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班级:1118552学生学号:111855218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题目: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雄专业名称:城市规划指导教师:洪光荣2013年12月31日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为中心形成的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因此,的崛起具有促进城市圈建设,利用龙头带动发展,力争和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
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后,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在分析了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成就对策1 引言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
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2、1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组团。
2、2 “1+8”城市圈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3 市经济发展趋势2、4 经济发展分区2、5 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3 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下,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武汉行业报告
武汉行业报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也日益迅速。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本报告将对武汉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和展望,以便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武汉市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工业资源。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行业在武汉市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汽车制造业更是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武汉市的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其次,武汉市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市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特别是金融业,武汉市拥有着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优越的金融环境,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人才的聚集。
未来,武汉市的服务业有望成为支撑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另外,武汉市的科技创新也备受重视。
作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市拥有着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其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同时,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吸引和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总的来说,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城市自身的努力,武汉市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市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光谷地摊现状分析报告
武汉光谷地摊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武汉光谷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以来都是武汉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近年来,尤其是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光谷地区的商业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光谷地摊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 光谷地区地摊数量的变化在疫情爆发后,很多中小微企业受到了影响,一些商铺关闭或者面临经营困难。
这给了地摊经营一个机会,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在光谷地区开设地摊,以降低经营成本。
据统计,自去年年初以来,光谷地区的地摊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地摊数量增加了30%,目前已超过500个。
3. 地摊经营的特点和优势3.1 低成本经营相比传统实体店,地摊经营成本非常低。
商家只需支付少量的租金,减少了开店的初期投入。
此外,地摊还可以灵活调整位置,选择热门地段进行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商家的盈利空间。
3.2 创业机会地摊经营为很多想要创业的人提供了机会。
许多失业的人员通过开设地摊,实现了再就业。
同时,一些新兴行业与地摊经营结合,推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3.3 商品多样性在地摊上,商家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括小吃、水果、鲜花、饰品等等。
地摊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地摊的发展挑战和问题4.1 规范管理问题由于地摊的数量增加,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大。
地摊经营的空间有限,商家之间的竞争激烈。
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地摊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4.2 非主流经营地摊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商品的非主流性。
这些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此,消费者需要提高辨别能力,选购有保障的商品。
4.3 规模问题地摊经营容易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商品规模有限。
这种小规模的经营难以与大型商超相竞争,商家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5. 地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对于当地经济而言,地摊经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5.1 积极影响地摊经营活跃了当地商业环境,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武汉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差-
武汉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差?1.武汉三镇嘛。
可以说被长江和汉水分割的三块地方从规模上都可以独自成为一个城市。
发展不平衡肯定是有的,汉口定位金融,武昌定位教育和高新产业,汉阳定位生态。
说汉口发展比不上武昌,似乎不对的,汉口的发展是好于武昌。
至于楼主说的几条公交线路有点不妥吧,建议楼主去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还有白沙洲大桥上数数到底有多少条过江线路。
免得我说出来楼主不相信。
2.昏黄的江水。
貌似想看清澈的江水,建议楼主去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那里清澈。
3.沿江景观难倒非要修建高楼大厦就是气派吗?沿着武汉长江修建那么多高楼大厦有什么意义??花费那么多的资金没有必要吧。
即便有钱也不是用来专门修建高楼大厦的。
4.汉正街集家嘴一带属于老城区,悠久的历史就不说了,城区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的是资金,要的是时间。
每个城市都有老城区改造的问题。
只不过进度快慢不同而已,上海的浦东以前还不是老旧城区。
居住在汉正街集家嘴的本来就是老武汉以及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房屋都是那个世纪的产品,人们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只是楼主无法理解而已。
总不至于因为你看不习惯,就要别人一切从头开始吧!5.武汉还没有CBD,CBD还在规划建设中,位于王家墩。
不懂就不要乱说。
江汉路-王府井那里是老商业区。
周边房屋的历史比你大的多,破旧是正常的,历史的沧桑都在上面。
多学学历史。
现在那里都在拆迁改造,又灰又土的有什么奇怪。
满街的摩托车??我怎么没有看到??不要说楼主分不清楚摩托车和电动车啊!重庆解放碑也是直辖市十几年的成功,随便给一个城市直辖市10几年都有那个成果。
没有什么夸耀的。
6.没有体验过武汉小吃早点的特色,楼主没有权利发表评论说端着热干面的行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城市历史的沉淀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武汉就是武汉,没有必要向深圳,上海,人人匆匆忙忙穿梭在路上。
过属于自己节奏的生活。
什么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7.普遍长相不好看??这么说楼主也是算一个了。
武汉发展现状探讨与武汉未来前景展望
武汉发展现状探讨与武汉未来前景展望greatdino⾸先是武汉的现状,武汉真的很⼤,地⽅⼤,⼈⼝多,经济体⽐较⼤,概括说⼏点吧:1、主要经济来源可以⽤⼀个词概括:传统。
具体点就是传统制造业,武钢,⼆汽,长飞,然后也有⼀⼤堆中央在汉企业。
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和制造业,不要举⼏个所谓的⾼科技个例来反驳我,凤⽑菱⾓,像pptv这种企业搞起来⼀般都出⾛北上⼴,意义真不⼤。
2、城市的管理⽅式也可以⽤⼀次词形容:还是传统,北京摊⼤饼你也摊⼤饼,⼈家没有长江隔起来还不好,⾄少学学上海浦东浦西吧。
3、⼈们的观念来说仍然可以⽤⼀个词形容:传统,⽼⽼实实上班,找个稳定⼯作,这么做也是第1点的直接结果,官的资本太⼤,民的势⼒⼩,官肯定是传统的,⾃然⽽然⼈就传统了。
于此对应的经济,⾏政,⼈才三点来分析,武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经济:传统⾏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附加值⾼的服务业肯定发展不起来,如果某⼤型跨国⾼科技企业跟某⼚的领导说请按我们的信息系统重构你们的⽣产流程,副省级⼚长只会呵呵⼀声回答:”你卖给我⼏台电脑⼏套软件就好了。
“ 看似很荒谬,但是却是实际发⽣的事情,武汉⼈应该知道我说的是那家。
管理:很多⼈怪市长,怪政府,我个⼈认为政府可能对发展有⼀定责任,但是不是主要责任,政府的决策还是经济成分决定的,基于这⼀点,社会资源,公共资源都是会向这⽅⾯倾斜。
你要修路,路过某⼩区,吵到部分⼈休息了怎么办。
还有⼈说CQ,其实就我了解,如果是开发商主导的CQ根本不会有什么阻⼒,道理很简单,钱给够就好了,这个在任何城市都是⼀样的。
但是遇到了所谓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就没法谈了,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最后就是只有政府出⾯,要不事情不⼲,要不⼲起来成本很⾼。
这⽅⾯政府其实⼲的中规中矩,不算好也不算差吧。
⼈才:这个其实就是给武汉致命⼀击的东西,这也是我判断武汉25年内不会有太⼤发展的基础,还是基于前⾯两点,也决定武汉绝对不可能真正重视⼈才,传统⾏业,⼯业,事业单位都有⼀个特点,不会很重视专业和效率,反⽽很重视裙带,这是连续⼏代⼈养成的为⼈处世的习惯,⼏代⼈之内不会有改变,也就是武汉每年毕业⼏⼗万⼤学毕业⽣都要北上南下的原因,传统企业在安置完裙带后根本没空间安置这些专业⼈⼠,即使有留下的,真能⼲活也会在⼯作4-5年后出⾛北上⼴或转⼊新⾏业。
湖北省武汉市中小企业
湖北省武汉市中小企业湖北省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所在。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湖北省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宏观环境的挑战与机遇1.1 地理位置优势湖北省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是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
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更好地拓展市场,实现产品的快速配送和交付。
1.2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湖北省武汉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申请融资、减免税费、拓展国际市场等方式得到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市场竞争的挑战与机遇2.1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保持竞争优势。
2.2 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
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中小企业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信任和认可,从而提高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
三、人才团队的挑战与机遇3.1 人才引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湖北省武汉市可以通过鼓励优秀人才来该地创业、优化人才流动服务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中小企业。
3.2 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通过提供培训项目、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融资问题的挑战与机遇4.1 融资渠道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常见的难题,湖北省武汉市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概述
1
武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断 提高。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3
武汉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 市场竞争激烈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02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产值
01
2022年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空气质量恶化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交通工具的增加,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 响市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资源污染和短缺
武汉市的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武汉市需要加大生态保护 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 武汉经济发展的优势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 •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武汉经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的区位优势。
武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05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武汉市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武汉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 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经济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发展现状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经济中心,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武汉经济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武汉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仍然是武汉经济的重要支柱,包括汽车制造、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等。
同时,武汉也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为武汉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发展。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拥有发达的水路、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便捷的交通条件为企业的生产和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武汉还拥有三大航空港口,包括天河机场、武汉北斗机场和武汉东方机场,方便了国内外客运和货运的需求。
再次,人才优势助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武汉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武汉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同时,武汉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助推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最后,城市形象的提升对武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汉积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和推广城市文化,提升了武汉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武汉,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武汉经济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了结构优化、交通完善、人才优势和形象提升等特点。
随着武汉不断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信武汉的经济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市目前主要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之列。
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以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
作为中国九省通衢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三、主要行业市场分析1. 互联网科技武汉市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成立不久就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集聚地。
这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未来,武汉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医疗健康武汉市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此外,武汉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武汉市以高校众多而著名,在一流大学的辐射下,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从小学辅导到高考冲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未来,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旅游文化武汉市的旅游文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湖、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等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作为创意之都,也举办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武汉设计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等。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从全国来看,武汉市旅游业并不突出,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限制因素。
武汉市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宣传不力,旅游服务欠缺,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整合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往往超过旅游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问题。
对此,武汉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多个景点联合开发,从而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武汉市旅游业服务宣传基础设施地方特色正文: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1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武汉北有木兰山、将军山等;中有龟山、蛇山、磨山、洪山、珞珈山、马鞍山、九峰山等;南有目前己建为旅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风景区等。
“一组湖群”:全市拥有湖泊140处,372个。
著名的湖泊有:东湖、莲花湖、梁子湖、龙阳湖等。
“两江汇流”是指:武汉是依山傍水的“江城”。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
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
1.2武汉市旅游基础设施1.2.1武汉市旅游交通现状旅游交通是为了旅游者有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2]。
武汉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由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武汉市客运量不断增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各占一定的比例。
武汉对外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合武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使武汉中部区域优势凸显,拉近了武汉与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首先,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是其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汽车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可谓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特别是武汉市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了“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为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潜力。
武汉市拥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武汉烽火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武汉市还建设了“光谷”,形成了集科研、创新、产业化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光谷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集聚,对推动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武汉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蓬勃发展。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这些企业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是新冠病毒的首发地。
武汉市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武汉市还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武汉市拥有一批在新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大冶特钢等。
这些企业在金属、化工、光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武汉市还构建了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武汉市的产业现状多元化,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自贸区+综试区”叠加优势下 武汉市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挑战与对策
“自贸区+综试区”叠加优势下武汉市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挑战与对策1. 地理位置优势。
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毗邻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交通便利,可通过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跨境商品的快速运输,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跨境电商的竞争力。
2. 产业基础优势。
武汉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优势,特别是在汽车、光电、电子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和供应链支持。
3. 政策支持优势。
武汉市是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充分享受了“自贸区+综试区”政策带来的税收优惠和海关便利政策,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人才资源优势。
武汉市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尤其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自贸区+综试区”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涌入武汉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2. 人才短缺。
尽管武汉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仍然相对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3. 海关监管严格。
尽管“自贸区+综试区”政策带来了海关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和合规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跨境物流成本高。
虽然武汉市具有便利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但跨境物流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影响了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客户体验。
三、武汉市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对策1. 加强区域合作。
武汉市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跨市场、跨地域的合作网络,共同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优势。
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强化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综合利用“自贸区+综试区”政策带来的税收优惠和海关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政策支持。
浅析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的教 育 、 研资 源 ; 后 , 可以缓解武 汉市 目前 众 科 最 还
多 的下 岗职工 的就业 问题 :
经 济是 以 高新技 术为 支撑 的经 济形 态 ,发展 知 识经 济 和迎 接知 识经 济 的挑战 ,其 主 要内容 就是 发 展高 新技 术产 业 。武汉 市作 为全 国 l 4个大 城市 之一 , 只 有 相对 丰 富的人 力资源 和科 技 、 教育 资源 。 大力 发展
子 信息 、 新材料 、 光 和先进制 造技 术 等六大产业 。 激 高新 技术产业 的产 值也 飞速 发展 ,19 9 8年全 市的高
以改变 武 汉市 长期 以来以 钢铁 、 械 、 机 纺织 为 支柱产 业 的局 面 ; 次 , 以充分 发挥 武汉 市所拥 有 的丰富 其 可
新 技 术产业 的产 值 已达到 11 多元 。 高新技 术企 8亿
武 汉市 的高新 技 术产业 , 着 重要 的意 义。首先 , 有 可
一
、
武 汉市 高新技 术产 业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及
其 原 因
武 汉市高 新技术 产 业开始 于 1 8 9 8年 , 其经 营范
围 由最 先 的 通 信 产 业 发 展 到 现 在 包 括 生 物 工 程 、 电
在 调查 中我们 了解 到 ,几乎所 有企 业人 员都 希 望 自己 能有 机会 进一 步 充实提 高 ,以适 应企 业和社
会 发展 的要求 。然 而企 业普遍 较 为注重 对 人才 的使
用 和 吸纳 , 而对 于培训 问题 则关 注很少 。 ( ) 汉市 高新技 术产 业 发展 的主导方 向不 明 三 武 确, 一些 重 要的资 源优 势没 有得 到发挥 1 .生物医药 优 势没有 得到 发挥 武 汉 市不 论是从 科研 能力 ,还 是从 资 源存量 来 看, 都处 于全 国前列 。但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具有相 当 的 资 源 优 势 的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的 比 重 仅 仅 为 l.7 , 7 1% 具有很 大 的发展 潜力 。虽然 近年来 情况有 所 改变 , 是 总体情 况还 是令 人不 满意 。 但 2 .服务型 的 高新技 术产业 发展 缓慢
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证调查,探究武汉的经济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武汉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开发区之一。
2015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武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点行业发展方面,武汉在制造业、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游戏产业、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拉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武汉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武汉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武汉将加快城市建设,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武汉还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把技术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将继续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和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投资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武汉各市现状分析报告公布
武汉各市现状分析报告公布摘要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各市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经济发展、人口状况、教育水平、交通状况等方面。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经济发展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居于省内领先地位。
从各市区的GDP增长率来看,将襄阳区列为首位,增长率达到8%,紧随其后的是江夏区和武昌区,增长率分别为7%和6%。
同时,武汉市各市区的产业结构也有所差异。
黄陂区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而东西湖区和洪山区则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未来,我们预计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武汉市各市区的经济将会持续增长。
二、人口状况武汉市的人口规模庞大,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江岸区的人口数最多,超过300万人,其次是汉阳区和硚口区。
然而,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口向郊区扩散,并提升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教育水平武汉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胜利区和青年区的教育水平最高,教育资源相对较为集中。
而汉阳区和江岸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不足。
为了改善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未来几年将会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条件和质量。
四、交通状况武汉市以其发达的交通网络而闻名,不仅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还有饱受称赞的地铁系统。
从数据上来看,江汉区和武昌区的交通状况较为便利,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管如此,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各市区的交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政府计划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五、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上述各项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市各市区的发展潜力差异十分明显。
未来几年,我们预测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教育水平将逐步提升,交通状况将有所改善。
武汉发展现状地理
武汉发展现状地理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近年来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江城的别称。
首先,武汉的经济发展迅猛。
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武汉以制造业、汽车制造和光电信息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东风汽车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等。
同时,武汉也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行业的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优秀人才。
这些都为武汉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其次,武汉的科技实力备受瞩目。
武汉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学府为武汉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武汉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同时,武汉还打造了一批科技园区,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再次,武汉的教育发展迅猛。
武汉作为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
除了著名的高等院校外,武汉还拥有一流的中学和小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子。
同时,武汉市政府也大力倡导教育补贴和资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障,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地理
位置和持续的努力,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未来发展的规划,相信武汉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的释放,并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武汉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 武汉产业经济发展的分析 • 武汉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武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的区位优势。
历史背景
继续推进产业升级 和创新发展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区域合作和融 入国家战略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 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 合作和联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 力。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 务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 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武汉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均衡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重工 业和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足
与一线城市相比,武汉在科技创新 、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差 距,这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发展。
环境保护压力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日 益突出,武汉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 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武汉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金融等产业。
第三产业特点
武汉第三产业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商贸流通领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
04
武汉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
武汉市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中心城区
01
以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高端产业为主导,同时积极
武汉街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街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引言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街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武汉街道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武汉街道发展现状2.1 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武汉自身的资源优势,武汉街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诸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武汉街道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长的GDP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武汉街道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2 城市基础设施武汉街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高速公路、地铁、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同时,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也得到了优化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为武汉街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教育和医疗资源武汉街道拥有丰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各级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建设不断完善。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升了街道的整体素质。
医疗资源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了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3. 武汉街道发展的未来趋势3.1 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武汉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
依托优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武汉街道将在未来成为更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3.2 建设现代化城市武汉街道将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建设实现现代化。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鼓励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3.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武汉街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将为街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班级:1118552学生学号:111855218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题目: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谢雄专业名称:城市规划指导教师:洪光荣2013年12月31日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武汉为中心形成的武汉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因此,武汉的崛起具有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利用武汉龙头带动湖北发展,力争武汉和湖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
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武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在分析了武汉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武汉经济发展问题成就对策1 引言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
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武汉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武汉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2、1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组团。
2、2 “1+8”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武汉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3 武汉市经济发展趋势2、4 武汉经济发展分区2、5 武汉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3 武汉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下,武汉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就可能陷入发展的瓶颈中。
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使武汉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3、1 开放不够开放不够是武汉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开放程度不够和开放水平较低导致武汉发展相对缓慢、体制机制长期无法解除束缚、产业发展在低层次运行、环境改善相对滞后。
首先是对国外开放不够。
一是进出口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007年,武汉的进出口总额达99.62亿美元,但仅相当于上海市的3.52%,2006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也仅为上海市的28.16%。
二是武汉金融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武汉目前只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而代表处只能展开市场调查等活动,不能进行经营性活动。
三是人员交流规模偏小。
近年武汉与国际的交流增多,但出入境人数总量仍偏小,国际航班客流量小、上座率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2006年海外旅游者人数合计45.89万人,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95亿美元;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数量较少。
其次是对国内开放不够。
一是对东部开放不够,目前还不能较好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由于与东部相比,武汉市地处中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且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与产业配套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思想观念差距等都对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阻力。
二是对省内开放不够,尤其是对武汉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开放不够。
一个城市圈的健康发展,既要仰仗龙头城市的带动,更需要圈内各城市的相互交流、支持和合作。
3、2 环境质量趋于优良,但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武汉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能耗偏高,能源利用率偏低,污染也较重。
这样要实现武汉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对武汉市全面发展的瓶颈约束。
这些年来,武汉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6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4%,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比上年下降2.5%、用水量下降4%。
2003-2006这四年来,全市万元GDP能耗平均节能率达到6.5%。
但由于钢铁、电力、石化、建材、造纸五大重点行业能耗过高,2006年武汉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
且由于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武汉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
武汉市面临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
3、3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武汉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呈现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而且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武汉经济明显放缓,GDP增速从2007年的21.27%猛然下降到2008年的12.17%。
另外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武汉市农产品、服装、纺织和钢铁等传统部门的出口在不同程度上下降,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三高一低”产品、钢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武汉应着力提升产业结构。
4 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4、1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武汉城市功能武汉是我国特大中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誉。
在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的布局中,武汉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而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因此,武汉应加强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大力支持铁路建设,按照湖北"十一五"铁路规划,重点建设“一桥”“三线”“五站”“六场”,努力使武汉成为全国铁路客运中心、货运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心;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在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加快武汉连接周边城市的放射型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环行加放射,连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实施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把武汉天河机场建设成为内陆最大的枢纽机场;加强长江、汉江航道整治,推进船舶标准化、航道网络化,加快发展航运业。
加快武汉中心港区建设,实现港口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4、2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武汉打造成在中部地区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武汉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以“武汉-中国光谷”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武汉科教优势的结合,在保持电子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等优势领域发展的同时,迅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环境保护及新能源与节能保护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集群化和发展多元化。
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先进制造业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武汉应抓住这次机遇,把自己打造成中部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鼓励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产业配套关系,加快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统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策划,吸引境内外投资。
另外要改变服务业中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比重大的现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武汉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以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为突破口,将武汉建成华中地区的金融、商贸和信息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4、3 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着力建设两型社会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即是对武汉市的信赖,也是对武汉市的重托。
武汉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4、4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武汉首先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把促进创业就业作为实现群众增收、推进全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注重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快形成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社保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提高群众居住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障广大市民更多的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生活,建设文明武汉。
4、5 借力中部崛起,主动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
一方面要借中部崛起的机遇,争取把武汉城市圈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时还要谋求国家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武汉市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等。
另一方面在当前外资和东部企业的“西进”中,武汉凭借其区位优势、巨大的市场、整体上优于西部的工业基础以及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更有条件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
4、6 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消极观念,牢固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创新精神。
营造敢闯敢试的氛围,必须坚持鼓励创新的导向,大胆选拔和使用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作风扎实的干部,注重使用才智出众而又个性特点突出的人才,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充分发挥才干;必须大力弘扬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既要对探索成功者予以奖励,又要对探索性失败者予以宽容。
4、7 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单一渠道状况;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保证有效供应;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8 以中小企业立法为契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当前,要在抓紧清理中小企业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尽快完善法律框架;要抓紧修订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止“三乱”现象;应放开行业限制,宽松市场准入、疏通退出通道;要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