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合集下载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教学⽰例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蒙古。

3.掌握忽必烈建⽴元朝、⽂天祥的抗元⽃争。

4.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省制度的建⽴。

5.掌握⽔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能⼒⽬标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步加强,是在全国统⼀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初步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

三、德育⽬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认识成吉思汗统⼀蒙古各部,建⽴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认识⽂天祥在反元⽃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尚的⽓节。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起来的强⼤的政权;元朝统⼀全国,疆域幅员辽阔;⾏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2.⾏省制度3.民族融合教学难点⾏省制度教学⽅法1.讲述法。

本课内容多,学⽣要做到条理清楚,讲述法是基本⽅法。

2.诗词辅助法。

像⽂天祥抗元的内容,就可以⽤此法。

3.图⽰法。

结合地图进⾏讲解,使学⽣能更直观地掌握基本内容。

教具准备1.投影仪/电脑2.相关实物和图⽚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语例⽰⼀:(欣赏歌曲《草原风情》)同学们,这⾸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活?如果提到蒙古族你⾸先想到什么?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建⽴起强⼤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并统⼀全国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历史背景;(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成就;(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元朝的统治范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识记、时间线索法,掌握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2)树立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2)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2. 教学难点:(1)蒙古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与统一;(2)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民族政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备齐教学用具;(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堂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内容;(2)搜集有关蒙古和元朝的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南宋的建立;(2)提问:你们知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蒙古的兴起原因;(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蒙古和元朝的历史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蒙古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与统一;(2)讲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成就;(3)介绍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元朝的统治范围。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蒙古的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2)分组讨论元朝的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5. 总结拓展:(1)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主要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绘制蒙古和元朝统治范围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重要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2. 教学难点:蒙古兴起的原因和元朝的巩固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蒙古的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蒙古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4. 课堂讲解:讲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史实,引导学生认识蒙古兴起的历史背景。

5. 案例分析:分析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元朝的建立背景。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 反思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反思自身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学习蒙古高原的部落分立和蒙古族的形成,理解部落分立对蒙古族统一的影响。

2. 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包括他如何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逐步统一蒙古各部。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

2. 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

教学难点:1. 成吉思汗如何统一蒙古各部。

2. 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

3. 课堂讲解:a. 讲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家族的历史。

b. 分析成吉思汗如何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c. 讲解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和影响。

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课《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

3. 课堂讲解:a. 讲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忽必烈称帝。

b. 分析忽必烈统治时期的政策及其影响。

c. 讲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4. 互动环节:学生讨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和元朝建立、忽必烈的统治的理解和记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卷或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图片: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忽必烈等。

3. 视频:有关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纪录片或片段。

4. 网络资源:有关蒙古和元朝的历史资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和建立蒙古政权;(2)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一及其民族政策;(3)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朝历史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和建立蒙古政权;(2)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一及其民族政策;(3)元朝的行省制度。

2. 教学难点:(1)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过程;(2)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民族政策;(3)行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和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一及其民族政策,元朝的行省制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其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认知。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timeline;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合作探讨的情况;2. 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六、教学内容:1. 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讲解成吉思汗如何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2. 蒙古帝国的扩张:介绍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帝国如何迅速扩张,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体系。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历史背景;(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重要战役;(3)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地图,掌握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疆域变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2)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提高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重要战役;(2)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分析;(2)元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关于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文献;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奠定基础;(2)提问:“你们听说过蒙古和元朝吗?它们在我国历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2. 教学新课:(1)介绍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历程及重要战役;(2)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如军事才能、政治手段等;(3)讲述元朝的建立过程,忽必烈的功绩;(4)通过地图,展示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疆域变迁。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贡献;(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巩固知识:(2)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与统一蒙古(1)讲述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如灵活运用战术、战略等;(2)分析成吉思汗如何通过一系列战役统一蒙古各部。

2.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扩张(1)介绍蒙古帝国的建立过程;(2)展示蒙古帝国对周边地区的征服与扩张。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01]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01]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01]教案名称: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在感受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的基本情况以及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难点: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a. 展示蒙古族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b. 播放蒙古族歌曲,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音乐文化。

2. 知识讲解a. 讲解蒙古的兴起原因,如蒙古族的生产力发展、民族英雄铁木真等。

b. 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

c. 分析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统一中国、促进民族融合等。

3. 互动讨论a.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

4. 实践活动a. 制作蒙古包:让学生动手制作蒙古包,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民居。

b. 编排蒙古族舞蹈:让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感受蒙古族的艺术魅力。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 活动难点: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使学生了解了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介绍还不够深入,今后可以增加相关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兴起的原因;(2)运用地图和史料,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究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历史素养;(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蒙古的兴起(1)蒙古的分布和游牧生活;(2)蒙古的部落联盟和战争;(3)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

2. 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1)铁木真成为蒙古各部的领袖;(2)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3)蒙古军队的扩张和征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统一过程;(2)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和成就;(3)元朝的建立和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2)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改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蒙古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文化;(2)简要介绍蒙古的分布和游牧生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过程;(2)分组讨论,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

3. 课堂讲解:(1)讲解蒙古的兴起和统一过程;(2)重点介绍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和成就;(3)引导学生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4. 案例分析:(1)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2)以元朝的建立为例,探究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2)强调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和成就;(3)突出元朝的建立和历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理解;3. 选择一个蒙古或元朝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历史背景。

(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不盲目崇拜或贬低历史人物。

(2)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

(2)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蒙古高原的历史变迁。

(2)提问:“你们认为,蒙古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引导学生分析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如军事才能、政治手段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整理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3. 思考题:你认为,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4.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成吉思汗的统治和蒙古帝国的扩张1. 教学目标:(1)了解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治制度和蒙古帝国的组织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思想教育目标: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3.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教学过程
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地位。

(2)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元朝的疆域范围。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元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2)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过程及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

(2)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提高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元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4. 地图展示: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元朝的疆域范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蒙古草原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成吉思汗吗?他有什么历史功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蒙古兴起的原因,共同探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元朝巩固统一的案例,如实行行省制度、推广蒙古文等。

(2)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掌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事迹。

(3)理解蒙古帝国和元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

(2)运用地图,了解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

(3)对比分析,探讨元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过程。

(2)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

(3)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

2. 教学难点:(1)蒙古帝国扩张的原因和影响。

(2)元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资料:关于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图文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地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提问:你们知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蒙古的兴起原因。

(2)阐述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影响。

(3)讲解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1)分析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领导才能。

(2)让学生结合教材,评价蒙古帝国和元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6. 总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做:查阅资料,了解蒙古帝国和元朝在其他地区的扩张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理解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原因;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疆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和忽必烈的统治;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蒙古帝国的扩张和治理;元朝的统一和改革;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贡献。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唐朝的衰落;提问:你们知道蒙古族吗?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蒙古帝国的扩张和治理;4. 直观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疆域;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引导学生思考蒙古族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分析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3. 讨论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其他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历史中的其他民族和朝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提高历史素养。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01]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01]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的起源和兴起过程;2.理解蒙古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了解元朝的创建和历史地位;4.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5.分析元朝的崩溃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蒙古的兴起过程(1)蒙古的起源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古代游牧民族的聚居演化而来。

公元3世纪,蒙古人已经开始分支,形成了匈奴、鲜卑等部族。

(2)成吉思汗的兴起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蒙古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1206年,他在库勒台(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被各部落承认为蒙古的大汗,统一了蒙古部落,开始向外扩张。

(3)蒙古帝国的兴起成吉思汗死后,其儿子拖雷和儿子们继承了他的事业,不断扩大领土。

到127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形成了辉煌灿烂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时期,国土范围之广,统治时期之久,罕有敌手。

2. 元朝的创建(1)建立元朝的过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孙子。

在靖难之役后,忽必烈掌控了大量兵权,加上卓越的统治才能,终于在1280年正式称帝,建立元朝。

(2)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元朝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较高水平的统一,忽必烈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到元代中后期,元朝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文化繁荣,有很多重要的文化产物,如元曲、元刊、大都版《大藏经》等。

3. 元朝的崩溃(1)元末明初的变局元朝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农民战争的影响,元朝逐渐衰败,并引发了元末明初的大变局。

明太祖朱元璋掌握了一支虽然不大,但极其精锐的军队,逐步打败元朝,建立了明朝。

(2)元朝的影响元朝虽然短命,却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成就与发展。

元朝时期的一些制度,如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对于后来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篇1【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的分析,汲取信息,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认识到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融合。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展示材料:《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其中以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的事迹最为突出。

你知道文天祥的故事吗?展示:《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隋朝大运河“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他了!”——马可·波罗(过渡:感受完元朝繁荣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如下问题:①请在教材69页图中找出元的都城——大都。

六、板书设计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蒙古的兴起2、蒙古的统一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2、元朝的社会经济的发展3、行省制度三、民族融合的发展1、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2、民族融合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⑶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

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⑵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⑶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2、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①《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②中青网史海泛舟/history。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初中历史栏目/czls/index.htm③林汉远、曹全丰著《上下五千年》、朱绍侯著《中国古代史》④元朝统一示意图。

⑤唐、元运河对比图。

⑥唐、元疆域对比图。

⑦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四、教学过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铁木真能统一蒙古的条件:⑴客观:①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②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⑵主观: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

2、正确评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统一的蒙古给世界和中国的巨大影响。

①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②统一蒙古草原,又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蒙古族本身来讲,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

4、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二、元的建立和统一1、元朝统一条件:主观:①蒙古统治集团掌握着强大的武装。

②战略战术运用正确(迂回包抄)。

客观:①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③各民族融和的加强2、元朝统一过程(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2)民族征服战争。

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

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

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

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

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3、元朝统一意义: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在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

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3、元朝的社会经济: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重视发展农业。

②开凿新运河和开辟海运。

③商业繁荣,大都繁荣。

④中外交往频繁。

⑵、元世祖重视农业(目的:维护统治)的措施(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①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种植。

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了生产工具。

⑶、元运河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①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

②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4)闻名世界的元大都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

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

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

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

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1、元朝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2、行省制度: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1)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御史台(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宗教与西藏事务)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

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西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

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

西南:云南设行省,推行土司制度。

南沙群岛:----万里石塘。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评价行省制度:①对郡县制管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边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③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做为最高行政区化沿用至今。

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④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2.民族融合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

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

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

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

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

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

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

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点: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