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 (1)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 (1)
范这些行为
③要遵守相关的义务 ④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7 年 2 月 18 日,广东茂名市高州市大坡镇旺坑村委会
森林公园发生打架事件,一名初二学生遭 10 人群殴,并被拍下视
频在网络传播。高州市公安局大坡派出所已抓获 8 名涉案人员,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 1.人类社会的 存在 和发展离不开各种 行为规范 。法律为 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 、标准或 方向 。它是评价人们的 行为是否 合法有效的 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 社会规则 ,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底 线。要做到 不违法 ,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从违反法律的类别来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3)请你说说图片二中吸食、注射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在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 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境地。毒品活动加剧诱 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 威胁。
8.各大网站上有一段视频:一个男司机因为一个女司机开车 连续变道行为,开车将女司机逼停,下车后对女司机进行了暴力 殴打,致女司机重伤,男司机被民众挡获,现已被公安机关刑事 拘留。事件发生后,网民对男女司机的行为进行了持续的议论, 谴责男司机暴行的舆论铺天盖地,批评女司机交通行为的声音也 不绝于耳。“路怒族”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
①法律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是
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违法行为危害
社会 ④一般违法不要承担责任,但是犯罪要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4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4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2. 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4.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1.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2.正确认识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违法犯罪;2.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新闻:2017年10月,一批新法将实施思考:为什么要接二连三的出台这么多的法律法规?教师总结: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规范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二)自主预习知识点梳理: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规则),法律是的社会规则。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

3)法律明确告知人们________做什么,______做什么,_______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和_______。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_____的_____。

4)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____、______的规定,危害的行为。

5)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6)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_,应当承担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的行为。

7)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8)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_的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法不可违一、教学内容分析《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违法行为的类别、危害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享展示自己的见解,感悟违法行为的危害,认识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享展示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明白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了解,八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还不深入,学生的守法状态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在课堂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分享展示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观察、分析中有所感悟,但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在自主比较、质疑释疑中清楚的分辨不同的违法行为;引领学生在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分享展示、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认清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知道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最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课件

【最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课件

材料解读
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驾被交警查获,交警大队依据道路 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王某罚款 2 000 元、扣 12 分,并暂扣驾 驶证 6 个月。
材料二:刘某在阳台上玩手机,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被 李某拾走。刘某向李某索要,李某称手机是坏的,已经丢弃, 拒不返还。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 手机损失 1 000 元。
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点?
重点必背
B1.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__为__规__范__。
B2.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___民__事___违 法行为、__行__政____违法行为和__刑__事____违法行为。
2019年5月份总结
●资源上传:5月份上传10817条 打包771套 上班23天 ①模拟试题重点更新区域:如广西、广东、云南、重庆等 ②初中新教材资源进行了优先更新,如历史,语文等(版本以会员学校反馈为主) ③小学新教材资源更新:如部编版语文和政治,小升初的模拟试卷也有所更新。
●会员问题: 1.广东模拟试题 2.补充小升初试题 3.广西模拟试题 4.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5.云南中考押题 6.重庆化学押题 7.山西高考模拟 8.初中各科目的备课资源
2019年6月份计划
●资源上传:6月份上传11000条 打包660套 上班22天 ①中考模拟卷的持续更新 ②新改版资源优先更新 ③小学资源小升初试卷优先更新 ●会员问题:解决会员学校需求
◆知识拓展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 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 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 事责任。
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 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 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导学案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导学案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三、综合运用:(中考链接——单项选择题)
(2017·湖北襄阳)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外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用一部公用电话随意拨打了“119”,谎称某地着火。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A)
A.是违法行为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达标反馈:单项选择题
【基础闯关】
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C)。
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能力提升】(中考链接——单项选择题)
6.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分析题: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017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讲义 新人教版

2017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讲义 新人教版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____ ,
称轻为微________一_般__违_。法刑行事为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______
最的严一重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犯无罪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都要承担_____责任法。律
5. 某校一名女生遭多名女生扒光衣服殴打并被拍照上 传至网络,4名施暴女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领刑2 年半至6年半不等,其中3名被告案发时还未成年。这 一案例警示我们( A) A. 即便未成年,校园施暴若触犯刑法也要领刑 B. 遏制校园暴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依靠法律 C. 要避免与他人争吵,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D. 面对校园暴力,要学会规避,善于巧妙化解
2. 什么是违法行为? 一个人如果缺乏_规_则__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 违__法__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__律___、法_规___的 规定,危_害___ 社会的行为。 3. 违法行为的类别。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民_违事法行为、 ____行_违政法行为和____刑违事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___民_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__民__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 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__行__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 _行_政__处分或行__政__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强化训练
1. 小光同学捡到了价值4 000元的手机,当失主索 要时他拒不归还。小光同学的行为( D) A.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B.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只是不道德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D. 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2. 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 偷盗了别人的财物,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 的行为( ) D A. 属于犯罪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触犯了刑法 D. 是一般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
37
课堂小结
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行为 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9
通过上面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景
一 二 三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较轻
较轻
严重
违反的 承担的法律 所属违法
法律
责任
类别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
行政法 行政制裁 行政违法 刑法 刑事处罚 刑事违法
20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区别(不同点)
名称
违反的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实例 法律
16
知识梳理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 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 的行为予以处罚。
17
新知探究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 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 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8
知识梳理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 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1)开玩笑犯法吗? 如果玩笑触犯到法律底线,
造成社会危害,则犯法。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不可原谅。故要求知法懂法。 26
违 法 吗 ?
27
4、身边的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 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法律概念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问题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上,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法律的概念和规定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对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够清晰,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理解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和处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法不可违一、教学内容分析《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违法行为的类别、危害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享展示自己的见解,感悟违法行为的危害,认识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享展示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明白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了解,八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还不深入,学生的守法状态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在课堂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分享展示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观察、分析中有所感悟,但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在自主比较、质疑释疑中清楚的分辨不同的违法行为;引领学生在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分享展示、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认清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知道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1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1新人教版

怎样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遵章守法?)[针对一 般违法行为]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 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 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①小东参与抢动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段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次拨打“119“火警电话谎报火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高三学生阳阳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能经常去网吧,他多次手持凶器抢劫同
学财物。人民法院认定阳阳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根据违反
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
(六) 经典归纳,分享收获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思维导图与同学们分享。
七、布置作业
收集身边违法行为的案例,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活动4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以想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不应当做什么,为
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③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④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思考(1)这个案例中张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违法行为? (2)从以上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违法行为的分类:
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 2、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学生活动3: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材料导入:2020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连出手,1个月里3名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4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19日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29日,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张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三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思考问题:这些省部级高官落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说明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

错误!(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教学活动一:行为的底线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点拨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

《法不可违》教案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某某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某某行为。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某某无小事(一)法律的规X作用活动一:行为的底线(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某某行为。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某某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某某行为的含义活动二:认识某某行为(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某某行为?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某某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民法典,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安全,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某某行为分为民事某某行为、行政某某行为、刑事某某行为、违宪行为。

(三)某某行为与法律责任活动三:认识某某行为与法律责任(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某某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民事某某行为和行政某某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某某行为;刑事某某行为是某某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

无论是一般某某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某某行为(四)警惕和远离某某行为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某某行为(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人教版(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人教版(2)

课后训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食、 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表 明吸食毒品( A ) A.是一般违法行为 B.是严重违法行为 C.应受刑事处罚 D.应负民事责任
课后训练
5.据报道,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 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 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 徐某的行为属于( C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李某的报 警电话,称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庄附近的一 个小区的售楼处起火,并有人员被困。可是 消防队员到场后,却发现售楼处并没有起火 。李某因谎报险情被行政拘留3日。李某的行 为违反了 ,受到了 。( C ) A.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处分 B.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分 C.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罚 D.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处罚
课后训练
2.因嫌摩拜单车影响自己摆摊卖报,济南的 李某勇将十余辆摩拜单车搬到一旁恶意叠 放。最后,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给予李某 勇拘留罚款。李某勇的行为属于(C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课后训练
3.小明爸爸在送小明上学途中,为赶时间闯 红灯,受到扣3分以及200元罚款的处罚。这 种行为的性质及处罚方式是( B) A.不道德的行为 舆论谴责 B.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C.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处罚 D.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处罚
课前预习
6.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 ,如 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 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 民法 来规范的。民法用 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 规范 平等的社会成员 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 民事权利 或者没有依法履 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 民事违法行为 。 7. 遵章守法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 法行为的 危害 ,自觉 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1.法不可违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预习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刑法?
4、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
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四、预习检测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则是()
A. 不违纪
B. 不违法
C. 不违宪
D. 守纪律
2、违法行为是指( )
A.违反宪法的行为
B.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
C.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3、社会上的违法表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从这些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将违法行为划分为( )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严重违法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小A和小B周六相约去盐官古镇玩,公交车到站后两人便步行前往景点。

行至风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A心想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闯了红灯。

两人到达盐官古镇后玩得很开心,还去占鳌塔看钱塘江,两人正打算回家的时候,小B捡起石子在占鳌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说:“今天没带相机,这样再过个三年五年,来这里还能看到我们友谊的见证。


(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
(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材料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

材料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通过上面材料,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随堂检测
1.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C.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 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2、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

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3、下列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 )
A.抢劫他人财物 B.骑自行车闯红灯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 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4、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外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用一部公用电话随意拨打了“119”,谎称某地着火。

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
A.是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
6、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
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他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7、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场内奔跑,被值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拘留10天处罚。

孙某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违宪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8、陈某因违犯了法律,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3万。

陈某的违法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9、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 )
A.管制、拘役 B.剥夺政治权利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此同学遇到挫折时很善于疏导自己
10、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11、“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

”“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分析材料,回到问题: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
的多次教育。

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的行为哪些属于违纪?哪些属于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B D A
二、随堂检测答案:1-11 A B A A D C D B B A A
12.(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

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