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执业药师-中药一.笔记
执业中药师专一最新记忆笔记
2016执业中药师专一最新记忆笔记《中国药典》规定进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的药材有:水蛭、地龙、蜈蚣全蝎、僵蚕决明子、使君子、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胖大海、莲子、槟榔、大枣、肉豆蔻、陈皮、麦芽、等。
重点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
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为陶弘景,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
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首创自然属性分类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补充采收鉴别炮制合药《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850 种 54卷《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30卷1746种付方3000余首《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1892种52卷绘图1100 付方11000 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创本草增收新药之冠20卷921 新增716 《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8980 插图8543五味所示的效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1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解表药主要是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病,这些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其中,辛温解表药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藁苯、细辛、白芷、香薷、苍耳、辛夷和河柳。
这些药物可以发汗解表,散寒祛风,通窍除湿,止痛消肿等。
清热药则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这些药味多寒凉,多苦。
其中,清热泻火药有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竹叶、淡竹叶、决明子、谷精草、青葙子和密蒙花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热泻火,润肠通便,明目退翳,消肿瘰疬瘿瘤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有些药物的描述不够准确,例如“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其实菊花主要是清热解毒,对于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并不是很强。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选择和使用。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药对不同疾病的治疗作用和用法。
首先,对于胃癌、食管癌和直肠癌,可以使用丸剂1.5-2.5克,但不适宜使用入汤剂。
此外,对于治疟疾和痢疾,建议使用10-15粒或10-30粒中药。
根据中药的性质,甘淡凉的适用于治疗肝胆和小肠经的问题,而苦涩寒的适用于治疗肝胆和大肠经的问题。
XXX的中药则适用于治疗癌肿。
对于阴虚发热的情况,建议使用鳖甲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2/11地骨皮和XXX也可以用于退虚热、凉血、清肺和生津等治疗。
在治疗腹泻或便秘时,可以使用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中药都可以用于治疗便秘。
而麻仁、XXX等中药则可以润肠通便。
祛风湿药主要用于缓解风湿和痹痛。
其中,独活、威灵仙和木瓜等中药可以祛风通络、止痛和消炎。
而防己、秦艽和雷公藤等中药则可以清虚热、通络和消肿。
总之,中药有着广泛的用途和疗效,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络石藤是一种中药,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治疗风湿热痹和筋脉拘挛兼热等症状。
五加皮也是一种祛风湿健骨的药物。
它能够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并对肾虚有寒者特别适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知识一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知识一复习笔记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知识一精选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鹿衔草名称:鹿衔草类别:祛风湿药拉丁:Herba Pyrolae别名:鹿蹄草、小秦王草、秦王试剑草、破血丹、鹿含草药用部位:全草药材性状:本品根茎细长。
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cm.叶基生,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cm,暗绿色或紫褐色,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粉。
总状花序有花4~10余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药基部有小角,顶孔开裂,花柱外露,有环状突起的柱头盘。
蒴果扁球形,直径7~10mm,5纵裂,裂瓣边缘有蛛丝状毛。
气微,味淡、微苦。
产地:浙江、安徽、贵州、陕西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
全年均可采挖。
性味归经:温;甘、苦;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或炖肉。
外用:捣敷或研末敷。
禁忌:孕妇及内有湿热者慎服。
青风藤名称:青风藤类别:祛风湿药拉丁:Caulis Sinomenii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药用部位:根药材性状: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mm,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
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
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
气弱,味苦。
产地:江苏、浙江、湖北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
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熬膏。
2016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重点总结:中药一
2016年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执业药师考试的中药一.相对于其他三科來说是最有难度的一科.很女考生见是没有充足的时间來复习,那么找出考试的重点对于所有考生來说至关重要。
以下考试重点如果熟练堂握,考分90+绝对不是问题!个人考了90+分!以下总结不仅包含了考试重点,也总结出历年的考试考点,因为每年考试都有很藝历年重复的真题出现。
个人建议:无论你是学药学专业的还是其他专业的考生,个人建议在准备复习之前先做2-3套近几年的真题,熟悉一下考试内容及难度.无论错女少,无所谓.目的是对考试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方便接下來有目的进行复习,并且每一草考试分值及重点不同,上网査询历年各个苹节考试分值.以便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有的草节历年都是考试的重点,务必重点复习。
M15年冬试存空节考试分值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门然屈性分类法(陶弘景)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埸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1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6、《本草纲目拾遗》淸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藏•蒙,维•傣药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寒热温凉(平)二.五味:1、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2、甘,能补能缓能和膩隔碍胃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5、咸,(海带)能软,能下6、涩,同酸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三,升降沉浮:辛甘淡一一升浮,酸苦咸一一沉降胖大海•清宓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升浮效用:上行向外一一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第四节:中药的配伍1. 相须:相似药物+ (同一章节)——夫妻增效2、相使:主十辅——主(不同章节)一一主仆3、相丧(A+B一一A毒性一小偷怕警察减毒4、相杀(A小偷B警察)一警察抓小偷5、相恶:A+B——A效用\ 减效6、相反:A+B一一A毒性f 增毒第五节:方剂与治法一、常用治法:八法一一汉吐卜•诘箫何温补(汗吐下淸消和温补)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二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第二节:中药材产地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二、浙八味:菊花两仃元卖金贝浙贝母-白芍-白术/山玄麦菊索三、道地药材:黄英一一内蒙,党参一一山西,木瓜一一安徽,泽泻一一福建,与!n——甘肃枳壳一江西天麻一贵州三七、木香一云南四、川药一黄连、黄柏、附子.川穹、川楝子五、广药一广笛香、广金钱草、陈皮六、藏药一冬虫夏草.雪莲花.藏红花、炉贝母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及黏液质,不用水洗)2、切片:较大的根、根茎,坚硬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苇)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三党玉)5、发汗(回潮):命令回朝选后续种一一茯苓,玄参,厚朴(令选后).续断-杜仲6、干燥:怕成分流失低温干燥不超过60度第五节中药釆收花类:會苞待放一丁香、辛夷、金银花、槐米(丁姨有金米)花初开一得弘扬(红花.洋金花)花盛开一菊花、番红花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一糖和昔——醍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甘一强心昔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一溶剂法:1 •浸浊法(泡药酒)适于遇热不稳圧(流吧60-80)与含营养物质2•渗漉法:不加热3 •煎煮法4 •回流提取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捉取器(不断勒索)二.水蒸气蒸馆法: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的三升华法:漳木——樟脑,茶叶——咖啡因四.超声提取法五・超临界流体淬取法:化碳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1、溶解度差别一一分离:温度•结晶及重结晶一一溶距1~2度2、吸附性差别一一分离:极性强弱判断:水乙丙丁 2 2家本四十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醛,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氮化碳,石油醛聚酰胺吸附(氢键):对酚类.黄酮分离效果好,可逆:对糅制吸附特强,不可逆,脱糅处理大孔吸附树脂:选择性吸附.分子筛硅胶(酸)、氧化铝(碱)•极性吸附剂,活性炭-止极性吸附剂3、解离程度不同——分离,1 •离子交换法■ 2•电泳技术4、沸点不同一一分离:分憎法5、分子大小不同分离(1 •凝胶过滤法(分子筛),种类■匍聚糖凝胶,疑丙基匍聚糖凝胶2•膜分离法)6、物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液•液分lUi庖谱(1 •正相色谱,2仮相色谱■分离脂溶性)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1. 质谱法MS——分子彊,分子式2.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共辄双键c=c第二节:生物碱:(双子叶植物中)参天大树,含氯,环状。
执业药师中药学一复习笔记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一、生物碱1、分类:简单吡啶(槟榔碱、烟碱/液态);双稠哌啶(金雀儿碱、苦参碱);莨菪烷(莨菪碱、樟柳碱);有机胺(麻黄碱);异喹啉(罂粟碱、厚朴碱/小壁碱、延胡索乙碱/吗啡、可待因);吲哚(士的宁)。
2、碱性:季胺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杂芳环>酰胺≈吡咯;3、沉淀反应(蛋白质、鞣制):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碘-碘化钾/苦味酸/雷氏铵盐(季胺碱)。
麻黄碱:Gu。
4、①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②麻黄;③黄连(盐酸小壁碱);延胡索;④防己;⑤川乌;⑥洋金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碱性:莨菪>山>东≈樟柳,N原子杂化方式不同);天仙子(东莨菪碱、莨菪碱);⑦马钱子(士的宁、马钱子碱);⑧千里光(光碱、千里光菲灵碱/肝肾和胚胎毒性);⑨雷公藤。
5、两性:吗啡、槟郎次碱;液体:烟碱、毒芹碱、槟榔碱;升华:咖啡因。
二、糖和苷类1、①O(醇苷:毛莨苷、红景天;酚苷:天麻、丹皮;酯苷:山慈菇;氰苷:苦杏仁);②S(胡萝卜、黑芥子);③N(巴豆、腺苷);④C(牡荆素、芦荟)。
水解:N>O>S>C。
2、氧化反应:Molish/菲林/多伦。
三、醌类1、分类:苯醌、萘醌(紫草)、菲醌(丹参)、蒽醌(单蒽核/两侧大黄素、一侧茜草素,双蒽核/扁豆)。
2、性状:苯醌、萘醌游离;蒽醌成苷。
升华性:游离升华;小分子苯醌、萘醌挥发。
极性:游离极性小,苷极性大。
酸性。
3、显色反应:①Feigl;②Borntrage(α-OH/β-OH蒽醌);③无色亚甲蓝(苯醌、萘醌);④Kesting -Gravens活性亚甲基(苯醌、萘醌);⑤金属离子(酚羟基)。
4、①大黄(蒽醌);虎杖(大黄素、虎杖苷);何首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芦荟苷);决明子(大黄酚、橙黄决明素);②丹参(菲醌);③紫草(萘醌)。
四、香豆素和木脂素类1、香豆素分类:①简单香豆素(秦皮、茵陈);②呋喃香豆素(补骨脂、当归);③吡喃香豆素(紫花前胡);④异香豆素(茵陈);其他(双七叶内酯)。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笔记
第一节历代N K 草简介代表本草专著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味)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世纪365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选择等——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三品分类《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梁代公元500年左右陶弘景730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内容:补充了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木草著作编写模式《新修本草》隋唐时期-公元659年苏敬等21人编撰850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第一部药典:开创图文对照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证类本草》宋代(定稿于1108年前)唐慎微1746方3000余首;图文对照,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1892图:1100余幅,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按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921新增716种;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中华本草》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8980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34卷,10册第二节产地与采集第三节药性理论中药的采集类药:植株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期采收。
类药:叶片充分生长的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0类药: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
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将熟期采收。
及根茎类药:早春或深秋采收。
类药:清明至夏至间采收。
类药:同根类药。
第五节中药配伍与禁忌五味作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收涩、能生津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泄、能燥、咸味:软坚、能泻下七情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需):两种性能相近的药同用,能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两种性能有某些共性的药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加强主药的功效。
相畏:两药同用,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
相杀:两药同用,一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相恶:两药同用,一药的作用能被另一药抑制或减弱。
执业药师中药一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一知识点汇总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怀庆牛山——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1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治虐要药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通草--利水通淋通气下乳【重点看清楚通气下乳】甘淡微寒性平和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排石【利尿通淋止痛】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石淋血淋尿血(以石头凉为联想记法)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利水渗湿破血独此一个】孕妇忌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小便淋涩及血淋【按草字头联想杀虫止痒】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联想皮肤病祛风止痒】湿疹,风疹,皮肤瘙痒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冬葵子--利尿通淋下乳润肠通便【联想很多带子带仁字的能润肠通便】萆薢--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疸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善治石淋(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解毒蛇咬伤连钱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淤消肿能解毒能散瘀能治石林就可以【解毒联想黄连-连钱草】七,温理药--凡能温里散寒以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阴虚火旺者孕妇慎服附子--回阳救逆配干姜治亡阳证配细心麻黄治阳虚外感风寒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脉通辛热【姜字药都具有温中的作用】寒饮伏肺喘咳肉桂--小茴香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久疟勿忘佛手香橼--疏肝和胃理气化痰佛手疏肝优与香橼香橼化痰胜于佛手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频数遗尿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睾丸肿痛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辛苦温归肺脾柿蒂--降胃气而至呃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蛇虫咬伤【重点记住痧胀腹痛】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联想记忆玫瑰花很美可以解郁很美送给女孩可以治妇科绿萼梅--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化瘀散结【重点记住:梅核气】九,消食药--注意配伍健脾药清热药攻下药等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善消油腻肉食积滞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尽麦芽--消食和中疏肝解郁回乳善米面薯芋等淀粉积滞回乳60克神曲--消食和胃兼解表食积兼外感表邪者金石贝壳类可用本品糊丸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消食运脾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十,驱虫药--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苦味部分药有毒归脾胃大肠经使君子--杀虫消积尤宜小儿蛔虫证小儿每岁1-1.5粒一日不超20粒地榆--棕榈炭--收敛止血容易留淤崩漏无淤出血证年久败棕尤佳紫珠叶--收敛止血凉血解毒散瘀消肿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止血不留淤研末1.5-3克藕节--收敛止血止血不留淤鸡冠花--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善暖下焦胞宫尤宜于妇女崩漏下血-胎漏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脾不统血出血病虚寒性腹痛腹泻十二,活血祛瘀药--多辛苦性善行散入心肝经1.活血止痛药川芎--治头痛属风寒血淤者最佳延胡索--醋制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血瘀气滞的胸胁脘腹胀痛泌尿结石畏丁香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配白矾-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牛膝--干漆--破血祛瘀杀虫辛苦温小毒归肝胃经血竭--活血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刘寄奴--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北刘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湿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辛温法燥姜呕清痰竹热生外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苦辛温有毒祛风止痉宜制散结消肿宜生白附子--燥湿化痰息风止痉解毒散结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可除关节经络之痰-痰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痹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旋复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瓜蒌--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川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润肺止咳苦甘微寒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海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瘿瘤瘰疬忧于昆布昆布--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利水消肿优于海藻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胎热胎动鲜竹沥--清热滑痰30-60克冲服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配朱砂-善治烦操不安心悸失眠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前面2个宜生用后面2个宜煅用琥珀--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癃闭不入煎剂每服1.5-3克珍珠--安神定惊明目退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甘咸寒归心肝经研末入丸0.3-1克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味酸性敛故内有实邪郁火者慎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痈肿疮毒乳房胀痛对胃有刺激溃疡胃炎慎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十五,平肝息风药--入肝经1.平仰肝阳药--偏寒凉贝壳矿石多具咸植物矿石多具苦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咸寒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煅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咸微寒连同龙骨记忆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煅用凉血止血苦寒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湿敛疮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散风止痒苦辛平罗布麻--平仰肝阳清热降血压利水甘苦凉2.息风止痉药--偏寒凉较强的具辛咸味较缓的具甘味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咸寒煎1-3克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0.3-0.6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生用泻火解毒灸用补气缓急湿盛中满不宜久服水肿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甘温归脾胃经缓和峻烈药-甘遂大戟毒性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苦微甘凉归心肺肾经太子参--补气生津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不受峻补者刺五加--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脉甘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解毒甘微温归脾胃食物中毒炒健脾生消暑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润肠通便甘平归肺脾大肠经饴糖--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甘温归脾胃肺经红景天--益气平喘活血通脉甘苦平归肺心经久咳虚喘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甘苦寒归脾肺肾经2.补阳药--阳虚证及肾阳虚证鹿茸--壮肾阳益经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甘咸温归肝肾肾阳虚证经血不足研末1-2克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甘咸温归肾大肠经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甘温归肝肾大肠经固精优于肉苁蓉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辛甘温归肝肾经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甘辛微温归肝肾经既补肾阳强筋骨又祛风湿痹痛功强仙茅--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甘温归肝肾经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辛苦温归肾脾经破故纸脾肾阳虚的泄泻浸酒外用白3-9白芍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咸寒归心肾经天冬--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甘苦寒归肺肾经玉竹--滋阴润肺生精养胃甘平归肺胃经阴虚外感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甘微寒归肺心经墨旱莲--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甘酸寒归肝肾经须发早白女贞子--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甘苦凉归肝肾经配墨旱莲-肝肾阴虚之证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甘寒归心肝肾经蛤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甘咸平归肺肾经槠实子--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甘寒归肝肾经十七,收涩药--多酸涩归肺脾肾大肠经适用久病体虚正气不固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酸温归肺肾心经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酸平归肝脾肺大肠蛔厥腹痛椿皮--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杀虫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甘涩平归脾肾心经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酸微温归肝肾经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甘咸平归肝肾经阳痿不育海螵蛸--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咸涩微温归肝脾肾经崩漏肺胃创伤出血诃子--涩肠敛肺下气利咽酸涩苦平归肺大肠经失音咽痛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辛温归脾胃大肠经芡实--益肾固精补脾祛湿甘涩平归脾肾经升药--拔毒祛腐辛热大毒归肺脾经炉甘石--明目退翳收湿生肌甘平归肝脾经儿茶--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清肺化痰生津止渴苦涩微寒归肺心经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痰平喘截疟辛大热大毒归肺肝经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甘咸凉归肺胃经大蒜--解毒消肿杀虫止痢辛温归脾胃肺经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甘辛温归肝肺经毛莨--发泡止痛攻毒杀虫辛温有毒来源网络。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六神曲(发酵);麦芽(发芽)
煨法
肉豆蔻、木香
制霜法
巴豆——去油制霜(减毒);西瓜霜——渗出制霜(增效)
提净
矿物药重结晶,芒硝
水飞
朱砂、雄黄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理化鉴别
膨胀度(蛤蟆油、葶苈子)
纯度检查
杂质:广藿香杂质不得过2%,金钱草杂质不得过8%
色度:白术要做色度检查
与药效相关定量分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点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五味
所示作用
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
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
能收、能涩,同酸味药一样有收敛固涩
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君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
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使
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四大怀药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记忆:牛头山的黄花开满地)
浙八味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胡)、山茱萸、玄参、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执业药师中药一(笔记01)
气味后 主沉降
酸苦咸&寒 凉
多沉降
升降浮沉
性能 特性
升浮 升浮发散、性主温热 味辛甘淡,质地多为 轻清之品
沉降 沉降趋里,性主寒凉 味酸苦咸,质地多重 浊坚硬之品
效应
发表散寒 开窍醒神 升阳举陷 清热通便 平肝潜阳 涩肠止泻
临床应用
升浮用下陷 疾病,升浮 药用表征
沉降药用上 逆疾病,沉 降药用里证
中药性能
中药性能 四气五味、性味归经、
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寒凉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
不良:伤阳、助寒;
石膏、板蓝根
温热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脉
不良:伤阴、助火
附子、干姜
中药五味(♂)
辛 发散、行气、麻黄、木香、三 耗气伤阴,气虚
活血
七
阴亏慎用
甘 补虚、缓急、大枣、蜂蜜、甘 腻隔碍胃,湿盛
地道药材
贵药 天冬、天麻、黄精、 杜仲、吴茱萸、五倍子
怀药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4大怀药)
浙药 浙贝母、白术、延胡素、山茱萸、玄参、杭 白芍、杭白菊、杭麦冬
地道药材
关药
人参、鹿茸、防风、 平贝母、细辛、五味子、 刺五加
藏药
炉贝母、雪莲、藏红花、冬虫夏草、 甘松
甘肃:当归 河北:黄芩 福建:泽泻 安徽:宣木瓜
甘草甜素最高时期——开花前期 花由黄变红 秋末茎叶枯萎时 落果期 黄柏 芦丁含量最高——花蕾期
产地加工
搓揉 玉竹、党参、三七
发汗 杜仲、玄参、茯苓、续断、厚朴
蒸煮 天麻、天冬、白芍、红参、郁金、五倍子、 太子参、桑螵蛸、延胡索、姜黄
撞根 川芎、木香、黄芩、黄连、苍术、泽泻 去皮 姜黄、浙贝母
1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执业药师 中药一 笔记
牛蒡子 缓和寒滑之性 苍耳子降低毒性 蕲蛇酒:增强祛风、通络、止痉芥子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 莱菔子 生升熟降 炒黄 王不留行利于成分煎出 白芍炒:缓和寒性酒:缓和寒性、调经止血、疏肝止痛 醋:引药入肝土: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丹参 缓和寒凉之性山楂生:活血祛瘀炒:消食化积 焦:消食止泻 炭:止血止泻 酒炙川芎 引药上行、活血行气止痛 甘遂 降低毒性、缓和峻泻 炒焦栀子 生:泻火解毒炒:缓和苦寒之性 炭:凉血止血延胡索酒:活血祛瘀止痛 醋:止痛增强 大蓟收敛止血 蒲黄 加快凝血速度 乳香醋:缓和刺激性、粉碎 炒:和醋基本相同 炒炭荆芥炒:祛风理血 炭:止血 枳壳缓和峻烈之性 香附醋:入肝经四制: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酒:同经脉、散结滞 炭:妇女崩漏不止麸炒苍术 生:温燥辛烈麸炒:缓和,增强健脾和胃 炭:缓和辛散,止泻醋炙柴胡 醋:缓和升散之性 鳖血:填阴滋血 米炒 斑蝥 降低毒性,娇味 杜仲盐:引药入肾 白术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增强健脾、消胀 黄柏盐:引药入肾酒:降低寒苦之性 炭:兼涩性土炒山药 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补脾健胃 马钱子 毒性降低、易于粉碎 泽泻盐:引药下行、增强泻热 麸炒:渗湿和脾 骨碎补去毛、提高溶出鳖甲 炒、醋:粉碎、溶出、娇味 盐炙车前子 炒:寒性稍减、提高溶出 盐:引药下行、增肾经作用 厚朴 姜:消除咽喉刺激性 砂炒鸡内金炒:健脾、粉碎、娇味 醋:疏肝、娇味 姜炙竹茹 姜:增强降逆止呕 滑炒 水蛭 降低毒性、粉碎 黄芪 蜜:益气补中 炒蛤炒阿胶粉碎、娇味甘草 蜜:补脾和胃、益气 麻黄 蜜:缓和辛散发汗、利平喘 枇杷叶 蜜:增强润肺止咳 蜜炙 马兜铃 蜜:缓和苦寒、增润肺止咳 大黄酒:缓和寒泻、引药上行熟:缓和泻下、活血祛瘀 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消积化瘀淫羊藿油:温散寒邪、补肾助阳 蛤蚧 油:易于粉碎就:易碎、娇味、补肾壮阳 黄连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姜:缓和寒性、止呕增强 吴茱萸:缓和寒性、散肝胆 炙油炙三七 熟:化瘀弱、滋补胜 白矾 煅:酸寒之性降低、增强收涩炙 酒炙当归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土:增强入脾补血 炭:止血煅明煅牡蛎煅:增强收敛固涩石决明 煅:咸寒之性降低 苦杏仁 易于溶出 明煅石膏 煅:收敛蒸潬潬法白扁豆 易于分离药用部位 赭石降低寒性、增加平肝 半夏 降低毒性 自然铜 增强散瘀止痛复制天南星降低毒性煅淬 炉甘石黄连:增强清热明目、敛疮 煅扣煅 血余炭 止血何首乌 黑豆:补肝肾、益精血 发酵 六神曲生:健脾开胃、发散炒:较少发散 麸炒:醒脾和胃 焦:增强消化黄芩酒:缓和寒性、升腾 炭:清热止血 发芽 麦芽 炒:偏温 焦:消食 地黄熟:寒转温 炭:止血 巴豆 降低毒性 制霜西瓜霜 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黄精 酒:助其药势 蒸:刺激性消失 肉豆鼓 增强固肠止泻 人参 蒸:温 煨 木香 去油、实肠止泻 蒸法 天麻 易于切片,灭酶 提净 芒硝 去除杂质 藤黄豆腐煮:降低毒性 朱砂 降低毒性 川乌 降低毒性 其他水飞 雄黄 降低毒性 附子 降低毒性 蒸 煮潬煮法吴茱萸降低毒性方法 用量 方法 用量 麸炒-净麸炒 10-15kg 酒炙 10-20kg 蜜麸炒 10kg 醋炙 20-30kg ,最大50kg糖麸炒10kg 盐炙 2kg米炒 20kg 姜炙 10kg (生)10/3kg (干)土炒 25-30kg 蜜炙 25kg 砂炒 掩盖药物 油炙滑石粉炒 40-50kg 炒蛤粉炒30-50kg炙炮制用辅料功效、作用序号 名称 性味功效 炮制作用1 酒 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2016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记忆方法笔记资料
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香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紫苏:发汗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防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辛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第二节辛凉解表药薄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木贼:疏散风热,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菊花:疏散风热,葛柴升淡豆豉:解表,除烦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儿茶)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芦竹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黄黄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清早撒尿)第三节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第四节清热解毒药连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水牛角)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地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牛黄清晰化)射干: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祛痰利咽(连翘、巴豆)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枝莲:清热解毒,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清肝明目马第五节清虚热药青白热,解热毒(四大热)第三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瘀(马勃:解毒止血)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芦荟:泻下,清肝,杀虫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第三节峻下逐水药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射干:祛痰利咽)芫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第四章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桑枝:祛风湿,通经络,利水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络石藤:祛风湿,通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清热解毒药)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药)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伸筋草:祛风除湿,舒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乌梢蛇功效一样)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毒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第五章芳香化湿药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广藿香:化湿止呕,发表解暑佩兰:化湿解暑(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解毒)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第六章利水渗湿药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猪苓:利水渗湿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通草:利水清热,通气下乳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广金钱:利尿通淋,清热除湿连钱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萆薢:利湿浊,祛风湿第七章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荜茇:散寒止痛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丁香二温)第八章理气药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木香:行气,调中,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化瘀药)柿蒂:降气止呃第九章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神曲:消食和胃第十章驱虫药南瓜子:杀虫鹤草芽:杀虫使君子:杀虫,消积雷丸:杀虫,消积苦楝皮:杀虫,疗癣榧子:杀虫,润燥十一章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棕榈炭:收敛止血(藕节功效一样)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蒲黄:收敛止血,活血祛瘀,利尿通淋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十二章活血化瘀药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杏仁)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西红花: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水蛭:破血逐瘀,通经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血竭:内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红花功效)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消癥排脓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干漆:破血祛瘀,杀虫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化痰药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瓜蒌:温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清心定惊白前:降气祛痰止咳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功效一样)海蛤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的炮制》①基本定义:中药炮制啊,简单说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就好比你做菜,不同的菜(药材)得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炮制方法)才能做出可口(达到药用功效)的菜。
②重要程度: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归经等各个方面。
不经过炮制的中药就像没加工的食材,不好用来治病。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像什么是寒性、热性药材啊,药材的形状、气味大概是怎样的。
就跟你学炒菜得先认识菜长啥样是一个道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炮制后的中药更安全有效。
比如说生地黄性寒,主要是清热凉血,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
这在中医临床治病时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炮制后的药材或者没炮制,可能就达不到治病效果甚至会有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当中,中药炮制处于中间重要位置呢。
它前面需要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等知识做基础,后面又和中药药剂学等密切相关。
要是把整个中药学知识体系比作一个大厦,炮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些知识点联系紧密。
因为炮制会改变药材的这些性质。
比如有些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味归经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关键点在于要记住不同药材适用的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后药材的性质变化。
就像头疼每种食材哪种烹饪方式最好用,还得搞清楚做出来啥味。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出现呢。
大多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方式。
像直接问某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或者炮制后药材的功效有何改变这样的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炮制就是对原药材进行加工的全部过程。
这加工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就是除去杂质啊,就像挑菜得把烂叶子去掉一样。
切制就是把药材切成合适的形状大小便于加工或者煎服。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一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016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博傲在第一时间整理如下,2016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相比2015年无变化,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具体内容如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1)结构类型(2)理化性质与作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提取分离方法(2)结构鉴定方法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二)生物碱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布(1)生物碱的分类(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1.糖的分(1)糖的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
总论第一章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的确定: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如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2.四气的作用:⑴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⑵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二、五味1.五味的确定:通过口尝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
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和药物作用的标志。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三、升降浮沉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⑴升浮药——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
⑵沉降药——其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下行向内。
二、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⑴四气五味:①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②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⑵药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衣等;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
⑶炮制配伍:药物炮制可以影响转变升降浮沉性能。
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四、归经1.归经的确定: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
如羚羊角、钩藤能清热熄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柴胡能疏肝解郁,分别治疗肝经病变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证,故这些药归于肝经。
五、毒性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①剂量过大;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
2.使用注意事项:⑴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注意配伍禁忌;防止伪品混用,保管好剧毒中药。
执业药师 《中药专一 》知识归纳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
2016执业中药师专一最新记忆笔记
执业中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中国药典》规定进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的药材有:水蛭、地龙、蜈蚣全蝎、僵蚕决明子、使君子、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胖大海、莲子、槟榔、大枣、肉豆蔻、陈皮、麦芽、等。
重点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
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为陶弘景,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
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首创自然属性分类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补充采收鉴别炮制合药《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850 种54卷《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30卷1746种付方3000余首《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1892种52卷绘图1100 付方11000 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创本草增收新药之冠20卷921 新增716《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8980 插图8543五味所示的效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子 缓和寒滑之性 苍耳子降低毒性 蕲蛇酒:增强祛风、通络、止痉芥子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 莱菔子 生升熟降 炒黄 王不留行利于成分煎出 白芍炒:缓和寒性酒:缓和寒性、调经止血、疏肝止痛 醋:引药入肝土: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丹参 缓和寒凉之性山楂生:活血祛瘀炒:消食化积 焦:消食止泻 炭:止血止泻 酒炙川芎 引药上行、活血行气止痛 甘遂 降低毒性、缓和峻泻 炒焦栀子 生:泻火解毒炒:缓和苦寒之性 炭:凉血止血延胡索酒:活血祛瘀止痛 醋:止痛增强 大蓟收敛止血 蒲黄 加快凝血速度 乳香醋:缓和刺激性、粉碎 炒:和醋基本相同 炒炭荆芥炒:祛风理血 炭:止血 枳壳缓和峻烈之性 香附醋:入肝经四制: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酒:同经脉、散结滞 炭:妇女崩漏不止麸炒苍术 生:温燥辛烈麸炒:缓和,增强健脾和胃 炭:缓和辛散,止泻醋炙柴胡 醋:缓和升散之性 鳖血:填阴滋血 米炒 斑蝥 降低毒性,娇味 杜仲盐:引药入肾 白术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增强健脾、消胀 黄柏盐:引药入肾酒:降低寒苦之性 炭:兼涩性土炒山药 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补脾健胃 马钱子 毒性降低、易于粉碎 泽泻盐:引药下行、增强泻热 麸炒:渗湿和脾 骨碎补去毛、提高溶出鳖甲 炒、醋:粉碎、溶出、娇味 盐炙车前子 炒:寒性稍减、提高溶出 盐:引药下行、增肾经作用 厚朴 姜:消除咽喉刺激性 砂炒鸡内金炒:健脾、粉碎、娇味 醋:疏肝、娇味 姜炙竹茹 姜:增强降逆止呕 滑炒 水蛭 降低毒性、粉碎 黄芪 蜜:益气补中 炒蛤炒阿胶粉碎、娇味甘草 蜜:补脾和胃、益气 麻黄 蜜:缓和辛散发汗、利平喘 枇杷叶 蜜:增强润肺止咳 蜜炙 马兜铃 蜜:缓和苦寒、增润肺止咳 大黄酒:缓和寒泻、引药上行熟:缓和泻下、活血祛瘀 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消积化瘀淫羊藿油:温散寒邪、补肾助阳 蛤蚧 油:易于粉碎就:易碎、娇味、补肾壮阳 黄连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姜:缓和寒性、止呕增强 吴茱萸:缓和寒性、散肝胆 炙油炙三七 熟:化瘀弱、滋补胜 白矾 煅:酸寒之性降低、增强收涩炙 酒炙当归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土:增强入脾补血 炭:止血煅明煅牡蛎煅:增强收敛固涩石决明 煅:咸寒之性降低 苦杏仁 易于溶出 明煅石膏 煅:收敛蒸潬潬法白扁豆 易于分离药用部位 赭石降低寒性、增加平肝 半夏 降低毒性 自然铜 增强散瘀止痛复制天南星降低毒性煅淬 炉甘石黄连:增强清热明目、敛疮 煅扣煅 血余炭 止血何首乌 黑豆:补肝肾、益精血 发酵 六神曲生:健脾开胃、发散炒:较少发散 麸炒:醒脾和胃 焦:增强消化黄芩酒:缓和寒性、升腾 炭:清热止血 发芽 麦芽 炒:偏温 焦:消食 地黄熟:寒转温 炭:止血 巴豆 降低毒性 制霜西瓜霜 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黄精 酒:助其药势 蒸:刺激性消失 肉豆鼓 增强固肠止泻 人参 蒸:温 煨 木香 去油、实肠止泻 蒸法 天麻 易于切片,灭酶 提净 芒硝 去除杂质 藤黄豆腐煮:降低毒性 朱砂 降低毒性 川乌 降低毒性 其他水飞 雄黄 降低毒性 附子 降低毒性 蒸 煮潬煮法吴茱萸降低毒性方法 用量 方法 用量 麸炒-净麸炒 10-15kg 酒炙 10-20kg 蜜麸炒 10kg 醋炙 20-30kg ,最大50kg糖麸炒10kg 盐炙 2kg米炒 20kg 姜炙 10kg (生)10/3kg (干)土炒 25-30kg 蜜炙 25kg 砂炒 掩盖药物 油炙滑石粉炒 40-50kg 炒蛤粉炒30-50kg炙炮制用辅料功效、作用序号 名称 性味功效 炮制作用1 酒 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起矫味矫臭作用。
2 醋 酸、苦、温,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散瘀、疏肝止痛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矫臭矫味杀菌防腐。
3 蜂蜜 甘平,生则偏凉,熟则偏温,能补中润燥、解毒、缓急止痛,矫味矫臭。
起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蜜冬花)、补脾益气作用(蜜黄芪)、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4 食盐水咸寒,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矫味。
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入肾,增强疗效。
5 生姜汁辛温,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
抑制药物寒凉之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6 甘草汁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溶。
7 黑豆汁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炮制作用。
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8 米泔水甘凉无毒。
益气,除烦止渴,解毒,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吸附作用;炮制作用。
吸附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9 胆汁 性味功效:苦大寒。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
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等。
10 麻油 甘微寒。
清热,润燥,生肌。
酥脆体质、降低毒性作用,增强滋补作用。
11 液体羊脂油甘温。
补虚助阳,润燥,祛风解毒。
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12 稻米 甘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增强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
13 麦麸 甘、淡、平,能和中益脾。
增强疗效、缓和燥性、去除不良气味、使色泽均匀,吸附油脂。
14 白矾 酸、寒,难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
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15 豆腐 甘凉,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降毒、吸附、去除污物。
16 土 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增强疗效效、降低刺激性。
17 蛤粉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去除药物腥气等。
18 滑石粉甘寒,能利尿,清热解暑。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降低毒性,使药物质地酥脆,矫正不良气味。
19 固体河沙具有传热作用,使药物受热均匀,使质地坚硬的药物松脆。
降低药物的毒性,除药物的非药用部位(骨碎补、狗脊)历代本草简介代表本草专著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味)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世纪365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选择等——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三品分类《本草经集注》 魏晋南北朝梁代公元500年左右陶弘景730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内容;补充了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新修本草》隋唐时期-公元659年苏敬等21人编撰850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第一部药典;开创图文对照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证类本草》 宋代(定稿于1108年前)唐慎徽1746方3000余首;图文对照,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1892 图:1100余幅,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按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 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最;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中华本草》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8980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34卷,10册药性理论酸味:①能收涩、②能生津苦味:①能泄(通泄、降泄、清泄)、②能燥、③能坚(坚阴、坚厚肠胃)甘味:①能补、②能缓、③能和辛味:①能散、②能行、③能润五味作用咸味:①能软坚、②能泻下①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
②相须(需):两种性能相近的药同用,能增强其原有疗效。
③相使:两种性能有某些共性的药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加强主药的功效。
④相畏:两药同用,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
⑤相杀:两药同用,一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⑥相恶:两药同用,一药的作用能被另一药抑制或减弱。
七情⑦相反:两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组方原则原则作用君 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臣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 ①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 ①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其他项目内容气与味配合的原则 ①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②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气与味配合的规律 ①气味均一;②一气二味或多味。
确定有毒无毒主要观点 ①否含毒害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中药功效与主治病症的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①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②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③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④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⑤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⑥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⑦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①对因功效;②对症功效;③对病证功效;④对现代病症功效常用的治法 ①汗法;②吐法;③下法;④和法;⑤温法;⑥清法;⑦消法;⑧补法组方变化 ①药味加减变化(佐使药的加减、臣药的加减);②药量加减变化;③剂型更换变化重要道地药材与品种各类中药一般采收原则中药主要生物碱结构类型鉴别反应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双哌啶类,具有喹喏里西啶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有机胺类①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②铜络盐反应黄连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①丙酮加成反应②漂白粉显色反应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防己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异喹啉类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洋金花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莨菪烷类①氯化汞沉淀反应②Vitali反应③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反应)天仙子莨菪碱、东莨菪碱莨菪烷类马钱子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吲哚类千里光千里光碱吡咯里西啶雷公藤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中药化学各章显色反应一、生物碱(哌啶苦参氧化碱,吲哚单萜士的宁,有机胺类麻黄碱)生物碱沉淀反应类型及特点反应类型反应试剂反应特点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至黄色无定形沉淀沉淀反应碘化汞钾类白色沉淀沉淀反应碘—碘化钾红棕色沉淀沉淀反应硅钨酸试剂淡黄或灰白色沉淀沉淀反应饱和苦味酸试剂2-4-6三硝基苯酚----黄色沉淀或结晶沉淀反应雷氏铵盐(硫氰酸铬胺)红色沉淀或结晶显色反应M试剂(钒酸铵)莨菪碱及阿托品显红色显色反应Mac试剂(甲醛)吗啡显紫红色可待因显蓝色显色反应F试剂(磷钼酸)吗啡显紫色渐转棕色显色反应草酚蓝、草酚绿假阳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可引起假阳性。
假阴性:麻黄碱、咖啡碱、吗啡与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不能发生沉淀反应。
二、糖和苷类苷的显色反应反应类型 反应试剂 显色 意义Molish反应 浓硫酸和5%α-萘酚浓硫酸紫红色检识各种存在形式的糖和苷,鉴别苷元和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