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3下数学】第5课时 练习课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 练习课 (4)教学设计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准,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4×2= 10×0.36= 0.8×4= 4.3×100=4.2×0.1= 0.9×0.4=5.9×0= 4×2.5=0.3×0.8= 0.42×10= 0.5×5= 0.18×5=2.笔算:6.52×27 0.32×1.250.008×0.425 10.9×0.3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5+1.942= 5.1-2.09=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47 ×0.05() 6.9 ×0.38 ()4.2 ×1.8() 4.08 ×0.08()0.9 ×0.7() 6 ×0.07 ()二、巩固练习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6~10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利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利用割补法求解剩余部分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操作的实用性。
【重点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锻炼学生利用割补法求解剩余部分的面积。
【复习导入】1.复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练习课【练习讲授】1.出示教材第69页第6题。
锻炼学生估算能力。
(1)让学生读题。
(2)学生先估算,然后测量计算。
(3)交流评价。
2.完成教材第69页第7题。
出示第7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围栏,求围栏的长度。
①学生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②怎样求花坛的占地面积?围栏的长度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呢?③学生思考、讨论。
④交流、汇报。
解析: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指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可知,花坛的占地面积:50×25=1250(平方米);围栏的长度指的是围栏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50+25)×2=150(米)。
答:花坛的占地面积是1250平方米,围栏的长度是150米。
3.完成教材第69页第8题。
出示第8题情景图。
李小林要从右边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学生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只能是长方形的宽,最大为6厘米。
(3)剩下部分是什么形状?怎样求剩下部分的面积?(4)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操作,讨论、交流。
新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每课一练(全册)
《口算除法》达标检测(1)1.口算。
400÷5=300÷3=48÷4=3600÷4=66÷2=350÷7=240÷6=2000÷4=2700÷9=630÷9=69÷3=8000÷8=2.连一连。
3.(1)8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2)如果装在6个袋子里,那么平均每袋装几个?4.小轿车与大货车哪辆行得快?5.小冬和3位同学共折了120只千纸鹤,平均每人折了多少只?6.参考答案1.80 100 12 900 33 50 40 500 300 70 23 10002.略3.(1)240÷8=30(袋)(2)240÷6=40(个)4.300÷5=60(千米)280÷4=70(千米)60千米<70千米小轿车行得快5.120÷(3+1)=30(只)6.300 100《口算除法》达标检测(2)1.想一想,填一填。
(1)80÷2=()想:()个十除以2是()个十,就是()。
(2)3200÷8=()想:()个百除以8是()个百,就是()。
2.比一比,做一做。
6÷6=45÷9=60÷6=450÷9=600÷6=4500÷9=40÷5=63÷7=400÷5=630÷7=4000÷5=6300÷7=3.夺旗。
4.小小接力赛。
5.4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大约重2000克,1枚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大约重多少克?(每枚金牌的质量相同)6.三(1)班有4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每4名学生分1组,能分成多少组?如果分成8组,那么每组有多少名学生?7.可以怎样填?()÷()=30 ()÷()=30()÷()=30 ()÷()=300()÷()=300 ()÷()=300()÷()=1000 ()÷()=1000()÷()=1000参考答案1.(1)40 8 4 40 (2)400 32 4 4002. 1 10 100 5 50 500 8 80 800 9 90 9003. 20 90 40 200 30 30 80 9004. 180 60 240 60 180 30 240 30 200 40 240 805. 2000÷4=500(克)6. 40÷4=10(组)40÷8=5(名)7. 答案不唯一,如60 2 90 3 120 4 600 2 900 3 1200 4 2000 2 3000 3 4000 4《口算除法》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除法中,0不可以作为()。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课(第3、4课时)》5·3天天练
17:00-13:30=3小时30分钟
3小时30分钟+3小时30分钟=7小时
答: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一共是7小时。
练习课(第3、4课时)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妈妈中午可以休息多长时间? 13:30-11:30=2小时 答:妈妈中午可以休息2小时。
练习课(第3、4课时)
4.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客车,每天最早一班是5:35开出,然后每隔2小时发 出一班,最晚一班19:35开出。 (1)全天共有多少个班次客车开出?
2.小华和小军约好去看《战狼2》。
(1)他们约定13:15在恒大电影院门口见面,小军下午1:26才到,他迟到
了多长时间? 下午1:26是13:26
13:26-13:15=11分钟
答:他迟到了11分钟。
(2)《战狼2》13:35开始放映,时长123分钟,电影什么时间结束?
123分钟=2小时3分钟 13:35+2小时3分钟=15:38
练习课(第3、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
练习课。 下午3时20分( 15时20分 ) 晚上9时30分( 21时30分 )
上午10时( 10时 )
13时45分( 下午1时45分)
18时15分(傍晚6时15分 )
8时50分( 上午8时50分 )
练习课(第3、4课时)
19:35-5:35=14小时 14÷2=7(个) 7+1=8(个) 答:全天共有8个班次客车开出。 (2)王叔叔11:00赶到车站,距离下一次开车还有( 35 )分钟。
答:电影15:38结束。
练习课(第3、4课时)
3.妈妈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
(1)妈妈下午1时15分到单位,她迟到了吗? 下午1时15分是13:15,13:15要比13:30早。 工作时间表
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单元面积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教学准备】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
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1二、探究新知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6×6=36(平方厘米)60-36=24(平方厘米)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人教版】(原创书稿)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一课一练全集(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一)1、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早晨,你面向太阳站着,你的前面是()面,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2)晚上,你面对北极星站着,你的前面是()面,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3)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今天刮南风,顺风的方向应该是北方。
()(2)面朝南方时,你的左手边是西方。
()(3)在北半球,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4)学校在小红家的东面,小红家在学校的西面。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林立同学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她家的()。
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2)图书馆在邮局的北面,少年宫在邮局的南面,少年宫在图书馆的()。
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4、帮小动物辨方向。
(1)小狗家在学校的()面,小猪家在学校的()面。
(2)小老虎家在小猪家的()面。
(3)从小羊家向()走可以走到学校。
5、小红家在学校的南面700米处,小明家在小红家北面400米处,请问学校在小明家什么方向?多少米处?6、请你在中填出几种小动物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二)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林林从家向()走()米到电影院,又向()走()米,再向()走()米到学校。
(2)玲玲从家到学校要先向()走()米,再向()走()米,最后再向()走()米就可以到达。
2、根据示意图填一填。
(1)摄影室在科技室的()面,在泥塑室的()面。
(2)从绘画室向()走,到科技室,再向()走,到摄影室,从摄影室向()走,到泥塑室。
3、请你帮帮忙,他们几个该怎么走?(1)小伟上学从家向东走,经过超市,到广场后,再向()走,又经过(),才到学校。
(2)小玲从家去百货商场该怎么走?(3)小奇从家去广场怎么走?4、快来帮我找一找。
从公园回家,明明先向西走,再向南走到家;红红先向南走,再向东走到家;玲玲先向北走,再向东走到家;丽丽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到家。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一练》教学设计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掌握6~9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数字卡片。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9的认识教师:关于6~9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
预设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 8、9。
教师:仔细数一数图中的物品有几个?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教师:智慧火车开来了,说一说火车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缺的数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
2.比大小、第几教师:你会比较数的大小吗?师生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也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教师:在数学中“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填一填。
(第6-7页课件展示)3.6~9的组成教师:你们还记得6~9的组成吗?一起说一说。
预设:可以用口令形式问答进行回顾。
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提示:连点不连数,要求用尺子连线。
2.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提示:先找出排列顺序,再接着画,每个横线只画一个,然后数一数、比一比。
3.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仿照题目中的问题相互提问题并解答。
4.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4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第二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第二单元第5课时的练习题。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第5课时的学习内容,重点讲解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发放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三、成果展示1.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练习成果。
2. 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 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反馈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独立完成练习、积极参与讨论等。
2. 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如展示内容准确、表达清晰等。
3. 学生在总结反馈中的表现,如学习收获、改进建议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老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在成果展示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反馈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点,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图、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方格纸、尺子、笔等。
1.师: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预设生:物体(忽略高度)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PPT课件出示下图)师: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预设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师:你真爱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了问题。
2.师: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预设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
师: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预设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3.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师: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由小面积到大面积的过渡,让学生明白图形或者较小物体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去摆一摆的方法来测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_《练习课(第3、4课时)》5 3课时练
第5课时练习课(第3、4课时)1.把相同的时刻连起来。
2.填一填。
(1)陈老师去上海参观学习,她3月28日14:45坐上动车,当天下午4:55下车。
陈老师坐动车用时()小时()分钟。
她到达上海后就入住宾馆,4月1日上午离开宾馆。
陈老师在宾馆住了()个晚上。
(2)高温天气,交警叔叔每1小时30分钟换岗一次,第一次换岗时间是7:30,第二次换岗时间是(),第五次换岗时间是()。
3.选一选。
(1)根据下图的营业时间,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每天6:00开始营业B.每天23:00结束营业C.每天营业5小时D.每天营业17小时(2)爸爸妈妈打算暑假带茜茜到上海玩。
下图是北京到上海的部分列车的时刻表,茜茜选择了一趟坐车时长最短的列车。
茜茜选择的车次是()。
A.G5B.G7C.G121D.G157(3)如果现在是2023年2月28日21时,那么再过9小时是()。
A.2月28日30时B.2月29日18时C.2月29日早上6时D.3月1日早上6时4.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绿色出行。
李阿姨住在尖草坪区,晚上6:20她从西桥站坐地铁回家,此时是在高峰时段吗?高峰时段一天总共有多少小时?5.小红和她的三个朋友下午2:30从家乘公交车去动物园,路上一共用了40分钟,此外从动物园门口到海狮表演馆需要10分钟。
他们能赶上第三场的海狮表演吗?6.星期六,爸爸带东东去体育馆看足球赛。
(1)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足球赛晚上()开始,到晚上()结束,中场休息()分钟。
(2)他们从家到体育馆需要40分钟,如果要提前15分钟入场,那么他们最晚应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7.丽丽练琴,刚开始练时,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如图所示;练完琴后,她直接看钟面,指针位置也如图所示。
丽丽练琴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丽丽练了多长时间的琴?参考答案1.解析:先统一计时法,再把相同的时刻连起来即可。
2.(1)2 10 4解析:下午4:55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6:5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5,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P70“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耍导入课题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玩耍。
第一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师:看来答案还有许多许多。
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确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
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玩耍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RJ数学精品习题课件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练习课
六、先列竖式计算,再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你能很快地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吗? 14×11=154 61×11=671 53×11=583 36×11=396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一、列竖式计算。 44×22=968 33×31=1023
68×11=748 23×22=506
二、连一连。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并改正)
改正:
改正:
四、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某次端午节赛 龙舟活动共有42条龙舟参赛,每条龙舟有12名参赛队员。该 次活动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名? 42×12=504(名) 答:该次活动参赛队员一共有504名。
五、水果店进了一批水果。有22筐苹果,每筐重24千克;还 有540千克梨。 1.用载质量1吨的货车一次能运回来吗?
22×24=528(千克) 528+540=1068(千克) 1吨=1000千克 1068>1000 答:不能一次运回。
2.1 筐苹果40 元,1 千克梨3 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 答吗? 买苹果一共花了多少钱? 22×40=880(元) 答:买苹果一共花了880元。(答案不唯一)
三年级 人教版 数学下册《练习课(第1~3课时)》5·3天天练
3.根据小朋友的描述,把花园小学附近建筑的示意图填完整。 北
书店 礼品店 邮局
银行 花园小学
超市
服装城 公交公司
少年宫
花园小学的南面是超市, 北面是银行,东面是公 交公司,东南方向是少 年宫,西南方向是邮局, 东北方向是服装城。
练习课(第1~3课时)
4.怎样才能不重复地参观到所有的景点呢?用箭头标出路线,并说一说。
风雨桥
北
入口
望江亭
长廊
荷花池
出口
石台
鹤舞园
从入口先向东走到望江亭,向南走到石台;再向东北走到荷花池,向北走
到风雨桥;然后向东南走到长廊,向南走到鹤舞园;最后向东北走到出口。 (答案不唯一)
练习课(第1~3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
练习课(第1~3课时)
1.看图辨方向。 (1)药店在理发店的( 东 )面,面馆 的东面有(鞋店)和(书店),服装店
理发店
药店
北 鲜花店
在面馆的(东北)方向,书店在鲜花店 的( 南 )面,(理发店)在(面包房) 的(西北)方向。
冰点屋 面馆
面包房 鞋店
服装店 书店
(2)从书店出来去理发店,可以先向( 西 )走,再向( 北 )走,走
到十字路口的( 西北)角就是理发店。
练习课(第1பைடு நூலகம்3课时)
2.圣诞老人先向( 西北 )走,给玲玲送礼物;再向( 西南 )走,给波波
送礼物;然后向( 西北)走,给晶晶送礼物;最后向(东北)走,给帅帅
送礼物。
北
晶晶
帅帅 波波
玲玲
练习课(第1~3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练习课的内容,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教材中涵盖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交易。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概念,我准备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以及一些模拟交易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人民币的各个面值,以及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答案:1. 购买一个苹果需要支付2元,购买一瓶牛奶需要支付3元,购买一包饼干需要支付5元。
所以,你需要支付2+3+5=10元。
2. 如果你有10元,你最多可以购买10元的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并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复杂交易时,对于人民币的运用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实践和交流。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人民币,增强他们对人民币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和例题讲解,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随堂练习中,学生们也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模拟交易,或者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情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1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1.猜想。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继续摆下去,两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差呢?◎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练习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时 练习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4~36页的内容。
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两、三步的分数四则运算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利用分数除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件。
1.判断正误: (1)35÷5=53×5( ) (2)4dm 的15等于5dm 的14。
( )(3)两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绳子剪去3m 正好是13,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 )m 。
A .1B .9C .3 (2)与12÷45相等的式子是( )。
A .12÷5×4B .12÷4×5C .12×0.4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3题。
学生计算后订正时,着重评讲第5小题至第7小题的解法,第5、6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写出计算过程前是怎样想的。
第7小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4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题依据。
第4小题可以在等号两边先乘以4再乘32,也可以一次同乘4与32的积。
3.一个房间内,一盏60瓦的灯1小时耗电350千瓦时,上个月总共用电6千瓦时,这盏灯上个月共使用了多少小时?(此题中的60瓦是没有用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正确列式。
这里在学生审题之后指名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列式中不需要这个条件。
)4.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7题。
先让学生计算,再比较,引导学生弄清楚:其原因是23和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
也就是除以23、34再乘上12,实际效果相当于除以或乘以1。
1.一栋楼房15层,高50m ,小萍家住7楼,小萍家的地板离地有多高? 2.一根绳子每次剪去它的12,一共剪了4次,最后剩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通过本节练习课,你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还有什么疑问吗?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灵活运用的程度。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案
第5单元面积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教学准备】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
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6×6=36(平方厘米)60-36=24(平方厘米)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