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治理设计应用
路基沉降整改措施及方案
路基沉降整改措施及方案路基沉降是路面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会给道路的使用和交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下面是一份针对路基沉降的整改措施及方案。
1. 路基沉降的原因分析:- 车辆过度频繁:车辆经常在同一区域通过会导致路基的沉降;- 路基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状况和路基设计,导致路基的不稳定。
2. 整改措施:- 定期检查路基的状况:每年至少两次对路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疑问题;- 增加支撑: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路基,可以考虑在沉降区域采取加固支撑的方法,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合理设计路基的排水系统,确保水分能够迅速排除,减少水分对路基的影响;- 增加路基的挡土墙:在路基边缘设置挡土墙,以防止路基因沉降而引起的侧漏、侧滑等问题。
3. 整改方案:- 使用高强度材料:在路基施工时,选择高强度的材料,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强施工监管: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防止一些施工不当导致的路基沉降问题;- 合理设计路基断面:根据地质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路基断面,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定期维护养护:对已经建设完成的道路进行定期的维护养护,及时修补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 强化交通管理:加强对道路使用的管理,限制大型重载车辆的通行,减少车辆对路基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整改措施及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路基沉降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路段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难点,因此在具体的整改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调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路基工程的质量监控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以减少路基沉降问题的发生。
浅谈桥头路基沉降的治理技术
时都应选择透 水性较好 的材料 ,比如 ,采用 砂 砾 、碎 石 士 、矿 渣 以及 其 他 透 水 性 材 料 。 ( 2)桥头填料 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 密 度 以及其它 技术指标 ,应在 施工前 ,取具有 代 表 性 的试 样 进 行 试 验 确 定 , 施 工 中如 有 变 化 ,应 及 时 补做 试 验 ,重 新 标 定 。 ( 3 )桥 头锥 坡 和 路 基 较 高 时 ,在 填筑 前 应检验基层 是否满足设 计要求 ,若不符合 要 求 ,应 进 行 变更 设 计处 理 。 ( 4 )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桥头锥坡和路基 做 试 验 段 , 以 确 定 不 同 施 工 机 械 压 实 不 同 填 料 的 最 佳 含 水 量 、分 层 松 铺 厚 度 和 相 应 的 碾 压 遍 数 , 以及 最 佳 的机 械 组合 和 施 工 组 织 等 , 最 终 确 定 最 佳 的 施 工方 案 。 2 、选择技术性能较好的填料 ( 1 )选 择 砂 砾 ,因 为 砂 砾 水稳 定性 好 , 抗低温,强度 高。选 用 的天然砂砾 砾石含量 ( 粒径 大 于 2 . 5 mm 以上 ) 应 达 到 6 0 %以上 , 最 大粒 径 不 大 于 8 0 am,且 具 有 一 定 的 级 配 。 r ( 2 )选 用 碎 石 土 ,开 山石渣 ,但 透 水 性 要好、 强度 要高, 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 于 1 2 c m ( 路基填 厚 2 0 c m 的2 / 3 ) 所用材料应具有相
情况 下锥 坡和路基完成 后,在土荷载作用 下 地基一定会压缩沉降。 ( 7 ) 由于 路 基 和 桥梁 施 工不 同步 ,台 后 预 留的路基待桥 台台身完成后才能填 筑。但 施 工单位预 留施工段短,机械作 业长度不足 , 影响压实效果 。预留路基作业段与 已完成 的 路基相衔接处 ,没有按施工技术规 范要求分 层 做 成 台 阶 施 工 作 业 , 造 成 衔 接 处 土 的 摩 擦 力小,导致桥头土方的前移和沉降。
公路工程中路基沉降问题及施工处理方法
公路工程中路基沉降问题及施工处理方法摘要:公路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没有了它,就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发展。
为确保高速公路网络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对道路的控制与管理,路基是公路的主干,是高速公路的基础,对路基进行全面的施工是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前提,而路基沉降问题一直是业内重点研究的方向,路基沉降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公路最终的质量与使用效果。
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对路基沉降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处理1沉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地基的沉降机制可以分为发生、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
在产生阶段,由于土壤在初始荷载作用下没有进行压缩,从而使土壤的结构呈现出不稳定的弹性。
例如,土壤中的土壤颗粒水分含量较高;由于土体颗粒间存在较大的孔隙,在下雨的情况下,地基结构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进行地基压实作业,将会引起地基的压缩和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陷。
发展阶段是指当路基工程开始施工后,路面承受的荷载和荷载持续的时间越长,土壤中的湿气就会被压缩,从而产生更大的变形。
于此,路基的沉陷特征十分明显。
而地基沉降稳定期的形成机制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承载力,土体颗粒中的孔隙数量在逐步减小。
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期内,公路工程将会在路基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沉降。
2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2.1影响公路路基沉降的自然因素道路路基的沉降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地类型、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平原、丘陵、山岭等区域的地形都是不同的,这里的水温和气候也各不相同,这不但会影响到道路的选择和设计,还会对路基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会引起地基的稳定、沉降和开裂。
而在气候上,由于气温、降水、空气和土壤等的湿度、低温时的结冰深度、日照、雨水蒸发量和每日的某些风向和风速,都会对地基的水文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文地质包括地表径流、河流供水、排水状况、积水的程度、长度、河岸的淤泥、冲刷状况。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路桥过渡段是指在连续梁桥、刚构梁桥等桥梁上与地面道路连接部分的路段。
其设计要点包括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以及针对沉降问题的处理措施。
首先是路基设计要点。
路基是支撑路面的基础,其设计要考虑地基土质、地下水位、施工工艺等因素。
路基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点:1. 路基稳定性:应采用适当的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确保路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2. 接触土层处理:在路基接触土层与路基基层之间需要设置适当的过渡层或过渡填料,以避免两者之间的错动。
3. 排水设计:考虑路基的排水情况,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避免水分对路基的损害。
4. 路基高程控制:通过测量和调整路基高程,使路面与桥梁平齐,并确保与接驳道路的顺畅连接。
1. 路面结构: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型以及预计寿命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路面结构类型,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2. 材料选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路面面层材料、底基层材料和基层材料等,以满足路面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防水性能等要求。
3. 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平整度,在过渡段的路面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连接部分与桥面之间的平整度要求,确保车辆的平稳通行。
4. 路面标线:合理设置路面标线,包括导向线、车道线和停车线等,以增加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最后是沉降处理措施。
由于过渡段处于地面和桥梁之间的连接部分,其容易受到桥梁的沉降影响。
为避免沉降引起的路况变化,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 沉降观测:在桥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的沉降观测,及时监测沉降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沉降预测:通过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分析,对过渡段的沉降进行预测,并确定合理的预警措施。
3. 强化加固:根据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加固路基、修改路面结构等。
4. 沉降补偿:如果沉降情况无法完全消除,则需要对过渡段进行补偿处理,例如设置过渡坡道、增设补偿垫层等。
路桥过渡段的设计要点包括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以及针对沉降问题的处理措施。
某路段路基沉降治理措施
接 为公路设计施 工决 策提供科 学8 . 6 3 m 0 ; E线 一 1 1 . 4 4 m ; F线 4 . 9 8 m ;
1 路 基 工 程 地 质概 况 4 . 7 罐 浆 压力 由小到 大 ,压 力要 求 0 . 1 - 0 . 5 MP a ,当压 力 稳 定 我省公路某段路基沉降 , 路 基左侧 自然坡度角 l 5 ~ 3 5 。, 右侧 1 5 mi n后以不 吸浆 即可停止 。灌浆分 三序钻孔 , 因孔灌浆 , 间隔时
3 路 基 沉 降 成 因 机 制
9 1 am孔将钢管下入孔底后通过钢管进行灌浆 ,将钢管 内灌 满水 r
3 . 1 路 基 场 区地 形 整 体 上 陡 下缓 ,路 基 左侧 临 空 ( 坡 度 角 泥浆 ( 施T前钢管外用环氧树脂上层 防锈 ) , 桩孔深度及钢管 长度 l 5 3 5 。, 临空平均 2 . 1 m) , 为本段路基岩土体失稳创 造了条件 ; 按 上述 原则 在 实 际施工 中作调 整 ,每 根钢 管桩 单 桩承 载 需 ≥ 0 k N; 3 , 2 路基场区主要为松散状残坡积 土层 , 其下伏 地层以中密至密 30 实 状 为 主 的强 风 化 断 层 角 砾 岩 层 , 上 述 岩 土体 强 度 低 , 变形大 , 水 5 . 3 地 下筏板基础 : 在设计路面标高 以下 1 . 4 5 m位 置设 置一 层厚 解 作用强烈 , 不均匀分布在斜坡上 , 易发生压 缩沉降及顺坡 位移 ; 度为 1 0 e m粗砂垫层 , 垫层材料选用机制 中风化石灰岩粗砂 , 其通 3 - 3 路基左侧 小溪 内的水对不稳定 岩土 体坡脚产 生长期 的切割 过 0 . 0 7 4 mm筛孔 的颗粒 含量不应大于 5 %。
一l: 1: 既 可以对后期沉 降进行 预测 , 也 可以总结 高填 方路基 的沉 降变形 1 规律 , 据此 可以指导进一步 的优化设 计 , 改进有关 的施 工工艺 , 直 4 . 6 单孑 L 水 泥粉 煤 灰 浆量 : A线 一 9 . 9 8 m ; B线 一 7 . 9 4 m 。 ; C线一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路桥过渡段是连接路桥和地面路面的重要部分,承担着过渡和衔接的作用。
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中,路基路面的设计要点和沉降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路基路面设计要点1. 路基设计路基设计是路桥过渡段设计的首要环节,路基的设计要点包括路基的宽度、坡度和强度。
针对不同的交通量和车辆载荷,要合理确定路基的宽度,确保路面能够满足交通需求。
在设计坡度方面,要考虑与路桥相连的坡道部分,确保坡度能够顺利过渡。
路基的强度设计要根据地质条件和交通负荷确定,确保路基能够稳定承载交通运载荷。
路面设计是路桥过渡段设计的关键环节,路面的设计要点包括材料选择、厚度和抗滑性。
在材料选择方面,要根据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需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
在设计路面厚度时,要考虑交通负荷和地质条件,确保路面能够承载交通负荷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在路面的抗滑性设计中,要考虑路面的纵横坡和横向摩擦系数,确保路面能够提供良好的行车安全性。
3. 排水设计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中,排水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排水设计要点包括排水系统的布置和排水设施的设置。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到路面和路基的排水需求,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积水,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和使用寿命。
在排水设施的设置方面,要综合考虑水流速度和流量,合理设置排水口和排水管道,确保排水设施能够有效运行。
二、沉降处理措施1. 沉降原因分析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中,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沉降的原因可能包括地质条件、交通载荷和地基工程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不同的沉降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地基加固对于因地基条件而引起的沉降问题,可以采取地基加固的措施,包括加固土层、振实土壤等工程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沉降的发生。
3. 路面维护对于因路面材料和厚度等因素引起的沉降问题,可以采取路面维护和修复的措施,包括补漆、翻新路面等工程措施,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延缓路面的沉降发生。
路面沉降的处理措施
路面沉降的处理措施路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松软、潮湿或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原因,使路面下沉或坍塌的现象。
路面沉降会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面沉降的处理措施。
1.强化路基:通过加固路基的方法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
可以采用加固路基的常用方法有夯实法、灰浆灌注法、土石方加固等。
夯实法是利用机械对路基进行夯实,增加路基的密实度和强度;灰浆灌注法是在路基中注入水泥灰浆,提高路基的优强度;土石方加固是利用土石方填方来加固路基。
2.加固路基:对于地下土层松软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路基的措施。
加固路基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板桩、钢筋混凝土梁板、灰浆灌注桩等。
这些加固措施可以加强地下土的稳定性,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
3.地下注浆:地下注浆是通过注入浆液来加固地下土层,在处理路面沉降时可以采用注浆的方法。
注浆可以填充土层中的空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稠度。
常用的注浆方法有压力注浆、回注注浆、固化注浆等。
注浆可以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减少路面沉降的发生。
4.导流排水:路面沉降常常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关,因此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对减少路面沉降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导流排水的措施,如修建排水沟、设置排水井等。
导流排水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分对地下土层和路面的影响,从而减少路面沉降的风险。
5.重新设计路面结构:对于频繁发生路面沉降的区域,可以重新设计路面结构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增强路面的抗沉降能力。
比如,在路面上使用加筋混凝土,增加路面强度;采用网格板或纤维增强材料来增加路面的稳定性。
6.监测和维护:监测和维护是预防和及时处理路面沉降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路面沉降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路面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同时,定期维护路面也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路面沉降的发生。
综上所述,处理路面沉降的措施包括强化路基、加固路基、地下注浆、导流排水、重新设计路面结构以及监测和维护。
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高填方路段出现沉降后会发生很多危害,比如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 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 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 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 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 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 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 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 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 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1 对于挖填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治理措施:高填方路段的沉降的治理方法有:换填土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灌浆法和铺设玻纤土工格栅法,下面是针对路基沉降不同程度的具体治理方法。
1 换填土法:路基整体较好,局部路基下沉,经常采用换填土法。
基本步骤是:将原路基出现病害的部分挖除,把扰动的浮土清理干净,整平碾压达到压实要求后,用复合要求的填料回填。
换填时注意挖补面积要扩大,且每层挖成台阶状,由下往上,逐层整平碾压,压实度要求高出原路基压实度1%~2%。
2 布设土工格栅法:高填方路基下沉不明显,只是在路面上出现了纵向的开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发现沉降趋于稳定,可采用此方法。
步骤:将裂缝两侧的沥青路面用切割机对称切除,铺设土工格栅,用钢钉固定,重新铺筑沥青路面。
3 灌浆法:路基下沉的面积大,情况较严重,宜采用灌浆法。
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对路基下沉部分钻孔,孔深应穿透薄弱层,然后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的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压等方式注入填料的空隙,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使路基整体成为一个稳定的固结体。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的处理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的处理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问题,它会导致道路表面出现凹陷或隆起,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路基不均匀沉降,这可能是由于土质不均、地下水位变化、道路设计问题或施工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路面加固
对于已经出现了明显凹陷或隆起的路面,可以采用路面加固技术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填充凹陷处,并重新铺设新的路面。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路面高低不平的问题。
2. 增加支撑
当土质较差或者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时,可以考虑增加支撑来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桩基础或地下墙等结构来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并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稳定性。
3. 沉积物清理
如果道路表面出现了小范围凹陷或隆起,可能是由于沉积物的堆积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清理设备将沉积物清理干净,并重新铺设路面。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表面高低不平的问题。
4. 路基加固
对于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比较严重的道路,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路基加固技术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加固材料或者改良土壤等方法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并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注意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地处理,才能保证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行车安全。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市政道路路基沉降是指由于地质条件不良或工程施工不当等原因,道路路基部分产生下沉或沉降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路基沉降会给道路使用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沉降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沉降原因分析:1.地质条件不良:柔软粘性土、弱胶结土等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路基沉降。
2.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引起路基沉降。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时控制不好填方夯实、排水等工艺,导致路基沉降。
二、路基沉降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对于路基沉降较小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处理。
主要包括增加填土层厚度、采用加筋土壤等方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荷载承载能力。
2.地基改良:对于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可采用地基改良技术来解决路基沉降问题。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地基、灌浆加固以及地基加固等。
3.排水处理:地下水位变化是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排水处理对于防止路基沉降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建设排水设施、挖设排水沟等方式,提高路基的排水效果。
4.维护养护:加强市政道路的维护养护工作,定期检查路基状况,并及时采取补强措施,修复路基沉降问题。
三、施工方案:1.调查研究:在进行路基沉降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包括实地勘察、检测地下水位、测试土壤性质等。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道路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方案设计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路基沉降程度等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材料准备:根据方案设计的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包括填料材料、加固材料、排水设施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可以顺利进行。
4.施工过程:根据方案设计和材料准备好与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工作。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验收调试: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调试工作。
路基工后沉降方案
路基工后沉降方案背景路基工是道路建设中一项关键的工程,为了确保道路建设的稳定和安全,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后沉降方案。
后沉降是指路基工程施工后,路基土体由于压实效应和荷载作用,产生的土壤沉降现象。
后沉降的大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后沉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后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后沉降是由于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压实和荷载作用所引起的。
主要原因包括土体的固结沉降、荷载沉降和基底沉降。
土体的固结沉降是指土体因压实效应而发生的体积缩小引起的沉降。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土体受到较大的动态和静态荷载作用,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体积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固结沉降。
荷载沉降是指路面上的荷载作用使路基土体受到压缩而引起的沉降,主要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作用。
基底沉降是指基底土层由于固结沉降、荷载沉降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引起的沉降。
后沉降的大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后沉降过大可能导致路面塌陷、裂缝等问题,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后沉降的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了解路基工后沉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后沉降的监测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体沉降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沉降点和沉降仪器来监测土体的沉降情况。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土体类型和施工条件的要求,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
2.路面裂缝监测:裂缝是后沉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监测路面的裂缝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后沉降的程度和速度。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目视观察和使用裂缝计进行测量。
3.荷载监测:荷载作用是引起后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监测和评估荷载情况可以对后沉降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控制。
后沉降的治理和改善为了减小后沉降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和改善措施。
根据后沉降的原因和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基础处理:对于基底土层沉降引起的后沉降问题,可以进行基础处理,如加固基底土层、增加基础承载能力等。
2.压实措施:对于固结沉降引起的后沉降问题,可以采取压实措施,如辅助振动压实、碾压等,提高土体的密实度。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摘要】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相关内容。
在将介绍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将逐一分析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介绍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技术,并探讨公路路基沉降的监测方法。
在将强调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术、控制、原因分析、影响因素、监测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概述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在公路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而导致路基下沉的现象。
公路路基沉降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甚至可能导致道路损坏和交通事故发生。
为了有效地控制公路路基沉降,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
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路基的合理设计、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优化等。
通过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减少路基沉降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符合标准。
公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技术包括加固处理技术、预防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等。
加固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加固路基结构或采用特殊材料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少沉降问题。
预防控制技术则是在施工前通过调查勘探和预测模拟等手段来减少沉降风险。
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设备对路基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正文2.1 公路路基沉降原因分析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公路路面和路基下沉或下沉造成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天然因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位波动大、地表扰动等天然因素会导致公路路基沉降。
地质构造不稳定会导致地面沉降和滑坡,而地下水位波动大会引起土体液化现象,从而引发路基沉降。
2.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公路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政道路水泥砼路面路基沉降注浆加固技术的探讨与应用
市政道路水泥砼路面路基沉降注浆加固技术的探讨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11-22T08:19:32.85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4期作者:姚东红[导读]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回填土含水量、压实度未有效控制、路床平整度较差等原因,导致市政道路建成一段时间后路基必然会存在不均匀沉降,应用注浆加固,在不开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好的路基加固效果。
姚东红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园林管理所 516081摘要: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回填土含水量、压实度未有效控制、路床平整度较差等原因,导致市政道路建成一段时间后路基必然会存在不均匀沉降,应用注浆加固,在不开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好的路基加固效果。
基于此,本文针对市政道路水泥砼路面路基沉降注浆加固的处理展开分析,介绍了注浆加固处理技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市政道路路基沉降注浆加固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推进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沉降;注浆加固处理引言由于水泥砼路面具有刚度大、扩散应力能力强、耐候性好、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等优点,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市政道路较为广泛的使用了水泥砼路面。
但在使用过程中,水泥砼路面一旦面板开裂,开裂区域的面板会迅速随之破坏,导致修复费用大大增加,而且修复周期较长,对道路保畅带来很大的难度。
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板底脱空是水泥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反复行车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状态类似于悬臂梁,将会产较大的应力应变和弯沉,会严重影响水泥砼路面的实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在沥青罩面工程中大多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水泥面板未损坏或损坏程度较小的板下脱空腔和路基进行加固处理,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加固效果显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注浆加固技术的研究,不断改进注浆加固技术,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以及更好的保障行车安全。
1、市政道路路基沉降注浆加固处理地基,填充脱空板的原理注浆加固技术是利用高压注浆设备在路基中灌入浆液,确保浆液能够填充、挤密以及渗透缝隙,使原来开裂或者松散的结构形成整体。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强化路基结构层设计。根据交通荷载和 土质条件,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层厚度和
强度,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 保填筑土的压实度、含水量等指标满足 设计要求,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和地 下水有效排出路基范围,降低水分对路基稳定性的影 响。
均匀沉降的风险。
土壤加固处理。对不良土质进行 加固处理,如采用石灰土、水泥 土等进行改良,提高土壤承载力
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可采 用换填、强夯、振实等方法进行 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
少路基不均匀沉降。
设计优化及施工改进
优化路基横断面设计。合理设计路基横 断面,确保路基排水畅通,减少水分对
案例二:某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治理
背景介绍
某铁路线路在运营多年后,出现了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导致轨道几何形状变形,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安全和稳定 性。
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是地基土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列车动荷载作用等 因素。
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地基改良、排水降水、强化路基结 构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障 了铁路运营安全。
背景介绍
某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 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路面 破损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安全
和舒适性。
原因分析
经过勘察和检测,发现该路基不 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层 分布不均、地基承载力不足、地 下水位变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
。
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地基加固 、排水处理、路基填筑改良等措 施,有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稳 定性,减少了路基不均匀沉降。
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综述
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进行综述。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将介绍改扩建公路路基的概念、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常见的差异沉降处治技术、技术比较分析以及优化技术与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将进行技术综述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总结,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的相关知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技术比较分析、优化技术、发展趋势、差异沉降影响因素、技术综述总结、展望未来、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其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发展的进步,对道路设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改扩建公路是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进行改扩建时,常常会遇到路基差异沉降的问题,这会导致路面变形、裂缝产生,影响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
差异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地基土性质、地下水位、地表荷载等。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程条件会导致差异沉降的情况各异,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治技术。
改扩建公路路基控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的研究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有助于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1.2 研究意义公路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公路建设中,路基的改扩建是常见的工程活动之一。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车辆型号的多样化,改扩建公路路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改扩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差异沉降的问题,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研究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差异沉降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平整度有直接影响,如果不及时处治,会导致路面的变形和损坏,增加维护成本。
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
浅论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浅论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黄小兰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2300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公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公路路基设计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给我国的交通事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也为公路路基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对公路路基的稳定设计和沉降控制进行专门的研究。
[关键词] 路基稳定设计沉降控制引言公路路基的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既要坚持新技术的应用,也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原则,不仅要从施工地的实际出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必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公路路基设计的始终。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公路路基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确保路基开挖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安全的满意度,全面推进我国的公路网建设的进程。
1.概述路基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道路结构的主体,又是路面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桥涵工程联接的纽带。
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促使桥涵引线两端出现跳车现象,减缓正常行车时速。
因此路基的好与坏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及车辆的正常行驶。
路基工程是一项公路建设中主要项目,不仅工程数量多、投资巨大,而且使用劳动力也是最多的。
常视为控制公路施工进度的关键。
如果在设计和施工稍有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导致路基路面破坏,影响交通行车安全。
路基在一个工程中往往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方面,不管是填方还是挖方段路基,它所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机械都是十分巨大的。
并且,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
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
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
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路桥过渡段是连接路桥与道路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交通流畅和行车安全,因此其设计和施工必须十分重视。
路桥过渡段的路基和路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沉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分享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1.地质勘测在进行路桥过渡段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土质情况,判断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质条件。
地质勘测的结果将为后续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包括路基和路面的厚度、材料选取等。
2.路基设计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设计需要考虑到过渡段与桥面和道路的连接情况,保证过渡段与桥面和道路的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突变和交通事故。
对于路基的排水设计也至关重要,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影响。
3.路面设计路桥过渡段的路面设计需要根据交通负荷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情况下,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桥过渡段,还需要考虑到路面的防水和防滑等特殊设计要求。
4.辅助设施设计除了路基和路面设计外,路桥过渡段还需要设计一些辅助设施,如护栏、标线等,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有序。
这些辅助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与过渡段的整体协调,保证交通设施的功能和美观性。
5.施工质量控制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施工质量控制,确保设计的要求得到落实。
从路基的填筑到路面的铺设,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对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二、沉降处理措施1.沉降原因分析路桥过渡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地基土质条件不良、施工质量不达标、交通载荷超载等。
在进行沉降处理前,首先需要对沉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2.监测系统建设针对路桥过渡段的沉降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路桥过渡段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路桥过渡段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沉降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路基沉降的措施
路基沉降的措施1. 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道路基础沉降或下沉,通常是由于路基下的土壤不稳定或松散导致的。
路基沉降会导致道路出现不平坦、坑洼或下沉等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道路通行安全。
为了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路基沉降是十分必要的。
2. 预防措施2.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改善路基下的土壤性质,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路基沉降的可能性。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增加土壤密实度通过进行夯实或振动加固等工艺,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主要应用于松散土壤地区,以减少土壤沉降的发生。
•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织物、土工格栅等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性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注浆加固通过注入适量的水泥浆液或其他浆液材料,使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土体。
注浆加固可以提高土壤的抗沉降能力,防止路基沉降的发生。
2.2. 排水系统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是预防路基沉降的重要手段之一。
路基下的积水会导致土壤湿润度增加,引起土壤松弛和破坏,从而引发沉降。
因此,在路基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措施:•安装排水管道在路基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管道,将汇水的雨水导入南方,尽可能降低路基下的地下水位,减少土壤湿润度对路基的影响。
•设计合理的斜坡在路基的两侧设置适当的坡度,以便排水顺利,避免水在路基上积聚。
合理的斜坡设计能够将雨水快速导流,降低路基沉降的风险。
2.3.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及时发现并响应路基沉降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路基沉降的趋势和危险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基监测手段:•安装测点和仪器在路基关键位置安装测点和仪器,监测路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常见的监测仪器包括测斜仪、挠度计、水平仪等,通过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判断路基是否存在沉降问题。
•定期巡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路基进行巡查,观察和记录路基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沉降治理设计应用浅析
摘要:路基沉降是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本文根据成功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在路基沉降治理中的前期工作重点,在治理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辅助工程的修复等;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路基工程;沉降;治理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tf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省道212线k354+890—k355+040段地质灾害沉降路基距盘县老县城2km,该路段是盘县老县城北进出口的唯一通道,由于场区位于区域性盘县—乐民大型断层构造角砾岩带上,基岩角砾破碎,风化强烈,巨厚的强风化角砾岩和残坡积土体以松散状及稍密状为主,易变形失稳,发生沉降位移,且长期遭受超载货车的碾压及丰富的地下水等不良因素影响,本段路基出现严重沉降、并顺坡位移,致使路基左侧下挡墙多次严重破坏(位移下沉)及路基右外侧农民房屋出现下沉拉裂现象,严重危及本路段运营安全,急需对该段沉降位移路基进行整治处理。
地质问题
2.1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一条大型冲沟上源右谷坡下部,冲沟底发育一条小溪(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路基一带自然坡度角10~20°,路基右外侧坡度变陡至25—50°,总体地形上陡下缓。
场区残坡积土层和强风化破碎岩层厚度极大,其强度低变化也较大,顺坡陡斜分布,
坡脚被冲沟底小溪切割,稳定性差。
2.2水文地质
地下水以滞水、孔隙水、裂隙水的类型存在,其中耕植土、残坡积土体以吸着水和毛细管水为主要形式赋存;人工回填碎块石以孔隙水主要形式赋存;强风化、弱风化岩层以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要形式赋存。
地下水位高程92.20—121.73m,距地表1.40—7.80m,场区岩土体内地下水含量较丰富。
地表小溪及地下水的软化、冲刷、剥蚀作用,是场区巨厚的残坡积土和强风化构造角砾岩层上部发生下沉、位移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本段路基下沉位移的主要原因。
3、路基沉降成因
该段路基沉降为残坡积土及强风化角砾岩层上部低强度层在地
下水软化和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和小量水平位移。
其成因机制为:①场区位于一条大型冲沟上源右谷坡下部,地面坡度10—20°,路基外侧临空,为本段路基岩土体失稳创造了条件;②本段路基主要为松散状残坡积土层,其下伏地层以稍密为主的强风化断层角砾岩层,残坡积土及强风化岩层上部强度低,变形大,分布在斜坡上,易发生压缩沉降及顺坡位移;③本路段左外侧冲沟底发育一条小溪,对不稳定岩土体坡脚产生切割和侧蚀作用,暴雨洪水期尤为剧烈,使坡脚失稳,引发本段路基下沉位移;④场区岩土体内地下水较丰富,其软化和水解作用,使场区土体及强风化岩层上部易发生压缩变形,引起本段路基下沉位移。
4、固结灌浆设计要点
4.1布孔
灌浆孔布置及有关数据见附图及附表。
本段路基范围布a、b、c、d、e五排纵向灌浆孔,其位置分别为:路中线左5.0m、左3.0m、路中线、右3.0m、右4.4m(沿右侧边沟中线),其中a、b线孔距2.0m,c、d、e线孔距3.0m,线距1.4—2.0m,相互呈梅花形布置。
在路基k354+890位置布置一排横向灌浆孔。
共304个灌浆孔,均为直孔,各灌浆孔孔深见附表及附图,本设计孔深6.11—13.34m(平均孔深11.30m),平均灌浆段长度10.45m,孔径130—110mm,相邻两线钻孔错位设置。
4.2灌浆段顶面标高的确定
边沟内a线灌浆段顶面标高位于右侧边沟顶面标高以下0.50m,路基范围内b、c、d线灌浆段顶面标高位于路面标高以下1.10m,路基范围外e线灌浆段顶面标高位于相应左侧边坡面标高以下
0.50m。
4.3灌浆段底面标高的确定
底面标高均为孔底:a、b线以能封堵路基右侧大面积山体顺坡向渗透而下的地表下渗水为准;c、d、e线根据残坡积层与下伏强风化构造角砾岩分界面和地下水位线比较二者标高,以低标高的界面下1.70m为准;f线以能封堵盘县老县城上游地下水使之不能渗入沉降段路基中为准。
4.4帷幕灌浆堵水处理
对本段路基左侧a线(靠山一侧)边沟顶面以下12.60m、b线路面以下13.20m、f线12.60—13.20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和强风化构造角砾岩体进行帷幕灌浆堵水处理。
4.5浆液材料
浆液为水与水泥及ⅱ级粉煤灰混合液,水泥标号为p·o42.5,水泥∶粉煤灰为1∶2,水灰比0.5∶1—0.75∶1。
4.6单孔水泥粉煤灰浆量
a线—9.98m3/孔;b线—7.94m3/孔;c线—8.06m3/孔;d线—8.63m3/孔;e线—11.44m3/孔;f线—9.98m3/孔。
5、钢管桩设计要点
5.1布桩
为防止本段路基沉降及蠕滑位移,在本段路基范围内布置g、h、i、j四排纵向钢管桩,分别距路中线左、右1.5m及3.0m,桩位错位设置,纵向线距1.5m及3.0m,桩孔纵向间距3.0m,共200根桩,桩孔底嵌入强风化基岩层8.0m,桩长9.16—19.03m(平均桩长14.42m),孔径91—110mm,桩顶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下1.15m。
5.2钢管桩制作
钢管为普20φ76mm壁厚4.5mm钢管,各孔成≥φ91mm孔将钢管下入孔底后通过钢管进行灌浆,将钢管内灌满水泥浆(施工前钢管外用环氧树脂上层防锈),桩孔深度及钢管长度按上述原则在实际施工中作调整,每根钢管桩单桩承载需≥176kn。
6、地下筏板基础
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下1.45m位置设置一层厚度为10cm粗砂垫层,垫层材料选用机制中风化石灰岩粗砂,其通过0.074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
在钢管顶标高位置采用φ20mm螺纹钢筋以25cm间距纵横向布置钢筋网,浇注5段几何尺寸为长×宽×厚=3000×800×25cm的c25钢筋砼筏板基础,使钢管桩与筏板基础连为一体,增强路基刚度稳定性,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各段筏板基础之间断缝间距2—3cm,采用沥青麻絮充填。
另在路面垫层施工前务必在地下筏板基础龄期达到要求后,凿毛地下筏板基础顶部,以利于垫层及路肩墙与地下筏板基础接触良好。
7、路肩墙、边沟改造修复
7.1改造修复左、右侧路肩墙
以本段路面两端四顶点为控制点,改造修复左、右侧k354+890—k355+040段路肩墙,拟设计路线纵坡-5.53%。
拟设计左、右侧路肩墙顶标高低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15cm,用m7.5号浆砌块石砌成。
7.2改造修复右侧边沟
在本段路基右侧修筑梯形边沟,上底宽0.80m,下底宽0.60m,内深0.60m,m7.5浆砌片石厚0.30m,边沟右边顶低于山坡自然坡面。
边沟底面标高低于拟设计路面标高0.60m,沟底纵坡设计为
-5.53%。
结束语
路基沉降是由于地质、水文且长期遭受超载货车的碾压等不良因
素影响而造成的,在治理设计中必须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路面的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