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秋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地区。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出现;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撰写、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的比较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产生:原始社会晚期: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三种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原始社会,开始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冶铁:西周时,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工具)炼钢: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青花瓷(元代成熟,明朝成为主流,以景德镇的最出名)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康熙时出现,鼎盛于乾隆时。

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外流,数量少)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织机)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由官府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2.民间手工业:①种类:a.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②发展历程:a. 两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b. 元朝时,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c.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规模小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提高生产积极性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提高耕作技术③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脆弱二、课堂小结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的问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

③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进步性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 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局限性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名师点拨]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 “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 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 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2.影响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严重的自然灾害。
5.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 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 要因素。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考古出土的农业作物的种子。
材料二 下图是在远古人们的生产画面及其工具使 用的变化: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 耨之利,以教天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②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其局限: 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这种方 式严重破坏环境。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构建人民版必修2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构建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和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2.中国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

3.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

2.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在这一时期形成。

3.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获的。

使用两头牛牵引的犁逐渐被所取代。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商周时代的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古代中国赋税的名目繁多,和是主要形式。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2.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3.沉重的赋税和过度的徭役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工程和郑国主持的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汉代,关中农民还创造了一种“”,这种水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一带。

治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4.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经使用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宋代的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

时期还出现了风力水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种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

2.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和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材整理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教材整理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深度点拨] 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

教材整理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2)生产结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1)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丝绸之路 明清:鼎盛时期 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民营丝织业兴盛 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
异彩纷呈 的丝织业

重点突破
思考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世纪金榜P51点拨5
思考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 广受欢迎和赞赏?
展望高考
高效提能测试知能综合检测(十七)
非选择题19题
19.(1)不做。 (2)不做。 (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 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得追求和向往,在生 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20.(1)主题:中国古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结论:中国古代的农用动力经历了人力到畜力的转变,生 产力提高。 (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如耒耜、青铜、铁器等)农业耕作 技术的改进(如垄作法、代田法等)。 (3)不做。
原始社会:开始出现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
西周: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春秋晚期:有钢剑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高超的 冶金技术

冶铁
炼钢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
享誉世界 的制瓷业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
沙场演练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小农经济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 3.下列关于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造了曲辕犁 B.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C.南方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D.开始使用耦犁和犁耕法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版本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版本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合作探究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代田法
耕耙耱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阐释』 精耕 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 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料或劳动,采用最新的 技术措施,进行认真细 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 技术体系。

都江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③『点拨』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
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 而是指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
——晁错《论贵粟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C
谢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铁农具 牛耕
耦犁
珠江流域
曲辕犁 铁犁牛耕
②『点拨』 牛耕 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 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 命:人类在早期农业耕 作过程中,都是以人力 作为动力,而牛耕的出 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 用畜力。因此,它的出 现是农用动力的一次质 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垄作法
——李成贵《国家 、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组织形式 以___一__家__一__户______为单位
生产结构
__男__耕__女__织______,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课教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课教
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合作探究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饿死”的情况? 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 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 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 社会的动荡。
问题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了解比较法 情境刺激法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整理导学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成熟的教案。
教 学 过 程(预设)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 2 3
程序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 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 农业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 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推进新课: 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的过程。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 导学案中的表格(略) 3、(1)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 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 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2)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 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 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 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 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最新2018高中历史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最新2018高中历史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结合图片与教 材完成下表:
时期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 西汉:改进 进一步推广 隋唐:完善
工具名称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 构造比较简单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
探究的主要问题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
工具
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3、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形成的条件 4、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课 堂 巩 固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 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国有土地
③小农土地私有制
荒地
课堂小结
刀耕火种
发 达 的 古 代 农 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灌溉水平的提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8年温州一模·14)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文献汗牛充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B .《四民月令》记载了北魏至唐前期的土地制度C .早期史书将《河渠书》、《沟洫忠》列为专篇D .元朝王祯所著《农书》记载了水排鼓风冶铁解析:B 。

本题考察农本思想。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不是北魏至唐前期的土地制度,故选B 。

2.(2018年丽水一模·12)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A .①④⑤ B.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解析:C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

④维护小农经济,没有实现 农业的革命;⑤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结果。

3.(2018年金华十校调研·5)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 ②使用高转筒车 ③曾推行均田制 ④出现了曲辕犁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D 。

本题考查了汉、唐农业发展的概况,根据所学来判断,第①项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是在汉代,本题选D 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2018年宁波调研·1)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图1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A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准确掌握。

根据所学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的燃料主要是木炭,最早在冶金业使用煤是在汉朝,故应排除②。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水稻、玉米B.水稻、粟
C.小麦、葡萄D.玉米、粟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B项。

]
2.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它是( )
A.耧车B.翻车
C.曲辕犁D.筒车
C[由“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可以判断是曲辕犁。

]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耧车B.水排
C.高转筒车D.曲辕犁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故排除B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代,故排除C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项。

]
4.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
D[由题干可知,代田法能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
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导学号:07182004】
A.耧车 B.翻车
C.高转筒车D.风力水车
B[从题干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项。

A项不是灌溉工具;C、D两项不需要人力。

]
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
【导学号:07182005】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井渠
A[战国时期蜀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A项。

]
7.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由“妇织”“儿锄”可知《田家》描写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A、C、D三项与诗句无关。

]
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导学号:07182006】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B[凭借题干中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007】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男耕女织图
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
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
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
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第(2)问,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
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冲A挑战练]
10.“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
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耜耕D.耦犁
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
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
1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
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导学号:07182008】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A[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A项。

]
1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导学号:07182009】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
B[材料中“种谷”“树桑”“鸡豚狗彘毋失其时”等信息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
13.《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 项。

]
14.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

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

……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

……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

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观点?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

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特点:精耕细作。

(2)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