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资料(2000年)

合集下载

国家土地管理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印发《军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地籍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印发《军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地籍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印发《军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地籍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正文:---------------------------------------------------------------------------------------------------------------------------------------------------- 国家土地管理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印发《军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地籍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1988年4月1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省辖市(行政区)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根据国务院(1984)70号文件和全国《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规程》要求,为在一九九0年以前确保质量地完成军用土地详查工作,现将《军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地籍调查技术规定》印发试行。

军用土地详查是全国土地详查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军用土地的详查,由军队自行组织完成,军队用地单位要向所在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书。

为保证军用土地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九八二年四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之前,军队和地方相互占用的土地或因土地权属界线争议造成的遗留问题,要依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国防、有利生产、有利团结的原则,依靠地方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

个别权属界线暂时定不下来的,为不影响详查进度,以现在实际使用界线进行调绘,其界线只供量算面积使用。

一九八二年五月以后的问题,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军队的土地详查,要主动取得地方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军队有地方土地详查所需图件、航片的,要积极优惠提供地方使用,凡涉及军事机密的可作必要的技术处理。

军地之间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把军用土地详查任务完成好。

13第七章土地统计

13第七章土地统计

第三节 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一、我国现行土地统计管理的基本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 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 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 土地统计,定期发布统计资料”。
二、我国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1、基层土地统计报表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一览表 土地统计台帐 土地统计簿 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
扩大时距(5年):
1985-1989 1990-1994 1995-1999
84 93 103
(2) 序时平均法 (3) 直线修匀法 (4) 移动平均法
设时间序列水平为a1,a2,a3,……an,若取五项 移动平均,则移动平均数形成的新时间数列为:
a 0 + a1 + a 2 a1 = 3
a1 + a 2 + a 3 a2 = 3
第二节
土地统计内容
一、土地统计调查
1.土地统计调查的意义
土地统计调查的意义在于获取数据,取得统计 分析的第一手资料。
2.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
土地统计调查具体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普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 来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状况。如:全国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初始地籍调查。
二、土地统计分析
1.土地统计分析的概念
由表面的直观的原始数据到体现本质现象 的过程。 现状分析与进度分析(动态分析) 包括 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预测分析
2.土地统计分析方法体系
综合指标分析 土地统计分析方法体系 时间数列分析 统计指数分析 相关分析 平衡分析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动态比较指标 动态平均指标 长期趋势测定 季节变动测定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土地统计的内容、特点、程序

土地统计的内容、特点、程序

内容提要第四节⼟地统计;第五节地籍档案管理重点难点⼟地统计的内容,特点,程序,现⾏⼟地制度,地籍档案保管期限。

地籍档案管理标准化.内容讲解第四节⼟地统计⼀、⼟地统计概述(⼀)⼟地统计的概念⼟地统计是指利⽤数据、图表及其他⼿段,对⼟地的各种数量关系的现状及其变化所进⾏的全⾯、系统的调查、搜集、记载、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地统计包括三⽅⾯的涵义,即⼟地统计⼯作、⼟地统计资料和⼟地统计科学。

⼟地统计不仅是以数据反映⼟地的分类、⾯积、权属、分布及质量、等级状况,⽽且还指以⼟地统计设计、⼟地统计调查、⼟地统计整理和⼟地统计分析及预测为内容的⼟地统计⼯作过程。

(⼆)⼟地统计的特点⼟地统计作为⼟地管理的⼀个组成部分,同时⼜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个分⽀,它除具有⼀般统计的特点外,如数量性、具体性、⼴泛性、⼯具性、社会性等,还受⼟地⾃然属性本⾝的制约。

⼟地是⼈类⽣产与⽣活不可缺少的⽣产资料及⽣产场所,是⾃然界的产物,具有不可再⽣性,且总体⾯积有限,同时⼟地是其他⽣产资料不可替代的,它的位置固定。

因此,⼟地统计便有了⾃⾝的特点,具体如下:1.数量性2.总体性3.时空性⼟地空间位置的统计是⼟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个重要特点。

4.综合性5.实⽤性例题:[ ]是⼟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个重要特点。

A.数量性B.⼟地空间位置的统计C.具体性D.⼯具性答案: B。

分析::⼟地空间位置的统计是⼟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个重要特点。

(三)⼟地统计的内容⽬前,⼟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的类型、⾯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状况等。

⼟地统计指标体系是⼟地统计⼯作的核⼼,⼟地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都是围绕着⼟地统计指标体系进⾏的。

它是⼀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地⾃然和经济状况的数量表现。

统计指标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指标名称要有明确的含义(质的区别和范围),以便统计⼝径⼀致。

⼟地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地统计的⽬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地管理对⼟地统计资料的要求,以及取得这些资料的可能性。

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专项练习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专项练习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专项练习及答案(一)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14.6%。

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

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万张(据2000年统计资料)。

1.2000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多少?A. 188万B. 1288万C. 1175万D. 1346万2.到2050年老年人口增加多少?A. 416万B. 188万C. 228万D.无法确定3.202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多少?A. 416万B. 1387万C. 1346万D. 228万4.到2025年增加的总人口比增加的老年人口少多少?A. 129万B. 23万C. 93万D. 175万5.2000年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多大比重?A. 1.6%B. 0.7%C. 5.2%D. 3.1%(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6~10题的问题。

据2002年11月某报载,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比上年下降了2.6%,其中,消费品市场86454个,下降2.7%,生产资料市场6631个,下降1.5%;市场成交额为32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24949.6亿元,增长2.8%,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7877.5亿元,增长8.7%。

6.全国现有商品交易市场( )个。

A. 6631B. 93085C. 6000D. 900007.全国现有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比上年下降了( )A. 2.7%B. 2.7C. 2.6%D. 2.68.目前,全国有生产资料市场( )A. 86454个B. 90000个C. 93085个D. 6631个9.目前,全国拥有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比上年下降( )A. 2.7%B. 1.5%C. 2.0%D. 8.7%10.资料显示,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 )A. 1.5%B. 2.7%C. 2.6D. 2.6%(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11~14题的问题。

2000-201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2000-201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2000-201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张敏;宫兆宁;江浏光艳【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转移矩阵、重心等方法分析了成都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数量变化,以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土地利用呈现明显的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势态,10年来耕地面积减少83 346.9 hm2;建设用地增加90 854.77 hm2;2)2000-2010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移类型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主要分布在成都市主城区与近郊区的交界处,以及各区县县城附近;3)2000-201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其中偏移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4)影响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7)005【总页数】9页(P735-743)【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遥感;成都市【作者】张敏;宫兆宁;江浏光艳【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2].土地利用是人类在土地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对土地施加影响而产生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而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陆地表层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响应[3-4].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影响(如产业转型、人口迁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利用状况不断发生变化,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5].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重要内容[6].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7-9]、驱动机制[10]、变化趋势预测[11]以及环境经济效益[12-13]等方面.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2000—2010年是成都市发展的重要10年,在这10年中城市化进程、经济、人均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研究成都市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机制,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黄成毅等[14]利用1996年和2002年2期TM影像对成都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用地大幅增加,耕地、林地减少.程武学等[15]利用2005年和2010年2期影像数据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5年间土地利用的主要转换类型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彭文甫等[16]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1992—2008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这些研究虽然都关注到了成都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面积以及空间变化特征,但都未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重心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也未定量的对驱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而且研究时段较短,不足以显示长时间序列的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本文以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解译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分析土地利用资源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在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基础上生成转移概率矩阵,并结合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变化趋势,揭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从气候、人口、社会经济、政府政策方面分析引起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1 研究区概况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平均海拔约500 m,总面积12 390 km2.管辖9区4市6县,总人口1 257.9万人.东接德阳市、资阳市,西临雅安市,北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面与眉山市接壤.研究区西北部以山区为主,中部为平原地带,东南部多为丘陵,其中平原占总面积的36.4%,丘陵占30.4%,山地占33.2%.近20年来,成都市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2000年以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0年人均GDP为1.3万元,2005年人均GDP增长到2.2万元,比2000年增长69%;2010年人均GDP为4.8万元,比2005年增长118%.在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 研究方法本文将成都市2000年、2005年、2010年时间序列的TM影像进行预处理,采用eCognition软件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成都市土地利用信息.在ARCGIS平台下,对解译好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概率矩阵,利用转移矩阵、平均重心等模型分析10年来成都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图1).2.1 研究数据与处理本文采用的数据资料主要为成都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字影像、行政区划图、气象和经济数据等.其中,数字遥感影像主要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影像分辨率为30 m;气象数据由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下载;经济数据由成都市统计年鉴和四川省统计年鉴得来.由于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大气云层较厚,受影像清晰度的限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4月的影像(影像行列号 130/039、130/038、129/039、129/038),该时间段内,影像云量低于10%,清晰度较高,有利于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本次试验基于ENVI 4.8平台对影像进行预处理,首先利用FLASH工具对每个时期的4景影像分别做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遥感影像辐射误差;其次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纠正影像成像过程中的几何偏差;将每一时期的4幅影像进行镶嵌,镶嵌完成后利用成都市行政边界对其进行裁剪.采用eCognition软件提供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结合实地调查、Google Earth软件等其他工具对3期预处理后影像进行解译,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结合成都市土地结构特征,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其他土地5类用地类型;图2~4为3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在ARCGIS 10.0软件中,对解译好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利用ModerBuider工具构建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从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本文利用Clip、Select、Identify、Dissolve 工具构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统计模型;利用 Intersect、Eliminate、Dissolve工具构建2期土地利用数据叠加模型.数据处理技术具体流程如图1.2.2 土地利用变化率土地利用变化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速度.表达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土地利用变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T为研究时段内区域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Ua、Ub分别为研究时段开始与结束时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为研究时段,当设定为N年时,模型结果表示该区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N年变化率[7].2.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来源于系统分析中对系统状态和转移的定量描述[17].在矩阵中,行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面积,列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面积.转移矩阵能够全面清晰的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基于ARCGIS 10.0平台对成都市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数学形式如下其中,Aij表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向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面积,n表示土地利用类型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结果见表1.2.4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重心模型土地利用空间重心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集中情况,通过对期初和期末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重心的比较,分析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Xj(t)、Yj(t)表示土地利用类型j的重心坐标;t为时间变量;Nj(t)表示土地利用类型j的斑块个数;Cij(t)是土地利用类型j的第i个斑块面积;Xij(t)、Yij(t)表示土地利用类型j的第i个斑块的几何中心经纬度坐标[18].利用平均重心模型,计算2000—2010年成都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重心,分析其重心变化特征.3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3.1 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12].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体现其在面积上的变化,它反映了不同类型在总量上的变化,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体势态.表1 2000—201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 1 The transition matrix of Chengdu land use during 2000 to 2010 hm2年份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其他土地耕地 630 430.50 0.00 26 140.74 902.26 332.99林地23.15 409 820.70 105.38 700.15 7.03 2000—2005 建设用地 235.04 0.00 101 182.60 179.16 41.94水域 128.36 27.20 592.69 8 390.40 2 087.78其他土地33.37 0.03 439.73 1 949.17 28 792.43耕地 570 532.40 0.00 58 418.25 0.00 1 899.47林地 0.00 406 797.40 1 866.78 0.00 1 183.78 2005—2010 建设用地 1 918.23 0.00 126 180.35 2.19 360.28水域 12.10 0.00 775.23 11 290.33 43.85其他土地 1 996.52 0.00 5 252.80 85.37 23 927.47表2 成都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Table 2 Changes of land use area in Chengdu during 2000 to 2010土地利用类型2000年面积/hm2 百分比/%2005年面积/hm2 百分比/%2010年面积/hm2 百分比/%2000—2010年变化面积/hm2 百分比/%耕地 657 805.63 54.25 630 849.1 52.03 574 458.77 47.38 -83 346.9 -1.30林地 410 656.4 33.87 409 847.92 33.8 406 797.74 33.55 -3 858.66 -0.09建设用地 101 638.75 8.38 128 460.99 10.59 192 493.52 15.88 90 845.77 7.62水域 11 226.17 0.93 12 121.6 1.00 11 377.9 0.94 151.73 0.18其他土地 31 215.85 2.57 31 263.19 2.58 27 414.87 2.26 -3 800.98 -1.22对成都市3期土地利用数据(图2~4)分别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率,得出表2的结果.结果显示,2000—2010年,耕地和林地一直是成都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但耕地面积比重出现大幅下降,由54.25%下降到47.38%,林地面积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10年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90 854.77 hm2,面积比重由2000年的8.38%增加到15.88%,主要是由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引起.水域面积变化不大,有轻微的波动,10年只增加了151.73 hm2;其他土地如裸地、荒地、草地等减少了3 800.98 hm2.10年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快,年变化率达7.62%;耕地由于基数较大,年变化率只有1.3%;林地和水域变化速度较慢,年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18%.上述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是导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3.2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上看,2000—2005年间耕地面积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有少部分转移成水域和其他土地,其中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26 140.74 hm2;建设用地有235.04 hm2转变为耕地,179.16 hm2转变为水域.水域面积主要转变为了其他土地,面积达2 087.78 hm2.其他土地有1 949.17 hm2转化为水域,439.73 hm2转化为建设用地.2005—2010年间大量的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面积达58 418.25 hm2;林地面积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1 866.78、1 183.78 hm2.建设用地转变为耕地面积最多,为1 918.23 hm2,其次为其他土地和水域,面积分别为360.8和2.19 hm2.水域面积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达775.23 hm2.其他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多,为 5 252.8 hm2,其次是耕地为1 996.52 hm2,有少部分转化成水域.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上看,201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的43.32%、2.9%、1.02%、0.67%分别由耕地、其他土地、林地、水域转化而来(图5(a)),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且增长的建设用地面积中有90.71%来自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大规模侵占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图5(c)).耕地和林地的转入极少,呈现持续负增长趋势.水域面积的15.57%、7.35%、6.01%、1.23%源于其他土地、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图5(a)),且水域的面积的扩张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图5(b)).3.3 土地利用主要转换类型分析运用ARCGIS 10.0建立叠加模型对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图,由于生成的转换类型共有25种,导致图像显示繁杂且不利于分析,本文选取变化幅度较大的6种转移类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成都市10年间土地利用主要转换类型图(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10年来成都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多是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其次是其他土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第1种转变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与近郊区的交界处以及各区县县城附近,其中以主城区与近郊区的过渡带最为明显,从主城区向郫县、温江、龙泉驿区3个方向的延伸是主城区向外扩张的3个主要方向,在这3个方向上耕地大面积转变为建设用地,同时南延线一带建设用地也在迅速增加.第2种转变类型主要集中在各区县县城周围.耕地、其他土地和林地大幅度转向建设用地,这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有着密切的关系.3.4 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转移土地利用重心反映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各方位上的消长情况,若土地利用在研究区内均匀消长,其土地利用重心基本不变,反之重心则发生偏移[19].利用空间分布重心模型,计算出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及偏移情况(图7).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影响,10年来成都市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偏移.2000—2005年,耕地重心向西偏北0.52°偏移0.24 km;林地仅偏移0.062 km;建设用地偏移3.326 km,偏移方向为东偏南22.48°;水域向西偏北59.31°方向偏移5.016 km;其他土地向西偏南方向65.18°偏移1.271km.2005—2010年,耕地重心偏移0.669 km,偏移方向为东偏南84.76°;林地偏移量仅0.019 km;建设用地偏移0.545 km,偏移方向为53.96°;水域偏移0.93 km,偏移方向为西偏南36.93°;其他土地向西北方向偏移0.93 km.2000—2010年成都市耕地总体偏移10.687 km,偏移方向为西偏南74.94°;建设用地偏移了3.494 km,偏移方向为东偏南13.76°;水域偏移了5 km,偏移方向为西偏北48.66°;其他土地偏移了0.937 km,偏移方向为西偏北45.85°.10年间林地偏移量极少,仅0.073 km,可以认为林地在10年内基本保持稳定,重心不变.建设用地主要向东部和南部扩展,而耕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重心大量往西部和北部移动,说明建设用地向东南的推进与其他类型土地的后退呈现出空间耦合.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分析通过以上数据研究分析,10年来成都市城市化速度迅速,城市范围不断向郊区扩展,耕地等农用地随之被占用.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是10年来成都市最明显的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主要对引起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机制进行讨论.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量,利用成都市2000—2010年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与气温和降水量做相关分析(图8、9),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分别为0.118 1和0.259 3.这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气候因素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关系不大,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2)人口因素.人类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来满足对生存环境的需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人类对城市用地的需求增加,这也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最为直接的原因.2000—2010年成都市总人口稳定增长,从2000年的1 013.3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 149.09万人,年增长率为1.34%.通过对2000—2010年成都市总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二者由对数拟合效果最优(图10),相关系数达到0.830 4,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人口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3)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利用方式,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同时,经济的发展还会刺激城市人口增加.人均GDP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2000—2010年是成都市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均GDP从1.29万元猛增到4.25万元,年均增长率为22.94%.通过对2000—2010年成都市人均GDP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对数曲线拟合(图11)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35 2,说明社会经济因素是推动成都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政府政策制度对土地利用变化有着强制性的影响[20].从研究区1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上看,政策制度对其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调整等政府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成都东客站、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的规划建设政策,直接促使了周边大量耕地等其他土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吸引了大批的二、三产业入驻成都,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这些都必将改变成都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另外,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政府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出城区,也会改变土地利用格局.5 结论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 TM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遥感解译,从数量和空间格局上分析了成都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其驱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区在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而耕地明显减少.10年来成都市建设用地增加90 854.77 hm2,年均增加率达7.62%;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耕地,减少了83 346.9 hm2,年均减少率为1.3%.说明建设用地扩张的结果是大量的耕地被占用.2)2000—201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比较突出.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面积的减少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减少主要转变为耕地;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转变为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则主要转变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到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43.32%来自于耕地,其中转入最多的是2005—2010年.3)成都市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的区域分布最广泛,占成都市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成都市主城区与近郊区的交界处,以及各区县县城附近;以主城区与近郊区过渡带最为明显.4)2000—201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其中偏移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到2005年建设用地的重心从温江区偏移到青羊区,往东南方向偏移明显;10年来林地偏移量最小,仅0.073 km;由于建设用地往东南方向扩张,使得耕地、水域和其他土地往西南、西北方向移动.5)通过对影响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温度、降水量、人口、人均GDP的偏相关分析发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它不但自身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而且还通过刺激人口增长进一步推动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参考文献[1]刘纪元,张增祥,庄大方,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1):1-12.[2]杨武年,刘恩勤,陈宁,等.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2):185-190.[3]彭文甫.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5.[4]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等.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4,69(1):54-63.[5]宁岸新.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驱动力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6]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7.[7]杨依天,郑度,张雪芹,等.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8]刘纪远,布和敖斯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J].第四纪研究,2000,20(3):229-238.[9]王思远,增祥,周全斌,等.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J].遥感学报,2002,6(3):223-228.[10]谢花林,李波.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2):294-304.[11]刘淼,胡远满,常禹,等.土地利用模型时间尺度预测能力分析:以CLUE-S模型为例[J].生态学报,2009,29(11):6110-6119.[12]Kalnay E,Cai M.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use change on climate[J].Nature,2003,423:528-531.[13]牛媛媛.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1.[14]黄成毅,邓良基,方从刚.城市用地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以成都市土地利用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7,9(2):118-123.[15]程武学,周介铭,杨存建,等.基于遥感影像的2005—201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15-13119.[16]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等.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成都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43-51.[17]侍昊,薛建辉,马婉丽.1991—2006年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及转换参数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3-68.[18]Wang S Y,Liu J S,Ma T B.Dynamics and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in Yellow River Basin[J].Land Use Policy,2010,27:313-323. [19]甄姿,宫兆宁,赵文吉.官厅水库库区水生植物演变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8):1586-1596.[20]娄和震,杨胜天,周秋文,等.延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15-21.。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正文:----------------------------------------------------------------------------------------------------------------------------------------------------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土资源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部直属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管理的地勘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国土资源统计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搜集、整理、提供国土资源统计资料的活动。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国土资源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国土资源及其调查、勘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真实情况,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行国土资源部统一领导,分级分类负责的管理体制。

国土资源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国国土资源统计工作。

国土资源统计由国家、省(区、市)、市、县四级统计构成。

国土资源统计分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

专业统计主要负责国土资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与各司局业务相关的指标的统计,由部专业司局或部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综合统计主要负责对未纳入专业统计的指标进行统计,由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

国土资源统计实行“逐级上报(或直报)、同级汇交”的工作制度,专业统计部门向上级报送数据的同时,要向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汇交统计资料,实现统计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畅通和一致。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国土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按精简、效能的原则设计统计报表,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减轻基层统计负担。

行政能力测试专项训练资料分析练习及答案

行政能力测试专项训练资料分析练习及答案

(一)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14.6%。

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

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万张(据2000年统计资料)。

1.2000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多少?A. 188万B. 1288万C. 1175万D. 1346万2.到2050年老年人口增加多少?A. 416万B. 188万C. 228万D.无法确定3.202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多少?A. 416万B. 1387万C. 1346万D. 228万4.到2025年增加的总人口比增加的老年人口少多少?A. 129万B. 23万C. 93万D. 175万5.2000年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多大比重?A. 1.6%B. 0.7%C. 5.2%D. 3.1%(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6~10题的问题。

据2002年11月某报载,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比上年下降了2.6%,其中,消费品市场86454个,下降2.7%,生产资料市场6631个,下降1.5%;市场成交额为32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24949.6亿元,增长2.8%,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7877.5亿元,增长8.7%。

6.全国现有商品交易市场( )个。

A. 6631B. 93085C. 6000D. 900007.全国现有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比上年下降了( )A. 2.7%B. 2.7C. 2.6%D. 2.68.目前,全国有生产资料市场( )A. 86454个B. 90000个C. 93085个D. 6631个9.目前,全国拥有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比上年下降( )A. 2.7%B. 1.5%C. 2.0%D. 8.7%10.资料显示,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 )A. 1.5%B. 2.7%C. 2.6D. 2.6%(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11~14题的问题。

土地调查制度、统计制度、登记制度1

土地调查制度、统计制度、登记制度1

• 异议登记:指利害关系人对土地登记簿上有关权利主体、 内容的正确性存有异议而向土地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将 其异议在土地登记簿中加以记载的过程。 • 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约定转让土地权利时,为了限制债 务人处分该土地,保障债权人将来取得土地权利而进行的 登记,对于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 信用具有重要作用。 • 查封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对土 地进行权属限定,禁止被执行人或其他人进行转移或处理 等行为,导致改变土地权属现状而开展的登记。
二、土地登记
• 相关法律条文 • 《土地管理法》:
• 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 确认所有权。 •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 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 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 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 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 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 第十二条 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基本农田的位置、 范围、地类、面积 状况
基本农田调查
• (2)、土地变更调查 •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 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 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 • 地籍变更调查是为了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 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 调查。 • 土地的利用变更调查是每年12月31日举行的全面查清本 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的调查。内容包 括地类变化、土地权属变化、界线变化。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考点巩固三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考点巩固三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考点巩固三1、单选当某一地块的边际报酬曲线达到最大值时,该地块的总报酬开始()。

A.以递增的速度上升B.以递减的速度上升C.以递增的速度下降D.以递减的速度下降正确答案:B(江南博哥)2、单选地租是一种经济剩余,即()之后余下的那部分。

A.总利润减去税金B.总收入减去总要素成本C.税后总利润减去社会平均利润D.总收益减去生产成本正确答案:B3、单选()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正确答案:D4、单选()是反映企业在某一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A.财务状况变动表B.现金流量表C.利润表D.资产现债表正确答案:D5、单选()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A.经济B.商业C.理论D.垄断正确答案:B6、判断题耕地占用税对于实际占用耕地超过批准占用耕地,应按照批准占用耕地面积依法征收耕地占用税。

()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正确答案:错8、多选根据工业区位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影响工业企业布局的因素为运输、劳力及集聚B.遍布性原料的参与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大C.限制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大D.劳动力成本导致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E.社会集聚为一般集聚因素,生产集聚为特殊集聚因素正确答案:A, C, D9、单选()不属于流动资产。

A.短期投资B.应收款项C.货币资金D.应付款项正确答案:B10、判断题土地估价要充分了解评估对象的各种权利状况,同样一宗地产,权利不同,其评估价格可能相差很大。

()正确答案:对11、判断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程序中,划区定界是以县为单位,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到实地进行划区定界,确定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四至,并落实到具体地块。

地籍管理第八章土 地 统 计

地籍管理第八章土 地 统 计

二、土地统计土的地统含计资义料和是反特映点土地资源的
(土地一统)计土笼地土面程统统地的。而计特关统收言计集征的含工、和其,义作整规它包一理律资括般和的料三指分数的土的土析字总个地相地的资称涵统关数工料。计理义量作及科论方过与,学和之即是方相土土法地。地统统计计资 料、土地统计工作和土地统计科学。土地统计既是 一项图、表、卡、册与实地相符合的全方位统计, 又是一个从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到最终实现信 息、咨询、监督的多层次的统计。
土地统计资料分析主要分为
进度分析 专题分析 综合分析 预测分析
土地统计分析方法
综合指标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 统计指数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 图示法 对比法
土地统计资料是反映土地资源的特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土地管理法》第 二十九条规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 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依据。我们通过开展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等社 会、经济、法律状况及动态变化数量信息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土地统计资料,能准确、详尽而又全 面反映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 。从而为国家制定政策、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 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土地和搞好土地管理工作服务。
1.明确土地统计目标
首先要明确统计的目标,某项统计工作开展的目的意义 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等,在设计阶段都应予明确。
2.设计统计指标和表格
科学地设置土地统计指标和土地统计指标体系是全面系 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土地变化的前提,也是做好统计 分析和预测的保证。
3.制订统计调查方案
制订科学、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方案,是统计取得 成功的保证。围绕统计指标的要求,制订调查方案要进 行如下工作: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拟定调查项目和途径、方法,制订调查表和填表说明 ;草拟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0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0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2000年3月30日国土资发〔2000〕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做好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及时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是建立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拉动内需服务的重要手段。

经研究,现将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圆满完成全国首次土地证书年检工作目前,全国首次土地证书年检工作正处于检查验收汇总阶段,各地要认真按照《关于开展1999年土地证书年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78号)精神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暨土地证书年检经验交流会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土地证书年检汇总阶段的工作,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在5月底前,完成本辖区土地证书年检汇总、检查验收和上报工作。

检查可采取自检、同级互检、上级对下级抽检的方式。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省级汇总数据及年检总结5月31日前报部。

年检总结包括:(1)土地证书年检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年检工作的设想;(2)土地证书年检及城市重点用地的数据统计及分析;(3)年检中发现的土地登记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今后土地登记工作的设想和建议;(4)违法案件特征及处理情况等。

部将于5月份对各省土地证书年检工作进行抽查,6月份进行全国土地证书年检数据汇总和总结。

土地统计学——精选推荐

土地统计学——精选推荐

土地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1、土地统计: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

2、土地统计具有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学三种涵义。

土地统计工作指取得土地统计资料的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全过程的总称;土地统计资料指土地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反映土地资源特征和规律的数字理疗及其他资料的总称;土地统计学则是指系统地论述土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

它们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土地统计工作和土地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则是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关系。

3、土地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变化动态,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土地数据信息,更新完善资料,保证统计资料的现势性;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为监督、管理土地资源、资产的合法、合理利用服务。

4、土地统计学(1)特点:数量性、总体性、时空性、综合性、实用性。

(2)基本过程(土地工作的基本过程):①土地统计设计、②土地统计调查、③土地统计整理、④土地统计分析、⑤土地统计预测、⑥土地统计决策。

(3)有关基本概念1)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由许多个别事物在某一共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整体,它是统计总体的简称。

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就叫总体单位。

例如,要研究某县耕地面积变动情况,则全县的耕地总面积就是一个总体,而每一块耕地则是总体单位。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指标是统计指标的简称,它是反映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①两者的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现,也可不用数值表现;而指标必须用数值表现。

②两者的联系:指标的数值时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表现汇总的结果。

标志与指标随研究的任务不同而转换。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 网上作业题答案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 网上作业题答案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第一批次[论述题]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有所不同。

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主要任务是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城市、集镇和村庄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和地域间进行调整和合理配置。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

市(地、州)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介于省、县级之间的过渡性规划。

上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紧密衔接。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下级规划应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进行编制;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具体化和落实。

没有上级规划指导的规划是盲目的规划,没有下级规划落实的规划是无法实施的规划。

[论述题]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和内容?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研究;(3)拟订规划供选方案;(4)协调与论证;(5)规划报批;(6)规划公布。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定规划目标与任务;(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二批次[论述题]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区域基础资料:(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2)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3)人口资料包括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4)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5)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6)主要产业发展状况;(7)农业普查资料;(8)生态环境状况;(9)县域历史资料等。

高安市历年人口土地资料

高安市历年人口土地资料

高安市历年人口统计表(1975-2005年)单位:万人,%2005年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单位:万人高安市近十年人口数据单位:人高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单位:万元总人口部门预测结果(单位:人)2005年高安市土地利用现状注2005年高安市土地统计簿2005年高安市土地利用现状高安市2005年农用地面积单位:公顷2005高安市建设用地现状布局单位:公顷高安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表单位:人,公顷,平方米/人注:总人口含8000流动人口,为城镇人口历年核心建设用地规模单位:公顷1996~2005年高安市未利用地变化情况单位:公顷2005年高安市未利用地分布状况《高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选取坡度、海拔高程、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和灌溉条件等六因素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到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高安市适宜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3902.85公顷,主要为荒草地和滩涂。

高安市土地开发潜力汇总表单位:公顷数据来源:《高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根据《高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及相关专题研究成果,全市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787.81公顷(1.18万亩),其中宜耕地618.17公顷(0.93万亩)。

根据《高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通过对市内耕地内沟、渠、路、田坎及零星地类的综合整理,预计可增加耕地约11504.29公顷(即17.26万亩)。

其中,增地潜力较大,整理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320国道两侧和中部的新街、杨圩、大城、祥符、石脑、龙潭、上湖、太阳等镇。

这一区域待整理面积约为36943.93公顷,整理潜力约为4868.77公顷。

根据《高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针对2001-2010年高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作了多方案分析。

地籍调查资料

地籍调查资料

第一章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地籍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的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的提供服务,并不懈的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齐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实现地籍管理的总任务,当前的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的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形成一体化的系列土地资源家底资料;为了掌握土地资产家底,需继续深入的开展调查、统计、登记及土地定级工作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态势分析3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更新和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实行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而努力4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6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不断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把整个地籍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推进,不断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地籍管理基本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土地与地籍的关系:土地作为资源有价值,就会有价格;土地作为资产,会被占有,使用,相应会产生所有权和使用权城镇地籍管理特点: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重,难度大;地上建筑物调查的任务重;变更调查的任务重;地籍测量的任务重,难度大;对技术力量,自动化水平要求高。

地籍管理特点: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重,难度大;地上建筑物调查的任务重;变更调查的任务重;地籍测量的任务重,难度大;对技术力量,自动化水平要求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8.28
1857.36
42.88
83.88
河北
2478.86
949.25
1417.99
62.66
48.96
山西
1905.61
726.05
1113.56
19.70
46.29
内蒙古
2038.21
287.63
1690.81
35.18
24.58
辽宁
2355.58
882.96
1353.39
58.19
61.05
72
64
62
67
76
76
81
75
81
81
80
杭州
80
77
72
68
67
77
72
79
75
82
85
82
合肥
81
72
63
59
63
73
70
81
74
84
82
82
福州
74
83
72
80
70
81
76
81
67
75
77
76
南昌
80
82
79
79
76
82
72
82
76
83
80
82
济南
68
55
36
38
53
56
70
76
68
75
69
239.9
24.99
2000-3000米
67.6
7.04
3000米以上
248.3
25.86
按特征分: (万公顷)
耕地
13004
13.54
森林
15894
16.56
内陆水域面积
1747
1.82
草地
40000
41.67
#可利用草地
31333
32.64
其他
25355
26.41
注:本表数字多为过去清查数。
全国各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
吉林
2022.50
343.86
1611.20
31.26
36.18
黑龙江
2148.22
337.97
1699.37
60.62
50.26
上海
5596.37
4309.89
933.74
142.83
209.92
江苏
3595.09
1663.11
1770.87
48.09
113.02
浙江
4253.67
2000.51
1917.92
海南
2182.26
151.38
1897.73
38.15
95.00
重庆
1892.44
623.32
1155.63
8.54
104.96
四川
1903.60
606.93
1194.19
29.96
72.52
贵州
1374.16
274.90
1029.45
6.97
62.84
云南
1478.60
263.58
1115.68
47.94
38
42
53
61
52
53
60
61
沈阳
73
68
54
51
58
56
70
76
66
57
58
67
大连
62
56
51
51
68
62
80
82
66
60
59
61
长春
75
76
59
53
58
51
66
79
63
55
61
73
哈尔滨
80
78
60
54
58
49
69
81
65
55
63
78
上海
77
73
72
68
72
79
77
81
79
80
79
79
南京
79
74
82
73
74
海口
87
87
88
84
85
79
82
82
81
84
78
82
桂林
73
75
81
81
79
81
74
77
72
80
68
69
重庆
83
75
76
80
73
81
77
82
83
83
82
86
成都
85
77
75
74
64
79
83
82
82
81
79
80
贵阳
85
87
82
85
73
84
79
83
80
87
79
85
昆明
63
61
59
61
70
80.77
38.13
新疆
1618.08
104.58
1451.33
40.43
21.74
75
68
37
41
45
42
44
39
74
80
76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按来源分的纯收入(2000年)
单位:元
地区
纯收入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全国
2253.42
702.30
1427.27
45.04
78.81
北京
4604.55
2819.06
1437.63
158.28
189.58
天津
3622.39
51.40
西藏
1330.81
227.63
934.48
106.54
62.16
陕西
1443.86
445.97
901.1547.0349.Fra bibliotek1甘肃
1428.68
355.03
1011.78
16.13
45.73
青海
1490.49
312.30
1119.77
24.70
33.72
宁夏
1724.30
484.02
1121.38
单位: %
城市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北京
55
40
36
40
57
53
61
76
64
62
59
48
天津
73
64
53
42
59
58
69
80
71
71
67
66
石家庄
64
56
39
40
57
55
71
73
68
75
71
61
太原
57
47
33
37
41
61
72
75
69
71
63
51
呼和浩特
65
56
32
27
土地状况
项目
面积
占总面积(%)
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960
100.00
按地形分: (万平方公里)
山地
320
33.33
高原
250
26.04
盆地
180
18.75
平原
115
11.98
丘陵
95
9.90
按地高分: (万平方公里)
500米以下
241.7
25.18
500-1000米
162.5
16.93
1000-2000米
78
78
78
72
77
71
71
拉萨
31
25
30
37
48
51
70
73
63
44
34
30
西安
67
58
47
50
49
65
67
78
76
83
81
76
兰州
51
50
44
35
34
52
45
61
67
70
62
53
西宁
50
49
52
48
49
68
61
69
78
72
63
57
银川
61
43
39
31
37
62
56
66
67
64
58
54
乌鲁木齐
82
473.68
1427.24
29.15
55.75
湖北
2268.59
547.69
1617.81
19.55
83.54
湖南
2197.16
789.74
1329.10
20.74
57.58
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