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演艺团体改制 打造精品占领市场
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2.28•【文号】文艺发[1994]7号•【施行日期】1994.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1994年2月28日文艺发[1994]7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许多艺术表演团体在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文化部于去年九月份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文艺发〔1993〕44号),对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改革的经验,正确分析了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现状和困难,明确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就艺术表演团体的总体布局、领导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务管理、演出管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
现就1994年继续贯彻《通知》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以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普遍面临的困难是难以在文化市场中发挥主力军和主导作用,因此,文化部在《通知》中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艺术自身规律的社会主义文化实体;确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行各类院团多轨并存,保护国家重点,放开社会办团,逐步建立艺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新陈代谢机制。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9.14•【文号】文旅市场发〔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升审批效能(一)持续推进一网通办。
落实“放管服”和“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全面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展审批,实现演出市场主体设立以及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的一网通办,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市场准入服务。
(二)简化巡演审批程序。
已经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在演出举办单位、参演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人、演出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自该演出活动首次举办日期起6个月内新增演出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不再重复审批,实行事前备案管理。
(三)落实外资准入政策。
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申请材料报文化和旅游部。
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中方控股的外资文艺表演团体,申请材料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审批。
(四)促进演出市场消费。
推进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票务信息监管,改善演出市场消费环境。
支持举办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演出节(季)、赛事活动,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鼓励将优质演出产品和服务供给项目纳入政府资金扶持范围,通过购买服务、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
演艺集团工作方案
演艺集团工作方案尊敬的领导:您好!根据您要求,我在此向您提交演艺集团工作方案,以供参考。
一、工作目标与意义:1、提升演艺集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加市场竞争力;2、打造优秀的演艺作品,满足观众需求,提高演艺集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二、工作内容:1、人才引进与培养:1.1、通过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优秀演员、导演等人才;1.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演员等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演艺水平;1.3、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员工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2、作品策划与创作:2.1、针对观众需求和市场潮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科学确定作品类型和内容;2.2、与编剧、导演等人员合作,进行剧本的策划、创作和修改,确保作品质量;2.3、统筹资源,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和支持,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
3、舞台演出与巡回演出:3.1、提供专业化演出场地和设备,保证舞台演出的顺利进行;3.2、扩大演出规模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和比赛,增加宣传曝光度;3.3、定期组织巡回演出,拓宽演艺集团的市场份额。
4、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4.1、建立专业的宣传团队,制定合理的宣传方案和宣传策略;4.2、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演艺集团的曝光度;4.3、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氛围。
5、内部管理与团队建设:5.1、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内部工作;5.2、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3、激励员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工作策略与保障:1、科学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
2、资源整合:加强与各方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上为演艺集团工作方案,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下半年演艺工作计划书
一、前言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演艺行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提升演艺团队的综合实力,拓宽演艺市场,提高演出质量,现将下半年演艺工作计划如下:二、工作目标1. 提升演艺团队整体水平,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丰富演出经验的团队。
2. 扩大演艺市场,提高演出场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 积极参与各类演艺赛事,提升团队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增强与各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等合作,拓展演艺资源。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团队建设(1)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
(2)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团队阵容,优化团队结构。
(3)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的合作,引进优秀师资,提升团队水平。
2. 拓展演出市场(1)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策划多样化、个性化的演出项目。
(2)加强与各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等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3)积极参与各类演艺赛事,争取优异成绩。
3. 提高演出质量(1)加强剧目创作,提升演出内涵。
(2)注重舞台效果,提高演出观赏性。
(3)加强团队协作,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4. 优化资源配置(1)加强与各类演艺场所的合作,拓宽演出场地。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演出成本。
(3)与相关企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5. 加强宣传推广(1)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加大演出宣传力度。
(2)举办各类推广活动,提高演出知名度。
(3)加强与各大旅行社、票务公司的合作,扩大演出受众。
四、工作进度安排1. 7月份:完成团队内部培训,策划下半年演出项目。
2. 8月份:启动演出项目,与相关单位沟通合作事宜。
3. 9月份: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加强宣传推广。
4. 10月份:总结上半年工作,调整下半年工作计划。
5. 11月份:继续开展演出活动,提升团队知名度。
6. 12月份:总结全年工作,为下一年度工作做好准备。
五、结语下半年演艺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演艺团队的整体实力,拓宽演艺市场,提高演出质量。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09.23•【文号】文艺发[1993]44号•【施行日期】1993.09.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9月23日文艺发[1993]44号)198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198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在这两个文件精神指导下,经过改革,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逐步打破了旧体制的模式,由计划体制下国家统包统管的形式逐渐向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布局不合理和队伍偏大的状况在总体上也有所改变。
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许多艺术表演团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从当前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实际来看,由于各地在经济、文化发展诸方面的差异,各地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进展很不平衡,改革的成果还较为脆弱和单薄,改革的思路和视野还不够开阔,改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宏观机制还不配套,文化经济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内部运营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解决,相当一部分艺术表演团体处于不能正常运转的状态。
艺术表演团体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改革开放,不适应人民群众新的要求,在创作上表现为能够深刻反映改革开放和时代精神的力作不多。
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要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继续贯彻1985年和1988年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两个文件的基本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时机,大胆探索,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把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04.03•【文号】•【施行日期】1997.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1997年4月3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一(1)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由艺术工作者组成的,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以精神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文化团体,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原有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构,愈来愈不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不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艺术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对艺术表演团体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要。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关心和重视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四届六中全会都提出了积极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指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3.24•【文号】文艺发[1994]15号•【施行日期】1994.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1994年3月24日文艺发[1994]15号)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这种改革和调整,使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以下简称“中直院团”)的体制必须进行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相符合的改革,否则,中直院团将难以负起应负的使命。
多年来,中直院团的广大干部和艺术工作者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经验。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原因,中直院团体制改革愈来愈明显地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为了促进艺术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共中央〔1992〕9号文件要求我们:“改革剧团体制,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
”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和文化部下发的关于艺术院团改革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中直院团的体制改革。
一、中直院团体制改革的宏观思路中直院团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遵照党中央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的原则,依照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实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通过对目前中直各院团内部的艺术生产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科学评估,优化结构和人员,集中人、财、物的优势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中直院团目前的布局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合理调整,最终完成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剧院团的组合。
演艺剧团市场培育支持措施
演艺剧团市场培育支持措施一、政策扶持为了促进演艺剧团市场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演艺剧团的扶持力度。
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剧团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剧团的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演艺剧团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演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艺术院校、培训机构等途径,为演艺剧团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同时,还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剧目创新剧目创新是演艺剧团发展的核心。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剧目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剧团推出具有原创性和艺术性的优秀剧目。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剧目评估机制,对优秀的剧目给予奖励和推广,促进剧目的多样化和高品质化。
四、演出市场拓展演出市场是演艺剧团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演出市场的培育力度,通过提供演出场所、宣传推广等支持,提高演艺剧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演出市场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演出市场体系。
五、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在演艺剧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建立健全的行业协会组织,为演艺剧团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还应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演艺剧团的健康发展。
六、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合作是促进演艺剧团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外优秀的演艺作品和人才,推动我国演艺剧团走向世界。
同时,还应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演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七、产业链完善演艺剧团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
应建立健全的演艺产业链,包括剧本创作、演员培养、舞台设计、道具制作、演出营销等多个环节。
同时,还应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八、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演艺剧团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原创剧本、表演等作品的保护。
“五措”并举,深化影视行业改革
“五措”并举,深化影视行业改革影视行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推动我国影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加强监管,加大创作力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下面将提出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深化我国影视行业的改革。
一、加强行业规范,优化创作环境。
制定行业规范化、规范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影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建立行业信用档案,推行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鼓励创新,增加艺术家创作的空间和机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降低创作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加优质的影视作品。
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加强对影视产业的研究和战略规划,优化行业布局和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影视产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作、制作、发行等环节的全方位支持,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影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行业乱象。
加大对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票房、宣传、拍摄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票房造假、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加强对电影院线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推动行业的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加大对影视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鼓励优秀人才创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影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行业发展。
加大对影视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减少行业限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私人资本的投资,吸引国际影视巨头的进入,扩大电影票补贴范围,增加电影放映的场次和影片的放映周期,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影视行业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创作环境、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加大人才培养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才能够实现我国影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
浅谈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
浅谈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作者:孔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文章认为当前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增强市场生存能力;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保障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经费筹措渠道,解决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资金“瓶颈”。
关键词:我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9-01一、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增强市场生存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人们的观念也必须有所转变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少单位都在强调转变观念,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真正将转变观念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表演团体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艺术创作与生产服务市场化的同时,政府职能也在发生转变,从办文化变成管文化,从微观管理变成宏观调控。
这样,艺术表演团体由完全依赖政府计划指令的机构转变为面向市场、以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为服务目标的社会化组织。
”因此,艺术表演团体须由传统的事业型逐步转向面向市场的市场经营型。
艺术表演團体也只有不断革除旧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过分重视艺术产品的社会属性,而忽视它商品属性的做法,推动艺术的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逐步实现统一,找寻市场大众消费的适切点,不断走向市场,扩大受众面,才能在增强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力和经济效益,才能使之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保障体制改革有序进行鉴于当前艺术团体体制改革还处于改革转型时期,艺术演出市场还处在发育阶段,因此政府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将为艺术团体完成体制改革、获得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而目前对艺术表演行业起到监管作用的主要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条例),而关于艺术表演行业的法律法规尚处在空白状态。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就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艺术创作和生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艺精品,培养了众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为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新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显著增强了自身艺术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深化改革积累了新鲜经验。
2.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演艺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绝大多数国有院团仍保留事业体制,没有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缺乏通过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相当多的剧(节)目以参评获奖为主要生产目的,没有进入市场,忽视观众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受到制约;现行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和级次层层办团,“小而全”、“散而弱”,很难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许多院团包袱沉重,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影响了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这种状况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08.31•【字号】陕政办发[1994]82号•【施行日期】1994.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1994〕82号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我省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省人民政府:近年来,我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省直属艺术表演团体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了院长、团长负责制和人员聘任制,并在经费、创作、演出、人事、工资、奖惩等方面开始打破旧体制的模式,由计划体制下国家统包统管逐渐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不少剧团的演出场次和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有的剧团还连续推出自已创作、改编的新剧(节)目。
第三产业、有偿服务日益活跃。
全省市场演出有了新的发展。
在当前我省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进展很不平衡;改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宏观机制还不配套,文化经济政策还不完善;不少剧团编制偏大,有的超编严重,剧团的经费负担沉重;艺术表演团体内部运行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未解决。
1993年12月13日文化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文艺发〔1993〕44号),明确提出了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就艺术表演团体的总体布局、领导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务管理、演出管理、繁荣创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2009-07-29 15:34■推动国有院团以多种形式探索转企改制■各省今年将至少完成一家省级院团转制■政府将着力培育综合性演艺集团公司■将为转制院团配备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加快推动“同城合并”和“同城重组”■部分“非遗”剧团将实行“馆团合一”中宣部、文化部日前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意见》共分6个部分,20条,系统阐述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指明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在宏观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意见》提出,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2009年底前都要至少完成一家院团整体转制。
2010年后,将国有院团转制工作向面上推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10年前选择一至两个试点县,推动县级院团转企改制,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服务的方式,积极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亮点一:重点培育新型市场主体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国有院团转制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批国有院团转制前后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增长明显,充分彰显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江苏演艺集团公司年演出场次从2003年的1736场增至2008年的5119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的100场和77万元的演出收入,增至2008年的666场和7560万元;安徽芜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2006年的演出总场次只有30余场,在2008年达到186场,实际完成总收入200余万元。
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演出场次从2003年的年均70场增至2008年的年均120余场,演出收入从改革前的年均100余万元增至2008年的1506万元,公司可支配的纯收入超过6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800余万元。
把打造艺术精品作为剧团发展的命脉
直把团体人才的培养 作为重中之重 . 紧抓不放 。一是请
全国专业院校定向培养。 0 0 20 年初由盐城市投入资金定
向培养的上海舞蹈 学校专 业演员 , 目前都成了 团里的专 业骨干 , 这批经受 6年专业 培训的舞蹈 演员 , 基础功底
良性发展 。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得以生存的重要使命 。 近年来 . 正因为盐城市歌舞团始终把舞蹈艺术精 品创作 作为团体发展 的命脉 , 坚持在演 出节 目上 要质量 , 在舞 台演出 中上 水平 。 不断 提升团体的整体 艺术水准 , 使之 在当前 日益激烈 的竞争市场中经受考验 ,抢得先机 , 保
力的优秀舞蹈作 品。 在今后的创作中 . 盐城市歌舞团将更加注重精品艺 术 的创作 , 终不渝的抓 好艺术质 量的提高 , 力提 升 始 努 团体 的整体水准 , 在激烈 的市场竞 争中经受考验 , 为弘 扬舞蹈艺术做 出贡献 。
节 目还应邀赴外地演 出 , 为宣传盐城 、 成 弘扬盐 城地方 特 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 扩大 了盐城市在长三角地 区的影
团体生存发 展的生命线 。最近 几年 , 盐城市歌舞团在新 领导班子的带领 下 , 一直严把节 目生产的质量 关。成立 艺术委员会 ,对每 台生产 的节 目首先进行总体构 思 , 反 复论证 , 在总导演 的统一把握 下 , 明确每个节 目的独立 编导人 员 , 鼓励年轻 人员发挥 创造才能 , 自彰显个性 各
一
响、 导、 编 服装设计等十 多人先后到 北京 、 上海 、 西安等
地学习培训 , 为团体的发展增添后劲 。
演 出上 立足严 把质量
一
流艺术团队才能有一流的艺术质量 。而质量是
批有传奇性 、 可塑 l 地域性 , 生、 在群众 中产生一定的影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8.09.06•【文号】•【施行日期】1988.09.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一九八八年九月六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国家对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统包统管体制的弊端,增强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营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艺术表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间接管理艺术表演团体的职能,促进社会主义艺术表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这个《意见》所提出的原则和方向,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散决策,加强领导,使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能够稳步前进。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到劳动、人事、计划、财政、税收、工商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证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的和指导方针(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的是由国家统包统管的体制。
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已不适应我国艺术表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是: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国家,艺术表演团体在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在分配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阻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人员优胜劣汰的竞争;在人事制度上没有形成艺术表演人员的庋动制和淘汰制,使冗员不断增多,国家拨给艺术表演团体的事业经费只能主要用于养人,而不能用于发展事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布局不够合理,对有些重复设置的、艺术力量薄弱的、不受观众欢迎的艺术表演团体,往往很难进行调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经常苦于处理艺术表演团体的具体事务,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从宏观上对艺术表演团体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07•【文号】•【施行日期】2021.06.0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政策措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但是,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国有文艺院团宣传思想战线主阵地作用尚待加强,创作生产能力尚不匹配,生机活力还未充分激发。
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凝聚共识,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工作原则——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全过程,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把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作为重点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以创作规划为先导,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造,推动形成艺术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以更多优秀作品传递真善美,引导艺术工作者自觉追求德艺双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为繁荣演艺产业奠定体制基础
现有基 础差 。一 方 面 ,国有 文艺 院 团功 能定 路 。特别 是 《 于深化 国有文 艺演 出院 团体 关
二 、国有 文艺 院团体 制改革是 分类推 进
足文 化需求 、体现人 文关怀 ,越来越 成为 提 事 业单位 改革的先行探索 在 旧体制下 ,大部 分 国有 文艺 院 团都 是 求 。 国有文 艺院 团作 为演艺业 繁荣 发展 的主 文 化事业单位 ,国有 文艺 院团 的体 制改革 既
力军 ,在 总体 文化建设 中地 位重要 、作用 重 是 文化体制 改革 的重 点 ,也 是分类 推进事业
挥 市 场在 资源配 置方 面 的基 础性作 用 ,通过 导 意见 》要求 的 ,做 到 了先行 一步 、早改早
重 塑 国有 文 化 市 场 主 体 ,不 断 壮 大 文 化 产 受益 。
业 ,满 足人 民群众 多样 化 、多层次 的精 神文
化 需 求 。 文化 事 业 文 。 国有 文艺 院 团体 制改革 是整 段 ,一批 国有 文 艺 院 团 面 向市 场 ,大胆 实
个 文化 体制 改革 的难 点 ,原 因在 于 国有 文艺 践 ,不 断创新体 制机制 ,逐 步探索 出一条市
院 团的情况 复杂 、职 能复 杂 ,历史 包袱 重 、 场 经 济条 件 下 国有 文 艺 院 团改 革 发 展 的新
探索 ,推动 国有 文艺 院 团体制 改革取 得重大 革创新 ,彻底解 放 和发 展艺术 生产力 ,提升 进展 ,在事业单 位分类 改革 中发挥 了先行先 演艺业 的竞争 力和影 响力 ,就 难 以实 现我 国
试 的作用 。
演艺 业又好 又快发展 ,难 以发 挥文化 引领 时 代进 步 、推动 经济发展 、促进 社会 和谐 的重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11•【文号】•【施行日期】2011.05.1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局:按照中央关于“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为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改革任务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演艺市场的主导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文艺院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
但与中央的要求相比,改革进程仍相对滞后,人员老化、演出少、缺乏活力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适应市场、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完成改革任务。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国有文艺院团的不同性质和功能,明确不同的改革任务。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已确定少数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院团(名单附后),其他国有文艺院团(不含新疆、西藏地区)都要转制为企业。
鼓励已列入名单的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院团转企改制。
今后原则上不得新设或恢复事业单位性质的文艺院团。
国有文艺院团转制改革,要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分体现艺术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想 切 实 发 展 我 省 的演 艺 事 业 , 靠 的是 优 秀 人 才 。从 演 艺 人 员来 讲 省 我
团 的构 想 还 未 能 实现 , 没 有 形 成 较 强 也
的行 业 集 团 优 势 。 因此 , 有关 部 门正 准 备 尽 快 组 建 省
程 中 . 坚持 “ 百 ” 针和 “ 为” 要 双 方 两 方 向 . 府 部 门 一 方 面 要 加 强 指 导 。 励 政 鼓
市场 、 去 观 众 、 去 前途 的危 险 . 现 失 失 出
艺 院 团全 部 改 制 为 企 业 , 极 进 行 演 艺 积 开 发推 广 。 20 年 底 , 演 艺 集 团经 至 06 该 营 收 入 39 9 0万 元 , 2 0 比 0 5年 同期 增 长 了 2 . %; 创 剧 目全 年 共 获 各 类 国家 04 所 5 级 奖 项 9个 ,省 级 奖 项 1 2个 … … 云 南 省文化厅 与企业合作 , “ 贸+ 化 ” 以 商 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发 展 模 式 , 造 出 “ 国 ・ 打 中 昆明 国 际 商 贸 文 化 城 ” 他 们 创 作 的 《 南映 像 》 印 。 云 《
象 刘 三 姐 》 全 国巡 演 和 出 国 演 出 中 都 在 取 得 良好 的 业绩 。 然 而 . 省演 出 团体 的 改 革 改 制 工 我 作 经 过 几 年 的 努 力 尚 未 完成 , 演 艺 集 省
批 懂 舞 台 艺 术 、 经 营 管 理 、 爱 演 懂 热
艺 事 业 的 演 }经 纪 人 、 纪 公 司和 演 出 } { 经
管理者 , 省艺 术 学 院 应 当 成 立 专 门培 养
演 出 经 纪 人 、演 艺 团体 经 理 人 的专 业 , 和 经 济 管理 学 院 联 手培 养专 门 人 才 。 有 了这 些 专 门 入 才 , 才能 搞 活 演 出 经 济 策 划 和 管 理 ,加 强 演 出 协作 网络 建 设 , 甚
了空 前 严 峻 的生 存 发 展危 机 。 当 前 我 们 必须 在 继 续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的 同时 . 考 外 省 演 出 市 场 改 革 参
文 艺 表演 团体 、 员创 作 和 演 出思 想 性 演
艺 术性 统 一 、体 现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传 统 、 受 人 民群 众 欢 迎 的 优 秀 节 目 . 同时 对 于 具 体 的业 务 问 题 也 不要 过 度干 预 。 目 节 内 容 只 要 不违 反法 律 和 《 业性 演 出管 营
演 艺 艺术 事 业 新 风貌 。 文 艺 化 体 制 改 革 已 经 开 展 了 好 几
理条例》 相关规定 , 众喜闻乐见 , 等 观 就
应 当 大 力扶 持 。 当然 演 艺 单 位 的 资 产 重 组 是 体 制 改 革 的 问 题 。 演 出业 要 产 业 化 , 必 须 还 要 解 决 融 资 问 题 ,要 充 分 运 用 市 场 , 以
至 可 以 做 到提 前 一 年 甚 垒两 年 策 划 好
巨。同时 , 现代演出市场的基本制度 尚
未 确 立 , 一 开 放 、 争 有 序 的 现 代 演 统 竞 出 市 场 体 系 和 现 代 演 出 产 业 格 局 尚 未
形 成 . 业 人 员 职 业 化 、 业 单 位 组 织 从 从
安徽 演 艺 集 团 , 推进 营 业 性 演 出单 位 资
产 重 组 . 展 演 艺 经 纪 商 , 进 演 出 向 发 推 产 业 化发 展 , 之 成 为 安徽 演 出 市场 中 使 强 大 的 市场 主 体 ;并 且 实 施 精 品 战 略 , 有 目 的地 重 点 抓 好 精 品 剧 、 节 目 的创 作, 占领 市场 。 时 , 一 些列 入 国 家 非 同 对 物 质 文 化 遗产 目录 的剧 种 如 徽 剧 . 正 也 在 像 江 苏省 保 护 昆 曲那 样 狠 下 功夫 。
加快演艺 团体改制 打造精 品 占领市场
■温梅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文 艺 演 出 行 业 我 从 计划 体 制 向市 场体 制转 轨 变 型 , 开 展 了 以 市场 化 为 主 题 的 第一 次 变 革 . 得 取 了 显 著 成就 。但 是 , 省 的演 出 体 制 改 我 革 尚 未 完成 , 艺演 出行 业 仍 然 处 于 二 文 元 体 制 并存 状 态 ,转 轨 变 型 并 未 到 位 , 生 产 计 划 化 与 产 品 市 场 化 的 矛 盾 还 没 有化 解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的任 务 依 然 艰 威 尼 斯 电影 节 地 平 线 单 元 最 佳 影 片 奖
较 成 功 的模 式 .借 鉴 经 济 领 域 成 功 经
验 , 设 现 代 演 出 体 制 , 动 演 出 市 场 建 推 向现 代演 出体 制 “ 级 换 代 ”实 行 以 产 升 , 业 化 为 主题 的第 二 次 变 革 。 与 此 同 时 , 实 行 优 秀 地方 表演 艺 术 的 升 级 更 新 , 实 现 传 统 优 秀艺 术 的 当代 复 兴 , 造安 徽 再
… …
目前 ,除 了 少数 个 体 演 出 经纪 人 外 , 安 徽 的演 出公 司 、 文化 传 媒 公 司基 本 上 都 没 有 多 少利 润 a 言 ? f 建 良好 的运 行 机
制 , 需 发 展 演 艺 经 纪 商 , 养 造 就 还 培
一
江 苏省 演 艺 集 团 2 0 04年 将 所 属 文
化 程 度 较 低 , 企 不 分 、 企 不 分 现 象 政 事
仍 然 严 重 。 为 令 人担 忧 的 是具 有 鲜 明 更 安 徽 地 方 特 色 的 演 艺 艺 术 面 临 着 失 去
未来 的演 出 , 排 好演 出的 “ 篮子 ” 安 菜 。
在 重 点 抓 好 精 品 剧 、 目的 创 作 过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