿 进化而来。在进化 过程中,劳动 起了决定作用。人与动物 会不会制造工具 的根本区别 。 • 3、 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生活在距今 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 县。 • 4、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距今70—20万之间 年
群居生活
•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
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一、单项选择题 •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C) •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 • 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 • • • •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 最厚处有6米。” • (1)在材料一所述 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北京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 北京人 距今年代:70-20 万年
元谋人
北京人劳动图
北京人劳动图
北京人制造的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自主学习将本课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原始人 类名称
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生活 地点
距今 年代
体质 特征
工具 制造
打制 石器
用火 情况 自然火
自然火
云南 约 元谋县 170万年 周口店 龙骨山 周口店 龙骨山 约70- 20万年 保留猿 的特征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目录
一、远古人类与史前文化遗存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夏商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 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 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 家产生的关系。
二.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 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 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理解从部 落到国家的历程。
三、中华文明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兴亡
(四)商朝的灭亡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 商王帝辛(纣王)仓促间只能 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 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 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 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 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 灭亡。
三、中华文明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兴亡
(五)西周的建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目 录
陶寺遗址 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 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 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 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 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 之一。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目 录
石峁(mǎo)遗址 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
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 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 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2006年 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 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 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 存。
(二)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约BC2070年)
目 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河姆渡文化
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宁波地区古老而 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目 1973年,发现于浙江宁波的河姆渡镇,因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3)原始居民的劳动成果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和
淳朴。
2.怎样认识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黄帝战胜蚩尤,促进了各族的相互融合,为华夏族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2)中华文明中的很多创造发明都归结于炎帝和黄帝的功劳, 他们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炎、黄二帝的品德、才能、功绩为后人所称颂、崇敬, 他们在中华民族中享有崇高威望,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人文初
考点二
原始农耕居民
【课标】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农耕居民 距今年代 生活区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_________ 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_____________
农耕居民 原始农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水稻 种植_____,使用 磨制石器
2.(2013·东营学业考)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 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北京
半坡原始居民 粟 种植___和蔬菜,使用磨 制石器 彩陶 制造_____,纺线、织布、 制衣
原始手工 业
原始畜牧 业
制造陶器、玉器、 原始乐器
饲养猪狗等家畜
主题二
华夏之祖
【知识主线】
【课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华夏族形成:蚩尤部落 炎帝、黄帝部落 华夏族
2.炎帝和黄帝:
耒耜 (1)炎帝:发明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农业生产。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三)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
1、.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关键词
1) 正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核心观念等 2) 引注中的作者、书名、文章题目、时间等
2、从图表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1) 图片中人物的外貌、服饰特征、姿态等 2) 图片(地图)中的文字、符号等 3) 图片中实物的外观、材质等
本课概要
二、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村 半坡
仰韶村 蓝田 巫山 屈家岭 大溪 元谋人
大汶口 良渚 河姆渡
史前遗址分布图
远古文化遗址分布特点,反映了文明起源的特征?(如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
中华文明起源之时处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我 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中可得出 此期文化遗址的特点
a)
图画史料中包括地图、绘画、相片、简图、现代重建图、雕 塑等,图画和雕塑的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也受到客 观条件的制约;
b) 音像是近现代历史重要载体之一,并且具有文字无法取代 的作用;音像材料中,纪录片与非纪录片有别,照片也需要 鉴别,才能构成支持史实的证据。 c) 艺术品可以反映历史,可以反映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 心态,也可以写实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例如唐代以胖为 美的风尚在艺术中的体现等。
A.黄河上游
C.长江上游
B.黄河中游
D.长江中游
6.炎黄传说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 活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8.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

中外纲要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逐字稿

中外纲要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逐字稿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新课导入有同学知道 2019年良渚文明申遗成功吗?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因为良渚文明的申遗成功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五千年既是文明的长度,也是文明的厚度,那么,我们到底用什么来衡量文明的产生?良渚到底具备了哪些文明的必备要素?下面让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探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二. 新课讲授师:我们先一起快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本节课我们需要了解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夏商西周权力更迭的重要史实。

那么我们会发现本节课有两个关键词一文明和国家。

师:如果有机会走进今天的良渚古城遗址,大家会看到遗留下来的城墙遗址宫殿,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什么呀?生:(没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国王、权力、城市等。

)师:走到遗址里的反山墓葬,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小、规模不一的墓葬,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等级、阶级之分。

所谓文明,其实就是具备了这些要素,包括城市、国家、王权、等级、阶级等因素。

但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不断进步而产生的。

过渡:既然我们说到文明的产生要出现国家,那么国家是怎样一步步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完成社会的转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器时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师:请同学们注意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我们知道中国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他们不仅已经开始了群居生活还学会了火的使用。

那么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方法是打制,新石器时代的方法是磨制。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等。

师:并且这一时期,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文化遗存,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地图,思考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分布的特点。

生:分布广泛,多元一体师:下面我想通过仰韶文化的代表姜寨来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表现。

【精编】最新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精编】最新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总复习题纲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保留了部分猿的特征--打制个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最早种植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屋,黑陶。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种植粟(最早种植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三、西周-----分封制四、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建立。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富国,重农抑商(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强兵,对旧贵族利益损害最大。

(4)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县制的建立,对后世政治影响最大。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二讲)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采用“皇帝”称号;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3)文化上统—文字──小篆;(4)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军事上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抗匈奴.由此,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

二、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司隶校尉--监督中央官员,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三、丝绸之路:开通:张骞出使西域。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四方为宇 空间 古往今来为宙 时间
通史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专题史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的 起源与发展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旧石器时代 新时期时代
源远流长 多元一体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你能找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的证据吗?
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就有元谋人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多元一体文源自明的起 部落联盟


为统一多民族

制度
国家的建立奠

定基础
国 早期国家 疆域

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经济发展
考古资料
传说
信史
史料记载 考古印证
距今约1万年前,新时期时代文化遗存多达1万多处
多元一体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出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5000年前,出现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部落联盟 出现私有制、 禅让制 阶级分化
阶级社会:国家产生
世袭制

有最高统治者
有中央机构和职官


聚族而居

对周边地区有一定控制力

早期国家

出现文字—甲骨文

商 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内外服制度

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西周 国家制度更完善:宗法制和分封制
政治制度越来愈完善 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疆域逐步扩大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旧石器时代
中 原始社会
源远流长、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解析 由材料“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 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礼乐制遭 到破坏,大批思想家宣扬以礼治世,重建社会秩序,故选B项;这一时期礼乐 制受到破坏和冲击,不能夸大为破坏殆尽,排除A项;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兴起, 并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以礼治世的主张,并未提及其他思想主张, 不能得出思想文化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
3.(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 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 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D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通览 阶段特征
总特 征
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 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 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
发展
思想 文化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 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实用性科学兴起
核心 要点聚焦
考点1 政治——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知识梳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而材料中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 做法破坏了分封制,分封制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中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 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不复存在,排除A项;周天子和楚国国 君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材料中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 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C项。

第1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
秦·制礼作乐
“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汉《风俗通义》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 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 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汉《淮南子》
汉·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传世记忆或是推演层累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 距今1万年前后 采集渔猎 新石器早期
原始农耕
粟(小米) 稷(粢米)
黍(黄米) 大豆
南南 北稻 并北 立粟
水稻
人类起源 旧石器时代 采集渔猎
新石器早期 原始农耕
南南 北稻 并北 立粟
有巢氏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回顾世界古代历 史印象最深的关键 词是什么?
象形文字 《历史》
亚瑟王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悲喜剧面具 《古兰经》
尼罗河传说
文献
神话
考古
神话传说
早期先民传世的集体
活动 中华神话大会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 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 辟。”
——三国·徐整《三五历纪》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黄土土作人,
距今1万年前后
新石器早期
原始农耕
时期 生产工具 形状
用途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用于采集、渔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农耕生活
打制石器 (旧石器)
磨制石器 (新石器)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考纲要求: 址等原始农耕 文化的特征
•2、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4、商鞅变法
•①奖励生产 •②承认土地私有 •③奖励军功
•商 鞅
•富国
•强兵
•④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⑤推行县制 •⑥统一度量衡
•加强 中央集 权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 “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 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 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 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2010·南京)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 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 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 C.③ D.④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 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 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 富无所芬华”。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战国初期,秦国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2010·衡阳)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 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生产 石刀、石斧 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耒耜
农业劳动以男性为主 父系氏族
生产 刀耕火种
耜耕
生产效率提高,有剩余产品
方式

统治者
私有制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

矛阶
一是阶级的出现;
文古公
盾级
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 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判断
明 即 将 产
国 产 生
共 政府
权 力
军队 监狱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2)发展:
①政治变迁:多次迁都,定于殷 ②文化遗址和成就: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 ③国家管理
A. 商王:最高统治者
B. 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C. 地方: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④势力范围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3)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两幅展示出土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表面粗糙
打制方法 制作而成
表面光滑
磨制方法 制作而成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革新。
2、国家管理:
①夏王: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 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聚族而居。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将“纸上之材料”与 “地下之新材料”相 互结合,彼此印证
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 对其他地方:间接统治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华文明 的起源
一.早期文明与农业社会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农业发展
南稻北粟 家畜养殖 手工业发展——陶器 精美的玉器——钺、琮

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中国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盘 古
神 农
材料:三皇五帝(传说),新时 期后期的遗址(考古)
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特征:墓地和随葬品的差异,原始平 等被破坏,等级存在 部族冲突激化,政治实体存在 核心地区:黄河中下 游
多元一体的格局
中华民族的诞生
多元的文化发展
一体化的运动
民族向心力的形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一.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遍及南北东西;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①早期:(猿人)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

②中期:(早期智人/古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③晚期:(现代人)山顶洞人、资阳人、麒麟山人、柳江人(3)生产工具:砾石、木棍(4)掌握技术:打制石器、渔猎采集、使用水(取暖、防御、饮食、照明)(5)生活方式:群居生活(6)社会阶段: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中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5万年——距今约1万年(2)生产工具:石片石器、细石器(3)掌握技术:打制、磨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烤熟猎物(4)生活时代:群居生活(5)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3.新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多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①早期:A.距今一万年左右: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B.距今约七八千年左右: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山东北辛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东北兴隆洼遗址②中期:(距今约七千至五千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姜寨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③晚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坪文化(3)生产工具:石斧、石锄、石铲、石磨盘、木耒(4)掌握技术:磨制石器(仰韶彩陶、龙山黑陶)、原始农业(河姆渡南稻、半坡北粟)、养蚕缫丝(河姆渡文化)、家畜饲养(猪、狗、牛、羊、鸡、马)、捕鱼狩猎、使用人工火(钻木取火)(5)生活方式:定居生活(半地穴式)、祭坛与神庙(6)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形成部落联盟)➢原始社会阶段图➢文明演进图➢“三皇五帝”与“万邦时代”1、三皇五帝:(1)内容:①三皇:伏羲(羲皇)、燧人(燧皇)、神农(农皇);②五帝: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史实:①炎黄联盟、华夏始祖;②尧舜禅让、天下为公;③最高权力机关为四岳十二牧;④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刀耕火种、集体农耕;2、万邦时代:(1)特征:邦国林立、都城规模大,阶层分化明显;(2)考古:陶寺遗址——宫殿、礼器、祭祀、阶层,国家初始二.奴隶社会1.夏朝(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1)政治:①建立:BC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安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精品
一、远古人类及炎黄传说时代
• 1、中国的远古人群 (1)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 时代。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旧 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指的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 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精品
• 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 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典型代表有: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周 口店);山西襄汾丁村人;山顶洞人。
精品
• 到龙山文化时代,更出现了一批特 大墓葬。陶寺墓地中,占全部墓葬的 1.3%的大墓有木棺,棺内撒着朱砂,随 葬品达一、二百件。占全部墓葬的11% 的中等墓葬,一般有木棺和较多的随葬 品。占全部墓葬的87.3%的小型墓葬, 绝大多数无任何葬具和随葬品,或仅有 两三件随葬品。
精品
四、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精品
• 在旧石器时代,也开始形成一定的社会关 系。 在北京人时代,只排除双亲与子女,祖 父母与子孙发生关系,实行同辈男女相互 婚配的(血缘)群婚制。 到山顶洞人的时候,排除了同胞兄弟姐 妹和旁系兄弟姐妹发生婚姻关系,演进成 不同群落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妇的(亚血缘) 群婚制。
精品
• (2)新石器时代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
• 1、本土起源 中国独特的地形和复杂的地理单元,为
我们的远古祖先提供了宽阔的活动舞台, 而四周的天然屏障促使我们的远古祖先基 本上走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独 特的史前文化。
精品
• 2、多元起源 中华文明史多元起源,不是一源起源,
它有好多个源头。后来这些多元的文明, 不断地相互发生关系,而主体是黄河和 长江领域。
就“三皇五帝”来说,有多种说法。就 “三皇”来说,就有:①燧人、伏羲、神农 (《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汉·应劭 《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农、黄帝等说法。
精品
• 就“五帝”来说,则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生发展起来的,出现了最早的陶器和玉 器。
陶器和玉器两者的情况是有所不同 的。就用途来说,虽然两者大致都有生 活用品、礼器和生产工具几大类,但陶 器中首要的是生活用品,玉器中首要的 是礼器。
精品
人面网纹盆
精品
玉壁
精品
玉琮
精品
玉璜
精品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表现
• 1、金属的使用
龙山时代,除良渚文化外的各类考古文化遗 址中都已发现了铜器和炼铜渣。已发现的此期间 的铜器绝大多数为红铜,有个别黄铜和青铜。
精品
• 3、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条相对独立的发展 途径。
精品
五、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 1、文明起源的探索加深了对中国上古历史 的认识 以托考古学所带来的新材料,打破了文 学典籍的局限。一些地区的考古发现,极 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内涵,拓 展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其中中原 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也越来越明显。
精品
• 2、文明起源的探索加深了对历史传说的 新认识 考古材料的不断发现,为传世古籍中 “三皇五帝”的传说增添了新的注解。源自精品二、史前社会的农业、手工业
• 1、史前农业 史前农业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
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就种植的谷物种类来看,粟和稻是中国
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种类。 主要农具:包括耕作农具铲、耒和锄,
收割农具刀和镰,谷物加工用具磨盘和磨 棒。
精品
• 2、史前手工业 史前手工业则是与史前农业相伴发
铜器中以锥为最多,其次是刀、匕,还有斧、 镯、指环、铃、镜等。从青海、甘肃、陕西到河 南、山西、河北、京津、内蒙古以至山东,都曾 发现铜器的遗存。它们是中国青铜文化之根。
精品
• 2、文字的出现 符号有固定的位置,一般在陶钵口
外面的黑色带缘上。晚于半坡类型的其 它文化,也有类似的陶器符号。 3、城市的出现
精品
• 4、礼制的出现 在辽宁漆源,建平间的牛河梁发现
有红山文化的“女神庙”遗址。在浙江 余杭瑶山发现有良渚文化的“祭坛”遗 址。与此相联系的出现了专用于一定礼 仪的礼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器。
精品
• 5、贫富差距的分化 这时期的墓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
年男女的双人合葬墓和成年男女双人并 带小孩的合葬墓。西安半坡一座幼女墓 木棺,随葬玉耳坠、陶器、石珠等物。 大汶口墓地有的随葬品达到一、二百件。
精品
• (2)黄帝及其贡献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
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洵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二 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的贡献:A、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 片土地,成为中原大地部族联盟的首领。 (涿鹿之战、阪泉之战)
精品
B、黄帝时代,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如确定 历法算数;提倡原始农业;发明医药;创 造文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仓颉创造的文字具 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有了文字,中国 历代的文明创造才能经过文字载体而世代 流传。
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
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 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精品
•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有: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 龙山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比较:
A、就建筑形式来说:河姆渡文化主要是 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仰韶 文化在建筑形式上则是半地穴式建筑。
精品
• B、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 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仰韶文化则 与此不同,它的农业种植是以粟(小米) 为主。 C、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主要是黑陶,而仰韶 文化的陶器则为彩陶。
精品
•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得到了全盛。婚姻制 度由群婚转向对偶婚,形成了比较确定的 夫妻关系。
精品
• 2、炎黄时代 (1)三皇五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