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笔记与典型题详解-第一~九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采访对象的分析)【圣才出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采访对象的分析)【圣才出品】

第十章 采访对象的分析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访问的前提首先要选择并找到权威的采访对象。

所谓权威的采访对象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和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是指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1)采访一个事件,要找到这个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 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 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中介型的采访对象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 揭露和批判的采访对象 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研究人们接受采访 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的心理需要 交往的需要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向媒体调查提供信息的人接受采访的顾虑和 各类专家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 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面对年轻记者对于小媒体的记者采访对象的分析(2)做一个工作报道或经验性报道,要去寻找主持这项工作或创造这个经验的人采访。

(3)报道一个先进模范人物,最权威的采访对象是这个人物本人。

从侧面去采访这个人物的事迹,要找这个人物最亲近的人,包括他的爱人、孩子、父母、邻居等。

2.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1)各类专家.在采访一些专业问题的时候,相关的专家常常被认定为权威的采访对象,因为专家对本行业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掌握比较完整的背景材料,所以其在认定事实和评价事实方面较一般人具有权威性。

(2)相关方面负责机构相关方面负责机构是指对某些新闻事件有行政领导关系的官方发言人。

二、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根据与报道处于不同利益关系这个角度,对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加以分析,采访对象可分成五类:(1)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这类采访对象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常常比较信任记者,容易采取合作的态度。

他们往往主动满足记者的要求,主动提供材料,主动解释质疑,而且主动提供新的线索。

【免费下载】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免费下载】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③时新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2.5 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 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
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 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 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 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2.7 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P34]: 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 2.8 知识的准备的功效(好处)[P38]: 第一,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第二,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第三,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第四,有助于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第一章总论
1 什么是采访?
2 新闻采访的方式。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 新闻真实性及其具体要求
2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3 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4 如何用事实说话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与素质
1 新闻职业道德的范围与内容
2 有偿新闻
第四章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1 什么是新闻敏感?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2 新闻价值的定义,五大要素
3 新闻政策的含义
4 新闻价值与政策的关系
5 报道思想
6 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7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采访的实施与运作
1 提问的三种形式
2 提问的注意事项
3 怎么组织调查座谈
第六章采访的深入与过渡
1 怎样做到深入采访
2 如何提炼主题
3 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第七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
1 人物新闻的特点与作用及采写要求
2 人物通讯的注意事项
3 人物专访的特点、作用以及要求
4 事件通讯的采访要求
第八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
1 会议新闻采访要求
2 如何将会议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第九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
1 经济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2 科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第十章文艺与体育类新闻采访
1 文艺新闻
2 体育新闻
第十一章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
1社会新闻的定义
2 特点
3 采访要求
4 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定义及注意事项。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1.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策划和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上。

2.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新闻报道刊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整合,以版面、节目或网页这种“组合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受众。

在此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的把关。

二、互联网络与新闻编辑1.编辑地位与职责的变化编辑工作依然是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业务,网络新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编辑工作的竞争。

2.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1)互联网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

(2)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需要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

(3)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掌上明珠,网络新闻编辑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地追求它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3.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1)编辑方式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

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极强。

(2)编辑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网站首页和主页的设置。

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

(3)借助巨大的空间优势,网络新闻的分类更加细化,同一新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归入不同的栏目,栏目和子栏目明显增多。

三、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实践(1)媒介融合的概念①媒介融合的概念来源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由《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提出。

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

而较多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媒介融合的两层含义综合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媒介融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张征老师采访课笔记

张征老师采访课笔记

第二讲:采访的任务与环节一:1.材料:真实、有新闻价值、经典(能说明问题)要素千万不能出事儿-真实的2.采访前的策划、准备。

一个事实相当复杂--多层面、多深度、多向度采访为什么要策划:节约采访成本;时效压力;报道效果策划三方面:报道思想;采访对象加提问--要会讲话、讲清楚提问的角度要想好;题材。

采访准备:政策(相关政策、法规)相关背景;网络、图书馆;相关知识;生平、成就、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当时心情;多个方案;采访设备,小到笔、本。

采访必须三根笔;小铅笔头;卡片纸;3:气氛比提问更重要、气氛好了说的就多了。

提问不是朗诵,是询问。

4:观察--你该追问哪一个问题;对现场的观察,很重要。

看不等于看见。

最难:生动性。

现场观察:有细节、有灵感;随时询问;5:质疑:8%谁说的?记者千万不能轻信;核实:随时核实。

真实性核实。

当事人、目击者、对立面、领导,尤其是数字注意:一定要找对立面核实,给对立面说话的机会;引用材料真实性:和原著、权威机构核实;6:采访记录:本子一定划出四分之一,做备用栏;不要冷场;笔记及时整理:对象一走,立马开始整理;三色笔:一遍两遍三遍。

第三遍划出的是最最重要的;第三讲:采访的原则和技巧:1.采访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特点:没有法律约束力--记者不是法官,不用宣誓讲真话;没有行政约束力--部级媒体采访农民,不是你一叫就要来;出色人际交往能力;访问是最为重要的;2.和采访对象关系对象特点:庞杂性--各种人打交道;互动性--装束、表情;对等性找对象:知情人:有故事,不要找道听途说的,找最知情、最对位的人。

愿意讲:记者也要做:人问路特别愿意问你的人;善表达人们喜欢:有缘分、有身份、知音3.气氛自己人效应:融入到对象圈子里,装束啊、车啊什么的;尊重:自己想办法--一个动作;善解人意;回避第三者,一个记者采访一个人;方法:学会拆墙:和陌生人的强--找话题,共同熟悉、热爱的事儿;学会参与--先动手,一定是跑腿的;学会转移话题:容易跑题,采访老师很容易;跑题时需注意:不能让对方无趣、一定要非常专注看着对方;破解方法:插话、重复、转折;学会倾听;借用中介物--斯诺夫人,照片。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一、概念题1.社会新闻答:社会新闻是指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

具有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等特点。

2.灾害新闻答:灾害新闻是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灾害新闻的新闻价值具体有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趣性、科学性等特点。

按报道题材则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文灾害报道等。

二、简答题1.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是什么?答: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主要有:(1)广泛性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告诉人们工作、生产以外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在此,社会新闻题材广泛性的特点十分显著,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干部群众,都喜爱这一体裁。

可以讲,其他各类新闻体裁,就其广泛性来讲,很少有比得上社会新闻的。

凡是与人们社会生活有关的环境与场合,不论是天上地下,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出社会新闻,也会引起共同兴趣。

(2)知识性知识性既是社会新闻的特点之一,也是社会新闻的职能之一。

当今受众看新闻、听新闻,既要满足“新闻欲”,也要满足“知识欲”,而社会新闻则往往带有知识性,能够满足受众的这一欲望。

(3)趣味性这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受众喜爱社会新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

(4)突发性多数社会新闻伴有突发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新闻属于事件新闻、动态新闻的范畴,如《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天降“火球”穿户过》、《上海动物园内虎口救人》等社会新闻的事实,都是突然发生而事先无法预料的。

(5)思想性成功的社会新闻,其思想性一般也体现得较突出、深刻,读者看了这样的社会新闻后,思想上必然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根据大量对受众的调查说明,当代的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读者、听众,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喜欢自我教育,不喜欢抽象、概念化、泛论说教性的新闻报道形式。

张征新闻写作教程笔记讲义

张征新闻写作教程笔记讲义

张征新闻写作教程笔记讲义《新闻写作教程》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笔记讲义)名目第一章如何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功夫在笔外上编总论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缘故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幸免失实第三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第五节借助“直截了当引语”说话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差不多要求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第二节时效性:新奇快速简短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第五章新闻角度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第二节查找最佳新闻角度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第六章新闻跳笔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第二节如何运用新闻跳笔?第七章新闻语言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第二节如何使用白描语言中编消息?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要紧体裁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差不多要求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第三节消息结尾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第三节巧妙穿插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差不多使命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动态消息第四节简讯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差不多要求第三节推测性消息第四节服务性消息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第三节新闻素描第四节花絮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第三节说明性消息第四节新闻述评下编通讯第十六章通讯的差不多特点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点的区别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差不多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差不多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第二节通讯选材的类型第三节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差不多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第一节通讯结构的特点第二节结构通讯的原则第三节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第四节通讯的开头与结尾第二十章人物通讯第一节我国人物通讯的进展轨迹第二节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第三节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第一节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差不多类型第二节如何样写好事件通讯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第一节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第二节工作通讯的写作第二十三章风貌通讯第一节风貌通讯的分类第二节风貌通讯的写作第二十四章社会观看通讯第一节社会观看通讯的要紧功能第二节社会观看通讯的差不多类型第三节社会观看通讯的采写要求第二十五章专访第一节专访的文体特点第二节专访的文体类型第三节专访的写作要领第四节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十六章新闻特写第一节特写的文体特点第二节特写的取材与分类第三节特写的写作要领第二十七章网络新闻写作第一节不可忽视的新媒体第二节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第三节网络新闻的种类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第五节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第六节培养数字化记者第一章如何样学习新闻写作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新闻采访(保持冷静又充满关切)重点:材料准备提问观察采访提纲采访思路新闻价值、敏感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一.何谓新闻采访学(一)新闻采访学在新闻学体系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学是整个新闻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沿2.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的开端3.新闻采访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基础(二)新闻采访学的定义1.以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规律、新闻采访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2.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二.如何认识记者(一)记者与公众之间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协议(二)记者的素质要求1.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长(业务专长)*宽(知识面)*高(思想境界)业务专长: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特殊的新闻敏感;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知识面:记者的知识结构是“专”上的“杂”。

第一层:基础层知识(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与普及教育知识)第二层:以社会科学知识为主的百科常识。

第三层: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

第四层:与担负报道任务相关的专门知识思想和精神境界1.人格境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道德修养: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规范3.社会责任:敢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充当社会公理的代言人。

4.思想理论: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优秀记者的必备素质坚持不懈的品质、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三.如何学习新闻采访(一)学科性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二)学习方法:理论+实践,尤其要重视实践。

新闻采访的基础性知识一.新闻采访的地位与意义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惟一桥梁;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新闻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二.新闻采访的性质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向大众传播新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既要排斥不是事实的“新闻”,又要排斥不是新闻的事实;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访问的原则)【圣才出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访问的原则)【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访问的原则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访问是记者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1.访问 (1)概念 访问是记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探讨真相而与新闻事实的知情人进行的谈话。

这种谈话是由记者组织并主导的。

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是访问和现场观察。

访问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活动。

访问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要索取的素材 访问是记者获取 尴尬的访问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访问是记者业务的一道难关没有法律的约束力没有行政的约束力访问的特征 地位平等结合自由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访问不同于人际交往的特征 访问的基本矛盾——“取”与“予”解决“取”与“予”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矛盾的办法 帕洛阿尔托学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心理场的理论访问是记者 访问创造了观察社会的广阔空间创造奇迹的舞台 通过访问探索真相,记录历史成功的访问创造了名记者访问的原则(2)重要性①访问这种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都不可能在现场,无法亲眼目睹事件的发生。

②记者和事实中间最重要的桥梁,是各种各样的新闻知情人。

(3)访问要索取的材料①事件的新闻要素。

②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③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④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⑤事实中行为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⑥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2.尴尬的访问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不同的记者可能遭遇不同的访问境况。

由于不谙访问之道,新记者们总是碰到大大小小的尴尬的访问。

新闻稿件不仅仅取材渠道主要依赖于访问,而且要依赖于成功的访问,依赖于那些敞开心扉、倾其所有,不仅告诉结果而且告诉原因,不仅提供信息而且告诉记者没有机会看到的思想、动机、情感的高质量的访问。

3.访问是记者业务的一道难关初学者采访时常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点:(1)不知道问什么。

(2)不会用交谈的方法去提问,与对方交流不起来。

(3)不会主动采访。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转载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3.人物典型报道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2.制定方案3.落实措施4.目标校正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事实广博助敏感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一、含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1.重要性2.显着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一、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一、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二、获取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三、注意事项: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一、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4.知识的准备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二、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二、访前心理分类性质内容: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表现形式: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条件: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提问: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1.正面提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激问错问二、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二、技能1.事先通知对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4.不轻易下结论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一、原因: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二、具体功能: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三、注意事项:1.明目的2.多请教3.抓特点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5.善用脑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注意:1.悉心闻取线索2.适时调节音强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二、主要范围:有所侧重和选择1.记要点2.记易忘点3.记疑问点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5.记观察所得6.记记者的联想三、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一、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3.选择角度抓特点二、悉心抓本质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具体有:1.盲目自满2.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4.先入为主5.轻视理论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 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写作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一、原则: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处理不当: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二、选择主题:1.来源于生活2.有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三、提炼主题:1.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2.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新闻材料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采访阶段:材料多多益善..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少胜多..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比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二、小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三、异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主要特征:准确、通俗、简洁一、准确1.叙述信息尽量量化2.语言要有分寸感3.新词使用要讲规范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新闻结构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常见四种: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一、倒金字塔式结构含义: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主要特点:1.打破叙事常规2.呈“头重脚轻”之势二、时间顺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三、悬念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四、并列式结构含义: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导语的特征与作用特征: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作用:导读、导听二、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1.第一代导语: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19世纪60年代并延续20世纪40年代..2.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式导语..20世纪30年代至今3.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三、导语的主要类型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概括式2.描写型导语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3.议论型导语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四、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实、简、活1.实1)事实2)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扎实、朴实2.简3.活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1.衬托性2.解释性3.启示性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一、结尾若好;当然需要好的结尾要求:1、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寓意深刻;回味无穷..二、结尾不好;宁可不要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消息含义: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两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报道二、通讯含义: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到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特点: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主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三、二者异同1.新闻属性相同;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表现手法共同遵循..2.表现对象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4.人称不同消息:三人称通讯:一三并用5.结构布局不同消息:倒金字塔通讯:自由灵活创新6.篇幅长短不同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1.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2.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3.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二、编辑取向优质化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三、编辑工具电子化电脑辅助新闻学: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第三节新闻的确认一、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1.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2.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3.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二、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双重评价论”: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具体要求:社会规范: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实事求是;清正廉洁1)受众需要A.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B.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三、注意事项1.要有全面的观点2.要有平衡的观点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第四节新闻的梳理一、新闻梳理的下限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1.纠正各种差错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2)政治性差错3)知识性差错4)文字性差错2.避免各种不当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2)用词不当二、新闻梳理的优化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1.凝聚主题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2.凸现精华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三、新闻梳理的准则1.有稿必检2.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3.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第五节新闻的标题一、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1.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两导”1)导受作用..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2)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2.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电视: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二、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2.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三、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1.主体类标题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两种类型: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2.从属类标题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3.整合类标题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四、表现方法1.态度层面的方法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2.修辞层面的方法1)形象方法..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6)简练方法..炼意、炼句、炼字第六节报道的配置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圣才出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圣才出品】

第二章 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1)每一篇新闻作品都肩负着实现新闻功能的特殊使命。

新闻报道不允许张冠李戴,也不追求笔下生花,只有真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2)新闻报道之所以有力量,根本在于人们相信媒体所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这是媒体公信力的力量。

媒体的公信力来源于新闻记者的每一次扎扎实实的采访。

(3)从客观事实到新闻作品,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采访成为从事实到报道,即从客观到主观的唯一桥梁。

如图2-1所示,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 真实性 价值性 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四个标准: 时效性 可读性和可视性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报刊的生产次序 采访质量决定稿件质量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材料的真实性采访材料的要求 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图2-1 新闻生产过程图(4)这座桥梁的通行质量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是新闻作品得以面世的通行证。

二、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保证新闻作品质量的第一位的工作。

1.衡量新闻作品的质量的四个标准(1)真实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可读性和可视性。

2.采访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业务环节的质量和最终稿件的质量(1)报刊的生产次序报刊的生产依次是:记者的采访、记者的写作、编辑的改稿、排版配评论、送到印刷厂印刷、进入发行环节,最后报纸才送达读者手中(图2—2)。

图2-2 报纸生产的工作程序(2)采访和写作的关系①采访是传播者和事实之间的唯一通道。

采访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变现为采访的错误在后面的程序中很少有改正和扭转的可能性。

②采访是写作的前提。

记者因为在采访中没有拿到真实全面的材料,没有获取生动的例子,不可能写出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报道。

③如果采访的质量高,后期的写作和编辑的质量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就绝对高(材料好,写得也好)。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谢谢观看
15.1复习笔记 15.2典型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典型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2
第十一章访问 的原则
3
第十二章访问 气氛的建立
4
第十三章提问 的规律和方法
5 第十四章现场
观察的作用和 方法
第十五章采访 的记录与核实
第十六章应当 具备的素质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二章采访在新闻 工作中的地位
第一章采访的定义 及基本方式
第三章采访的基本 特征
01
第四章采访 的基本任务 和步骤
02
第五章获得 新闻线索
03
第六章新闻 选题的重要 性
04
第七章新闻 选题的标准
06
第九章采访 的策划与准 备
05
第八章确定 新闻选题的 操作过程
1
第十章采访对 象的分析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典型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典型题详解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提问的规律和方法)【圣才出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提问的规律和方法)【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三章 提问的规律和方法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目标明确
记者提问的特点 提问系统
记者主导提问过程
六类提问的内容
提问的内容和一般顺序 提问的一般顺序
以肯定语结束提问
不同功能的提问:搜索式提问、基本要素的提问、引导式提问、挖掘式提问、探讨式提问、展示性提
问、创造性提问、“最”字型提问
第一个问题很重要
提问的规律 提问要清晰、简洁
提问要具体
提 问
提问要讲究逻辑和层次

开放式问题:概念、优点及缺点
规 律
提问时的问题类型

闭合式问题:概念、优点及缺点
方 法
敏感型问题
特殊问题的提问
对故事和引语的提问
正面提问
侧面提问
提问的策略 反问
激发式错问
追问
倾听的任务
提问中的倾听
二、提问癿内容和一般顺序 1.六类提问癿内容 (1)新闻事实癿各种要素 新闻事实癿要素包括: ①収生了怂样一件事(包括突収性事件、预知事件、非事件性事实、小敀事)?
2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収生癿? ③行为人是谁? ④造成了什么影响和后果? (2)事实癿各种背景 新闻背景癿采集对亍记考认识事实,对亍叐众认识报道中癿事实都是极其必要癿。很多 新闻事实乊所以被确定为新闻选题,正是在纴向戒横向癿对比中“获得”了新闻价值。记考 在获得事实要素癿同时,要同时设法获叏不事实相关癿历叱背景和环境背景。 (3)事实癿原因:浅层癿原因和深层癿原因 事实癿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癿。在寻找事实、特别是社会事实癿原因时,要注意 挖掘那些主要癿和本质性癿原因。 (4)对新闻事实癿感想和观点 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癿看法称作精神事实。精神事实事实中癿一个大癿门类,它可以反 映老百姓普遍关心癿话题和社会中普遍存在癿问题,是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癿“利器”。 (5)事实行为考癿各种劢机及心理事实 采访癿事实绝大多数是社会事实,这类事实癿行为考丌是自然界耄是人,是各种各样怀 有各种劢机癿人。 (6)具有表现力癿事实:敀事、引诧、场景、细节 新闻事实中如敀事、人物引诧、现场癿场景和情节,典型癿细节等,这些材料使人“如 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传播中是好新闻必丌可少癿传播要素,也是新闻稿件中癿“生 劢性”所依赖癿素材,是最容易被叐众接叐、传播和记忆癿。 2.提问癿一般顺序 提问癿一般顺序应当顺应记考弄清事实所要遵循癿一般怃维觃律,应该包括: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新闻采访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狭义的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项具体的报道任务而从事的采访活动;广义的新闻采访包括记者日常工作中参加会议、跑机关了解情况、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查阅与积累资料、商讨与研究一些问题等。

2.第一手材料答: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也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依据。

3.感性认识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具有直接、生动、具体等特点,是认识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4.体验式采访答: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5.隐性采访答: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藏真实身份与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其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

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切勿滥用。

6.党性原则答: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是指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长期以来,党性原则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组织原则,是纪律。

党性原则包括:①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圣才出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圣才出品】

第八章 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选题目标1.重大事件和舆论热点根据新闻选题的评价标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闻选题的首选目标。

(1)重大突发性事件 ①重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山爆发、泥石流等;②重大的人为灾难:包括人为的行动引起的重大事件,如火灾、车祸、建筑物倒塌等; ③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④重大的社会冲突事件:包括战争、动乱、犯罪事件等。

(2)重大的政策变动包括政权的变更、重要领导人的更替、重大政策的出台、重要会议的召开。

(3)重大的活动重大事件和舆论热点抢发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选题目标 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 发现新闻的思维过程:比较和选拔、“瞄准靶子” 确立选题的思维过程 预测事实真相:线索的可靠性和经验推理 进行选题的可行性研究选题在采访之后的五种命运:真相与事实的符合度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如举办奥运会、重大的庆典、国际会议等。

(4)重大的舆论热点如关系老百姓生活的物价、房价、社会治安、春运等问题。

无论是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还是重大政策变动,大都为显性事实,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面大、影响程度深,特别是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事件,很容易被大众感知和察觉。

这些显性的事实是每个媒体都重视的重点选题。

2.抢发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能够在现场直接目击重大新闻的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如果重大新闻的第一落点没有抢到,就要设想去挖掘这个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

把新闻发现的目光,投向深层次信息。

在新的时间、新的层次、新的角度上作出新的新闻发现。

3.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某些问题常常没有引起注意,这些事实可能不是重大的、显性的、突发性的事实。

但它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关系到公众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根本性的问题,称为“隐性的热点”或“冰点”。

二、确立选题的思维过程新闻事实主要是由新闻价值主体——受众决定的,新闻事实是受众的需求和事实属性的“视界融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 ①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②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如鼻子、耳朵,通过看、嗅、听来收集材料的。 展示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记者到现场亲眼看到的这些“第一手”材料。 a.“第一手”材料指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由记者靠自己的感官直接收集的材料,这类 材料因为是靠感官收集来的,常常很有特点。 b.优越性:一是可信,二是具有吸引力。 3.体验 (1)概念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 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2)体验式采访多用于人物报道。 (3)体验式采访的优势 ①对记者理解新闻人物有切实的帮助。 ②新闻人物在这种熟悉的、放松的环境中触景生情,愿意向记者“敞开心扉”。 4.阅读文献 (1)阅读文献的内容 ①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等; ②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的专业 书籍; ③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④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职业新闻工作者是受过系统新闻教育和新闻培训,经过新闻的准入制度批准的专业人
1 / 1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员。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这个目的有四层意思: ①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广泛传播。新闻传播的目的是用向大众传播这样的手段来服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章 采访的定义及基本方式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采访的定义
采访的定义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三要素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访

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


含义

访问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 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
⑤提问敏感问题。
⑥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4)访问的基本形式
①公开式访问。在采访活动中,公开式访问占绝大多数。
a.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b.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②隐蔽式访问。隐蔽式访问即暗访,有时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记者常常使用暗访的手

基本形式:公开式、隐蔽式

含义
采访的基本方式 现场观察
基本要求
含义
体验
优势
阅读文献的内容
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需注意
【重点难点归纳】
一、采访的定义及要素
1.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
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2.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②传播的目标是大众。新闻报道不仅仅是面向领导和专家,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数量最大
的社会公众。 ③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记者要随时把握大众需求的脉搏,记者每时每刻
都要关注热点话题的变化来把握选题。 ④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每种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都有适合自身传播的
1.2 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新闻采访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 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新闻采访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 动。②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广泛传播;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新闻采访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①收集材料,记者通过收集新发生的事实材料,来认识事实真相并对事实进行新闻评价;② 认识事物,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在收集材料、认识事物方面类似于各种调查研究活动;③发 掘报道素材,在对事实真相和新闻价值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之后,采访的另一项内容是围绕着 报道主题收集相关的报道素材。
段向知情人索取信息,特别是用公开式访问的手段难以得到的材料。
2.现场观察
(1)现场观察的概念
现场观察是指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
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3 / 1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就是要围绕着报道主题收集相关的报道素材。
二、采访的基本方式 1.访问 (1)访问的概念 访问是采访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指的是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 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2 / 128
圣才电子书

(2)访问的类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语言,记者在采访中就要有目标地收集这些素材。 (3)新闻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 ①收集材料。记者通过收集新发生的事实材料,来认识事实真相并对事实进行新闻评价。 ②认识事物。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在收集材料、认识事物方面类似于各种调查研究活动。 ③发掘报道素材。在对事实真相和新闻价值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之后,采访的另一项内容
4 / 1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阅读文献需要注意 ①熟悉相关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迅速建立起自己理解此类事实的分析框架; ②对相关的背景材料整理分析,找出关键性信息,以便设计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案; ③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设计采访中的提问; ④从材料中找出新的报道线索。
5 / 128
圣才电子书

2.访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访问是采访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指的是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
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访问的类型有:①一对一的访问。一名记者对一个知情人
①一对一的访问。一名记者对一个知情人所进行的面对面的访问。
②一对多的访问,即开座谈会进行采访。一对多即一名记者对某个群体进行采访的一种
方式。
③多对一的访问,通常是指记者招待会上的采访。
(3)访问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采访目的。
②进行采访的预约。
③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④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