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09车辆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庆铃NKR77GLEACJAX前悬架设计学院(系):车辆与能源学院年级专业: 09 级车辆工程(1)班学号: 0029学生姓名:魏天奇指导教师:韩宗奇教师职称:教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月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图1 共同曲率法力学模型8.预应力及其选择板簧在工作中,以主片断裂最常见。

断裂的部位常发生在①卷耳附近;②骑马螺栓附近;③下片的端部。

因此,在设计板簧时,适当加强主片的强度,对提高板簧的寿命和可靠性很有必要。

加强主片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多主片(二片或三片),二是主片的厚度大于其他片,三是置预应力。

在设计板簧时,有意识地将各片设计成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不等,自上而下,曲率半径逐渐减小,如图7(b)所示,当中心螺栓装配成总成后,各片便紧密贴合,具有近似相等的曲率半径。

如图7(a)所示,这时,虽然外载荷0=Q,但由于各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片都产生了一定的应力。

很明显,主片及靠近主片的几片,曲率半径变小,上表面有了负应力(压应力);而下面几片的上表面都有了正应力(拉应力)。

这种由于各片之间自由曲率半径不等而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叫预应力。

设置预应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材料,提高板簧寿命和可靠性,而且可以使片间贴合更紧,防止泥沙进入片间。

图7 (a)图7 (b)图7 中心螺栓装配前后的钢板弹簧合理的各片根部预应力分布如图8所示。

主片及靠近主片的几片取负预应力。

(上表面受压),下面几片取正预应力(上表面受拉),负预应力最大值一般不超过150MPa,正预应力最大值一般不超过60~80Mpa。

但在板簧悬臂梁模型根部,由预应力产生的弯矩之和应相等:igσ=图8 各片预应力分布∑∑====n i ni i oi oi W m 110σ oi σ 为各片上表面的预应力,i W 为各片抗弯截面系数。

由于所有板簧具有相同的厚度和宽度,则只需要∑==ni oi 10σ。

表1即各个板簧预应力分配。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书号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书号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书号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结构、功能及设计原则;2. 使学生熟悉汽车设计流程,掌握设计草图、模型制作和方案评估的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认识汽车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等)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估和修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汽车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概念:汽车结构、功能、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设计概述2. 汽车设计流程:设计草图、模型制作、方案评估;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设计流程3. 汽车设计方法:设计软件应用(CAD、SketchUp等)、设计草图绘制技巧;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方法4. 汽车设计实践:项目式教学,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实践5. 汽车设计评估:方案评价标准、修改与完善;教材章节:第五章 汽车设计评估6. 汽车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汽车设计案例解析;教材章节:第六章 汽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车设计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第二周:汽车设计流程及设计草图绘制技巧第三周:汽车设计方法及设计软件应用第四周: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一)第五周: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二)第六周:汽车设计评估及方案修改第七周:汽车设计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实际,采用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汽车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车辆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车辆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车辆设计的原理和流程,掌握车辆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车辆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车辆设计的原理和流程。

2. 车辆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车辆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车辆设计案例、车辆设计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准备一辆车辆设计图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车辆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车辆设计有哪些要素?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车辆设计包括外形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等。

二、讲解车辆设计原理和流程1. 教师讲解车辆设计的原理,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成本控制等。

2. 教师讲解车辆设计的流程,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测试验证等。

三、车辆设计步骤和方法1. 教师讲解车辆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设计目标、进行创意设计、制作模型、测试验证等。

2. 教师讲解车辆设计的方法,包括:草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车辆设计案例,进行设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课堂展示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车辆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思路和过程。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二、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车辆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设计积累经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车辆设计原理和流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车辆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车辆设计原理、流程、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车辆设计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分组进行车辆设计,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车辆识别课程设计

车辆识别课程设计

车辆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类型及特点,并识别常见车辆的品牌和型号。

2. 学生能够了解车辆识别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如交通管理、车辆追踪等。

3. 学生能够理解车辆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车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图片或实车进行快速识别,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率。

3.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车辆识别技能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车辆的兴趣,增强对交通工具的热爱和尊重。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车辆识别在交通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车辆识别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但对车辆知识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识别技能。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实效性。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的"教学内容。

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 车辆基本结构:详细介绍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车身、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等,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车辆的整体认识。

2. 车辆类型及特点:讲解不同类型车辆(如轿车、SUV、MPV、卡车等)的分类标准,分析各类车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车辆类型的识别能力。

3. 车辆品牌和型号识别:介绍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代表车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车辆品牌和型号的识别技巧。

4. 车辆识别技术在交通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应用:阐述车辆识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交通管理、肇事逃逸追踪、环保监测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所属组别:第三组目录一、绪论 (1)二、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2)2.1 离合器的主要结构 (2)2.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 (4)3.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4)3.1.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5)3.1.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 (7)3.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1)3.2.1扭转减震器选型 (11)3.2.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 (11)3.2.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 (12)3.3膜片弹簧的设计 (15)3.3.1膜片弹簧的基本性质 (15)3.3.2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选择1 H/h的选择 (17)3.3.3膜片弹簧优化设计 (18)3.3.4 膜片弹簧的工作点位置确定及强度校核 (20)四、心得体会 (23)五、参考资料 (24)一、绪论汽车诞生之前马车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

1770年法国人呢古拉斯古诺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1769年,瑞士军官普兰捷尔也造出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自由行驶的板车,于是又人将普兰捷尔也认定为汽车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国人艾迪勒努瓦发明了一种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成一部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机作动力的三轮车。

他们两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汽车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汽车产量大幅增加,汽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相继出现了高速汽油机、柴油机:弧齿锥齿轮和准双面锥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齿轮变速器、化油器、差速器、摩擦片式离合器、等速万向节、液压减震器、石棉制动片、充气式橡胶轮胎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汽车的主要技术是高速、方便、舒适、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都相继出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1. 引言
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对汽车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课程目标
汽车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车设计和评估;
4.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汽车设计原理
•运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学原理
•结构强度学
•车身轻量化技术
3.2 汽车设计方法
•造型设计方法
•工程设计方法
•模型制作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拟方法3.3 汽车设计技术
•CAD技术
•汽车模型设计
•车辆性能模拟
•汽车材料与工艺技术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的理解;
•实践: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项目评估:对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

6. 参考资料
•SAE International.。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轻量化
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轻量化技术的 应用,如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优化 等。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学生作品展示
展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包括概 念车设计、汽车零部件设计等,并对 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点评。
交流与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彼此 的设计思路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和 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汽车设计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汽车设计实践,提 高实践能力。
课程安排
01
02
03
第一阶段
学习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包括汽车造型设 计和结构设计等。
第二阶段
进行汽车性能设计的学习 和实践,包括动力、燃油 经济性和制动等方面的知 识。
第三阶段
通过实际项目进行汽车设 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
汽车设计流程
介绍了汽车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 及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详细介绍了汽车设计的流程,包括预设计 、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等阶段 ,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结构设计
讲解了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包括形态分析、人机工程、空气动力学等 方面的知识。
04
汽车结构设计
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总结词
基本概念、原则
详细描述
汽车结构设计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汽车的整体布局、部件的连接和配合、材料的选择等多个方面 。基本概念包括对汽车结构的整体认识、部件的分类和功能等。原则包括结构简单、功能完善、易于制造和维修 等。
汽车结构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姓名:席昌钱学号:200924265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设计任务书目录1.转向系分析 (4)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7.结论………………………………………………………。

248.参考文献 (25)1转向系设计1.1基本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1.2基本参数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3。

整备质量 12000kg4。

轮胎气压 0。

74MPa2.转向系分析2.1对转向系的要求[3](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2)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3)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5)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2。

2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

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汽车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旨在对车辆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 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三、设计过程与设计步骤1.明确本设计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2.进行系统的初始布置,设计方案的选择等工作。

3.初始参数的确定。

4.根据初始参数进行设计。

5.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6.找出初始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7.进行系统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对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

10.说明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四、工作量要求11.按照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

报告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12.绘制机械图。

要求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构件绘制机械图,机械图按照制图规范统一绘制,一律用计算机绘制、输出。

图纸总量达到两张A0图纸,其中至少1张A0图纸。

五、设计的进度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

3.第2~8天学生进行设计。

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课程设计计划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二零一三年十月一、课程设计目的以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围绕《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绘图。

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要求对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某车辆,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要求手工绘图及手写说明书。

每人完成总体布局外形图1张、部件总成装配图1张(1号图)、主要零件图2张(3号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即2013年11月5日—2013年12月8日。

四、设计内容:进行离合器、变速箱、驱动桥、转向器等总成设计。

具体安排见下表1和。

表1 设计内容及指导老师附件:课程设计相关参数设计计算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等。

A .外廓尺寸GBl58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汽车外廓尺寸长:货车、越野车、整体式客车不应超过12m ,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 ,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 ,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 ;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 ;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 ;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最大宽度处250mm ;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

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外廓尺寸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轿车总长a L 是轴距L 、前悬F L 和后悬R L 的和。

它与轴距L 有下述关系:a L =L /C 。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车辆的分类、结构和原理;2.掌握车辆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熟悉车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辆的结构和性能;5.具备车辆维修和故障诊断的能力;6.能够参与车辆设计和改进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车辆行业的认同感和发展信心;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辆基础知识、车辆使用与维护、车辆维修与诊断、车辆设计及新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车辆基础知识:介绍车辆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2.车辆使用与维护:讲解车辆的日常使用、保养和故障处理;3.车辆维修与诊断:学习车辆维修流程、故障诊断方法和常用维修工具;4.车辆设计及新技术:了解车辆设计原则、发展趋势和新能源车辆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车辆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讨论车辆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车辆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车辆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车辆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车辆专业的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运用视频、图片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备完善的车辆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车辆各系统(如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并阐述车辆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和材料选择。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车辆简易设计和模拟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车辆拆装、调试和故障诊断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车辆工程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车辆工程专业,树立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职业理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车辆概述及发展历程:介绍车辆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车辆行业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车辆概述2. 车辆基本结构与原理:讲解车辆各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等)的结构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五章3. 车辆设计及材料选择:分析车辆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流程及主要材料选择。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车辆设计与材料4. 车辆拆装与调试:学习车辆各部件的拆装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七章 车辆拆装与调试5. 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常见车辆故障的诊断方法、维修技巧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八章 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6. 车辆性能测试与分析:学习车辆性能测试方法、数据分析及优化措施。

教材章节:第九章 车辆性能测试与分析7. 车辆专业软件应用:掌握车辆设计、分析及仿真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车辆课程设计

车辆课程设计

车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车辆和交通安全的热爱和尊重,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能够描述车辆的主要部件和功能,解释车辆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车辆维护和故障排除。

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车辆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

然后,讲解车辆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供给、动力传递、制动系统等。

接下来,教授车辆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包括更换机油、检查轮胎、排除发动机故障等。

最后,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

我们将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和进度。

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我们将向学生传授车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其次,通过讨论法,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将提供实际的车辆故障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最后,通过实验法,我们将学生进行车辆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提供了车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介绍。

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车辆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案例和技巧。

多媒体资料将提供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车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设备将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要资源,包括车辆模型和工具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是汽车设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1 通过汽车部件(总成)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书面表达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1 各总成装配图及零件图,采用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2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A4 纸,18页左右。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封面;2)目录(标题及页次);3)设计任务(即:设计依据和条件);4)方案分析及选择;7)主要零件设计及校核计算;9)参考文献(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

三、《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设计题目1: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掌握轿车离合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

根据所给的车型及整车技术参数,进行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计算确定其相关参数与尺寸,详见设计任务书。

:轿车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设计2设计题目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在丰田轿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中设计一锁止离合器,以提高自动变速器稳定工况下的传动效率,详细要求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课程设计开始时,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的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设计手段、提供原始数据和主要相关资料、应完成图纸份量及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和要求。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各种设计方案,通过对比与分析确定采用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精心设计,应按时、按质、按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步骤如下:1 设计准备(1)仔细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认真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任务,拟定设计进度计划;(2)准备好有关资料、设计手册等;(3)复习有关课程内容;(4)准备好设计所需计算机、机时和必要的设计条件。

2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同类车型部件(总成)的实物和有关图纸、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所设计部件(总成)的结构方案,进行主要参数选择和性能计算,进行部件结构方案草图设计,并对主要零件的强度进行计算。

设计计算要求用计算机辅助完成。

在部件结构草图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部件工作原理、工艺要求和有关国家标准,对各零件进行结构化设计,保证各零件良好的结构工艺性、装配性;在各种工况下各运动零件不应发生干涉。

3 绘制部件装配图、零件图根据设计草图用计算机按装配图的要求绘制部件(总成)的装配图。

根据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主要零件的零件图。

零件图要求结构合理、材料选择合适、工艺性良好,达到生产图纸的要求。

4 附加:零件的三维建模在绘制二维零件图、装配图的基础上,应用CATIA、Solidworks、Pro-E、 2UG等设计软件,进行一个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

五、课程设计的说明书和图纸按照《课程设计任务》要求的内容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说明书语言应简练、文理通顺、格式规范、文字排版和图表工整。

部件(总成)装配图用1:1的比例用计算机绘制。

在图纸上应最完善地表达所设计部件的结构,投影齐全正确,要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和剖视;应标注主要装配尺寸及配合代号、装配时需要加工的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代号;应标注部件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写出技术要求及组成部件各零件的明细表和标题栏等。

必要时,还应标出机构运动部分的极限位置。

零件图的视图应选择合理正确,尺寸标注时应考虑基准面的选择、加工的合理性,尺寸测量检验的可能性。

图上尺寸及几何要素应标注极限偏差和形位公差,各零件表面应标出表面粗糙度代号;还应提出技术要求。

全部设计图纸的幅面尺寸、比例、字体、剖面符号、图线、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尺寸标法和表面粗糙度标注,以及螺纹、轴承、花键的画法等都必须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GB4457~4460-84,GB131-83)。

零件图图纸标题栏、部件装配图图纸标题栏和明细表应符合标准。

参与三维建模的零件一般按GB/T 4458.5中的规范进行建模,尺寸的公差等级可通过通用注释给定,也可以直接标注在尺寸数字上。

一般先建立模型的主体结构(例如框架、底座等),然后再建立模型的细节特征(如小孔、倒角等)。

某些几何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由理论尺寸确定时,应按理论尺寸进行建模。

充分考虑零部件与零部件间参数的相互关联。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型简化,使模型数据减至最少。

六、课程设计的考核1.阶段考核(30分)按设计步骤进行阶段考核。

1)方案设计阶段2)设计计算阶段3)绘图阶段2.设计说明书(70分)3根据设计说明书给出论文成绩。

设计说明书成绩和各阶段的考核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主要依据。

七、课程设计进度表完成整个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时间大致安排如下:时间(天12布置设计任务,设计前准22设计方案分析确定设计方案(草图设计、主要参数设计计4 3 算及尺寸确定、性能和强度计算等)4 4 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5 2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执笔:薛晶4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1: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一、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 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

2 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 分离时要迅速、彻底。

4 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档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档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 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寿命。

6 操纵方便、准确,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7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一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二、技术参数第一组数据:车型:一汽丰田花冠整车质量(Kg):1145最大扭矩/转速(N·m/rpm):152/4400主减速比:4.388一档速比:3.454轮胎规格:195/60R15第二组数据:车型:中华骏捷FRV整车质量(Kg):121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35/4000主减速比:4.3336一档速比:3.583轮胎规格:195/65R155第三组数据:车型:中华骏捷FRV整车质量(Kg):127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36/4500主减速比:4.052一档速比:3.583轮胎规格:195/65R15第四组数据:车型:中华骏捷FRV整车质量(Kg):127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36/4500主减速比:4.406一档速比:3.592轮胎规格:195/65R15第五组数据:车型:长安铃木雨燕整车质量(Kg):104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10/3500主减速比:4.388一档速比:3.25轮胎规格:185/60 R15第六组数据:车型:长安铃木雨燕整车质量(Kg):105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38/4000主减速比:4.402一档速比:3.32轮胎规格:185/60 R156三、设计任务1 完成离合器总成装配图一张、典型零件图两张,三维模型一个。

2 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1)离合器结构型式的选择2)离合器参数选择及性能计算3)主要零件的设计与强度计算4)安装调试、使用保养说明5)设计参考资料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2:轿车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设计一、设计要求1 与丰田轿车所用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配套安装;2 操纵控制部分尽量利用原自动变速器操纵控制系统。

二、原始数据第一组:发动机最大功率:220马力发动机最大功率时转速:4400 r/min发动机最大扭矩:42 kgm发动机最大扭矩时转速:2800-3000 r/min车轮B-d:8.20-15英寸汽车总质量:Ga=3060 Kg最高车速:170 km/h变速器传动比:I=1.72, I=1, I=2.39R12 7锁止传动比:I=0.82 m最大变矩比:k=2.45主减速器传动比:I =3.54o2 4.2 kg/cm液力变矩器中最高油压:液力变矩器容量:12.5公升o C 82~95 液力变矩器工作温度:o C 115~120 液压油最高许用温度:全油门车速90~100 km/h时换入直接档离合器结合时间:取0.5 s离合器储备系数:1.2离合器分离间隙:0.4~0.6 mm结合期间最大吸热率:114 J/s.c㎡操纵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空档和前进档时:发动机800 r/min2 6.0~6.5 kg/cm主油路压力2 16~19 kg/cm倒车时:发动机1600 r/min 主油路压力0.14 钢与纸质浸树材料摩擦系数:0.08 钢与粉末冶金摩擦系数:第二组:马力发动机最大功率:2004000 r/min 发动机最大功率时转速:40 kgm发动机最大扭矩:2850-3100 r/min 发动机最大扭矩时转速: 6.90-13英寸车轮B-d:Ga=2950 Kg 汽车总质量:160 km/h最高车速:=2.40 =1, II=1.70, I变速器传动比:R12=0.82 I锁止传动比:m k=2.45 最大变矩比:=3.50I主减速器传动比:o 82液力变矩器中最高油压:4.2 kg/cm液力变矩器容量:12.5公升o C 82~95 液力变矩器工作温度:o C 115~120 液压油最高许用温度:全油门车速95~110 km/h时换入直接档离合器结合时间:取0.55 s离合器储备系数:1.2离合器分离间隙:0.4~0.5 mm结合期间最大吸热率:110 J/s.c㎡操纵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空档和前进档时:发动机750 r/min2主油路压力6.0~6.5 kg/cm2 16~19 kg/cm倒车时:发动机1600 r/min 主油路压力0.14 钢与纸质浸树材料摩擦系数:0.08 钢与粉末冶金摩擦系数:第三组:240马力发动机最大功率:4500 r/min 发动机最大功率时转速:40 kgm发动机最大扭矩:2500-3200 r/min 发动机最大扭矩时转速:英寸B-d:6.90-13车轮Ga=3050 Kg 汽车总质量:175 km/h最高车速:=2.45 =1.80, I=1, I变速器传动比:I R21=0.82 I锁止传动比:m k=2.55 最大变矩比:=3.50I主减速器传动比:o2 4.2 kg/cm液力变矩器中最高油压:公升液力变矩器容量:12.5o C液力变矩器工作温度:82~959o C 液压油最高许用温度:115~120全油门车速85~100 km/h时换入直接档离合器结合时间:取0.45 s离合器储备系数:1.25离合器分离间隙:0.4~0.5 mm结合期间最大吸热率:110 J/s.c㎡操纵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空档和前进档时:发动机750 r/min2主油路压力6.0~6.5 kg/cm2主油路压力16~19 kg/cm倒车时:发动机1600 r/min 0.14 钢与纸质浸树材料摩擦系数:0.08 钢与粉末冶金摩擦系数:第四组:230马力发动机最大功率:4450 r/min 发动机最大功率时转速:44 kgm 发动机最大扭矩:2850-3100 r/min 发动机最大扭矩时转速:英寸:车轮B-d8.10-14Ga=3080 Kg 汽车总质量:173 km/h最高车速:=2.42 =1, II=1.75, I变速器传动比:R12=0.83 锁止传动比:I m k=2.48 最大变矩比:=3.60主减速器传动比:I o2液力变矩器中最高油压:4.2 kg/cm 公升液力变矩器容量:12.5o C 82~95 液力变矩器工作温度:o C 液压油最高许用温度:115~120时换入直接档全油门车速95~105 km/h 10离合器结合时间:取0.52 s离合器储备系数:1.25离合器分离间隙:0.4~0.6 mm结合期间最大吸热率:115 J/s.c㎡操纵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空档和前进档时:发动机830 r/min2 6.0~6.5 kg/cm主油路压力2主油路压力1600 r/min 16~19 kg/cm倒车时:发动机钢与纸质浸树材料摩擦系数:0.14钢与粉末冶金摩擦系数:0.08三、设计任务1 完成离合器总成装配图一张、零件图两张,三维模型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