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黄连丸对药方研究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备急千⾦要⽅》⼤医习业
⼤医习业第⼀
凡欲为⼤医,必须谙《素问》、《甲⼄》、《皇帝针经》、《明堂流注》、⼗⼆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孔⽳、《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
⼜须秒解阴阳禄名、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医。
若不尔者,如⽆⽬夜游,动致颠陨。
次须熟读此⽅,寻思秒理,留意钻研,始可与⾔于医道者矣。
⼜须涉猎群书。
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睹事则不能默⽽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
⾄于五⾏休王,七曜天⽂,并须探*。
若能具⽽学之,则于医道⽆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千方百剂:黄连丸
千方百剂:黄连丸《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黄连丸【别名】黄连阿胶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黄连30克茯苓60克阿胶30克(炙)【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调阿胶为丸,晒干。
【功效与作用】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
渐加至60丸。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朱氏集验方》卷六:黄连丸【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清热止血。
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黄连丸【处方】黄连4两,黄柏3两,阿胶(炙)1两,栀子1两,蒲黄1两,当归1两半,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与作用】破血止痢。
主产后赤白下痢,腹中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连丸【处方】黄连(去须)1两1分,艾叶(炒)3分,升麻3分,防风(去叉)半两,朴消2两,大黄(锉,炒)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小儿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临卧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外台》卷二十五引《近效方》:黄连丸【别名】黄连阿胶丸、阿胶丸、小黄连阿胶丸【处方】黄连1两,茯苓2两,阿胶1两(炙)。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溶阿胶为丸,众手丸之,晒干。
【功效与作用】大人小儿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及肺热咯血,诸疳热泻。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丸(《局方》卷六)、阿胶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庄氏家传》)、小黄连阿胶丸(《得效》卷十二)。
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要点
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要点标题:《备急千金要方》概览:传统中医的应急处理智慧《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
该书广泛收集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应急处理方面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阐述《备急千金要方》的内容要点,带您领略传统中医的应急处理智慧。
一、概述《备急千金要方》分为上、中、下三卷,共收录医方约6000首,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
书中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经验,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医疗观点。
二、内容要点1.内科急救书中详细介绍了内科急症的处理方法,如中风、中暑、心痛、哮喘等。
对于这些病症,孙思邈主张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轻重、寒热、虚实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2.外科急救在外科急救方面,《备急千金要方》涵盖了创伤、烧伤、骨折、脱臼等病证的处理。
书中提倡采用外治法,如敷贴、箍围、熨贴等,以达到消肿、止痛、生肌等疗效。
3.妇产科急救妇产科急救方面,书中介绍了难产、胎位不正、产后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孙思邈强调辨证施治,注重调理气血,使母子平安。
4.儿科急救针对儿科急救,《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了惊风、痫症、急慢惊风等病证的救治方法。
书中强调儿童体质娇嫩,治疗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方法。
5.其他急救内容此外,《备急千金要方》还涉及眼科、耳鼻喉科等领域的急救知识。
如眼科的沙眼、胬肉攀睛等,耳鼻喉科的鼻衄、喉痹等,书中均有详细的处理方法。
三、学术价值《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所载的急救方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代中医急救学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结:《备急千金要方》作为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内容丰富,涵盖多个学科的急救知识。
书中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千金黄连丸及其拆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黄 连丸 的作 用机 理 , 阐明该 方 的科 学 内涵 。千 金 黄 连 丸 源 自于 孙 思邈 的 《 急 千 金 药 方 》 由黄 连 、 备 , 生
地 两 味 中药 组成 , 中黄 连为 君 , 其 苦寒 性燥 , 心 泻 人
ij 1 >e j ( ) + k i k
m
师的处方遣 药轨迹 , 综合评 价其 辨证论 治过程 。
参考文献 :
( 4 3)
m
[ 周铭心. 1 】 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概论[ . J 中国中医基础 ]
医学,0 3 97 : — 7 2 0 ,( ) 3 2 . 2
汛
然后以此为参数 , 由下式计算 E :
6mn 10 i 0 i、0mn剪尾 测尾静 脉血糖 。
实验结束后 ,将所有大鼠乙醚吸人性麻醉 , 颈
椎 脱 臼处死 。 1 . 统计学 方法 .3 2 使 用 S S 1. P S70统计 软件 包 , 糖
动 物及 饲 料 :健康 清 洁级 雌性 S D大 鼠 5 2只 ,
鼠龄 6周 ±5 , 天 体重 10 2 0 , 7 ~2 g分笼饲养 , 每笼 5 只, 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 中心提供。模型组大 鼠用高 脂 饲料 喂养 , 料 配方 为 :7 饲 6%基础 饲 料 ,% 2 胆 固醇 ,0 1 %猪 油 , . 05 %胆 酸钠 盐 ,5 1%蔗 糖 ,%花 5
设 正常对 照组 1 。 0只
往研 究 表 明 ,中医 药治 疗糖 尿 病具 有 肯定 疗效 , 其 作 用 特 点 是 多途 径 、 多环 节 、 多靶 点 的 , 改 善 I 在 R 方面 显示 了极 大 的优势 。
备急千金要方
编次类聚,期月功至,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
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後备急,
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尚有所阙,
而又 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正元广利,外台秘要,
51 <>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
1=标题= 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
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己为至巨至急,择於医经经方之书,拨其精且善者,
椠版以被之宇内,贻诸後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我烈祖好生之德,根之天性,
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嘪三十卷,目录一通,藏腑之论,针艾之法,
痈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後中风伤寒瘫疽消渴水肿,
七窍之疴,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嘪篇二百三十二门,
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厚德过於千金,遗法传於百代,
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
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谨上。
2=标题= 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
千金方旧有例数十条,散在诸篇,凡用一法皆宜遍知之,虽素熟其书者,
临事尚虑有所遗失,况仓卒遘疾,按证为治,不能无未达之惑,及新加撰次,
不可无法,今撮集旧凡,并新校之意,为例一篇,次於今序之末,庶後之施用者,
朝,而不图。
朝旨为发帑金俾刊之医学,臣等逢此盛举,尤属旷典,亟倩好手影写,
选子弟才俊者雠对点勘,靡日或辍,於是仅半岁剞劂告竣,其第四卷止存二叶,
今後元版补完,其指义叁 ,疑尚有别风淮雨宜从他本 治者,详加甄录,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一诸论备急千金要方论合和第七问曰:凡合和汤药,治诸草石虫兽,用水升数消杀之法则云何?答曰:凡草有根、茎、枝、叶、皮、骨、花、实,诸虫有毛、翅、皮、甲、头、足、尾、骨之属,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
顺方者福,逆之者殃。
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茎,或须花实。
根据方炼治,极令净洁,然后升合称两,勿令参差,药有相生相杀,气力有强有弱,君臣相理,佐使相持,若不广通诸经,则不知有好有恶。
或医自以意加减,不根据方分,使诸草石强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加斗争,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
若调和得所,虽未能治病,犹得安利五脏,于病无所增剧。
例曰:诸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
今方则不然,于此篇具条之,更不烦方下别注也。
凡药治择熬炮讫,然后称之以充用,不得生称。
凡用石药及玉,皆碎如米粒,绵裹纳汤酒中。
凡钟乳等诸石,以玉槌水研,三日三夜,漂炼务令极细。
凡银屑,以水银和成泥。
凡石、赤泥团之,入火半日,乃熟可用,仍不得过之。
不炼,生入药,使人破心肝。
凡朴硝、矾石,烧令汁尽,乃入丸散。
芒硝、朴硝,皆绞汤讫,纳汁中,更上火两三沸,烊尽。
凡汤中用丹砂、雄黄者,熟末如粉,临服纳汤中,搅令调和服之。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枣、栀子之类是也。
用细核物,亦打碎,山茱萸、五味子、蕤核、决明子之类是也。
细花子物,正尔完用之,旋复花、菊花、地肤子、葵子之类是也。
米麦豆辈,亦完用之。
凡橘皮、吴茱萸、菽等,入汤不咀。
凡诸果实仁,皆去尖及双仁者,汤揉挞去皮,仍切之。
用栀子者去皮,用蒲黄者汤成下。
凡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
三捣三绞,取汁,汤成去滓下之,煮五六沸,根据如升数,不可共药煮之。
一法薄切用。
凡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
凡麻黄,去节,先别煮两三沸,掠去沫,更益水如本数,乃纳余药,不尔令人烦。
寸斩之,小草、瞿麦五分斩之,细辛、白前三分斩之,膏中细锉也。
凡牛膝、石斛等,入汤酒拍碎用之。
石斛入丸散者,先以砧槌极打令碎,乃入臼,不尔捣不熟,入酒亦然。
黄连丸_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黄连丸_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黄连丸_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5)1.1.组成: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 5 1.2.功效:疳疾。
(5)1.3.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5)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5)2.相似度67%:芜荑丸 (5)2.1.组成:芜荑2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蚺蛇胆半两。
(5)2.2.原方对照: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5)2.3.加:蚺蛇胆 (5)2.4.减:使君子 (5)2.5.功效:久痢不愈,有虫,兼下部脱肛。
(5)2.6.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5)3.相似度67%:三圣丸 (5)3.1.组成:黄连3钱,使君子2钱,木香半钱。
(5)3.2.原方对照: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5)3.3.加:木香 (5)3.4.减:芜荑 (5)3.5.功效:小儿疳病。
(5)3.6.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5)4.相似度67%:芦荟丸 (6)4.1.组成:龙胆草1两,黄连(去须)1两,芜荑1两(去皮,先炒黄色,次入前药,一处炒赤色)。
(6)4.2.原方对照: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6)4.3.加:龙胆草 (6)4.4.减:使君子 (6)4.5.功效:脾胃积热,遂成疳疾。
小儿疳积,其状渐黄瘦,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乃积而生热成疳也。
(6)4.6.来源:《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五五)。
(6)5.相似度67%:黄连丸 (6)5.1.组成:使君子50个,陈皮1钱,黄连1两。
(6)5.2.原方对照: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6)5.3.加:陈皮 (6)5.4.减:芜荑 (6)5.6.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吴氏集验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
朝代:唐·永微三年。
年份:公元652年•玉石上部•大镇心散•小镇心散•大镇心丸•小镇心丸•定志小丸•紫石英酒•好忘第七枕中方开心散菖蒲益智丸八味散方•枕中方•开心散•鲫鱼汤•菖蒲益智丸•八味散方•脾脏脉论第一•脾虚实第二脾实热泻热汤射干煎方脾胃俱实三黄泻热汤方大黄泻热汤槟榔散温脾丸麻豆散脾胃俱虚白术散平胃丸大曲丸消食断下丸干姜散消食丸曲丸•脾实热泻热汤射干煎方•泻热汤•射干煎方•脾胃俱实三黄泻热汤方大黄泻热汤槟榔散温脾丸麻豆散•三黄泻热汤方•大黄泻热汤•槟榔散•温脾丸•麻豆散•脾胃俱虚白术散平胃丸大曲丸消食断下丸干姜散消食丸曲丸•白术散•平胃丸•大曲丸•消食断下丸•干姜散•虚损第十四顺理中丸桃仁煎石斛地黄煎地黄羊脂煎地黄酒羊肉汤猪肾汤羊肉黄汤鹿肉汤獐骨汤当归芍药汤杏仁汤乳蜜汤五石汤三石汤内补黄汤吴茱萸汤猪膏煎鲤鱼汤桂枝加附子汤•消食丸•曲丸•脾劳第三半夏汤消食膏酒•消食膏酒•肉极第四解风痹汤西州续命汤越婢汤石南散大黄酒•解风痹汤•石南散•四顺理中丸•大黄酒•肉虚实第五五加酒半夏汤•秘涩第六麻子仁丸三黄汤五柔丸大五柔丸濡脏汤芒硝丸走马汤巴豆丸练中丸灸法灸法•麻子仁丸•三黄汤•五柔丸•大五柔丸•濡脏汤•桃仁煎•芒硝丸•走马汤•巴豆丸•练中丸•热痢第七陟厘丸乌梅丸松皮散苦参橘皮丸三黄白头翁汤龙骨丸白头翁汤茯苓汤温脾汤黄连汤女萎丸圣汤灸法•陟厘丸•松皮散•石斛地黄煎•苦参橘皮丸•三黄白头翁汤•黄连汤•女萎丸•圣汤•地黄羊脂煎•冷痢第八温脾汤建脾丸增损建脾丸驻车丸大桃花汤仓米汤附子汤马蔺子丸浓朴汤四续丸椒艾丸下痢丸麦丸乌梅丸七味散猪肝丸羊脂煎断痢汤泻心汤香苏汤女曲散•建脾丸•增损建脾丸•驻车丸•大桃花汤•仓米汤•马蔺子丸•地黄酒•四续丸•椒艾丸•下痢丸•麦丸•七味散•猪肝丸•羊脂煎•断痢汤•羊肉汤•女曲散•疳湿痢第九八物茜根汤•八物茜根汤•小儿痢第十温中汤温中大黄汤黄柏汤治中结阳丸栀子丸藜芦丸四物粱米汤大黄汤生金牛黄汤泽漆茱萸汤枳实散•温中汤•温中大黄汤•黄柏汤•治中结阳丸•玉石中部•猪肾汤•四物粱米汤•生金牛黄汤•泽漆茱萸汤•枳实散•卷十六胃腑方(凡十类)胃腑脉论第一胃虚实第二胃实热泻胃热汤方胃虚冷补胃汤人参散喉咙论第三反胃第四大半夏汤灸法治中散呕吐哕逆第五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前胡汤小麦汤猪苓散犀角人参饮子半夏干姜散大黄甘草汤灸法噎塞第六五噎丸竹皮汤干姜汤通气汤羚羊角汤胀满第七温胃汤大半夏汤附子粳米汤浓朴三物汤浓朴七物汤吴茱萸汤大桂汤灸法痼冷积热第八露宿丸大露宿丸赤丸半夏汤生姜汤甘草汤茱萸硝石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朴硝煎方五石汤竹叶汤半夏汤承气汤地黄煎细丸•胃腑脉论第一•胃虚实第二胃实热泻胃热汤方胃虚冷补胃汤人参散•胃实热泻胃热汤方•羊肉黄汤•泻胃热汤方•胃虚冷补胃汤人参散•人参散•喉咙论第三•反胃第四大半夏汤灸法治中散•大半夏汤•治中散•呕吐哕逆第五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前胡汤小麦汤猪苓散犀角人参饮子半夏干姜散大黄甘草汤灸法•鹿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麦汤•猪苓散•犀角人参饮子•半夏干姜散•大黄甘草汤•噎塞第六五噎丸竹皮汤干姜汤通气汤羚羊角汤•獐骨汤•五噎丸•竹皮汤•干姜汤•羚羊角汤•胀满第七温胃汤大半夏汤附子粳米汤浓朴三物汤浓朴七物汤吴茱萸汤大桂汤灸法•温胃汤•附子粳米汤•浓朴三物汤•当归芍药汤•浓朴七物汤•大桂汤•痼冷积热第八露宿丸•大露宿丸赤丸半夏汤生姜汤甘草汤茱萸硝石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朴硝煎方五石汤竹叶汤半夏汤承气汤地黄煎细丸•赤丸•茱萸硝石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朴硝煎方•乳蜜汤•承气汤•细丸•肺脏脉论第一•肺虚实第二肺实热橘皮汤泻肺散肺虚冷酥蜜膏酒补肺汤麻子汤饧煎肺与大肠俱虚小建中汤•肺实热橘皮汤泻肺散•泻肺散•肺虚冷酥蜜膏酒补肺汤麻子汤饧煎•五石汤•酥蜜膏酒•补肺汤•饧煎•肺与大肠俱虚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肺劳第三麻黄引气汤半夏汤浓朴汤•麻黄引气汤•三石汤•气极第四钟乳散黄汤大露宿丸硫黄丸大前胡汤竹叶汤灸法•大露宿丸•硫黄丸•大前胡汤•积气第五此七气丸七气丸七气汤五膈丸大蒜煎桔梗破气丸槟榔汤半夏汤贝母汤麻黄汤奔气汤枳实汤下气汤黎勒丸竹叶饮子人参汤海藻橘皮丸白石英散白石英丸补伤散理气丸灸法•此七气丸•内补黄汤•七气丸•七气汤•五膈丸•大蒜煎•桔梗破气丸•贝母汤•奔气汤•玉石下部•吴茱萸汤•枳实汤•黎勒丸•竹叶饮子•海藻橘皮丸•白石英散•白石英丸•补伤散•理气丸•猪膏煎•肺痿第六甘草干姜汤甘草汤生姜甘草汤麻黄汤•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肺痈第七桔梗汤泻肺汤皂荚丸黄昏汤苇茎汤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桔梗汤•泻肺汤•皂荚丸•黄昏汤•苇茎汤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飞尸鬼疰第八五疰汤蜈蚣汤桃皮汤桃奴汤小附着散大附着散金牙散大金牙散白术散太乙备急散龙牙散备急丸墨奴散鹳骨丸蜥蜴丸桔梗丸十疰丸太乙神明陷冰丸江南度世丸大度世丸雷氏千金丸灸法•五疰汤•蜈蚣汤•桃皮汤•桃奴汤•小附着散•大附着散•桂枝加附子汤•金牙散•太乙备急散•龙牙散•备急丸•墨奴散•鹳骨丸•桔梗丸•虚烦第十一薤白汤竹根汤人参当归汤甘竹茹汤知母汤竹叶汤淡竹茹汤赤小豆散蒲黄散蜀漆汤芍药汤•十疰丸•太乙神明陷冰丸•江南度世丸•大度世丸•雷氏千金丸•大肠腑脉论第一•大肠虚实第二大肠实热生姜泄肠汤大肠虚冷黄连补汤•大肠实热生姜泄肠汤•薤白汤•生姜泄肠汤•大肠虚冷黄连补汤•黄连补汤•肛门论第三•皮虚实第四蒴蒸汤栀子煎•蒴蒸汤•栀子煎•咳嗽第五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浓朴麻黄汤泽漆汤麦门冬汤麻黄石膏汤十枣汤温脾汤百部根汤海藻汤白前汤麻黄散蜀椒丸通气丸射干煎杏仁煎通声膏方杏仁饮子苏子煎芫花煎款冬煎紫菀丸款冬丸五味子汤竹皮汤百部丸钟乳七星散七星散治嗽熏法灸法•射干麻黄汤•竹根汤•浓朴麻黄汤•泽漆汤•麻黄石膏汤•十枣汤•百部根汤•海藻汤•白前汤•麻黄散•人参当归汤•蜀椒丸•通气丸•射干煎•杏仁煎•通声膏方•杏仁饮子•苏子煎•芫花煎•款冬煎•紫菀丸•甘竹茹汤•款冬丸•百部丸•钟乳七星散•七星散•治嗽熏法•痰饮第六小半夏汤甘草汤十枣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浓朴大黄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椒目丸甘遂半夏汤大茯苓汤茯苓汤大半夏汤半夏汤干枣汤当归汤吴茱萸汤前胡汤旋复花汤姜椒汤姜附汤撩膈散断膈汤松萝汤杜蘅汤蜜煎葱白汤大五饮丸旋复花丸中军候黑丸顺流紫丸•知母汤•木防己汤•浓朴大黄汤•椒目丸•甘遂半夏汤•大茯苓汤•草药上部•竹叶汤•干枣汤•姜椒汤•姜附汤•淡竹茹汤•撩膈散•断膈汤•松萝汤•杜蘅汤•蜜煎•大五饮丸•旋复花丸•中军候黑丸•顺流紫丸•赤小豆散•九虫第七蘼芜丸懊恼散青葙散姜蜜汤杏仁汤桃皮汤猪胆苦酒汤雄黄兑散•蘼芜丸•懊恼散•青葙散•姜蜜汤•猪胆苦酒汤•雄黄兑散•蒲黄散•肾脏脉论第一•肾虚实第二肾实热泻肾汤肾膀胱俱实肾虚寒肾膀胱俱虚•肾实热泻肾汤•泻肾汤•肾膀胱俱实•肾虚寒•肾膀胱俱虚•肾劳第三栀子汤麻黄根粉•麻黄根粉•蜀漆汤•精极第四竹叶黄芩汤棘刺丸韭子丸韭子散枣仁汤禁精汤羊骨汤灸法•竹叶黄芩汤•棘刺丸•韭子丸•韭子散•枣仁汤•禁精汤•羊骨汤•骨极第五三黄汤灸法•骨虚实第六虎骨酒•腰痛第七杜仲酒肾着汤杜仲丸丹参丸独活寄生汤腰痛导引法针灸法•肾着汤•杜仲丸•中风第十二大豆紫汤独活紫汤小独活汤甘草汤独活汤鸡粪酒竹叶汤防风汤鹿肉汤独活汤大豆汤五石汤四石汤小柴胡汤三物黄芩汤方甘草汤羊肉汤葛根汤防风酒浴汤茯神汤远志汤茯苓汤安心汤甘草丸人参丸大远志丸•腰痛导引法•补肾第八建中汤小建中汤黄建中汤前胡建中汤乐令建中汤黄汤大建中汤肾沥汤增损肾沥汤五补汤凝唾汤补汤方人参汤内补散石斛散肾沥散薯蓣散钟乳散寒食钟乳散地黄散三石散石苇丸五补丸无比薯蓣丸大薯蓣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黄汤神化丸三仁九子丸填骨丸通明丸补虚益精大通丸赤石脂丸鹿角丸苁蓉丸干地黄丸覆盆子丸补益方曲囊丸磁石酒石英煎麋角丸方•建中汤•黄建中汤•前胡建中汤•乐令建中汤•大豆紫汤•增损肾沥汤•五补汤•凝唾汤•补汤方•内补散•石斛散•肾沥散•独活紫汤•寒食钟乳散•地黄散•三石散•石苇丸•无比薯蓣丸•大薯蓣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小独活汤•神化丸•三仁九子丸•填骨丸•通明丸•补虚益精大通丸•鹿角丸•苁蓉丸•草药中部•甘草汤•覆盆子丸•补益方•曲囊丸•磁石酒•石英煎•麋角丸方•卷二十膀胱腑方(凡七类)膀胱腑脉论第一膀胱虚实第二膀胱实热膀胱虚冷龙骨丸胞囊论第三榆皮通滑泄热煎滑石汤灸法三焦脉论第四三焦虚实第五泽泻汤麦门冬理中汤黄理中汤黄连丸浓朴汤大黄泻热汤蓝青丸黄连煎柴胡通塞汤赤石脂汤止呕人参汤香豉汤黄柏止泄汤人参续气汤茯苓丸伏龙肝汤当归汤灸法霍乱第六治中汤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顺汤竹叶汤甘草泻心汤小青龙汤附子粳米汤理中散人参汤杜若丸灸法杂补第七然琥珀散苁蓉散秃鸡散天雄散石硫黄散杜仲散苁蓉散白马茎丸•膀胱腑脉论第一•膀胱虚实第二膀胱实热膀胱虚冷龙骨丸•膀胱实热•独活汤•膀胱虚冷龙骨丸•胞囊论第三榆皮通滑泄热煎滑石汤灸法•榆皮通滑泄热煎•滑石汤•三焦脉论第四•三焦虚实第五泽泻汤麦门冬理中汤黄理中汤黄连丸浓朴汤大黄泻热汤蓝青丸黄连煎柴胡通塞汤赤石脂汤止呕人参汤香豉汤黄柏止泄汤人参续气汤茯苓丸伏龙肝汤当归汤灸法•泽泻汤•麦门冬理中汤•鸡粪酒•黄理中汤•黄连丸•黄连煎•柴胡通塞汤•赤石脂汤•止呕人参汤•黄柏止泄汤•人参续气汤•霍乱第六治中汤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顺汤竹叶汤甘草泻心汤小青龙汤附子粳米汤理中散人参汤杜若丸灸法•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防风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顺汤•理中散•杜若丸•杂补第七然琥珀散苁蓉散秃鸡散天雄散石硫黄散杜仲散苁蓉散白马茎丸•然琥珀散•苁蓉散•秃鸡散•石硫黄散•杜仲散•白马茎丸•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凡四类)消渴第一茯神汤猪肚丸浮萍丸黄连丸栝蒌粉枸杞汤铅丹散茯神丸方酸枣丸猪肾荠汤方增损肾沥汤地黄丸九房散黄汤棘刺丸骨填煎茯神煮散枸杞汤巴郡太守奏三黄丸阿胶汤灸法淋闭第二地肤子汤灸法灸法灸法石苇散灸法灸法溺血第三水肿第四中军候黑丸大豆散麦门冬饮方徐王煮散褚澄汉防己煮散茯苓丸泽漆汤猪苓散麻豆煎苦瓠丸麻黄煎大豆散麻子汤大豆煎摩膏麝香散•消渴第一茯神汤猪肚丸浮萍丸黄连丸栝蒌粉枸杞汤铅丹散茯神丸方酸枣丸猪肾荠汤方增损肾沥汤地黄丸九房散黄汤棘刺丸骨填煎茯神煮散枸杞汤巴郡太守奏三黄丸阿胶汤灸法•猪肚丸•浮萍丸•栝蒌粉•枸杞汤•茯神丸方•大豆汤•酸枣丸•猪肾荠汤方•九房散•骨填煎•巴郡太守奏三黄丸•阿胶汤•淋闭第二地肤子汤灸法灸法灸法石苇散灸法灸法•石苇散•四石汤•溺血第三•水肿第四中军候黑丸大豆散麦门冬饮方徐王煮散褚澄汉防己煮散茯苓丸泽漆汤猪苓散麻豆煎苦瓠丸麻黄煎大豆散麻子汤大豆煎摩膏麝香散•大豆散•麦门冬饮方•徐王煮散•褚澄汉防己煮散•草药下部•小柴胡汤•麻豆煎•苦瓠丸•麻黄煎•大豆煎•麝香散•卷二十二痈肿毒方(凡六类)疔肿第一齐州荣姥丸赵娆方玉山韩光方灸方痈疽第二五香连翘汤黄竹叶汤八味黄散方王不留行散内补散排脓内塞散猪蹄汤麝香膏食恶肉膏方漆头茹散白茹散生肉膏生肉膏五香汤漏芦汤丹参膏方小竹沥汤白薇散方蒺藜散藜芦膏瞿麦散薏苡仁散黄茯苓汤内消散皮散栀子汤五利汤干地黄丸地黄煎枸杞煎灸方乌麻膏松脂膏青龙五生膏灭瘢膏练石散麻子小豆汤发背第三内补散李根皮散大内塞排脓散丹毒第四升麻膏方升麻汤瘾疹第五石南汤青羊脂膏瘭疽第六猪蹄汤苦瓠散乌膏•三物黄芩汤方•疔肿第一齐州荣姥丸赵娆方玉山韩光方灸方•齐州荣姥丸•赵娆方•玉山韩光方•灸方•痈疽第二五香连翘汤黄竹叶汤八味黄散方王不留行散内补散排脓内塞散猪蹄汤麝香膏食恶肉膏方漆头茹散白茹散生肉膏生肉膏五香汤漏芦汤丹参膏方小竹沥汤白薇散方蒺藜散藜芦膏瞿麦散薏苡仁散黄茯苓汤内消散皮散栀子汤五利汤干地黄丸地黄煎枸杞煎灸方乌麻膏松脂膏青龙五生膏灭瘢膏练石散麻子小豆汤•黄竹叶汤•八味黄散方•王不留行散•排脓内塞散•麝香膏•食恶肉膏方•漆头茹散•白茹散•生肉膏•五香汤•丹参膏方•小竹沥汤•白薇散方•蒺藜散•瞿麦散•薏苡仁散•黄茯苓汤•内消散•葛根汤•皮散•五利汤•乌麻膏•青龙五生膏•防风酒•灭瘢膏•练石散•麻子小豆汤•发背第三内补散李根皮散大内塞排脓散•李根皮散•大内塞排脓散•丹毒第四升麻膏方升麻汤•升麻膏方•浴汤•瘾疹第五石南汤青羊脂膏•青羊脂膏•瘭疽第六猪蹄汤苦瓠散乌膏•苦瓠散•卷二十三痔漏方(凡五类)九漏第一空青商陆散狸骨知母散治鼠漏方∶地黄膏荏子桔梗丸雄黄黄芩散石防风散矾石白术散地胆甘草散雌黄芍药丸斑蝥白芷丸灸法五白膏曾青散蔷薇丸肠痈第二大黄牡丹汤肠痈汤方赤龙皮汤方天麻汤方飞乌膏方黄连胡粉散鹿角散灸法连翘汤蒺藜丸排脓散五痔第三槐子丸小槐实丸槐子酒皮丸槐皮膏灸法疥癣第四茹膏九江散恶疾大风第五岐伯神圣散野狼毒散锻石酒•九漏第一•空青商陆散狸骨知母散治鼠漏方∶地黄膏荏子桔梗丸雄黄黄芩散石防风散矾石白术散地胆甘草散雌黄芍药丸斑蝥白芷丸灸法五白膏曾青散蔷薇丸•茯神汤•狸骨知母散•治鼠漏方∶•地黄膏•荏子桔梗丸•雄黄黄芩散•石防风散•矾石白术散•地胆甘草散•雌黄芍药丸•斑蝥白芷丸•远志汤•五白膏•曾青散•肠痈第二大黄牡丹汤肠痈汤方•大黄牡丹汤•肠痈汤方•赤龙皮汤方天麻汤方飞乌膏方黄连胡粉散鹿角散灸法连翘汤蒺藜丸排脓散•天麻汤方•飞乌膏方•茯苓汤•黄连胡粉散•连翘汤•蒺藜丸•排脓散•五痔第三槐子丸小槐实丸槐子酒皮丸槐皮膏灸法•槐子丸•小槐实丸•槐子酒•木药上部•安心汤•皮丸•槐皮膏•疥癣第四茹膏九江散•茹膏•九江散•恶疾大风第五岐伯神圣散野狼毒散锻石酒•岐伯神圣散•野狼毒散•锻石酒•甘草丸•解食毒第一•解百药毒第二鸡肠草散解毒药散方•鸡肠草散•解毒药散方•解五石毒第三葱白豉汤甘草汤方桂心汤方杜仲汤大麦奴汤方人参汤方生麦门冬汤大黄汤方栝蒌根汤方芒硝汤方人参汤生麦门冬汤方参桂汤方大麦汤葱白豉汤生麦门冬汤方大黄黄芩汤栝蒌根汤浴法寒食散栀子豉汤葱白豉汤理中汤人参汤冷热熨法槟榔汤鸭通汤解散下散法•葱白豉汤•甘草汤方•桂心汤方•杜仲汤•人参丸•大麦奴汤方•人参汤方•生麦门冬汤•栝蒌根汤方•芒硝汤方•生麦门冬汤方•参桂汤方•大麦汤•大远志丸•大黄黄芩汤•栝蒌根汤•浴法•寒食散•栀子豉汤•理中汤•心腹痛第十三蜀椒汤大岩蜜汤干地黄汤芍药汤当归汤桃仁芍药汤羊肉汤羊肉当归汤羊肉杜仲汤羊肉地黄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芎汤大补中当归汤桂心酒生牛膝酒吴茱萸汤蒲黄汤败酱汤芎汤独活汤芍药黄汤•冷热熨法•鸭通汤•解散•下散法•蛊毒第四论太上五蛊丸太乙追命丸万病丸犀角丸八物茜根汤北地太守酒•太上五蛊丸•太乙追命丸•万病丸•蜀椒汤•北地太守酒•胡臭漏腋第五锻石散六物散•锻石散•六物散•脱肛第六猪肝散壁土散灸法•猪肝散•壁土散•瘿瘤第七五瘿丸方陷肿散生肉膏灸法•大岩蜜汤•五瘿丸方•陷肿散•阴第八治丸方灸法蒺藜子汤猪蹄汤葱白膏方•治丸方•蒺藜子汤•葱白膏方•干地黄汤•卷二十五备急方(凡四类)卒死第一灸法蛇虫等毒第二五香散野葛膏解水毒饮子∶灸法诸般伤损第三白马蹄散当归散黄散鹿角散大豆紫汤胶艾汤大胶艾汤竹皮汤桃仁汤蒲黄散火疮等证第四灸疮薤白膏金疮内补散二物汤内塞散续断散地黄膏•卒死第一灸法•蛇虫等毒第二五香散野葛膏解水毒饮子∶灸法•解水毒饮子∶•诸般伤损第三白马蹄散当归散黄散鹿角散大豆紫汤胶艾汤大胶艾汤竹皮汤桃仁汤蒲黄散•白马蹄散•大胶艾汤•火疮等证第四灸疮薤白膏金疮内补散二物汤内塞散续断散地黄膏•当归汤•灸疮•薤白膏•金疮•二物汤•内塞散•续断散•卷二十六食治方(凡五类)序论第一果实第二菜蔬第三谷米第四鸟兽第五•序论第一•木药中部•桃仁芍药汤•果实第二•菜蔬第三•谷米第四•鸟兽第五•卷二十七养性(凡八类)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去三虫丸方服天门冬方服地黄方黄精膏方服乌麻法饵柏实方饵松子方服松脂方采松脂法炼松脂法饵茯苓方茯苓酥方茯苓膏方服枸杞根方枸杞酒方饵云母水方炼钟乳粉法钟乳散西岳真人灵飞散方黄帝杂忌法第七房中补益第八•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去三虫丸方服天门冬方服地黄方黄精膏方服乌麻法饵柏实方饵松子方服松脂方采松脂法炼松脂法饵茯苓方茯苓酥方茯苓膏方服枸杞根方枸杞酒方饵云母水方炼钟乳粉法钟乳散西岳真人灵飞散方黄帝杂忌法第七房中补益第八•去三虫丸方•服天门冬方•服地黄方•黄精膏方•服乌麻法•饵柏实方•饵松子方•羊肉当归汤•服松脂方•采松脂法•炼松脂法•饵茯苓方•茯苓酥方•茯苓膏方•服枸杞根方•枸杞酒方•饵云母水方•炼钟乳粉法•羊肉杜仲汤•西岳真人灵飞散方•黄帝杂忌法第七•房中补益第八•卷二十八脉法(凡十六类)平脉大法第一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指下形状第三五脏脉所属第四分别病形状第五三关主对法第六五脏积聚第七阴阳表里虚实第八何时得病第九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平脉大法第一•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指下形状第三•五脏脉所属第四•分别病形状第五•羊肉地黄汤•三关主对法第六•五脏积聚第七•阴阳表里虚实第八•何时得病第九•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内补当归建中汤•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仰人头面三十六穴远近法第二•胸博第二行六穴远近法第三•胸博第三行六穴远近法第四•胸博第四行六穴远近法第五•腹中第一行十四穴远近法第六•腹第二行十一穴远近法第七•腹第三行十二穴远近法第八•内补芎汤•腹第四行七穴远近法第九•手太阴肺经十穴第十•手厥阴心主经八穴第十一•手少阴心经八穴第十二•足太阴脾经十一穴第十三•足阳明胃经十五穴第十四•伏人头上第一行五穴远近法第一•头上第二行三穴远近法第二•头上第三行三穴远近法第三•伏人耳后六穴远近法第四•大补中当归汤•脊中第一行十一穴远近法第五•脊中第二行二十一穴远近法第六•脊中第三行十三穴远近法第七•手少阳三焦经十七穴远近法第八•手太阳小肠经九穴远近法第九•足太阳膀胱经十七穴远近法第十•侧人耳颈二十穴远近法第一•侧胁十穴远近法第二•手阳明大肠经二十穴远近法第三•足少阳胆经十五穴远近法第四•桂心酒•足厥阴肝经十一穴远近法第五•足少阴肾经十一穴远近法第六•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针灸禁忌法第三•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用针略例第五•灸例第六•太医针灸宜忌第七•卷三十针灸下(凡八类)孔穴主对法第八头面第一头病项病面病目病鼻病耳病口病舌病齿病喉咽病喉痹病心腹第二胸胁病心病腹病胀满病大小便病泄痢病消渴病水肿病不能食病呕吐病吐血病咳逆上气。
急备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
成书于652年。
作者孙思邈。
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千金名其书。
《备急千金要方》自唐代到现代,中外翻刻版本有四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
此书30卷本内容,卷1为医学总论,包括医学伦理、本草、制药等;卷2~4为妇科病;卷5为儿科病;卷6为七窍病;卷7~8论诸风脚气;卷9~10为伤寒;卷11~20为脏腑病论;卷21论消渴淋闭诸症;卷22为疮肿痛疽;卷23系痔漏;卷24论解毒并杂治;卷25为备急诸术;卷26~27系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含方论5300余首,创分证列方的编写体例。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
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价值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
近年来更为日、美、德以及东南亚各国学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
孙氏撰成《千金要方》后,因感其内容之不足而续编《千金翼方》,30卷,约成书于公元682年。
该书的内容和科学价值在于:第一,发展传染病诊疗技术与学说。
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学说,到唐代已经历四五百年的实践检验,深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孙氏撰《千金要方》时只见其片断,晚年始得“江南诸师秘仲景(伤寒论)”之书,他结合自己诊疗传染病、流行病之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创造性提出:其要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①。
孙氏的大胆革新,从医疗实践中总结新的理论经验,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学习掌握的难度,不泥守仲景繁难的六经辨症体系,自创此三纲论治传染病的新学说,对发展仲景学说和明清医学家研究仲景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备急千金要方》方剂剂型统计与分析
2 1 汤剂 《 . 千金 要方 》 中汤 剂是 出现最 多的剂 型 。 除水 煎外 , 书 中所 出 现 的 液 体 溶 剂 还 有 酒 、 加 本 酒 水 、 ( 中又称 苦酒 、 醋 书 酢等 ) 竹 沥 、 、 泔 、 汁 、 、 尿 米 乳 蒜汁、 汁、 姜 鸭通汁 等 多种 液 体 作 为溶 媒 , 者认 为 笔 《 千金要 方 》 中使用 不 同溶 剂 煎 药 , 一是 考 虑 针对 不 同的疾病或 同一 疾 病 不 同 的症 状 而 采 用 不 同 的溶
型 4 2种 , 形剂种 类繁 多 , 赋 并记 述 了部 分 剂型理论 知识 。通 过对部 分 剂型的分析 发现 , 书中剂型 已初 具现代
制 作 工 艺 , 绝 大部 分 剂 型 均 一 直 沿 用 至 今 。 且 ’
[ 关键词 ] 急千金要 方 ; 备 方剂 ; 剂型
[ 图分 类号3 8 . [ 中 R2 9 3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 编号 3 0 02 1 ( 0 0 0 —0 50 1 0 —2 9 2 1 )10 0 —4
诸 家之所 秘要 , 去众 说 之 所 未 至 。 它是 学 习 和研 究 ” 祖 国医学 的重要 参考文 献 。 原 书共 分 3 0卷 , 内容 包 括妇 人 、 小 、 窍 、 少 七 诸
风、 伤寒 、 脏腑 诸 病 、 外科 、 急 、 备 养性 、 针灸 等 , 计 总
2 2门 , 3 合方论 53 0 。书 中系统 总结 了唐代 以前 0 首 的医学成就 , 取材 广泛 , 内容丰 富 , 述有作 , 有 验方 经 方 皆备 , 是我 国第一 部 理 法方 药 俱 全 的 巨作 。是 继 张仲 景《 伤寒 杂病论 》 之后 , 国医学 的又一 次总 结 , 我 被誉 为我 国历 史上 最早 的临床 医学百 科全 书[ 。 2 ] 《 千金要 方 》 中方 剂数 量浩 大 , 涉及 临床各 科 , 为 唐 以前 方 书集 大 成 之 作 。所 收 集 的 医方 不 惟 数 量
黄连的炮制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黄连的炮制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痢家圣药”之称,是许多经方的主药。
内服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
目前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微生物、抗原虫、抗炎、抗溃疡、抗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血糖与降血压的作用[2]。
1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连的炮制,从古到今,经过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黄连的炮制,最早见于南北朝刘宋时期雷藁所著的《雷公炮炙论》“凡使黄连,以布拭上肉毛,然后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火中焙干用”[3]。
唐代以前,中药炮制技术,炮制理论处于起萌阶段。
黄连的炮制只是简单的挑选、洗净。
孙思邈在《备急干金要方》中记述有:“黄连去毛、去皮、炒”[4]。
宋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炮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众多医药家用新的方法,新的辅料炮制黄连。
王怀隐在所著《太平圣惠方》论述黄连的炮制方法“去须、捣碎,去粗皮碎擘,水洗过”[5]。
宋代还出现了酒炒、姜炒、蜜制、米泔制、麸炒、制炭、吴茱萸制、巴豆制等炮制方法;黄连的炮制进入了从简单的净选加工步入复杂的用辅料炮制。
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被更明确的提了出来。
张元素[6]在《珍珠囊》中也指出黄连用酒洗 ,借酒开腾之力使黄连功用达到头面及手梢皮肤。
《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7]。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黄土姜酒蜜制、胆汁制、酒萸制等方法[8]。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黄连的炮制理论基本成熟。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消渴的诊治,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沿用至今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消渴的诊治,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沿用至今病因病机方面饮食不节, 积热伤津孙氏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 损伤脾胃, 脾胃失运化之职, 积于胃中酿成内热, 消谷耗液。
津液不足, 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谓: 凡积久饮酒, 未有不成消渴。
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 明其酒性酷热, 物无以加。
脯炙盐咸, 此味酒客耽嗜, 不离其口, 三筋之后, 制不由己, 饮唤无度, 咀嚼醉酱, 不择酸咸, 积年长夜, 酣兴不解, 遂使三焦猛热, 五脏干燥, 木石尤且焦枯, 在人何能不渴。
情志失调, 郁火伤阴孙氏认为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 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火热炽盛, 不仅上灼胃津, 下耗肾液, 而且肝之疏泄太过, 肾闭藏失司, 则火炎于上, 精微随津泄于下, 发为消渴。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谓: 夫内消之为病, 当由热中所致, 小便多于所饮, 令人虚极短气。
夫内消者, 食物皆消作小便也, 而又不渴。
又云: 但小便利而不饮水者, 肾实也。
肾实则消, 消者不渴而利是也。
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虚弱孙氏认为, 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虚弱, 加之房劳过度, 肾精亏损, 虚火内生, 则火因水竭而益烈, 水因火烈而益干, 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 发为消渴。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云: 消渴由于盛壮之时, 不自慎惜, 快情纵欲, 极意房中, 稍至年长, 肾气虚竭。
服食丹药燥伤阴津致消渴病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也有记载: 贞观十年, 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 既久忽房道强盛, 经月余渐患渴, 经数日小便大利, 日夜百行以来, 百方治之, 渐以增剧, 四体羸嵘, 不能起止, 精神恍惚, 口舌焦干而卒, 此病虽稀, 甚可畏也。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 后世关于消渴病之阴亏燥热的病机学说实导源于孙思邈。
症候和诊断方面症候表现孙思邈对消渴病的症候表现有较多的补充, 如: 吸吸少气, 不得多语, 心烦热, 两脚酸, 四体羸瘦, 不能起止, 精神恍惚, 口舌焦干而卒, 骨节烦热或寒, 胃反吐食, 脚弱, 患脚气, 喜发动, 兼渴消, 肾脉细弱, 肌肤羸瘦, 或乃转筋不能自止等。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要⽅》《备急千⾦要⽅》唐·孙思邈孫真⼈備急千⾦要⽅序 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之味,逮伊尹⽽湯液之劑備;⿈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砭艾之法精。
雖⼤聖⼈有意於拯民之瘓,必待賢明博通之⾂,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之所為,得⾏於永久也。
醫家之務,經是⼆聖⼆賢⽽能事畢矣。
後之留意於⽅術者,苟知藥⽽不知灸,未⾜以盡治療之體;知灸⽽不知針,未⾜以極表裹之變。
如能兼是聖賢之蘊者,其名醫之良乎。
有唐真⼈孫思邈者,乃其⼈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之政,⽽王官之⼀守也。
⽽乃祖述農⿈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攘扁鵲之《難》,⽅採倉公之《禁》,仲景《⿈素》,元化《綠恢》,葛仙翕之《必效》,胡居⼠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之《百⼀》,⾃餘郭⽟、范汪、僧垣、阮炳,上極⽂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無不採摭。
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成書⼀部,總三⼗卷,⽬錄⼀通。
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治之宜,始婦⼈⽽次嬰孺,先腳氣⽽後中⾵,傷寒、癱疽、消渴、⽔腫,七竅之病,五⽯之毒,備急之⽅,養性之術,總篇⼆百三⼗⼆⾨,合⽅論五千三百⾸,莫不⼗全可驗,四種兼包。
厚德過於千⾦,遺法傳於百代,使⼆聖⼆賢之美不墜於地,⽽世之⼈得以階近⽽⾄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剖腹易⼼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途說⽽知。
是以學寡其⼈,寢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
恭惟我朝以好⽣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正是墜學。
⾂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公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之重復者削之,事之不倫者緝之,編次類聚,期⽉功⾄。
綱領雖有所⽴,⽂義猶或疑阻,是⽤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匱⽟函》、《肘後備急》、謝⼠秦《刪繁⽅》、劉涓⼦《⿁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溯流以討源,如《五鑒經》、《千⾦翼》、《崔⽒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振別,無不考理。
千金黄连丸及其拆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内涵 。方法 :2只 S 5 D大 鼠高脂 喂养 3周后采用链脲佐菌素(T ) S Z 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 型, 成模后 随机分 为模 型 组、 药物组 ( 千金黄连丸组、 生地组 、 黄连组 )正常对照组 。药物组经 2 天干预后 , 、 8 观察各组大 鼠治疗前后血清 总胆固醇 (C 、 T )甘油三酯 (G)高密度脂 蛋白 一胆 固醇( D — )低密度脂蛋 白 一胆固醇 ( D — ) T 、 H LC , L L c 等指标。结果 : 千金黄连丸组与
SZ2m /g T 0 g 体重进行二次造模 。正常对照组仅 以 k 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造模过程中共死亡动物 2 只, 其余大鼠全部造模成功。 将造模成功的大 鼠随机分为 4 , 组 每组 1 只 , O 分别为千金黄连丸组 、 生地组 、 黄连组 、 模型组 ; 另 设正 常对 照组 1 。 0只
大鼠灌 胃。模型组及空 白组灌服生理盐水。灌 胃体 积均为 5 L 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 , 常对 照组普 m, 正
通饲料喂养。
给药剂量可依据 《 药理实验方法学》 问公式确 定 ,中药剂量均相 当于临床人用量的 5 。公式 倍
如下:
养环境 : 模型组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 , 饲料配方为 : 6%基础 饲料 , 7 2 %胆 固醇 ,0 1%猪油 ,. 0 %胆酸钠 5
2 型糖尿病最主要 的特征是胰岛素抵抗 ( ) I 。 R I R是 2 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 , 并可先于糖尿病 症状之前发生 。有研究表明, 脂质代谢异常与高胰 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1 。调节脂代谢 、 改
30 ; 2 )德国 S m 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K 1 )精 i a g 4 一5 ; 密电子天平( 中国) 。 1 方法 2型糖尿病胰 岛素抵抗大 鼠模型 的建 . 2 立及分组:2 S 5 只 D大鼠适应性喂养 3 天后 , 随机分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备急千金要方(论一首方五十九首)论曰:补方通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
五劳五脏病,六极六腑病,七伤表里受病。
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
六极者,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髓极,六曰精极。
七伤者,一曰肝伤善梦,二曰心伤善忘,三曰脾伤善饮,四曰肺伤善痿,五曰肾伤善唾,六曰骨伤善饥,七曰脉伤善嗽。
凡远思强虑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度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暄失节伤人。
故曰五劳六极七伤也。
论伤甚众,且言其略,后方悉主之。
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袭,口焦,小便自利方。
胶饴(八两)黄干姜当归(各三两)人参半夏橘皮芍药甘草(各二两)附子(一两)大枣(十五枚)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饴,烊沸,分四服。
(深师有桂心六两,生姜一斤。
无橘皮、干姜。
又方治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疼,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复下痢,口干,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疼酸方。
附子浓朴(各一两)人参甘草桂心当归茯苓(各二两)麦冬黄龙骨(各三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
咳者,加生姜一倍。
又方治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KTKT。
愦愦不乐,胸中气急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去精,惊恐虚乏方。
饴糖(八两)黄远志当归(《翼方》无)泽泻(各三两)芍药甘草人参龙骨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纳饴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
(深师无饴糖、远志、泽泻、龙骨,有桂心六两,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小建中汤治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之方。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关于《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己椒目葶苈黄连丸是大家还算较为了解的一款药方,防己椒目葶苈黄连丸的功效有很多,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一些作用等,今日就向大伙儿详解一下防己椒目葶苈黄连丸怎样吃最好是。
波动别称注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卷中)、椒目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波动药方注射防己椒目葶苈(熬)黄连各14克上四味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波动功效与作用注射攻逐水饮。
主冶水饮停积,走于肠胃,漉漉在线听书,腹满便秘,口角干躁,脉沉弦。
现用以肝硬变肝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归属于实证研究者。
波动使用方法使用量注射空肚时服1丸,日三服,渐稍增。
嘴中有体液。
波动摘抄注射《金匮要略》卷中波动药方注射防己1两,椒目1两,葶苈1两(熬),黄连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波动功效与作用注射肠间有水汽,腹满,口角干躁。
波动使用方法使用量注射“防己椒苈丸”、“防椒苈黄丸”。
己方改成药剂,名“防椒苈黄汤”(见《证治宝鉴》)、“防己椒苈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波动每家阐述注射1.《退思集类方歌注》:肺与肠子为表中,肠间水汽不好于下,以至肺气虚胶郁于上而躁热之甚。
用防己疗水汽,椒目治腹满,葶苈泻气闭,黄连泻血闭,急决肠子之水以救肺金之膹郁,没治上而强盛时期,故用丸剂也。
波动摘抄注射《金匮》卷中在根据前文对防己椒目葶苈黄连丸的解读我们能够了解,健康养生上能够依据自身的钟爱开展,但是在健康养生的情况下,也是要留意方式挑选,对一些不太合适自身的健康养生方法是不必挑选的,不然对人体也是会出现影响的。
《备急千金要方》黄连丸对药方研究
《备急千金要方》黄连丸对药方研究导读《千金方》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本文以《备急千金要方》中黄连丸为代表,系统深入分析其组方特点、配伍规律、适应证,可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
《千金方》中方剂组成形式多种多样,从一味药物到几十味药物不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但是《千金方》中有些方剂组成的药味较多,欲研究其配伍规律及临证主治等有关问题,往往让人有种无从下手之感。
考历代名医临证处方,都十分注重精选药味,以发挥其最佳的疗效。
因此对《千金方》对药方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千金方》对药方知识的挖掘和保护,还有利于提高对《千金方》医学思想的认识,拓展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故本文以黄连丸对药方为代表,根据本草、方书[1-3]所载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1黄连丸药对方所治疾病“黄连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第一》[4],由黄连和生地黄组成。
原文对其适应证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有“治渴”两字。
本方收载于“消渴”篇中,可以看出此方是用来治疗消渴病的方剂。
消渴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尿甜为最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5]。
纵观世界医学史,中医对此病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相关记载,认为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证治要诀》首先提出消渴当按上、中、下分类。
《证治准绳·消瘅》言:“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从黄连丸治疗以口渴为主要症状的消渴病可得知,其所治疾病当为上消。
”2黄连治疗消渴的文献记载“黄连丸中黄连味苦性寒,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名医别录》记载黄连“主五脏冷热……止消渴”。
《本草经集注》言:“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
”《本草新编》记载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除痞满。
”《新修本草》言黄连:“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
《千金要方》生地黄连两味药治糖尿病
《千金要方》生地黄连两味药治糖尿病
18克生地黄,3克黄连,用水煮沸,或用开水冲泡茶。
对于轻度患者,这个数量没有问题。
如果是重症患者,剂量应加倍。
然而,无论剂量如何变化,地黄和小檗碱之前的比例总是为6: 1。
事实上,生地黄和黄连是《千金要方》治疗糖尿病的“处方”。
它已经流传了1300多年,使无数糖尿病患者受益。
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补液的功效,并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广场上的小檗碱能清热利湿,解毒止泻。
此外,黄连被称为阴阳,可以帮助君主,提升精神。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干燥疾病,阴和肾是不够的,热毒性内结是标准。
因此,使用小檗碱和生地黄是非常有症状的。
而且,这两种药物现在被现代医学证实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医生的不断实践中,我们发现生地黄和黄连的比例最好是6:1。
这是因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改善阴虚是重点,并且排毒是补充。
此外,由于生地黄和黄连都是苦寒药,它们很容易伤害脾胃,所以经常腹泻的人应尽量不要轻易使用。
如果你想使用它,添加一点炒山药来中和药用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Jan.2019,Vol.27 No.2生化并能濡养全身,通过联系五脏六腑,使冲任二脉充盈、定时满溢、藏泄有度,月经得以复常。
参考文献[1]史艳,吴节,邱峙.赵氏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181,183.[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2.[3]金哲,林佳静.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分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9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2009.[4]冯群星,庙春颖,陈萍.雷火灸的临床应用机理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7):544-545.[5]南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6]张涵逸,刘兰英.赵氏雷火灸治疗中手法操作的量学要素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92-95.(收稿日期:2018-05-20)《备急千金要方》黄连丸对药方研究张晶晶(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 本文以《备急千金要方》中黄连丸为代表,系统深入分析其组方特点、配伍规律、适应证,以期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千金方;对药方;消渴;黄连丸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j.cnki.11-3555/r.2019.0205 《千金方》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千金方》中方剂组成形式多种多样,从一味药物到几十味药物不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但是《千金方》中有些方剂组成的药味较多,欲研究其配伍规律及临证主治等有关问题,往往让人有种无从下手之感。
考历代名医临证处方,都十分注重精选药味,以发挥其最佳的疗效。
因此对《千金方》对药方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千金方》对药方知识的挖掘和保护,还有利于提高对《千金方》医学思想的认识,拓展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故本文以黄连丸对药方为代表,根据本草、方书[1-3]所载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1 黄连丸对药方所治疾病黄连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第一》[4],由黄连和生地黄组成。
原文对其适应证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有“治渴”两字。
本方收载于“消渴”篇中,可以看出此方是用来治疗消渴病的方剂。
消渴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尿甜为最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5]。
纵观世界医学史,中医对此病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相关记载,认为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证治要诀》首先提出消渴当按上、中、下分类。
《证治准绳·消瘅》言:“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从黄连丸治疗以口渴为主要症状的消渴病可得知,其所治疾病当为上消。
2 方中药物研究2.1 黄连治疗消渴 黄连丸中黄连味苦性寒,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名医别录》记载黄连“主五脏冷热……止消渴”。
《本草经集注》言:“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
”《本草新编》记载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除痞满。
”《新修本草》言黄连:“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
”现代中医认为其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历代医家均认为黄连是治疗消渴的良药,单用有效。
《肘后备急方》用黄连一味制成蜜丸,治疗消渴尿多。
《神效方》记载独连丸,用黄连一味酒蒸,研末为丸,治疗消渴口渴易饥,多饮,多尿,发热消瘦。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用黄连、大黄各一两,黄芩二两研末,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热病烦渴,诸脏不安。
《普济本事方》卷六记载三消丸治疗消渴,将黄连研成细末,冬瓜肉取汁,两药和而为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服。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用黄连半两、瓜蒌根二两,石菖蒲一两为末,治疗消渴,日夜饮水不休,随饮即利。
《简要济众方》用黄连、茯苓三分,麦门冬一两,苦参半两研末为蜜丸,竹叶汤送服,治疗胃气热盛,烦躁口渴。
《近效方》用黄连为末,入冬瓜煨熟绞汁,治疗消渴饮水多,小便日夜六七十次,味甜如脂麸片。
《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方用黄连、天花粉研末,入蜜为丸。
《普济方》记载黄连丸,方用黄连、苦参、麝香为蜜丸,以茶送服,治疗消渴,烦热闷乱。
《如宜9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1月第27卷第2期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Jan.2019,Vol.27 No.2 方》用黄连、天花粉、冬瓜,水煎服,治疗消渴。
《外台秘要》用黄连、瓜蒌研末,入生地黄汁为丸,以牛乳送服,治疗口干渴,饮水不休。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二记载麦门冬丸治疗消渴,方用黄连、瓜蒌根研细末,麦门冬研成膏,3味药混匀为丸,麦门冬汤送服。
《验方新编》记载三消汤,方用生地黄、当归、麦冬、天花粉及参术苓草和芩连知柏,治疗消渴饮水不休。
《太平圣惠方》记载黄连丸,方用黄连、生地黄、人参、黄芪、麦冬、玉竹、栀子、知母、苦参、天花粉、赤茯苓、地骨皮、铁粉、甘草等,治疗消渴日久不愈,体痩心烦。
《医学心悟》记载生地八物汤,方用生地黄、山药、麦冬、牡丹皮、荷叶和芩连知柏治疗中消,消谷善饥。
《易简方》用黄连、冬瓜汁为丸,大麦汤送服,治疗三消骨蒸。
《太平圣惠方》记载黄连散,方用黄连、知母、黄芩、天花粉、地骨皮、升麻、麦冬、人参为末服,治疗消渴饮水不止。
《摘玄方》用黄连、冬瓜子、麦冬煎水饮,治疗消渴不止。
《圣济总录》记载猪肚黄连丸,用黄连研末,火麻仁研烂与猪肚同煮,入黄连末,密缝肚口蒸至极烂,共为丸服,治疗消渴。
余秀慧等[6]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一消渴患者,刻下症见口渴引饮,烦躁多汗,面色潮红,舌红绛,脉弦数,空腹血糖14mmol/L,尿糖阳性。
方用黄连50g,黄芩片100g,黄柏100g,焦山栀100g,牡丹皮100g,共研细末,泡汁饮服,分15d服完。
药后复查:空腹血糖7mmol/L,尿糖转阴,口不渴,食量、小便量均属正常。
2.2 生地黄治疗消渴 黄连丸中生地黄味甘苦,性寒,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珍珠囊》记载“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现代中医认为其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用生地黄汁、藕节汁、生姜汁、生蜜治疗胃气盛实,蕴积为热,口干烦渴等症。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用黄连研末,生地黄汁、生瓜蒌根汁、羊乳和黄连末为丸,米饮送服,治疗岭南山瘴风热毒气入肾中,虚满而渴。
《世医得效方》卷七用生地黄二两,黄连三两,朱砂一两,研细末,治疗心虚蕴热而致的消渴。
《崔氏方》用黄连、天花粉研末,入地黄汁为丸,用牛乳服下,治疗消渴。
《济生拔萃》记载黄连膏治疗消渴,将黄连研成细末,生地黄汁、牛乳、藕汁熬成膏,入黄连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丹溪心法》记载消渴方治疗消渴,方用生地黄、黄连、人乳、藕汁、生姜汁、蜂蜜制成膏服。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记载黄连羊乳丸,用黄连四两为末,生地黄、生瓜蒌根各半斤绞汁,羊乳二合,制丸如绿豆大,小麦汤送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滋膵饮,方用生地黄、山茱萸、山药、黄芪,治疗阴虚内热之消渴。
《辨证录》卷五方记载宁火丹,方用生地黄三钱,玄参一两,青蒿五钱,甘草一钱,治疗春月伤风,口渴发热。
《寿世保元》卷五用生地黄一大把研细末,以水一碗调开,用蜜一碗煎至半碗,入白茯苓末一两、人参末五钱拌匀,治疗消渴。
《温病条辨》[7]卷二记载增液汤治疗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口渴,大便秘结,舌干红,方用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玄参一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用生地黄三斤,麦冬八两,天冬十两,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妇人阴虚,口干引饮。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记载赤茯苓煎,方用生地黄汁一中盏,淡竹沥一小盏,白蜜半斤,赤茯苓末五两,调匀,清粥送服,治疗消渴,唇口焦干,咽喉不利,心神烦乱。
《辨证录》卷三记载三仙救火汤,方用生地黄二两,玄参三两,白芍一两,治肾经实火,口渴思饮。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记载生地黄五两,木通三两,粳米三合,治疗口舌干渴,心膈烦热。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用生地黄、赤芍药各一两,大黄、炙甘草各半两,治疗脾瘅脏热,引饮不止,环唇干焦。
3 配伍特点及适应证方中黄连苦寒,具有泻火解毒之功;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够养阴生津。
二药相须配伍,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治疗阴虚燥热而致的消渴,尤其善治疗上消。
症见口渴引饮,口干舌燥,烦热多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
肺为水之上源,有敷布津液的生理功能,肺受燥热所伤,不能正常布津则口渴多饮。
《医学心悟》言:“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方中生地黄滋阴润肺,黄连擅长清泻胃火,因此该方是治疗上消口渴多饮的良方。
4 小结由上可知,黄连丸对药方治疗消渴病疗效肯定,黄连与生地黄组成的药对可以广泛用于治疗消渴上消。
对药方虽药味少,但疗效显著,研究《千金方》对药方是研究其大方组方特点的必要方式,同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赵佶.圣济总录(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062-109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5-538.[3]彭怀仁.中药方剂大辞典(第9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187.[4]张印生.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80.[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7.[6]余秀慧,范中明.黄连解毒汤治糖尿病2例[J].江西中医药,1996(6):24.[7]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0.(收稿日期:2018-05-12)01 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1月第2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